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水墨烏鎮(簡體書)
滿額折

水墨烏鎮(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  價:NT$ 168 元
優惠價:87146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一個是歷史的、傳說中的烏鎮,它躲在方志史籍中,相傳于民間口耳間:一個是作者童年少年時生活過的,也就是四五十年前的烏鎮,它留在懷舊記憶中;一個則是如今作為旅游目的地的烏鎮,正有無數游客和來賓身臨其境。三者一脈相承,不能割裂。
在“時空”的安排上,《桐鄉歷史文化叢書(第2輯):水墨烏鎮》以縱向的視角,把歷史與現實中的烏鎮融會貫通起來,梳理其發展脈絡,探析其前因后果,展示其興衰起伏,特別是10多年來烏鎮古鎮保護與旅游開發的歷程,花了較多筆墨加以記述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江南多古鎮,水鄉更甚。
桐鄉地處杭嘉湖三府之交、古運河之畔,沃野百里,水道成網,在舟楫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時代,河流是人們與外界聯系的紐帶,相當于現在的公路和鐵路。隋鑿運河,溝通南北,貨物貿易開始頻繁,“草市”逐漸形成。南宋以后,隨著政治中心的南移、人口的繁衍和經濟的繁榮,人們在“草市”的基礎上,紛紛依水筑屋建舍,開街拓市,日漸演變為一個個人口集聚、工商興盛的城鎮。桐鄉素有“七大鎮”之說,縱觀其歷史,雖然其雛形大多出現于隋唐甚至更早,但形成城鎮規模則是在南宋以后,明清及民國時期達到鼎盛。
城鎮的興起,為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奠定了基礎。南宋以后近900年,桐鄉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文化繁榮時期,物產豐饒,人文薈萃,成為聞名天下的繁華富庶之地,被譽為“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正如元代佚名氏在《語溪賦》中所說:“其物產也:山川秀麗,土壤膏肥;其風俗也:魯泮文雅,義塾禮儀;其人物也:鐘靈產瑞,毓秀孕奇”。
古鎮是一個地方物產的集散之地。桐鄉土沃物饒,除水稻等糧食作物外,尚有許多名優特產,如蠶桑、絲綿、絲綢、杭白菊、曬紅煙、榨菜、小湖羊皮等等,在以前,這些物產均是依靠水道的運輸和城鎮的中轉,銷往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的。
更為重要的是,古鎮是一個地方歷史文化的載體。文脈延續依靠人才輩出,而江南水鄉的古鎮,文風特盛,才人俊彥,層出不窮,正如文化學者余秋雨所言,每一個江南古鎮都是藏龍臥虎之地。桐鄉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是濃縮于一個個古鎮上的。歷史上的一些事件、文化上的一些創舉,都與古鎮有關,可以從古鎮上的一座積滿塵土的老宅、一條狹窄陰暗的弄堂、一間毫不起眼的作坊,甚至一棵傾斜的古樹、一方斑駁的斷碑上得到印證。壘石為門的石門,彌漫著吳越爭霸的硝煙;濮氏定居濮院,記錄了宋室南渡的靖康之變;崇德改名為石門,見證了異族入主,明亡清興;烏青兩鎮的分分合合,記載著桐鄉歷史的曲曲折折,眾多的名人文士,舉托起一方巨鎮的文化天空;而洲泉“千年吳”的一脈相傳,則再一次證明了文化是一個家族千年不敗的至真法寶。
為傳承桐鄉悠久的人文歷史,為貫徹落實市委關于進一步推進“人文名城”建設的戰略思想,桐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桐鄉市文聯自2010年起,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啟動了“桐鄉歷史文化叢書”的編撰工程,并于次年春正式出版了“桐鄉歷史文化叢書”第一輯(共5冊),面世后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2012年上半年,市文聯馬不停蹄,又啟動了第二輯的編撰,在廣泛征求文化界人士意見的基礎上,編委會決定第二輯內容為古鎮系列,系統介紹桐鄉境內古鎮的人文歷史。后又經過多次研究討論,最后決定第二輯仍為5冊,即崇福、烏鎮、濮院、石門、洲泉5個古鎮分冊。

目次

書摘/試閱

烏戍
歷史上烏鎮曾名“烏戍”。“戍”是駐軍防守的意思,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大漠邊關、烽煙戰鼓,卻原來烏鎮這樣柔美的“江南佳麗地”,也曾戍壘森嚴、刀光劍影。
“春秋”末年,吳越爭霸,烏鎮一帶是兩國邊境,地方志上說:“吳常戍此御越故名烏戍。”(《烏青鎮志》卷三“沿革”)寥寥數言,簡短得不能再簡短。那些人,留名青史,更留下足跡于此;那些事兒,見諸史籍,其實就在這兒上演。宋代時烏鎮普凈寺有位叫立虛舟的詩僧,以《烏戍屯兵》一詩詠嘆:
烏戍屯兵知幾年,到今靈跡尚依然。
春風陌巷多華麗,落日樓臺屢變遷……
似乎他那時還能隱約覓見當年的戍壘遺跡?聽到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或者根本只是他自己的藝術想象?畢竟他所處的年代與春秋戰國已相隔得很久遠了。至于今天,我們僅知烏戍是古鎮的一個“曾用名”,一個遙遠的傳說,遙遠得讓人難以捉摸。于是,我們只好把視野擴大一圈,來看看烏鎮的周邊,還有沒有足資旁證的“春秋”印記、“吳越”場景?
答案是:當然有,而且還不少!
在烏鎮的西南20多華里處有個石門鎮,當年吳越對峙時,吳國壘石為門以拒越,故名“石門”。明朝人陳潤曾寫詩詠嘆:
古塞千年尚有基,斷垣殘石草離離。
風煙不散英雄氣,猶似吳兵百戰時。(《石門故壘》)
而“石門”一名則一直沿用至今。在石門的附近還有一處“走馬岡”,相傳吳王夫差曾走馬于此。
在烏鎮東南30華里處有濮院鎮,春秋時筑有軍事關隘性質的“檇李城”。公元前496年那場吳越爭霸的著名“檇李大戰”即發生于此。這一仗打得很慘烈,越王勾踐率兵大敗吳軍,吳王闔閭身受重傷而死。有《檇李城》一詩為證:
空壁岧曉路不齊,沙場南望故城西。
闔閭歸國諸軍盡,風雨猶聞戰馬嘶。(清·繆泳)
在烏鎮之南40華里處有崇福鎮,古稱“御兒”又稱“就李”、“語兒”,是越國的北界。《越絕書》說:語兒鄉是原來越國的北疆,名叫“就李”。吳國侵占越國的土地作為戰場。當年越王勾踐去吳國服勞役,夫人跟從,走到這兒的一座亭子時生下一個女兒,寄養在就李鄉。勾踐滅吳后,就把這亭子改名為“女陽亭”,還把“就李鄉”改為“語兒鄉”。
距烏鎮之南30多華里有同福鄉,從前這里有個“天荒蕩”,是吳越征戰的古戰場。史志記載:“蕩地甚大,又稱南蕩、北蕩,相傳為吳白喜教車戰處。土人耕地,往往得敗甲朽鏃。”(光緒《桐鄉縣志》)直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這里還是蓬蒿遍野的荒地,方圓六七里內無人居住。
除此,還有不少流傳于民間的與吳越爭霸有關的地名、故事,相關率最高的,莫過于西施和范蠡兩位傳奇人物。這一切,足以旁證當時的“烏戍”并非孤立據點,而方志的記載也絕非憑空虛構。
之后的歲月,因烏鎮地域位置重要而復雜,較大規模的戰火曾多次涉及,嚴重的匪患也屢有滋擾,歷代都有軍隊將士駐防于此。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