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南海:印度洋海洋環境風險評估與應急響應(簡體書)
滿額折

南海:印度洋海洋環境風險評估與應急響應(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  價:NT$ 468 元
優惠價:87407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系統闡述了南海-印度洋海域的海洋環境特徵;介紹了風險分析理論與方法、應急響應體系與準則以及基於統計決策的風險決策思想和模型;論述了基於經驗知識、決策規範和小樣本數據的風險評估的建模思想和技術途徑。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南海-印度洋海域的孕災環境與致災因子分析、固有風險和現實風險分析。

名人/編輯推薦

《南海-印度洋海洋環境風險評估與應急響應》是一部系統闡述海洋環境風險分析與應急響應的研究專著,適用于氣象水文保障、海洋環境風險評估、海洋資源規劃利用、海洋防災減災以及國家海洋安全與海洋戰略等領域的科研和業務人員,也可供大氣、海洋、環境、地理、資源等學科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師教學參考。

目次

第1章 風險分析的理論與方法
1.1 概述
1.2 風險定義
1.3 風險分類
1.4 風險分析與評估
1.4.1 風險分析過程
1.4.2 風險辨識
1.4.3 風險評估方法
1.5 風險規避與控制
1.6 風險決策
參考文獻
第2章 應急響應體系與準則
2.1 概述
2.2 應急響應體系結構與內容
2.2.1 應急響應的主體和基本任務
2.2.2 應急響應的體系結構
2.2.3 應急響應的體系內容
2.3 應急預案制作原則和規范
2.3.1 制作原則
2.3.2 應急預案制作規范
2.4 救援的組織機構與救援程序
2.4.1 應急救援的組織機構
2.4.2 應急救援程序
2.5 突發事件的風險識別與管理
2.5.1 突發事件概念和特點
2.5.2 突發事件的風險識別
2.5.3 突發事件的風險管理
參考文獻
第3章 信息不完備條件的風險評估
3.1 概述
3.2 基于定性經驗知識的風險評估
3.2.1 模糊集合與模糊推理
3.2.2 模糊邏輯控制器
3.2.3 基于模糊推理的艦船航行風險評估
3.3 基于保障條件與規范的風險評估
3.3.1 基本思想
3.3.2 單影響因素的風險評估
3.3.3 多要素的綜合風險評估
3.3.4 風險評估模型應用試驗
3.4 基于小樣本信患擴散的風險評估
3.4.1 信息擴散思想與算法原理
3.4.2 正態信息擴散模型
3.4.3 橢圓式非均勻信息擴散
3.4.4 概率式非均勻信息擴散
3.4.5 海上突發事件的海洋環境風險評估
參考文獻
第4章 南海—印度洋海域的海洋環境特征
4.1 概述
4.2 南海—印度洋海域的地理特征
4.2.1 南海的地理特征
4.2.2 印度洋的地理特征
4.3 南海—印度洋的地形地貌特征
4.3.1 南海的地形地貌特征
4.3.2 印度洋的地形地貌特征
4.4 南海—印度洋的海洋氣候特征
4.4.1 南海的海洋氣候特征
4.4.2 印度洋的海洋氣候特征
4.5 南海—印度洋的海洋水文特征
4.5.1 南海的海洋水文特征
4.5.2 印度洋的海洋水文特征
4.6 南海—印度洋的海洋資源分布
4.6.1 南海的海洋資源分布
4.6.2 印度洋的海洋資源分布
參考文獻
第5章 南海—印度洋海域的固有風險分析
5.1 概述
5.2 固有風險分析
5.2.1 基本內容
5.2.2 方法途徑
5.2.3 風險指標定義與計算
5.2.4 固有風險評估模型
5.3 南海—印度洋海域的孕險環境分析
5.3.1 海峽、水道、港灣
5.3.2 島嶼
5.3.3 孕險環境敏感性分析
5.4 南海—印度洋海域的致險因子分析
5.4.1 熱帶氣旋/臺風
5.4.2 大風、大浪
5.4.3 低能見度
5.4.4 雷暴
5.4.5 風暴潮
5.4.6 海洋中尺度系統
5.5 承災體的脆弱弱易/損性分析
5.5.1 風險承災體分析
5.5.2 脆弱性/易損性分析
5.5.3 脆弱性評估與區劃
5.6 南海—印度洋海域固有風險評估與區劃
5.6.1 常規風險函數的固有風險評估
5.6.2 基于模糊推理的固有風險評估
參考文獻
第6章 南海—印度洋海域的現實風險評估
6.1 概述
6.2 現實風險體系結構與評估流程
6.2.1 現實風險評估內容
6.2.2 現實風險體系結構
6.2.3 現實風險評估流程
6.3 南海主權爭端風險評估
6.3.1 南海主權爭端風險分析
6.3.2 南海主權爭端風險評估
6.4 南海資源爭奪風險評估
6.4.1 南海及周邊海域的資源分布
6.4.2 南海資源爭端的歷史與現狀
6.4.3 南海資源爭奪的風險評估
6.5 南海—印度洋戰略通道安全風險評估
6.5.1 南海—印度洋海峽通道的戰略地位
6.5.2 南海—印度洋能源通道的控制狀況
6.5.3 南海—印度洋戰略通道的風險評估
6.6 南海—印度洋海盜活動與恐怖襲擊風險評估
6.6.1 南海—印度洋海盜活動與恐怖襲擊概況
6.6.2 南海—印度洋海盜活動與恐怖襲擊的起因與特點
6.6.3 南海—印度洋海盜活動與恐怖襲擊的風險評估
6.6.4 基于小樣本案例信息擴散的海盜活動風險評估
6.7 南海—印度洋現實風險評估與區劃
6.7.1 常規風險函數的現實風險評估
6.7.2 基于決策規范的現實風險評估
參考文獻
第7章 海上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
7.1 概述
7.2 風險識別與應急響應等級劃分
7.2.1 風險識別與風險評估
7.2.2 應急響應的等級劃分
7.3 應急預案與救援部署
7.3.1 預案編制的基本內容
7.3.2 預案編制的基本步驟
7.3.3 應急響應的救援部署
7.4 突發事件的救援策略
7.4.1 救助站點選擇
7.4.2 救助設施選取
7.4.3 救援路徑規劃
7.4.4 搜尋方式確定
7.5 殘余風險與風險控制
7.5.1 殘余風險與風險控制
7.5.2 殘余風險評估
7.6 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的風險決策
7.6.1 統計決策理論概述
7.6.2 時段優選——馬爾科夫風險決策
7.6.3 預案優選——模糊貝葉斯決策
7.6.4 區域優選——不確定型風險決策
7.6.5 資源配置——效用概率決策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5.4.4雷暴
1.雷暴危險性分析
雷電是積雨云強烈發展所產生的大氣放電現象。地球上每時刻約有2000個雷暴云存在,所以隨時會有雷暴產生。Orville提出用雷暴發生率來估算全球閃電事件;統計分析表明,全球每秒可發生約100次閃電現象。閃電與地球物理(大氣電場、地球磁場等)有密切關系,是維系地球大氣電場所必不可少的,另外,閃電對全球主要降水和水汽輸送的能量平衡也有重要的影響。近年來,科學家發現閃電頻數與全球氣溫變化和水汽分布有關。雷電現象反映了不同的天氣過程和氣候形態,是人類可利用的重要資源。但另一方面,雷暴區往往烏云密布、狂風暴雨、電閃雷鳴,時常伴有冰雹和龍卷,進而直接危及人類活動安全。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因閃電致死人數達到百人,傷者近千,財產損失達到數十億元。此外,雷電對航空飛行、艦船航行以及雷達探測和無線通信的影響與危害也十分顯著。
雷電對海上航行的破壞效應和致災作用主要表現為:(1)雷電可直接擊中海上航行的艦船,雷電流的高壓效應可產生數萬伏甚至數十萬伏沖擊電壓,足以擊穿絕緣防護體,使得艦船設備發生短路,導致燃燒、爆炸等直接危害。(2)雷電可通過電線、天線進入艙內,雷電流的高熱效應會釋放出幾十至上千安培的強大電流,在雷擊點產生巨大熱能,導致金屬熔化,引發火災和爆炸;雷電流的機械效應主要表現為被雷擊物體的爆炸、扭曲、崩潰、撕裂等現象。(3)雷電流的靜電感應可使被擊物導體感生出與雷電性質相反的大量電荷,當雷電消失,電荷來不及流散時,會產生極高電壓和放電現象,進而導致火災;雷電波的侵入和防雷裝置上的高電壓對建筑物的反擊作用也會引起配電裝置或電氣線路短路和導致火災。(4)雷電流的電磁感應會在雷擊點周圍產生強大的交變電磁場,其感生出的電流可引起變電器局部過熱而導致火災,嚴重干擾和危及艦上通信、導航設備和其他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
根據監測統計,全球的閃電活動主要集中在8月~12月,其中8月集中在北半球,9月是南海及印度洋區域閃電活動比較頻繁時節;11月~12月閃電活動主要轉移南半球。
全球雷暴日數的年均統計分析表明:全球閃電最多的雷暴日發生在0°~10°N附近,最大閃電密集區域位于1°~10°N。由此可以看出,南海—印度洋區域是閃電發生次數較多的區域,年均雷暴日數在40天以上,其中蘇門答臘島及加里曼丹附近的閃電活動最為頻繁,年均在100天以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