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報刊傳媒與清末立憲思潮(簡體書)
滿額折

報刊傳媒與清末立憲思潮(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6 元
定  價:NT$ 336 元
優惠價:87292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青年學術文庫:報刊傳媒與清末立憲思潮》貫穿了兩條主線:一條主線是近代報刊媒介的產生與發展;另一條主線是清末立憲思想的萌芽、發展及衍變。這兩條主線的發展基本同步且又交織在一起,合為一個大的發展脈絡,從而揭示出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報刊媒介與立憲思想、立憲思潮之間的關系及其對晚清社會的影響。在這一脈絡中,《廈門大學人文學院青年學術文庫:報刊傳媒與清末立憲思潮》從縱向的角度為讀者呈現了關于清末立憲思想、立憲思潮以報刊媒介為載體的傳播機制問題,又從橫向的角度將各種報刊加以細化,并以其與立憲思想、思潮影響的大小和關系遠近為標準進行分類,從而多維度地揭示了近代報刊與清末立憲思潮的關聯與互動。此外,作者意識到政治環境對報刊傳播媒介和社會思想發展的制約,因此辟有專門的章節討論二者發展的自由空間。作者的這一思考對政治環境與輿論環境的互動關系有現實的借鑒意義。

作者簡介

李衛華,1976年生,河南安陽人,歷史學博士,新聞學博士后。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近代傳媒與中國社會轉型等領域的研究。已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先后主持博士后基金特等資助、教育部社科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等課題4項。

名人/編輯推薦

李衛華編著的《報刊傳媒與清末立憲思潮》嘗試將傳播學理論引入近代史研究,從近代報刊傳媒與社會思潮發展互動的角度,解讀清末社會劇烈變革的內在動力。近代報刊媒介和立憲思想,是清末社會出現的新事物。近代國人報刊傳媒從開始出現到發展壯大與立憲思想由萌芽、發展,再到匯聚成社會思潮基本保持同步,二者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近代報刊作為新的大眾傳播工具,加速了立憲思想的傳播并促其迅速形成社會思潮;由立憲思想帶來的政治變革為報刊傳媒的發展提供了寬松的社會環境,并為報刊媒介的傳播內容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二者的結合加速了社會變革的步伐,并引起清末社會劇烈變遷。從近代報刊這一新式媒介(區別于傳統書籍)的角度角分析近代社會轉型動力以及對報刊傳媒與社會思潮的互動對社會變遷影響的探討,對當前新媒體環境下中國社會轉型問題的研究也極具借鑒意義。

目次

緒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相關研究成果評述
一 清末報刊之研究現狀
二 立憲思潮研究的學術史回顧
第三節 幾個問題說明
一 關于研究方法
二 關于研究資料
三 幾個概念說明
第一章 清末政府對報界及思想的控制
第一節 清末報律的制定及作用
一 對報律的呼吁及報律出臺
二 報律的頒布并逐步完備
三 報律對報刊傳媒的作用
第二節 行政控制及以輿論制輿論
一 行政手段
二 以輿論制輿論
第二章 報刊傳媒對立憲思想的宣傳
第一節 清末報刊發展概況
一 傳統報紙的存在與新式報刊的創辦
二 國人辦報的開始及清末報業的迅速發展
三 清末報刊發展原因及特點
第二節 報刊媒介與萌發時期的立憲思想
一 《萬國公報》對西方民主思想的介紹和立憲意識的萌芽
二 早期維新思想家的政治主張與王韜的《循環日報》
三 立憲思想傳播的影響和在歷史上的地位
第三節 維新前后報刊的宣傳與立憲思想的發展
一 宣傳維新的報刊
二 君民共主思想的宣傳
三 立憲民主思想傳播的范圍與影響的階層
四 戊戌時期報刊立憲思想宣傳的特點
五 維新報刊宣傳立憲思想的意義
第三章 報刊傳媒對立憲思潮的催生及立憲思潮的高漲
第一節 報刊的迅速發展與立憲思潮的形成
一 《清議報》與立憲思想的發展
二 《新民叢報》的創刊與立憲思想的發展
三 《新民叢報》等報刊的鼓吹與立憲思潮的形成
第二節 報刊的持續鼓吹與立憲思潮的高漲
一 立憲思潮形成后報刊的發展情況
二 報界對立憲的呼吁與政府預備立憲
三 預備立憲時代的立憲宣傳
四 立憲與革命的辯駁
五 革命后的立憲努力
第四章 各類報刊在立憲思潮中的作用
第一節 政論報刊的核心引領地位
一 立憲思潮的發起者與引導者
二 君主立憲的理論供給
三 為立憲思潮積聚力量
第二節 非政論立憲報刊與立憲宣傳
一 立憲思潮的推動者
二 立憲輿論的營造者
三 與康、梁等立憲人士之聯系
第三節 官報與立憲
一 清末官報發展狀況
二 官報創設動機與刊載內容分析
三 官報對立憲思潮發展的意義
第四節 白話報及其他報刊的輔助之力
一 白話類報刊
二 革命報刊
三 小說、小報
第五章 報刊的傳播與立憲的播布
第一節 傳播的路徑與覆蓋范圍
一 報刊傳播依賴的基礎設施:鐵路與航運
二 報刊埠外的發行渠道與立憲思想的傳播路徑
三 報刊埠內外發行銷售
四 報刊媒介和立憲思潮傳播的地域、覆蓋的范圍
第二節 受眾分析及立憲思想的傳播效果
一 影響受眾閱讀報刊的因素
二 國民的閱報習慣和閱報風氣
三 從傳播學角度看立憲思想傳播的社會效果
第六章 報刊傳媒激揚的立憲思潮與社會變遷
第一節 立憲下的公共輿論與專制制度的結束
一 報刊傳媒話語的改變
二 政府成為被討論的對象
三 傳遞民眾的不滿情緒
第二節 從動員民眾的階層及效果看清亡后民主發展
一 官紳士大夫階層
二 學堂學生與留日學生
三 農民、工人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3.國民程度與立憲之期
立憲人士對人民程度問題前后態度并不一致。早在《清議報》和《新民叢報》時期,他們認為人民程度不高,普遍不具備立憲國民之資格,不足以擔負建設立憲國之重任。基于這樣的認識,梁啟超撰文新民說,希望通過報刊開民智,鼓民力,以養成中國之新民。他認為在當時中國,萬不可遽行立憲,并就此著文稱:“中國今日遂可行立憲政體乎?日:是不能。立憲政體者,必民智稍開而后能行之。日本維新在明治初元,而憲法實施在二十年后,此其證也。中國最速亦須十年或十五年,始可以語于此。”他在同一篇文章中再次強調,“自下詔定政體之日始,以二十年為實行憲法之期。”當時梁啟超撰寫此文是在1901年,以20年之期的話,實行立憲政治則在1921年左右。后來在1906年《新民叢報》的《開明專制論》和《答某報第四號對本報之駁論》等文章中,梁啟超也還在堅持這種立場。但是,隨著清政府預備立憲詔旨宣布,立憲黨人對人民程度問題的看法有了轉變。楊度在《中國新報》中認為:“吾人以為進行一步,即程度高一步。鼓其進行,即所以養其程度。若不進行而待程度之足,雖再歷萬年,猶將不足也。且中國人民之程度與中國政府之程度為對待,而非與各國人民之程度為對待也。今謂中國人民程度尚未足,而中國政府之程度,乃為已足,其理如何可通?自吾人觀之,則非因人民程度之不足之故,而政府不必進行,實因政府之程度不足,故而人們不得不進行耳。”以政府為參照系來衡量人民程度足與不足,在此問題上提出了全新的觀點。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