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2052:未來四十年的中國與世界(簡體書)
滿額折

2052:未來四十年的中國與世界(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  價:NT$ 348 元
優惠價:87303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未來四十年中,人口數量將會達到多少?
地球是否能承受得了這么多人的生存需求?
下一代人是否愿意為這一代人的養老與債務買單?
氣候與環境會不會一直惡化下去?
西方式的民主能否解決人類面對的巨大問題?
世界經濟的主導地位將如何過渡給中國?
喬根·蘭德斯,《增長的極限》作者之一,聚合了全球頂尖的科學家、經濟學家與未來學研究者,就經濟、能源、自然資源、氣候、食品、城市化、養老金等問題,對未來四十年進行了趨勢預測。好消息是,在能源效率方面我們將看到深刻的進步,我們會更多地關注人類福祉而不是人均收入的增長;但變化也許并不會如我們期望的一樣發生:最貧窮的20億人口仍然生活在窮困當中,失去控制的全球變暖也是可能出現的。
那么,我們該如何為未來做好準備?蘭德斯將我們導向一條通往未來的現實之路,討論我們可以為自己以及子孫們的更美好的未來做些什么。

作者簡介

喬根·蘭德斯,挪威人,世界頂尖環境戰略研究學者,羅馬俱樂部元老級成員。早在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時,25歲的他就作為該項目最年輕的負責人,參與到經典著作《增長的極限》的研究與寫作之中,從而成為全球極富爭議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學者。他曾任BI挪威商學院院長、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副總干事,在挪威陶朗公司、英國電信、美國陶氏化學公司等多家企業董事會或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任職,并領導了挪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委員會的工作。他參與創作的《增長的極限》一書已在全球暢銷四十年,各語種銷量達三千萬冊,在中國也已有四個版本問世。

名人/編輯推薦

·四十年前,羅馬俱樂部的《增長的極限》震撼了全世界。其主旨為:“如果人類不能減少生態足跡,地球的極限將在未來的一百年之內到來。”《2052:未來四十年的中國與世界》掀起了觀念上的革命。四十年后,羅馬俱樂部發布了新的報告:《2052》,它描繪了一個與我們如今的設想完全不同的未來。
·揭示未來四十年世界最可能的樣子。
·指導在可能的世界中如何讓你自己的福利最大化。

海報:

目次

鳴謝
前言:未來會帶來什么?
第一部分:背景
1 憂慮未來
為什么是現在?
這種預測是可能的嗎?
為什么要預測未來四十年?
有據猜測的基礎
用平和的心態全速前進
2 2052年前面臨的5大問題
“可持續革命”
關于體系變化的五個中心問題
資本主義的終結?
瞥見 2-1:黑暗的年代:特權和分化
經濟發展的終結?
瞥見2-2:限制亞洲消費
緩慢民主的末日?
瞥見2-3:轉向可持續
代際和諧的終結?
瞥見2-4:代際戰爭,為公平而戰
穩定氣候的終結?
瞥見2-5:2052年的極端天氣

第二部分:我的全球預測
3 預測背后的邏輯
指南星
粗略的全景
簡述我的預測
決定性的支柱
圓形迷宮的線性呈現
數學公式
對數據庫的最后一點解釋
4 到2052年的人口與消費
人口數量會到頂
勞動力數量到頂時間稍早
生產力會增長,但會遭遇障礙
生產(GDP)會增長,但速度越來越慢
瞥見4-1:不經濟增長的終結
投資——被迫的和自發的投資——將會增加
新成本將會浮現
適應成本和災難損失會呈爆炸性增長
國家參與會增加
瞥見4-2:稍為“綠色調”的增長
消費會停滯——在一些地區還會下降
5 到2052年的能源和二氧化碳
能源效率會繼續提高
能源使用會有所增長,但不會一直持續
氣候強度會由于可再生能源而減少
瞥見5-1:通往光伏之路
瞥見5-2:核能之死
能源使用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會在2030年到頂
氣溫升幅會超過2攝氏度
超過2攝氏度會帶來真正的難題
瞥見5-3:備受困擾的北冰洋
瞥見5-4:逃往城市
6 到2052年的糧食與生態足跡
糧食生產會滿足減少的需求
生物燃料和白肉數量會增加
瞥見6-1:高價石油=高價食品
瞥見6-2:蛋白質的限制
只有受監管的漁場才能擁有商業魚群
地球生態系統將會蒙難
瞥見6-3:爭相成為最后一名失利者
尚未使用的生物承載力會大幅減少
瞥見6-4:城市金屬挖掘
瞥見6-5:限于公園的自然
7 到2052年的“非物質未來”
GDP總量減少:對全球承載力極限的壓力減小
生產力增速放緩
消費減少引發的緊張態勢
短淺目光的普遍存在
更強大的政府
被迫的再分配
超級大城市環境
瞥見7-1:超級大城市生活以及思想的外化
無處不在的互聯網
不斷減退的魅力
健康狀況更好
瞥見7-2:公共醫療下的個人健康
軍隊抗擊新威脅
瞥見7-3:未來戰爭與機器人崛起
瞥見7-4:以幫助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的軍隊
8 2052年的時代精神
碎片化:對本地解決方法關注的提高
瞥見8-1:蘇格蘭加入新歐洲
瞥見8-2:地中海差異的終結
瞥見8-3:非洲貧民窟的城市化
新的范式:對經濟增長關注的減少
瞥見8-4:重視整體
改良資本主義:明智政府扮演更強勢的角色
瞥見8-5:系統性的CSR,或者CSR2.0
集體創造力:受啟發的個人結成的網絡
瞥見8-6:利用群體智慧
瞥見8-7:巔峰年輕人:以游戲促進公共福祉
代際公平:開闊視野

第三部分:分析
9 對未來的反思
主要驅動力
圖表中的未來
千鈞一發之際
我的反應
八個關于未來的直接問題
無法預料的事
通往2052年的道路
瞥見9-1:向太陽能的突進
瞥見9-2:為未來籌措資金
10 五個地區的未來
邁向2052:美國
瞥見10-1:太陽能的光明未來
邁向2052:中國
瞥見10-2:中國——新的超級大國
邁向2052:除美國外的OECD國家
邁向2052:BRISE
瞥見10-3:豐富的生物燃料
邁向2052:世界其他地區
11 和其他未來的對比
與全球電腦模型之間的測試
與《增長的限制》研究的對比
較為詳細地描述“超限和崩潰”
對21世紀后半葉的看法
瞥見11-1:第五個文化階段
瞥見11-2:生命之樹的第三次綻放
12 你該做些什么?
理想狀態下,全球社會應該做什么
二十條個人建議
學會與即將到來的災難共存,并仍然抱有希望
結語

附錄
1.概要
2.定義和數據來源
3.《2052》瞥見的延伸閱讀
4.關于生育和生產力的補充數據
注釋
索引

書摘/試閱

1.我會變窮嗎?
我們中的一些人會變得貧窮,另一些人則不會。
為了給出一個更為清晰的答案,必須將這個問題明確為:和x相比,我的經濟條件會更差嗎?而且,你還必須選擇,x應該是(a)現在;(b)如果人類選擇應對問題,理智地管理世界,所得到的未來;(c)和你的同齡人相比的生活。
另外,你還必須明確,“未來”指的是哪個時間點。是2052年嗎?或者更短一些,2032年?我希望你還記得,到2052年的平均收入變化并不是一條直線。在我的預測中,人均消費在未來四十年的某個時刻將達到峰值,并于2052年開始出現下降——具體情況則取決于你生活的地區。
如果我們愿意犧牲一些精確性的話,我就可以給出這樣的答案:只要你不是美國人,到2052年,你就會比現在更富裕。但是,如果你沒有生活在中國或者BRISE國家,那么經濟水平的增長是非常有限的。讓我再添加一些細節吧:如果一名仁慈的獨裁者在2012年掌控世界,并且迫使人們增加必須的投資,使所有人都能獲得工作,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那么比起目前的發展態勢,屆時你的經濟狀況將會寬裕得多。
我還要補充一點:除非你在未來四十年間,做了非常愚蠢的(或者非常前衛的)事情,否則你的收入水平將和鄰居、同齡人一樣。在未來四十年間,你們的發展速度都是一樣的。但是,如果你現在極為富有,那么情況就并非如此了。在再分配過程中,你的社會地位將發生下降。而且我認為,在未來四十年間,一定會出現再分配,其目的就是減少資本主義世界中,不公平現象快速增長所帶來的社會緊張態勢。
最后,我還要冒昧地給你一點建議:你提的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你不應該問“我會變窮嗎?”,而是應該問“我會比現在更滿足于自己的生活嗎?”因為(對你而言),生活滿意度比生活條件的高低更重要。經驗告訴我們,對某些人而言,收入的高低決定了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但是對大多數人而言,福祉這件事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工作、健康狀況、家庭、社區以及未來的前景——除了收入以外的各種因素。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總和,決定了你現在和未來的福祉。
因此,當你從我的預測中估計自己的未來時,試著想想未來對你的福祉意味著什么,而不僅僅是考慮未來收入的變化。
2.未來就業機會充足嗎?
充足。
或者更輕率地說:未來的工作數量就和過去一樣多——相對于勞動力總量的話,事實就是如此。或者我們可以更科學地說:認為未來和上一代相比,失業率會升高(或者降低)是沒有道理的。這意味著那些希望得到有償工作機會的人中,有10%不能立刻得到工作。在經濟形勢良好時,這一比例為5%;而在形勢不佳時,則會升至15%。未來的情況和現在沒有什么不同。
原因很簡單。在工業化和后工業化的城市社會中,對個人而言,擁有一份工作至關重要。這是個人分享社會財富的唯一途徑——如果他不想偷竊的話。由于工作非常重要,因而個人會竭盡全力爭取得到一份工作。而社會——至少在長期——也會盡可能地保障就業機會,主要方法就是爭取使經濟實現增長。但是,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這一任務非常艱難,而政治家的努力常以失敗告終。結果就是,我們會經歷較長的一段高失業率時期,即便在發達經濟體中也是如此。而在未來,確保充分就業的任務會越發艱難,因為我預測,未來GDP的增長將會放緩。
但是,鑒于就業對社會和平與秩序的重要性,鑒于精英團體對社會重新洗牌確實抱有恐懼,社會將采取必要的措施,確保就業——遲早是這樣。我敢這么說,是因為這一問題在理論上是可以解決的。如果失業率問題沒有在短期得到解決,那是因為社會沒有同意使用必要的手段,盡管執政的精英們手頭就有現成的方法。因為這些方法將會從富人(擁有工作的人)手中拿走一部分,給予窮人(沒有工作的人)。
說到最后,執政者還可以大開印鈔機,雇傭失業者從事社會需要的工作,而后者則可以掙到這些紙幣。例如,政治家可以決定,社會需要建造新的堤壩,以防止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威脅;或者清理公共場所與高速公路上的垃圾;或者將所有屋頂都刷成白色(這樣可以反射更多的陽光,減輕全球變暖的影響);或者創造新的公共娛樂活動。政治家可以印刷足夠的紙幣,以雇傭失業者,從事必要的勞動。這部分新增的紙幣,可以促進工人對任何必需品的需求——食物、住房、能源、假期——還可以帶來傳統的擴張效應。盡管這么做的代價是通貨膨脹率升高,但是這對富人的影響更大。只要經濟中還存在沒有得到充分使用的資源,國家就可以通過財政赤字,促使人們完成必要的工作。因此,通過印刷新鈔來降低失業率使可行的。但是,富人會反對這項措施。因為他們會看到的是:自己的財富和收入被轉移至窮人手中。
如果精英們足夠愚蠢,以至于不愿意在合理的時間范圍內解決失業問題,那么革命(社會系統中至少會發生混亂,引致危機,使系統無法正常運轉)就是結果。這種混亂會在短期內使收入降低,但在長期看來,混亂會帶來社會的重新洗牌,為之前的失業者提供新的機會。混亂使失業率下降到更容易承受的水平,還可能使其降至10%以內。
因此,我不認為未來將出現更高的失業率。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就業率將一帆風順。失業率會繼續發生波動,在“勉強可以接受”和“完全無法承受”之間變化。而在此過程中,將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3.氣候問題會對我們造成傷害嗎?
是的,但是在2040年之前,傷害不會很嚴重。
我的預測以量化細節展示了,我對全球平均氣溫在未來幾十年里的上升情況預測。2012年,全球平均氣溫與工業革命前相比,高出0.8攝氏度;而2052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2攝氏度;在2080年還可能達到2.8攝氏度。
2080年的數值,已經超過了警戒線。世界領導人曾一致同意,2攝氏度是氣候變化開始失控的警戒線。但是,我們也需要意識到,這是一個在政治協商后取得的共識。關于警戒線究竟是什么,人們的意見各不相同,而且現在也不相同。
有許多文獻描述了升溫幅度超過2攝氏度的后果。科學研究也大多同意,在超過這個數值之后——在易受旱災地區,旱災會更為頻發;在降水過多的地區,降水將更多;還會出現更多的極端天氣(強風、暴雨、熱浪);冰山和北極海冰融化增多,使海平面上升,海水酸性增加;氣溫升高,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促進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糧食與森林生長。生態系統會向兩極和山頂推進。
但是,科學研究還未能詳細地預測,這些影響的地區分布。因此,我們無法預測,未來幾十年間,你居住的地區將面臨怎樣的影響。但是,如果你將視線從科學研究上轉移開去,就可以發現一些現象,這些現象更能說明問題。如果你問問那些每天和自然打交道的本地人,就會知道在過去20或者四十年間,這個地區發生的變化。而由此認為在你的余生中,這些變化會更為強烈,一點兒也不為過。
讓我舉個例子吧。如果在漆黑寒冷的冬季,也就是11月中旬到3月中旬,你還想待在我的家鄉奧斯陸這個寒冷的北部城市,那么唯一說得通的理由,就是你將有機會滑雪(最好能在奧斯陸北部的針葉林里,在被皎潔的月光照亮的林間滑雪)。你可以在1米多深的雪上滑雪。這樣冰雪覆蓋著大地的冬季景觀,在1986年戛然而止。奧斯陸的冬天不再名副其實。
在過去的25年里,奧斯陸的冬季平均氣溫上升超過2攝氏度。這使得冬季從原先的4個月縮短至2個月。現在,我們只有兩個月的時間能夠好好滑雪,還有兩個月則不得不忍受濕漉漉、灰蒙蒙、冷冰冰的融雪。這些融雪讓森林陷入灰暗之中;下班之后想在林間慢跑都是不可能的了。奧斯陸的冬天減少了一半,原因就是氣候變化。對過去五十年一直滑雪的人而言,這一變化清晰可見。這在降雪數據上已經有所顯示,但是城市居民還并不了解這一變化。當然,挪威也沒有采取強有力的氣候政策來解決這一問題。
失去滑雪這項樂趣的確讓人懊惱,但這畢竟不是災難性的改變。美國西部旱季延長,或者普羅旺斯高溫極端天氣的增多,其性質也是一樣的。但是,這些變化的確造成了損失,使成年人更加懷念過去的黃金歲月。而減緩海平面上升至少是個更大的麻煩。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2052年海平面可能上升0.5米——許多太平洋島國就可能被淹沒。
因此,如果你想知道氣候變化對你帶來的影響,就問問熱愛戶外運動的老年人,或者老農民,問問他們認為發生了什么變化。接著,再試著根據那些答案,回答“我會更滿意自己的生活嗎?”這個問題。但是,請注意,你得到的回答是非常主觀的:大多數生活在森林旁邊的挪威農民對未來非常滿意。他們很高興能看到氣溫上升、森林長勢更好,使他們的砍伐活動將進行的更順利,因為起妨礙作用的冰雪減少了。
4.能源會變得更昂貴嗎?
是的。
但是,準確的答案取決于問題中的細節。首先讓我們確定,你考慮的成本是什么。你是在考慮你的賬單(以每年工資計算)?還是國家支付的金額?或者是每單位能源的價格(以每千瓦電或者每加侖汽油價格計算)?或者,是經濟總量中,為了獲取經濟運轉必須的能源,而必須花費的金額(以GDP在能源中所占比例——這應該包括出口行業,他們被要求為能源進口提供資金,如果國家正在進口能源的話)?
我只能回答這些問題中的一部分,而且答案隨著具體問題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從233頁圖表9-1中所得到的:人均能源使用量會增加,但這只是暫時的——在2040年左右,將達到峰值。因此,在未來幾十年里,我們每個人仍將擁有更多可供使用的能源,直到這一增長減緩,而能源效率的提高使我們每年使用的能源量降低。
因此,我們會使用更多的能源——以石油當量顯示每年人均能源使用量的話——直到2040年為止。但是,這意味著我們要支付更多的錢,以購買能源嗎?我無法做出詳細的預測。但是,我的表格告訴我,經濟的能源強度(energyIntensity)將出現單調(monotonically)下降,從1970年300千克石油創造1000美元,下降到2010年的180千克石油/1000美元,到2050年還將降至約120千克石油/1000美元。這意味著,每單位能源創造的財富將迅速增加,同時意味著,新增財富中用于能源的比例將出現下降。但是,我對此并不確定。因為這取決于新型能源在越來越多地代替化石能源的過程中,是否能提供和使用煤炭、石油與天然氣相比,更為廉價的電力和熱力。
更簡單地說,在進行了許多實證工作之后,我認為,未來能源價格可能比現在的化石能源高出30%。但是,由于到2052年,能源強度將下降50%,因此你每年支付的能源賬單的絕對值甚至可能減少。而能源成本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也會下降,而GDP的增長則會超過100%。但是,這只是對未來四十年的預測;與此同時,在社會增加投資,幫助經濟從依賴化石能源轉向利用可持續能源的過程中,能源將變得更為昂貴。
GDP中能源生產所占的比例,能夠使你較為準確地估計,你作為消費者“感受”到的能源價格。這一比例(大致)相當于你為了支付能源,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位于美國的能源研究所(InstituteforEnergyResearch)嘗試估計了能源在全球GDP中所占的比例。2005年,美國GDP中有大約8%被用于提供能源。這就意味著,所有勞動力和有形資本中,(大約)有8%被用于獲取能源。在過去四十年間,這一數字發生了較為劇烈的變動。1970年,這一比例為8%;在20世紀70年代石油輸出國組織提高石油價格之后,則上升到了14%。隨后的20年里,美國經濟在“石油危機”(oilshock)之后逐漸恢復,能源生產占GDP的比重也下降到了6%。自2000年開始,這一數字又開始上升,于2006年達到了9%。能源研究所估計,同期能源生產占全球GDP的比重約為8%。
這大致說明,從全球范圍來看,每個人都在花費1/12的時間工作,用于支付能源。而在向可再生能源轉變的過程中,這一數字可能達到1/8。
因此,能源會變得更為昂貴,但是就我看來,價格增幅不會很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即便是在現有的條件下,人們也有能力(依靠碳捕捉與封存技術,CCS)從煤炭中獲取清潔的電和熱,其成本僅為傳統火力發電、發熱的1.5倍。而CCS煤炭利用技術,幾乎可以一直提供技術后盾,使長期能源價格不會無限制地飆升。我必須強調,許多有識之士都不同意我的估計。我的估計是基于對CCS能源(較高但有限的)損耗率的工程驗證(engineeringassessment)的。我的批評者認為,CCS技術的成本會比預測高得多。如果他們是對的,這就意味著CCS至少在短期內不會得到應用。其影響就是,短期內你的能源賬單金額會減少,但是向低碳世界的轉變過程會延長。
總結來說,能源成本在短期內不會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做出向可再生能源轉變這一決定方面,行動非常緩慢。在2052年,所有使用的能源中,有整整60%是來自化石燃料的。因而氣候變化會繼續快速發展,相關的恢復工作的成本也不可避免地會增加。矛盾的是,人類會情愿支付善后的賬單,而不愿意花費同樣多的錢,早一些使用可再生能源,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破壞。
5.年輕一代會心平氣和地接受上一代帶來的(債務和養老金)負擔嗎?
不會。
在討論完收入、就業、氣候破壞和能源成本這些有形的問題之后,我要開始討論一些更抽象的,更無形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有關代際公平,這在工業化和新興經濟體中尤為突出。在過去幾代人間,這些經濟體處理代際(以及兩性之間)權利和義務的方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在富裕國家中,第一代人帶來了巨大的國家債務,并設定了缺乏財政支撐的養老金方案。這一代人馬上就要退休了。而有意思(至少可以這么說)的問題是,下一代人是否愿意承擔這個沉重的負擔,平心靜氣地償還債務,并支付上一代人的養老金。這里,我要重申我的答案:不會。
最簡單的原因就是,他們不需要這么做。法律規定了這個義務,但卻無法強迫年輕人去執行。如果他們團結起來,堅持不這么做,那么老年人對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如果事態變得緊張,那么上一代人注定是代際戰爭失敗的一方。第二個原因是,我們已經看到,年輕人的負擔開始有所減輕。在目光長遠、組織良好的國家中,養老金方案已經得到了修訂——目的就是減少未來支付的壓力。希臘是第一個采取行動,減輕父輩犯下的過失的國家——然后讓世界其他國家為希臘老一代人支付一半的債務。在美國,住房被收回的人們也開始努力,想要挽回一些被金融機構所吞噬的損失。
我相信,這些進程都將持續下去,盡管現在很難說,兩代人之間福祉分配的平衡點在哪里。但是,毫無疑問,目前的情況(也就是立法狀況)過于偏袒我所屬的這一代人,也就是二戰之后出生的這一代人。
如果我們還考慮即將到來的氣候破壞,那么我這一代人就更為邪惡了。因為需要承受惡果的,不僅是現在的年輕人,還有未來世世代代的人們。我們這代人在過去四十年間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將一直困擾之后的人們。許多人聲稱,這并不算什么,因為我們已經留下了大量的資本、基礎設施和技術。但是援引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的話說:“如果生態系統崩潰,人類將無法取得成功。”
簡而言之,目前這一代人正在給未來的人們造成過于沉重的負擔。但是這些負擔恐怕永遠也沒有人會承擔。我預測,年輕人不會完全承擔這些負擔。一些債務永遠不會得到償還,而我也不會得到完整的養老金。
這事關重大嗎?答案取決于你是誰。再次提醒,你應該思考的是,我的預測將怎樣影響你自己的福祉。
6.美國將和平地向中國遞交世界領導權嗎?
是的。
我這么說的出發點就是,中國在2052年將成為世界領導者。在我預測中已經有所顯示,在第十章的地區研究中則將著重強調這一點。到2052年,中國的人口將是美國的4.5倍,經濟總量是美國的近3.5倍,人均生產與消費量則比美國高出70%還多。中國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驅動力。
從某些方面來看,事實已經如此。目前,中國能夠采取的行動,已經超過世界兩大力量——歐盟和美國——的總和。美國的經濟總量仍居世界第一(GDP年產值約為13兆美元,與歐盟大致相當)。盡管中國經濟總量相對較小(近10兆美元),但是經濟更具活力。美國軍隊仍然在本土之外有著相當強大的勢力,但到中國在經濟方面的影響力也在迅速增長。盡管中國已經持有1兆美元的美國國債(占外國持有總量的四分之一),相當于美國經濟一個多月的生產總值,這并沒有削弱中國的底氣。。
許多人認為,由于缺乏民主,以及反革命活動的出現,中國不會在世界上占據霸權地位。我卻認為,中國有足夠的煤炭與頁巖氣資源,能夠在轉型期保持經濟平穩發展;中國有足夠的太陽能資源,能夠在長期驅動經濟增長;中國充分地意識到了氣候變化帶來的危害,可以采取行動減輕災害;中國還有自給自足的偉大傳統,愿意在國家內部解決某些資源缺乏的問題。但最重要的一點是,中國有意愿,而且有能力讓投資流向必要的部門。我們還要記住,從長遠發展來看,中國不再需要目前被用于生產出口商品的能源。在長期看來,中國完全可以實現能源和資源的自給自足。到2020年左右,中國人口將達到14億的峰值,并于2052年減少至12億。
當然,中國的發展也可能出現偏差,但我認為這需要時間。中國執政黨和中國人民的利益幾乎是一致的。雙方都需要人均消費水平實現快速增長。如果這一目標達成,雙方都會倍感高興;如果失敗,雙方會倍感失望,并繼續努力。當然,在任何時候都會出現一些人,他們強調物質財富增長之外的價值。但是我認為,他們在長期一段時間里都將是少數派(在美國也是如此),他們鼓吹的目標會受到排擠。
“利用更少的資源,實現更多的成果”,將是中國增長的秘訣。中國的目的,就是其過去兩千年來一直持有的目標——將中國打造成自己自足的王國,免受外夷的侵擾。中國將熱衷于提高能源和資源的使用效率,因為二者在理論上都是可以實現的。只要通過人力、物力的有效調配,就可以實現效率的增長。
那么,當中國不斷增強其實力時,美國又在做些什么呢?可以說幾乎什么也沒做。我相信,中美兩國未來可能出現的沖突,將通過友好的方式得到解決,因為美國國內也有足夠的資源,為人民提供自給自足的生活。的確,美國現在正依賴大規模的石油進口,但是和中國一樣,美國也有足夠的煤炭和頁巖氣,能夠在長期一段時間內支持經濟的增長(如果像我預計的那樣,美國GDP在未來四十年里增長十分有限的話)。美國的農業實力很強(足夠滿足國民需求——而且如果美國人決定吃得更健康,那么還可以留一部分糧食給生物燃料)。另外,在氣候變化襲來之后,美國仍然有較為充足的土地,適宜人們居住。在一些地區,當前水資源短缺的確是一個問題。但是通過相關的行動,這一問題也可以得到解決。如果不考慮轉基因技術的缺陷,那么轉基因作物也可以得到大規模的應用,減輕水資源緊張的問題。如果美國的民主政體最終決定,共同合作,嘗試解決顯而易見的社會問題,那么美國的投資能力將是巨大的,而問題也是可以解決的。
我認為后面那半句話所隱含的,就是未來四十年里美國的命運。如果美國決定繼續維持其霸權地位,那么它完全有能力這么做。但是,我并不認為美國的執政體系會有能力做出這樣的決定。美國的長處顯然不是聯合兩黨,做出迅速的決策。而且我并不認為在未來四十年間,這種情況會有什么改變。由于美國已經較為富裕,因此如果美國采取較為節儉的生活方式,那么本國資源也足夠了。因此美國完全可以允許自己下滑到世界第二的位置,偏居一隅,自足自滿,就像歐洲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后的情況一樣。
中國和美國都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困擾,但是兩國地域都十分廣闊,因此仍然有一部分地區受災情況較輕。兩國的起點截然不同:美國很富裕,而中國則窮得多(目前中國人均GDP僅為美國的六分之一)。但是兩國的政體差異很大,而且這種差異將一直持續下去,并幫助中國快速行動,而同時美國則在原地踏步。但是,由于中國的目的只是自己自足而已,因此兩國間不會發生戰爭。
7.政府的作用會更大嗎?
越來越多的政府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是并非全世界都是如此。
在未來幾十年里,世界將面臨新的問題(除了眾所周知的促進經濟增長、維持社會穩定以外),其中一些問題無法通過簡單地通過市場來解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氣候變化。這的確是個全球問題:各地的平均氣溫都在上升,無論是誰在排放二氧化碳。這也的確是個長期問題:直到人們采取行動30年之后(只要是在現實世界中,行動的力度有限的情況下就是如此),氣溫才可能出現變化(也就是偏離目前的發展趨勢)這樣全球性的長期問題,僅僅通過“自由”市場,是無法解決的。
國家也很可能需要進行干預,來解決收入與財富分配日趨不公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是自由市場長期以來自然導致的結果。即便是最死心塌地的自由主義者也同意,再分配是市場無法主動完成的任務,因而需要政治行動(例如通過稅收)來實現。人們還需要就行動達成共識,以解決日趨嚴重的不公平現象,否則這種不公平將有可能成為經濟中的不穩定因素。
政府應該更為強大的第三個原因就是歷史機遇的垂青。在過去的25年里,世界的自由化程度不斷提高,使得大部分能夠通過自由市場解決的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如果我們進一步提高自由化程度,那么市場就能解決所有能夠解決的問題。然后,我們面對的就是市場無力解決的問題。在我們達到這個程度之前,社會將開始尋找基于政策,而不是相對價格的解決方法。
因此,在一些國家中,我們會看到人們更歡迎強大的政府。這個強大的政府可以避免民主政體中的搖擺不定,提出清晰有效的政策,即便這意味著犧牲一部分民主和市場自由。這種情況出現的速度有多快?我認為,我們已經接近這個轉折點了。社會將逐漸從自由化轉向“大政府”。在未來二十年間,我們會看到更多政府進行干預的例子。政府將做出必需的決定,而不是等待市場來承擔領導作用。
很難說“大政府”將首先出現在哪個國家,但是那些不斷推進自由化的國家,以及政府一直表現良好的國家中,很可能首先出現“大政府”。與此同時,如同新加坡這樣的強大的中央政府,將表現得越來越出色,只要這些政府能夠處理好不公平現象加深的問題。在這一轉變中,抑制腐敗將是首要步驟。
為了避免理解上的偏差,我想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來闡明“大政府”這個詞的意思。一個大政府將有能力,使一個國家從廉價但是污染嚴重的化石燃料,轉而使用更昂貴的太陽能——在后者變得有競爭力之前。這種政府行為,是為了保障人民的長遠利益,即便人民在短期內并不同意政府的做法。這種政府有能力頂住現有能源企業,以及希望使用短期內最為廉價的能源的選民的反對聲。一個大政府,將有能力使人們確信,應該等待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法出現,并在等待過程中為這種方法的開發買單。我同意,政府選擇錯誤解決方法的風險的確存在(當然市場也可能犯同樣的錯誤)。但是,通過要求政府確定目標、拿出真金白銀,同時允許市場依靠投標機制選擇使用的技術,人們可以降低這種風險。
大政府會及時出現,以解決氣候問題嗎?正如你在我的預測中所看到的——我不認為這會發生。但是到2052年,對大政府的接受程度和信任會遠超今天的水平,而一些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法也已經開始得到了應用。
8.2052年的世界會比現在更美好嗎?
答案取決于你的年齡、職業、國籍,或許還包括家庭狀況。我要再一次強調,這個答案并不完全等于可支配收入是否增加,而是你是否對生活感到更滿意。個體之間會存在極大的差異。簡單的說,2052年的平均生活滿意度所反映的人群,將包括在過去四十年里剛剛從農場搬進大城市體面公寓的20億人、在四十年里努力工作以求加薪的20億中產階級、從每天收入10美元(如今越南的水平)增加到20美元(如今烏克蘭的水平)的20億人,還有仍在貧窮國家的城郊地區艱難度日的20億人。
所有這80億人都能獲得一定程度的互聯網接入,獲取的信息更多,更多地受到本地太陽能的支援。他們生育的數量少得多。大部分人都是城市居民(除了一小部分仍然居住在鄉村的人們)。他們會承受氣候變化帶來的破壞,但是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居民,直接遭受極端天氣的可能性較低(盡管他們通過電子媒體獲取了許多相關的信息)。他們還清楚地知道,更多的氣候影響將會接踵而至。
因此,從物質上來說,2052年的世界可能會更美好——總體而言,世界會變得更好。但是,從精神角度來說,答案則可能相反。因為2052年的世界前景黯淡。當然,如果人們仍然抱有希望,那么情況或許還可以有所改變。如果那些正在經歷氣候影響的人們,能夠得知令人欣慰的消息,也就是在某些地方,一些資源充足、運轉良好的國家正在投入巨大的力量,以阻止全球變暖加劇,那么這些人就可以繼續期待更為美好的未來了。
這個問題的本質,就是這些群體的生活滿意度是否會增加——這是個非常主觀的問題,取決于他們對自己生活的態度。值得注意的是,四十年后人們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參照的標準更傾向于自己的生活在這四十年間的變化,而不是所有人目前的平均水平。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