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流浪者之歌【法式精裝本】
滿額折

流浪者之歌【法式精裝本】

定  價:NT$ 260 元
優惠價:90234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即使會重蹈所有的錯誤與悲劇,不論痛苦、絕望、還是快樂,
我都要自己親自走過,我要走自己的路。
* * *

所有的明白,都在一次次的執意轉身之後,
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永遠流浪的悉達多。
* * *

真理不在固定的地方,
真理不是知識,是經驗,而真理永遠在遠方,也在我們自身。
* * *

這是諾貝爾文學得主,赫曼赫塞最經典的文學作品
一部思想與人生的辯證之歌

●《流浪者之歌》是赫塞的第九部作品,1922年在德國出版,也是赫塞最經典的作品之一,美國作家亨利米勒也深受赫塞的啟發,並極力促成此書在美國1951年的出版。此後逐漸在60年代的美國形成赫塞熱潮,那時的美國大學生幾乎人手一本。
●這部作品不僅是亨利米勒的最愛,更是影響了許多音樂人,從60年代開始,從深沉悲傷到搖滾妄想,《流浪者之歌》都是他們靈感的來源。
●雲門舞集林懷民創作《流浪者之歌》的謬思。
●全球青年口耳相傳,赫塞以成為被閱讀最多的德語作家。

* * *
──林懷民、柯裕棻、劉梓潔、侯季然──聯手推薦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作者保羅.科爾賀極力推崇,並為之序
本書收錄雲門舞集林懷民老師專文!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作者保羅.科爾賀(導讀摘錄):
這本書正點燃一代人的激情。正如它與我不安分的靈魂對話,它也點撥了整個西方世界許許多多青春年少、心懷理想的男男女女。儘管本書寫於一九二○年代,一九五○年代才在美國出版,而真正顯現其影響力則是在六○年代。
本書洗練的文筆與反叛的人物恰恰回應了一個世代的人內心的渴望:他們尋求擺脫流俗、擺脫功利主義、擺脫當前威權的自我之路。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眼見政府的許多謊言,眼見領袖們無力提出真正的選項,於是悉達多作為一個象徵出現於世;他象徵那些尋求真理的人──那些尋求自我之真理的人。

▲故事本體:
赫塞筆下的婆羅門之子悉達多,是那位我們熟知的佛陀的名字嗎?
當悉達多在行旅中遇見世尊時,悉達多難道不是佛陀?
最後,僑文達在他的好友悉達多的臉龐上看見與世尊一樣的微笑時,此時的悉達多究竟與佛陀是同,還是異呢?

△反叛的悉達多
古代印度貴族青年悉達多,英俊聰慧而好學,為所有的人所愛,使所有的人快樂。但悉達多自己卻並不快樂,因為悉達多有一個不安的靈魂。為了追尋自我,悉達多成為反叛的兒子,離開自己已擁有的世俗的一切。他決意去流浪。

△向苦行僧學習一切摒棄世俗
悉達多和好友僑文達一起向沙門學習,學習流浪、學習苦行,他輕蔑並徹底否定俗世的一切。

△向世尊佛陀學習真理
悉達多在此與得道的世尊佛陀一分為二,短暫的論道之後,這次悉達多離開了好友僑文達,繼續踏上求道的孤獨流浪之路。他明白,知識與真理不在佛陀宣示的話語之中,他必須親自體驗。他不再逃避自我。悉達多踏上了自己的路。

△向美麗的名妓伽摩拉學習一切感官之樂
有一天,永遠質疑的悉達多,在離開企圖逃避自我、卻更執著於自我的沙門,開始了一段孤獨的流浪之後,他向美麗的名妓學習感官之愛。面對了人性中最深沉的召喚。

△向富商學習
聰慧的悉達多遊戲人間,財富、商場的算計,對他來說,都太容易了。但是從一個聰明的旁觀者,悉達多漸漸沉淪,徹底成為一個世俗的慾望者。

△向擺渡的船夫與河流學習
悉達多終於明白河流的意義。永恆的河,與永恆的時間。經過幾乎一生的追求,悉達多終於體驗到萬事萬物的圓融統一、 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毀的本性,並最終將自我融入了瞬間的永恆之中。

△向一切學習
悉達多永遠在時間中變化著,他沒有固定的形體與面貌,他是一個真正的流浪者。

作者簡介

赫曼赫塞(1877-1962 Hermann Hesse)

德國作家、詩人、評論家,20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以《彷徨少年時》、《荒原之狼》、《流浪者之歌》、《玻璃珠遊戲》等作品享譽世界文壇。父親是基督教的傳教士,母親則有深厚的印度學背景。一心想當詩人的少年赫塞,甚至逃學也不願意接受家裡的安排受神學教育。接著赫塞因為不平靜而矛盾的內心糾葛,進入精神病院,後輟學在家。一戰時,赫塞呼籲德國人不要散播仇恨,卻被貼上了賣國者的標籤。1923年赫塞入瑞士籍。194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自二十世紀60年代起,赫塞就成為美國大眾的最愛,他出現在《史努比》系列漫畫中,紐約的女大學生說「赫塞是今天美國需要的反物質主義的發酵酶」,他的“Do your own thing”也成為美國幾個世代的年輕人的座右銘。
在日本,赫塞是除了歌德之外最著名的德國作家;迄今為止,在日本和美國,赫塞是20世紀被閱讀最多的德語作家。他的作品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印量超過1.4億冊。

導讀

體味這世界的一切氣息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作者 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

我第一次接觸《流浪者之歌》是在一九六七年,那年我二十歲,被父母送進精神病院。我當時的女朋友寄來這本書,我記得自己被扶坐在床上,緩緩拆開棕褐色的包裝紙。那時我因服用鎮靜劑而極度昏沉,一眼瞥見書的封面──一朵白色的睡蓮慵懶地安倚於一條河的水面,心想:「這個赫曼.赫塞是誰?」我從沒聽過這個人,也不知道這本書對我那個世代所造成的巨大影響,但書是少年時代的女友寄給我的,我因而覺得他是個大人物。不久,我就陷入深沉無夢的睡鄉。

醒來後,下午的白色天光已然消失,我發現自己躺在我的單人小床上,望著天花板的裂縫。屋外汽車的燈光不時照亮房間,我慢慢想起身邊那本書的存在。
打開書之前,我以為自己知道書的內容,但最初的幾頁已讓我大吃一驚。我原以為會讀到一個聖人的故事,而悉達多的煩惱卻是太過凡俗。我天真地問自己:「一個獲得開悟的人,內心怎麼會有這麼多陰暗的情感、這麼多恐懼?」此時我直接面對的是一個人反抗父親權威的經歷,更是一個人反抗社會所指派之命運的經歷。在此之前我從未想過,不安與反叛會在這樣一個人的內心生長起來。
悉達多被視為一個樣板。所有的人都感覺到他會成為真正的婆羅門,並循著父親的譜系成為虔誠的教士。然而他的內心卻感知到神聖的教義也有所缺失,踏上征程、自尋正路的誘惑更為強大。

這種不安寧的心態對我而言再熟悉不過。我來不及細想,已經完全沉浸於書中的故事,急切地想與悉達多一起展開雲遊之旅。我身在一隅小室,心靈卻穿越時空,行進在印度塵煙飛揚的路途之中;我像他的摯友僑文達一樣,決意追隨一個求道者,經驗其所有的騷動與不安。
我並不知曉,在我房間窗戶的鐵欄之外,這本書正點燃一代人的激情。正如它與我不安分的靈魂對話,它也點撥了整個西方世界許許多多青春年少、心懷理想的男男女女。儘管本書寫於一九二○年代,一九五○年代才在美國出版,而真正顯現其影響力則是在六○年代。

本書洗練的文筆與反叛的人物恰恰回應了一個世代的人內心的渴望:他們尋求擺脫流俗、擺脫功利主義、擺脫當前威權的自我之路。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眼見政府的許多謊言,眼見領袖們無力提出真正的選項,於是悉達多作為一個象徵出現於世;他象徵那些尋求真理的人──那些尋求自我之真理的人。在我這個世代的數十年前,赫曼.赫塞已然感受到我們這一代人那種內心的騷動、那種青春時代自尋其路的固有需求;這種需求讓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索取天經地義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我們自己的生命。赫塞的這種先知先覺也必然啟發未來時代的人們。

而作者自身由於自我發現的激情所驅使,在完成本書之前也要走過一系列的體驗。在寫作期間,他曾寫信給朋友,承認自我發現之艱難。的確,本書第一部的主題是掙扎與懷疑,寫作較為輕易,第二部則更加困難。那是因為第二部描述的是悉達多終將獲得覺悟的經歷,而悉達多的名字在梵文中意思是「目標已成者」●1;試想,一個作家如何談論他未曾經驗的主題?如何在完全陌生的感覺中措辭?赫塞的堅韌以及對佛陀教義的深層體驗,使他創作出此智慧之珍寶。

然而在一九六七年,我並不知道這一切。讀完此書的幾天之後,我獲准離開精神病院。我依然記得那個陽光燦爛的清晨,我從外面看見那扇鐵欄隔絕的窗戶。我想到鐵欄內那些自認瘋狂的人曾向我透露,他們決意將自己與世界隔絕,因為對他們而言,這世界太難面對。然後我又想到悉達多,他執意將自己投入生命本質之真實,去找尋自我的道路。
那天早晨我深吸了一口氣,我要體味這世界所包含的一切氣息,我發誓:我要選擇生命。

目次

譯者序(新版) —鏡照出自我內心的悉達多 楊玉功
序言 哪裡都是一樣的── 一個求道者的自由 林懷民
導讀 體味這世界的一切氣息 保羅‧科爾賀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作者)

第一部
婆羅門之子
沙門
喬答摩
覺醒

第二部
伽摩拉
人世間
輪迴
在岸邊
船夫
悉達多之子

僑文達
[附錄]
初版譯者序 以詩化演繹人生的真實感受 楊玉功
赫塞生平及創作年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34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