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國醫大師怪病怪治經典醫案(簡體書)
滿額折

國醫大師怪病怪治經典醫案(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6 元
定  價:NT$ 96 元
優惠價:8784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國醫大師療病叢書:國醫大師怪病怪治經典醫案》為《國醫大師療病叢書》其中之一。

在臨床中經常會遇到稀奇古怪的病,看到患者痛苦的面容和乞求的眼神,有必要將國醫大師治療這些千奇百怪疾病的學術經驗傳承下來。本書是從首批國醫大師的醫案中,精選療效確切且能更好地反映國醫大師辨治經驗和學術思想的經典醫案,詳述疾病的癥狀、診斷、治療、處方等,解讀國醫大師對相應疾病獨特的辨證治療思想和用藥經驗。

作者簡介

楊建宇,男,1965年5月出生。1988年畢業于河南中醫學院中醫系中醫專業,醫學學士、執業中醫師、研究員。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光明中醫》雜志主編、《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雜志主編、世中聯(北京)遠程教育科技發展中心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繼續教育分會副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分會副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常務委員、北京知醫堂中醫專科診所主任中醫師、北京市和平里醫院名老中醫工作室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孫光榮傳承工作室主任。先后發表論文50余篇,出版醫學專著、科普著作50余種,其中大專教材3部。主要從事中醫藥防治免疫性疾病的臨床研究和理論探索,兼攻金元四大醫家張子和攻邪學派的研究和傳承,力創孫光榮教授中和醫派的臨床實踐,格外重視醫圣仲景文化及白云閣藏本《傷寒雜病論》的學術傳承和推廣。

名人/編輯推薦

頑固性頭痛、失憶、反復口瘡、夜游癥、精神分裂癥、嗜睡、白癜風……生活中這樣的疑難病、怪病其實并不少見。

作為醫生,碰到這樣的患者該怎么治療?作為患者,數更其醫,仍得不到根治。怎么辦?

其實疾病不像你想得那么可怕,看看國醫大師是怎么“妙手回春”的。
2009年,30位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包括民族醫藥)的老專家獲得了“國醫大師”榮譽稱號。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在全國范圍內評選的國家級中醫大師。

辨證分型,深度解析——適合臨床中醫師、中醫院校學子學習使用 

一個病例,一個故事——讓中醫愛好者愛不釋手的的案頭讀物

詳剖病因,開方組藥——患者的治病拐杖

目次

王綿之:方劑學大家

案1 痢疾、高熱、昏迷

案2 不孕癥

鄧鐵濤:為中醫奔走吶喊

案1 硬皮病

案2 肌痹

案3 地中海貧血

案4 淋痹

案5 頑固性頭痛

案6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朱良春:神仙手眼 菩薩心腸

案1 皮下結節病

案2 黧黑斑

案3 希恩綜合征

案4 尿毒癥

案5 結節病

案6 結節病

任繼學:中醫急癥開拓者

案1 多發性纖維瘤

案2 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

案3 瞼廢

案4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案5 多發性子宮肌瘤

案6 淋證

李振華:脾胃病國手

案1 梅核氣

案2 頭痛

案3 臟躁

李輔仁:京城御醫 安老扶康

案1 老年抑郁癥

案2 老年抑郁癥

何任:金匱研究第一人

案1 癃閉

案2 癲癥

案3 癲狂

案4 精神分裂癥

張學文:中醫急癥高手

案1 狐惑病

案2 顏面浮腫

案3 水腫(血管神經性水腫)

案4 腎下垂

案5 腰腿痛

案6 甲狀腺功能亢進

案7 夜游癥

案8 奔豚氣

張琪:腎病大家

案1 蛋白尿

案2 水腫

案3 腎病

案4 血尿

案5 癡呆

案6 癲狂

案7 精神分裂癥

案8 神經強迫癥

周仲瑛:構建中醫內科學體系

案1 陰吹

案2 紫癜

案3 浮腫

案4 狼瘡性腎炎

案5 紫癜性腎炎

案6 阿爾茨海默病

案7 失憶癥

賀普仁:神針妙法 武醫丹修

案1 白癜風

案2 白癜風

班秀文:中醫婦科一代宗師

案1 妊娠皮疹

案2 子宮肌瘤

案3 產后眼病

唐由之:中醫光明使者

案1 右眼中心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

案2 右眼青盲

案3 風牽偏視

裘沛然:鴻儒大醫

案1 乳蛾

案2 膏淋

案3 多發性漿細胞骨髓瘤

路志正:雜病圣手

案1 反復口糜

案2 骨痹

案3 骨巨細胞瘤

案4 臟躁

案5 郁證

案6 ?癥

案7 癲癇

案8 癲狂

案9 嗜睡

顏正華:奠基中藥學科

案 外陰白斑

顏德馨:衡法之父

案1 紅斑性肢痛病

案2 皮疹

案3 抽動癥

案4 痿癥

案5 石淋

書摘/試閱

路志正:雜病圣手

路志正,男,漢族,1920年12月出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1939年2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獲首屆“國醫大師”稱號。發揮中醫綜合療法優勢,內外合用,針藥并施,食藥配合,身心同治。發展調理脾胃治療心痹的理論,為治療冠心病開辟新的診療思路。提出“燥痹”、“產后痹”等病名和辨證論治等內容,推動風濕病學科建設。首創穴位編碼法,為針灸走向世界奠定基礎。路志正教授崇尚脾胃學說和溫病學說,在他的主持下,“路志正調理脾胃法治療胸痹經驗的繼承整理研究”課題,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基礎研究二等獎;著有《中國針灸概要》、《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內科急癥》、《實用中醫風濕病學》等,發表論文數10篇。

案1反復口糜

張某,女性,24歲。2004年6月4日初診。反復口腔潰瘍7年,伴頭身疼痛1年。患者1997年開始出現口腔潰瘍,反復發作,伴外陰潰瘍,發熱,體溫波動在37.5~38.0℃,最高可達40℃,于某醫院診斷為貝赫切特綜合征(白塞病),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治療,口腔及外陰潰瘍改善。1年前又出現頭痛,后背疼痛,常于月經前后發作,雙膝以下無力,食納可,夜眠欠安,尿急失禁,大便干(查見滿月臉,面色晦暗有瘀斑),舌瘦、舌質紅絳、苔薄少,脈沉弦小數而弱。辨證屬心脾積熱,治宜清心瀉脾,祛除濕熱。本患者服用激素4年,已有化燥傷陰之虞,故以養陰退熱為主。

處方:

南沙參15克麥冬10克玄參10克

生石膏(先煎)30克牡丹皮10克防風10克

梔子6克知母10克藿香(后下)10克

升麻8克白芍藥12克甘草6克

14劑,每日1劑,水煎服。

2004年6月18日二診:無發熱,6月7日又新發口腔潰瘍一處,仍尿急,有時尿失禁,有時排尿不暢,大便偏干,腰膝酸軟,滿月臉,舌暗紅、苔薄白,脈沉細小數。治宗前法。

處方:

藿香(后下)10克梔子6克防風10克

生石膏(先煎)30克牡丹皮10克玄參10克

黃芩10克天竺黃6克石斛10克

枇杷葉12克茵陳10克炒山藥15克

土茯苓15克益智仁9克

14劑,每日1劑,水煎服。

2004年7月2日三診:服上方14劑,無發熱,無新發口腔潰瘍,無尿失禁,大便仍干,周身乏力,腰膝酸軟。舌暗紅、苔黃膩,脈沉細小數。已見效機,仍需鞏固善后。

處方:

太子參15克蓮子肉15克麥冬10克

地骨皮10克柴胡10克白茯苓18克

竹葉6克車前子(包煎)12克芡實12克

旱蓮草12克女貞子15克生牡蠣(先煎)30克

蓮須8克懷牛膝12克

14劑,每日1劑,水煎服。

予14劑鞏固治療,隨訪2年潰瘍未復發。

【按】貝赫切特綜合征病機復雜,病程較長,其病位可涉及心肝脾腎,但其病變以肝脾為中心,以濕為主。臨證治療應抓住濕邪的病理特點,“中土安則四臟皆安”,所以在治療上化濁祛濕貫穿疾病的始終,再據其不同的病理階段辨證施治。

(1)濕熱蘊結,上蝕下注癥見潰瘍輕淺,范圍局限。伴見脘悶,嘈雜,納差,口黏,口干渴或渴不多飲,大便黏滯不爽。舌質淡紅、苔薄黃膩或黃膩,脈弦滑少數。治宜辛開苦降,寒溫并用,瀉脾和胃。藥用:五爪龍、太子參、炒白術、姜半夏、黃芩、黃連、干姜、藿香、枇杷葉、茵陳、炒防風、炒薏苡仁、炒梔子、炒枳實、甘草。

(2)濕毒瘀阻、上下相蝕。癥見潰瘍較深,范圍廣,疼痛劇烈。伴納呆,口氣穢濁,發熱,身痛,關節痛,膿血便。舌質紫暗、苔黃厚膩,脈滑數。治宜化濁祛濕,解毒清熱。藥用五爪龍、炒白術、半夏、厚樸花、生谷芽、生麥芽、半枝蓮、土茯苓、石見穿、白花蛇舌草、白頭翁、秦皮、黃連、敗醬草、炒槐花、炒枳實、甘草。

(3)氣陰兩虛,濕熱內蘊。癥見潰瘍日久,此起彼伏,伴見神疲少力,面色晦暗,精神不振,神志恍惚,納少,口干,大便干,舌質胖大、齒痕、苔薄黃膩,脈濡細滑。治宜益氣陰,清濕熱,理肝脾。藥用太子參、生黃?、南沙參、麥冬、石斛、炒山藥、炒白術、半夏、茵陳、枇杷葉、炒薏苡仁、百合、枳殼、鹽知柏、女貞子、旱蓮草、炙甘草。

貝赫切特綜合征系一種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多給予大劑量皮質類固醇激素以控制病情。據藥理研究,激素藥物類似中藥溫補腎陽藥,筆者也曾觀察臨床,長期大量使用激素藥物的患者,大多表現為消谷善饑、煩躁不安、舌質紫暗、苔黃厚濁膩等一派濕毒瘀阻現象。即使癥狀有所緩解,也只是暫時掩蓋了病情,實際上猶如火上澆油,使病情更為纏綿,中醫治療更為棘手。貝赫切特綜合征起因多端,病機復雜,多系統、多臟器受損,然其本在脾胃,以濕為主,濕性黏滯,加之病久中西藥雜投,亦傷害脾胃,導致病情纏綿,久久頻發,寒熱錯雜,虛實夾雜。故治病應探本求源,《素問·標本病傳論》曰:“知標本者,萬事萬當,不知標本者,是謂妄行。”在治療選藥上,避免苦燥劫陰傷正,而多用甘淡平和,味輕氣薄之品,不急不躁,緩緩調之,以使祛濕邪不傷正,五臟和諧耳。本例患者證屬心脾積熱,但連續服用激素4年有余,已經有化燥傷陰之虞,故治宜清心瀉脾、祛濕除熱,使中焦斡旋,升降得復,脾胃健運,濕郁得化,熱毒得清,清氣得升,濕濁得降;待病情控制后以益氣陰、清虛熱、固腎氣治本而愈。

【出處】2009年第7期《中國中醫急癥》。

案2骨痹

戈氏患者,年31歲,北京某商場職工。3年前生產后半月因受風寒使遍身關節疼痛,經延醫久治不效。癥見惡寒怕風,歷節疼痛,小關節變形,腰痛,肢體活動不利,遇寒加重。汗出心悸,胸悶煩躁,納可,便調,月經周期延長,今已5個月未至。舌淡紅、邊尖齒痕,脈細無力。證屬氣血兩虧,筋脈失榮。

處方:

太子參12克麥冬9克生黃?15克

炒白芍藥9克炒白術6克夜交藤9克

丹參12克旱蓮草6克地龍3克

防風3克

27劑,每日1劑,水煎服。

諸癥悉除,變形之關節動轉靈活,復以人參養榮丸善后。

【按】素體稟賦不足,脾胃較弱,產后因大量失血,血海空虛,血虛生風而致遍身疼痛,肢體酸楚麻木,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淡白,舌淡少苔,脈細弱無力等癥。治宜益氣養血,柔肝祛風。路教授臨證多有獨到之處,且又不拘泥,據證各有側重,主次分明,靈活變通,藥多無虛發。

(1)產后痹癥屬于疑難病,和一般痹病不同,其發病特點以冬春嚴寒時分娩者多病,其發病率以北方寒冷區域為高。

(2)該病產褥期內多發,應在邪淺病輕時及早治療,若失治誤治,可延至數月乃至數年不愈,甚則喪失勞動力,終身殘廢。

(3)用藥不能偏寒偏熱,寒則冰伏血痰,熱則傷津動血,宜選性平之藥,調補氣血為先。

(4)重視脾胃,脾胃強健則五臟六腑俱旺,氣血充足則筋脈關節得養。

(5)發病急,疼痛驟,很快使肢體活動受限,病情變化錯綜復雜,治當隨機應變。

(6)產褥期及產后期(30天以上)為兩個病理階段,前者以虛為主,治當大補元氣,養氣血,榮經絡,藥選功專力宏之品:后者以脈絡不通為主,治宜側重化瘀通絡。選活血養血,祛瘀通絡之品。

【出處】1992年第6期《北京中醫》。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8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