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念力的祕密02:發揮念力的蝴蝶效應
滿額折

念力的祕密02:發揮念力的蝴蝶效應

定  價:NT$ 390 元
優惠價:9035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全新增訂版,新增第四部「鍵結練習手冊」
請練習用「我們」,而非「我」的全新眼光看世界,
你會發現世界變大了,你也變得更好了。

只要一個動念,力量何其大!
隨著每個意念的流動,宇宙時刻都在動態重組。

你的意念隨時都向四面八方輻射出去,
牽一髮動全身,即便只是一個想法,
也會牽動所有人類,甚至影響全宇宙。

我們其實都是創造者,也在被創造,
你我的意念相通,就像原子之間的鍵結,緊密相關。
我們的每個意念,都是建構宇宙意識的一份子。

那麼,我們又要如何發揮個人意念的力量,強化鍵結的作用呢?
在【全新增訂版】中,作者增闢了「鍵結練習手冊」,
提供具體可行的步驟,讓每個人都能從自己做起,
將鍵結觀念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從「我」的視界擴大成「我們」。

一旦你習慣用「我們」的全新眼光看世界,
你會發現世界變大了,你也變得更好了。

假如不重視「第一名」,要如何成就非凡?假如不迎頭趕上,成功的目標只會離你越來越遠?……以前的金科玉律,要我們贏在起跑點,但現在,我們需要的是「其利斷金」的合作精神。

本書全新修訂版新增第四部「鍵結練習手冊」,提供實用方法讓我們可以將鍵結的觀念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幫你我擺脫「我贏你輸」的舊劇本,創造共贏局面。

1.
我們需要全新的生存態度,活出更真實的本我。
達爾文的物競天擇、牛頓的運動定論、亞當.史密斯的利益論……三百年來左右全世界人類的思想,告訴我們這是個強者恆強、弱肉強食、冷漠又疏離的世界。於是,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生命旅程就是一場競賽,無論是否自認為活得快樂,我們多數人都處在時時警戒的「備戰」狀態,準備與外界對抗。

這樣的人生觀與世界觀,讓我們經歷了全球經濟模型的全面崩潰、生態危機、水和糧食短缺的威脅、石油資源的枯竭,現在還可能造成地球物種滅絕。而在個人層次上,無論我們的生活有多熱鬧精彩,心卻經常痛苦孤獨地跳動著。你正違背真正的本性活著!現在,你必須認識自己究竟是誰,回歸真實的自我。

2.
透過歷來重要的科學實驗與長期的統計觀察,
推翻三百年來的錯誤思維。

許多科學家、社會學家與醫師透過本身專長,一點一滴改變了我們習以為常的演化論、宇宙觀,他們以信而可徵的實驗與調查研究揭發,在DNA主宰的人類遺傳學之外,還有一種更有力的主動影響因素,左右著我們的生命、健康,以及全世界的走向與未來,那就是意念的流動,以及意念之間的交互影響。

量子物理學的最新證據,也提供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可能性:所有生物是以合作的動態關係存在著。量子物理學家現在意識到,宇宙所有物質是以巨大的量子連結網絡存在,所有生物都參與這個大環境的運作,同時也被這個大環境所影響。在我們的身體和環境之間,在我們自己與接觸的其他人之間,在每個社群的成員之間,都存在著鍵結。

3.
科學證明人與人之間、人與宇宙之間,透過無形的鍵結連繫在一起,
就像分子結構的化學鍵一樣,因為每個意念的流動,隨時動態重組。

科學的新發現,推翻了我們一向抱持的自我觀念。所謂的「我」不是為了生存而競爭的孤立個體,所有生物是以合作的動態關係存在著。量子物理學家現在意識到,所有物質都包含在一個巨大的量子連結網絡裡,彼此不斷傳導訊息與交互影響。

這些發現不只關係到我們如何選擇界定自我,也包括如何真正活著。我們需要一種思維上的劇烈轉變,來重新定位人類與時空環境的關係: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分離存在的。

4.
關係的鍵結,人類生存下去的唯一方法 。
你知道,原子與原子之間用鍵結組成分子,這是物質最基本的組成要件。你不知道的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在看似空白的空間中,也用許多你意想不到的鍵相互連結著,以你不知道的方式彼此互動聯繫。我們就像宇宙中的一個個原子,彼此之間以隱形的鍵互相緊密鍵結,我們的肉眼看不見這種連結,但每個人的所作所為、甚至一個意念穿梭就能互相影響。

所有創造物之間是一種不可分割的關係,這種關係看不見卻強而有力。因此,地球不是冷漠宇宙的一顆孤獨行星,人類不只是遺傳密碼創作下的孤單生物,當我們瞭解了這一點,全宇宙都會連帶受益。

5
新思想革命,從「我」改成「我們」做起。
我一定要贏,是我們這時代最大的毒瘤。競爭觀念在商場上、教育上、人際關係上,製造出一波又一波的問題。只有當你和我都贏的時候,才能利益最大化。把人際關係與社會焦點從「我」改成「我們」,才是這時代的生存法則。這是一個思想革命的時代,一個意念轉換,可以開創人類的潛能,一個鍵結連動,就能以小搏大,發揮連鎖效應。建立你的「鍵結圈」,培養更緊密的社群關係,明天的世界將會不一樣。

本書新增第四部提供讀者建立及強化鍵結的實用方法,從提升個人的鍵結意識到建立鍵結圈,都有循序漸進的步驟,讓你不用刻意、費力,就能輕鬆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合作的好處與鍵結的凝聚力,包括:

●四個練習提升你的鍵結意識
練習1 全面觀照,拓展你的視野
練習2 改變我們跟其他人的關係
練習3 擴展共同體經驗,學習為共同目標攜手努力
練習4 透過日常的無私行為,成為思想改革的行動者

●如何建立你的鍵結圈
1. 建立鍵結圈的方法
2.給讀書會和鍵結圈的學習指南

作者簡介

琳恩.麥塔格特(Lynne McTaggart)

國際知名作家、美國記者,暢銷國際的第一部著作是《療癒場:探索意識和宇宙的共振能量場》(The Field:The Quest for the Secert of the Universe),,另一本暢銷書《念力的祕密》(The Intention Experiment: Using Your Thoughts to Change Your Life and the World)已譯成多種語言,廣為發行,中文版在2008年由橡實文化出版發行。

作者1980年代中期旅居英格蘭,創辦時事通訊《醫師對你隱瞞的事情》,如今每期發行幾十萬份;1999年彙整出版《醫師對你隱瞞的事情》(What Doctors Don't Tell You : The Truth About The Dangers of Modern Medicine)一書出版。作者並架設一個全球的「念力實驗網」,倡導群體念力互助活動。一方面讓讀者能夠與自己固有的內在力量取得聯繫,把這力量發揮出來,從而帶來生活的改變。另一方面,世界各地的讀者可以參與各種遠距實驗,在指定時間對指定地點的指定目標發送念力,並彼此交流心得。

譯者簡介
王原賢 (負責本書第一、二、三部譯文)

台灣台中人,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碩士,專長水文地質。從事編輯、翻譯與資訊中文化工作。譯作有《科學家的預言簡史》、《艾西莫夫科普教室(中)暴龍處方及其他100篇》等。

何秉修 (負責增訂之第四部譯文)

成功大學外文系學士,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曾任英語學習雜誌編輯,之後投入翻譯以及劇本寫作,舞台劇本曾獲台北文學獎,譯有《寵物通心術》、《黑魔法》、《Android機器人.安娜》、《源始魔種》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創意人.作家 李欣頻
光中心主持人 周介偉
正觀身心靈整合醫學診所院長 張文韜
東吳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陳國鎮
暢銷心靈作家 章成
新圓山診所總經理與身心靈講師 藍米克

這本書給了我們改變人生的藍圖,以新的方式生活。書中以最新科學發現為基礎,敘述動人心弦,傳遞最重要的訊息以修補我們的人際關係、周遭和世界,激勵我們在最需要的時刻進入全新的未來。
—黛比.福特(Debbie Ford),《紐約時報》暢銷書《黑暗,也是一種力量》(The Dark Side of the Light Chasers )作者

不落窠臼,不僅充滿科學真相,還有希望和啟示,透過付出和分享提供與他人及自己最真實的和諧生活的準則。
—珍娜.艾特伍德(Janet Atwood),暢銷書《熱情測驗》(The Passion Test)作者

作者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是肉麻事務的迷思,利用令人信服的故事和堅實的研究資料,證明我們毫無疑問地需要彼此。全書引人入勝、鼓舞人心且具感染力,麥塔格特行文兼具文采與親和力,讓閱讀過程充滿知識和樂趣。
—歐遜.羅賓斯(Ocean Robbins),YES!創辦人,《未來的抉擇》(Choices for Our Future)作者

琳恩.麥塔格特再次為「人類潛能運動」擊出一支紅不讓。本書彙集引人入勝的許多發現,讓我們領悟到所有生命的交互關係,激勵每個人用樂於承擔的方式交織在一起,促成更深層的關聯,以及觀照我們的生命和世界。
—凱瑟琳.伍瓦德.湯馬斯(Katherine Woodward Thomas),「女性力量全球共同體」共同創辦人及負責人

琳恩.麥塔格特又做到了!每個人都想要感受愛、渴望深度連結,卻一直不知道如何能過這樣的生活。來自現代科學的尖端領域提供我們簡單而有力的訊息,就算是懷疑論者也會被打動。它證明如何回復完整,並療癒我們的世界。
—阿朱納.亞爾達(Arjuna Ardagh),暢銷書《透明革命》(Translucent Revolution)作者

前言
我是誰,我又怎樣定義我自己?
──因為鍵結,你我都不是情感的孤島

我們感覺走到了某些事情的盡頭。二○○○年開始,各式各樣的評論者試著想弄清楚,當代不斷困擾我們的危機究竟有何集體意義:包括金融危機、恐怖主義危機、主權債務危機、氣候變遷危機、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生態危機、人為災害等等。

「我們所知道的世界正在倒塌。」二○○八年九月在雷曼兄弟倒閉而摩根史坦利恐將跟進之時,華爾街經紀人對記者這麼說。這是「我們所知資本主義的末日」,《華氏九一一》的導演麥克.摩爾(Michael Moore)在美國汽車業巨人福特和通用汽車申請破產保護時如此斷言。這是我們對石化燃料仰賴的末日,美國總統歐巴馬談及「深水地平線」石油鑽井平台爆炸事件時表示。這是自然末日,麥肯比(Bill McKibben)在同名的書中寫道。這是石油末日,專欄作家羅伯茲(Paul Roberts)在同名的書中同樣寫道。

因為石油末日,糧食末日也不遠了,羅伯茲在接下來的書中如此斷言。對那些慣用馬雅長曆法思考的人來說,二○一二年具有啟示意義,這一年是世界末日的開始。

◎一個人類的關卡,要如何度過?
然而,我們在許多方面所面對的危機,卻是更深層問題的徵候,有著比單一災難事件更大的潛在惡果:我們對自我的定義,與真實本質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數百年來,我們違背天性,忽視必要的聯繫,並將自己與世界一分為二。我們走到了這個緊要關頭,不能再根據這種錯誤的自我認知過下去。

以往關於「我們是什麼」以及「我們應該如何生活」的種種說法,都即將結束,而在這個結束的謊言底下,有一條通往美好未來的道路。

在本書中,我擔負著無畏的使命:要徹底改變我們如何真正活出自我的方式。這本書中,將會一一改寫你曾聽過、甚至學過的,關於「你是誰」的科學敘述,因為目前的說法將我們化約成平凡無奇的最小公分母。而此時,你正違背你真正的本性在生活。我希望幫你重拾與生俱來的權利,它受到的破壞不僅來自現代社會,更根本的是來自現代科學。我想要喚醒你認識自己究竟是誰,回歸真實的自我。

此刻,我們故事中的英雄準備要對抗一切。

因為生存競爭,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生命旅程就是一場接一場的競賽。因此,我們時時警戒,準備和擋在路上的各種怪獸搏鬥──在家中、在職場、在親朋好友之中。不管生活過得有多幸福快樂,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時刻準備著要與世界對抗,碰到的每個人都是一場競爭:想奪取我們工作及晉升機會的同事、拉高分數曲線讓我們評等降低的同學、占著我們地鐵位子不放的人、想要敲竹槓的店家、開賓士讓我們的富豪車相形失色的鄰居,或是堅持己見不退讓的另一半。

對抗世界的這個想法,源自於我們對自我的基本認識:所謂的「我」這個東西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是遺傳密碼的獨特作品,與外界所有事物不相干地活著。

◎理性科學造就出孤獨冷漠的人
關於人類處境最恆久的描述,就是我們獨立存在的這個重要「事實」。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立且分離的個體,搬演著屬於個人的劇本,其他生物、行星、甚至我們所呼吸的空氣,也都是截然不同且完全分離的東西。

雖然我們的生命是從兩個個體的結合開始,但是科學家告訴我們,從那之後我們就完全要靠自己了。世界是你之外的「其他」,沒有你也照樣無動於衷地運轉著。所以,我們一直都這麼相信,我們的心是完全孤獨地痛苦跳動著。

強調競爭的個人主義,將生命比喻成一頁英雄奮鬥史,成功克服敵對要素並分享極為有限的資源。因為資源不足,某些人比其他人更適合生存下來,因為他們更能掌握先機與權力。

眾多勢力──宗教、政治、經濟、科學和哲學──譜寫出我們賴以為生的故事。然而,關於宇宙的認識以及「什麼是人」的重要概念,卻由三個革命拍板定案:一個是發生在啟蒙時代的科學革命,以及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的兩次工業革命。這些運動大幅改變我們對宇宙的想像,從和諧、良善及互相聯繫的整體,變成彼此為了生存競爭而存在的無關事物的集合體,從而大致建立了高漲的個人主體意識。

科學革命讓人類朝向原子化看不見的盡頭不斷邁進,因為科學家相信,透過研究宇宙的個別組成就能瞭解全宇宙。

現代物理學之父牛頓,在一六八七年出版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一書,描述宇宙中所有物質會在三維的時間和幾何空間裡面根據特定規則移動。牛頓運動定律及重力定律,認為宇宙本質上與機器無異,是一個巨大的發條裝置,獨立的零件遵循著可預期的行為。從行星的運動到地球上每個物體,當牛頓定律證明所有物體的軌道幾乎都可簡化成數學方程式時,人類就把世界當成可靠的機械。牛頓定律還證明了每個物體都獨立存在於其他事物之外,自身完整,擁有不變的疆界。「我」這個人結束於皮膚上的毛髮,而毛髮末端才是宇宙其他部分的開始。

根據法國哲學家笛卡兒(Rene Descartes)的二元論,人類本質上是與宇宙分離的,主體與客體、心與物、心與身都是獨立存在的,自我意識之外的肉體不過只是一座運轉良好、極為可靠的機器而已。

世界是一部機器的牛頓式論調,因為機械蒸汽機的到來而更加強化。蒸汽機和機械工具的發展不只改變了糧食、燃料、暖氣、製造業和交通運輸,還深刻地影響到全人類,將人類從自然界裡分離出來。日復一日,生活劃分成有規則的次序,工人成為生產巨輪的另一個小齒輪;時間以小時分鐘為單位來分配,而不是憑藉種植或收成的季節。在工廠工作的絕大多數人不再遵循自然的節律,而是隨著機械的節奏調整生活步調。

◎人類擁有自私的基因?
十九世紀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形成鋼鐵和石油製造業等現代科技,導致中產階級崛起,為資本主義、個人主義及個人利益的提升做好準備。蘇格蘭哲學家及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於一七七六年出版的《國富論》(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被公認是經濟學說的奠基理念,他認為自然的供需及個人私利的競爭創造出了市場「看不見的手」,會自然而然讓社會整體達到最佳效益。亞當.史密斯著名的信念是,我們以這個根本上是自私的天性為第一優先,對他人而言是最好的:「藉由追求自己的利益,(個人)通常比他想要的更能促進社會利益。」

在目前的世界觀中,最深入人心的科學發現,無疑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天擇)理論。他的代表作品《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的理念,深受牧師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人口論》的影響及啟發。達爾文的結論是,沒有足夠資源來分配,生命必須透過所謂的「生存競爭」來演化。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寫道:「每一物種所産生的個體如果超過其可能生存數量時,會在每一種情況下產生生存競爭,不是與相同物種的其他個體,或與不同物種的個體,就是與生活的物理條件。」

達爾文煞費苦心地解釋他的口頭禪「生存競爭」並非字面上的意義,而是很有彈性地涵蓋了所有事物,從在樹根下尋找水源到一群動物的彼此依賴都包括在內。事實上,「適者生存」一說是英國哲學家史賓塞(Herbert Spencer)在讀過《物種起源》之後所創,在他的勸說下達爾文接受了這個說法,最後在書名後面加了一段副標:物競天擇,適者存活(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

馬爾薩斯給了達爾文啟發,用以詮釋繁衍的自然驅動力背後的機制,且無意間讓達爾文解開封印,把人類的經驗套用於全世界:生命即戰爭,個體或族群的興盛必須犧牲另一個。儘管達爾文當初是以開放的態度使用此一說法,但這比喻幾乎馬上就有了更狹窄的意義,為當時所有新興的社會和經濟運動提供科學架構。就算在他生前,關於達爾文研究的後續詮釋也大都著重在資源競爭上面。

英格蘭生物學家赫胥黎(Thomas Huxley)因為熱忱擁護《物種源始》,而有「達爾文鬥牛犬」的稱號,他是達爾文最得力的代言人,將達爾文信仰中弱肉強食的觀點擴大到文化及概念的進化上面,甚至包括人類的思想。赫胥黎相信,人類的天性會將自身利益置於一切事物之上。

由於通訊及印刷術的大躍進,達爾文的觀點很快就席捲全球。「適者生存」完美地符合了亞當.史斯密在市場上文明競爭的品牌,而在西方資本主義之外,物競天擇的學說也用來說明中國革命和拉丁美洲原住民文化以歐洲世系「白化」的正當性。俄裔作家艾茵.蘭德(Ayn Rand)用小說當成變相的論戰,稱許我們每人嘗試大口大口地吸入總量有限的氧氣。

生命是一場競賽的比喻,被廣泛用作現代工業社會的知識產權正當性,認為競爭是社會完美的篩選機制,將經濟、政治、社會上的弱勢與強者區分開來。贏家有權全拿,因為物種全體將會因此而獲利。

◎要生存下去,我們迫切需要新的故事
最後一個影響如何定義「自我」的科學發現,則發生在一九五三年,華生(James Watson)和克里克(Charles Crick)宣稱破解了「生命的奧祕」,揭開了細胞核中的遺傳編碼去氧核糖核酸(DNA)的神祕面紗。此後,許多科學家相信,在盤繞的雙螺旋裡面存放著每一個個體一生的藍圖。我們身上的每個細胞都配備著整套基因,活出早已預先設定的未來,而我們就像是人質一樣無能為力,只能看著戲碼上演。正如其他事物一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也可以簡化成一道數學方程式。

現代的達爾文詮釋者稱為「新達爾文主義」,將競爭與鬥爭編進生物學架構的最新理論之中,認為我們所有人為了生存而行為自私;我們的基因、甚至思想,都一心一意地要與其他基因庫和思想競奪掌控權及永續生存權。的確,有些科學家甚至賦予基因掌控生命無所不能的能力,認為身體只是一場大型演化計畫的一個意外副產品。

現代演化理論已經從自然界裡清除了道德感及善心的殘餘意識,自然界裡沒有合作或夥伴關係,勝者為王。有意義及和諧的整體已被盲目的演化力量所取代,人類不再扮演著有知覺的角色。

許多現代心理學家認為,競爭性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天性,是再自然不過的生物衝動,正如求生存的基本衝動一樣都是天生的。一旦不需要再為食物、飲水、居所和伴侶而爭鬥時,理論上,我們就會開始為了更短暫的獎賞而爭奪:權力、地位,以及名聲……。

三百多年來,這就是我們的世界觀,述說在冷漠宇宙的孤獨行星上,一個個孤獨的生物為了生存而競爭。現代科學所界定的生命根本上就是弱肉強食、自私且孤單。

機械宇宙觀和我們對自我「腥牙血爪」的感覺,在在影響了我們的日常意識。現在,我們的生活全都建立在競爭是生存的根本特徵之上;現代生活中的每道配方都是從生命是個人孤獨奮鬥的科學詮釋而來。人人為己的競爭是天性,自由市場內的競爭是追求卓越和繁榮不可少的手段,我們依此觀念建構了整個西方的經濟模型。在人際關係上,我們頌揚個人的快樂和自我表現,而離婚統計數字也證明了這一點。我們教育年輕人與同儕競爭,並想辦法凌駕其上。家家戶戶都有兩輛車子的高級住宅區,永遠不缺的是炫富及踩著別人往上爬的心態。一如伍迪艾倫(Woody Allen)所說,世界是個「大型自助餐館」

我們社會目前所面臨的許多危機,最後都可歸結到個人主義至上、贏家全拿的錯誤心態,特別是金融機構的越軌行為。不計任何代價,堅持年年有更大更多的獲利,因「安隆風暴」而身陷囹圄的前總裁史基林(Jeffrey Skilling),曾經不可一世地說他最喜歡的一本書是新達爾文主義人士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而且還定期開除績效最差的百分之十員工,以便改善人類總體的「健全」狀態。

現在社會各處充斥著欺詐行為,全都是因為這種想法而起:近半數的大學生曾經考試作弊;為慈善目的設立的公益機構貪污舞弊;高達四分之三的藥廠雇用公關公司代筆,刻意隱瞞嚴重、甚至會致命的副作用……。

錯誤的世界觀幫極端的反社會行為合理化,危害了無辜的人類,從希特勒第三帝國的大屠殺到二十世紀的優生學,乃至現代的種族淨化和連環殺手。比如美國最血腥的校園槍擊事件,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日,少年艾瑞克(Eric Harris)穿著印有「天擇」圖飾的T恤,和迪倫(Dylan Klebolt)拿著丙烷炸彈和汽油彈、自動手槍、半自動卡賓槍,霰彈槍走進科倫拜高中(Columbine High School)大開殺戒。

牛頓等科學家的盛行觀點雖然帶來文明生活的技術能力,但二○○八年全球經濟模型的全面崩潰、目前的生態危機、水和糧食短缺的威脅、石油資源的枯竭,全都暴露出這類觀念的極端限制,甚至現在還有可能造成地球物種滅絕,並在個人層次上讓我們許多人覺得空虛無助──完整的人性在我們和世界的日常搏鬥中不斷遭到踐踏。我們迫切需要新的故事來過日子。

◎合作,一個全新的生存法則
過去十五年,我不斷沉思物理學及其他科學的許多尖端發現,究竟具有什麼意義。幡然醒悟時,才驚覺有許多左右我們生存方式的科學理論就像煙一樣消逝得不見蹤影。隨著科學的每個新發現,就有另外一個我們所抱持的自我觀念被徹底推翻。一個全新的科學故事正在許多領域浮現,挑戰牛頓和達爾文的許多基本理論,而其中最根本的錯誤是:生物是為了生存而競爭的孤立個體。

量子物理學的最新證據提供我們意想不到的可能性:所有生物是以合作的動態關係存在著。量子物理學家現在意識到,宇宙並不是獨立的事物在空間推擠集合而成;所有的物質是以巨大的量子連結網絡方式共同存在,而且生物最基本的要素是能量系統,包含與環境之間不斷的資訊傳送。現在我們已能正確認知到,事物並非個別獨立的原子和分子的集合,而是動態多變的一個交換過程,在此過程中,每個組成部分不斷與其他事物的組成部分進行交換。

類似的革命性新發現不限於物理學領域,在生物學和社會學中也有令人驚奇的新發現,顯著地扭轉了我們對生物與環境兩者之間關係的固有看法。尖端生物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全都找出了證據,以證明個體遠遠沒有我們過去所想的那樣孤獨。在生命最小的粒子之間,在我們的身體和環境之間,在我們自己與所接觸的其他人之間,在每個社群的成員之間,鍵結都清楚存在著──這種連結如此完備且顯著,在一件東西的結束與另一件東西的開始之間不再有清楚的劃分。世界的運作不是透過個體的活動,而是它們之間的連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在事物之間看似虛無的空間裡頭。

生命最重要的面貌不再是孤立,不論只是一個次原子粒子或是一個成熟的生物都一樣。生命就是關係──不可分離、不可簡化的鍵結。連結本身──中間的空間──掌握了所有生物的生命之鑰,而這把鑰匙會通往我們能存活的未來。

這些發現都說明了,沒有一個東西能自外於宇宙的大網絡,我們不是孤立存在的個體,從我們身上次原子的分子到整個人,都不可能有什麼東西能夠明確地界定劃分。「個體」只是無數個沒有精確定義組成部分的總和,而我們現在理解這些組成部分每分每秒都在轉移和轉換。在每一方面,所有個體的生命都無法擺脫與其他個體的關聯及鍵合,大自然最基本的推動力量不是版圖的鬥爭,而是恆常不斷且無法壓抑地一股尋求整體的驅動力。

尖端科學的新啟示,代表從啟蒙時代開始的原子化過程的一次大反轉。這些發現不只關於我們如何重新界定自我,也關於我們應當如何真正活出自我。現在我們已經明白,所有的社會創造不是源自於競爭和個人至上主義,這些都與我們最基本的存在背道而馳。合作的夥伴關係(而非支配),才是所有生物構成方式的基礎。然而這也意味著,已開發世界的多數人都無法和真實的本性和諧相處。

因此,我們需要一套新法則讓我們生存下去。

生命之舞不是獨舞,而是雙人舞,你以不可化約的鍵結連結所有人。承認我們每個人都和世界緊密相連,才能在不同的人生故事裡活得真切。我們需要採納新的定義,找到身而為人的新意義。我們需要用新的雙眼看世界、看宇宙,並試著將這些發現應用於生活的每個層面,也就是再一次做回自己。

「鍵結」最終目標是指向一個新未來,一個生活方式的新典範,以互惠共生的夥伴關係與連結來代替競爭。希望本書能提供你一個全新觀點,重新審視你在這個世界的位置。請記住,你不是主人,也不是競爭者;你,是合作夥伴。

目次

前言 我是誰,我又怎樣定義我自己?
──因為鍵結,你我都不是情感的孤島

Part1 超個體
第1章 尋找宇宙間最小的粒子
要找出宇宙最小的粒子困難重重,原因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事實:沒有東西是獨立存在的。在深入物質底層後發現,所謂的次原子粒子其實更像是一團微小、不停振動的能量。

第2章 基因決定論錯了,環境才是關鍵
不是基因決定我們回應環境的方式,而是環境決定了基因回應的方式。生物與所在世界之間的鍵結、人我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們與環境的關係,都是更大的遺傳力量。

第3章 別錯估了我們與宇宙的親密關係
地球、地球居民,以及我們四周所有的行星都存在於一個集體影響的球體之內,齊聲共振。只有當我們認為超個體裡面的鍵結是互相關聯的,才能開始擔負起自己的命運。

第4章 我們共享著一組宇宙神經電路
雖然表面上我們傾向於爭強好勝,但最基本的渴求仍是連結與分享。因為世界不是由孤立的個體組成,我們的心智能力不受身體的限制,我們全體分享著一組共同的神經電路。

Part2 趨向整體
第5章 拉起天線,我們都是發射體
只有在我們和外面所有事物一起連結時,我們才是我們。每當我們互動時,就會顯現深層和自發性的連結衝動,為了滿足與他人融合的深層需求,我們不斷尋找同步。

第6章 溝通,人類最殷切的需求
情緒會像病毒一樣在人與人之間無意識傳播,正面和負面兩種情緒都具有高度感染性,但是正面情緒會刺激小組合作且在決策時做出更多正面選擇,而負面情緒剛好相反。

第7章 施比受有福,付出讓你更快樂
利他並非社會引起的,而是我們裡面的硬體線路,就如同飲食和性愛那樣的必要及愉悅。我們在做好事時會感到愉快,而且做好事似乎源於想要鍵結的本能。

第8章 互惠,人類生存的最佳策略
在我們彼此的鍵結內,存在著強烈的公平競爭感,這種「強勢互惠」讓我們願意犧牲個人的資源來獲取平等的合作關係,並且懲罰那些破壞合作的不公平行為。

Part3 找回鍵結
第9章 敞開心智,全面觀照
原住民將生命看成是與力場的一種關係,認為宇宙的物質並非一組分散的客體而是連續、融合的。由於世界不斷變動,因此人類要學會在每個當下以更整體的方式來看待世界。
第10章 傾聽「鍵結」的聲音
物以類聚的傾向只會強化個體的特徵,造成與他人的疏離。我們總是期待在另一個人身上重新創造自己,因此會找上同質性高的朋友,但這與更深層關係的生命體驗完全背道而馳。

第11章 里仁為美,別把自己關在圍牆內
當人類以同步方式一起做事時,腦波必須有樣學樣。因此不論彼此的差異有多大,只要能擁有共同的目標就能和睦相處。

第12章 讓愛傳出去
只要心念一改就能造福他人,因此我們要改變的是自己,而不是改變世界。當慷慨成為基本的社會資本,我們就能從更寬廣的角度、更多元的觀點來看待事情。

Part4 鍵結練習手冊
第13章 雙贏策略,穩固正在崩毀的世界
你在本章中將會學到一套簡單的練習系統,可以提升你的鍵結意識,並讓你學會在一對一關係和群體關係中如何運用它,擺脫「你輸我贏」觀念箝制。
第14章 如何建立你的鍵結圈
鍵結將我們所有人結合起來,加強我們跟其他個體的關係。在本章中,你會看到各種必要的鍵結訣竅,能使個別的團體成為強而有力的心靈改革媒介。

書摘/試閱

第13章
雙贏策略,穩固正在崩毀的世界

你在本章中將會學到一套簡單的練習系統,可以提升你的鍵結意識,並讓你學會在一對一關係和群體關係中如何運用它,擺脫「你輸我贏」觀念箝制。

本書前面三部,目的是改變我們的人生意義─顯示所有生命本質上是相連的,而非相互競爭,並探討我們這個新的人生意義如何改變我們彼此的相處方式,不管是在我們的個人關係、各個社群,或是學校和工作場所等各種機構中。

第四部要提供給讀者的是做法,讓你將這些原則帶入生活裡。我希望你能因此改掉操控我們生活的競爭觀念與個人主義,同時我也期望透過本書,讓你能滋養壯大對全體、合作、公平、無私、互助及群體的深層渴望。

想達到這種重生目標、增進人際關係、改善居住的社區或城鎮,甚至應付現在世界面臨的許多問題,關鍵就在於改造支撐著我們社會各層面的核心信念─不是我贏,就是你輸。

我希望這本書已經說服你,這個錯誤的信念─贏過他人才是贏─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毒瘤,它能解釋西方世界遭逢的每一種危機。在運動場之外,不管從哪方面來說,競爭都已經被證明是個危險又過時的做法,在商場上、教育上、解決問題方面、人際關係或甚至社群建立,都是如此。

我們甚至可以說,競爭的觀念可能是阻礙進步的最大一顆石頭。晚近的研究顯示,當學生、職員、管理幹部、企業老闆、夫妻和鄰居以合作方式共事時,他們會更快樂、更健康,生產力更是大幅提高。採用合作學習、讓A段學生跟C段學生一起做作業的學校,跟那些照能力分組、讓學生爭逐高分或不斷力求超越個人成績的學校比起來,前者的成績是更好的。

當不同種族與政治團體放棄在妥協或輸贏中角力,並聚在一起各自自由表述自身的價值觀時,彼此溝通會更順暢,各種關聯性及解決辦法自然會出現。在工作中,透過合作產生的解決方案,往往比針對個人績效做
評比而產生的方案更有效率。

暢銷書《心靈雞湯》(Chicken Soup)的共同作者傑克.坎菲爾(Jack Canfield),曾被微軟請去做成功學訓練師,他說微軟在公司內部建立了競爭性的「孤島」,員工彼此之間為了績效爭鋒相對,並依照個人的成敗來接受獎懲,這樣的做法營造了凝重的恐懼氛圍,事實上這也扼殺了創意,導致這家公司的市占率節節衰退。

相反的,微軟的主要競爭對手─谷歌的氣氛則完全不同,在這家公司裡,每一份子都被鼓勵以團隊精神工作,員工皆有充裕的時間與空間來進行集體腦力激盪,並依據整體團隊的付出受到獎賞。谷歌排除掉惡鬥文化,成功運用了鍵結─不只營造出更快樂的員工,最終還取得比競爭對手更好的成績。

思想革命,從「我」改成「我們」做起

自從《念力的祕密2》上市以來,許多美國讀者問:但個人的權利要怎麼辦呢?商業、教育、運動─甚至可以說每件事情─最重要的推動力不是合乎人情的自私自利嗎?創新者要達成目標,追尋個人夢想不是更好的誘因嗎?假如我們不重視「第一名」,我們要如何成就非凡,或取得任何勝利呢?

將我們的人際關係與社會焦點從「我」改成「我們」,無論如何都不會損害到個人的利益、能力、成就、表現或私有財產。它也不會要求我們放棄辛苦賺來的錢財,不會排斥我們的經濟體系,或顛覆我們的民主生活方式。我們唯一要改掉的作為是─犧牲他人來爭取個人成就。這種觀念,本身就是頑劣的反個人及不民主的,因為在「我贏你輸」的劇本中,總會有某個人的權利遭到踐踏。

此外,考慮群體利益還可幫助我們在各種領域上有更好的個人表現。密西根大學人體運動學系的維若妮卡.孫(Veronica Son)和黛博拉.菲爾茲(Deborah Feltz),兩人的運動效能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她們針對「自言自語」設計了一套巧妙的研究方法,這裡所謂的「自言自語」,就是人們上場表現前用來激勵自己的內心獨白。

各類運動選手都會用這種方式幫自己打氣,加上心靈作家露易絲.賀(Louise Hay)等有心人士的努力,她的暢銷書《創造生命的奇蹟》(Heal Your Body)已經教導過數百萬人在許多生活領域中運用自我的「肯定語」來增強信心或提升效率。這方法真的有效(關於這現象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資料,在拙著《念力的祕密》一書中有詳細介紹),這是因為我們平常很精明的大腦無法分辨行動與意念這兩者的不同。

大部分關於自言自語和心智演練(mental rehearsal)的研究,都將重點放在內心獨白的激勵話語,以便幫「我」建立個人信心。但維若妮卡和黛博拉的做法不同,她們讓受測者專注在以團隊整體表現為訴求的自言自語上,看看會發生什麼結果。她們將八十名受測者隨機分成三組,進行射飛鏢比賽。

第一組採用強調個人能力與表現的自言自語;第二組採用強調團隊能力與表現的內心對話;第三組是對照組,只是單純想著沒有特殊訴求的念頭。維若妮卡和黛博拉計算結果時發現,專注於團隊肯定語的那組人不管是個人信心或個人表現都是最好的。也就是說,採用團隊導向的自言自語,團員會對團隊展現出更強的信心,而且以個人而論也表現得比另外兩組好。

這項研究不只對運動有重大意義,對於我們生活中的種種面向也是如此,因為它證明了專注於團隊合作會自然提升每一份子的能力。只要想著「我們」,就能幫助「我」做得更好。

然而,就算你相信本書的每句話,要改變你的信念體系可能還是很困難,原因很簡單:你的內在硬碟早已設定好的是以個人主義和競爭為主的思考模式。不是把別人踩在腳下,就是別人把你踩在腳下;不聽我的就滾蛋⋯⋯這類的觀念不斷滲透進你的世界觀,也埋伏在你跟他人的相處方式之中,它所施加的制約反應是你想都想不到的,更別說要揪出根源了。就算我們企圖為人生定出新的規則,許多新規則還是會在不知不覺中與變相的「我贏你輸」的習性連成一氣。愛因斯坦說過,你要擺脫一個結構,卻沿用構成那個結構的觀念,模式幾乎是不可能改變的。

目前,我們的生活模式大抵如以下所述:

•人生是一場零和比賽(你輸,我才會贏)。
•我能從中獲得什麼?
•我一定要贏、占上風或拔得頭籌才能滿足自我。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顧好自己就好。
•我們是我們,他們是他們。
•我追求第一,對社會的貢獻最大。

人類要能富足,不管是在個人意義上或是在群體意義上,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把我們目前被設定的不足感、匱乏、競爭與極端的個人主義,從我們的心靈硬碟刪除。要做到這點,我們必須挑戰根植在那些觀念與成見之下的各種偏見與思考方式。

有個好方法可以幫你建立新的鍵結模式,那就是將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的「我們追求第一,對社會貢獻最大」的原則,替換為納許均衡,這個理論在第八章已討論過。不管遇到什麼情況,我們最好的面對方式是:不只為自己,也為群體的其他人做最好的選擇。

下列為鍵結模式的幾個主要原則:

•只有當你我雙贏的時候,我才算贏。
•跟其他人同舟共濟時我最能感到滿足,不管付出什麼代價。
•我能為你做什麼?
•我們所有人同在一條船上,禍福與共。
•我們聯合他們。
•我們為自己,同時也為群體的其他人尋求利益,對社會的貢獻最大。

將納許均衡的這些特點用在你跟其他人的關係之中,將會幫你克服「我贏你輸」的內在設定,讓你在日常生活與職場上都能成為一個思想改革的行動者。

四個練習提升你的鍵結意識

1. 全面觀照,拓展你的視野。
2. 改變我們跟其他人的關係。
3. 擴展我們的共同體經驗,學習為共同的目標攜手努力。
4. 透過日常的無私行為與合作,成為思想改革的行動者。

這些簡單的練習將會訓練你從更全面的視角來看這個世界,享受更具合作精神的關係─甚至跨越鴻溝─培養更緊密的社群團體,在你切身的工作場所和社區藉著合作與連結,成為具有感染力的精神實踐家,並且利用群體的支持,成為當地與世界改革的一股強力動能。每天踐行這些活動,你很快就能學會辨認你何時是依照孤立、恐懼、匱乏與競爭的舊模式在操作。這些練習將促使你擁抱更有包容性的生活方式。

你將會發現如何善用全體共同目標所激起的力量,來幫助有分歧或爭執的一群人將個人差異擱在一邊,轉而一起合作。這些方法能將眾多的小團體變成一個超個體,迅速將社群裡的一群陌生人變成一個效能良好的治療圈。

在第十四章,我會提供如何將群體變成「鍵結圈」的方法,所謂的「鍵結圈」是指為工作場所或社區的改革共同努力的一群人,而這個方法對任何群體都適用。我所謂的「群體」是指除了你自己與你的核心家庭之外,任何一群聚集在一起的人,比如鄰居、朋友、同事、團體(像是你教會的會眾),或甚至涵蓋範圍更大的成員。我還會提供一些討論要點、每周練習及團體挑戰,最後一項將有助於重建如一盤散沙的社區。透過這樣的方式,個別的團體就能充當親善大使,為整個社區聯繫情感,並帶來新氣象。

一旦你開始做這些練習並形成你的「鍵結圈」之後,你將會體認到你有能力幫忙解決當前人類的種種問題。只要簡單轉換一下視野,並做這些個人和集體的練習,我們每個人都能改變我們的文化並脫離危機,於公於私都有好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5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