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胡僧東來:漢唐時期的佛經翻譯家和傳播人(簡體書)
滿額折

胡僧東來:漢唐時期的佛經翻譯家和傳播人(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2 元
定  價:NT$ 312 元
優惠價:8727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胡僧東來傳教,有陸路和海路,海路一般是從扶南(今柬埔寨)或師子國(今斯裡蘭卡),搭乘商船轉道而來;而陸路則是越過帕米爾高原,通過絲綢之路南道、北道或中道,經過和田、庫車、伊寧等地,輾轉到敦煌,然後沿河西走廊東向中原或江南。
負笈東來的胡僧們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形象,這是令人感興趣的問題。《胡僧東來——漢唐時期的佛經翻譯家和傳播人》描繪了背負經卷、疾步前行的西域胡僧,為我們瞭解這一群體提供了鮮明生動的實例。

本文庫所稱“歐亞”(Eurasia)是指內陸歐亞,這是一個地理概念。其範圍大致東起黑龍江、松花江流域,西抵多瑙河、伏爾加河流域,具體而言除中歐和東歐外,主要包括我國東三省、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及蒙古高原、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斯坦、巴基斯坦和西北印度。其核心地帶即所謂歐亞草原(EurasianSteppes)。
內陸歐亞歷史文化研究的對象主要是歷史上活動于歐亞草原及其周鄰地區(我國甘肅、寧夏、青海、西藏,以及小亞、伊朗、阿拉伯、印度、日本、朝鮮乃至西歐、北非等地)的諸民族本身,及其與世界其他地區在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交流和交涉。由於內陸歐亞自然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其歷史文化呈現出鮮明的特色。
內陸歐亞歷史文化研究是世界歷史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東亞、西亞、南亞以及歐洲、美洲歷史文化上的許多疑難問題,都必須通過加強內陸歐亞歷史文化的研究,特別是將內陸歐亞歷史文化視做一個整體加以研究,才能獲得確解。
中國作為內陸歐亞的大國,其歷史進程從一開始就和內陸歐亞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只要注意到歷代王朝的創建者中有一半以上有內陸歐亞淵源就不難理解這一點了。可以說,今後中國史研究要有大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有待于內陸歐亞史研究的進展。
古代內陸歐亞對於古代中外關係史的發展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古代中國與位於它東北、西北和北方,乃至西北次大陸的國家和地區的關係,無疑是古代中外關係史最主要的篇章,而只有通過研究內陸歐亞史,
內陸歐亞歷史文化研究既饒有學術趣味,也是加深睦鄰關係,為改革開放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創造有利周邊環境的需要,因而亦具有重要的現實政治意義。由此可見,我國深入開展內陸歐亞歷史文化的研究責無旁貸。
為了聯合全國內陸歐亞學的研究力量,更好地建設和發展內陸歐亞學這一新學科,繁榮社會主義文化,適應打造學術精品的戰略要求,在深思熟慮和廣泛徵求意見後,我們決定編輯出版這套《歐亞歷史文化文庫》。
本文庫所收大別為三類:一,研究專著;二,譯著;三,知識性叢書。其中,研究專著旨在收輯有關諸課題的各種研究成果;譯著旨在介紹國外學術界高質量的研究專著;知識性叢書收輯有關的通俗讀物。不言而喻,這三類著作對於一個學科的發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構建和發展中國的內陸歐亞學,任重道遠。衷心希望全國各族學者共同努力。一起推進內陸歐亞研究的發展。願本文庫有蓬勃的生命力,擁有越來越多的作者和讀者。 最後,甘肅省新聞出版局支持這一文庫編輯出版,確實需要眼光和魄力,特此致敬、致謝。
余太山
2010年6月30日

目次

導言:負笈東來的西域胡僧

1 漢晉時期的月氏僧人
1.1 大月氏僧人支婁迦讖與支謙
1.2 “敦煌菩薩”竺法護
1.3 漢晉時期來華的其他大月氏僧人
1.4 大月氏僧人的種族問題

2 傳道中原的安息國僧人
2.1 東漢末年的譯經家安世高
2.2 “騎都尉”安玄、安法賢與曇帝
2.3 三論宗創始人胡吉藏

3 隨商隊東來的康居僧人
3.1 康僧會與東漢三國時期的康居僧人
3.2 東晉時期的康居僧人康僧淵
3.3 十六國時期的康居僧人
3.4 南北朝時期的康居僧人
3.5 華嚴宗三祖法藏與隋唐時期的康居僧人

4 龜茲國帛姓僧侶與佛教東傳
4.1 龜茲王族與帛姓僧侶的關係
4.2 漢晉之際在涼州、洛陽等地的龜茲譯經僧
4.3 高傲的龜茲國王子帛屍梨蜜多羅
4.4 神僧佛圖澄在後趙的傳教
4.5 帛姓僧侶與中國尼寺的建立

5 □賓僧人與佛經的早期傳譯
5.1 僧伽跋澄與僧伽提婆
5.2 “赤髭毗婆沙”佛陀耶舍
5.3 青眼律師卑摩羅叉
5.4 弗若多羅和曇摩流支
5.5 曇摩耶舍與曇摩掘多
5.6 曇摩蜜多與求那跋摩

6 于闐高僧與西域佛經
6.1 智勝與求那跋陀
6.2 實叉難陀在長安、洛陽的譯經活動
6.3 提雲般若、智嚴與屍羅達摩

7 師子國僧人
7.1 師子國商人與僧人
7.2 師子國婆羅門僧在長安傳教的失敗
7.3 師子國比丘尼鐵薩羅與高僧迦蜜多羅

8 曇無讖與北涼佛教
8.1 西域大咒師曇無讖
8.2 曇無讖在姑臧的活動
8.3 曇無讖與北涼佛教

9 鳩摩羅什與十六國時期的長安僧團
9.1 鳩摩羅什的家世與出家
9.2 鳩摩羅什對說一切有部經典的學習
9.3 鳩摩羅什由小乘轉向大乘
9.4 前秦王苻堅與鳩摩羅什東來長安
9.5 後秦王姚興與鳩摩羅什譯場之建立
9.6 以鳩摩羅什為核心的長安僧團的形成與發展

10 天竺禪僧佛馱跋陀羅
10.1 佛馱跋陀羅傳教長安
10.2 佛馱跋陀羅與鳩摩羅什的衝突
10.3 佛馱跋陀羅在江南的活動

11 菩提達摩與中國禪宗
11.1 菩提達摩與梁武帝
11.2 一葦渡江與慧可立雪
11.3 達摩、慧可與楊街之

12 “開元三大士”與唐代密宗
12.1 烏荼國國王善無畏
12.2 中天竺國王子金剛智
12.3 北天竺高僧不空金剛

13 隋唐時期來華的印度僧人
13.1 閣提斯那與印度面酵技術
13.2 朝拜文殊道場的佛馱波利與般剌若也
13.3 菩提流志、釋蓮華與般若
13.4 在長安譯經的阿地瞿多等印度僧人

14 西域商人與胡僧
14.1 西域商人與佛教傳播
14.2 西域商人與來華傳教胡僧

15 傳教胡僧中的西域王子
15.1 帕提亞古國與兩個同名的安息王子
15.2 莎車、龜茲與烏荼國王子
15.3 廚賓國王子求那跋摩
15.4 月婆首那、菩提達摩與“王子式菩薩”造像

16 胡族僧人與舍利信仰
16.1 傳說中的“八王分舍利”
16.2 康僧會與“感應舍利”
16.3 連眉禪師祈請舍利
16.4 阿育王塔舍利與古銅像舍利

17 西域僧人與海上航行
17.1 漢唐之際西域僧人的海洋航行
17.2 天竺僧人那伽仙在中國與扶南航道的航行
17.3 釋慧深的跨洋航行與“扶桑國”

18 西域僧人的神異傳教手段
18.1 龜茲神僧佛圖澄
18.2 佛圖澄的神奇幻術與高明醫術
18.3 鳩摩羅什在涼州使用的幻術
18.4 早期僧史文獻中的各類神僧及其神通
18.5 “開元三大士”的魔幻傳說

19 天竺與西域僧人的醫療活動
19.1 傳人中原的古印度耆婆醫學著作與婆羅門藥方
19.2 龍樹菩薩的醫療典籍與行醫中原的胡僧醫方
19.3 在中原行醫的天竺與西域僧人

後記
參考文獻
索引

書摘/試閱

文摘

2 傳道中原的安息國僧人
安息就是西亞古國帕提亞王國,地處伊朗高原東北部,公元前4世紀曾被馬其頓亞歷山大佔領,公元前3世紀獨立,建阿薩息斯王朝。米特拉達悌一世對外擴張,佔領整個伊朗高原及兩河流域,一躍成為西亞大國。初都尼薩,後西遷至赫卡頓比勒和忒息豐,為絲綢之路必經之地。97年,漢西域都護班超遣甘英使大秦(羅馬),行抵安息西境。國勢強盛時,東與貴霜、西與羅馬帝國抗衡。2世紀末轉衰,226年為波斯薩桑王朝所取代。
遙遠的地方總是令人嚮往,甘英曾到達的安息,因為是中原與大秦等更遠的地域交往的中介,且從此國傳來幻術、安息雀等神奇的物品和技術而在中原留下玄幻色彩,所以唐代傳奇中也總把安息描寫成像仙境一樣的地方。如《集仙傳》中的《太真夫人》就有太真夫人與具有安息背景的仙人安期共同“游安息國西海際,食棗異美,此間棗殊不及也”的神異傳說。
安息靠近古印度北部地區,該地區是說一切有部的學術中心,所以安息國在很長時間內流行小乘佛教。東漢漢桓帝到漢靈帝年間,有來自安息的僧人安世高和安玄到洛陽傳道譯經;此外,在三國時期還有安法賢、曇帝等來自安息的僧人;而南朝陳、隋、唐間的著名高僧、中國佛教三論宗創始人吉藏,其祖上也是安息人。
來到東方的安息國僧人被譯為姓“安”,是帕提亞帝國中一個族名阿薩克(Arsak)的音譯。就東漢時期的著名安息僧人安世高而言,當時在中原的西域人既不稱呼他為“安清”,也不稱呼他為“安世高”,而是直接就呼之為“安”。
2.1 東漢末年的譯經家安世高
安世高是東漢末僧人,他是有史記載以來,最早以漢文系統翻譯佛經的著名譯經家。據《出三藏記集》卷13、《高僧傳》卷1等載,安世高名叫安清,本為安息國太子,故號“安侯”。後來讓國與其叔叔,出家為僧。博通三藏,尤精阿毗曇學。漢桓帝(147—167)初年來漢地譯經,先後譯出《陰持人經》、《人本欲生經》、《大十二門經》、《小十二門經》等39部經典。漢靈帝(168—189年在位)末年,因避戰亂而到江南,後來在會稽被鬥毆者誤傷而亡,在江南各處留下許多傳說。
安世高幼年的時候就以孝行見稱,並且勤奮好學,對於當時的經典知識和七曜五行醫方異術,都非常精通。尤其令人稱異的是,他居然精通鳥獸之聲。據說有一次在路上,當一群燕子飛過時,安世高聽懂了燕子的嘰嘰喳喳,說前面有人來迎接他們,果然不久就見到了迎接他們的人。他的這項能力令當時的人都非常驚奇,當然這只是傳說。
安世高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四處游方弘化,遍歷西域諸國。147年左右到達洛陽後,用了不長時間,他就學會了漢語言,開始佛經的翻譯。可以想見,在當時印度文化與漢文化交流的初級階段,粗通漢語的安世高所翻譯的佛經,水平肯定有限,但是僧史文獻中讚揚安世高翻譯的佛經義理明晰、文字允正,達到了辯而不華、質而不野的水平,可能有點言過其實。應該說,安世高的翻譯,開創之功至偉。
安世高留給後人的,更多的是一些神奇的傳說,這些傳說涉及他的來世今生的很多方面,在江南地區流傳較廣。
剛來到中原的時候,安世高就宣稱他在前世就是個出家僧人。有一個與其同修的僧人性格暴怒,總是同供養人和施主鬧彆扭。雖然安世高對他規勸有加,但這個修道者就是改不了這個壞毛病。就這樣磕磕碰碰地一起修道20餘年之後,前世的安世高乃與同學辭別道:“我要到東方的廣州去,你在明解佛經與學習精勤方面都不比我差,但是性格過於暴躁易怒,這就決定你來世會成為那種具有醜惡外貌的動物。我如果來世成道了,一定會去度化你,讓你脫離那受懲罰的醜惡形貌。”
據說在洛陽譯經結束的安世高,在漢靈帝末年乃振錫江南,說是要到廬山去度化他前世的那個同學,果然在一座廟中遇到一條大蟒蛇,正是他那個性格暴躁的前世同修者,安世高便度化他脫離了蛇形(圖2—1)。
後來,安世高在會稽(今浙江紹興)游方時,正值市中有亂,相打者誤擊中安世高的頭部,他頓時斃命。
安世高在洛陽譯經、在廣州和會稽傳教的時期,正是佛教傳人中國的濫觴期,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佛也是一種神仙而已,所以對於佛理的理解自然就非常淺薄。安世高所傳的主要是小乘經典,既包括一些禪修的方法或概念,也包括對佛經某些基本概念的分類和解釋。
2.2 “騎都尉"安玄、安法賢與曇帝
在安世高之後在東漢都城洛陽翻譯佛經、傳播佛教的安息人最著名的有安玄。
安玄是來自安息國的佛教居士,而不是出家僧人。東漢靈帝末年,安玄到洛陽經商,不知道什麼原因他立下了功勳,被東漢朝廷封賜為“騎都尉”。在漢代職官系統中,騎都尉屬光祿勳,秩比二千石,是掌監羽林騎的官員,由此可見這個安玄立的可能是軍功,而“騎都尉”可能也只是個虛的封號,而不會是實職。
安玄這個人性情溫和,待人恭敬,在經商之外,把傳播佛教、翻譯佛經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做。顯然,剛到洛陽的時候他主要也是學習漢語和漢文化,等慢慢語言熟練、文字稍通之後,他就開始同在洛陽的那些佛教沙門一起講經論義。
跟安玄在一起講經論義的沙門,根據記載可能主要有3位月氏人:支婁迦讖、支曜和支亮,2位康居人:康孟詳和康巨,3位印度人:竺佛朔、竺大力和曇果。當然,最重要的是還有一位中原人士、安世高的弟子嚴佛調,嚴佛調是臨淮人,他是當時在洛陽的出家僧人,這是不容易的,在當時的華夏地域,能剃髮易服出家為僧的猶如鳳毛麟角般稀少。
安玄與沙門嚴佛調共同翻譯出《法鏡經》,當時由安玄口譯梵文,嚴佛調筆受,譯出的經文無論在佛理的表達還是詞語的音譯等方面,都達到了當時的最高翻譯水平。所以當時譯經沙門中傳頌說,王子安世高、騎都尉安玄與嚴佛調三人傳譯的佛經,是別人無法超越的。這個嚴佛調當時還撰寫了《十慧》,流傳於世。安世高對他的這個弟子嚴佛調非常欣賞,認為由嚴佛調合作翻譯出來的佛經,省而不煩,全本巧妙。
當然,跟安玄同時在洛陽活動的這些印度、康居、大月氏等地的高僧們,他們也相互合作,譯出了很多經典。如支曜譯成《具定意小本起》等,康巨譯《問地獄事經》,康孟詳與竺大力譯出《中本起》及《修行本起》。
到三國時期,有兩位來自安息國的沙門安法賢和曇帝。安法賢。三國時期僧人,據《開元錄》卷1載,他本為西域人,魏時來漢地,譯出《曇摩迦經》(為《華嚴經•入法界品》的部分初譯)、《大般涅槧經》的一部分。曇帝(Dharmasatya),三國時期安息國僧人,據《高僧傳》卷1載,其人善律學,魏正元年(254—255)中來洛陽,譯出《曇無德羯磨》。

後記

這本書是我申請的國家社科基金“漢唐時期來華西域胡僧研究”課題的一個階段性成果。該課題是希望在考察各類來華西域胡僧的基礎上,就西域胡僧與佛教發展的關係作出探索。本書只是對來自西域國家的傳教僧人的基本狀況作了歸類和簡單介紹,但是,這些內容已經足以讓我們對漢唐之際來華傳教胡僧的概貌有一個具體形象的瞭解。
為了這個課題,近兩年一直在學習、積累資料。由於僧史文獻的雜亂和記載方面的神性思維,要將之非常合適地作出解讀,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的基本想法是,至少在工業革命之前的好幾千年歲月裡,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從上層建築到煩瑣世俗,甚至在卑微的生活中,神性思維都如影隨形。現代生活不需要過多的神性思維,事實上過去的歷史也證明了,過頭的神性思維不但束縛了個體的自由,而且在很多方面還為整個社會的發展帶來了阻力甚至破壞。然而,那些曾經在人類社會漫長的生存時段中發揮過作用的神性思維及其結果,大量地保留在古代的各類文獻之中。要研究古代史或宗教史,就無法避開它們。這些西域胡僧在傳教的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製造了很多具有魔幻色彩的神異事蹟,如何解讀這些故事或者說編出來的傳奇,我在這本書中作了一些嘗試。
生活清苦、衣衫襤褸地在黃沙彌漫的古道上一步一步前行的西域僧人們,面臨著柔弱的人之肉身根本上不堪抵抗的風雨雪雹、高山冰河、盜賊劫匪及狼蟲虎豹的威脅。有的僧人在這樣的路途上花費了整整10年的時間,目的就是到東方大國傳播佛教,這需要堅強的意志和近乎無堅不摧的金剛身軀。於是皮膚黝黑乾枯的他們,向人們訴說著如何騰雲駕霧日行千里躲避權勢者追捕的神奇經歷,描述如何聽懂了路途上飛過的大雁嘰嘰喳喳的語言,如何掉到了冰冷的河水中又如何被龍王請去做客的故事以及如何在瀕臨死亡時得到了菩薩的救助。
用現代工具武裝起來的人們盡可以嘲笑這些似乎荒唐的說法,然而正是這些荒唐的說法,支撐著我們的祖先頑強地生存下來,支持著那些勇敢的先哲們為傳播思想而不惜生死。讀到劉放桐先生的一句話:“把人類歷史視為上帝救世的過程,實際上表明人作為弱小的有缺陷的存在物的這樣一種需要和自覺:只有通達于作為人和世界造物主並因而眷顧著人和萬物的絕對價值,人才能超越自身攀升到完滿的永恆的境界,獲得價值和意義。”我想把這句話獻給那些用美妙的神奇傳說支撐柔弱的“肉身”傳道的西域賢者們,在艱辛、乏味、殘酷的冷兵器時代,開闊的思想和溫暖的神話給了人類不同于動物的自信和愉悅,我們才一代代地變得越來越趨向那溫暖、陽光的人,而免於沉淪為本能食利的動物。
作為一個部頭近乎巨大的學術雜誌的編輯,大部分的時間耗費在無休無止的錯別字糾正的工作中,頗有筋疲力盡的感覺。人生的時間是個固定總量,在這兒花費多了,在那兒就會減少,所以總是擠佔家庭的時間,用來研究和工作。這其實是一個很不講究的做法,所以要感謝我的妻子晏宗傑的辛苦。
2500多年前的靈山法會上,大梵天貢獻金婆羅花,釋迦牟尼佛不發一語而拈花示眾,諸菩薩弟子皆默然而立,唯有大迦葉心會佛意,破顏微笑。自此,以心心相印為特徵的“實相無相,不立文字”的禪法就流傳於世間。
面對這個日益寬容、開放、多元的全球化世界,面對一花一草,我們何不放下一切該放下的,溫暖一切該溫暖的,心心相印,破顏一笑呢?
2012年4月9日于長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7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