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最美的草木(簡體書)
滿額折

最美的草木(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  價:NT$ 168 元
優惠價:87146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草木蔥蘢,華夏之福;葳蕤中國,詩意棲居。中國有著許多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珍奇樹種,而那些看似普通的花花草草,也透射出奉獻的精神,裝點著我們的生活,提升著人類的思想境界。《最美中國叢書:最美的草木》精心選擇了80多個草木品種。單篇約1000餘字,力求在較短的篇幅,通過詩意化的描述和故事化的穿插,寫出每一種草木的特點、趣味和精神。草木是地球最美麗的風景,也是人類最無私的朋友。《最美中國叢書:最美的草木》力求喚起人們更厚重的環保意識和悲憫意識,與草木共喜共榮。

名人/編輯推薦

水稻、桃樹、柳樹、梧桐、銀杏、茱萸、胡楊、杜鵑花、紫丁香、水仙、指甲花、荔枝、菠蘿蜜……莫幼群編寫的這本《最美的草木》精心選擇了80多個草木品種。單篇約1000余字,力求在較短的篇幅,通過詩意化的描述和故事化的穿插,寫出每一種草木的特點、趣味和精神。

一直以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從時間上說,是在明朝之前的。明朝之前,占據社會主流的,是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崇尚自然、游離社會的道學,作為主流思想的補充,與儒學一起“相輔相成”、“一陰一陽”,使得社會主流思想具有強大活力。從總體上來說,中國文化的源頭,無論是周公、老子、孔子,還是后來的諸子百家,比如說孟子、茍子、莊子、韓非子、墨子等等,都對人生保持清醒、冷靜的理性態度,保持孔子學說實踐理性的基本精神,即對待人生、社會的積極進取精神;服從理性的清醒態度;重實用輕思辨、重人事輕鬼神的思維模式;善于協調,講究秩序,在人倫日用中保持滿足和平衡的生活習慣……中國文化的源頭如此,決定了漢民族的心理結構和精神走向,包括漢民族理想追求、文化風格以及審美傾向。
中國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據社會主流的,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最顯著的表現在于:遵從天地人倫之間的道德,有高遠的理想,講究人格的修煉,反對人生世俗化,鄙視犬儒的人格特征。比如說孔子,從他的言語來看,更像是倡導一種人生價值觀,追求人生的美學意義。又比如說莊子,他的學說,不像是哲學,更像是一種生活美學:道是無情卻有情,看似說了很多超脫、冷酷的話,實際上透露出對于生命、本真的眷戀和愛護,要求對整體人生采取審美觀照態度,不計功利是非,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以達到安詳和寧靜,讓自我與整個宇宙合為一體。這種貫穿著土大夫精神的人生價值觀,讓人忘懷得失擺脫利害,超越種種庸俗無聊的現實計較和生活束縛,或高舉遠慕,或怡然自適,或回歸自然,在前進和后退中獲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這就是中國歷代士大夫知識分子一以貫之的藝術清潔精神。英國大哲學家羅素曾經說:“在藝術上,他們(中國人)追求精美,在生活上,他們追求情理。”這是說到關鍵了。
中國人的生活哲學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曠而幽遠,另一方面也連著“地氣”,是自發的浪漫主義和自發的經典主義的結合。道家是中國人思想的浪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經典派。當東漢年間佛教傳入之后,這種以出世和解脫為目的的宗教體系遭到了儒學和道教的抵抗,從而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涼的成分。經過“中庸之道”的過濾,其中極端的成分得到了淡化,避免了理論或實踐上的過火行為。也因此,一種中國特色的佛教觀產生了,佛教在中國更多變身為“生活禪”,變成一種熱愛生活創造人生的方式。中國人一方面避免了極端的“出世”之路,另一方面,由于心靈的滋養、美智的開發,使得東漢魏晉,包括后來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以及唐宋元產生了很多高妙的藝術,“藝術人生”的觀念也隨之如植物一樣葳蕤生長。可以說,這些朝代,是中國最具審美價值、最開人們心智、也最出藝術珍品的年代。也因此,很多藝術種類都在這個階段達到了高峰,比如說唐詩、宋詞、元曲、書法、繪畫、音樂、舞蹈等等,它們洋溢著一種高蹈的精神追求,境界高遠,潔凈空曠,如清風明月,如古松蒼翠。從審美上看,由于存有或明或暗的觀照,存有人格與事物的交融,主題得到了提升,感悟與生命同在,境界與天地相齊,一種深遠的“禪意”油然而生……從總體境界上來看,這一階段的各類藝術形式,達到了各自的高峰。它們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精髓的。
中國的藝術精神到了明清之后,有低矮化的傾向。明清以后,由于社會形態的變化,專制制度進一步嚴酷;加上統治者出身和教育的局限,以及愚民政策的目的,整體文化和審美呈低俗化的傾向,社會和人生的自由度越來越窄,藝術的想象空間越來越逼仄,藝術作品的精神高度下降。隨著“程朱理學”和科舉制度的推行,人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被扼制,審美弱化,藝術更趨“侏儒化”、“弱智化”。大眾普羅的喜好抬頭,剛正不阿的風骨軟化,崇尚自由、自然、提升的審美精神也在喪失。不過盡管如此,在明清時代的中晚期,那種崇尚自然、物我兩忘的高貴精神仍時有抬頭,一批有著真正藝術精神的獨立藝術作品或有出現。盡管如此,士大夫精神已不是藝術美和生活美的主旋律,它只是一種空谷幽蘭的生命絕響。
近現代之后,由于社會動蕩,戰亂連連,再加上西方現代化所導致的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的滲入,中國的文學藝術遭到了進一步摧殘,傳統的藝術精神更進一步沉淪。藝術的政治化傾向、實用主義傾向和世俗主義傾向抬頭,這直接導致了真正的藝術精神缺失,藝術的品位下降,高蹈精神向世俗俯首,自然和自由變身為功利和實用,士大夫精神更是變身為犬儒主義。中國近現代上百年的屈辱和戰亂,更使得中國自古以來高潔的審美觀變得扭曲和膚淺:黃鐘大呂變成田野俚語,布衣青衫變成了披紅掛綠,古琴琵琶變成了鑼鼓鞭炮,潔身自好變成了爭相取寵,安詳寧靜變成喧嘩騷動,幽默風趣變成庸俗不堪……如果說是與非,美與丑是人類最基本標準的話,那么,很長一段時間里,這種基本標準都在喪失,很多人已分辨不了是與非,也分辨不了美與丑。“文革”時期八個臉譜化的樣板戲在左右著中國人的全部精神生活,而到現在,似乎是一場“群魔亂舞”的電視春節晚會代表著最高藝術水準。這樣的現象,又何嘗不令人扼腕嘆息!
如果說中國當代教育存在著諸多問題的話,那么,以我的理解,當代教育最大的失敗,甚至不是傳統丟失、精神扭曲以及弱智低能,而是在美育上的缺失。這一點,只要觀察我們周圍的人們,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對于生活沒有感覺,對于美丑沒有鑒別的人。他們所擁有的,只是功利,只是物質,只是金錢,只是對美丑的弱智的鑒別和判斷。這些人不僅僅是一些教育低下的人,甚至,一些貌似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也是這樣——他們雖然擁有很高的學歷,有很好的教育背景,但在美丑的辨別力,以及對于藝術、心靈的覺察力、感悟力和理解力上,同樣表現得能力低下、缺乏常識。這樣的現象,實際上是我們多年以來的教育缺乏美育,缺乏精神導向的結果。一個人的審美,是與道德和智慧聯系在一起的,審美的缺失,實際上也是道德和智慧的缺失。一個對美缺乏判斷力的人,很容易在人生中缺乏動力和方向,也很容易被民族主義、法西斯主義、極端主義、工業主義所奴役,成為過度現代化的犧牲品。在很多時候,這種人不可能是一個豐富的生命,只是一架精神匱乏的機器。
現在,這一套由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精心組織的“最美中國叢書”,似乎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一些“尋根”和美育上的缺失。該叢書旨在“重建中國優美形象,重構華夏詩意生活”,通過對古代思想、倫理道德、文學藝術、風景民俗、器物發明等的重新梳理,重新發現中國特有的美,傾情向世人推介這種美,以期真正的美得到傳承。這套書知識精準,圖文并茂,力求童趣與大美的融合,悅目和感人的統一。對于正在成長的青少年來說,這一套書,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最起碼它可以讓人知道,什么是中國的最美,什么是中國真正的美。繼第一輯十本書受到業界、讀者的廣泛好評之后,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又趁勢推出第二輯“物華灼灼”和第三輯“文質彬彬”,加在一起又有20本,這兩輯叢書在第一輯相對比較宏大敘事的基礎上,著力聚焦中華文化的細節之美,視角更為開闊,敘述更為細膩。無疑是值得期待的。
上個世紀初,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曾經提出過著名的“五育并舉”教育方針,“五育”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其中,美感教育尤其有特色,蔡先生還以“以美育代宗教”的口號聞名于世。在蔡元培看來,美育是宗教的初級階段,對于沒有宗教傳統的中國人來說,美育教育是一種基礎,并且相對宗教,美育更安全,更普及,也更為人接受。通過美育,可以培育出道德是非的基礎,培育出向上的力量。雖然蔡元培的這一觀點引起過一番爭論,但對于一個人來說,有美的熏陶,有對于美丑的正確判斷,怎么都不能說是一件壞事。并且,美與是非,與善惡,與道德,與人類的心靈,與這個世界的根本,是聯系在一起的。以對美的判斷和感知為出發點,了解中國歷史,了解中國文化,了解中國人曾經的藝術生活,了解一個民族的內心世界;從而進一步了解世界,了解世界的規律,與身邊的一切做到和諧相處,都是大有好處的。
也許,這套書的意義就在于此。

目次

人和之禾——水稻多面之桃——桃樹仁愛之杏——杏樹勞作之桑——桑樹國器之漆——漆樹靈霧之茶——茶樹離別之柳——柳樹鄉思之槐——槐樹肅穆之柏——柏樹冬舞之松——白皮松鬱鬱之松——黃山松清絕之桐——梧桐忍冬之橘——橘樹不屈之梅——梅樹風骨之竹——毛竹孑遺之杉——銀杉詩心之葉——銀杏恐龍之侶——桫欏白鴿之翼——珙桐夢筆之華——玉蘭滿城之桂——桂樹扛鼎之楠——楠木傳奇之香——沉香金石之木——紫檀友朋之萸——茱萸清潔之鉤——構樹灼灼之樺——白樺憨實之榆——榆樹魅麗之桕——烏桕護生之楊——楓楊不死之楊——胡楊濟世之杉——紅豆杉孤絕之櫟——普陀鵝耳櫪決絕之矢——箭毒木水生之林——紅樹林幽谷之蘭——蘭花國畫之丹——牡丹水墨之荷——荷花工筆之菊——菊花童顏之卉——茶花映山之紅——杜鵑花聽雨之蕉——芭蕉聚雪之梅——蠟梅瀑布之歡——紫藤輕愁之花——紫丁香淩波之仙——水仙泣血之棠——海棠剪刀之愛——蟹爪蘭幸福之瓣——格桑花深閨之秀——繡球花染甲之花——指甲花相思之豆——紅豆萬果之宗——梨平實之果——枇杷民俗之棗——棗離枝之果——荔枝天賜之珠——葡萄陽光之橙——橙特立之甜——菠蘿蜜細雨之韭——韭菜冬雪之助——大白菜塵土之仁——花生異香之椿——香椿彌勒之瓜——冬瓜確幸之豆——蠶豆美極之菌——雞樅菌穿越之薑——生薑家禽之株——雞爪槭割岩之草——虎耳草寸心之草——萱草醫聖之草——甘草軍團之草——苜蓿藥神之子——枸杞子精變之草——冬蟲夏草高山之蓮——雪蓮草原之星——馬蘭花飛翔之草——蒲公英思想之葦——蘆葦隱逸之菱——菱角浮水之萍——浮萍創世之藻——紫菜

書摘/試閱

仁愛之杏——杏樹
“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的這兩句詩寫得太過優美,每每讓人在“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人間四月天,心甘情愿地于綺夢中沉醉。
曾拍出千萬元天價的清雍正杏林春燕小碗,則刻畫了一幅晴朗的畫面,兩只燕子歡快地穿過杏花叢中,讓看客的心也似乎要隨之飛翔。
一首小詩,一只小碗,定格了千百年前的美好,也把杏花推舉到我們眼前。
杏樹是古老的花木,公元前數百年問世的《管子》中就有記載,‘因此,至少在我國已有兩三千年的栽培歷史。它既能采果又能賞花,在果木生產和城市美化上都處重要地位。
盛開時的杏花,艷態嬌姿,繁花麗色,胭脂萬點,占盡春風。居家庭院中如成列種植,春日里紅云朵朵,非常壯觀動人。也適于單植賞玩,如和垂柳混栽,在柳葉吐綠時,相互輝映,更具鮮明的色彩。十多年以上的老杏樹,姿態蒼勁,冠大枝垂,若孤植于水池邊,可在水中形成古色古香的倒影,趣味無窮。
杏花有變色的特點,含苞待放時,朵朵艷紅,隨著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濃漸漸轉淡,到謝落時就成雪白一片。“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這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詠杏五絕,他對杏花的觀察可謂細致人微,仿佛19世紀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一眼就看出了倫敦的霧是紅色的,而一經莫奈點破,抬起眼睛向上看的世人才從平日的熟視無睹中醒來。順便再說一句,楊萬里總有一雙最奇詭的看花之眼,他所留下的許多詠草木的詩篇,代表了古代詠物詩的最高水準,其中還蘊含著觀察視角等方面的諸多變革。
杏花是春的信號,也是其他驚喜的符號,我們的詩人在杏花出場之前,總是喜歡抑揚頓挫。“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便是典型例子,先是對春色的渴念和對友人的抱怨,緊接著筆鋒一轉,一顆失落的心也得到了安慰。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小杜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可以想象一下那煙雨蒙蒙的情景:勞乏的行人希望找個酒家,歇腳避雨,飲酒澆愁,于是問路牧童,牧童隨手一指,那隱約可見的枝頭紅杏,那隨風飄飄的古樸酒旗,頃刻之間喚起了行人心間多少熱情和溫馨啊!紅杏出林,粉紅似霞,遙而可及,望而心動。流浪漂泊的心在紅杏林邊的小小酒店得到了暫時的安頓,行人心頭頓時涌起一股暖流——輕輕的喜悅,淡淡的欣慰。杏花在一幕幕微型詩劇中,總是拯救心魂的要角,于嫵媚里藏著幾分善意,甚至幾分仁愛。
再從這一角度延伸下去,杏樹競與兩大最崇高的事業聯系在一起,一是教育,二是醫療。可見這杏在古人的潛意識里,占據了多大的分量。
先說杏壇。杏壇在山東省典阜市孔廟的大成殿前。相傳此處是孔子講學之處。《莊子·漁父篇》載:“孔子游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宋代以前此處為大成殿,天圣二年(1024年)孔子四十五代孫孔道輔監修孔廟時,在正殿舊址“除地為壇,環植以杏,名日杏壇”。于是,“杏壇”成為教育圣地的代名詞。金代于杏壇上建亭,元世祖時重修,明代隆慶年間改造為重檐方亭,清代乾隆皇帝題匾。亭四周有石欄圍護,四方有甬道可通。亭前石爐,雕刻精美,是金代文物。亭四周遍植杏樹,每到春和景明,杏花盛開,燦然如火。孔子五十六代孫孔希學《題杏壇》詩云:“魯城遺跡已成空,點瑟回琴想象中。獨有杏壇春意早,年年花發舊時紅。”
再說杏林。三國時期,吳國有一位醫生,名叫董奉,家住廬山。他常年為人治病,卻不接受別人的報酬。得重病的人,他給治好了,就讓病人種植五棵杏樹;病情不重的人,他給治好了,就要病人種植一棵杏樹。這樣十幾年以后,杏樹就有十多萬棵了。春天來臨,董奉眺望杏林,仿佛綠色的海洋。他感到十分欣慰,就在林中修了一間草房,住在里面。待到杏子熟了的時候,他對人們說,誰要買杏子,不必告訴我,只要裝一盆米倒入我的米倉,便可以裝一盆杏子。董奉又把用杏子換來的米,救濟貧苦的農民。后來人們在董奉隱居處修建了杏壇、真人壇、報仙壇,以紀念董奉。根據這個傳說,人們用“杏林”稱頌醫生,用“杏林春暖”“杏林春滿”“杏林滿園”或“譽滿杏林”等成語來贊揚醫生的高明醫術和高尚醫德。其實,杏花、杏子和杏仁本身就是最尋常的中藥,杏花被稱為“中醫之花”。杏花味苦,性溫,無毒,有美容作用,可治痤瘡、黃褐斑。而藥用最多的是杏仁。杏仁可分為苦、甜兩種。人藥苦杏仁為優,食用以甜杏仁為主。苦杏仁性溫,有小毒,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潤腸、通便等功效。
“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馨中。”和陸游同時代的陳與義這兩句詩寫得也同樣優美。讀書和受教,似乎就合該在種著杏花的地方,當杏花落在書頁之間的時候,抬一抬倦眼,看看藍天白云,想想前塵往事,吃一塊杏脯,補氣,嚼兩枚杏仁,補腦。
P7-9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