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
滿額折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

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

定  價:NT$ 550 元
優惠價:9049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4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全面、系統地論述從一九四九年到二○○○年後中國大陸當代文學的歷史發展,和重要文學思潮、創作現象與作家作品。分上、中、下三編,上編論述一九四九──一九七六年間的文學,中編論述一九七六——一九八九年間的文學,下編論述一九八九——二○○○年間及二○○○年後五年的文學。從比較宏觀的層次概論中國大陸當代文學的發生、發展及其性質、特徵,加強史的描述和分析,是一部帶有史論性質的當代文學史教材。

本書特色 

了解中國大陸當代文學脈絡以及特色。比較宏觀的概論中國大陸當代文學的發生、發展及其性質、特徵,著重歷史層面的分析。

作者簡介

於可訓

湖北黃梅人,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寫作學會會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湖北省文藝理論家協會主席。著有《中國當代文學概論》、《王蒙傳論》、《新詩體藝術論》、《當代詩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編年史》(主編)等專著十餘種。

目次

總論
一、中國新文學的整體性與當代文學
二、中國新文學的階段性與當代文學
三、當代文學的歷史分期
上編 一九四九~一九七六年間的文學
第一章 社會文化背景
一、 經濟基礎與社會生活
二、 意識形態與時代風尚
三、 文化傳統與外來影響
第二章 文學思想潮流
第一節 本期文學思潮發展概況
一、 第一個階段: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七年
二、 第二個階段:從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五年
三、 第三個階段:從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六年
第二節 本期文學思潮理論焦點
一、 文學的性質、功能及與之相關的理論問題
二、 文學的創作方法及與之相關的理論問題
第三章 各體文學創作
第一節 本期詩歌創作
一、 本期詩歌創作概況
二、 本期抒情詩創作
三、 本期?事詩創作
第二節 本期小說創作(上):中短篇小說
一、 本期中短篇小說創作概況
二、 本期農村題材中短篇小說諸代表作家
三、 本期反映戰爭和革命歷史題材中短篇小說諸代表作家
第三節 本期小說創作(下):長篇小說
一、 本期長篇小說創作概況
二、 本期幾種主要?事類型的長篇代表作
第四節 本期散文創作
一、 本期散文創作概況
二、 本期散文重要作家作品
第五節 本期話劇創作
一、 本期話劇創作概況
二、 老舍的話劇創作
三、 本期歷史劇諸代表作家
中編 一九七六~一九八九年間的文學
第四章 社會文化背景
一、 撥亂反正與解放思想
二、 經濟改革與對外開放
三、 文化碰撞與文化融合
第五章 文學思想潮流
一、 本期文學思潮發展概況
二、 本期文學思潮理論焦點
第六章 各體文學創作
第一節 本期詩歌創作
一、 本期詩歌創作概況
二、 「歸來者」諸代表詩人
三、 「朦朧詩」諸代表詩人
第二節 本期小說創作(上):中短篇小說(一)
一、本期中短篇小說創作概況
第三節 本期小說創作(上):中短篇小說(二)
一、「傷痕小說」中短篇諸家代表作
二、「反思小說」中短篇諸家代表作
三、「改革小說」中短篇諸家代表作
第四節 本期小說創作(上):中短篇小說(三)
一、「尋根小說」中短篇諸家代表作
二、「擬現代派小說」中短篇諸家代表作
三、「新寫實小說」中短篇諸家代表作
第五節 本期小說創作(下):長篇小說(一)
本期長篇小說創作概況
第六節 本期小說創作(下): 長篇小說(二)
本期幾種主要藝術取向的長篇代表作
第七節 本期報告文學創作
一、本期報告文學創作概況
二、本期報告文學重要作家作品
第八節 本期話劇創作
一、 本期話劇創作概況
 二、本期話劇重要作家作品
下編 一九八九~二○○○年間的文學
第七章 社會文化背景
一、 深入改革與經濟轉型
二、 市場經濟與文學發展
第八章 文學發展概況
一、 本期文學的階段性特徵
二、 本期各體文學創作概況
第九章 各體文學創作
第一節 本期詩歌創作
一、「知識份子寫作」
二、「民間寫作」
第二節 本期小說創作:中短篇小說
一、 女性作家群的創作
二、 「現實主義衝擊波」
第三節 本期小說創作:長篇小說(一)
一、 以張承志的《心靈史》和張煒的《家族》等作品為代表的追求精神理想的創作傾向
二、 以陳忠實的《白鹿原》、阿來的《塵埃落定》和王蒙的「季節」 等長篇小說系列為代表的反思民族歷史文化的創作傾向
第四節 本期小說創作:長篇小說(二)
一、 以韓少功的《馬橋詞典》和王安憶的《紀實和虛構》等作品為代表的帶有文化與家族尋根色彩的創作傾向
二、 以張煒的《九月寓言》和賈平凹的《廢都》等作品為代表的帶有文化保守主義色彩的創作傾向
第五節 本期小說創作:長篇小說(三)
一、以史鐵生的《務虛筆記》和余華的《在細雨中呼喊》、《活著》、《許三觀賣血記》以及王安憶的《長恨歌》等作品為代表的,帶有人生本位或人本主義色彩的創作傾向
二、以林白的《一個人的戰爭》和陳染的《私人生活》為代表的帶有女性主義或女權主義色彩的創作傾向
第六節 本期小說創作:長篇小說(四)
本期歷史題材長篇小說重要作家作品
第七節 本期散文創作
一、 本期文化散文創作發展概況
二、 本期文化散文重要作家作品
第十章 二○○○年以來的文學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詩歌創作
第三節 中短篇小說創作
第四節 長篇小說創作
第五節 散文創作

參考資料

書摘/試閱

一、中國新文學的整體性與當代文學

相對於中國古典文學而言,當代文學無疑屬於現代中國新文學的歷史範疇。二十世紀八○年代,有些學者提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和「中國新文學整體觀」 之類的概念和觀點,即是注意到了當代文學與現代中國新文學的這種整體的歷史聯繫。這種整體的中國新文學觀不僅僅是文學史研究的觀念和方法,同時也反映了現代中國新文學發生和發展的歷史實際。

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中國古典文學,到了十九世紀中葉,因為外部時勢的變化和文學自身代有新變的要求,像中國文學史上已經發生過的歷代詩文革新運動一樣,也在醞釀一場革新變化。

鴉片戰爭前後,龔自珍、魏源等人首開風氣,主「變」敢「逆」,他們的思想和作品,對古典文學長期以來所依附的道統和文統,形成了極大的衝擊,同時也對十九世紀末期資產階級維新派所發動的文學改良運動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基於這樣的影響,加上甲午戰爭後日益加深的內憂外患的刺激,維新派提出的「詩界革命」、「文界革命」等等文學改良的主張顯得更加明確、更加激烈,也更進一步動搖了古典文學的傳統根基,孕育了中國文學從古典向現代轉變的契機。經由十九世紀後半期這些文學革新浪潮的劇烈衝擊,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中國古典文學到了二十世紀初期,已經走到一個歷史轉變的最後關頭了。

二十世紀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嶄新的世紀。民族解放和民主運動的勃興,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尤其是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歷史的格局。此後,在近四分之三個世紀的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世界被劃分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各自走著不同的發展道路。

在這兩個陣營之間,從社會制度到意識形態,從經濟體制到民情風習,都有極嚴格的區別,並且長期處於一種敵對的狀態和鬥爭之中。這種新的世界歷史格局的形成,對現代中國新文學的發生和發展,產生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它使二十世紀初發生的文學革命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跳出了古典詩文革新的窠臼,掙脫了近代文學改良主義的束縛,在完成從古典向現代的最後轉變之際,即成為二十世紀初爆發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一方面,則使二十世紀以來的中國新文學始終置身於這樣的一個新的世界歷史格局之中,在它的影響和制約之下參與改造中國和改變自身的歷史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因其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和無產階級的領導而獲得了新的文化品格和本質規定,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形態和精神傳統。

雖然在中國新文學發生和發展的歷史上,也存在各種不同的文學派別的分裂與鬥爭和各種不同的文學潮流的消長與更迭,但就其貫串始終的主導傾向和主要潮流而言,卻是在這種新的世界歷史格局中,伴隨著無產階級領導的中國革命的發生和發展而形成的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性質的新文學。

學術界習慣將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以前的新文學主流稱為「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學」,即新民主主義性質的文學,而將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以後的文學稱為社會主義性質的文學,正是從文學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的屬性方面,說明了當代文學與現代中國新文學在本質上的一致性。

按照毛澤東對現代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性質所做的階段性劃分,「中國革命的歷史特點是分為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個步驟」 。故此,無論是新民主主義性質的文學還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文學,都是整體的中國新文學主流即革命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不同發展階段。正如中國革命的這「兩個步驟」具有一種先後承接和轉換遞進的關係一樣,當代文學無疑也是前此階段的中國新文學主流的一種歷史的發展和延續。

當代文學與中國新文學主流的這種整體性關係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國新文學在發軔之初,由於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本來就具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思想因素,到了二○年代中後期,更進一步發展成為對於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一種自覺的提倡。

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三○年代的左翼文學,則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種有組織的革命文學運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的有力的一翼。這個文學運動經過十年的艱難發展,逐漸在中國新文學史上佔據了主流的地位,形成了中國新文學的獨特的革命傳統。四○年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出現的新的人民文藝,是中國革命文學傳統的發展和延續。

尤其是一九四二年毛澤東發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亦簡稱《講話》),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觀點,系統地總結了現代中國的新文學尤其是作為主流的革命文學運動的經驗和教訓,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創造性的見解和看法,為中國新文學尤其是主流的革命文學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指出了前進的方向。

以《講話》為代表的毛澤東的文藝思想,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則成了當代文學的理論綱領和指導方針,在《講話》的直接指導和理論影響下,四○年代解放區貫徹「工農兵方向」的文藝創作和國統區革命的進步的文學作品,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當代文學的奠基之作。尤其是在四○年代後期的解放戰爭期間創作的大批優秀的革命文藝作品,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為當代文學贏得了巨大的聲譽,更是當代文學的直接源頭 。

當代文學與中國新文學的整體的歷史聯繫,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除了上述作為中國新文學主流的革命文學的歷史與當代文學的一脈相承的關係外,還有其他各種表現形式。這些表現形式,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中國文學自二十世紀初的文學革命完成了從古典向現代的轉變之後,從內容到形式的現代化一直是新文學追求的主要目標。

在追求這個現代化的目標的過程中,新文學的創造者們一方面「採用外國的良規」,從外國文學尤其是歐美文學中廣泛吸取滋養;另一方面則努力運用已經獲得的現代意識,「擇取中國的遺產,融合新機」 ,促使中國文學傳統發生創造性的轉化。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種種極端化的偏向,但就其整體而言,正是在克服這些極端化偏向的同時,推動了新文學的現代化進程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而且,由於現代中國特殊的社會歷史原因,中國新文學的現代化進程,又總是與它的民族化和大眾化的要求相伴相生的。

因此,中國新文學的現代化絕不是全盤「西化」或全盤「歐化」,而是要使它具有民族特色,以適應現代大眾的審美需要,亦即是要使中國新文學的現代化具有「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當代文學是中國新文學這個統一的現代化進程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

雖然它在五○、六○年代步履維艱,在文革中甚至處於一種完全中止的狀態,但經過文革後的「撥亂反正」,八○年代以來,它又復歸於正常發展軌道,而且表現出更加開放的態度,也進一步加快了前進的步伐。當代文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它必將實現中國新文學所確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化的歷史目標。

其二,中國文學自古以來就存在著一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並行的藝術傳統,現代中國新文學也是如此。雖然它的直接的來源是西方近代文學,但是因為注入了新的歷史內容,經過豐富和發展,逐漸成了中國新文學的一種新的藝術傳統。

這個傳統在中國新文學史上雖然迭經變化,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之間也互有消長,並且常常要與此外的現代主義派別發生種種的齟齬和鬥爭,但是,從總的趨勢上說,中國新文學仍然是以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為其精神的主導,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仍然是中國新文學的藝術主潮。

正是基於這樣的精神傳統,二十世紀以來,無論處於何種歷史階段上,中國新文學始終都在密切關注著民族整體的生存與發展,以及民族個體的命運與境況,並且從中寄寓了民族振興的理想和改善人性的期望。正因為如此,所以中國新文學又是充滿時代氣息和富於理想主義色彩的。

當代文學直接承續了中國新文學的這一藝術傳統,並且以其獨特的理解和追求,構成了這一傳統的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和表現形態。雖然它在五○、六○年代向這個傳統中灌注了過多的政治內容,也曾經出現過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一元獨尊的偏向和並不十分成功的「兩結合」的嘗試 ,甚至在文革中將這一傳統變成了一種僵硬的政治模式。

但是,文革結束以後的新時期文學卻在一個開放的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中,再一次使這一傳統得到豐富和發展,並且在不斷地融合異質藝術因素的過程中,使這一傳統更加發揚光大。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八○年代以來,各種創作方法和文學派別多元並存,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雖然不一定見諸明確的提倡,但其內在精神和基本手法仍然貫穿於迭起的文學潮流之中,仍然在一個多元的文學時代維持著中國新文學的一以貫之的藝術傳統。

其三,中國新文學的歷史,是由一代又一代新文學作家的文學活動構成的一個連續性的文學鏈條。這些作家無論屬於何種文學派別,持有何種藝術主張,他們之間,不但存在上下傳承和相互影響的關係,而且,其創作成就和藝術經驗,也因為這種傳承和影響的關係,經緯交織,構成了一部完整的文學家族的譜系。

當代文學就是這個新文學的家族譜系的一脈薪傳。其中不僅有從五四運動時期到四○年代,不同時期的諸多「跨代」作家,通過他們在當代新的文學活動,把中國新文學的藝術傳統直接帶入當代文學,同時還有眾多新的當代作家,在這種傳統的影響下開始新的藝術創造,並在自己的創作中,使之發揚光大。

雖然這個傳統在文革期間遭到了嚴重的摧殘,但是從五○、六○年代到八○年代,舉凡在當代文學中取得了重要成就的作家和產生了重要影響的文學派別,無一不與這種傳統本身和這種傳統的影響緊密相連。即使是新時期以來迭起的文學新潮,也不難從這個傳統中的某些文學派別,找到它的歷史的端倪。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9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