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凱洛夫《教育學》在中國和蘇聯的命運之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凱洛夫《教育學》在中國和蘇聯的命運之研究(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2 元
定  價:NT$ 252 元
優惠價:87219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探討《教育學》這個問題並將其推演成文是需要有理論勇氣的。不止是因為蘇聯國家已經不復存在,對蘇聯存在期間的諸多歷史事件事實上成為了不易評說的問題,也不止是因為對60多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也同樣存在很多需要深入探索和思考的問題,就說文章推進過程中需要時時兼顧中國和蘇聯兩條教育線索這一點,就不易處理。何況,這兩條線索既有其自身的發展邏輯,又存在著交匯、融合、衝突,分分合合,殊難交代清楚。從目前形成的全書情況來看,作者無論是在對事實的表現、對問題得把握、對文章的構思、對材料的運用等方面,都還是做得比較妥當,很多地方不乏見地、不乏巧思、不乏發現。《凱洛夫在中國和蘇聯的命運之研究》與其說是在研究凱洛夫《教育學》在中國和蘇聯的不同命運,不如說是在研究文化的交流、跨文化傳承、文化的創造等理論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解釋在今天中國的發展中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價值。

作者簡介

楊大偉,1964年生。畢業于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獲教育學博土學位。現為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副教授,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師範能力與職業能力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主要從事中外教育交流、職業技術教育理論方面的研究。在《全球教育展望》、《教育探索》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凱洛夫(教育學)在中國和蘇聯的命運之研究》曾獲2007-2008年度教育社會科學醫學研究論文獎;2009年度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學位論文)獎;2010年獲“聯校社科醫研究論文獎計劃”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

名人/編輯推薦

《凱洛夫<教育學>在中國和蘇聯的命運之研究》與其說是在研究凱洛夫《教育學》在中國和蘇聯的不同命運,不如說是在研究文化的交流、跨文化傳承、文化的創造等理論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解釋在今天中國的發展中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價值。

目次

序緒論一、研究意義二、研究現狀三、研究內容和方法引子一、斯大林執政前的蘇聯教育二、中國共產黨早期的教育探索第一章 凱洛夫《教育學》的產生及特徵(1930-1949)第一節 凱洛夫《教育學》產生的背景一、三十年代對“兒童學”的批判二、三十年代對學校制度的改革三、斯大林“個人崇拜”的形成第二節 凱洛夫《教育學》的產生一、“官員兼學者”的凱洛天二、凱洛夫《教育學》的出版第三節 斯大林意識形態統領的凱洛夫《教育學》第四節 凱洛夫《教育學》在蘇聯的地位一、蘇聯教育理論界大批判二、凱洛夫《教育學》地位的確立第二章 凱洛夫《教育學》在中國走紅(1949-1956)第一節 中國教育界的“聖經一、選擇凱洛夫《教育學》的思想基礎二、凱洛夫《教育學》在中國的出版三、凱洛夫《教育學》傳播”障礙“的清除”四、凱洛夫《教育學》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第二節 凱洛夫《教育學》:中國教育學的模板一、中國第一部教育學課本的出版二、中國《教育學》與凱洛夫《教育學》的文本對比第三章 中蘇兩國對凱洛夫《教育學》的批判(1956-1976)第一節 赫魯曉夫時期對”蘇維埃教育學“的批判”一、凱洛夫《教育學》1956年的改版二、對凱洛夫《教育學》的否定三、凱洛夫的自我否定第二節 蘇聯教育學研究的轉向一、蘇聯教育的改革與蘇聯教育學研究的轉向二、蘇聯課堂教學改革實驗及新模式形成三、蘇聯教育學中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回歸第三節 中國對凱洛夫《教育學》的批判一、五十年代的質疑二、中蘇關係惡化時期的批判第四章 凱洛夫《教育學》在中蘇兩國不同的命運(1976-1991)結語參考文獻後記

書摘/試閱



(二)中國教育理論工作者的思想轉化
為推行凱洛夫《教育學》,僅僅批判資產階級教育思想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人,任何一種思想的傳播是靠人來完成的。因此,轉化中國教育理論工作者的思想是重中之重。
建國初期,轉化教育理論工作者的思想工作是在改造舊知識分子思想背景下進行的。對舊知識分子的思想進行改造是當時的重要工作之一。其意圖是:“舊中國給我們留下五百萬知識分子,其中有一部分被認為是所謂‘個人民主主義者’。學習與批判的政治目的,是促使這些社會精英實現思想轉變,讓他們自覺地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并通過他們對社會的影響、教育而在幾億人口中形成一種全社會、全民族的向心力”。為此,1950年毛澤東在中國七屆三中全會上鄭重提出對知識分子進行教育和改造。1951年9月起,開始了全國規模的知識分子思想改造學習運動。教育界首當其沖,先從北京、天津教育界開始。教育理論工作者的思想轉變也成為其中的重要部分。
對舊知識分子的思想轉化運動主要是以大批判的形式進行的。下面以批判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思想轉變為例,來探討這次大批判的特征。
“活教育”思想是陳鶴琴于1940年在江西省立實驗幼稚師范學校時提出,經過7年的教學實踐建立的一個教育理論體系。這個理論包括:目的論、課程論和方法論,以及17條教學原則和13條訓育原則。它既是陳鶴琴長期教育實踐的概括和總結,又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是中西文化與教育思想融合的產物。
陳鶴琴主張,“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于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備這些條件:要具備健全的身體;要有建設的能力;要有創造的能力;要有合作的態度;要有服務的精神。
陳鶴琴批評舊教育是“死教育”,課程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不問兒童是否了解,不管與時令是否適合,只是一節一節課的教,這樣的教育只能培養“書呆子”。他主張要向大自然、大社會學習。
陳鶴琴說,活教育的教學方法也有一個基本的原則。什么原則呢?就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陳鶴琴還詳細闡釋了“活教育”的原則,他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你要兒童怎樣做,就應當教兒童怎樣學”,“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積極的鼓勵勝于消極的制裁”,“積極的暗示勝于消極的命令”等等。這是我國現代兒童教育中有價值的思想。
以上“活教育”的三大綱領是針對舊中國舊教育傳統的弊病提出的。他認為舊中國的教育制度是抄襲外國的,空談理論,教學脫節,讀死書,讀書死,書本至上,不求進步,學生缺乏創造性,沒有“動手”的能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19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