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血戰太平洋大解密(彩色圖文收藏版)(簡體書)
滿額折

血戰太平洋大解密(彩色圖文收藏版)(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  價:NT$ 179 元
優惠價:87156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直接激發了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美國的戰鬥決心,導致太平洋戰爭爆發。有人說,1941年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發動全面戰爭的行為,是在英美的制裁下被迫發動的反制措施。目的在於通過摧毀或癱瘓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來切斷美國與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聯繫,控制當地的交通補給線和戰略資源點,並進一步控制東南亞,在地緣上包圍東亞大陸,徹底將列強在此地的利益據為己有。如果可能的話,日本更希望借助自己當時全世界少有的航母力量,將英美完全阻擋在日本劃定的“大東亞共榮圈”之外,迫使他們承認或默許日本在這裡的霸權。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日本人果真如人們所想,是被逼無奈才選擇與英美開戰的嗎?為什麼日軍沒有選擇北上進攻蘇聯,而是南下東南亞?為什麼戰爭初期勢不可當的日軍卻在浩瀚的大洋上迎來了一場場失敗?從日軍偷襲珍珠港到美軍轟炸東京,從無敵戰列艦到美日航母大決戰,從“神風”特攻到原子彈在日本爆炸……你所知道的太平洋戰爭,從未如此充滿細節與真實。本書有圖有真相,為你一一還原太平洋戰爭每一場重大戰役。.

作者簡介

朱旭,歷史與軍事作家,長期關注歷史、戰爭、情報、軍事防務和國際問題,出版有《二戰十大戰役》等。.

名人/編輯推薦

《血戰太平洋大解密》編輯推薦:從日軍偷襲珍珠港到美軍轟炸東京,從無敵戰列艦到美日航母大決戰,從“神風”特攻到原子彈在日本爆炸……你所知道的太平洋戰爭,從未如此充滿細節與真實。本書有圖有真相,為你一一還原太平洋戰爭每一場重大戰役。

我們也許有這樣一種觀點:日本敢于挑起太平洋戰爭,以一國之力直面盟國軍隊,是這個舊俗泛濫的軍國主義政權戰略短視的直接表現:它激發了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戰爭機器——美國的戰斗欲望,并在其后的爭斗中輸得體無完膚,甚至跌到“舉國玉碎”的地步。即便后來保住了國家領土和天皇寶座,這個曾經立誓“脫亞人歐”的亞洲島國也只能以“小伙伴”、“小跟班”的身份追隨于超級大國之后,并在極其謹慎的憲法框架下,有限地向新世界施加它的政治影響力。
因此在潛移默化中,我們逐漸統一了認識:1941年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發動全面戰爭的行為,是在英美的制裁下被迫發動的反制措施。目的在于通過摧毀或癱瘓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來切斷美國與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聯系,控制當地的交通補給線和戰略資源點,并進一步控制東南亞,在地緣上包圍東亞大陸,徹底將列強在此地的利益據為己有。如果可能的話,日本更希望借助自己當時全世界少有的航母力量,將英美完全阻擋在日本劃定的“大東亞共榮圈”之外,迫使他們承認或默許日本在這里的霸權。當然,這是日本所有的預想中最完美的,也是被證明最不符合實際的妄想。
事實真的是這樣么?日本人果真如我們所想,是被逼無奈才選擇與英美開戰的嗎?從個人角度講,我確信“島國心態”極端嚴重、懷揣“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有這樣決死而戰的勇氣,但我并不認為歷史是沖動行為的后果。
我們希望這本書能夠站在盡量客觀的角度上,解說這場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戰爭,講述太平洋從陰霾籠罩,到兵戎相見,再到峰回路轉、大獲全勝的整個過程。只是對于日本侵略者,我們永遠無法保持客觀,既因為國仇家恨的不堪回首,也由于對為這場戰爭而付出生命代價的盟軍將士們的敬意。
腥風血雨不是文字所能掩蓋的,如同日本“右翼”分子的大呼小叫不可能改變日本帝國主義對亞洲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那般。況且在這場戰爭中,無論哪一方,都失去了太多。對于這些失去的東西,我們笑不起來。
囿于篇幅的限制,我們無法將這段戰爭完整地呈現在讀者們的眼前,因此只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挑選了重要事件加以描述。由于資料繁雜,可能會出現有偏差和不足的現象,在此還敬請得到大家的諒解。因此我們著重想要突出的,是戰爭的萌芽和經過,是將士們的浴血奮戰,是侵略者的愚蠢和瘋狂,是人民的痛苦和反抗。我們希望與書中的這些人一起,去見證日本帝國主義走向滅亡的道路,而絕非簡單地背起手來橫加評論——作為閱讀者,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觀點。而作為書寫者的我們,理當自覺擔任起聆聽者的角色。
在此,感謝所有緬懷這段歷史的人們。

目次

前言第一章 戰雲密佈1941年是人類世界的災難:納粹德國按捺不住,終於將魔爪伸向蘇聯;日本帝國則不斷地蠶食著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領土。歐亞大陸在戰火中沉淪,大洋彼岸的美國卻反應冷淡。羅斯福總統看著不斷更改的世界地圖,似乎還在思量著引火燒身的可能。然而不等他作出決定,日本人就自己找上門來了。彩虹計劃:遲到半個世紀的戰爭勝利之基:魔術大師在行動虎虎虎:珍珠港遭空襲,這不是演習!恥辱日:巨人醒來第二章 南洋悲歌珍珠港上空的濃煙還未散去,日軍就全面鋪開蓄謀已久的侵略行動:從菲律賓到緬甸,到荷屬東印度,整個東南亞在入侵者森然的刀鋒前瑟瑟發抖。作為亞洲利益的佔有者,遭到攻擊的美利堅和不列顛還能像剛來這裡時那樣,兵不血刃擊退日軍嗎?威爾士的眼淚:一個時代的終結山寨閃電戰:突擊的自行車軍隊I will be back!盟軍之殤:通往地獄的死亡行軍第三章 大洋喋血進軍神速的日本人打了盟國一個措手不及,他們就像貪心的花蛇,對領土和財富只有無窮無盡的欲望。然而,很快調整好狀態的美英已經準備好再次同日本過招了,背負著復仇使命的山姆大叔不再執著於大陸的爭奪,他選定了新的戰場為日軍送葬,這裡就是地球最富饒的地方——太平洋。空襲東京:盟軍飛往日本本土浪湧珊瑚海:史上第一航母大戰AF之謎:中途島未戰先勝黑色五分鐘:大戰從這裡轉折第四章 荒島煉獄被剝奪了優勢的日本軍隊並沒有氣餒,山本五十六帶領無數的武士和小卒,繼續頑固不化地在南太平洋廝殺。他們爭奪每一座海島,攻擊每一支盟軍部隊。為了帝國的勝利,這些人不擇手段;為了天皇的夢想,他們情願獻出自己的生命。在戰場的另一端,美澳軍隊嚴陣以待,對即將到來的戰事,他們同樣缺乏勝算。科科達夢魘:世界上最艱苦的戰鬥攻防瓜島:海軍陸戰隊一戰成名東京特快:將日本拖進無底洞復仇所羅門:幹掉山本五十六!第五章 反攻號角“太平洋之鷲”的殞命是盟軍的巨大勝利,也是日軍的當頭冷水。飛機墜毀的爆炸聲仿佛一記開鑼,宣告了盟軍反攻序幕的拉開。麥克阿瑟與尼米茲齊頭並進,向著包圍圈後的層層防線發起致命的攻擊。這一次,沒有人可以阻擋名將進軍的步伐!“一百年也攻不下”的塔拉瓦:美軍兩栖作戰的勝利搖籃橫掃新幾內亞:麥克阿瑟在蛙跳輕取馬紹爾:挑戰“絕對國防圈”馬裡亞納打火雞:突破內環防線第六章 鐵流萬里1944年是決定二戰走向的一年,德軍在東線節節敗退,盟軍登陸諾曼底成功開闢了第二戰場。在太平洋上,兵力日漸稀少的日軍正在艱難抵擋盟國接二連三的攻勢。曾經傲視大洋的聯合艦隊如今變得殘破不堪,疲於奔命,士兵們失去了作戰的激情,靠著困獸的瘋狂繼續與盟軍糾纏。但在麥克阿瑟們的眼裡,這些螻蟻只是大軍的磨刀石罷了。再戰野人山:中國遠征軍之怒僵持帕勞島:意料之外的惡戰死鬥萊特灣:史上第一大海戰解放菲律賓:我,麥克阿瑟又回來了!第七章 目標東京沒有什麼能夠抵擋住美國人高唱凱歌的腳步,沒有什麼能夠撫平日本人喪心病狂的頑抗。硫磺島上,日本最後的名將栗林忠道決意要拖垮美軍,沖繩島的守軍們誓死捍衛帝國的關口。聯合艦隊最後的光榮“大和”號準備最後一次為國而戰。等待他們的,將是美軍陸戰隊和太平洋艦隊撲天蓋地的進攻。在“死守”與“復仇”之間,勝利者將付出多少代價?攻克硫磺島:折缽山上升起星條旗搶灘沖繩島:踢開天皇大門“神風”特攻:日軍的垂死掙扎最後的“大和”號:聯合艦隊絕唱第八章 黑日隕落日本完了,他們失去了最精銳的部隊和戰艦,親手送走了無數的飛行員。美軍大兵躍躍欲試,互相猜測著誰的部隊會首先打進東京,這個偉大的聯盟已經取得了戰略上的完全勝利,現在只等待日本人宣佈投降的那一刻。但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冥頑不靈的天皇和軍國主義者竟然還會顯露出“拼死反擊”的醜惡。失去了耐心的美國人終於痛下殺手。舉國玉碎:大日本帝國最後的瘋狂戰略轟炸:日本在燃燒天罰之火:史上最恐怖的“小男孩”和“胖子”密蘇裡落日:太陽在這裡下山.

書摘/試閱

“彩虹”計劃:遲到半個世紀的戰爭
20世紀初,當時的美國總統還是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叔叔西奧多?羅斯福(人稱“老羅斯福”,與后任總統“小羅斯福”相區別),就是臉孔被雕刻在俗稱“總統山”的拉什莫爾山上的四位總統中,排在亞伯拉罕?林肯之后的那位。而刻在林肯前面的,則是國父喬治?華盛頓和獨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第三任總統托馬斯?杰斐遜。能排在這三位之后,足見老羅斯福在美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老羅斯福對美國的貢獻數不勝數,涵蓋了政治、經濟、軍事的方方面面。他促成俄克拉荷馬州加入聯邦,遏制了共和黨內部日漸抬頭的保守主義;發起90樁針對大企業的反托拉斯訴訟,拆分包括聯合鋼鐵公司和標準石油在內的多家壟斷企業,規范了美國的經濟發展;軍事上更是堅決奉行“門羅主義”,竭力維持美國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和利益,加強對其的控制并使用強硬手段排擠歐洲勢力。他大力發展海軍,篤信馬漢的“海權論”,相信廣闊的海洋和強大的艦隊才是美國在20世紀全球利益的保障。他因為任內的種種進步舉措而被稱為“現代美國”的奠基人。同時,老羅斯福還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人:成功調停了日俄戰爭。
1904年至1905年,日本和沙俄為了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在本屬于中國的領土上爆發了一場大戰,《藤野先生》中改變魯迅一生的那部電影所記錄的就是這段戰事。這是自“明治維新”后,日本與列強間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也是美國正式以強力手段介入遠東事務的開端。
這是一場以小博大的戰爭:雖然兩國交戰兵力不相上下(沙俄50萬人,日本40萬人),但外界普遍推測經驗豐富的沙俄軍隊會取得勝利,而日本作為一個新興的列強,實力并不如沙俄般強大。而且就在不到10年之前,日本剛結束了與清朝的海戰,軍力大打折扣,想要對抗好勇斗狠的哥薩克們,著實是件難事。因此,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的軍官們根本不把日軍放在眼里,海陸兩軍的備戰工作拖拖拉拉,好像是要去集體度假似的。
但戰局進程出乎人們的意料:日本在旅順、遼陽及奉天的會戰中,打敗沙俄陸軍主力,大將東鄉平八郎更是帶領聯合艦隊全殲了沙俄的太平洋艦隊。不可一世的尼古拉二世不僅在軍事上被徹底擊敗,戰爭的失利還嚴重地激化了國內矛盾,掀起了遍布全國的“1905年革命”;被國內一連串動亂搞得疲憊不堪的他無法繼續這場丟臉的爭斗,只得接受第三國的調停建議。停戰議和的倡導者,就是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他對調停人的角色十分熱衷,強烈建議兩國坐下來,在談判桌旁平心靜氣地把朝鮮半島到中國東北的利益分配通過協商來解決。日本對“警察局長”的提議開始未予理
會,明治天皇并不認為與輸家的爭吵會讓自己的帝國得到更多的好處,但是吃緊的資源已支撐不起下面的軍事行動。而且據海軍輪值艦艇報告,駐扎在菲律賓和香港的美國海軍艦船正在進行“不同尋常”的集結。明智的天皇即刻諭示總理大臣桂太郎,表示愿意調停。
那么,白宮為什么要介入日俄戰爭呢?肯定不是為了保證中國的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大清帝國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精銳軍隊幾乎全部落入地方將領之手,各地的反叛和革命不斷上演。動蕩時局下的滿洲貴族只能依靠延續了幾千年的皇位承襲這樣一種被極力神化的傳統來維系自己的統治。垂垂老矣的西太后和病弱體困的光緒皇帝日漸干枯的生命,正默然預示著他們身后這個由漁獵民族建立的政權即將走向完結;支持皇帝還不如扶植擁有實權的大臣來得實際。老羅斯福積極調停日俄戰爭的背后,其實有著自己精打細算的深刻用意。
1898年美西戰爭的大獲全勝,讓美國人發現自己擁有難以置信的戰爭潛能。他們相信,這個年輕且富有的工業國家可以利用日益強大的軍事實力,在全世界范圍內施加控制力,攫取巨大的政治利益和商業特權,甚至渴望有朝一日將整個世界置于掌心。
同時,這場戰爭也證明了陸海軍聯合協調作戰的重要性。于是經過互不信任的陸海兩軍長時間地爭吵和理論,終于在1903年的7月17日,由陸軍部長伊萊修?魯特和海軍部長約翰?朗牽頭,成立了陸海軍聯合委員會(空軍在一戰前后才出現,故此時美國只有海陸兩軍),由之前組建的陸軍總參謀部和海軍委員會各派出4名高級軍官組成。委員會的定位是“智囊”型的咨詢機構,工作是召開定期會議和特別會議,“對所有要求兩個軍種合作的問題進行協商討論并達成一致決議”。實際上,這個委員會在以后的時間里基本沒有什么實質性的貢獻,它在存續期內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在美國未來可能發生的戰事中為政府出謀劃策,制定海陸軍的聯合行動草案。
1904年4月,陸軍參謀長艾德納?卡菲中將建議委員會制訂一攬子計劃,以便在發生要求各軍事部門配合的危急情況下采取聯合行動予以化解。這是美國開始認真研究對外作戰計劃的開端,觸發點卻是日俄戰爭:它打破了美英在亞太地區竭力維持的力量平衡,也使這個剛成立不久的委員會迅速行動起來。尤其在戰爭中,日本海軍以弱勝強,陸軍以少勝多,竟讓久經戰陣的沙皇俄國敗下陣來。老羅斯福在極為欣賞龐大且精銳的日本海軍戰力的同時也對日俄兩國在遠東的咄咄逼人感到不安。他自然不希望沙俄盤踞廣袤的東北地區,但更不愿意看到日本在遠東獨大。為了阻止沙俄和遏制日本的侵略勢頭,老羅斯福召集了兩國代表在美國的樸次茅斯港進行“和平談判”,并用盡手段,經過似乎沒完沒了的激烈爭執,終于促使兩國達成停戰協議,即
《樸茨茅斯條約》。條約極盡傾向日本,將沙俄在中國東北和朝鮮的幾乎所有利益讓與了日本;但同時,沙俄“不割一寸土地,不賠一個盧布(尼古拉
二世語)”。
在美國的調停下,日俄戰爭順利了結。而且除了沙皇和中朝的普通民眾外,這場戰爭似乎沒有什么別的受害者。西奧多?羅斯福贏得了國際社會的一片贊譽之詞,并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他的心情卻遠不如獲獎般舒暢:一個半世紀前還又窮又蠢的亞洲小國只用了短短半個世紀的時間就擊敗了列強之一的俄國。現在的它風頭正勁,在東亞大陸上耀武揚威,隱隱已有稱霸遠東的勢頭。但這絕不是美國想要看到的。
老羅斯福深切地感受到了日本在環太平洋地區的野心,這樣可怕的野心會毀掉美國在亞洲的擴張機遇和苦心經營才獲得的利益。為以防不備,他敦促陸海軍聯合委員會研究美國的海外領地和在中國權益的保護措施。
1906年3月,日本將其余列強勢力全部驅逐,企圖在中國東北實行軍事壟斷統治,就像美國在拉丁美洲所做的那樣。華盛頓方面對此提出了嚴正抗議。同時,舊金山發生的“限制日本移民”案又使日趨緊張的日美關系再次惡化,并一度引起了戰恐慌。地處遙遠大陸的美國人懼怕戰爭,但又擔心日本會首先進攻他們剛奪取不久的菲律賓:這是美國在遠東最大的控制區,也是美國進入亞洲的前頭基地。但此時美國在菲律賓的軍隊少得可憐,一旦開戰,菲律賓將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陸海軍聯合委員會在匆忙中于1907年6月草擬了保衛菲律賓免受日本進攻的計劃。在這個計劃中,軍事顧問們建議總統盡快把大艦隊派往亞洲,加強駐菲律賓的美國陸海軍部隊,使其至少有能力在一到兩個季度內保證駐蘇比克灣海軍基地不失。按照他們的研究結論,以日本當前的作戰能力看,在增援部隊到達之前(當時巴拿馬運河尚未完工),西太平洋地區的美軍將被迫采取守勢。從此,日本成為美國未來戰爭計劃中重要的潛在敵人。而委員會提出的這一結論,自然成了美國后來制定太平洋戰略的出發點,也構成了對日作戰計劃的整體框架。
1907年的日美危機給自負的美國人敲響了警鐘,讓他們認識到想要掌控世界,要作好同全世界作戰的準備。于是從1911年起,陸海軍聯合委員會制訂了一系列針對不同國家的戰爭計劃,這些作戰計劃幾乎涵蓋了當時世界全部有軍事實力的國家。為了方便區別,在制訂計劃時,委員會采用了不同的色彩來標注這些對手:德國為黑色,奧匈帝國為米色,意大利是銀色,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別被冠以橄欖綠和檸檬黃,俄國是紫色,法國及其殖民地為金色,等等。還有英國,它同美國發生沖突的可能性并不高,但美國人依然使用代表最嚴重情形的紅色將其標為假想敵。而且不光如此,英國所有的自治領(包括北面的加拿大)和主要殖民地,美國也都細致地用各種紅色來命名。在西太平洋一線,美國給動亂中的中國標記了級別非常低的黃色。而對日本,他們使用了僅次于英國的橙色。
所有的這些單一作戰方案合稱為“彩虹”計劃。在“彩虹”計劃中,最為美軍看重的就是針對日本的“橙色”計劃。根據計劃中確立的基本戰略原則,美國在太平洋上選中了夏威夷作為戰略緩沖點和作戰中軸,大規模修建海軍珍珠港;在前部的中途島上修建了輔助性的海軍基地和前哨站,在關島建立高質量的海軍基地和防御工事,并將菲律賓的馬尼拉灣直接要塞化。
隨著海軍的逐漸強大,美國越來越意識到制海權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制海權,才能夠阻隔地方陸軍的大規模進攻。這是美國對日作戰設想的一大進步,但他們依舊沒有找到保護菲律賓的有效辦法。
1914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席卷歐洲。其間發生了兩件事情,致使美國重新研究“橙色”計劃:一件是好消息,巴拿馬運河于1914年建成通航,從大西洋到太平洋不再需要繞過南美的合恩角,艦隊的航程縮短了1萬英里,到菲律賓的路途更是減少了一半。運河的建成,使美國海軍在兩大洋間的隨時調動成為了可能,有地支持了美國的太平洋戰略。
另一件是壞消息,黑色德國戰敗,紅色英國(看起來是不是很怪?)受戰爭拖累,經濟和實體都徹底走到了下坡路,無法再同美國直接對抗。但日本卻借著戰爭提升了國力,利用國聯托管的名義,從德國手里搶到了馬紹爾、馬里亞納和加羅林這些太平洋島嶼,勢力范圍瞬間擴大了將近5000多公里。美國苦心經營的菲律賓和關島成了孤零零的據點,防御幾乎成為不可能。
日本在亞太地區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同時經過一戰的洗禮,美國也意識到這個世界的戰略環境已經改變,美軍必須主動采取更多的措施去適應新的格局。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新修改已經落伍的“彩虹”計劃,而第一個被開刀的,就是“橙色”計劃。陸海軍聯合委員會很快在1919年12月就拿出了新的“橙色”計劃方案,并再一次著重指出了建設夏威夷島軍事基地和保護菲律賓的重要性。
然而政府和軍方的意見并不一致:海軍委員會曾在華盛頓會議時警告過政府,不要向與會方尤其是日本保證美國不會繼續修建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基地。但國務卿休斯認為把日本海軍控制在會議草案要求的范圍內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可以作為談判籌碼互相交換。況且國會議員們的反戰情緒向來高昂,不會批準海軍防御計劃中要求的資金數額。所以他毫不理會軍方的警告,硬是讓關于基地限制的第19條寫進了《五國海軍條約》之中。在這條規定中,日、美、英三國在太平洋的各島嶼和領地上的要塞維持現狀,美國不得在菲律賓、關島、薩摩亞及阿留申群島修建海軍基地和新的要塞。這對一直以基地為核心的“橙色”計劃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美國以為可以利用《五
國海軍條約》來約束日本的海軍力量,結果反倒綁住了自己。況且,日本的野心又怎么可能是一紙條約控制得了的?在咒罵愚蠢的內閣成員之后,新成立的作戰計劃委員會接過了“橙色”計劃的修改任務。
1924年,計劃委員會交出了最新的“陸海軍初步聯合作戰計劃——橙色計劃”,毫不夸張地說,這是一個徹底脫離實際的方案。不僅陸海兩軍的實際能力根本達不到要求,連實踐上也不允許:計劃要求在戰爭爆發時將5000名軍人直接從美國本土送往菲律賓參戰。整個途中不僅要跨越浩瀚的太平洋,運兵船隊的安全和補給也是問題。夏威夷海軍基地和中途島海軍基地建設正處于停擺狀態,只有珍珠港能為船隊提供有限的補充。而且,一旦戰爭爆發,如果日軍從臺灣啟航,只需3天就可以到達菲律賓,等到美國的運兵船到達,馬尼拉街頭的居酒屋說不定都開張了。
鑒于顯而易見的種種缺陷,“橙色”計劃被不斷地修改。從1926年到1928年,計劃委員會在戰略進攻和戰略防御兩個選項之間游移不定,并把這種猶豫體現在了他們不斷向陸海軍聯合委員會提交的計劃草案上。終于,在1928年中,委員會批準了基于戰略進攻理論的新“橙色”計劃——盡管依然不切實際,但在平和的20年代,它已經夠讓人滿意了。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出兵侵占中國東北,隨后又退出國際聯盟。他們完全不理會之前主動簽訂的所有國際協議,不斷地擴充軍隊,建造戰艦。種種跡象表明日本已經把英美當做自己的敵人來看待了。而美國現有的軍事力量明顯保證不了菲律賓的馬尼拉灣軍事基地和科雷吉多爾要塞。種種危險的信號迫使美國對“橙色”計劃再次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
1935年4月,計劃委員會向陸海軍聯合委員會上報了最新一期“橙色”計劃的修改方案(快趕上雜志了),在這個最新的計劃中,計劃委員會認為美枚棋子。但美國海軍在太平洋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將為美國贏得戰略進攻的主動權。
這個計劃是美國對日態度的一個轉折點,它一改之前的速勝戰思想,把同日本未來的戰爭設想成持久戰,而這個設想,無疑是很有希望成功的——沒有資源的日本軍隊,尤其是海軍,將沒有任何戰斗力。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9年11月,日本宣布建立“大東亞新秩序”,即后來的“大東亞共榮圈”。1940年9月,日本占領了法屬北部印度支那(越南),并迫使法國傀儡政府接受日軍所謂的“和平進駐請求”。
在制訂新“橙色”計劃時,日軍正在中國發動大規模的軍事侵略,德國法西斯則在歐洲加緊備戰。委員會的參謀官們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即將發生的戰爭將會是一場全面戰爭,他們的敵人也不再是單一的日本,而可能是好幾個敵人組成的戰爭聯盟。也就是說,美國要對付的不再是一個橙色的日本,要研究的也不再是一個“橙色”計劃,而“很可能是與全部軸心國交惡的戰爭”。
為了對付聯合起來的軸心國,1939年底,委員會制訂出5套不同的計劃。這些計劃不再以單色彩命名,干脆直接就叫“彩虹”計劃。在這5套計劃中,每一套都有自己的側重點,美國到時則根據實際戰況決定按哪一套計劃參戰。一開始的時候,委員會把對德和對日作戰的“彩虹2號”和“3號”計劃作為重點。但當1940年6月22日法國在貢比涅森林向德軍投降之后,單獨對抗日本的“新彩虹4號”計劃成為了美軍的“學習”資料。這套計劃的基本精神是,如果日本在遠東地區侵犯了美國的利益,那么美國將在不利的形勢下單獨擊退日軍對北美大陸及阿留申群島、中途島以東的美占領土和海域的進攻。
丘吉爾的講話打消了美國人作最壞打算的準備,因為英國多次堅決表示將不顧一切繼續同納粹德國戰斗。“新彩虹4號”因而成了一沓擺設。希特勒領導下的納粹德國是一個可怕的國家,它有令人膽寒的軍事潛力和“戰敗國”身份引發的強大的報復心理。士兵們嗷嗷叫喚,充斥著復仇情結,誓要用鮮血將大德意志蒙受的屈辱一掃而光,而德國優秀的戰爭技術使它在歐洲戰場初期必定會處于不敗之地。于是把太平洋戰場作為一個二級戰場的想法就顯而易見了,小羅斯福總統和他的將軍們因而認為,美國應該在納粹德國的軍事威脅徹底消除之前對日本采取守勢。所以在1940至1941年度,美軍煞費苦心制訂了“彩虹”系列的最后一期:“彩虹5號”。在這個“絕版”計劃中,美軍詳細制訂了參戰后,陸海軍在東大西洋以及非洲和歐洲的作戰部署計劃,和同納粹德國及法西斯意大利的作戰方案。而在擊敗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之前,美國不會在太平洋上有實質性的軍事行動。也就是說,美國將在太平洋考驗自己的“抗擊打能力”。
于是,在1941年底,日本人滿足了美國的這個要求。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