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中國民族器樂的歷史與形態(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民族器樂的歷史與形態(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3 元
定  價:NT$ 258 元
優惠價:87224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民族器樂的歷史與形態》概述了遠古先秦、漢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諸代器樂的歷史發展;中國古代器樂藝術在近代的延伸及中國傳統器樂在西方音樂影響下的轉型;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民族器樂的發展及民樂創作。茌歷史描述的同時,《中國民族器樂的歷史與形態》還著重介析了民族器樂的形態特徵。這主要包括:琴樂、琵琶曲、箏曲、二胡音樂等器樂獨奏形式的歷史文獻(樂譜)和音樂形態;絲竹樂、鼓吹樂、吹打樂等民間傳統樂種的藝術特徵及歷史文化背景;現代民族器樂重奏、民族管弦樂、民樂協奏曲的創作及其風格特徵。.

作者簡介

李詩原,音樂學博士。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教授,碩士生導師。1989年畢業於武漢音樂學院。1997年、2000年在中央音樂學院獲碩士,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當代音樂與文化批評、中國人民解放軍音樂。2000年以來,曾參與《批評的反思與重建:中國新音樂批評導論》、《解放軍音樂史研究》、《80年代以來的中國器樂創作》、《20世紀中國港澳臺地區音樂發展研究》、《中國共產黨與20世紀中國音樂》等重大課題的研究。發表《譚盾音樂與後現代主義》、《文化轉型與音樂批評的重建》等論文、評論數十篇共100余萬字;著有《中國現代音樂:本土與西方對話:西方現代音樂對中國大陸音樂創作的影響》等學術專著,參與撰寫的出版物有《中國人民解放軍音樂史》等10餘種。曾為上海音樂學院特約研究員、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文俐,青島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鋼琴教學及鋼琴伴奏工作,成果顯著。在《中國音樂》、《人民音樂》、《黃鐘》等核心音樂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出版《利德麥樂迪羅曼斯:歐洲藝術歌曲及其鋼琴伴奏研究》等專著。曾參與國家科技部科研項目《互動鋼琴教學軟件》、山東省重點科研課題《鋼琴伴奏的理論與應用》的研究工作。現主持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山東省優秀傳統音樂作品普及”等三項省部級課題的研究工作。.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民族器樂的歷史與形態》概述了遠古先秦、漢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諸代器樂的歷史發展;中國古代器樂藝術在近代的延伸及中國傳統器樂在西方音樂影響下的轉型;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民族器樂的發展及民樂創作。茌歷史描述的同時,本書還著重介析了民族器樂的形態特征。這主要包括:琴樂、琵琶曲、箏曲、二胡音樂等器樂獨奏形式的歷史文獻(樂譜)和音樂形態;絲竹樂、鼓吹樂、吹打樂等民間傳統樂種的藝術特征及歷史文化背景;現代民族器樂重奏、民族管弦樂、民樂協奏曲的創作及其風格特征。本書由王文俐,李詩原著。

目次

緒論
一 民族器樂的文化精神
(一)作為地域文化的民族器樂
(二)作為民族文化的民族器樂
(三)作為世俗文化的民族器樂
(四)作為宗教文化的民族器樂
(五)作為宮廷文化的民族器樂
(六)作為文人文化的民族器樂
(七)作為現代文化的民族器樂
二 民族器樂的物質基礎
(一)民族樂器的種類與角色
(二)民族樂隊的種類與構成
(三)民族器樂的譜式及樂譜
三 民族器樂的形態特徵
(一)旋律手法
(二)宮調思維
(三)音色手法
(四)曲式結構

第一章 中國古代器樂藝術
一 遠古先秦的器樂藝術
二 漢魏六朝的器樂藝術
三 隋唐五代的器樂藝術
四 宋元明清的器樂藝術

第二章 中國近代民族器樂
一 獨奏音樂的發展
(一)琴派及其琴曲
(二)琵琶流派及其琵琶譜
(三)箏曲及揚琴音樂
(四)二胡音樂
二 合奏音樂的發展
(一)絲竹樂
(二)鼓吹樂
(三)吹打樂
(四)現代民族器樂合奏的發端

第三章 中國當代民族器樂
一 作為獨奏音樂的民族器樂
(一)吹管樂獨奏曲
(二)彈弦樂獨奏曲
(三)拉弦樂獨奏曲
(四)打擊樂獨奏曲
二 作為重奏音樂的民族器樂
(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30年”(1949-1979)的民族器樂重奏曲
(二)新中國成立後“第二個30年”(1979-2009)的民族器樂重奏曲
三 作為樂隊音樂的民族器樂
(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30年”(1949-1979)的民族樂隊音樂
(二)新中國成立後“第二個30年” (1979-2009)的民族樂隊音樂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中國音樂具有悠久的歷史。從遠古先秦到隋唐,中國音樂走過了一個以歌舞音樂為中心的時代;從唐宋到l840年鴉片戰爭前,中國音樂又走過了一個以戲曲音樂為中心的時代。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器樂的發展是滯后的,也不表明中國器樂沒有自己的發展軌跡。說到器樂在中國古代音樂歷史長河中的輝煌燦爛,人們不禁要提到20世紀后半葉兩次重大的音樂考古發現:一是河南舞陽縣賈湖骨笛的出土(1986—1987),二是湖北隨縣曾侯乙編鐘的出土(1978)。舞陽賈湖骨笛是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樂器,距今約9000年。如果說樂器與圍繞這件樂器所形成的器樂藝術是同步的,那么賈湖骨笛的出土則有力地證明了至少在距今9000年前中國器樂就已存在。曾侯乙編鐘雖然是戰國時代的產物,比骨笛晚了好幾千年,但它卻是一套功能齊全、結構完美、工藝考究、極具藝術表現可能性的大型青銅樂器,它的出土更顯示出中國器樂藝術的燦爛和輝煌。正是以曾侯乙編鐘這類青銅樂器為中心,中國器樂走過了一個“鐘鼓樂”時代。漢魏六朝,隨著古琴的定型,琴樂日臻成熟,并成為文人文化精神的一種重要載體,笛曲作為一種管樂也逐漸發展起來,鼓吹作為一種器樂合奏也開始出現在宮廷禮儀和軍事斗爭之中。不僅如此,這一時期的器樂還與相和歌、清商樂共生。隋唐五代,伴隨著歌舞音樂的登峰造極,作為燕樂大曲(唐大曲)伴奏的器樂也極為可觀。與此同時,琵琶終于成為一件獨奏樂器,琵琶曲也成為隋唐五代器樂不斷發展的標志。在宋元明清這個以戲曲音樂為中心的時代,器樂一方面作為戲曲和說唱的伴奏,并與之共生,另一方面也呈現出獨立發展的多元化新格局。琴樂得以極大發展,琵琶音樂也更為引人注目;合奏音樂也以西安鼓樂、十番鑼鼓、山西八大套為代表,不再依賴歌舞、戲曲,而成為一種具有獨立品格的器樂形式。1840年以前中國古代器樂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樂器種類的增加與樂隊組合形式的多樣化。伴隨著整個音樂文化發展、科學技術和制造技術的提高,樂器的種類不斷增加,基于樂器的定型與改良,樂器性能不斷改善,其藝術表現可能性也大為提高;樂隊組合形式也逐漸多樣化,并逐漸形成小型化、室內化的樂隊組合模式。第二,器樂形式(或樂種)的增多。以器樂、琵琶音樂為主的器樂獨奏藝術,以“鐘鼓樂”、“鼓吹樂”、“教坊大樂”為代表的宮廷器樂藝術,以西安鼓樂、十番鑼鼓、山西八大套、冀中管樂(“河北音樂會”)、弦索十三套為代表的民間器樂藝術,以白沙細樂為代表的少數民族器樂得以形成并逐漸成熟。第三,器樂語言及其表現手段不斷豐富完善。這主要是獨特的旋律手法、結構邏輯、音色特點逐漸得以形成;器樂記譜法不斷完善,并出現了大量記錄器樂的曲譜。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2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