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先秦兩漢音樂美學思想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先秦兩漢音樂美學思想研究(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5.00 元
定  價:NT$ 150 元
優惠價:87131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先秦兩漢音樂美學思想研究》以“和”作為核心與主脈,論證先秦兩漢時期的音樂美學思想,闡述其“源和而生”、“體和而立”、“致和而用”、“比和而美”的總體特征國,揭示“和”的思想在不同觀念中的共通性和歷史發展的承繼性,并在闡釋過程中挖掘其中所蘊藏的當代文化意義。《《先秦兩漢音樂美學思想研究》拓展、深化了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研究,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與理論意義。

作者簡介

軒小楊,1968年12月出生于遼寧彰武。2008年畢業于遼寧大學,文藝學博士。現就職于沈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名人/編輯推薦

《先秦兩漢音樂美學思想研究》對于先秦兩漢音樂美學的研究,緊緊把握了這一具體歷史過程,并在研究表述中顯示了系統性、深刻性和開創性的特點。以“樂之源”、“樂之本”、“樂之用”和“樂之美”為章,概納內容表現各自不同的諸家樂論見解,這里既有歷時的各家樂論的概觀,也有對于同一范疇下的各種樂論主張的理性的分析,這兩者各成系統又組合為一,共顯于同一范疇的論析之中。

目次

論從史出的開拓之作
素心沉穩 融會貫通
緒論
第一章樂之源
一圖騰觀念下的原始歌舞
二陰陽五行觀念下的原始歌舞
第二章樂之本
一音樂與情欲關系的最初自覺
二惡的時代與苦難人生的理性反思
(一)音樂本于自然與情感之“和”
(二)道德情感與自然性情兩“和”爭鳴
(三)在禮樂中道德情感逼退自然情感
三大一統的時代召喚
(一)外在自然與內在情感和合于樂
(二)音樂與情感的文、質關系
(三)音樂本質的情感模式
第三章樂之用
一以樂致和溯源
(一)人倫之“和”質
(二)人倫之“和”有待于教
(三)以樂施教成就人倫
二西周以“中”德、“和”德為禮樂教化之首舉
三春秋時期“中音”“和”聲與“中德”“和”德的內在連接
四孔子開創的“仁”、“禮”和諧統一的儒家樂教傳統
五禮樂批判思潮
(一)道家的禮樂批判
(二)墨家的禮樂批判
(三)法家的禮樂批判
(四)“和”目標的殊途同歸
六荀子以禮、樂中和為旨的儒家樂教傳統的再發揚
(一)“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二)“化性起偽”的原則在于“性偽合”
(三)“化性起偽”的關鍵在于導情節欲
(四)禮、樂中和的人格要求與社會理想
七《呂氏春秋》以“適”“全性”“化民”的音樂功能論
八《淮南子》的“無為”新樂教
(一)與世推移的禮樂觀
(二)因而無為的樂教論
(三)“無為”新說
九董仲舒“宜于世”的樂教論
(一)“性待教而為善”
(二)“入成之以禮樂”
(三)“樂為應人作之”
十《樂記》的情感樂教論
(一)感物生情、情動生樂
(二)情和而德,因德制情
(三)樂以和情、禮以律行,禮樂之“情”同
(四)人倫體驗與體驗人倫
(五)禮樂應天而制、樂教法天而行
第四章樂之美
一春秋時期關于“樂從和”的大討論
二儒家的禮、樂中和之美
(一)孔子奠定美善統一的中和審美范式
(二)荀子高揚美善相樂的中和之樂
三道家的自然天和之美
(一)老子“大音希聲”的樂妙之門
(二)莊子自然樸素的美學崇尚
四《淮南子》的儒道和美
五《樂記》的“大樂”之美
(一)樂之真
(二)樂之善
(三)樂之美
結束語:先秦兩漢音樂美學思想歷史發展的總體反思
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二)道德情感與自然性情兩“和”爭鳴
由春秋末而至戰國,對音樂本源的探討不斷深入并逐漸形成了兩大派別。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認為,音樂活動應該合于社會倫理道德,這樣的音樂源于人的道德情感;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認為,音樂應該秉承“道”的法則,這樣的音樂必然源于人的自然性情;人的道德情感以平和適度為性征,人的自然性情則以自然和諧為性征。前者是后天修養的結果,后者是稟“道”而來的天性。于是,在音樂本源的問題上,出現了道德情感與自然性情之兩“和”爭鳴。
孔子以“仁”為音樂的根本。在《論語》中幾乎沒有記載孔子直接討論音樂本源的語句。而在他的人生論、政治論這些主題話語中卻可讓人品咂出相關的哲思。孔子之時,周王室已經失去權力和威信,中原各國也是政權旁落,在魯國,“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淪于“陪臣執國命”(《論語·季氏》)的狀況。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要改變這種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人倫狀貌,使社會重回禮的秩序中來,這便是所謂“天下歸仁”。
“仁”是孔學的核心范疇。“仁”建立在血緣親情之上,也是“自然人化”的道德標志,所以“仁”的情感是人性的本根、秩序的來源與社會和順的基礎。而“仁”的追求與實現與人的欲望相關,做到節制欲望就接近仁了。《論語·憲問》:“憲問恥。子日:‘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謂仁乎?’子日:‘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當孔子的學生憲請教孔子什么是恥辱時,孔子回答說,在國家政治黑暗的情況下仕而為官,即與無道之人同流合污便是恥辱。學生繼而追問,沒有了好勝、自夸、怨恨、貪欲是否就是仁了?孔子回答說,能做到如此實屬難能可貴,但尚不能確認這就是仁。在孔子的回答中實際包含著這樣兩個層面的認識,一方面,與無道之人同流合污是受貪欲等內外因素的驅動;另一方面,做到“克伐怨欲不行”即便不成仁,但也接近了仁。這就意味著,克服貪欲、使欲望適度是達于仁的一個重要前提。然而,在孔子這里,僅是克服了自身包括貪欲在內的不良情性,還不足以為仁。仁不只是克制、化解消極面,還應從積極主動方面培養,那便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能夠將已之所欲推之于人就實現仁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1
缺貨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