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老傢伙,你了解我多少?
滿額折

老傢伙,你了解我多少?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數位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形成數位原住民與數位新移民監嚴重的數位落差,以至於企業的領導面臨空前的挑戰。

本書特別將數位原住民重新詮釋為「數位牛仔」,引導數位新移民重新了解數位原住民的真正屬性,以避免因為數位落差產生兩代之間的齟齬與矛盾,而造成企業或組織領導的障礙。

過去的企業領導,都是以企業的目標與企業的紀律為領導優先考量的因素,因此帶領員工有如帶領軍隊一般,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朝向企業所設定的目標前進。

可是,現在的企業主管領導的網路世代,所謂的數位牛仔,與軍隊的屬性大大不同。
大多數人心中都有一個牛仔形象,鎮上、農場上或草原上發生麻煩時,牛仔套上馬鞍,備齊長槍、手槍、套索及獵刀,騎向危險之地,準備主持正義。他機巧,不走正軌,可是一定制得住壞人。

但數位牛仔並非好萊塢電影西部片中那些牛仔。他們是PlayStation世代的超級明星。他們從小接觸電腦、網路且好學多問。他們吃喝、呼吸的是網路工具及數位技術。他們期待企業界有不一樣的領導人。

牛仔是獨立的分權式決策者,對溝通的需求相當低。他們只能根據對周遭環境的所見所聞,做出獨立的決定,但有大量自電子網絡及其他網絡可得的遠距資訊為依據。數位牛仔並非坐在孤獨的世界裡,只向鄰近的環境取得資訊,而是自多重來源中挖掘資訊。傳統管理作風的高階主管,是坐在組織中央發號施令,指揮部屬打仗,但若不改掉這種集權式決策過程,他要證明自己對團隊的價值便得大費周章。

數位牛仔對待資訊的態度與老一代的人不一樣。在「舊世界」裡,你應對資訊的態度得緊抓住不放,否則資訊便失去價值,你也會失去一些權力。在「新世界」裡,資訊經過分享,才可以成為有價值的知識。

數位牛仔有以下特質:

‧他們獨立作業但是會相互串連,並同時在組織的牆裡牆外工作。
‧他們蒐集資訊的方式和場所走出傳統窠臼,是公司的工具須與他們的工具接軌、相容, 而不是他們去配合公司。
‧他們需要最新、最棒的「數位玩具」,舊科技可能妨礙他們取用新資訊,數位牛仔對此 完全無法接受。
‧他們要求彈性的環境與工時,上工不分時間地點。
‧他們未明確區分工作與工作以外的人生,大腦一週七天,全天候運作。
‧他們要求能夠增強自身實力的組織,在這種組織內他們最能如魚得水。
‧他們也要求領導人具備相關的心理和技巧,以激勵和幫助他們達成最好的表現。
‧不能對團隊有所貢獻的人,他們毫不買帳。

作者簡介

佩卡‧維利雅凱能(Pekka A. Viljakainen)

在企業高階主管與技術團隊扮演橋樑角色二十餘年,對大型國際化組織在治理及政治方面的複雜主題,具有豐富的應對經驗,成效卓著。

馬克‧穆勒-艾伯斯坦(Mark Mueller-Eberstein)

擔任企業育成專家、訓練師、代言人,著有《靈敏度》(Agility)。他有十五年IT業的全球領導經驗,是企業、政府與其領導人邁向成功的推手。

譯者簡介
顧淑馨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
曾任職中國廣播公司、《聯合報》系及美國在台協會,並曾兼任淡江大學、政治大學及東吳大學講師,目前專事翻譯。
近作有《傾聽靜默的聲音》、《幸福的九個房間》、《通往夢想的十個法則》、《杜拉克跨世講堂》(合譯)、《謊言教父馬多夫》等。

名人/編輯推薦

專文推薦
資深媒體工作者 黃哲斌
台灣ICF教練協會理事長 陳朝益

名人推薦
《經理人月刊》《數位時代》總編輯長 林文玲
app Works之初創投合夥人 林之晨
網路趨勢觀察家 劉威麟

「用舊日的管理原則,主管們會說:這批年輕人就是不耐操,高離職率是苦果。到底這該怎麼辦?有什麼新方法可以帶引這批數位牛仔?本書就是直指要害,符合你我今日的需求。」──陳朝益,台灣ICF教練協會理事長

「隨著網路世代成長、投入社會,無論你稱呼他們是數位原住民或數位牛仔,或是本書作者口中的PlayStation世代,他們會逐漸成為職場的主流人口,傳統的企業組織與管理方式會不斷遭逢挑戰。」──黃哲斌,媒體工作者

「我是Y世代的老師,我極力推薦學生和企業領導人一定要看本書。」──麥可‧巴茲(Michael Bartz),奧地利IMC應用科學大學教授

「本書說理清晰淺顯,是必讀之作,讀者可以滿載而歸。」──史蒂芬‧茨木(Stephen Ibaraki),全球IT社群協會創辦主席

「我曾經擔任中國最大外資公司之一的執行長,我完全贊同和支持本書的洞見與建議。」
──比加尼‧羅契(Bjarne E. Roscher),中國西門子公司前執行長

數位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形成數位原住民與數位新移民監嚴重的數位落差,以至於企業的領導面臨空前的挑戰。

本書特別將數位原住民重新詮釋為「數位牛仔」,引導數位新移民重新了解數位原住民的真正屬性,以避免因為數位落差產生兩代之間的齟齬與矛盾,而造成企業或組織領導的障礙。

過去的企業領導,都是以企業的目標與企業的紀律為領導優先考量的因素,因此帶領員工有如帶領軍隊一般,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朝向企業所設定的目標前進。

可是,現在的企業主管領導的網路世代,所謂的數位牛仔,與軍隊的屬性大大不同。

目次

推薦序(一) 數位牛仔來了,企業預備好了沒? 陳朝益
推薦序(二) 奔馳於光纖與網頁之間的數位牛仔 黃哲斌

前言與謝辭
協力作者簡介
導讀

1 懼怕等於不戰而降
基本面變化中,領導人責無旁貸
左右腦平衡發展
PlayStation世代的數位牛仔
歡迎讀者加入

2 我為什麼要追隨你?
工業革命世代領袖進入數位時代
企業領導最根本的改變是什麼?
如何做到誠信?
你到底創造了什麼價值?
介紹專業服務文化
清晰、風險管理和簡化
解放數位時代人才/比爾‧費雪

3 老傢伙,你了解我多少?
喂,老闆,這不止是工作而已
你對領導者有何期待?
當數位牛仔進入組織
何謂真正的國際經歷?
避免組織負面拖累數位牛仔/菲利浦‧羅森薩爾

4 工業時代遺老如何轉型為誠信的領導人?
我今天分享了多少錯誤?
骨架→生理→心理,還是心理→生理→骨架
領導者是製作人不是授權者
臉書是價值創造網絡嗎?
新舊兩樣情
董事長與我
執行長是第一號變革觸媒/卡利‧哈柯拉

5 高階主管應推動哪些改革
理論模型與實務模型
第一線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數位牛仔時代的組織變革
高高在上且威力無比的策略
擬定策略
育成及擴大創新規模
教育員工及主管
精煉知識
專才群聚
數位牛仔需要的支援功能
科技:智慧型手機是進入價值創造網絡的管道
未來會是什麼樣貌?世界是垂直的嗎?/維多‧歐洛夫斯基

6 大起大落的新興市場
由第二到第四代的驚人跳躍
如何為新興市場數位牛仔增添價值
新世代領導人的新領導術/阿卡吉‧德沃柯維奇
領導俄國超級專才團隊/比爾格‧史丁
網際網路正加速中國與世界的整合/林永青

7 科技是救星還是天譴/馬克‧穆勒-艾伯斯坦
資訊與智慧
領導者在變局中的角色
IT的消費化
簡化、放大與IT基礎設施
借鏡過往的技術週期
下一個科技循環與新領導模式
建立下一代企業/馬登‧密柯斯

8 莽撞是愚蠢,勇敢則可能成功
只做對的事還不夠
關鍵在於完全透明與信任
大結局:總結

書摘/試閱

企業領導最根本的改變是什麼?

知識就是力量,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孫子兵法》對這一點已經說得很清楚。不過領導人運用知識的方式改變了很多,生變的主因在於資訊的蒐集、處理和運用。
資訊配合見地和專業能力就形成知識,而資訊科技從根本上也改變了資訊的數量及取得的管道,讓我們能夠取得專業及機構或網絡知識。社群及專業網絡、幾近無所不在的網際網路、商業智慧(BI)解決方案等,是徹底影響組織效能的幾項基礎科技。

過去的管理系統有一個模式,組織是由下而上蒐集資訊,經過融會整合再把得出的結論向下回傳到第一線。這個系統多半深植於公司的管理制度和任務中,從財務管理到人資、研發、生產,而且組織會極力阻止例外情況。

資訊在這種舊世界的制度裡十分珍貴,必須緊緊抓牢。知識集中於少數內部人員手中,多半是較高層的主管。如果資訊和知識在組織內傳得太開,甚至傳到外面,儘管數量有限,卻會失去價值,而身為領導人跟著會損失一些權力。隨著資訊數量大增,專家網絡也更有能力,把資訊轉換為有價值的見解和知識,這時資訊要分享才能大大增值。

在數位牛仔時代,資訊來去自如。它在組織裡向上、向下、向水平流動,為業務知識和組織靈敏度增添火力。另一方面,策略性決定須要回應各種訊號,它們分別來自組織內外的許多層次,其中有些可能很模糊或微弱。
在消費者為主的產業如零售業,最成功的企業領袖會有系統的去了解這些訊號,不論它有多強烈或多微弱。可是也有許多經營企業對企業(B2B)市場的公司,根本不理會這類訊號。它們的市場集中於一種特定的產品或服務,也十分倚賴長期的供應商與客戶關係,以獲得穩定的收益。

現在,消費行為把企業對企業的組織價值鏈打得很慘。於是這些組織的管理階層高喊要快速回應,也想不通為什麼過去看不見那些訊號。誰管訊號是強是弱,競爭對手已經接收到了。

如何做到誠信?
平等在北歐文化中是重要的價值。那裡每個社會的政治和稅負都設計成,使人人在受教權、成功潛力和影響力上有近乎平等的機會。整體來說,我個人認為這是正面的。不過這種社會的缺點是,凡有違正軌的例外都會遭到群體某種程度的懷疑。
跟別人不一樣、特別或突出,不會公開受到抵制,可是不成文的文化守則,較為偏好從眾的態度。倘若你近乎隱形,平淡低調,通常人們會比較認真的把你當專家看待。

我們在企業界也看到相同趨勢,你很難碰到行事作風有個人特色的企業領導人。刻板的領導環境,使大家偏向使用左腦,以便把出錯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嚴守公司規定即可保住自己的職位,偏離常態會使你的防禦出現縫隙。一出現不對的跡象,你便暴露於攻擊之下。

我有很多時間待在各地機場的貴賓室,我感覺觀察世界各地的商務旅客十分有趣。顯而易見,許多公司負有創新責任的領導者,卻也是潮流的奴隸。我們的衣著品牌、手提的公事包、重要無比的配件(貼著耳邊的手機),還有我們看的書,都非常的一致。儘管時尚和虛榮向來都很重要,將來也不會改變,但我認為,不按牌理出牌通常不被當作企業領袖的長處,這個說法並不為過。

多年前,我對同事說起有意撰寫本書,他的第一個反應是肯定的。過了一下,卻又說出否定原意的:「但是企業主管寫這種書,等退休後來寫比較恰當。那時候你就可以說出心裡的話而不致影響事業前途。」我當時被這句話嚇一跳,到現在還是如此。我不免好奇,有多少人心中另有隱情,又保留了多少,以致外界看不到那個表面之下有趣又有見地的人。

不從眾不是一項美德。優秀的領導人不是為了要特立獨行才進入企業工作,許多頂尖的專業人士,是依穩定性選擇組織,而組織的領導人也是其穩定性的一個表徵。新一代的上班族同樣重視穩定,只不過是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有愈來愈多的專才認為,一家公司的價值觀和靈魂愈來愈重要,企業也知道這一點,嘴巴上總是講的很好聽,但現在不能只是空談。

現在員工開始心生疑問,主管是否有遵照價值觀行事的膽識,即便那會使員工變成少數?我對公司領導團隊的認同度,是否強到願意跟他們並肩作戰;我知道他們真正的想法嗎?在此要強調「真正」兩個字。種種關於公司價值觀」的說法,是否只是公關部門想出來的空洞口號。

有網際網路後,員工可以更快獲得更多資訊,於是像美國高階主管到外國出差,只吃美式速食、不吃當地食物這類行為,可能成為全公司的笑柄。或是執行長公開大談對公司未來發展深具信心,但他上一季賣出多少股份是查得出來的。

員工會問好多問題,也期待公司領導人加以回答。最優秀的人才經常湧向有領導魅力、對公司價值觀明顯言行如一的領袖,沒錯,人們時常提起有魅力的領袖。一般認為領導魅力與生俱來,有就有,沒有就沒有。有些領導人唸的學校和受的訓練跟一般人差不多,可是他們個性中有某種吸引人之處,使別人不管發生什麼事都願意追隨他。

好在謎樣的領導魅力對領導數位牛仔並非關鍵特質,因此所有的領導人可以鬆一口氣。想在二○二○年成為領導人中的領導人,並不需要仰賴天生的傾倒眾生魅力,品牌和誠信才是成功的要素。

在網絡化、全球化的經濟裡,同一價值創造網絡的成員地位一律平等。你在臉書或LinkedIn上的朋友清單,就是這種現象的絕佳簡化版。也許清單上的某人有兩萬名員工歸他管,可是看起來跟你其他的朋友沒有兩樣,大家都用相同畫素的照片,那麼是什麼吸引別人來看你的貼文?是什麼使追隨你變得有趣?

當你提供最新、最切身的資訊給你的網絡,鄉民會迫不及待的想看你的貼文。只要你有系統、有創意的履行這項任務,就會變成可信可靠而獨一無二的聲音,你會成為網絡中誠信的一員。

誠信並非一夕之間就能建立,也不能靠廉價的花招或借用別人的言論,卻說成是自己的創見。未來新一代的領導人頭腦很清楚也高度網絡化!,他們幾秒鐘內就能把知識廣為散布,但不允許剽竊行為。誠信得靠時間,透過持續、不虛偽、可信賴的行動加以累積。如果以為誠信是某種魅力,是天生的,就大錯特錯。沒什麼好說的。

企業領導人要建立誠信,一開始就面臨很大的挑戰。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更嚴格的檢視。你會面對比他人更多的批評,但任憑批評取笑都不要放棄,盡管努力、盡可能忠於自我,你一定能夠建立起誠信;就當做個人的品牌來經營。

想要在組織裡發掘、支持和培養領導人的誠信,也許並不容易。在培養人才時,左腦的活動不難掌握,像財務、成本結構、員工反應,都可以直截了當的評估。用數值打考績,為來年定目標,都相當容易。可是你如何評斷領導人的誠信?沒有數值或評估矩陣可資運用,是不是就相信別人嘴裡說的?要我信誓旦旦說:我為人誠懇,與眾不同,那有何難。但這就夠了嗎?誠信的領袖會有什麼行為?誰是誠信與否的最後裁判者?

在網絡化世界建立團隊,其過程快速而緊湊,沒有時間談情說愛,彼此慢慢認識,也沒有時間慢慢樹立誠信的聲譽。領導者必須快速有效的找到工具,以形成行家組成的團隊。領導人的開放、透明、願意百分之百投入,正是他誠信的表徵,其重要性也不在話下。再加上團隊的不同專長領域和內部化學變化,將可創造出獨特的東西,而且可能進展得比競爭對手快。

商學院裡以傑出團隊為例,所做的精彩個案研究所在多有。其中很特別的一個個案,是二十世紀交響樂指揮大師李奧納多‧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的故事。雖然這與企業管理沒有直接關係,卻可充分說明領導人在專才組織內面臨的挑戰。

故事內容是說,伯恩斯坦在一九五○年代創作了音樂劇《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到一九八○年代要錄製新版本時面臨了種種挑戰。其製作過程打破傳統,在很多人看來甚至是革命,也引人入勝。這齣音樂劇需要的專才分布於各種領域:舞蹈、古典音樂、編舞和流行音樂。伯恩斯坦選用知名度不高的藝術家組成團隊,目標是融合古典音樂與爵士樂的元素,創作出前所未有的音樂劇。舞蹈方面也兼容並蓄,芭蕾舞和當時的地下舞蹈。

伯恩斯坦的領導魅力沒話說,他滿懷熱情也有希望團隊達成的願景。他整個人全心全意的投入,不會拿老套的程序或熟悉的模式做擋箭牌。他擁有非比尋常能力,可以把一群背景南轅北轍、專長各有千秋的人聚集起來,共同為一個單一的目標而努力。

要負責領導數位牛仔的主管,情況與此類似。假設你正主導一個典型的開發案,你坐在視訊螢幕前面對分散在不同國家的專才,在此刻之前你與他們從未合作過。團隊裡的成員,個個都是其專業領域中的佼佼者,你有兩週時間培養他們的默契。貴公司有各種資料庫提供好多的流程說明和模型,可是沒有一個完全符合你目前的狀況。

你心知肚明,你要開發的是不保證一定成功的新服務及解決方案。你的團隊在未來一年內將日以繼夜的工作,可是消費者對你們開發出來的產品或服務不見得領情。你和團隊會因此被視為失敗者嗎?你是否準備帶著部屬進入這樣不確定的狀況?他們是否也準備好願意追隨你?

伯恩斯坦是他那個時代的天才,是不世出的奇人。一般普通團隊的領導人怎能奢望與他看齊?我們又怎能把創作世界級的音樂劇,與開發新一代的會計系統相提並論?

我給的第一個建議是,脫下領導者的盔甲。把你對這個案子的想法和憂慮,誠實坦率的告訴大家。以身作則,把自己的弱點和領導風格攤開來講,並讓團隊知道你不會強迫但建議他們這麼做。由你帶頭的話,其他人就易於跟進。等醜話都講完了,剩下的便是你的長處及你奉派負責本案的理由。你的誠信於焉形成。

可惜這種對話和分析常常做得太遲,常常在團隊已經觸礁才來亡羊補牢。我就犯過這種錯誤:在分配任務時,忽略了最重要的預備動作。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解決問題,深信無論發生什麼狀況,我組成的團隊一定會把專案完成。許多這樣處理的專案做成了,也有許多失敗了。

當敗象已經很明顯後我們才採取行動,消除團隊成員的本位主義,然後勉勉強強抵達終點。伯恩斯坦當然有他自己必須克服的恐懼和心魔,但他仍能夠感召整個團隊,進入按部就班的狀態。要是他身為領導人都做不到,那其他成員就更不可能。順帶一提,他在一九八四年錄製的成品後來獲得葛萊美獎(Grammy),而記錄其藝術創作過程的影片也成為得獎的紀錄片。

接下去該怎麼做?在左腦的功能上,數位牛仔領導人與地球上眾多的領導人沒有什麼差別。領導工作比較系統化和例行的部分當然一定要小心從事,否則其他都免談。不過,領袖的誠信住在右腦,領導開創性新流程也是靠右腦,不必受既定的左腦模式所限制。

多年前遭遇低潮時,一位可敬的同事鼓勵我:「佩卡,領導人拿人家的薪水是要負責思考和下結論,不是來背熟作業規範的。」這個忠告現在需要更新,以反映延攬數位牛仔加入創新過程的期望和意願。一旦能夠做到,新一代的領導人即可具備做一位誠信領袖的基本能力。

你到底創造了什麼價值?

許多組織現在都提供經理人三百六十度評估。這是根據一套問題,從答案中去做評估,答題者包括被評估者、他的同事、直屬上司,以及上司的某些同事。評估的目標是由該主管四周的網絡,從三百六十度全方位去觀察他,找出他本人觀點中的盲點,並突顯他可以繼續發展的實力。

我總是熱切的等著每半年一次的三百六十度分析的結果。我覺得它最能告訴我,身為網絡的一員究竟表現如何。由於三百六十度分析的參與者分布夠廣,分散在組織各部分,所以可消除有從屬關係做評估時會壞事的拍馬屁。分析這個快速網路調查所得的結果,你很容易找出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及屬下該走的下一步。

我剛到國際化的公司工作時,這種分析的結果有時會很殘忍,很傷人。我的屬下感覺我給他們的時間不夠,同層級或上級的人則抱怨我撈過界,喜歡多管閒事,亂提供意見。每當我及部屬抗拒這種、那種或他種傳統層級模式時,直屬上司一旦接獲對我的抱怨,不免感到頭痛。

別人很少指責我們,在實際的事情上做得不對。只是我們喜歡用公開又大聲的方式溝通,引起他們反感。我建議部屬,訴諸客戶的裁決來解決組織內的齟齬,這令別人非常不以為然。假定公司內部有兩個部門起衝突,我經常根據哪一邊能夠給予終端顧客最大的利益,來決定支持誰。就算這麼做會妨礙公司短期獲利也別管它。這使得我們被指責,未能照顧本身部門與公司的利益。

那些早期的評估結果,通常總是把我逼到牆角,直到財務結果和顧客反應陸續傳來。你很難與正面的成果爭辯,外在因素也開始改變人們的看法。IT產業萎縮,經濟泡沫破滅,三百六十度分析也出現大轉彎。二○○二年時,有許多同事認為我當領導人不成熟、傲慢、作風怪異、自我中心,團隊裡的許多主管也得到類似的反應。有五年時間,我們隱忍度日。

五年後,對七成是原班人馬的團隊又做了同樣的分析。當年認為我們很難相處的同一批人,到二○○七年卻覺得我們具啟發力、國際觀、合作力,且擅長與他人溝通。

我們這些當主管的變了嗎?還是組織變了?在某種程度上兩方面都有轉變,可是以我個人得到的回應和經歷的過程而言,變得比較多的當然是我。有位大家尊敬的同事參加過一次我的三百六十度分析,他固然佩服我推動計畫的推土機式作風,但也指出,我在領導上的強項正是我的弱點。我研究領導的起點是從此時開始,以下是他的評語:

佩卡活在未來,活在他強大的想像力中。他一早起來就看到自己站在第一線,像戰士一般與他挑選的人並肩作戰。未來對他是願景的成分多於計畫……他對未來的熱情如此強烈,感染其他人也興奮不已,是對未來的美景和團隊齊心協力得以實現充滿期待。

然而大企業的影響鏈和指揮鏈都很長,這會產生副作用。他與人互動時更像是替公司而非個人溝通,有些變革的執行淪為一時衝動,只有起步卻伴隨著衝得太快和個人不夠腳踏實地的風險。

他個人有限的影響力遭到無情撞擊,迫使他痛苦的改弦更張,不得不選擇值得求勝的戰鬥。更痛苦的是要弄清楚,他需要與哪種戰士為伍,以及在大部分工作監督不到的情況下,他能夠信任誰。隨著指揮鏈愈來愈長,善於提問和耳聽八方,變得與有明確願景同樣重要。

就這樣我踏出第一步,開始在管理制度的天地裡無盡的追尋。當指揮鏈變長,領導人如何判定什麼東西有用,什麼只會使官僚作風變本加厲?你如何簡化制度,以備不時之需,好讓最拘泥的戰士兼領導人也能夠自行判斷什麼時候須要怎麼做,而不必事事請示?你如何連結領導人和團隊,以組成一個價值創造網絡?

我必須承認,我無法分割領導人的角色。幸而我找到很棒的同事,大家一起合作、相互指導,共同界定彼此的角色及創造價值的模式。價值創造網絡,就是對現代化企業的簡明描述。跟舊式組織相比,現代領導者角色的改變可定義為:從直線型組織的帶頭者,轉為價值創造網絡的啟動者和開發者。

穩定、值得信賴和決策,對過去的領導角色十分重要。也有人說,領導工作是對三至八個員工進行對話並維持監督關係,有些管理顧問則主張,沒有人可以帶領與輔導超過十名員工。即使要做也做不好。如果前述價值創造的說法普遍為人所接受,那我們就得問以下的問題:

 新網絡領導者對於創造價值,需要什麼意願和能力?
 領導人有可能影響數十,也許是數百人的個人發展嗎?
 當涉及整個組織的計畫發生問題時,如何加以解決但避免踩到同事的地盤?

有四項重要主題頻頻引起我的注意,那是開創、維繫和擴大價值創造網絡的基礎:

(一)在一切行動中維持創業文化。
(二)專心一意關注終端顧客利益。
(三)根據顧客發出的訊號,持續啟動價值創造網絡。
(四)持續進行績效分析,以及再造個人網絡角色。

有件事確實影響我,即明白領導者有雙重角色:打擊者(戰士)兼教練(療癒者)。以前我每天早上醒來,總感覺像是披上盔甲,磨礪刀劍準備上戰場。光可以打仗還不夠,只要有一天沒有難對付的對手就會有挫折感。有人譏笑我好戰的態度,很可能覺得那有點瘋狂;也有人覺得我作風不落俗套,能振奮人心;更有人覺得這樣過日子太累,太耗費心神。

隨著公司成長,我發現帶領大批人向前進,需要的不只是由我扮演戰士角色。鼓舞士氣很容易,可是除了用戰爭為比喻和我所立下的榜樣,部屬們需要真正的工具才能在戰場上存活。以前我忽略這一點時,儘管有再大的熱忱,結果仍是挫敗和失望。這些失誤及錯估形式,使得我對打擊者角色與教練角色不分軒輊的領導方式最為敬佩。單是教練,盔甲上若沒有任何作戰痕跡,則不值得信賴。而打擊者雖身經百戰,若不願提攜他人,很快就會被孤立在前線。這兩者間必須取得平衡。

在行動中維持創業文化

要在大型組織裡實際執行創業文化可能很痛苦,這表示我的網絡環節(就好比事業單位),應該能夠輕而易舉的像一家獨立公司那般運作。這在實務上的意義是,每位負責某項企業功能的人都應當有心理準備,有一天要為整個團隊獨當一面。它不只是聚集一群專才的團隊,而是要負責自己開發票、付薪水,和維持顧客滿意度的一家公司。在這種模式裡,招募人才的角色重要無比。

我第一優先要找的是想創業的人,可是他們不止要做創業家。我的對象是,不僅渴望在自己的領域創業,同時也想拿到大型專案,而且要快。亦即我打算創造一個環境,讓這些專才有發揮的空間,而且要比在典型的新創公司環境裡,更快見到和從事創新。無底線的投入資源訓練員工,可以實際展現出網絡在大型組織中的力量。

站在活動掛圖前,拿著麥克筆,條列企業缺乏彈性、反應遲鈍,以及結構不良等種種天生的缺失是再簡單不過了,可是與前途無量的年輕領導人坐下來,要列出十樣可使他工作起來更有趣、更快樂、賺更多錢的具體事項,卻困難重重。他們是創業者,他們想知道你如何滿足他們的創業精神。領導人在此事上若只能說些陳腔濫調,數位牛仔可是會揚長而去的。

關注終端顧客利益

從領導的角度看,無止境的評估顧客需要是再重要不過。許多領域包括IT服務業,其經營方式是根據主流變化趨勢,生產大批同一產品。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技術走向的變化在很多方面是可以預測的。佛瑞斯特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提出的製程自動化週期,顯然快要功成身退,網絡經濟階段正次第展開。產業轉向網絡經濟意味著產品和服務的週期縮短,以個人電腦為例,早期每個階段或週期可持續至少十到十五年,但這麼長的週期現在簡直無法想像。

在差不多的期間,其他領域也有很多面臨同樣的週期變化,像是媒體轉向全面數位化製作及發行模式、能源業徹底改頭換面、林木業遽然轉型。而不分產業,如果領導人不願與顧客直接對話,那他一定搭不上成功的班車。與客戶閒聊、交朋友是一回事,親自了解客戶正歷經的深遠變局,又是另一回事。

依我個人經驗,新的商機向來誕生於與顧客的對話中。有時談話內容是技術革新,有時是別種產業的最佳實務。蒐集這些片斷的知識,有系統的加以發展,是我當領導人最主要也最具挑戰性的工作之一。
為真正了解顧客的需求,尤其是終端顧客,得花費很多時間。光是閱讀膚淺的研究報告摘要絕對不夠,我們必須深入細節部分才能確實掌握問題所在。在實際做法上,必須與自己的顧客團隊和顧客的主要專才多次交談。
……
 (摘錄自第二章)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