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老莊道無哲學探釋
滿額折
老莊道無哲學探釋
老莊道無哲學探釋
老莊道無哲學探釋
老莊道無哲學探釋
老莊道無哲學探釋
老莊道無哲學探釋
老莊道無哲學探釋
老莊道無哲學探釋
老莊道無哲學探釋
老莊道無哲學探釋
老莊道無哲學探釋
老莊道無哲學探釋
老莊道無哲學探釋
老莊道無哲學探釋
老莊道無哲學探釋
老莊道無哲學探釋
老莊道無哲學探釋

老莊道無哲學探釋

定  價:NT$ 340 元
優惠價:90306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4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二十世紀西哲東掃,那個由希臘人開創的理性哲學橫掃中華文化,而由此哲學生出的科學精神,更是銳不可擋,中華文化哲學逐變成小媳婦而顧影自憐,失去了它應有的光彩。

中華哲學,真的就那麼無能無用嗎?真的就低人一等嗎?「生於儒,退於道,遁於釋。」這條中華哲學大道,是有別於西方思辨哲學的,也是有別於西方神秘主義哲學的。孔子的學說「極高明」而「致精微」,是人道之至極,也可說是用思哲學之至極;而不用思的哲學,老莊的「道無」更是玄妙,其哲學已打開人類重返上帝伊甸園的大門,解開了康德「物自體不可知論」的死結,已抵達哲學的最高境界。

作者簡介

黃鶴昇

德國巴伐利亞州國王領域居民。文壇三無人員:無學歷、無頭含、無所稱謂的游牧民寫手。現為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員。
著有短篇小說集《圈圈怪誕》、哲學論著《老莊道無哲學探釋》(原書名《通往天人合一之路》)等書。作品散見港、台等海外中文報刊及網站。《孔孟之道判釋》與本書均獲得中華民國僑聯總人文科學學術論著獎。

名人/編輯推薦

《老莊道無哲學探釋》的作者黃鶴昇先生博學深思、有創見。這本書不是用思想去讀的,而是用心去讀的。

世界詩人大會主席、美國世界藝術文化學院院長 楊允達

自序 偶像黃昏中的哲學途徑

太陽慢慢地向西沉下去,滿天的彩霞,漸漸失去它特有的顏色,變得灰暗陰沉。那柔和的落日餘暉,像一塊朦朧、看不透的面紗纏繞著大地。陣陣的涼風,吹得樹葉沙沙作響,撩撥著人懶庸的倦意。

黃昏時刻到來了。
這是偶像的黃昏,太陽光輝無力炫照的黃昏,牛鬼蛇神紛紛出洞的黃昏。在這黃昏時分,有太多的理論出現了,有太多的偉人出現了,彼此都爭著夕陽的餘暉,在黑夜來臨之前,製造一束電光,企圖閃耀這個世界。

黃昏到來了,閃電能起作用嗎?
我獨自走在一條彎彎曲曲的小徑上,在這落日餘暉,閒庭信步。十幾年前,我就喜歡在這小徑上行走,在這黃昏時分中思考我的哲學。
我的哲學發端,是在那黃昏理論―唯物辯證法下進行的。

當年那個自稱為人類有史以來最正確、最偉大、最科學的馬列主義世界觀―唯物辯證法,那個曾經光芒四射、紅極一時的唯物辯證法,令多少中國人傾倒啊!它無所不論,無所不能。可是它既使我陷入無限的困擾:它無法解決人意識產生意識的特性,無法闡述意識決定意識的作用。這種哲學,無法通達人類形而上學的思考。

在上世紀末,我思已初具雛形,當我決定要書寫的時候,偶然中遇到一位馬列唯物論者,他告誡我說:「以你一人之力,要批判唯物辯證法?不可能!」其言下之意―唯物辯證法,高深莫測,神聖不可侵犯。

可是我還是書寫了,在這黃昏時分。我像那個小孩,那個天真無邪的小孩,從人群中站出來了。他說:「那皇帝沒有穿衣裳!」我對你們說吧:「馬克思不懂得辯證法!」開玩笑嗎?一個創造唯物辯證法理論的人,不懂得辯證法,這可不是天方夜譚吧?

我不是吹牛,也不會撒謊,我是作為一個天真的小孩告訴你們的。你沿著我的哲學小徑去看看吧。真的,馬克思真的不懂辯證法。我不僅說出了真話,而且我已證明出,在哲學的領域裏,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是最低下、最膚淺、最市儈的哲學。

人,其實不需要很高深的學問,單憑一點童真,就可還人的面目。

在這黃昏時刻,我也迷惘過,徬徨過。那個意中之意不斷作用於我人,我們能找回自己的家園嗎?能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處所嗎?幾千年來,中國人是如何生活、如何闖過那千難萬苦的?說中華文化沒有哲學,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每當黃昏時刻,我在我家附近小徑散步的時候,一個聲音總在我耳邊響起:「你把我們亮出來吧,我們絕對不會輸給西方任何哲學。」我聽到的是孔子、老子的聲音。

幾千年來,華夏民族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有一套安身立命的哲學觀。無論世界如何變動流化,潮起潮落,中國人都有一套從善如流的應對辦法:「生於儒,退於道,遁於釋。」其哲學「左右逢其源」、「大化流行」。不說恢弘偉岸、果實累累,亦可說無太過矣。

天不從人,二十世紀西哲東掃,那個由希臘人開創的理性哲學橫掃中國大陸。而由此哲學生出的科學精神,更是銳不可擋,中華文化哲學逐變成小媳婦而顧影自憐,失去了它應有的光彩。

中華哲學,真的就那麼無能無用嗎?真的就低人一等嗎?由於中華文化歷史的悠遠,由於中國文人的懶惰,那「早熟的文化哲學」(梁漱溟語)被荒廢了。近幾十年來,馬列主義興行,那個無所不辯,無所不能的唯物辯證法已顛覆整個中華文化。

那個不善思辨的中華哲學,不僅被打翻在地,更是再踏上一腳,似乎永世不得翻身矣。在這黃昏朦朧迷惑的時刻,一大批牛鬼蛇神,他們駕輕就熟,攀龍附鳳,人云亦云,也出來咒罵我中華哲學這也不行那也不是。這種輕佻的學說,亦在混水摸魚中得到一定的流行。

我要開闢一條途徑,一條通往天人合一的途徑,證明我中華哲學,其用思是有別於西方思辨哲學的,而不用思也是有別西方神秘主義哲學的。孔子的學說「極高明」而「致精微」,是人道之至極,也可說是用思哲學之至極;而不用思的哲學,老莊的「道無」更是玄妙。其哲學已打開人類重返上帝伊甸園的大門,解開了康德「物自體不可知論」的死結。他們已抵達哲學的最高境界。

我的企圖,已攤開在這本小冊子上。我不是發明斯道之人,只是從地下挖出這個金子的人。斯人已逝,老莊的道無哲學遺失也久遠了,吾人能悟覺到這「玄牝之門」嗎?

黃昏時刻,不要用眼去看,不要用耳去聽,也不要用智去辯。用你的慧覺去感應感應吧。我此書,專為你們這些聰明人而作。

黃鶴昇於聚寶樓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目次

推薦序/辛灝年
自序 偶像黃昏中的哲學途徑
一、智識的起源
二、意識與表象世界的關係
三、人的認識過程
四、物質的運動和意識的運動
五、時間與空間
六、意識反作用於意識
七、他人意識對我之意識的影響
八、儒家道德哲學的建立
九、唯物辯證法是對物所思的哲學
十、關於黑格爾的否定之否定
十一、真理論
十二、儒學與西方哲學略考
十三、人生之困境
十四、老子的「道」
十五、老子道的方法論
十六、我不思,我在嗎?
十七、「吾」之哲學觀
十八、「玄牝之門」之可能
十九、道無的演繹
二十、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參考書目
後記

書摘/試閱

一、智識的起源

《聖經‧創世記》上說,上帝最初造出的人──亞當與夏娃──是沒有智慧的,他們在伊甸園無憂無慮,過著天仙般的生活。後來,他們不聽上帝的忠告,受了蛇的引誘,偷吃了伊甸園的智慧之果。從此,人有了智慧,有了知的欲望,人的困擾、煩惱就接踵而來了。《聖經》的這個故事,我們不需考察它的真實性,但人的痛苦、煩惱,確實是因為智慧帶來的惡果。

人有了智慧,就產生無息止的欲望,這個欲望不斷作用於人生,使其不得安寧,人生來就是痛苦,直至死亡才能解脫。這就是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所指出的「生命意志」在作怪,這個「生命意志」使人生永遠不能滿足,一個欲望接著一個欲望,直到生命的死亡,人生在世,毫無意義。活著,就是痛苦。難道說,人生就是這麼悲觀,痛苦和死亡是人生的唯一選擇?再沒有第二條道路可走?

我們沿著《聖經‧創世記》的述說去尋找鑰匙,解開人類這個悲慘死結罷:既然人是偷吃了上帝的智慧之果,才帶來人生如此的多災多難,那麼解開此一死結,不就是放棄智慧嗎?只要我們不要知識,不要思,返璞歸真,不就可以回到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那種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了嗎?

事情是多麼明瞭簡單,可是這麼明瞭簡單的辦法,為什麼人不去實行貫徹呢?這全然由於人被這個「智慧之果」所困:人不要智慧,不要知識,這是多麼荒唐的事情?而且這個「智慧」是人生來有之的,不是你說放棄就放棄的。你說我不思了,思想就可停止嗎?思維能由我們自己控制嗎?你說我不想要了,物質享受的誘惑就停止了嗎?人生,能無思、無為、無欲嗎?

實際上,在兩千多年前,中國有個叫老聃的人,他就做到了無思、無欲、無為。他真的重返了「伊甸園」,過著無憂無慮的「沒身不殆」的生活。

這是否是天方夜談,讓人聊以自慰的話?上帝已把人類趕出了伊甸園,我們能夠索門而入嗎?我們還是先來考察智識的起源,看看意識是如何誕生的,然後看看是否能找到打開伊甸園大門的鑰匙。

人生下來,他的意識就與這個物質世界發生了不可分割的聯繫。這個自我意識,總是要有一個客體為對象,沒有對象,就無從意識;而物質世界(客體),就是人意識的第一源泉,智慧第一個接觸的對象就是物質,人就是由物質構成的。

人生下來,他生活的依託都是物質:他的呼吸、他的飲食、他的取暖等基本生存條件都需要物質,就連他的身體,甚至構成他思維的大腦都是物質的。可以說物質對意識的作用,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唯物主義者說物質決定意識,在這個意識起源初級階段來說,大致是不錯的。

但人的智慧出現以後,物質與意識的關係就變得複雜了。這兩者構成矛盾的對立統一,是物質決定著意識,還是意識決定著物質?這個意識與物質的關係,就像膠合板一樣,分不清膠與木塊的關係。長期以來,那些大智大覺的哲學家們爭論不休,唯物主義者說是物質決定著意識,唯心主義者說是意識決定著物質。

到底兩者的關係如何?我們必須做進一步的分析,必須理清意識與物質兩者的關係,弄清楚這個主體和客體的關係,這個主體和客體在馬克思唯物辯證法來說叫「物質與意識」;在費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那裏,叫做「自我」與「非我」;在我們中國人裏叫「格物致知」。這就叫做認識世界。我們認識了這個物質世界後,然後反過來認識我們這個「人」:我們人的意識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

在中國人來說,「知人,知地,知天」,地和人是怎麼一回事我們都知道了,這就叫做全面認識了人類世界。但認識人類的世界還不夠,還要認識這個天―茫茫無際的宇宙。要做到知天,以中國的儒家學說來說,就是通鬼神了。通鬼神者,乃質諸鬼神而無疑也。其實這就是儒家所說的「知天命」了。

我們只有弄清楚人的智慧與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關係,即意識與這個表象世界的關係後,我們再來考察我們是否能重返伊甸園。這個智慧的要害在哪裏?為什麼上帝要把我們趕出伊甸園?也就是說,要打通一條通往天人合一之路,非弄清楚這個知識是怎麼一回事?即所謂的認識論。

通曉認識論,也就是「知人、知地」了。然後我們再來「知天、通鬼神」,人只有抵達通天通鬼神的地步,才能認識到為什麼上帝對亞當偷吃智慧之果那麼憤恨,要把他們趕出伊甸園。此時我們才能體會到智慧的禍害。知識是如何妨礙人類獲取絕對的自由?人是如何被知識所累的?因此,我們將一步步考察這個「智慧」,這個人類的意識。

孔夫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這個「學」,就是「格物致知」,就是求取知識,也就是人如何去認識事物的。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第一句「人法地」,也就是認識我們這個人類生存的世界──地球。用哲學家們的語言來說,就是認識客觀物質表象世界。人的意識與物質表象世界是何等關係?人是如何得到知識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06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