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經濟發展與空間佈局:城市化、經濟集聚和地區差距(簡體書)
滿額折

經濟發展與空間佈局:城市化、經濟集聚和地區差距(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  價:NT$ 192 元
優惠價:87167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經濟發展與空間佈局:城市化、經濟集聚和地區差距》首先對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進行研究,利用參數模型和半參數模型先後驗證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符合一個拉長的S型曲線。本文分析了多個國家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的經濟活動地方分佈平衡現象以及區域收入差距的變化規律。同時本文還建立了一個包含制度差異的兩地區經濟模型,對經濟活動的區域不平衡狀況提出了一個解釋,並用中國的區域數據證明了模型的適用性。·

作者簡介

馮俊新,200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2009年至今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馮俊新博士曾經在《美國經濟評論》、《經濟研究》、《金融研究》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先後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中國人民大學多項校內學術項目,並參與了多項其他重要課題的研究。其研究領域包括區域與城市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和能源經濟學等。·

名人/編輯推薦

《經濟發展與空間布局:城市化、經濟集聚和地區差距》的研究旨在探討經濟快速發展時期這些現象的國際一般規律;衡量中國在這些問題上的發展情況與一般規律之間是否存在差異,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并對中國經濟活動空間布局的發展前景做出預測。

目次

第1章 引言1.1 選題背景1.2 研究方法1.3 論文結構第2章 經濟發展與經濟活動空間佈局——史獻綜述2.1 經濟活動空間集聚的理論綜述2.1.1 空間集聚的收益與向心力2.1.2 空間集聚的成本與離心力2.1.3 向心力與離心力的權衡2.2 城市化與經濟發展關係的研究綜述2.2.1 城市化與經濟發展關係理論2.2.2 國外關於城市化與經濟發展關係的實證研究2.2.3 關於中國城市化與經濟發展關係的實證研究2.3 經濟活動區域分佈與經濟發展關係的研究2.3.1 關於經濟發展和經濟區域分佈的傳統理論2.3.2 新經濟地理學關於經濟發展和經濟區域分佈的研究2.3.3 關於經濟活動區域集中度的實證研究2.3.4 關於中國經濟活動區域分佈的研究2.4 關於區域收入差距演變規律的文獻綜述2.4.1 關於區域收入差距演變規律的理論文獻2.4.2 國外關於區域收入差距變化的實證研究2.4.3 關於中國區域收入差距的實證研究2.5 簡單小結與點評第3章 城市化與經濟發展3.1 引論3.2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3.2.1 改革開放前的城市化進程3.2.2 改革開放以來的城市化進程3.2.3 中國城市化進程小結3.3 各國城市化進程歷史比較3.3.1 各國的城市化進程3.3.2 各國城市化進程與經濟發展的關係3.4 跨國分析變量選擇和數據來源3.4.1 變量選擇3.4.2 數據來源3.4.3 數據性質3.5 跨國數據參數回歸3.5.1 建立參數回歸模型3.5.2 面板數據模型簡介和模型設定檢驗3.5.3 參數模型回歸結果3.5.4 關於中國特徵的檢驗3.5.5 穩健性檢驗3.5.6 城市化速度與經濟發展水平的關係:參數結果分析3.6 跨國數據半參數回歸3.6.1 建立半參數回歸模型3.6.2 半參數模型回歸結果3.7 對各國固定效應的分析3.7.1 不同國家固定效應項的差異3.7.2 可能影響城市化水平的內在因素3.7.3 回歸結果3.7.4 中國固定效應項的分解3.8 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預測與展望3.9 本章小結及創新點第4章 經濟活動區域集中度與經濟發展4.1 引言4.2 經濟活動區域集中度:關於中國的理論與事實4.2.1 中國經濟活動區域分佈的歷史變遷4.2.2 經濟活動區域集中與區域制度差異:一個理論模型4.2.3 中國區域制度差異的變化趨勢4.2.4 小結4.3 跨國分析的數據處理和初步結果4.3.1 樣本選擇:世界最大的14個經濟體4.3.2 經濟區域佈局不平衡的國際比較:初步結果4.3.3 關於衡量集中程度的指標的討論4.3.4 關於地理尺度選擇的討論4.3.5 經濟活動集中程度:區域內部和區域間分解4.3.6 可能影響經濟活動區域集中程度的其他因素4.4 經濟活動區域集中度的跨國比較——面板數據回歸分析4.4.1 回歸模型設定4.4.2 基本回歸結果4.4.3 穩健性檢驗4.5 關於中國特徵的檢驗4.6 本章小結及創新點第5章 區域收人差距與經濟發展5.1 引論5.2 區域收入差距與經濟發展:理論簡述和經驗事實5.2.1 關於區域收入差距變化的理論簡述5.2.2 關於區域收入趨同的實證研究5.2.3 各國經濟發展初期的區域收入差距問題5.2.4 中國的區域收入差距問題5.2.5 威廉姆森倒U形假說5.3 變量選取和數據來源5.4 數據的初步處理和結果5.5 對威廉姆森倒U形假說的回歸檢驗5.5.1 回歸模型設定5.5.2 基本回歸結果5.5.3 關於中國特徵的檢驗5.6 穩健性檢驗5.7 本章小結及創新點第6章 結論、建議與研究展望6.1 本書的主要結論和政策建議6.2 本書的主要創新點6.3 本書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和未來研究展望附錄A 各國區域劃分方法附錄B 各國區域數據來源和處理方法附錄C 國家層面歷史數據來源和處理方法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在這一類模型中,不同的學者強調了不同的向心力和離心力的組合。Puga (1999)的模型假設制造業勞動力不能自由流動,于是落后地區的低勞動力工資優勢就成為了生產布局分散的動力,落后地區在最后將會吸引制造業重新回來,從而構造了一個經濟活動首先集中到某些中心地區,然后隨著經濟發展可以重新分散的模型。類似的,Krugman和Venables (1995)考察了移民限制與中心一外圍結構轉變。他們指出,經濟一體化帶來貿易成本(運輸成本)下降,當這種下降到達某一臨界值時,整體經濟就會出現一種中心一外圍結構。隨著貿易成本的進一步下降,由于勞動力不可流動,對生產的地理結構具有重要影響的已經不再是貿易成本而是生產成本,具有較低生產成本的外圍地區開始變得更有吸引力,從而會縮小中心一外圍的差距。其他學者包括Helpman(1998),Ottaviano,Tabuchi和Thisse(2002),Baldwin等(2003)考察了非貿易品與中心一外圍結構轉變之間的關系。非貿易品(如住房,也可以擴展到不可移動資源,如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等)價格在集聚地區的上升使得經濟活動集聚地區的生活價格上升,產生了新的離心力因素,在Tabuchi(1998)的模型中,就是用了這樣的一種離心力,即中心地區的擁擠成本,如高房價和高的通勤成本來構造出了一個可以復原的中心一外圍結構模型。類似的可復原中心一外圍模型還包括Ottaviano和Thisse (2004)所構建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