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上癮的真相
滿額折

上癮的真相

定  價:NT$ 320 元
優惠價:9028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不要以為你的孩子沒問題,
當這個社會成為上癮的社會、
當孩子面臨各種成癮的挑戰時,
親愛的父母,你準備好了嗎?

◆感染病菌知道找醫生,但是染上毒癮了怎麼辦?
◆當孩子染上毒癮,為什麼父母總是最後一個知道?
◆孩子沈迷網路遊戲不吃、不喝、不睡覺,該怎麼辦?
◆孩子上癮是父母的錯嗎?為什麼青少年特別容易上癮?
◆當孩子不聽我說話,該如何與他溝通?

其實這些都有答案,但是你必須先勇於面對「上癮的真相」!

現今的社會,青少年上癮問題非常嚴重,網路、毒品、煙酒、色情……無所不在的誘惑,讓孩子們隨時都面臨上癮的危機。當青少年毒癮、網路癮的氾濫已接近「動搖國本」的境界;當學校、政府、家庭對青少年問題既無奈又痛心;本書猶如黑暗中的曙光,提供一個方向,那就是:唯有父母認清上癮的真相,才能幫助青少年脫離「癮」的轄制。

本書作者曾是一位因為孩子染毒而陷入黑暗的母親,為了幫助孩子脫離毒癮,她深入瞭解青少年上癮問題,全心投入上癮問題研究,並且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最後在上帝的恩典與憐憫下,經過無數黑夜的哭泣與掙扎,終於成功幫助孩子戒除毒癮,重獲新生。

作者透過資深廣告人的生動文筆、社會學者的觀察剖析、傳道人的宗教情懷,更重要的是一位母親與孩子毒癮搏鬥的心得歷程,讓這本書成為許多家庭的祝福!在書中,她結合了國內外戒癮理論與真實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沒有什麼成癮是無法治療的,關鍵在於父母是否勇於面對,並且用對方法。

這是一本家庭必備的「抗癮之書」,也是一本實用的輔導手冊,內容包括:為何青少年比較容易上癮?什麼是「上癮」?如何預防?如何與上癮者溝通?如何治療?如何邁向康復之路……等等,讓我們對這個世代的青少年有更深刻的認識,並學習更多有用而正向的溝通技巧。如果你曾經為了孩子的背逆流淚、心碎、擔憂,甚至求助無門,如果你願意成為這個世代青少年的守護者,這本書不僅提供方法,更能成為你隨時的幫助。

不要以為自己的孩子不會上癮,因為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讓人上癮的社會。那麼,親愛的父母,你準備好了嗎?

【內容特色】

◆作者深入研究青少年上癮問題多年,並親身經歷自己孩子的上癮與戒癮過程,專業度足夠。
◆本書是實用的輔導手冊,結合國內外戒癮理論與真實的親身經歷,提供實際、有效的方式與步驟,一步步幫助孩子。
◆書中案例都是真實故事,都發生在華人社會,比翻譯書籍更適合華人父母閱讀。

作者簡介

王倩倩

出生台灣,目前定居於美國加州。國立中興大學社會學系畢,曾任職廣告公司創意總監逾二十年,並且是房地產的知名企畫。為了專心「相夫教子」,放棄台灣的優渥待遇,於二○○○年全家搬遷至美國,並在美國拿到神學碩士學位。

多年前為了幫助自己染毒的孩子,開始研讀各種戒癮方法,走訪台灣、美國各戒癮中心,並且加入戒癮團體,深入瞭解上癮青少年的問題根源,並歸納整理方法。在上帝的恩典與憐憫下,實際幫助自己的孩子邁向康復之後,近年來與美國晨曦會搭配幫助許多華人家庭,現任自由傳道人及國際晨曦會輔導教師。本書的誕生,背後動機就是「救自己的孩子,也救別人的孩子」,讓更多的家庭能得到幫助。

名人/編輯推薦

【名人推薦】

監察院長 王建煊
前教育部次長 吳財順
GoodTV節目主持人 李晶玉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紀惠容
終身義工、拒菸志工 孫越
公益律師、教育工作者 陳長文
新希望基金會董事長暨牧師 張茂松
法務部長 曾勇夫
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 梁潔瓊
更生團契總幹事暨牧師 黃明鎮
晨曦會總幹事、戒毒牧師 劉民和
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院牧及教授 魏立健
──溫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專家好評

本書作者是一位因孩子吸毒而深受痛苦的母親,將自己面對苦難,解決痛苦的經驗,勉勵大家,若「不幸」遇有這種「不幸」時,可以從她的經驗裡得到幫助。──王建煊,監察院長

書中文字平實感性,用語貼切兼顧同理心,案例多元亦能印證,敘述清晰更具感染力。在在都顯示本書對當前上癮與戒癮者邁向健康的重要意義與價值。──吳財順,前教育部次長

作者以一位母親痛苦的經驗開始,投身於毒品的防治工作,到今日成為青少年戒癮輔導師,並且將自己的經歷與學習寫成本書,其精神令人感佩,希望有更多的個人與家庭從中獲得幫助。──張茂松,新希望基金會董事長、行道會牧師

作者經歷兒子吸毒的流淚谷,體會不少寶貴的經驗,加上自己多年的研究,提供許多實際的輔導方式,相信足以幫助身陷各式各樣癮頭的人。──黃明鎮,更生團契總幹事

我極力推薦本書。對預防而言,不明白毒癮的人看了之後會有幫助;對已經上癮的人,可以看到癮是可以戒掉的盼望;特別對家長而言,因著一些認知,不致於毫無頭緒、不知所措而產生憂慮和恐懼的心。──劉民和,晨曦會總幹事、戒毒牧師

神使用她這位曾經受傷的母親來包裹、醫治其他的受傷者,真是非常美好的畫面。任何苦難的背後都有特殊的人生意義,這本書的誕生正是上帝美好旨意的彰顯。──魏立健,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院牧及教授

專文推薦

由本書出發,預防解決上癮問題
張茂松

毒品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不但殘害國家社會,也傷害許多家庭及個人。根據調查,在監所中的受刑人有百分之七十跟毒品有關係,可以想見這個問題有多麼的嚴重。社會應當正視毒品氾濫的現象,政府也應當優先處理毒品問題,在經濟、教育等政策之前。
王倩倩傳道以一位母親痛苦的經驗開始,投身於毒品的防治工作,到今日成為青少年戒癮輔導師,並且將自己的經歷與學習寫成這本《上癮的真相》一書,其精神令人感佩。
希望有更多的個人與家庭從中獲得幫助,能夠一起來預防並解決毒品或其他上癮的問題。

(本文作者為新希望基金會董事長、行道會牧師)

苦難背後的意義
魏立健

本書作者是我神學院的學生。記得數年前在學校的禱告會中,倩倩請大家為她禱告,因為她發現她兒子吸毒,當時我知道任何人的話語都無法安慰這位受傷的母親,更何況還是一個傳道人,一個即將畢業、被神所用的傳道人,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於是我用〈哥林多後書〉一章的經文和她分享:「自己心裏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他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正值面臨神學院即將畢業,雖然課業繁重,但是學習神的話以及師生的相處,恰巧可以為倩倩傳道帶來不少安慰以及壓力的舒緩。如今神使用她這位曾經受傷的母親來包裹、醫治其他的受傷者,真是非常美好的畫面。印證了〈哥林多後書〉一章的另一段經文:「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

信仰力量的偉大莫過於此。我們從作者的身上也看到上帝的揀選與呼召,任何苦難的背後都有特殊的人生意義,這本書的誕生正是上帝美好旨意的彰顯。

(本文作者為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 院牧及教授)

黑暗中的明燈:上癮與戒癮者邁向健康的重要指南
吳財順

許多研究顯示,青少年遇到問題或困難時,第一個詢問的對象多不是父母,而是同儕,或者網路的朋友;同儕的影響遠大於父母,父母無法瞭解孩子,家長的人生經驗與智慧,因而無法適時引領迷失中的孩子。如此一來,涉世未深且身心未臻成熟的青少年,所能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恐多偏頗與片面,讓問題更加惡化。此外,在華人社會中,特別是擁有高社經背景的父母,也常礙於「面子」問題,無法積極且正向的面對孩子吸毒、網路成癮等嚴重之偏差行為,因而失去在第一時間尋求協助與提供協助的契機,造成難以彌補的憾事。

就一般常理而言,生病時,我們會趕緊找醫生,希望藉由專業,得到更好的治療;當我們知道親友生病時,會急切地想去慰問、關懷,希望能給予精神上的鼓舞與支持。但當家人或周遭親友吸毒、網路成癮時,我們卻常不知所措,無法如同生病的情景,積極尋求專業的協助,甚而眼睜睜地看著這些迷惘的生命逐漸消失在黑中。這是當前父母面對青少年問題時,最大的無知、無奈、苦痛、迷失與瓶頸。

我個人從事教育工作,已有三十餘年,綜合實務工作及學理探討的體會,我深信所有的孩子都是良善且可教導的,所有孩子的問題,如能透多專業的處遇,也一定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同樣的,造成父母傷痛的青少年毒癮等問題,又何嘗不是如此!當前,學者專家對青少年上癮與戒癮之問題,多有探討與研究。但王倩倩女士之大作「上癮的真相」一書,係作者親身經歷其兒子染上毒癮,在無奈、徬徨、懊惱等交錯糾結情境之際,秉諸為人父母之至愛與情操,不忍每年有不計其數的青少年因毒品、酗酒而失去寶貴的生命,決心陪同孩子積極與毒品抗戰,進而開啟對上癮問題的深入研究。

本書內容包含青少年上癮的可能原因、什麼是上癮、毒品認識及防範措施、如何與上癮者溝通與輔導的技巧、如何戒癮、哪裡戒癮及戒癮後的關懷與照顧等。更細而言之,作者提醒我們,父母是給予孩子正面能量的最佳守護天使,面對孩子吸毒等偏差行為時,必須有清楚、正確的認知與堅定、勇敢的態度,接受孩子暫時的迷失,積極陪伴並尋求專業的支持,讓這人生成長的「插曲」,得到更多的關懷與調整。此外,針對「父母與上癮孩子的對話技巧」、「確認孩子吸毒時,該怎麼辦?」及「有效引導戒癮的技巧與實務」等內涵,書中也有原則性及實務性的分析與說明,可供父母參考與練習。

本書作者擁有深厚的社會學理論基礎,亦有二十多年撰寫廣告企畫文案精鍊能力,在參考歐美相關戒癮資料及輔導兒子與相關家庭的實務經驗中,用華文完成此書。書中文字平實且富感性,用語貼切兼顧同理,案例多元亦能印證,敘述清晰更具感染力。經再三閱讀與咀嚼,我深刻體會到作者對孩子的至愛,也感受到作者關懷青少年的情操,更體會到作者結合學理與實務的專業表現,在在都顯示本書對當前上癮與戒癮者邁向健康的重要意義與價值。尤其,作者從許多個案訪視與輔導中發現,許多戒癮成功的孩子,由於走過人生的低潮與陰暗,反而能成為別人的祝福,藉此幫助別人;而真正戒毒成功的孩子,還有一項特色就是「比較孝順」,比較會感恩、懂得珍惜,並且樂於幫助人。

當閱讀至此,我不禁深切地為之感動,「浪子回頭」也會有璀璨的人生,就像一枝壓傷的蘆葦,綻放傲人的生命力。總之,面對「毒品」,「戒」就對了,面對本書,「讀」就是了。深信,只要讀者細細品味,深切同理,用心領會,一定可以成為協助青少年走出人生低潮的關鍵人物。

(本文作者為前教育部次長)

走出流淚谷
黃明鎮

看完《上癮的真相》,我對作者由衷感佩。雖然書中提及她兒子吸毒的篇幅不多,但稍知毒害的人,都瞭解家屬的痛楚和無奈,比吸毒者有過之而無不及。

常聽獄中吸毒的人說:「我用自己的錢吸毒,又沒害別人,為什麼關我?」他們哪能體會多少親友為之晝夜難安?多少父母因之心碎?更嚴重的是,他們戕害自己身心後,錢用盡了,也會去偷、搶、拐、騙、殺,甚至製毒販毒,以毒養毒。在那種情況之下,就不知會害慘多少人了!

我跑監獄二十四年,天天接觸各式各樣的受刑人。圍牆裡最聰明的,算是吸毒者,為什麼?因為毒品如海洛因,比金子貴幾十倍,他們竟有本事弄到錢買毒;而最笨的,也是這批吸毒者,因為明知是「毒」,是壞東西,像農藥一樣,會死人的,卻偏偏往自己寶貴的身軀吸、打、戳。人一旦吸毒久了,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人見人厭,只像一隻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因為長久騙人騙錢,人格變質,失去朋友,最後搞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我們辦公室有一位五十五歲的弟兄,情況差不多,因吸毒在獄中渡過二十八年(在社會上的時間比在監獄短,算是政府養大的),他曾是家人的負擔和累贅,唯一的親妹妹,常以這樣的哥哥為恥。但這四年來,他在更生團契及晨曦會學習,靠著基督的信仰,「分別為聖,堅持到底」,每天讀經、禱告,改掉多年抽菸等惡習,經歷獄火重生,脫胎換骨,目前在更生團契中途之家幫助青少年。最近妹妹攜帶禮物來探視他時,看到他的改變,就以有這樣的哥哥為榮。

台灣政府每年都在反毒,可惜忽略了一篇學術論文所提「戒毒必先戒菸」的論點,以致二十年來,反毒成效不彰。事實證明,「菸戒不掉,毒一定戒不掉」,目前為止,我輔導的成功戒毒個案,都是能戒掉菸,甚至酒和色的人。

另外,「預防重於治療」,父母們也要多花時間陪伴孩子,給他們好榜樣,並隨時注意他們使用網路及學校交友的情形。家人也可以和教會及社區共同組織青少年的關懷保護網,把孩子帶去教會,在孩子徬徨無助時,給予扶持和救助,並隨時導正他們的偏差行為。

「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作者經歷兒子吸毒的流淚谷,體會不少寶貴的經驗,加上自己多年的研究,提供許多實際的輔導方式,相信足以幫助身陷各式各樣癮頭的人。尤其是她兒子,靠著信仰及家人的支持,起死回生,轉敗為勝,就是令人振奮的最佳例證。

(本文作者為更生團契總幹事暨牧師)

看到戒癮的盼望
劉民和

《上癮的真相》是在華人社會中,對毒品爭戰非常罕見的一本實務輔導書,也是身為吸毒者家人痛苦的經歷和得勝見證。這本書是作者王倩倩傳道親身經歷的奮鬥史,她為了幫助自己兒子脫離毒癮的綑綁,看了許多有關青少年上癮問題的書,並從親身體驗中體悟到一些方法,是刻骨銘心、少之又少的經歷。

幾年前,我在作者家中親眼目睹孩子的情況,王倩倩與丈夫每天輪流把關、陪伴、鼓勵,禁止一些不可以做的事,例如供應金錢;但仍然會開放一些可行的自由,例如讓孩子開車送我回住處,在路上我們有一些溝通,對孩子有正面的果效。

本書提醒家長們,對於青少年上癮問題必須早發現早治療,因為大腦進行修補與強化的時間是在二十五歲以前,即使後來戒癮成功者,人格智力與腦部相關的行為模式,仍然會停留在使用毒品前;同時也提到上癮行為背後最重要的是「心」,人一生的果效由心發出,心癮沒有解決,復發率相當高。書中指出上癮問題的三大類別:物質類上癮、行為類上癮、情緒類上癮,戒除的困難都是一樣的,問題都在「心」。

今天社會上已經證明,任何一件事,只要是誤用、亂用、濫用,都會上癮,上癮就會中毒;而吸毒上癮絕對是一個全人破壞的光景,身心靈與社會行為都遭到破壞,若要治療,需要時間與內容,單一治療行為是很難戒治成功的;但是直至目前,社會上很少提供全人治療的單位。

戒毒,實在是一場與生命拔河的爭戰。我看到作者,她有正確的信仰,認識上帝的信實,因而有一定的信念,產生信心並有正確的信息。例如,上帝的信實其中之一是愛,使人產生愛的信仰、愛的信念,不管對方如何,仍然有信心愛他,這信心是對神的信心,因著信心產生愛的信息。

今天戒治的模式很多,有門診、短期治療、住院治療、社區式的治療;有用藥的、不用藥的等等,無論如何,戒毒是在戒罪,所以我們常說要瞭解人性、罪性、毒性、男性和女性,對戒治會有很多幫助,而戒罪的罪不是指人犯罪的罪行而已,乃是指人與身俱來的罪性,這就是能徹底幫助人戒毒的「福音戒毒」理念。戒毒是吸毒者人生中的一部分,但又是最重要的起步。沒有戒毒什麼都做不了,戒了毒沒有信仰復吸率又相當高,而且牽一髮動全身,只要生活一不如意,立刻又會回到吸毒的光景。

我極力推薦本書,一是這類實際性的書籍,在華人當中少之又少;二是它提供了一些經驗、知識和方法。對預防而言,不明白毒癮的人看了之後會有幫助;對已經上癮的人,可以看到癮是可以戒掉的盼望;特別對家長而言,因著一些認知,不致於毫無頭緒、不知所措而產生憂慮和恐懼的心。

聖經說:「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期盼本書的功用能發揮到極致。

(本文作者為戒毒牧師、財團法人基督教晨曦會總幹事)

一本對抗屬世錯誤價值的教戰守則
李晶玉

這是一個充滿誘惑的世界,我們的孩子隨時曝露在電視的癮、線上遊戲與手機遊戲的癮、美麗糖果的癮、垃圾食物的癮,甚至在長成青少年之後,還要面對菸癮、酒癮、毒癮的引誘。

我的兩個孩子有時也會陷入卡通節目的迷惑中,或是玩手機遊戲玩到不可自拔。一旦發現這個情況,我和我先生就會想辦法吸引孩子們陪我們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一起畫畫,或是一起玩益智的小遊戲,不讓孩子們繼續淪陷在這些誘惑之中,成為一種癮頭。

所以,「管教」是非常需要的,父母必須擔起這個權柄,聖經上也說:「管教你的兒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裡喜樂。」、「愚蒙迷住孩子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遠遠趕除。」我們不選擇打罵,但是我們會告訴孩子,什麼當做、什麼不當做,並且分析各種利害關係。如果孩子們依舊選擇繼續看電視、玩手機遊戲,那麼他們就得承擔未來可能近視、戴眼鏡的風險;當孩子們吵著吃垃圾食物時,我們就會開始分析這些食物可能會引發的疾病,會加速他們生命的耗損,甚至未來還得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療,哪裡也不能去。

慶幸的是,帶領他們禱告,讓他們知道我們都在錯誤中改過,使我的孩子們有足夠的安全感,了解管教不是為他們貼標籤。在他們了解我的想法、我的理由之後,即使犯了錯被糾正,孩子們依舊能憑藉著這股安全感,不至於產生羞愧或懼怕,保持親子溝通管道的暢通,引導他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透過這本書,我看到了作者對兒子的愛與不離不棄。這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也是一本身為母親如何對抗屬世錯誤價值的教戰守則,讓同樣身為人母的我特別受到啟發。假使您的孩子還沒有上癮的跡象,這本書提供了許多預防方法;如果孩子已經成癮了,這本書也教導父母如何與這樣的孩子對話,該尋找怎樣的幫助,我非常誠摯地推薦給你們。

(本文作者為壹電視主播、「真情部落格」節目主持人)

引導正途的明燈
曾勇夫

癮,是指「成為習慣而不易戒除的嗜好或癖好」。適當的癮或許無妨,但如果達到傷人害己的程度,那必定不好。現今社會存在太多誘惑及壓力,把持不住、拒絕不了,可能就此淪陷。毒癮、酒癮、菸癮……,染上了可是一點也不過癮,幸好大多數人能從悲慘的案例宣導中,深切了解到滿足癮頭的短暫快樂背後,伴隨而來的會是更多的不堪及懊悔,因而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然而,仍有不少家庭正面臨自己親人染毒的情況而感到自責與無助,本書作者王女士從自身孩子戒毒成功的過程中,學習到從旁協助與引導的方法,進而將自身經驗及其他實際案例化為心得,集結成書,含括從現今環境形態所帶來對青少年的影響、癮的分類、上癮症狀及原因、成癮者的心理狀態,到如何與成癮者溝通,及協助期間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建議等內容,均予以相當的分析與探討,不只是毒癮,對於其他類的上癮,亦多有著墨,對於現今每個家庭,是本很好的引導書。

毒品危害人類健康及社會治安,舉世皆然。為防止毒品腐蝕人心,政府持續致力於對毒品的防制、查緝,甚至成癮後的治療,建立有「使新生毒犯不生」、「低層毒犯不升級」、「已生毒犯戒癮成功」三大目標,希望使國人免於毒害的威脅。但只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從輔導的實務案例中,我們發現戒毒成功的關鍵,包括「自己意願、家人不棄、遠離惡緣、貴人陪伴、要有工作」五大要素。從王女士的書中可知,我們瞭解到不止是毒品的癮,其他類的上癮戒除,也都需要相同的要素。

一般家庭對於成癮者,尤其是毒癮者,常常礙於面子選擇掩飾,避免「家醜外揚」,或是以消極逃避的心態,任其自生自滅、置之不理。雖然成癮的戒除,最重要的是成癮者的意願及決心,但是如果能有親人支持與協助,相信迷途的羔羊終會有回歸正途的一天。至於如何面對、協助與輔導,相信這本書能給予適當的解答及建議。

感謝王女士將自身經歷之心得與讀者們分享。書中提到「學習讓孩子面對困難,而不是躲避困難……」,我想這是每位父母甚至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課題,不管人生有多少起伏,我們都該學習面對承擔。王女士還在自序中提到,「……上帝將許多天使安排在我們的周圍,這些天使都是曾經吸毒或是吸毒者的家庭,他們經歷過的黑暗與傷痕,卻成為許多家庭的祝福……」,如今王女士及其孩子也同樣閃耀著天使的光芒,這本書有他們猶如重生的經歷,也將會是引導迷失人們走向正途的明燈。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長)

為孩子找好土,遠離毒品
王建煊

民國七十幾年,我在擔任經濟部次長時,有次赴美開會,與美國財經官員聊天,我問他們,美國當前最重要的問題是甚麼?我以為他們會說是貿易赤字或預算赤字,因為這是當時美國政府討論最多的双赤問題,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們回答我,美國最嚴重的問題是「吸毒」。當時台灣吸毒的人不多,所以我不太能體會為甚麼「吸毒」會是最大問題。

後來吸毒在台灣慢慢增多,變成難以克服,甚或根本無法解決的社會問題,家有一人吸毒,那個人就容易成為廢物,全家也都雞犬不寧。現在台灣吸毒問題之嚴重,已達不敢想的程度,因為想了會不知所措,進而憂心如焚。

現在最令人憂心的是毒品已逐漸侵入校園,青少年不知不覺染上毒癮,終至不能自拔,要怎麼辦呢?
毒品問題的解決,要注意的層面很多,但是對青少年來說,最重要的是同學之間的相互傳播,由好奇到嘗試,終至難以自拔。學校對於防止毒品在學生間傳染蔓延,要盡一切方法加以防杜。

我認為許多孩子吸毒或行為變化,主要是因為交友不慎使然,聖經上耶穌有個比喻說,種子撒在路邊,被飛鳥吃了;撒在淺土裡,雖發芽但被太陽一曬就枯死;灑在荊棘裡,則被雜草擠死;只有灑在好土裡的種子,才能結實百倍、六十倍或三十倍。

為孩子選擇學校,一定要先查看這所學校的校風及品德教育是否優良,否則等於將孩子送入虎口。有位朋友告訴我,他有兩個女兒都很傑出,最使他安慰的是兩個孩子品行端莊、有禮貌、有愛心,獲許多人稱讚,看到現在許多人教育孩子痛苦不易,他經常自我慶幸。他說他的運氣很好,兩個女兒初中讀的是台北的衛理女中。衛理女中是基督教衛理公會辦的,學生都住宿,管理嚴格且有方,我曾多次去該校演講,有些瞭解。孩子在這樣的學校讀書,就是耶穌比喻中的將孩子這粒種子,撒在好土裡,可以結實百倍。

其次儘量讓孩子參加教會活動,教會不是只有讀聖經做禮拜。許多教會都有不同程度的主日學課程,及各式各樣能吸引孩子的活動,大學生帶高、初中生,高中生帶小學生,他們在一起玩得不亦樂乎。在教會裡絕對不會有機會接觸安非他命或其他毒品的,家長可以放心。

平時在家裡,要多一點靈修活動,例如講聖經故事,看聖經故事的DVD,聽詩歌,用餐時要有謝飯禱告,這些只要行之自然,都不會佔太多時間,不必擔心。當孩子的心靈與上帝聯結時,天使就會不斷地在孩子身邊,守護著他們。

本書作者是一位因孩子吸毒而深受痛苦的母親,將自己面對苦難,解決痛苦的經驗,勉勵大家,若「不幸」遇有這種「不幸」時,可以從她的經驗裡得到幫助。

王建煊 序於士林外雙溪
二○一二年六月十二日

(本文作者為監察院長)

目次

第一章 這是一個「讓人上癮」的社會
一、道德基礎的喪失
二、大眾媒體的影響
三、家長監護權的挑戰
四、鄰里防護功能的流失
五、結語

第二章 青少年腦部與情緒發展
一、藥物、酒精與腦部發展
二、藥物、酒精與情緒發展
三、結語

第三章 什麼是「上癮」?
一、上癮的三大類別
二、上癮是「罪」還是「病」?
三、青少年上癮形成的階段
四、「癮」戒得掉嗎?

第四章 青少年行為類上癮:網路迷惘之電玩遊戲與色情網站
一、釐清定義:是否真的上癮?
二、為何青少年容易對網路遊戲上癮?
三、網路遊戲的真相、危險性及改善方法
四、網路遊戲的輔導技巧
五、給家長的叮嚀
六、色情網站的陷阱
七、杜絕色情的輔導技巧
八、結語

第五章 青少年物質類上癮:毒品認識及防範措施
一、酗酒
二、大麻
三、處方藥
五、搖頭丸
六、安非他命
七、古柯鹼
八、海洛因
九、如何發現青少年開始吸毒?

第六章 與上癮者溝通及輔導技巧
一、家屬篇:如何與上癮孩子對話?孩子吸毒怎麼辦?
二、輔導篇:引導戒毒的技巧與實務
三、上癮加工者

第七章 什麼是「戒癮」?如何戒癮?哪裡戒癮?
一、戒癮療程:如何戒毒?
二、戒癮中心:誰需要?為何要?
三、戒癮意願:不願戒麼辦?

第八章 戒癮後的觀護
一、戒癮後再犯的原因
二、戒癮者的自我防護
三、給戒癮者家屬的忠告

後記
附錄:為孩子上癮祈禱文

書摘/試閱

「我兒子曾經感染非常嚴重的毒癮,而今健康的活著,聰明又上進。沒有什麼成癮是無法治療的,關鍵在於父母是否勇於面對,並且用對方法。」

面對淚眼婆娑前來求助的父母,我總以上面的開場分享個人的切身經歷安慰他們。確實如此,孩子染上任何的癮,包括網路、毒癮、酒癮、色情、等等,或許不完全是父母的錯,但是能幫助孩子脫離各種綑綁的癮,除了上帝,就是父母。

遺憾的是,許多成癮青少年的親人,卻對「癮」認識不清或用錯方法,以致青少年無法脫離綑綁,反而越陷越深,眼睜睜地看到孩子的生命逐漸消失在黑暗中,做父母的彷彿只能在岸邊哭泣,既傷痛又無奈……。

正因為我也曾經是只能坐在岸邊哭泣的母親,直到我真正認識青少年上癮問題,全心投入上癮問題研究,並且用正確的方法幫助我兒子脫離毒癮的纏繞,在上帝的恩典與憐憫下,經過無數黑夜的哭泣與掙扎,讓我兒子逐漸從悖逆、錯亂、荒唐的人生中,逐漸康復成為健康、孝順、上進的年輕人。我可以做得到,相信這本書的讀者也可以做得到。

從前我的母親曾經告訴我:「家中只要準備熱騰騰的飯菜,孩子就不會變壞。」我自認是個盡責的母親,為了不讓孩子承受台灣的升學壓力之苦,放棄如日中天的事業移民美國,作個盡職的母親。但是傳統的相夫教子,卻無法換得健康成長的孩子。即使我再怎麼努力,當孩子染毒時卻毫無警覺,以致孩子差點因毒品失去寶貴的年輕生命。

當我兒子從溫順、善良、風趣、善解人意的孩子,逐漸變成說謊、偷竊、叛逆、暴烈的「魔鬼」,多次的離家出走、自殺、偷竊……,讓全家人陷入痛苦的深淵,而我完全不知道一切悖逆的行徑其實是「毒品」作祟。我以為只要用無止境的愛、包容、勸誡就能挽回孩子,殊不知當孩子一旦染上任何一種癮就不是我們的孩子。

我兒子曾經對我說:「希望妳消失在這個世界上!」我是如此深愛這個孩子,付出這麼大的代價、想盡一切辦法討好他,而這位被我捧在手掌心的兒子卻「希望我死掉」,當時的我心想,如果死了能叫他悔改,那我就死吧!

當我發現毒品針頭的那一夜,正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夜,讓我不得不去面對孩子「上癮的真相」,也開始人生中最痛苦、但卻也是最豐盛的「戒癮之旅」。痛苦的是輔導戒癮,特別是自己的孩子必須經歷許多「陣痛」與「等待」,但奇妙的是這期間經歷了許多上帝的憐憫與同在,讓我的生命開始不一樣。

我兒子的特殊經歷開啟我對「上癮」的認識與研究。知道如何從家人的角度去幫助成癮青少年脫離綑綁。我不知道如今健康、正常的兒子,是否從此以後不再染毒,但確信的是父母的覺醒,是可以有效幫助孩子邁向康復之路。

上帝將許多「天使」安排在我們的周圍,這些「天使」都是曾經吸毒或吸毒者的家庭,他們經歷過的黑暗與傷痕,卻成為許多家庭的祝福,沒有這些過來人的陪伴,當時的我真不知如何走下去?我並不認識他們,但是這些「走過死蔭幽谷」的吸毒者家屬,卻忠誠地為我們家庭守望禱告,總是盡其所能地提供資源與戒毒知識來幫助及安慰我們,因為他們的幫助,讓我在擦乾眼淚後,才能盡其所能地探索過去十分陌生的領域:「戒癮」。

就在我兒子去戒毒的那段時間,他的好朋友卻因吸食過量海洛因,造成腦部永久性傷害,成為智障者。就這樣,一位善良、會彈琴、愛煮義大利麵的年輕人,一時錯誤的選擇,從此失去了青春歲月,帶給家人無止盡的傷痛。這樣的血淋淋的吸毒者見證,給我兒子極大的震撼。他今天能夠健康地追求屬於他的未來,實在是這些「折翼的天使」用血淚換來的,也是上帝的恩典與憐憫。

因為人生中有著這樣的刻骨銘心的經歷,帶領我進入研究青少年的上癮問題,才發現華人父母(也包括過去的我)對青少年網路、嗑藥、酗酒的認知竟然如此的模糊。因為文化的影響,讓「望子成龍」的華人父母羞於面對孩子上癮的事實,而耽誤了治療的時機,看到許多父母周而復始地犯著同樣的錯誤,任嗑藥、酗酒的孩子用暴力、偷竊、欺騙、說謊,甚至傷害、蹂躪整個家庭,讓家人每天生活在恐懼的氛圍中,心中真是不捨。當我們幫助一個上癮的孩子,其實是在拯救一個家庭。

許多孩子沒染上毒癮,但卻無法脫離「網路遊戲」的癮。更有不少已經是成年人的「孩子」賴著父母,整天無所事事沈溺在網路遊戲中,經濟、人格都無法獨立,幾乎沒有謀生的能力與意願,成為現代「啃老族」。有時比吸毒還糟糕,死不掉,卻也戒不掉,就像廢人一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當父母逐漸老去,孩子卻無法長大,這也是「上癮」,本書也提供了 一些方法幫助這些家庭。

這是一本實用的輔導手冊,其中包括:為何青少年比較容易上癮?什麼是「上癮」?如何預防?如何與上癮者溝通?如何治療?如何邁向康復之路……等等,特別為家有青少年或青少年的輔導老師所預備的。也許你的孩子沒有感染任何的毒癮、酒癮、網路癮,恭喜你!如果你正在懷疑孩子可能有問題,或者你周遭朋友為孩子的上癮所愁苦,盼望在每一個家庭的書架上都能準備這本書,「萬一」孩子不幸上癮,相信本書能提供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脫離上癮的捆綁。

書中每一個案例都是真實的故事,都發生在華人家庭與社會。書中有些案例發生在美國,也有發生在台灣。許多內容符合華人家庭的背景,相信比坊間一般翻譯的書籍更適合華人父母閱讀。在我輔導的個案中(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發現許多問題產生是因為現今社會的青少年與家長們的成長經歷大不相同,而西方社會與華人文化又有很大的差距,讓我們的孩子產生極大的困惑,特別是「個人主義」以及「少子化家庭」的興起。

我們的孩子想要模仿西方青少年的自主個性,卻又不能真正脫離父母的供應。而華人父母盼望孩子獨立,卻又常常替孩子承擔過多的責任。以致許多青少年重者染上嗑藥、酗酒(物質類上癮)的惡習,輕者成為「啃老族」(情緒類上癮),讓許多父母手足無措、頭痛不已。

不要以為你的孩子不會上癮。我們必須對這個世代的青少年有更深刻的認識,學習更多的溝通技巧,以往的「循循善誘、殷切教誨」,在悖逆孩子的身上發生不了作用。我們應該趁早準備、儆醒,特別在孩子還是青少年時期,避免產生「上癮」現象,不要讓孩子成為父母一生沈重的負擔。

坦白說我曾經向上帝抱怨:「早知道我兒子會吸毒,打死也絕不會移民美國。」為了孩子的教育,放棄我深愛的工作及年邁的父母,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又遇見孩子吸毒的悲慘歲月,在人的眼光看來真是不值得,但卻也讓我對生命有著更深刻的體會,更容易看到別人的需要,就如同聖經中所說:「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藉著我個人特殊的經歷與研究,這幾年也幫助了許多家庭脫離孩子上癮的困境。深深覺得若家長能扮演好上癮青少年輔導、守護的角色,社會必定會少了許多問題青少年。

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得知我兒子有些不滿,因為身為母親的我竟然出書掀開他生命中最不堪的瘡疤。坦白說我心中也是有掙扎,若我兒子極力反對,這本書是不會公諸於世的,我禱告、考慮了許久,最後決定請我兒子擔任校對,並對這本書提出他個人的見解,沒想到看完草稿後,他告訴我:「媽媽,你這本書寫的很好,很正確,會幫助許多人。」有了他的首肯,這本書才能呈現在各位讀者的面前。我兒子健康、平安的活著,是我出版此書的最大動力。

(以上文章摘錄自《上癮的真相》自序)

【段落2】

上癮分「物質類上癮」和「行為類上癮」,前者上癮的是毒品、香菸、酒類等等,後者上癮的則是網路遊戲、賭博、工作狂、色情等等,最大的不同就是:物質類上癮以「試一試」的心態開始,一旦嘗過毒品所帶來的快感滋味,就很容易上癮。而行為類的上癮則不同,絕大多數是以「漸進」的方式,次數與時間是影響上癮的關鍵,偶爾一試不會上癮,但時間過長則有可能引發上癮。因此,如果能有效控制「行為」的時間,則可避免上癮。例如:上網時間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麻將不是常打也不會產生上癮。

行為類上癮模式也因著年紀的不同而有所區分。大多數青少年沒有收入,因此較少「賭癮」、「購物狂」、「工作狂」等上癮行為模式。本書針對青少年的上癮類型,因此著重在「網路遊戲」以及影響未來身心靈健康的「色情網路及刊物」。

戒除行為類上癮有時比物質類上癮還要困難,因為無法完全根絕,特別在電玩遊戲部分,網路的無所不在,讓人防不勝防。因此家長們在輔導孩子戒掉「網路遊戲癮」時,必須掌握「行為類上癮模式」關於「時間控制」及「漸進式」的要點,即可避免孩子因為網路遊戲的上癮而影響未來。換言之,你不可能完全杜絕網路,但必須控制孩子上網的時間以及上網的遊戲內容。不能毫無節制地任由孩子掌握上網時間,因為一旦上癮就非常難處理。

如果你問家長,你的孩子上了哪一種「癮」?絕大多數的答案會是「電腦」或「網路」。事實上大部分熱衷於電腦遊戲的青少年並沒有到達「上癮」的程度,只能說是「迷惘」,所謂「迷惘」就是網路世界太迷人了,青少年暫時迷失在網路世界中,但是在「關鍵時期」如:學校考試、父母管制、更吸引人的活動……,還是會停止滑鼠的挪動,回到真實世界,因此只能說「迷惘」,而不是「成癮」。家長不要太過擔心。

當我們面對青少年有吸毒的可能時,一定要「過度反應」,但在網路遊戲時卻不能如此,恰恰相反,「不要過度反應」,不要太緊張。因為你不能禁止孩子接觸電腦,除非你孤立於社會,到搬沒有電腦或網路的環境。避免成癮的關鍵在於「瞭解」及「控制」。孩子有可能沒有到達上癮階段,只是消遣或抒解壓力。許多成績很好、品行不錯的孩子也在玩「線上遊戲」,這要看他玩的是哪一種線上遊戲?和誰玩?玩得時間有多久?有沒有「上癮」?

筆者認識一位家長,家中青少年的孩子喜愛打電動,但是學校成績很好,各方面也都不錯,只是孩子在打電動時不願和父親溝通(這也是青春期孩子的常態),而這位父親個性剛烈,居然將孩子強制(美國法令允許父母有權將十七歲以下子女強制送離)在半夜送到專門收管問題青少年的寄宿學校,而這位師長眼中的好學生,從此更加暴烈,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家長「過度反應」的結果,最後受傷的是孩子。因此判斷「是否對電動遊戲上癮?」要非常謹慎。若是一味地禁止,不但影響親子感情,也容易讓孩子在家以外的地方玩,如:網咖或朋友家,這樣更危險。

父母首先要衡量是否真的上癮,其衡量上癮的標準:
1.是否產生「依賴性」?當孩子沒有在玩時,會有什麼樣的生理或心理症狀?如:手抖、暴躁、來回走動、甚至發抖、打顫、亂罵……如果沒有,表示孩子「尚未」成癮,只要適當即早限制,即可幫助孩子。
2.是否喪失生活行動能力?孩子是否成績一落千丈?是否因此不去上學?是否不吃不睡不動?成年人如果因此不上班、不照顧孩子,如果答案是「是」,那麼表示他上癮了,必須進入「斷戒治療」。

家長必須明白,所謂「上癮」的定義是「一個人無法控制對某件事物的慾望或依賴」。當人上癮時,其內在的驅動是非常強烈的。坦白說不僅青少年,許多成年人也沈溺在網路世界中,許多生活層面都被網路所控制著,所謂「低頭族」就是一例。青少年時期沈溺於網路遊戲中若無節制,到了成年人情況更糟糕,在台灣在日本不約而同刊登類似的新聞,描述沈溺在網咖的母親竟然以紅茶餵食剛出生的嬰兒,以致嬰兒餓死。還有一些年輕父母因為沈溺線上遊戲完全不管孩子,交給祖父母照顧,產生許多問題。因此千萬不要等到孩子成年了,再去處理網路上癮,都已經太遲了。

網路上癮者,有些地方與毒品上癮有著是一樣的症狀:否認、神秘、暴躁、沒有動力,最後退出學校或家庭。網路上癮與其他藥品上癮者不同,他們並不是出於「選擇」,藥物上癮者可能只是「試試看」就會上癮,而電玩遊戲是不自覺地「逐漸」落入上癮。會進入「上癮階段」一定會經過「一段時間」,沈迷時間過久自然會上癮,這與一般毒癮是不一樣的。因此家長想要讓孩子不會對電玩上癮,必須堅持玩電動的「時間」而不是完全禁止,從控制上網的時間,也讓孩子學會如何自我控制。不要等到了成年人或孩子進入大學,無法自我控制,沒有家長監控一發不可收拾。

◆改善方法
年齡的不同改善網路迷惘的方式也不盡相同。若你的孩子已達成年人(二十五歲以上)仍然整天上網,每天上網超過十個鐘頭,沒有工作也無學校,整天無所事事,卻仍需要你的扶養,就必須採取斷然措施,不再給予經濟援助及有條件的生活供應,幫助他獨立。但你的孩子若在青少年時期,請參考以下步驟與方法:

1.共同約定上網時間:在孩子尚未因為網路遊戲而產生上癮現象之前,約定每天上網時數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但是孩子有可能在半夜偷偷上網,筆者的建議是將電腦放在家中公共區域如:客餐廳或書房,或電腦的所在位置沒有門。你可以告訴孩子,電腦是大家的(當然也是你出錢買的),孩子可以玩,但必須有限度。
你可以和孩子談條件,共同訂出上網的時間。

2.訂出遊戲規則:若孩子覺得上網時間很難約定,你也可以選擇「方案」如:考試成績的標準、功課完成檢查後才能上網、看書時間與上網時間必須相等、做完家事才能上網、先整理房間等等,具體的行動方案,孩子必須達到目標才可以上網。以培養青少年的責任感。

3.電腦放置家中公共空間:盡可能將電腦放在你可以看到的地方,而不是孩子的臥室,如:客廳、餐廳、書房、、開放式的空間,家中沒有適當的地方,孩子使用電腦時不能將房門關上。若孩子有異議,禮貌地請他思考:「誰出錢買電腦?」、「房子是誰的?」、「誰決定家電、家具放的位置?」

4.暫停電力或網路供應:如果孩子不遵守共同約定,你可以在固定切斷電力或與網路公司洽談上網時間,但事先要告知孩子。給孩子一定的時間改善。

5.控制零用錢:為避免孩子到網咖或到別人家上網,這樣比在家中還危險。但是你可以控制零用錢,網咖是要付費的,同學家常去也不方便。家長最好避免孩子到網咖,萬一不能禁止,也要瞭解孩子所去的是哪一家網咖店?去的時間多久?能隨時察看,以避免孩子進入提供毒品的網咖。

6.請輔導介入:以上方案均無法實行,並且孩子已經有上癮的現象,成績大幅退步、手抖、精神萎靡、雙眼發紅等,成績一落千丈、不吃飯、不睡覺,必須長時間,無法停止上網遊戲,甚至逃學,家長必須請輔導介入,輔導可能是學校老師、家中長輩、警察等等,孩子比較敬畏的人介入輔導。

孩子沈溺於網路遊戲,剛開始是因為無聊,逐漸沈溺或上癮。如果能在一開始即定下規定,是比較妥當的作法,若孩子已經上癮,那麼必許認清「任何干預行動必定會帶來衝突」。在青少年時期制訂上網遊戲的規定,好處就是讓孩子學習控制線上遊戲的時間,孩子懂得如何「下線」,將來進入大學或成人比較不容易沈溺。

不要隨著孩子的情緒起舞,態度必須堅定,但不可動怒或暴力相向。先取得雙方的共識,再付諸行動,決定後就必須堅持到底。剛開始孩子會暴跳如雷,但時間久了,家長堅持下去,孩子自然會慢慢適應新的規定。同時家長也要安排其他課外活動,或令孩子覺得有趣的學習,如:烹飪、棋藝、吉他、運動……等與學校課業不相關的學習,讓孩子樂意轉換,並填補孩子空虛的心靈。

(以上文章摘錄自《上癮的真相》第四章)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