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定  價:NT$ 300 元
優惠價:9027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所以,這並不是一本關於五月的書,而是關於我自己,其後與倖存之書。

如今,我航過那個鬱悶的赤道無風帶了嗎?我即將出發去哪裡?抑或,我從何處歸來?寫作的船帆下垂擱置了非常久,水天一色,霧氣茫茫,記憶的魔山,五月,想來不只是我陪她走過一段性別認同之路,她也伴我熬過一段非常漫長的寫作認同之旅,即便是她已經不存在的歲月裡,她的形象及其書寫,對我是一種撫慰,也是一種刺痛,我們曾經彼此反對,卻又同時扮演傾聽者的角色,無論是不斷攀高追尋,或是不斷挖深內化,我們爭執,終致諒解,了悟彼此並沒有太大的衝突。

霧漸漸散的時候,她們已經不在那裡了。

該如何懷著那些傷害的故事繼續生長下去?不能忘卻,又不能時時記得;傷害的故事往往既美麗又醜陋,那其中,無論如何,曾將一個人最好的可能、最壞的黑影展演到極限,如果我不足以理解那其中的內容,也沒有什麼資格去保存這些──

生命之書某一些頁數被撕去,難再前後連貫的故事,但我們依舊會克難地將之讀完。

我沒有能力阻擋謊言與傷害於生命之外,沒辦法使事物結晶於至美的瞬間──如果這是你與我,青春之心所堅持要做的──做不到,死亡也不是做到的辦法。相反的,在死亡之後的流水時光,我目睹的盡是變化,滄海桑田,人之變貌與情感的質變,一切不可阻擋,也往往情有可原。夫復何言。取代眼淚與吶喊的是強烈的孤寂感漫天而來,無孔不入,可相信我,心靈有其不死本事,如果你還在,想必能和我一樣,沒什麼好慌張的,孤寂就孤寂吧,與孤寂同在,細看它的模樣,看熟了就沒有什麼好慌張的。

媒體相關報導
賴香吟:寫作是療癒的終點
2012-05-07 01:00 中國時報 【林欣誼/專訪】
很久以前,賴香吟便明白寫作是她重整人生的方式,找到人生究竟在哪裡歪掉、崩毀,然後再蓋起來。「是重整,不是療癒,」她強調:「我不相信寫作是治療,唯有治療到八、九分了才能書寫,寫作已是最後一步,是療癒的終點。」

賴香吟很早就被文壇看好她的早慧和基本功的老成。但她對寫作卻長年抗拒、閃躲和偽裝,她說自己不是「讀文藝書長大的人」,沒想過當作家,即使寫了點東西也不想發表,「也許當時覺得寫作的都是不快樂的人。」

賴香吟過去唯一寫作上的朋友,是邱妙津。邱妙津過世時年僅廿六歲,將所有遺稿留給賴香吟。多年來,她的文稿埋在紙箱中跟隨賴香吟飄洋過海搬遷南北,賴香吟一一為她整理出版,對外成了她的文學遺產管理者,對內則是邱家人的「防火牆」,保護他們不受外界干擾傷害。

然而,這也讓賴香吟從一九九七年出版處女作以來,彷彿就喪失了自己在文學上的角色,她的書都被作了關於邱妙津的聯想與影射,「任何場合遇見讀者,來問的一定都關於邱妙津。」

曾經如此縮小自己,以致於連文字都偏冷的賴香吟,在言談中,卻能感覺她的人是多麼溫暖,總為他人想,卻是不說的。《其後》字裡行間顯露的,就是這樣的小說家心靈,剛強卻又柔軟如花朵綻開。

儘管承受誤解,在《其後》她只含蓄寫到:「這其間,來自外部之揣測、聯想,即便如何出於善意,之於我始終具有違和感。選了與死者的承諾,無視生人的眼光,也因我賭氣不肯屈服對號入座、近似霸凌的閱讀習慣。」

賴香吟台大經濟系畢業後留日修習文化研究,當過上班族,前幾年進入成大攻讀文學研究,博士班肄業。長年的社科研究訓練讓她有強大的思辯理性根基。

「這對我來說是矛盾拉鋸,我不能鄙視文學的情緒與感覺,但寫作也不想陷入空洞的情緒化,我相信好的文學必須有思維的高度。」她表示直到近年,學術和文學兩個系統的衝突在心裡逐漸穩定下來,才足以專心寫作。

「出版《其後》,是我和寫作和解的開始。」廢墟過後,早已不是吶喊的當下,卻也非勇氣或諒解可概括。賴香吟經過十幾年的跋涉來到這裡,她相信:「小說之所以偉大絕非因為技藝,而是態度,是心靈。」

我見我思-《其後》的人生
2012-05-18 01:21 中國時報 【吳典蓉】

這個禮拜又有一個年輕的生命自願殞落,他們走得如此堅決,不願(或無法)再給這個世界一點機會,這種時刻你才會恐懼的發現,語言是多麼無用。

「孩子,我也曾經痛苦過,但我走過來了,你一定也走得過來。」即使不是謊言,聽起來也很空洞無力,這是辭窮的時刻;人類痛苦的經驗有沒有可能傳遞,前人的痛苦,後人可不可能從中學到什麼?或者,是我們如此愚昧的,自認懂得別人的痛苦?

也許,我們下次該換個策略,不知前面有什麼等著你,所以,請活下來吧!畢竟,每個人都只能是自己的見證者,見證自己「其後」的人生。

賴香吟的《其後》,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摯友的死亡開始,這是她和死亡對抗的倖存者經驗;很多人對這本書的興趣,可能是為了被指涉為「五月」的早逝作家邱妙津,但我看到的卻是兩個世代間令人心痛的斷裂,某種程度,這是我們這個世代的故事。

同樣身為五年級生,我們的父輩多數從戰亂、飢餓、屈辱的經歷中走來,人生很早就背負著生存的壓力,他們壓抑、放棄自己所愛,人生的目標就是讓親人好好的活下去;然而,做為五年級生的我們,不但衣食無虞,「而且仗著父親們的信任,我們走向何方?踏進他們戒之慎之的區域,跳脫技術,直闖心靈思維,生命的苦汁逼著人要吐出來,我們膽大妄為就是要表達」。

我們的上一代那麼努力要活下去,但是活下去對我們這一輩來說,卻不見得是確定的答案。年輕時,我們商量的對象,不是自己的父輩,而是跨海、年代久遠的太宰治,摯友五月走了以後,做為見證者的「我」,透過對太宰治之死的叩問,「這回的寫作不是當作遺書來寫,是為了要活下去而寫的」,就像她在叩問,五月的遺書寫作,究是是一場淒厲的死亡表演?還是充滿了求生的努力,對死亡的爬梳何嘗不是為了克服死亡。

就好像死亡是可以討價還價的過程,生與死是可以協商的;一直要等到父親的死亡,「我」才終於看到死亡的具體模樣,「原來這就是死了。根本就不是選項,而是無可選擇」;父親的死,讓賴香吟得到救贖,但我們更多人可能在與死亡論辯的過程中,早就在心中離棄自己的父親,最後,終於無法浪子回頭!

這本書寫的是我們這一代的「其後」人生,要到「父親們」離去才能懂,我不知道,這樣的痛苦感受能不能傳給下一代。

作者簡介

賴香吟

一九六九年生於台南市,受教育於台灣大學,日本東京大學。一九八七年發表第一篇小說,之後散文、短篇小說散見各報章雜誌。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台灣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著有《史前生活》、《霧中風景》、《島》、《散步到他方》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這是用時間慢慢堆積起來的一本書,有些地方寫得驚人的好,她文筆的成熟以及這個作品能去解答很多問題,包括五年級世代的早逝與斷裂;它能去回答一個女性作家怎麼樣走過情感、創傷和死亡,或是如何去經歷一個同志朋友的死亡,然後從否定書寫回到書寫的過程。
──周芬伶

小說《其後》,不是祕辛,不是自傳,不是內幕,也不是告解或懺悔,更不只是告白,而是在小說的文字共和國裡才能有嘉年華與眾聲喧譁成立的意義。我們卸下偏執、成見、既定印象的武裝,循小說家的思路前行,恍兮惚兮,召喚不語的死者,一起完成內在的逆旅。我要說,賴香吟寫完《其後》,走出來,是生者仗義承擔的勇氣,是「季札掛劍」的用心如日月。
──林俊頴

太浪漫的我們,在年輕的時候,都一定得死過一次。那樣的死過之後,再回頭,看見的都會不一樣了……為你終須拿回屬於你書寫權利的毅然感到驕傲,因為這是一個時代的故事,是關於你如何活下來,而不是關於某人為何而死的故事。
──郭強生

目次

活動中心

消息
Do You Remember…
春暖花開
那一天
憂鬱貝蒂
其後 之一
其後 之二
椅子
先生 せんせい
十年前後
父親們

生手的天真──代後記

書摘/試閱

活動中心

走到大道盡頭,正紅色的活動中心,如今看起來,有一種屬於過去時代的輝煌。走進去,陳設理所當然已經改變,昔日簡單打菜的自助餐廳換成了宛如百貨公司裡的美食街,餐廳另一頭小福利社變成了二十四小時便利商店,碰觸它的自動玻璃門,便替活動中心開了另一個出入口,取捷通往新建於椰林大道盡頭的總圖書館。

在過去,這光線並不怎麼明亮活動中心一樓,集聚了電影、禮堂、演講、餐廳等功能,二樓則有各類社團:思辨的,知識的,慈善的,宗教的,娛樂的,交際的小群體,不同性情的學生約在活動中心碰面看電影,沒事就到社辦報到,消磨光陰,互訴心事,班門弄斧,清談終日,一樓餐廳裡的桌椅就算非用餐時間,也常座無虛席,人人各自吃零食,抄筆記,作功課,語言交換,情侶疊頸打盹纏綿。

如果不是因為五月,這個活動中心,在她的回憶之中,應該也會和其他大學時代的回憶一樣,退化成一個他人的舞台,一些零星的故事,無啥大事可記的佈景。雖然的確有過一些日子,她曾在那裡買過餐點,看過海報,甚至幾場電影,可無論如何,她不曾在這裡奉獻什麼,沒有過什麼可歌可泣的情節。她與同儕之間總存有那麼一些走不攏的距離,可是五月堅持挑戰那些距離,跳也要跳過來。

有段期間,五月幾乎日日到活動中心報到,從沒有光線的租賃洞穴裡爬出來,像木頭傀儡把線從頸後拉緊,把散亂的熱情與悲傷胡亂裹成一團,塞在笑容背後,然後,逢人神采奕奕,甚至幽默大笑,走上活動中心二樓,與人打成一片。

那是八○年代的尾聲,所謂五年級發芽的時代,不顧一切的努力,把知性與情感榨壓到極限,且往往是情感越過了知性,人人多少談一點文學、哲學、性別,也談環保、歷史、政治,種種,種種,各個小圈子匯集在活動中心裡來去,那些圈子裡的許多名字後來在不同領域有了各自的光芒,但那是另外的故事了,如果巧合,這些人的記憶盒裡,應該還留著五月所描述過的二樓社辦裡的空間狼籍,人與人的愛情與競合,懷抱理想的青年男女,執著地和自己的風車戰得筋疲力竭。

第一次見到五月就在活動中心,五、六個人在餐廳裡併桌清談,吃食四散。五月到的時候已經遲了不少時間,坐下來說前陣子出車禍,今天可是特別出關來見各位的。一張小臉,下巴裹著紗布,全靠一雙晶亮大眼睛打招呼。她和在場其他人多少電話聊過幾句,五月倒是完全陌生。

活動中心磨到天黑,換地方繼續。五月雖然受傷還是活絡得很,有那種能跟每一個人打交道的本事,包括她。五月眨眨眼說:我們之前見過,不過,你應該是不記得了。

她的確沒有印象。五月不在乎,繼續說話,沒個停頓。她看著五月,自然將之歸納於和自己不同的人,但又不覺得討厭,活力神氣的人多半尖銳,但五月神氣裡有一種和善。

大家邊說邊吃喝,惟獨五月因傷口不方便始終沒吃什麼東西。後來時間晚了,總也餓了的時候,五月吆喝:喂,你們好歹也有個誰去幫我買瓶牛奶吧。

她不遲疑便站起來。

五月很快從身後趕來:欸,我沒要你去買啊……。

沒關係。

你知道這附近哪裡有超商嗎?

不難找吧。她索性直說:其實是我自己想出來晃晃,你就讓我去幫你買吧。

五月沒再阻止,不過,也沒往回走,趕幾步跟上她。不一會,又開口了:怎麼不穿外套呢?

還好,沒那麼冷。

抖成這樣還說不冷?五月忽地伸過手來摸她的衣衫:這麼薄?

這瞬間,彷彿打了個寒顫似地,某些平靜的事態被驚擾了。

一個人該如何去描述一個人?有必要嗎?有權利嗎?這麼多年,她反覆自問這些問題。

如果有一天,她必須描述五月,那會是真的嗎?她又何必描述五月?是自己需要表達,還是五月需要表達?

表達自己,五月應該已經做得夠多了吧。五月對自己毫不保留,她所揭開的,有時候,還遠遠超過了我們所能忍受的。要說五月有什麼沒有表達,也許只是她們之間的故事。五月不是不能寫,是她特意沒有寫,即便寫了也只能像個破綻百出的故事,一個事脈與輕重到那裡就兜不攏的空洞。

剛認識的時候,五月歷史,她一無所知。五月看起來活得很好,幾乎可以說,生機勃勃,像個勁量飽滿的電池小熊,為不同的事務跑來跑去,用各種不同音調說不同性質的話。從表面情節來看,兩個人生活毫無交集,個性也不相同,確確實實是不同故事裡的腳色,連活動場域也相隔遙遠,她多數時間留在徐州路的法學院,很少到羅斯福路這邊的大校園來,遑論活動中心,可以說是因為五月,她才真正走上了活動中心的二樓,在那裡看五月作各類花式表演,孔雀梳刷羽毛的交際舞。

約在活動中心碰面,通常只為了一起離開活動中心。路上都說些什麼,已經不大記得,或許只是兩個好學生的談話,兩個女孩子的談話。那些話,與其接近感性,毋寧更是大塊大塊的理性,知識與經驗的分享讓她們跨越陌生,並不哀愁,而是愉快,表現得像堅強的孩子,在傷痕的記憶上跳房子,給經驗創造各式各樣的簡碼,像太宰治在《人間失格》玩弄詞彙小遊戲:汽船和火車是悲劇名詞,市營電車和巴士則是喜劇名詞。為何如此?怎麼分的?太宰說得很傲氣:「不知其理的不足以談藝術。」

這是驕傲。難道不是驕傲?孤獨者,氣弱者,藉以依靠、藉以撐持的驕傲。這個驕傲不等量於知識,亦無關世俗所謂優等生的形象,不過是玩著一個只有對方才可以陪著一起玩的遊戲,棋逢對手,放心觸探彼此的直覺與天賦。五月形容自己像一隻貪婪的知識怪獸:我們的求知欲可能讓我們一輩子受苦。這是預言,但誰以為意呢,在那個驕傲的年紀,從不以為受苦是件沒意義的事。她們執著,往前,在那條椰林大道上,把她們聯繫在一起的,正是一條沒有人替她們準備好可她們必須獨力走向前的摸索之路,沒有父執輩,沒有引燈的導師,也沒有兄弟結盟,且連作為一個男子都不是的,形體單薄尚未長成的女性。宛如幾隻離群獨自冒險叢林的清瘦的鹿,遙望彼時多半仍由男性建立起來的資本與知識城邦,對她們顯露,既雄偉又荊棘,既召喚又無情。

離開活動中心,又到底作過什麼呢?無非一起去看片子,去哪裡吃點東西,或在五月的房間裡,一本書接一本書,一個話題接一個話題。那時候,她們都剛踏上寫作之路,各自發表了幾篇作品,但五月有較她更大的藍圖與樂觀要做一個作家,五月房間,格整書架,哪個方位上放了哪幾本書,那畫面至今清楚留在她的腦海裡。之於五月,知識宛若祭壇,在那些書架的環繞下,她們揭露內心傷害的墳塚,她們的友誼在那裡生根,可以說,那些書架就是她們故事最早的背景。除了當年所謂文藝青年必讀的西方社科、哲學書,五月還衷情安部公房、三島由紀夫,剛剛冒出頭來的村上春樹,以及,太宰治。光復書局所出版的「當代世界小說家讀本」早就斷版多年,但在彼時那真是一個精緻的禮物,每一冊都之於她們生命留下了痕跡。其中,李永熾翻譯的《斜陽》和《人間失格》尤為一個異數,五月為之傾倒,她雖不能完全同意,仍不得不承認其中有著什麼與她不同但依舊穿透打擊到她的衝力,一種不同的痛苦,但確實是痛苦,誠實到讓人迴避不了;每個靈魂都是不同的,但痛苦的靈魂之間有嗅覺般的共感。

真正親近相處的時間,說來不會超過一年,但這一年,她們到底如何經歷對方的生命,又瞭解到什麼深度?五月從不吝於表達意見,也能變換不同方式引人說話,有時候她抵抗五月:你是把我當心理分析嗎?五月倒也不惱怒,嘴角仍有一抹微笑。很多人對五月的印象是,善於傾聽,善於撫慰,善於給人能量。

不過,到底是在哪裡岔了出去,她很快便感覺到了五月笑容背後的匱乏與不安。愈靠近五月,愈直感到外表熱鬧的五月生命內底若非乾旱不毛,便宛如著了火般焦痛不已。後來與五月相處的記憶,愈來愈多的嗚咽與吶喊之聲,最糟的時刻,五月敘述裡不乏耽溺,不乏黑暗,不乏驚世駭俗,她聽著,沒有驚嚇,沒有走開,唯一使她無言以對的是關於暴力與血,無法承受痛苦而自殘的傾向。

是的,五月自殘的傾向是很早的了。初識時候,她就已經在手腕用菸燙下了傷疤。相較於心靈所敏感到的痛苦,肉體顯得非常小,靈魂太巨大,承載不了,就忍不住想將肉體衝撞開來,加以毀滅,至少予以麻醉。很多年後,她讀柳美里(這個作家把自己獻祭/計於文學的程度是另一個令人咋舌的例子),再一次發現所謂意志的軟弱與堅強之別,實在主觀而難以相較;一方面承擔著常人覺得不可思議的經歷,但另方面卻可能因為小事而頓挫無依,情緒窘迫,無可控制要去做理智知其不可之事,甚至以磕藥以死求其解脫。

當大多數人感覺五月亮得像星,蹦蹦跳跳如小猴的青春時期開始,她便飽受五月死亡黑影威脅,一天到晚要提心吊膽她是否又傷了自己,擔心五月碰到足以致死的大小事,是的,純以表象,一般眼光來看,有些事可能真小,小到太宰所說:碰到棉花也會受傷,膽小鬼(弱蟲)有時連幸福也感到畏懼。世人當然可以批評這是軟弱、任性、依賴,但她就是沒法拿這些尺度去裁量五月;一切只是出於本性與極限,她只能試著理解,太宰的譬喻:生出「柔和善良」之心。

那依舊還是一個平整乾淨的年代,乾淨得像天永遠是藍的,愛永遠是甜的;世界只是如肉眼所見,領袖就是領袖,百姓就是百姓;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好人應該遠離罪行。

或者,延續上面提到的太宰詞彙遊戲:罪,如果有罪,世人定義的罪是什麼?要不,也至少告訴我罪的對辭是什麼?法律?不,太宰搖搖頭:世人就是想得這麼簡單,裝腔作勢地生活。那麼,是善嗎?不,善是惡的對辭,不是罪的對辭。「神有撒旦之對,救贖之對是苦惱;愛有恨之對;光有暗之對。善有惡,罪與祈求,罪與悔改,罪與懺悔,罪與……啊,都是同義語。罪的對辭是什麼?」

罪,及其對辭。《人間失格》一整個問到底的問號。如果有罪,罪是什麼?因為有罪,所以不值得同情?因為有罪,即便不幸也不得抗議?罪的對辭是什麼?神?有神嗎?還是僅僅只是「世人」?

關於同性間的愛戀,她看五月作品《手記》,才知道當年以為五月都想過了,夠勇敢了,沒什麼困擾可以打倒她,沒問題的─這個預設是完全錯了。

五月總表現得強韌。寫在《手記》裡那些核心底處的困難,五月到底有沒有講過呢?也許有,一起走路說話的時光,那些細細碎碎,那些糾結摧折的情緒恐怕全都是,只是她沒有聽到深處?不夠感同身受?她不以為人與人的情感需要因為性別而有那麼大的畫地自限,因此五月問題沒有驚嚇到她,甚至她有時以為五月放大了情感的痛楚,而把自己陷入痛苦自殘之境。

相對五月,她太理性,彼時亦尚有資本足以撐持理性,相信理性足以梳理悲傷,以為聰明才智會勝過情慾折磨,事實上,應該是她沒能精準測量到五月的恐懼,不知五月內心深淵的恐怖。五月的話:我不要向前走,我不要成為我自己。

想來五月是深深被恐懼挾持了。

時代安靜得非常自私,沒有人對她伸出援手。

彼時和五月讀太宰,總無法同意,膚淺地指責:一個人要死,何必偕人一同?死,不就孤獨至絕,還求作伴?況且是未必相愛、事後連名字都不能牢記的兩人,稱情死太浪漫。

後來漸漸瞭解,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這是怎樣一個被恐懼與不安追殺的人呀。太宰說,零餘者(日蔭者,陰影下的人):人世中悲慘的失敗者與惡德者。

零餘者聽了女侍常子對他說:「不要擔心(心配要りません)。」顫抖的心鎮靜下來。

零餘者形容常子是那種「冰冷的寒風在身邊吹拂,只有落葉狂舞,已經完全孤立」的人,他把這投射為孤獨而深受打動,在她身邊宛如枯葉在水底找著了可依附的岩石,得以脫離不安和恐懼,得以不再以丑角掩飾自己寡言陰鬱的一面。因而,這個以世人眼光來看,疲倦寒酸的女人,之於太宰是,恩人般的女子。

與恩人般的女子一同去投海,未必與愛有關,更多的是彼此的絕望與恥辱。

解開腰帶,脫下斗篷。放在同一處,一起跳水。

心配要りません。不要擔心。

無論出於天性或因耽讀而擬似,五月身上有太宰氣味,這是不用再說的。可五月看出她身上的什麼?也是落葉狂舞、完全孤立嗎?彼此打動的乍看之下是聰明,實則接近孤獨,大膽設想,如果她們徹頭徹尾真是零餘者,何嘗不能是一對被彼此孤獨打動而一起去尋死的伴侶。(心配要りません。不要擔心。)然而,實際的故事是,在那個星星閃耀的活動中心,虛榮與寵愛打造出來的舞台,她們一路走到這裡,接下來,也只能被推著逆向發展,變成一對承諾要彼此照護,活下去的伴侶。(不是死,是活,但彼此打動的依舊是孤獨。)

所謂對生命最誠實也最勇敢的大學時代結束之後,出國之前,兩人最後一次見面,鬼使神差,又約回來活動中心。

到的時候,五月還在餐廳大桌上跟別人作語言交換。她在後面空桌坐下來,隨便拿點什麼出來看。

若無其事,一切家常。人人桌上攤開好幾本書,字典,紙張,筆袋;這就是校園,隨時隨地表現得一副無菌地帶的校園風景。

五月講幾句,低頭在筆記本上寫點什麼,或者,跟對方哈拉大笑,那模樣和當年她在活動中心看五月和人講話的情景,幾無二致。

那個五月又回來了嗎?她忽然這樣想。感覺很好。然而,這個很好,跟以前並不相同。她們之間,畢竟跟以前不一樣了。

結束後,五月坐過來,幾乎沒有讓她講話的空檔,嘰哩呱啦報告她的生活構圖,願景,金錢,情人,機票。
倒帶回去。電池小熊又出現了,勁量飽滿。很好。她們真是對好朋友。

整場約會五月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全都準備好了,我要振翅高飛了,你就好好照顧自己吧。

她沒有提自己亦在準備出國的事,太擁擠了,五月急起來的時候,什麼話也插不進去,何況她正處在新戀情的暈眩之中,她甚至沒有時間細說剛完稿的長篇小說,一本後來變成暢銷書的商品,關於五月的幽默、恐懼、野心、挫折、怨懟、夢幻,統統寫在那本書裡。

回想起來,這個下午是一個尋常的下午,她們之間最後一個無事的下午,盛世太平地宣告此段作結,另起一段。她們不會預料到人生早已設下怎樣的算計,非得讓她們繼續當朋友不可,之後奇異的旅程,也遠遠超過了她們的預知。

那一天,隻字不提兩人共同的過去,也未提及任何可能有關的將來,天黑之前,她與五月推開那朱紅色的大門,徹底揮別了她們的大學校園。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