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論語與算盤(簡體書)
滿額折

論語與算盤(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  價:NT$ 168 元
優惠價:87146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論語與算盤》代表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也是儒家文化的根基;“算盤”意指商人的經營管理,追求賺錢之術、獲取財富之道。
澀澤榮一先生用一生作為實踐,從道德修養與物質財富的關系出發,解讀人心社會與商業經營的和諧之道,顛覆了鄙視金錢利益的傳統觀念,創造性地提出“義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現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礎。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澀澤榮一 譯者:

澀澤榮一(1840—1931),近代產業先驅,工商業的精神領袖,被譽為“日本企業之父”、“日本產業經濟的最高指導者”、 “儒家資本主義的代表”。
作為日本歷史上最偉大的儒商,澀澤榮一一生崇拜孔子,并積極地致力于將《論語》思想運用到經商實踐中。他反對所謂經濟活動與倫理道德不相客的觀念,主張倫理道德與經濟的統一,鼓勵人們修學向上。這些儒商精神對日本企業,乃至日本經濟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名人/編輯推薦

《論語與算盤》編輯推薦:迄今為止日本企業家閱讀最多的管理經典著作之一
剖析日本企業經營管理精髓,洞悉近代日本經濟騰飛奧秘
西方企業學德魯克,東方企業學澀澤榮一
《論語》代表仁義、倫理和道德,而算盤當然是“精打細算”、“斤斤計較”的象征
《論語》+算盤,儒商精神的最高境界,日本經濟騰飛的秘訣!

目次

第一章:
處世與信條
《論語》里的經商之道??002
士魂商才??003
天命不可違??006
怎樣識人??007
《論語》是適合所有人的經典??009
把握時機,隱忍制勝??011
立心公正,量才適用??012
是否該與人相爭??014
大丈夫的試金石??016
做事要量力而行??017
面對得意與失意??019

第二章:
立志與學問
精神上如何永葆青春??024
談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028
“大正維新”的精神實質??030
豐臣秀吉的實干精神??031
如何成就大事??033
如何立志??035
君子之爭??037
社會與學校的關系??039
勇猛之心??041
走一條自己的路??042

第三章:
常識與習慣
健全人格的三要素??046
口是禍福之門??048
因惡而知美??049
習慣的力量??051
健全常識的重要性??053
根據行為動機看人??054
何謂真才真智??056
動機與結果和行為性質的關系??058
人生的希望在于努力??059
明辨是非之道??061

第四章:
仁義與富貴
正確的生財之道??064
正確看待金錢(一)??066
孔夫子的金錢觀??067
扶貧事業??069
正確看待金錢(二)??070
談行賄與受賄??072
確立義利合一的觀念??074
富豪在道德上的義務??076
能掙會花??078

第五章:
理想與迷信
美好未來的根本在于“信”??082
對工作保有興趣??083
道德傳統??084
摒棄戰爭之道??086
兩種人生觀??087
理想的歸一思想??089
“日日新”和利與義的統一??090
巫術的失敗??092
真正的文明??094
對外發展中要注意的??096
肅清歪風是急務??097

第六章:
人格與修養
樂翁公的幼年??102
評價人的標準是什么??106
什么才是真正的氣魄??108
二宮尊德和西鄉隆盛??110
不能空談理論上的修養??112
磨煉自己的意志力??114
由果探尋因??116
德川家康的貢獻??119
反駁修養無用論??121
人格養成法??122
商業無國界??124

第七章:
算盤與權利
孔子的權利觀念??128
舊金山公園事件??131
唯有仁義??133
兩種不同的競爭方式??135
合理經營??137

第八章:
實業與士道
士道即實業之道??142
貪欲膨脹的後果??143
應以相愛忠恕之道交往??145
“命長福多”??147
支持國貨??148
提高效率的方法??150
究其根由??153
必須摒棄功利主義??155
人們對競爭的誤解??157

第九章:
教育與情誼
自發的孝順才是真正的孝順??160
現代教育的弊病??162
母親對子女的影響??164
端正風氣的作用??166
重視德育??168
真正的孝道??169
人才過剩??172

第十章:
成敗與命運
以忠恕仁愛待人??176
成功的另一種表現形式??177
人事與天命??179
游西湖岳飛祠有感??180
順境與逆境??181
細心膽大方能成就大事??184
不以成敗論英雄??185

附 錄/論語
學而篇第一??188
為政篇第二??189
八佾篇第三??191
里仁篇第四??193
公冶長篇第五??194
雍也篇第六??197
述而篇第七??199
泰伯篇第八??201
子罕篇第九??203
鄉黨篇第十??205
先進篇第十一??207
顏淵篇第十二??210
子路篇第十三??212
憲問篇第十四??215
衛靈公篇第十五??218
季氏篇第十六??221
陽貨篇第十七??223

書摘/試閱

第一章:
處世與信條
《論語》里的經商之道
即使在今天,當我們談論到道德時,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仍然起著至關重要的參照作用。對于這一點,相信讀過的人應該是深有體會。
論語與算盤,乍一看,兩者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八竿子都打不出什么關系來。可是,在我看來,算盤因有了《論語》而打得更好;而《論語》加上算盤才能讓讀者悟出真正的致富之道,它們二者息息相通,缺一不可。關系可以說是,遠在天邊,近在咫尺。
在我70歲時,一位友人送給我一幅畫。畫的一邊畫著論語與算盤,另一邊則畫著一頂大禮帽和日本刀。有一天,學者三島毅先生來拜訪我,看了這幅畫,覺得很有趣,就說:“我是熟讀《論語》的人,你是專攻算盤的人,既然現在這專攻算盤的人都已經開始鉆研起《論語》來了,那我這熟讀《論語》的人也不得不好好研究一下算盤了,我要和你一起努力,一定要讓它們二者緊密地結合起來。”後來,他還專門就論語與算盤的關系,寫了一篇文章,并且列舉了很多事實和證據,來說明道理、事實和利益三者的一致性。
我一直都認為,人只有懷著一種強烈的不斷進步的欲望,才能成功。那些只會整天空談理想、愛慕虛榮的人是很難有什么作為的。所以,我希望政界和軍界能少一些爭權奪利和飛揚跋扈,而實業界能再多努力一點,多為我們的國家創造財富,只有民富了,國家才能富。
可是,如何才能有效地增加財富并讓財富永存呢?唯一的方法就是立足于仁義道德,用正當的手段去致富,這樣的財富才能長久。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要縮短論語與算盤的差距,讓二者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士魂商才
從前,在日本平安前期有個文人兼政治家-菅原道真,他非常提倡把日本固有的民族精神和中國學問相結合的“和魂漢才”,我覺得很有意思,也非常贊同。為此,還提出了自己的“士魂商才”。
所謂的和魂漢才就是要以日本所特有的日本魂作為根基,認真學習在政治和文化上都領先自己的中國,以培養自己的人才。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文化發展比較早,又有像孔子、孟子這樣的偉大聖人作為先驅,因而中國的文化、學術和書籍浩瀚無邊。其中又以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為中心。另外,據說就連記述禹、湯、文,武、周公事跡的《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等都是由孔子編撰而成的,所以一提到漢學,首先就想到了孔子。據說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是菅原道真公最喜歡讀的書。相傳在應仁天皇時代,菅原道真公還把百濟學者王仁進獻給朝廷的《論語》和《千字文》親自抄錄了一遍,獻給了伊勢神廟,這就是現存的菅原版的《論語》。
士魂商才也正是這個意思,如果想在這個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受世人敬仰和愛戴,那在為人處世上就一定要有士魂,但如果僅有士魂而無商才的話,也不能在經濟上立于不敗之地,所以士魂與商才在人之修為上缺一不可。那又該如何培養士魂呢?書本當然是一處可以汲取這門知識的好地方。不過我認為,所有書籍,只有《論語》才是最能培養士魂底蘊的根本。
至于商才,《論語》同樣也是學習的不二選擇。
乍一看,一本關于說道德的書跟商才應該沒有什么具體關系,可是,我們不能忘了,商才是以道德為本的。沒有道德的商才,即不道德、浮夸、謊話連篇、欺上瞞下等投機取巧的小聰明,絕對稱不上是商才。因此商才離不開道德,因而就只能靠論述道德的《論語》來提高自身修養了。同時,社會上魚龍混雜,如何才能更好地在這世事多艱的環境下生存也成了重中之重,如果你熟讀《論語》,相信它一定會帶給你很大的驚喜。因此,我一生都尊崇聖人孔子的教導,把《論語》當成一生的必修課。
日本也有很多值得推崇的賢人俊杰,其中最善于作戰而且又精通處世之道的要數德川家康將軍。正因為他對處世之道的精通,所以才有那么多的英雄豪杰甘愿為他所驅使,一起開創了15代的霸業,讓德川家族手握重權、屹立近三百年不倒,實在是偉大。
深諳處世之道的德川家康將軍也為我們後人留下了一筆關于更好為人處世的寶貴財富,其中《神君遺訓》就是他典型的代表作,充分地展示了他的處世之道。我曾經把《神君遺訓》和《論語》作過比較,我發現它們二者竟然有著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例如《神君遺訓》中的“人的一生猶如負重擔而行遠道”,不正是出自于《論語》中曾子所說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嗎?還有“責己不責人”則是出自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不及勝于過”與孔子所教導的“過猶不及”是一樣的;“忍耐是安全長久之基,怒為大敵”,即為“克己復禮”;另外,“人貴有自知之明,如草葉上的露水,重則落”,是告誡人要安分守己的意思;還有“常思及不自由,就能知足心中有非分之望時,宜回想一下窮困之時”或“知勝不知負,害必至于身”等等,這樣類似的說法都能在《論語》中找到出處。
由此可見,德川家康家族之所以能開創如此宏偉的霸業,很大一部分都要歸功于《論語》。
日本的大多數國民都認為漢學的教義就是肯定禪讓討伐,這與日本的國體相違背,其實這是一種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說法。我們看看孔子所說的“謂韶,盡善矣,又盡美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就能明白。韶樂講述的是堯讓位于舜的事,而堯讓位的動機是因為他欣賞舜的品德,因而歌頌這件事的音樂也是盡善盡美;武樂歌唱的是武王伐紂的事,雖然武王賢德,可畢竟是他挑起的戰爭,所以歌頌他的音樂未能達到盡善盡美的效果。僅從這一個觀點,我們就能判斷孔子是沒有完全肯定討伐的。
我們在評價一個人時,不應該單單只看他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還要考慮到他所處的時代,很多時候都是身不由己的。孔子因為他正好生活在西周,所以就算他對西周有諸多不滿,也不能批評得太過露骨,只能婉轉地用“盡美未盡善”這樣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可惜的是孔子沒有見過我們日本萬世一系的國體,也不了解我們這樣的國體,如果他生在日本,或是游歷過日本,了解到了我們的國體,指不定會怎么贊嘆呢!
因而大家在談論孔子的學問之前,最好一定要先研究一下他的精神。如果眼光不夠犀利,是體味不出孔子學問的真諦的。
因此,我認為,人生在世,如果想深諳處世之道,必定先要熟讀《論語》。隨著世界的進步,從歐美也傳來了許多新的學說,當中不乏具有真知灼見的好東西,但我看來,它們仍與一些古老的學說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只是措詞更新穎一些罷了。所以,新的東西我們要嘗試著接受,對于古老的東方文化,我們也絕不能舍棄。

天命不可違
孔子說:“獲罪于天,無所禱也”,該句中提到的天指的是什么呢?我個人認為,孔子的“天”是指天命的意思。
人生在世,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是與生俱來的天命所歸。草木有草木的天命,鳥獸有鳥獸的天命,人也有人的天命。就像同樣的人,有人賣酒,有人卻賣餅。這種天命是上蒼安排給我們的,無論你是賢是庸,是奸是忠,都不得不服從天命的安排。就像是堯,他不能讓自己的兒子丹朱繼承帝位,舜也不能讓太子商均繼位一樣,這些都是上天的安排,是人力所不能改變的。又像草木始終都是草木,想要變成鳥獸是不可能的;同樣的道理,鳥獸也是不能變成草木的。天命所歸,萬物只能順從天命的安排。
所以,孔子所說的“獲罪于天”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就是指人如果不合常理地做出一些違背大自然的事,必然會招致惡果。是想逃都逃不掉的,這就是“無所禱也”的意思。
分別出自于《論語·陽貨》和《萬章》中的:“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和“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矣。”就是說,人如果不合常理地做出違背大自然的事,得罪了上天,就算天且不言語懲罰,可是隨著周圍環境或人事的改變,也一定會讓人感到痛苦,這就是所謂的“天譴”。人類就算想盡一切方法要逃避天譴,最終也只會是徒勞。正如世間萬事萬物隨著四季交替而變化,而生長,不違背各自規律一樣,人類也不能擅自違背,這就是天命不可違。
孔子在《中庸》的開頭所說的“天命之謂性”也是這個道理。因果報應循環往復也是天命。人只有順應天命,遵循自然規律,不做問心有愧的事,就會像孔子所說的“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論語·述而》)那樣,充滿信心,得到安身立命的真正本領。

怎樣識人
佐藤一齋先生認為,如果根據初次見面的第一印象來判斷一個人,是最好的,也是最正確的識人方法。他所著的《言志錄》里有這樣一句話“初見時的觀察,多半無誤。”一齋先生說得很有道理,大家都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和一個人接觸得越多,你對他的判斷也就會顧慮太多,從而出錯概率同樣也就多。因為初次見面時,沒有摻雜任何的感情因素在其中,就算對方有偽裝的痕跡,你也一眼就能識別出來。可隨著見面次數的增加,則很容易受到他人情感因素的干擾,從而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
孟子的觀人方法則是根據一個人的眼睛,正如他在《孟子·離婁上》說的:“存乎人者,其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蠔焉。”孟子認為,一個人要是心地不純,他的眼睛就會飄忽不定;而一個心地純正的人,他的眼睛就會清澈透明。這種判斷人的方法也是相當準確的。只要細心地觀察一個人的眼睛,就能大體上知道他是正是邪,是善是惡。
《論語·為政》上說:“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看來,孔子的識人方法也用到了佐藤一齋先生的這種第一印象觀人法和孟子的看人眼睛觀察法,這兩種應用都是很有效的,都能基本上識別一個人。可是,如果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一個人,單憑這兩點就不夠了。必須遵從孔子的遺訓,充分地運用上面所說的三種方法:視、觀、察,使它們相結合,從而得出最正確的判斷。
視和觀在日語中都是看的意思,只是前者是指單純的用肉眼去看外表,而後者除了看外表之外,還必須用心去看,去體會。也就是說,孔子在《論語》中所說的觀察人物的方法,首先是根據一個人的外表去判斷他的善惡忠奸,然後再更進一步地了解他的動機,滿足于什么樣的生活,只有這樣,一個完整的人才能真實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如果一個人從表面上看起來正直不阿,可是為人處世動機不純,那他也絕對稱不上是一個正直的人。還有一種人,平日碌碌無為,沒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壞事,心地和動機也都很純正,安于眼前的生活,但他有時也會禁不住誘惑,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危害人的事。所以,行為、動機以及滿足度這三者相輔相成,三者都做到完美才能稱得上是一個正直的人。

《論語》是適合所有人的經典
自從我在明治六年(1873年)辭去官職,開始從事夢寐以求的實業以來,就和《論語》結下了不解之緣。初成商人的我除了有欣喜之外,更多的就是迷惑與不安。因為商人素來都是以錙銖必較而聞名的,那我最終也會不會變成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呢?我如何才能在這渾水里,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一展自己的遠大抱負呢?對于這個問題,我很慶幸自己之前就讀過《論語》。在我看來,它不僅是一本能教導人修身養性的好書,而且能在它的教誨下更好地經商,大展宏圖。
那時,有一位後來官至大審院院長的姓玉乃的人,他在書法和文章方面的造詣都很高,而且為人嚴謹認真。在所有官員里邊,數我和他最投機也最親近,大家都叫我們循吏(認真、守法、熱心為百姓的好官)。我們兩人幾乎同時晉升到副部長一級,并且為了日後能成為國務大臣而一同努力著。
所以,對于我突然辭官而從商這一舉動,他是最痛惜也是最不能接受的人,因而屢屢勸阻我。那時我正擔任井上先生的次官,他因為在官制問題上和內閣意見不同,所以憤然退出了政界,而我也追隨他離職了。我與井上先生的意見一致,可是,我離職的原因卻不是因為與內閣的意見不合,而是另有想法。
當時的日本,無論是政治,還是教育,都有要完善的地方。可我認為當務之急卻是商業。日本的商業處于一個最低谷的時期,商業不振,就無法為國家創造財富。因此,在改善其他方面的同時,也必須要大力振興商業。當時日本的固有觀念就是“經商無需學問”,還流傳著什么“有了學問,反而有害”、“富不過三代”和“第三代是危險的一代”等無稽之談。我對此不屑一顧,下定決心一定要靠真正的知識來經商賺錢。
我這突如其來的舉動也確實讓我周圍的朋友們難以理解。在他們看來,我前程一片光明,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官至次長,而後就是國務大臣。他們都認為我是被金錢沖昏了頭腦,放著好好的為民請命的事不做,轉而投身一個滿是銅臭味的大染缸中。對于他們的想法,我一方面報以理解,另一方面也大大地反駁了他們的觀點。我對玉乃還有其他一些朋友們說起了《論語》,說起了趙普對《論語》的看法,有了“半部《論語》治天下,半部《論語》助自己修身養性”和“金錢不是罪,沒有金錢,國家怎么能富強?人民怎么能安居樂業?”和“人生在世,并不是只有做官才是唯一的出路”等等這樣的有利證詞,連玉乃最終都被我說服了。
從此,我更加努力地鉆研起《論語》了,無論多忙,我都不會錯過中村敬宇和信夫恕軒先生所講關于《論語》的課。最近,我還常去請教大學里專為孩子們講解《論語》的宇野老師,只要是他的課,我必到,并且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從中學到了很多。他的教學方法就是逐章講解,讓大家共同思考,等到大家都真正明白之後再往下講。雖然進度很慢,可大家卻真正學到了東西,所以他的課很受大家歡迎。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聽過五個人的《論語》講解了。因為我不是專業研究《論語》的學者,所以在之前的研究過程當中難免會碰到一些深刻以至于不能理解的地方。例如,《論語·泰伯》中有這樣一句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恥也。”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理解它的含義。
由于這次是勁頭十足地研究《論語》,所以我又從中領悟到了很多之前未曾領悟的道理。由此看來,《論語》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并不是只有學富五車的學者們才可以鉆研和理解的一門學問。《論語》本來是很好懂的。只是,經過我們一些學者的一番故弄玄虛之後,它被復雜化了,使得農、工、商階級的人不敢碰它了。其實,孔子他就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師,無論是農民還是商人都可以向他請教,而且他的言論都是很實用的,通俗易懂。

把握時機,隱忍制勝
如果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尤其是在青年時代就養成了逃避競爭的性格,那么他就很難有進步的可能,從而也就不會有成功的希望了。只有競爭,社會才能進步,才會獲得更好的發展。我們也只有參與到激烈的競爭中去,并且耐心地等待時機的來臨,才能有一擊即中和大展宏圖的那一天,并且在這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找到一席之地。
根據我的經驗,遇事不能逃避,凡事都要努力爭取,不輕言放棄,該出手的時候一定要出手。不過,年輕人還是少爭為妙。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很多事的因果都是已經注定了的,如果貿然地想要去改變這一局勢,結果必然是徒勞無功。大家一定要謹記:人活于世,一定要學會認清形勢,以一顆樂觀的心,耐心地等待時機的到來。所以我勸慰各位年輕朋友們,遇事除了要努力爭取以外,同時還應學會隱忍。
對于日本的現狀,值得我們竭力爭取并且加以改變的地方有很多。尤其是現在官尊民卑的現象,只要是當官的,他做什么都是對的,就算是做了再不妥當的事,大家也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算過去了。當然,也有一些因為非議太大,實在逃不過法律制裁而逼不得已隱退的官員,可有此遭遇的人和那些繼續為非作歹的官員相比實在是滄海一粟,少之又少。總而言之,在當今日本,為官的可以為所欲為似乎是一則不成文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是被默許的。相信我這樣說一點也不過分。
相反,平民老百姓的言行只要稍有不甚,就會受到嚴酷的懲罰。如果所有的違法行為都要受到懲罰,那就不應該以階級之分而區別對待,應該就事論事,對老百姓和官員都一視同仁。然而,當今的日本卻與之相違背。
另外,平民老百姓就算為國家做了再大的貢獻也不會得到認可;而那些當官的,一點小小的成績都能得到極大的褒獎。針對這樣不合理的現狀,我們大家應該要竭力去改變。雖然我主張爭取改變這樣的現狀,但也并不意味著我們就要立刻采取什么行動,時機未到,就算是做了也只能是做一些無用功。所以,我這些話也只是發一發牢騷,可與此同時,我們都不能忘了,一旦時機來臨,就是我們拿出行動改變這一切的時候。
立心公正,量才適用
量才適用,一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有很多人,為了擴展自己的權勢,穩固自己的基礎,成就自己的霸業,對人才也是“量才適用”,只不過這樣卻很容易變成以權謀私。這樣的做法,無論是在政界還是在商界,都不足為怪。可是,這絕不是我想要學習的。
縱觀古今,只怕很難找到能像德川家康將軍那樣能將量才適用和以權謀私并存,并發揮到極致,讓自己的權勢和威望都達到極點的人。日本歷史上除了他很難找到第二人。
為了加強江戶地區的戒備,他在此安排了自己的嫡親弟弟;為了控制箱根的關隘,他又把大久保相模守安排到小田原,同時把三家的嫡系親屬分配到全國的要塞地區,如用水戶家控制東國的門戶、用尾州家據守東海要沖、用紀州家做好幾內的後方警備,還把井伊掃部頭安置在彥根,鎮守平安王城。他的這一做法,實在高明至極。因為這樣一來,幾乎整個日本的重要地方都有了他的心腹在把守,讓別的諸侯沒有動彈的余地,因而德川近三百年的霸業也得以成就。
我不想評價他的這一做法是否合乎日本的國體,單純地只看他運用人才這一手段,他的成就的確沒人可以相比,稱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我曾經很用心地學習過他用人的智慧,在人才和位置上做過一些適當的調整。當然,我從來沒有在目的上效仿過他,而且我對身邊的人也都是真心實意的,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把合適的人才安排到最合適的崗位上。如果最終真能如我所愿,人盡其才,他們也都各有所得,這對于國家而言也是一件好事,也成全了我報效國家的這一夙愿。這也是我從商路上一直堅持的處世原則。
如果利用權術而將他人玩弄于股掌之中,這是對人的一種侮辱,我絕不會做這樣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由,如果覺得我這里不能施展你的才華,那你大可以離開,去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地方,我絕對不會限制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無論在哪里,我都希望能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希望有才能的人在合適的崗位上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光芒。雖然因為我的一技之長,有人愿意屈就于此,我也絕不會因此而輕視他。人生來平等,而且是有禮有節的平等,做人就應該要懂得投桃報李。總而言之,人與人之是一種相互扶持、相互依存的關系,戒驕戒躁、互相協作,這才是我的做人原則。
是否該與人相爭
有人認為,在社會中,無論什么情況下都不應該有斗爭。更有甚者認為:要是有人打了你的右臉,你就應該把你的左臉再伸上去讓他打。對于這一問題,可以不論誰對誰錯,大家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地各抒己見。
我個人的觀點是,斗爭不應該完全被禁止,在某些情況下,斗爭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社會上,有些人說我太圓滑了。其實這只是一種誤解,我只是不喜歡做無謂的斗爭,也從來沒有把絕對避免斗爭作為我的處世原則。
《孟子·告子下》中說:“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正像孟子所說的這樣,大到一個國家,如果它想要全方面地健康發展,那就必須在工業、商業、文化、技術以及外交等各個領域始終堅持與外國競爭的必勝信念。注意!我強調的是競爭,而不是劍拔弩張的斗爭。小到個人,如果沒有足夠的競爭意識,那是很難取得成就的,就算是僥幸取得了成就,持續的時間也不會太長,中國人常說的“居安思危”就是這個意思。
一般教導晚輩的前輩分為兩種:一種是溫和型的,無論什么時候,他們從來不會對晚輩惡語相向,更談不上責備和過分要求,他們始終都如春風般地對晚輩諄諄教誨著。事無巨細,一切都以庇護晚輩為前提。這樣的前輩自然會受到晚輩的喜愛,而且還能得到晚輩如對待慈母般的敬仰。可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到底是好是壞,還有待我們進一步討論。
另一種人,正好與之相反,是屬于野蠻型的,這一種前輩似乎視晚輩為上輩子的宿敵,稍有一點失誤,他們就會大發雷霆,嚴詞訓斥,一點情面都不留。這樣的前輩往往都沒能在晚輩心里留下個好名聲,總是會受到他們的怨恨。可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又真的不能帶來一丁點兒好處嗎?這點也值得我們青年朋友們認真思考一下的。
晚輩們犯了錯,做前輩的極力維護也是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如果除了一味的庇護而什么都不再說和做的話,那對晚輩就真的好嗎?試想一個人,他每次犯了錯,總會有個人既不責備他也不教育他,還熱心地為他收拾殘局,久而久之,他是不是就會養成一種不負責任、驕傲浮躁的性格呢?他總會認為自己無論犯了多大的錯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一定會有人過來替自己解圍的,在他看來,他已經可以為所欲為,還可以不用承擔任何責任了。驕傲自滿、輕浮、粗心大意和沒有責任心成了他處事的態度,而這些也為他日後的工作和生活的失敗埋下了禍根,最終使他遇到一點小小的打擊就會被徹底擊垮。
如果換作遇到是第二種前輩,作為其下屬的晚輩應該是在任何時刻都不敢有所怠慢的。他們會謹言慎行,時刻謹記做事要小心仔細,盡可能的不讓作為上司的前輩找自己的茬。而且,更有一些前輩除了會挑晚輩的錯之外,有時甚至連晚輩的父母也會牽連其中,什么“上梁不正下梁歪”這樣的惡毒話也隨時會蹦出來。面對這樣的前輩,晚輩一定會想到如果自己犯錯,不單會讓自己難堪,而且也會讓父母顏面掃地。所以,發奮進取就成了他們唯一可以做的事。
大丈夫的試金石
逆境究竟是指什么呢?容我舉個例子說明一下,相信大家就會明白了。通常情況下,我們的國家都是國泰民安、一片詳和寧靜的。就好比平靜的水面也會起波紋,靜止不動的天空會起風一樣,即使在和平年代,也會有時發生革命或動亂。與社會的祥和寧靜相比,這樣的動亂就是逆境。
如果把生在或處在那樣一個動亂時代的人稱之為不幸者的話,那我也是這千千萬萬不幸者中的一分子,因為我出生在明治維新這樣一個動亂年代。時至今日,經歷了太多變化,也算得上是從逆境中走過來的人。回首往昔,身處于那樣一個動亂時代,無論你是賢是庸,是忠是奸,你的境遇也許會在朝夕之間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可能一覺醒來,你就已經從一個高官淪為了階下囚,也有可能由一個無名小卒突然變成一個聲名顯赫的大人物。總之,在那樣一個時代,一切皆有可能,沒人看得清在你前方的路到底是逆是順。
當初,我為了支持尊王討幕、攘夷鎖港而東奔西走,可後來卻成了一橋家的家臣,幕府的臣子,後來還跟著民部公子一起去了法國。等到回國的時候,幕府已經垮臺,國家變成了王政。面對變化之時,我心有余而力不足,可是既然我已經盡力了,那也就沒有什么遺憾了。
處在一個社會變遷,政體革新的時代,就算我再努力,也還是有些難以適應,是真的身處在逆境中了。對于過去在逆境中發生的那些人和事,我至今想起來仍歷歷在目,而且我相信與我有同樣感受的人不在少數。不過,這畢竟是社會劇變的大風浪,人一生碰到的次數也不多。可是,那些我們不能預測的小風浪就數不勝數了,被這些小風浪卷進去的危險也無處不在。因此,當你身陷這些小逆境之時,就應該要好好想想它到底是人為的,還是自然的了,經過認真分析,從而尋找到好的對策。
我認為,自然的逆境是大丈夫的試金石。那么,身處自然逆境之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我不是神,所以關于這點,我沒有什么秘訣可以傳授給大家。而且我想,這社會上也沒有人會有這樣的秘訣。依我的經驗,我唯一能告訴大家的就是:身處自然逆境,要知足守本分,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以不變應萬變。任何的手段和方法都不能阻止這一切的發生,因為這是天命。如果硬要把這宗罪強加到人為力量的頭上,結果只會被這自然逆境所打倒,直至最後束手無策。所以,大家最好一邊先安于天命,靜靜等待即將要降臨的命運,另一邊則鍥而不舍努力上進。
相反,如果陷入的是人為的逆境時,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大多數人認為逆境都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反省并加以改正是最好的辦法。如果你想要幸福,那就要努力去追求,如果什么都不做而坐等幸福降臨,結果只會是自尋煩惱,陷入自己給自己制造的逆境中不能自拔。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