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堅持.無悔:陳若曦七十自述
滿額折

堅持.無悔:陳若曦七十自述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79277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得獎作品

商品簡介

以《尹縣長》一書享譽文壇的陳若曦,不僅是作家,更是實踐家。就讀台大外文系期間與白先勇、王文興等人創辦了《現代文學》,鼓勵了當時許多年輕人投身文學創作。婚後因嚮往理想社會主義,與夫婿同赴中國大陸,經歷文化大革命,寫出文學評論家陳芳明形容這時期的作品:「那是以生命和鮮血換取的文學作品,其中人格的扭曲與人性的變形,比起支離破碎的現代主義更令人感到驚心動魄,也比嘶聲吶喊的寫實主義還更使人痛心疾首。」
現在的她以短評與散文扣緊現實與讀者互動,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坦率、見義勇為、有話直說的個性,始終如一。
從台北到美國再到中國大陸,時間超過半世紀,陳若曦書寫文壇風雲,細述波濤起伏的一生,以個人見証大時代,令人擊節讚賞。

作者簡介

陳若曦
本名陳秀美,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寫作系碩士。就讀台大期間,即為《現代文學》創辦人和編輯之一。
曾創組「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當選首任會長。曾任中華民國著作權人協會祕書長、中國婦女寫作協會理事長,現為晚晴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和銀髮族協會終生義工。
作品也倍受肯定,曾兩度獲中山文藝獎、聯合報特別小說獎、吳三連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等。著有短篇小說集《尹縣長》,長篇小說集《慧心蓮》、《突圍》等,散文《我鄉與她鄉》。
陳若曦榮獲第十五屆國家文藝獎

名人/編輯推薦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對陳若曦榮獲第十五屆國家文藝獎讚詞:
小說家陳若曦以冷靜、含蓄、深刻的藝術手法,表現社會真實的一面;而其豐富的寫作經驗,見證歷史,顯露人性關懷,成就卓越;作品關切議題廣闊,涵蓋宗教、生態、弱勢、性別等面向,堪稱文學作家的典範。

再版感言

拙作出版三年來,甚受好評,謹此致謝。也有「揭發隱私」之傳聞,願意趁此再版機會作點解釋。生平交友甚廣,聽聞他人隱私所在多有,但寫出來的必有關國族尊嚴或為友人抱不平如江南案。像給夏志清教授、實為其妻創作的信,牽涉到文友黃春明,不得不如實報導;尊重出版社的建議,隱去其中一位人名。人情世故十分繁雜,但我相信真相比什麼都強。若涉及個人委屈,往往略過,譬如上世紀副刊競爭激烈,簡直諜影幢幢,我聽聞甚多但未著墨。個人曾有一篇短文某日同時出現在兩報副刊上。一報次日即登出對作者﹁一稿兩投﹂的嚴厲指責,且不容許辯解。對自尊自愛的寫作人,痛苦可以想像。然而古稀之年了,鮮有不傷痕累累者,寬容和淡忘應是最佳選擇。
我繼續接受讀者的批評。
陳若曦 二○一一年八月

目次

第一章 採菊東籬的童年
1 採菊東籬的童年 018
2 台灣光復 020
3 女兒苦 023
4 搬到台北市 027
5 二二八事件 031
6 幸安小學 034
7 北一女的校長 036
8 同學﹁瓊瑤﹂ 039
9 初見蔣經國 044
10 慘綠年華 050
11 政治惹禍的年代 053
12 第一次上補習課 057

第二章 來來來,來台大
13 南北社 062
14 外文系的師長 068
15 現代文學社 077
16 一群苦悶的波希米亞人 085
17 以文會友樂無窮 091
18 外國朋友不嫌多 096
19 張愛玲一瞥 105

第三章 去去去,去美國
20 貴人麥加錫 110
21 出國前夕 113
22 太平洋彼岸 117
23 愛荷華的安格爾教授 122
24 希區考克的一年 125
25 戀愛的滋味 133
26 初識夏志清 136
27 反叛的年代 142
28 女大當嫁 147
29 馬列和毛澤東主義 155
30 歐洲鴻爪 163

第四章 文革與革文
31 回歸祖國 172
32 革命理想和生活現實 180
33 工人階級領導一切 184
34 水不是流體嗎? 191
35 南京的新生活 199
36 一打三反 207
37 都是雞蛋惹的禍 211
38 批林批孔 218
39 武漢訪郭家 223
40 工農兵學員 227
41 農場補課 232
42 又見北京 236
第五章 美加二十載43 尹縣長問世 24244 溫哥華五年 24845 中國男人的寶玉情結 25346 遷居柏克萊 25647 美麗島事件 26148 曇花一現的遠東時報 27149 陳若曦旅館 27550 江南事件 28351 胡耀邦接見 28752 西藏的震撼 29253 兩岸三地多交流 29854 老二當兵 30355 擾攘的一九八九年 30656 周恩來有沒有女兒? 31157 一九九五閏八月 317
第六章 婚姻終結者58 慧心蓮 32259 婚姻終結者 32660 揮走文革魅影 330
陳若曦中文著作簡表(附錄) 337再版感言 341特載:
灱陳若曦向歷史作證/歐銀釧 343牞赤足站在土地上的文學家/丁文玲 351

書摘/試閱

1採菊東籬的童年
西元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我出生於和台北市一水之隔的下溪洲。當時戶口報名是陳珠子,親友叫我阿珠。溪洲是新店溪的扇形沖積地,扇柄叫頂溪洲,我們地處扇面弧形之尖,故叫下溪洲,鄰近連繫台北市的川端橋。二次大戰結束,台灣回歸中國,川端橋擴寬並改稱中正橋,這一帶也改名永和市,隸屬台北縣。
沖積地土質肥沃,盛產水稻桑麻和花生竹筍等等,多數人務農為生,但擁有田地的不多,地主多是林姓家族。我們陳家便一直是林家的佃農和房客。早先曾祖從福建潁川隻身來台,在溪洲租地耕種,到了祖父才改業木匠,並以手藝傳子。
我出生時祖父還在世,大伯早已另立門戶,唯一的姑姑出嫁了,三叔被招贅進一林姓地主家,身為次子的父親因為手藝好,留下來繼承家業,三代同堂住著坐北朝南的三開間土厝,在現今的保安路與保福路交叉口。右鄰是林姓富裕人家,三開間的磚瓦房相當氣派,前院很大,屋前是曬穀場,中間有一口井,長年無償供給我們家的食用水。以前兩家以竹籬相隔,後來林家拆了圍籬,蓋出左右護龍,各題了「龍吟」和「虎嘯」,如今保存為林氏古厝,成為永和難能可貴的古蹟。
我們家的房子以瓦鋪頂,原是農舍,留有曬穀用的寬敞院子。陳家既無穀可曬,母親就在西邊種了桂花和含笑各一株,花開時香氣襲人。
那年代的房子,正廳都供奉神媽桌,但我家卻成了祖父的工作坊,中間擺著長條的鉋床,四壁堆滿了工具和待修的破家具。供奉祖先和神明的牌位挪到東屋,和父母共處一室。由於孩子多,東頭原先的廚房改成我們的臥房,父親把廚房搭向前院,於是房後和鄰居之間就以竹片圍成了母親的菜園。四、五畦的菜地而已,但母親的巧手有如仙棒,蔥、蒜、韭、茄……等時鮮菜蔬,似乎取之不盡。
這菜園直圈到路邊,以梔子花和扶桑花為籬,而屋簷下廚房門口兩側則栽了菊花。春夏梔子、扶桑盛開,芳香撲鼻,秋來則菊花一片豔黃,加上茄紫韭白之類的菜花,這裡四時花卉不斷,最能吸引過客的目光。梔子花往往被路過的人採去,但菊花要靠我領進園來採,女孩子拿來插在耳後,左顧右盼,覺得美滋滋的。
一九四一年底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次年更席捲南洋。窮兵黷武的年代,台灣被層層搜括以支援前線,農村除了少量民生配給品外,簡直一無所有。我四、五歲的年紀,從來不知玩具為何物,但並不覺有什麼缺憾,因為可玩的事物很多。新店溪旁多芒花,孩子們採花時眺望川端橋,覺得那橋懸於天邊,和牛郎織女在滿天星斗中牽出的鵲橋一樣,遙不可及,而對岸的台北市簡直是神仙國度了。
我們也愛爬樹摘果(土芭樂多的是),或大夥兒坐在樹下聽我講故事。
我的故事來自母親和她的朋友,像「虎姑婆」、「牛郎織女」和「陳三五娘」等等;有些故事當時是一知半解,譬如陳三和五娘的感情世界,然而我總能把故事串得有頭有尾的,同伴不聽到結局就不肯散夥。講得最熟的是「虎姑婆」的故事,說到老虎啃骨頭必配以肢體動作,嚇得大家掩耳閉眼還驚叫不已。
中年時我移民加拿大,大兒子剛上小學一年級,我也講「虎姑婆」給他聽,說到老虎啃骨頭的地方,他也淚眼婆娑。時差三十年,地隔太平洋,然而孩子被同一個故事感動,可見民間故事富有魅力。
中學時第一次讀到陶淵明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回味兒時的情況,方知那塊採花望橋的童年出生地,應不亞於詩人描繪的人間仙境。
由於兒時對菊花的印象太深刻了,我一直喜愛黃色菊花。後半生兩度居住香港,知道廣東人以黃菊布置喪禮,視為喪花,但我看到價廉物美的黃菊,還是買回來插瓶欣賞,想來是懷念母親的自然流露。

得獎作品

★作者榮獲第十五屆國家文藝獎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77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