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歷史時期長江中遊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歷史時期長江中遊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簡體書)
歷史時期長江中遊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簡體書)
歷史時期長江中遊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簡體書)
歷史時期長江中遊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簡體書)
歷史時期長江中遊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簡體書)
歷史時期長江中遊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簡體書)
歷史時期長江中遊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簡體書)
歷史時期長江中遊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簡體書)
歷史時期長江中遊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簡體書)
歷史時期長江中遊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簡體書)
歷史時期長江中遊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簡體書)
歷史時期長江中遊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簡體書)
歷史時期長江中遊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簡體書)

歷史時期長江中遊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  價:NT$ 468 元
優惠價:87407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歷史時期長江中游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是作者魯西奇、張建民主編,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歷史時期長江中游地區的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結題成果之一,是該項目結題成果五卷中的綜合卷。書中反映了作者對歷史時期長江中游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這一課題的一些基本看法,包括相關的理論思考,學術界已有相關研究譯述,氣候變化與歷史自然災害,聚落與環境,城市環境問題以及對研究主題的總體把握等,供讀者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張建民,1959年10月生,歷史學博士。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社會經濟史。先后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歷史時期長江中游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等課題。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出版《明清長江流域山區資源開發與環境演變》、《明清長江中游農村社會經濟研究》等著作。有關研究成果分別獲得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中韓青年學術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主要學術兼職有:教育部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農業歷史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地方志副總纂等。獲得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被評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魯西奇,1965年生,江蘇東海人。1982年入武漢大學歷史系學習,至1995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89-2007年在武漢大學歷史學系工作。2007年5月起,任廈門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要從事區域歷史地理研究。出版專著三種:《區域歷史地理研究:對象與方法一漢水流域的個案考察》、《漢水中下游河道變遷與堤防》、《城墻內外:古代漢水流域城市的形態與空間結構》;譯著三種:《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商業與社會》、《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沖突與社區》、《傳統中國日常生活中的協商;中古契約研究》等,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

目次

第一章 “了解之同情”與人地關係演變研究
一、一種研究范式的分析:人地關係演變的“三階段論”
二、從“了解之同情”到“環境感知”
三、“了解之同情”視野下人地關係的演變
四、余論:理解與評判
第二章 長江流域環境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一、環境史理論方法及綜合研究
二、長江流域環境史研究回顧
(一)長江流域人地關係演變的階段性
(二)長江流域的氣候演變
(三)長江流域植被分布的演變
(四)長江流域動物分布的演變
(五)長江流域的水環境演變
(六)長江流域人口分布與結構的演變
(七)長江流域人類聚落環境的演變
(八)長江流域人類疾病分布的演變
(九)長江流域人類經濟活動與環境互動關係的演變
(十)長江流域的文明進程
三、長江流域環境史研究的展望
第三章 歷史時期長江中游地區人地關係的演變及其特點
一、長江中游地區人地關係演變的歷史過程
二、長江中游地區人地關係及其演變過程中諸要素分析
三、長江中游地區人地關係演變的歷史教訓與啟示
第四章 長江中游地區距今10000--1800年間氣候狀況研究
一、歷史氣候變遷研究概述
二、距今10000—1800年間長江中游地區的氣候變化
(一)距今12500—9500年:冰期后升溫期
(二)距今9500—8500年:氣候繼續轉暖,氣溫、降水量低于現今
(三)距今8500—7500年:氣候溫暖濕潤,但有冷鋒活動,氣溫和降水量相當或略高于現今
(四)距今7500—6500年:氣候溫暖濕潤,氣溫、降水量俱高于今
(五)距今6500—5500年:全新世氣候最宜期
(六)距今5500—4500年:氣候溫暖濕潤
(七)距今4500—3500年:氣候由溫暖濕潤向溫涼濕潤轉變
(八)距今3500—2500年:氣候變動頻繁,先后經歷了干冷一溫濕一暖濕一涼濕一暖濕的變遷過程
(九)距今2500—1800年:氣候屢有變動,并于末期趨寒
三、本章小結
第五章 一千年來長江流域的水旱災害與氣候變化
一、一千年來長江流域水旱災害的地域分布與年代際變化
(一)長江流域歷史水旱災害地域分布分析
(二)歷史水旱災害的年代際變化
二、明清時期長江流域氣候變化及其自然災害的初步研究
(一)明清時期長江流域的氣候變化
(二)明清時期長江流域自然災害分析
(三)明清時期長江流域氣溫、降水與氣候變化關係分析
第六章 散居與聚居:漢宋間長江中游地區的鄉村聚落形態及其演變
一、引言
二、兩漢時期:以規模較小的散村為主
三、六朝時代:“巴夏居城郭,夷蠻居山谷”
四、唐宋時期:聚落規模的擴大、聚居區域的擴展及其局限
五、影響鄉村聚落形態及其變化的諸因素
第七章 寨堡:社會動蕩中的環境與選擇
——以明清川陜楚交邊山區為中心
一、川陜楚交邊山區寨堡概況
二、嘉慶朝白蓮教戰爭期間的寨堡
三、民寨、官寨與“賊寨”
(一)官軍建堡用寨例
(二)“賊寇”結寨、占據寨堡例
(三)州縣以寨堡為治所例
四、制度、環境與川陜楚交邊山區寨堡
(一)寨、堡、洞是川陜楚交邊山區民間自保御寇的必然選擇
(二)寨堡與川陜楚交邊山區環境
(三)歷史傳統及經驗的重要影響
第八章 明清時期江漢平原的圍垸:從“水利工程”到“水利共同體”
一、引言
二、圍垸之修筑——以漢川縣南湖垸為中心
三、垸的規模:與江南地區的圩相比較
四、關於垸與村落的關係
五、作為賦役征納地域單元的“垸”
六、關於垸與里甲的關係
(一)明初江漢平原諸州縣黃冊里甲編制之實態
(二)明中期江漢平原大部分新墾垸田及垸民未入版籍
(三)明后期的清田均役與垸田征科、垸民入籍
(四)清前期的均平圖賦與按田歸垸
七、廟宇與垸:作為社會地域單元的“垸”
八、垸的意義:從“水利設施”到“水利共同體”
第九章 明清時期贛南地區鄉村聚落的宗族化與軍事化
——以鄉村圍寨為中心
一、前言
二、明清社會動蕩與鄉村圍寨的興起
三、鄉村圍寨的構筑與鄉族勢力的發展
四、鄉村圍寨與鄉村聚落形態的變化
五、余論
第十章 土地革命前夕贛南鄉村的聚落形態與社區關係
一、聚落形態與空間格局
(一)聚居聚落
(二)散居聚落
(三)雜居聚落
二、社會認同的基本特徵
(一)方言及祖籍地的認同
(二)戶籍歸屬與認同
(三)同姓歸宗與祖先認同
三、地方政治派系
四、結語
第十一章 都市環境史:18世紀漢口地區的黑山開發和風水論
一、序論
二、從風水角度看漢口的地理位置
三、黑山的開發和風水論的提出
四、漢口的都市問題和風水論
五、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