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原來,三國演義可以這樣讀
滿額折

原來,三國演義可以這樣讀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嘗試用純粹軍事戰略的角度去解構《三國演義》。

透過兵魔林彪的讀書研究法來解構羅貫中融會貫通兵聖孫武伏擊用兵理論而創作的《三國演義》,一百二十回當中,總共鋪陳一百九十五場伏擊戰況兵例,講解十四套、共一百九十五個伏擊誘餌,等於傳授一百九十五次的伏擊兵法。《三國演義》可說是回回有埋伏,章章藏伏兵,篇篇都珍藏、包含絕妙的十四套伏擊兵法藝術。

正因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可以說是集伏擊兵法於一身的兵學藝術大全,因此,凡是讀過《三國演義》的販夫走卒或軍事將帥,等於已經欣賞過一部伏擊兵法百科全書,無形中接受羅貫中最完整的伏擊兵法教育。

現在,你是否已經準備好要拋去文學與史學的眼鏡,擦拭堆積在《三國演義》上面的那層文史塵埃,帶著鑲嵌有軍戰韜鈐學養的探照燈去挖掘羅貫中的伏擊藝術了呢?

作者簡介

李菁豪

蔣介石浙江小同鄉,生日與毛澤東同一天,大學唸新聞,研究所讀歷史,白天是《蘋果日報》記者跑新聞,晚上是軍戰韜鈐學者把兵戎,致力於透過新聞寫作手法風格,傳承中國歷代軍戰韜鈐藝術研究。

 

名人/編輯推薦

王文燮

李君菁豪吾弟為軍人子弟,生長於南部眷村,受成長環境和家庭背景之影響,對軍事學術研究發生興趣,其創作之《原來,三國演義可以這樣讀》一書,閱後令人驚嘆!

一個白天是《蘋果日報》記者、晚上是業餘的軍事理論學者,能有如此成就,確實值得敬佩。菁豪的努力,值得鼓勵,希望繼續加油,期有更高的成就,故提供數語,聊以為序。

一般人讀《三國演義》,興趣在熟知的歷史背景與故事的可看性,甚少從戰略戰術上去研究,但毛澤東與林彪則對《三國演義》愛不釋手,以兵法視之,並善為運用。

菁豪此書,以林彪之讀書方法來研究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林彪之讀書方法,我不敢說有深入研究,但據《林彪正傳》記載,林彪幼年喜讀《三國演義》,並隨師諸葛泉講授《諸葛武侯心書》及《孫子兵法》、《黃石公三略》而立志從軍。

林彪自進入黃埔軍校四期後,受黃埔軍校校長蔣公教誨,讀《曾胡治兵語錄》,受益良多(據說爾後林彪在文革期間編寫《毛澤東語錄》是受讀《曾胡治兵語錄》之啟發)。

林彪兵學素養超越黃埔同儕,是來自其朝夕誦讀,晝夜揣摩,勤於耕書,並非單純的天賦才能;其倡導之「一點兩面、圍點打援、阻援打點、三三制、四快一慢、以進攻之運動戰殲滅敵人」等基本戰法,實乃戰場的實戰經驗法則。

林彪曾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校長多年,培養共軍幹部成千上萬,故能以統一的「一點兩面、圍點打援、阻援打點、三三制、四快一慢、以進攻之運動戰殲滅敵人」的戰術思想及戰法,與國軍作戰,屢獲成功。

而林彪的成名傑作,是對日本抗戰時期的民國二十六年(西元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在山西平型關、喬溝附近的伏擊戰,以半天時間,殲滅日軍二十一聯隊的混成補給支隊一千人(有其它說法為五百人),擄獲大批車輛、馬匹、物資;是一次典型的口袋戰術,成功的伏擊戰傑作,即所謂「平型關大捷」。

菁豪深研《三國演義》,提出「誘敵.伏擊」為《三國演義》精義的兵法論述,絕非常人所敢嘗試。

讀者不論是以歷史演義或趣味小說閱讀,抑或作兵法戰策研究,均值得一讀菁豪創作之《原來,三國演義可以這樣讀》一書,謹聊贅數語以為推薦書序。

陸軍二級上將.中華民國前任國防部副部長.中華戰略學會理事長

王文燮
民國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於台北

何世同

我與菁豪結緣,起自對兵學的共同愛好。兵學,就是我們一般所講,與軍事作戰有關的戰略戰術之學;但菁豪卻喜歡咬文嚼字地說成軍戰韜鈐。菁豪說,我寫的《中國戰略史》及《殲滅論》兩本書,對他有很深的啟示,自稱是我的私淑學生;很榮幸,但不敢當。

大學唸新聞、研究所讀歷史的他,現在白天是跑新聞的《蘋果日報》記者,下了班之後,則是喜歡與人把兵戎的民間戰略學者,致力透過新聞寫作手法風格,傳承中國歷代軍戰韜鈐藝術之研究。在所有的中國戰史之中,菁豪特別喜好國共戰爭,這或許跟他與蔣介石是浙江小同鄉,又與毛澤東同日生的不凡背景有關。

菁豪從小在高雄鳳山陸軍官校附近的眷村長大,出身陸、海、空三軍全都有的軍人世家,他父親李超人先生是陸軍上校,棄醫從戎,有儒將之風,他外祖父葛增茂先生是海軍艦長,性格直爽,他姊夫之父沙龍禧先生,官拜空軍中將,英挺瀟灑,是我早年在戰爭學院讀書時的同學兼偶像。職是之故,菁豪自小接觸的,都是跟軍事戰爭有關的人事物;其父執輩的人、尤其是他父親,從小就灌輸菁豪,除了當軍人能算是為國做事之外,其他的職業都是不務正業的觀念。所以,菁豪被潛移默化,從小就立志當軍人,可是卻因為近視,軍校不收,只得放棄從軍報國的念頭;但卻激發菁豪研究戰史,尋求以文史途徑歸納兵學,來替國家與社會做點事的志向。

菁豪就讀大學新聞系時,同時修習了歷史輔系,專門研究中國歷代戰爭的藝術,從黃帝時代到國共戰爭。其後,菁豪進了歷史研究所,為了證明中國古代的作戰韜鈐,即便跨越時空,仍能為今人所用,在國內著名歷史學者呂士朋教授及曾任陸戰隊司令的孔令晟將軍共同指導下,完成了《春秋戰國主要會戰之研究──試以國共內戰之共軍軍事作戰戰略為比較架構》的論文。其基本論點,在於戰國時期以殲滅戰法取得戰果的效應,優於、大過春秋時期的擊敗與擊潰戰法;菁豪將這樣的思維,連接到國共戰爭、蔣敗毛勝的用兵優劣。

菁豪天生好學,雖工作繁忙,但總是不忘進修,並常在一些知名的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如〈蕭何的苦衷〉、〈衛嗣君的治國藝術〉等。而他在南部跑軍事新聞的時候,也會用心吸收一些與軍事有關的知識;每次和軍方人士交談,都會向他們請教軍戰韜鈐的問題。久而久之,軍方人士開始這麼說菁豪:「你採訪的內容已經不像膚淺的報紙新聞,比較像是專業的軍事雜誌,竟然可以談到戰略與戰術。」最近菁豪要出書了,書名是《原來,三國演義可以這樣讀》,並要我為他作序,我欣然答應。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我少年時期的最愛讀物,其中甚多情節,至今仍能朗朗背誦。雖然書中部分故事出於杜撰,與史實不符,但卻無損其作為中國最膾炙人口章回小說的歷史地位。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的內容中,所表達的不只是優美細膩的文采、豐富想像的創意、與收放自如的結構,更是他盡情揮灑的深厚兵學素養。像是諸葛亮入川前,交代荊州守將關羽要牢記的「北拒曹操,東和孫權」八個字,就是「內線作戰」思想與指導的神髓;這件見於《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諸葛亮痛哭龐統 張翼德義釋顏嚴〉中,但正史未載之事,顯係羅貫中自加,這也正是其戰略修養的投射。而根據菁豪的研究發現,羅貫中最擅長設計與描述者,就是埋伏,可以說他是一個古典伏擊戰的專家。

菁豪《原來,三國演義可以這樣讀》這部書,同樣採取跨越時空的途徑,頂著創意,利用「兵魔」林彪的讀書研究方法,來解構「伏擊兵家」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菁豪的新書,從《三國演義》一百二十回當中,總計鋪陳了羅貫中一百九十五場「伏擊」戰況兵例,講解十四套、共一百九十五個「伏擊」誘餌;等於傳授了一百九十五次的「伏擊」兵法。

菁豪告訴我,《三國演義》可說是回回有埋伏,章章藏伏兵,篇篇都珍藏、包含絕妙的十四套伏擊兵法藝術;看來,他真為《三國演義》癡狂!這讓我想起唐朝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等人監修編纂的《晉書.卷三十四.列傳第四》有關晉朝名將杜預的故事,討平三國孫吳、完成晉朝一統中國的杜預,通曉兵法,長於謀略,博學善用兵學,當時人稱「杜武庫」,今日形容氣勢旺盛、所向無敵的成語「勢如破竹」,就是出自杜預帶兵席捲三國孫吳所發出的豪語,「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無復著手處也。」其實杜預不僅是有統一大業軍功的兵家大將,同時也是潛心做學術研究的文史經學學者,他憑藉自身帶兵實戰經驗,詮釋、解讀相傳為春秋時人左丘明所著兵家之學、歷史巨著《左傳》,「耽思經籍」寫出可成一家之學的《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杜預對《左傳》的癡狂,就連當時的皇帝晉武帝司馬炎都有所聽聞,「武帝聞之,謂預曰:『卿有何癖?』對曰:『臣有《左傳》癖』。」菁豪對《三國演義》的癡狂不亞於杜預對《左傳》的癖好,可說昔日杜預有《左傳》癖、今時菁豪是《三國》迷。

看過菁豪的《原來,三國演義可以這樣讀》,發現它是一部顛覆傳統思維、很另類的兵法書籍,等於藉由林彪與羅貫中跨越時空的腦力衝擊和智力激盪,在〈自序〉、〈前言〉和〈代跋〉三個單元講述國共戰爭,其餘十四章則闡述羅貫中蘊藏在《三國演義》的十四套兵法,透過畫龍點睛的方式,勾勒出國共內戰的用兵之道與得失檢討,是一本理論與趣味兼具、普羅大眾皆可讀的兵學著作。

全書看來很《三國演義》、也很羅貫中。包括:帶有清晰的羅貫中《三國演義》伏擊兵學影子,充滿濃郁的羅貫中《三國演義》伏擊兵法氣味;進而回溯,逐一闡釋、玩味羅貫中蘊藏在《三國演義》中的兵學理論與兵法韜鈐。誠如菁豪〈前言〉中所說:這部書所要呈現的,不是一種戰爭文筆、一堆軍事史實,而是抽離出來的一些兵法思想、一團兵學思維。

讀過菁豪的新書,有一股青出於藍勝於藍的喜悅,除慨允為其作序外,也期盼這本書能帶動一波《三國演義》軍戰韜鈐的議論與研究高潮。

崑山科大教授.歷史博士.傘兵退役少將
何世同 謹識於台南
民國一○○年四月二十三日

你想怎樣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起來其實就像看一部電影,羅貫中是導演兼編劇,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司馬懿等人是演員,誠如每位導演和編劇總是透過演員表演的電影,傳達導演和編劇的內心概念和中心思想,羅貫中藉由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司馬懿等人,或照正史演出、或經杜撰安排的《三國演義》爭戰橋段,闡釋羅貫中的軍戰兵法與兵學韜鈐。

個性內斂的羅貫中,寫書傳兵法亦如其人,韜晦低調,不同於其他兵家所著的傳世兵書,開宗明義,就直陳自己寫得是傳授兵學的兵法經典。雖然羅貫中的兵書《三國演義》,書中盡談兵,赤裸直言戰,但卻未明白點出自己寫得其實是講授用兵之道的兵經,而是內斂地寓兵學於文學,藏韜鈐於小說,需要解構、抽離每卷章回的兩軍對戰過程,才能逐一歸納、彙整羅貫中的兵學藝術和兵法韜鈐。

說實話,剛開始讀《三國演義》,只覺得一片混仗,這章打完,下回又戰,弄得一頭霧水,直到接受「兵魔」林彪的讀書習慣來作為解讀《三國演義》的閱讀方式和研究方法,有系統地整合、分類羅貫中蘊藏在《三國演義》的兵家智慧,瞬間豁然開朗、恍然頓悟,不禁驚呼、讚嘆,「哇,原來《三國演義》可以這樣讀!」

「兵魔」林彪,四十八歲就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年輕的十大元帥,一九○七年十二月五日出生於湖北黃岡,此處雖是北宋文豪蘇軾一詠〈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的文赤壁,而非三國赤壁之戰的古戰場武赤壁湖北赤壁,但黃岡當地人們仍喜傳誦《三國演義》的故事,林彪在耳濡目染之下,且受喜看章回小說的父親林明卿影響,從小就愛讀《三國演義》,並啟蒙他對軍事戰爭的癖好興趣,立志從軍打天下。

十八歲的林彪,實現自己對《三國演義》的軍戰願景,在一九二五年到中國大陸廣東廣州考入蔣介石擔任校長的黃埔軍校第四期。時隔二十四年,昔日軍校娃娃兵的林彪,在一九四九年,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司令員之姿,率領兵力百萬,簡稱四野的第四野戰軍,從天之涯的大陸東北地區,順著對角線,一路打到地之角的大陸南方海南島,消滅他校長蔣介石統帥的中華民國軍隊一百八十八萬六千餘人,同時也把他校長蔣介石從大陸趕到台灣,在台灣延續中華民國政權。無怪乎蔣介石來台灣後,總是對著在台灣的其他黃埔軍校學生,搖頭嘆稱林彪是「戰爭魔鬼」。

「戰爭魔鬼」林彪,不抽菸、不喝酒、不吃美食、不穿錦衣、不坐名車、不玩女人,吃喝嫖賭,樣樣沒興趣,食衣住行,通通不在乎,他活著只有四項喜好,讀書、看地圖、軍事戰爭、吃隨身兜在衣服口袋的零嘴炸黃豆。

負責林彪貼身警衛安全工作的林彪衛士長李文普回憶,林彪讀書習慣的特點,就跟林彪在戰場下達作戰命令的風格一樣,刪繁就簡抓重點。林彪讀書喜歡用紅筆在書中重要內文、關鍵思維,畫上記號,全書畫完重點,作好記號,拿剪刀把畫有記號的重點全部剪下來,或全部貼在一本空白簿子,或分別貼在小卡片上,再重新細讀剪貼後的大簿子或小卡片,然後又用紅筆畫重點、作記號、剪下、貼上,不斷多次循環重複畫、作、剪、貼的四個步驟,重點越畫越少、愈剪愈精簡,最後一本繁厚的書,就僅剩下存乎一心、簡單幾個字的重點主軸和中心思維。

本書《原來,三國演義可以這樣讀》就是運用林彪的讀書習慣來解讀、研究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先拿紅筆在一百二十回章回內容中,畫出一百九十五場利用各種誘餌發動伏擊的戰爭重點,作上記號,逐一剪下,或全部貼在大簿子,或分別貼在小卡片,再根據誘餌種類的不同,剪貼歸納成十四套兵法藝術,佯敗設伏、圍闕設伏、撤退設伏、偽和設伏、順敵設伏、攻救設伏、勝後設伏、用間設伏、死後設伏、詐欺設伏、示弱設伏、情報設伏、誤露設伏、習懈設伏。

十四類伏擊誘餌經過多次剪剪貼貼,發現彼此之間有共同點、共通處,「以餌誘敵,以伏殲敵」八個字,最後一次剪貼,剩下兩句詞,「誘敵.伏擊」。短短兩句詞,深邃解讀、闡釋羅貫中透過《三國演義》傳承後世的兵法重點主軸和兵學中心思維。

誠如林彪以畫、作、剪、貼的讀書方法,研究馬克斯(Karl Marx)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起草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之後,林彪強調說:「只要記住『大機器.大工業』就行了!」同樣的,運用林彪畫、作、剪、貼的讀書方法,研究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只要記住並融會貫通「誘敵.伏擊」兩句詞就好了。

要想透過閱讀《原來,三國演義可以這樣讀》來熟稔、了然羅貫中隱藏在《三國演義》的兵學藝術和兵法韜鈐,是有步驟的。首先要先看各個理論的簡單定義,然後再抱著簡單定義隨著實用模式遊走、體驗一遍,最後,再本著簡單定義的概念,逐一將每個相同範本依照實用模式的樣子,按照先看解讀、再讀原文的順序,自己單獨把玩、駕馭眾多相同範本一番,如此反覆玩味,必能有所領略羅貫中的羅子兵法奧秘,發出驚嘆,「哇,原來《三國演義》可以而且應該這樣讀!」

由於《原來,三國演義可以這樣讀》引述《三國演義》原文摘用的原則是以羅貫中鋪陳用兵之道為主,盡量著重羅貫中書寫兵法的原汁原味,有時為求行文順暢,逕自省略刪節部分原文。

寫作《原來,三國演義可以這樣讀》的過程中,獲得家人和師友的鼓勵,感謝我母親李葛廷華女士的支持;妻子王志艷和女兒李筱涵在書房一邊看書寫功課,一邊陪我寫書找資料;中華民國前任國防部副部長、同時也是中華戰略學會現任理事長王文燮上將和將軍教授何世同老師在公務繁忙中,仍撥冗寫序;遠流出版公司主編游奇惠小姐的協助,讓世人得以重新發現羅貫中蘊藏在《三國演義》的兵學藝術和兵法韜鈐,同時懇請各方兵家先進,一哂鋤正。

最後,謹把此書獻給曾經參與過八年對日抗戰、三年國共內戰和三年從越南反攻大陸的先父中華民國陸軍上校李超人先生,感謝先父透過親身指揮經歷的戰場實務經驗,教予我諸多研究軍戰韜鈐藝術的傳道、授業與解惑,並敬祝先父用一輩子生命和血汗去捍衛保護的中華民國,建國百年。

李菁豪 於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元旦清晨

前言

當他的昔日主子張士誠於元朝末年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西元一三六七年)在明太祖朱元璋圍攻下,無奈地自縊於吳縣(今之江蘇蘇州)蘇州城內後,他就暗下決心,絕不會替自己的殺主凶手,朱元璋效力。但,他又不願意自己滿腔的軍事才華、滿腦的戰爭藝術、滿腹的兵學韜鈐,就這樣隨著他的出世而煙消雲散。因此,他決定為自己選擇一條折衷的解決方案,寫本兵書,傳之後世。

就在他決定用這個折衷方案做為自己往後人生的生活目標後,他就開始絞盡腦汁、殫盡心力地書寫這部兵法著作。

但,或許是他那我行我素的性格驅然,也或許是他那與人寡合的性情使然,他決定用屬於自己獨特的文字模式、筆法風格去鋪寫這部兵法書,壓根兒就不管後世的軍事戰略家是否認同他這本兵書的寫作文體。

但,世間的事情就是這麼弔詭。越是在意別人會不會認同你,你通常越是得不到別人的認同;越是不甩別人是不是認同你,你反而常能得到別人的認同。所以,他這部完全放縱自己筆調的兵書,不但獲得了後世所有軍事戰略家的認同,更贏得了歷代販夫走卒、老弱婦孺所有人的認同。最有趣的是,他這部兵書更替他間接地報了殺主之仇。因為,日後讀了他這部兵書的女真族人,正是依靠他此部兵書中所鋪陳的兵學藝術和兵法韜鈐,摧毀了由朱元璋所開創的大明王朝。

沒錯,他,就是羅貫中!

沒錯,這部兵書,就是《三國演義》!

沒錯,這本披著章回演義外衣的兵學鉅作,其實正是羅貫中揮灑自己兵學造詣和兵法韜鈐的嘔心之作。

綜觀羅貫中寓兵學於文學、藏韜鈐於小說的《三國演義》,不乏迂迴、牽制、奔襲等諸多用兵之道,但從羅貫中用很大的篇幅來描寫眾多埋伏襲擊的兵法藝術,可以充分突顯體現出羅貫中的兵學思想,著重在伏擊兵法。

何謂伏擊兵法?以軍事學術上的用語來說,就是設置埋伏,拋出誘餌,調動敵人,誘敵進入,發動伏擊,殲滅敵人的戰爭藝術。用俚俗一點、生動一些的說法來講,就是口袋戰術,邀請敵人自願走進我方特別為其準備的口袋陷阱之中,然後紮緊口袋,把敵人全數殲滅於口袋裡面的戰爭藝術。

事實上,歷朝歷代的古今將帥兵卒都知道,伏擊兵法在戰場上的效率很高,執行殲滅戰最符合低傷亡、高報酬的戰爭藝術,就是伏擊兵學理論,打伏擊戰,付出的傷亡代價要比陣地戰和攻堅戰低很多,獲得的實質勝利要比陣地戰和攻堅戰大得多。伏擊兵法一出手,常能殲滅或擊潰敵人。雖然人人都知道伏擊兵法在戰爭勝負中確實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可是,真正懂得且融會貫通伏擊兵法的思想概念,轉換成行軍作戰策劃部署的將帥兵卒,其實不算太多。

因為,伏擊兵法藝術就像是繪畫藝術一樣,雖然眾人皆知一幅繪畫藝術品所需要的材料,只不過是一些顏料和一張畫紙而已,但有些人畫的出來,有些人就是畫不出來。而伏擊兵法也正是如此,大家皆知曉一場伏擊藝術品,所需要的資源僅不過是一堆埋伏、一些誘餌和一陣襲擊罷了,可是,有些人搞的出來、有些人就是搞不出來。

為什麼擁有同樣的材料資源,卻會做出不同的成品呢?因為,繪畫和伏擊都是藝術。

只不過,繪畫表現藝術的地方是其對色彩的排列鋪陳,伏擊表現藝術的地方是其誘敵入伏的邀請手法。

也許,藝術是無法學習的。但或許正如同所有繪畫藝術家所說的一樣,其實,要想教育、培養出一個繪畫藝術家,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欣賞他人的繪畫作品。既然,繪畫和伏擊同屬一樣邏輯範疇的藝術層次,要想教育、培養出一個真正懂得把空泛的伏擊思想概念,轉換成真實伏擊策劃部署的伏擊兵法藝術家,最好的方法也就是多欣賞他人的伏擊兵學戰例。

然而,在中國古代,有五本書有專門在收集與珍藏伏擊兵學戰例,一本是唐朝杜佑的《通典》,一本是北宋蘇洵的《權書》,一本是元末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一本是相傳為明朝將領戚繼光幕僚所著的《草廬經略》,一本是明人王餘佑的《乾坤大略》。

但,杜佑的《通典》二百卷當中僅有第一百五十三卷〈示無備設伏取之〉、第一百五十四卷〈引退設伏取之〉和第一百六十二卷〈先設伏乘勢逐敵敗之〉這三段簡單地搜羅、引評了少數的伏擊兵例;蘇洵的《權書》十篇當中僅有第四篇〈攻守篇〉這一篇粗略地收集、闡述了些許的伏擊兵學;戚繼光幕僚的《草廬經略》十二卷、一百四十九篇當中僅有第七卷〈伏兵篇〉、〈防伏篇〉這兩篇概括地彙錄、衍論了微量的伏擊用兵;王餘佑的《乾坤大略》十一卷當中僅有第四卷〈決戰之道在於出奇設伏〉這一卷當中大體地彙整、申敘了部分的伏擊兵法藝術品。

當然,這三者皆遠遠不如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一百二十回當中,總共鋪陳一百九十五場伏擊戰況兵例,講解十四套、共一百九十五個伏擊誘餌,等於傳授一百九十五次的伏擊兵法。《三國演義》可說是回回有埋伏,章章藏伏兵,篇篇都珍藏、包含絕妙的十四套伏擊兵法藝術。

正因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可以說是集伏擊兵法於一身的兵學藝術大全,因此,凡是讀過《三國演義》的販夫走卒或軍事將帥,等於已經欣賞過一部伏擊兵法百科全書,無形中接受羅貫中最完整的伏擊兵法教育。

由於羅貫中蘊藏在《三國演義》的伏擊兵法藝術教育不斷地發酵、無盡地衍生,中國自此因而誕生出大量羅貫中的私淑子弟、培育出無數傑出的伏擊兵家。

努爾哈齊,欣賞《三國演義》的伏擊兵法、接受羅貫中的伏擊兵學教育,最後利用伏擊藝術為大清帝國奠了基。

李自成,欣賞《三國演義》的伏擊兵法、接受羅貫中的伏擊兵學教育,最後利用伏擊藝術擾亂了大明王朝。

蔣介石,欣賞《三國演義》的伏擊兵法、接受羅貫中的伏擊兵學教育,最後利用伏擊藝術在對日抗戰中殲滅日軍。

毛澤東,欣賞《三國演義》的伏擊兵法、接受羅貫中的伏擊兵學教育,最後利用伏擊藝術在國共內戰中贏得勝利。

當然,閱讀過《原來,三國演義可以這樣讀》這本書的你,自然也將會成為另一位傑出的伏擊兵家。

現在,你是否已經準備好要拋去文學與史學的眼鏡,擦拭堆積在《三國演義》上面的那層文史塵埃,帶著鑲嵌有軍戰韜鈐學養的探照燈去挖掘羅貫中的伏擊藝術了呢?

別懷疑,閱讀《原來,三國演義可以這樣讀》正是在欣賞羅貫中的兵法思想與兵學思維!

別質疑,閱讀《原來,三國演義可以這樣讀》就是在學習羅貫中的兵法韜鈐與兵學理論!

別猶豫,趕快進入《原來,三國演義可以這樣讀》這本書當中吧!

因為,很快,你就能親自感受到、體會出,原來,羅貫中透過《三國演義》,利用具體案例,教授所有關心軍事戰爭的將帥士卒和販夫走卒,學習有關「誘敵.伏擊」的兵家之學,其實是羅貫中融會貫通春秋時人兵聖孫武散見其兵學聖典《孫子兵法》的埋伏概念和用兵理論而創新的伏擊兵法。所以,《三國演義》處處可以找到孫武的身影、時時可以嗅到《孫子兵法》的氣味。

羅貫中對於伏擊兵法的詮釋,事實上也就是孫武在其《孫子兵法.計篇》所說的,「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在羅貫中眼裡,「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換成白話文,就是吸引敵人陷入我方埋伏的各種不同形式誘餌,「攻其無備,出其不意」,講通俗一點,就是伏兵發動的襲擊。

同時,羅貫中也認同孫武在其《孫子兵法.勢篇》闡析的伏擊用兵理論,「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用口語的話來解釋,「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指的是善用各種不同形式的誘餌來調動敵人,讓敵人誤判誘餌對其有利,盲從濫取,自願跟隨誘餌走進我方布置的埋伏陷阱,「以卒待之」,說的淺顯易懂,就是等敵人隨著誘餌走進我方選擇設置的埋伏陷阱,潛伏在旁的我方精銳勁旅伏兵士卒突然殺出,用出敵意料的伏擊攻勢來對待敵軍、殲滅敵人。其實,可以用更簡單的兩個詞、四個字來說明孫武這段話,那就是「誘敵.伏擊」。

當然,羅貫中除了吸收孫武提出的伏擊用兵理論,也參考孫武分散在其《孫子兵法》的誘敵方法,進而創造出潛藏在《三國演義》的十四種伏擊誘餌:

佯敗設伏──《孫子兵法.軍爭篇》,「佯北勿從」;

圍闕設伏──《孫子兵法.軍爭篇》,「圍師必闕」;

撤退設伏──《孫子兵法.軍爭篇》,「歸師勿遏」;

偽和設伏──《孫子兵法.行軍篇》,「無約而請和者,謀也」;

順敵設伏──《孫子兵法.虛實篇》,「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

攻救設伏──《孫子兵法.虛實篇》,「攻其所必救也」;

勝後設伏──《孫子兵法.勢篇》,「亂生於治」;

用間設伏──《孫子兵法.用間篇》,「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

死後設伏──《孫子兵法.謀攻篇》,「夫將者,國之輔也……,輔隙則國必弱」;

詐欺設伏──《孫子兵法.九地篇》,「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也」;

示弱設伏──《孫子兵法.勢篇》,「弱生於彊」;

情報設伏──《孫子兵法.用間篇》,「先知者,……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誤露設伏──《孫子兵法.行軍篇》,「其所居易者,利也」;

習懈設伏──《孫子兵法.行軍篇》,「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謹察之」。

最後要告訴所有閱讀《原來,三國演義可以這樣讀》的讀者,這本書所要呈現的,不是一種戰爭文筆、一堆軍事史實,而是要抽離出來一些兵法思想、一團兵學思維。

目次

□《實用歷史叢書》出版緣起

□推薦序:王文燮序

□推薦序:何世同序

□自序:你想怎樣讀《三國演義》?

□前言

01佯敗論﹝佯敗設伏﹞

02圍闕論﹝圍闕設伏﹞

03退伏論﹝撤退設伏﹞

04偽和論﹝偽和設伏﹞

05順敵論﹝順敵設伏﹞

06攻救論﹝攻救設伏﹞

07勝伏論﹝勝後設伏﹞

08用間論﹝用間設伏﹞

09死伏論﹝死後設伏﹞

10詐伏論﹝詐欺設伏﹞

11弱伏論﹝示弱設伏﹞

12情伏論﹝情報設伏﹞

13誤伏論﹝誤露設伏﹞

14習伏論﹝習懈設伏﹞

□代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