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神聖的帷幕-DISCOURSE 5
滿額折

神聖的帷幕-DISCOURSE 5

定  價:NT$ 220 元
優惠價:9019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書評

商品簡介

每個人類社會都是一項建造世界的事業。宗教在這項事業中佔居獨特的地位。本書的要旨在對人類宗教和人類建造世界之間的關係提出概論。然而,在理解這項論述之前,必須先闡釋有關社會建造世界的效力。就此項闡述而言,以辯證法瞭解社會是很重要的。
社會是一種辯證的事象,是人類的產物,而且只是人類的產物,不過,這個產物對它的製造者持續作出反饋。社會是人的產物,惟有在人類活動和意識的賦予之下它才存在。若沒有人,社會實體也就不存在。然而,或許也可以說,人是社會的產物。每個人的生平都是社會歷史的一段插曲,社會歷史不僅存在於個人生平之先,而且繫之於不墜。
宗教在人類建造世界的事業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宗教意味人類自我外化最深遠的境界,也是人類以其自我的意義融入實體最深遠的境界。宗教意味人類次序被投射到存在的整體性。而不同的是,宗教是把整個宇宙視為對人類具重要意義的大膽嘗試。

作者簡介

Peter L. Berger
  波士頓大學經濟文化研究所所長。

書評

postgraduate (2012/08/09 12:49 發表)
berger認為社會作為一種建構世界的活動,是一種辯證過程:人創造出社會,而社會又反過來影響人。所以他提出了每一個人類社會建構世界的普遍過程(模式):外在化、客觀化、內在化。berger是以哲學人類學的看法為出發點,認為外在化是人類生物結構上一個必然的過程,因為人類沒有像其他動物一樣具有高度特化和穩定導向的本能,需要透過與外界持續地接觸互動,不斷地表現自己或創造出一些東西,才能建立起自我的存在感。而人類持續不斷地創造具有結構的活動進而達到一種實在,某種外在於人的、具有客觀世界的結構,就是客觀化。而內在化的過程是,人類把被客觀化的世界(即社會、文化)吸收到自己的意識裡,直到讓這被客觀化的世界(即社會、文化)的結構成為決定他自己主觀意識的結構的關鍵。值得注意的是:此過程必須持續不斷,文化或世界觀才能穩定存在。然而社會學者為了掌握住某概念範疇通常會提出一總結性的詞彙概括一切,諸如社會、文化、nomos(法則)等,但是我們需特別留意此總結性的詞彙並非生硬地被固定下來,它是具有活動力的,因為構成這個詞彙成立的前提是「持續不斷地變動的過程」,其所概括的一切是指動態的辯證過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9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