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烏江流域人居環境建設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烏江流域人居環境建設研究(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  價:NT$ 216 元
優惠價:8718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流域人居環境建設研究在我國是一個全新的研究課題。流域開發與生態環境、工程技術、地域文化等多個系統相關聯,流域人居環境建設的相關問題也因此復雜多變。本書針對西南山地流域的環境類型,在人居環境科學框架下,以“流域人居環境建設”的關鍵問題為導向,以烏江流域為研究范圍,以“城鎮化與城鎮體系”、“城市形態擴展及其規劃調控”、“生態環境保護”三個方面為核心研究內容,探索“建筑、地景、城市規劃”三位一體思想的理論價值,以及在山地流域人居環境建設上的普遍指導意義。 本書可供區域規劃、城市規劃、流域開發與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等專業的研究人員以及師生閱讀,也可供西南地區流域開發和城市規劃等相關部門的管理者參考。

目次

1 導論
 1.1 關于題目
1.1.1 選題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義
1.1.4 概念界定
1.1.5 研究范圍
1.1.6 研究區域基本概況
 1.2 “流域綜合發展”研究與“流域人居環境建設研究”
1.2.1 關于“流域綜合發展”
1.2.2 “流域綜合發展”研究內容構想
1.2.3 關于“流域人居環境建設研究”
1.2.4 “山地流域”研究的特定環境類型
 1.3 國內外流域人居環境建設的相關研究述評
1.3.1 國外的流域人居環境建設研究
1.3.2 國外流域開發與管理法規
1.3.3 國內的流域人居環境建設研究
1.3.4 國內的流域規劃與管理法規
1.3.5 前沿課題與研究方法小結
 1.4 烏江流域人居環境建設的相關研究述評
1.4.1 三峽工程論證時期的研究
1.4.2 三峽工程建設定論后的研究
 1.5 論文研究的技術路線
1.5.1 關鍵問題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2 烏江流域人居環境的歷史發展過程
 2.1 早期聚居形態
2.1.1 原始聚居形態
2.1.2 歷史建置變遷
2.1.3 聚居布局與自然環境之關系
 2.2 早期聚居文化
2.2.1 部族分布及其聚居文化的多樣性特征 
2.2.2 影響聚居文化空間分布規律的主要因素
2.2.3 地理障礙的影響
2.2.4 資源開發的影響
 2.3 明清時期的開發建設
2.3.1 行政建置變遷
2.3.2 人口結構變遷
2.3.3 區域交通與城鎮布局
2.3.4 經濟發展與城鎮形態
2.3.5 軍事布點與囤堡聚居
2.3.6 民族分布與村寨聚居
 2.4 抗日戰爭時期的開發建設
2.4.1 抗日戰爭前夕
2.4.2 抗日戰爭爆發的影響
2.4.3 汽車交通與公路修建的影響
2.4.4 近代城市規劃思想的影響
2.4.5 聚居形態變化特征小結
 2.5 三線建設時期的開發建設
2.5.1 三線建設時期的大發展
2.5.2 三線建設時期的缺陷
 2.6 歷史的掠奪性建設及其現實警示
2.6.1 歷史上開發行為的掠奪性
2.6.2 對掠奪性問題的歷史評述
2.6.3 警示及思考
3 烏江流域人居環境的現狀及問題調查
 3.1 自然背景調查
3.1.1 自然資源稟賦
3.1.2 生態環境的自然演化趨勢
3.1.3 人為建設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
3.1.4 當前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措施
 3.2 區域發展背景調查
3.2.1 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總體特征
3.2.2 能源工程開發建設情況
3.2.3 烏江梯級開發對城鎮發展的帶動情況 
3.2.4 重大交通設施建設情況
 3.3 城鎮化情況及城鎮群體格局調查
3.3.1 城鎮化的現狀水平
3.3.2 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發展
3.3.3 重點城鎮的發展指標與城鎮競爭力
3.3.4 城鎮群體空間分布及其組群關系
 3.4 城鎮空間形態類型與空間特征調查
3.4.1 城鎮選址、總體形態與地形環境的類型關系
3.4.2 建筑空間特征
3.4.3 街道空間特征
3.4.4 廣場空間特征
3.4.5 歷史建筑遺存
 3.5 烏江流域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3.5.1 問題的系統分析
3.5.2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4 烏江流域的城鎮化與城鎮體系建構
 4.1 烏江流域的綜合發展與城鎮化
4.1.1 綜合發展的必要性
4.1.2 綜合發展的可行性
4.1.3 國內外大河流域開發的經驗借鑒
4.1.4 綜合發展的基本思路
4.1.5 城鎮化——烏江流域綜合發展的必要途徑
 4.2 烏江流域的城鎮化的基本問題
4.2.1 “城鎮化”概念
4.2.2 城鎮化的戰略目標預測
4.2.3 城鎮化動力的量化分析
4.2.4 城鎮化動力機制的改善建議
4.2.5 城鎮化模式的選擇
 4.3 烏江流域城鎮化的兩個特殊矛盾
4.3.1 土地需求與區域耕地占補平衡
4.3.2 非自愿移民的安置問題
 4.4 烏江流域城鎮體系研究的綜合關系
4.4.1 與現行城鎮體系規劃的關系 
4.4.2 在全國城鎮體系中的定位
4.4.3 與三峽庫區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4.5 對烏江流域城鎮體系建構的思考
4.5.1 區域協調問題
4.5.2 建構區域發展極核的思路
4.5.3 區域空間開發管制
4.5.4 空間格局圖示
4.5.5 規模結構調控
4.5.6 職能組合結構
5 烏江流域城市的形態擴展及其規劃調控
 5.1 山地城市的結構形態及其擴展模式
5.1.1 結構形態的基本類型
5.1.2 形態擴展的典型模式
 5.2 烏江流域城市結構形態變遷的典型類型分析
5.2.1 小城鎮:龔灘鎮交通條件變化導致城市形態幾度變遷
5.2.2 中等城市:遵義市圍繞鳳凰山發展成為環形綠心城市
5.2.3 特大城市:貴陽市擺脫巖溶盆地局限擴展衛星組團
 5.3 當前烏江流域城市形態擴展的動力機制綜合分析
5.3.1 形態擴展的內因
5.3.2 形態擴展的外因
5.3.3 形態擴展的導向
5.3.4 形態擴展中的結構轉型
 5.4 烏江流域城市形態擴展的制約因素分析
5.4.1 喀斯特山地用地條件的局限
5.4.2 城市水資源利用條件的限制 
5.4.3 城市規劃與建設的歷史問題制約
 5.5 烏江流域城市形態的規劃案例研究
5.5.1 簇群城市形態的塑造——以龔灘古鎮規劃為例
5.5.2 山地城市的道路規劃布局——以彭水縣城規劃為例
5.5.3 城市歷史遺產的保護——以龍潭古鎮規劃為例
5.5.4 針對山地城市防災的城市形態調控——以武隆縣城規劃為例 
5.5.5 資源短缺型城市形態的調控——以貴陽市為例
6 烏江流域的人居環境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
 6.1 人居環境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
6.1.1 應協調好“保護”與“發展”的辯證關系
6.1.2 科學的建設方法有益于生態環境保護
 6.2 生態環境保護的系統框架建構
6.2.1 系統框架構成設想
6.2.2 生態系統健康評價子系統
6.2.3 生態保護決策子系統
 6.3 區域生態格局優化構想
6.3.1 森林防護體系建設
6.3.2 河流景觀生態格局優化
6.3.3 農地景觀生態格局的改善
6.3.4 景觀生態安全格局的建構思路
 6.4 城市與礦區建設的生態規劃與設計方法
6.4.1 基于地域生態建設經驗的城市布局要點
6.4.2 綠地系統規劃中的景觀生態格局優化構想
6.4.3 城市河流的整治
6.4.4 以雨水利用促進城市水循環改善
6.4.5 工礦區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恢復
7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