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語言學系列叢書.英漢詞語文化語義對比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語言學系列叢書.英漢詞語文化語義對比研究(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3 元
定  價:NT$ 258 元
優惠價:87224
領券後再享88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運用認知語言學、語用學、翻譯學和對比語言學的基本原理,就英漢詞語的文化語義進行系統對比研究。首先,筆者從哲學語言學的角度構建自己的語言認知觀、語言-文化互動認識論、認知語義觀、多級符號系統說和交際翻譯觀,這五個論點是我們進行英漢詞語文化語義對比研究的哲學基礎。筆者構想的英漢對比文化語義學主要限于研究詞和部分短語的文化意義,因而是詞匯層次的英漢對比文化語義學。我們認為詞語的文化語義是主客觀互動的產物,是不同民族語言使用者的思維成果和文化心理在語言中符號化的結果。從方法論上,本書主張從客觀現實——語言認知媒介——主觀心理感知這三者之間的互動中去研究詞語的文化語義。本書探討了文化語義的定義、三個研究原則、四個特征、五種分類和英漢詞語文化語義的四種照應模式,分析了英漢文化語義形成的五個原因,然后將詞語文化含義分成表層概念信息、語用內涵信息、修辭審美信息三個層面并總結出英漢詞語文化語義互譯的三種方法,從而建立了英漢對比文化語義學的基本理論框架。 第一章“緒論”構建本書立論的哲學基礎:語言-文化互動認識論。本章首先探討了認知語言觀的含義,我們主張語言能力是人類認知能力的一部分,是一個民族觀察、認識和表述世界的媒介和過程,任何一種語言都是由語言符號系統本身——外在的客觀認識對象——語言使用者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其次,本章還分析了思維能力、思維媒介、思維模式和思維方法四者之間的差異和辯證關系,探討了薩丕爾-沃爾夫假說的學術淵源及認識價值,然后提出了語言-文化互動認識論,剖析了中西方民族不同的哲學元典精神——思維模式——語言特征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和相互影響。語言-文化互動認識論認為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和媒介,語言的特性是民族文化精神特性對語言不斷施予影響的自然結果。一個民族的哲學元典精神是該民族文化精神的內核和原動力,不同的哲學元典精神孕育了中西方民族不同的哲學觀和民族文化精神,不同的哲學觀和民族文化精神塑造了英漢兩種語言不同的形態特點和動力機制,民族文化精神、思維模式、語言特征三者相互影響,它們是語言研究中三個有機的環節,缺一不可。本章還對詞語文化語義進行界定,分析了詞語文化語義的四個特征(民族性、時代性、隱含性、關聯性),總結了詞語文化語義的三個研究原則和研究目的,試圖建立英漢對比文化語義學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文獻綜述”部分探討了詞語文化語義的本質和形成的哲學基礎,作者分析了西方語言哲學中指稱論、觀念論、用法論、關系論、行為論、因果論和概念論等七種意義理論的得失,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認知語義觀:詞義具有客觀性和主觀性,文化語義是語言使用者主客觀互動、語言的內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產物。語義研究必然涉及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本章試圖在客觀現實——詞語的文化意義——語言使用者的心理現實三者之間互動關系的基礎上,來考察人在用語言對客觀事物進行觀察和認知時所彰顯出自己特有的而與其他一切民族不同的存在方式和認知方式。作者梳理了中西方語言哲學中的意義研究思想,一方面總結了國外同質語言觀和異質語言觀、語言生物機能說和社會行為說、客觀主義和體驗主義之間的差異;另一方面,還總結了20年來中國文化語言學、國俗語義學、英漢對比語言學對中國漢英詞語對比研究的貢獻和不足,最后總結了對比語言學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語言的語用認知功能研究”主要從語言本體的角度闡明語言認知觀的具體含義,本書認為語言是文化的編碼符號,一個民族的語言在整體上映射著該民族的世界觀和思維方式。作者從語音、語符和句法三個維度分析了語言系統的語用認知功能以及對詞語文化含義的影響,試圖說明語言的人文屬性就是語言使用者的民族文化精神的反映。本章著重分析了理性思維和悟性思維的差異對英漢兩種語言的語言文字構造、表意方式和語法組織機制的影響,闡述了語法的形態特征和語義結構規律是特定的民族文化精神在語言結構上的外在化的觀點。 第四章“英漢詞語文化語義的類型研究”從多級符號系統說出發,研究詞語文化語義的五種表現形式,即概念意義、語境意義、聯想意義、習語意義和歷史沿革意義,我們認為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心理在這五種意義中均有所反映,而且這五種文化語義互相纏繞。本章從認知語言學和跨文化交際角度探討英漢文化語義詞語所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共性和個性,以及造成這些共性和個性差異背后的中西文化因素和深層的哲學觀念,包括“語言多層級符號系統說”,典故的闡釋和文本外照應,詞語語境意義的推導和翻譯原則,詞語聯想意義的隱喻鏈說,基督教和佛教的語言觀、自然觀、入神觀和人性觀對英漢習語意義的影響等。 第五章“英漢詞語文化語義照應模式研究”本著描寫和解釋相結合的原則探討詞語文化語義照應的四種形式,即詞匯聯想對應、詞匯聯想重合、詞匯聯想空缺、詞匯聯想碰撞,作者從對比角度探討語言和文化的互動關系對詞語文化語義產生的制約和影響,以促進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和對詞語民族文化語義的正確理解。 第六章“英漢詞語文化語義的成因研究”分析英漢詞語文化語義形成的基本原因,本章重點分析了中西哲學元典精神的內核“道”和“邏格斯”對東西方天人合一與天人相分哲學觀的影響,以及天人合一與天人相分哲學觀對英漢兩個民族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方式的影響,然后討論了英漢兩個民族不同的審美心理、語言文字系統、客觀社會環境等對英漢詞語的文化語義產生的影響。 第七章“英漢詞語文化語義的研究意義”從文化語義學和翻譯學、詞匯學和第二語言習得之間的關系出發,探討詞語文化語義的研究意義。首先,作者提出了交際翻譯觀,本文認為翻譯是一種文化傳播行為,翻譯的本質是跨文化的雙語語碼轉換、認知關聯重建和文化語義信息再表達與闡釋的過程,我們把文化語義分成詞語表層概念信息、語用內涵信息和美學修辭信息三個層面進行探討,總結了文化語義詞語的翻譯方法和“信、達、適”的翻譯原則。 最后是“結語”,作者檢視了本書研究的不足,展望了未來建立英漢對比文化語義學應該努力的方向。

目次

1 緒論:語言-文化互動認識論
1.1 認知語言觀的本質
1.1.1 經典語言學家對語言本質的思考
1.1.2 當代語言學家對語言人文屬性的思考
1.1.3 認知語言觀和民族文化精神
1.1.4 語言的多維屬性和語言本質的探索
1.1.5 語言研究的整體原則、動態原則和平衡原則
1.2 對文化的本質認識
1.2.1 文化的詞源含義
1.2.2 文化學家對文化的定義
1.2.3 本書對文化的定義
1.2.4 文化的本質特征
1.2.5 文化要素的分層
1.3 語言-文化互動認識論
1.3.1 思維能力、思維模式、思維媒介和思維方法
1.3.2 薩丕爾-沃爾夫假說
1.3.3 語言、思維與文化的互動關系
1.3.4 語言-文化互動認識論
1.4 本書的研究對象:詞語文化語義
1.4.1 詞語的界定
1.4.2 詞語文化語義的界定
1.4.3 詞語文化語義的特征:民族性、時代性、隱含性、關聯性
1.5 本書研究范圍、方法和目標
1.5.1 本書研究范圍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5.2 研究目標
1.5.3 文化語義的研究方法
2 文獻綜述:語言哲學中的意義研究
2.1 意義本質的哲學思考
2.1.1 西方意義理論的哲學基礎
2.1.2 本書對詞語文化意義本質的哲學思考
2.2 20世紀西方語言哲學申的語義研究
2.2.1 同質的自足的結構系統vs異質的有序的符號系統
2.2.2 生物機能說vs社會行為說
2.2.3 形式語義學vs認知語義學
2.3 國內文獻綜述:中國文化語言學、國俗語義學、英漢對比語言學
2.3.1 繼承和創新相結合:中國的文化語言學研究
2.3.2 概念意義與引申意義兼顧:中國國俗語義學研究
2.3.3 描寫與解釋并重:中國英漢對比語言學研究
3 語言的語用認知功能研究
3.1 語音的語用認知功能研究
3.1.1 語音與語境
3.1.2 語音與審美
3.1.3 語音與語法
3.1.4 語音與民族文化心理
3.1.5 結論
3.2 語言字符的語用認知功能研究
3.2.1 語言字符的審美愉悅功能
3.2.2 語言字符的信息壓縮功能
3.2.3 語言字符的語用交際功能
3.2.4 語言字符的文化承載功能
3.2.5 結論
3.3 英漢語法的形合意合特征的語用認知功能研究
3.3.1 形合與意合的定義
3.3.2 國外學者對英漢語語法意合和形合特征的對比研究
3.3.3 國內學者對英漢語語法意合與形合特征的對比研究
3.3.4 英漢語法的意合特征與形合特征對比
3.3.5 英漢語法的形態特征與民族文化
3.3.6 結論
4 英漢詞語文化語義的類型研究
4.1 多級語言符號系統下的概念意義研究
4.1.1 概念意義和語符意義
4.1.2 詞語的多級符號系統與詞義的理據性
4.1.3 詞語的內部符號系統與詞義的理據性
4.1.4 詞語的外部符號系統與詞義的理據性
4.2 歷史沿革意義個案研究:《望夫石》主題的闡釋和翻譯
4.2.1 《望夫石》兩種譯文述評
4.2.2 語境、關聯與翻譯
4.2.3 典故探源與主題定位
4.2.4 透徹的理解與準確的翻譯
4.3 跨文化傳播申的語境意義研究
4.3.1 語境分類
4.3.2 語境與文化語義的闡釋
4.3.3 語境和詞語文化語義的翻譯
4.4 隱喻視野中的聯想意義研究
4.4.1 比喻和隱喻的關系
4.4.2 比喻意義
4.4.3 情感意義
4.4.4 修辭意義
4.5 宗教精神視野下的習語意義研究
4.5.1 習語的定義
4.5.2 英漢習語與宗教的自然觀對比
4.5.3 英漢習語與宗教的入神觀對比
4.5.4 英漢習語與宗教的人性觀對比
5 英漢詞語文化語義照應模式研究
5.1 詞匯聯想對應:詞匯字面意義不同,文化語義相同
5.1.1 黃色與BLUE文化語義對比
5.1.2 紫色與SCARLET文化語義對比
5.1.3 黃色與cREEN文化語義對比
5.2 詞匯聯想重合:詞匯字面意義相同,文化語義一致
5.2.1 黃色與YELLOW文化語義對比
5.2.2 紅色與RED文化語義對比
5.2.3 黑色與BLACK文化語義對比
5.3 詞匯聯想碰撞:字面意義相同,文化語義相異
5.3.1 紅色與RED文化語義對比
5.3.2 黃色與YELLOW文化語義對比
5.3.3 白色與WHITE文化語義對比
5.3.4 黑色與BLACK文化語義對比
5.4 詞匯聯想空缺:字面意義對應,文化語義空缺
5.4.1 綠色與GREEN文化語義對比
5.4.2 紅色與RED文化語義對比
5.4.3 棕色與BROWN文化語義對比
5.4.4 青色與BLUE、BIACK文化語義對比
5.5 英漢色彩詞語文化語義對比研究的啟示
5.5.1 英漢文化語義的共性和個性
5.5.2 英漢文化語義的相互滲透
5.5.3 認知原型與文化語義引申
5.6 英漢詞語文化意義的翻譯方法
5.6.1 詞匯聯想重合與零位補償
5.6.2 詞匯聯想對應與換位補償
5.6.3 詞匯聯想空缺與空位補償
5.6.4 詞匯聯想碰撞與越位補償
6 英漢詞語文化語義的成因研究
6.1 英漢兩個民族思維方式不同:理性思維與悟性思維
6.1.1 理性思維與悟性思維的內涵
6.1.2 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與悟性思維
6.1.3 西方民族主客二分的哲學思想與理性思維
6.2 英漢兩個民族的審美心理不同
6.2.1 審美活動與民族心理
6.2.2 比類取象的形象思維與形式分析的理性思維
6.2.3 擬人化的審美主體道德投射與擬物化的審美主體理性觀照
6.3 英漢兩個民族的文學傳統不同
6.4 英漢兩個民族生活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習俗不同
6.5 英漢兩個民族的語言系統不同
7 英漢詞語文化語義的研究意義
7.1 英漢詞語文化語義研究與翻譯
7.1.1 文化語義翻譯的本質
7.1.2 文化語義的翻譯原則:信、達、適
7.1.3 文化意義的信息分層與翻譯
7.2 英漢詞語文化語義研究與詞匯學
7.2.1 一詞多義與詞義闡釋
7.2.2 形態區別與詞義褒貶
7.2.3 文化語義的闡釋與文化背景
7.3 英漢詞語文化語義研究與第二語言習得
結語
后記
后記二
附件:27個圖表清單
參考文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2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