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滿額折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

定  價:NT$ 370 元
優惠價:85315
再版中無法訂購

電子書同步在下列平台販售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自1990年起,本書作者提倡新史學,醫療史即是他「不欲徒託空言」的實證研究。醫療變成臺灣史學的新領域,作者身為拓荒者,其經歷彌足珍貴,本書「方法篇」可以當作臺灣醫療史學的新興史看待。
作者專研中國古代政治社會史,他的醫療史實證研究遂集中在中國古代範圍內;論其主旨,即如本書主體所分的「形神」、「祝禱」、「威儀」、「養生」和「生死」五篇,歸結於中國傳統對「人」的認識。對於這個問題作者提出一套頗為完整的論述。他從身體認識論出發,涵蓋心性與靈魂各層面,勾勒出中國古代的生命觀。但作者著重維繫和延續生命的方法,毋寧更屬於文化的研究,不只是思想之剖析而已。
最後本書附有「傳播篇」,評論中國漢醫學對日本傳統醫學的影響及其限度,作者顯然希望後之來者能把中國醫學及醫療文化以廣大的亞洲作基盤,方可以發掘更深刻的意義。

作者簡介

杜正勝

專研古代中國史,出版《周代城邦》、《編戶齊民》、《古代社會與國家》等專著。1990年開始提倡新的歷史研究,與同儕共同創辦《新史學》,主張開發尋找新課題,拓展新領域。
他的新史學思想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增添歷史研究的內容,以下層人民補上層菁英,以社會生活補政權與文化。第二階段提倡超越中國疆界的歷史研究,以同心圓史觀作架構而包含臺灣、中國、亞洲與世界。
歷史研究之外,近年杜正勝對臺灣社會政治與文化多所關懷,論述歷史教育、臺灣民主之路與政治、文化主體性等議題。
1992年杜正勝以青壯之年膺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獲得最高學術榮譽。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教育部長。

一個人的學術風格猶如其面,我認為應該愈鮮明愈好;不夠鮮明,將沉沒於茫茫學海之中,不可能在學術旅途留下印痕。讀者諸君莫要誤會,我最反對譁眾取寵,也最堅持直道而行。留下印痕的不二法門是要依靠厚實的內涵,為人如此,治學風格何嘗不然!否則,不就是人云亦云嗎?人云亦云當然不會增益知識,不足以成就學術,固無法形成風格,更談不上「鮮明」了。
回首投身學術界數十星霜,從三十年前的《周代城邦》,二十年前的《編戶齊民》,十五年前的新史學,以「內涵厚實」與「風貌鮮明」來權衡,大概還不至於言過其實吧?城邦論,編戶齊民說,總算為臺灣的中國史研究提出一點看法,不至於讓臺灣繳白卷。至於臺灣中國史學界這個小池子內,不論贊成或反對,或是冷漠地置之不理,對我而言都是身外之物。莊周有言曰:「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求道者固當如是,探索新知識的學者,當知識與見識晉升到某種層次時,自己也會這樣想。
學術風格的成形,恐怕有心之花多於無心之柳;治學課題的轉變,則有刻意的栽培,也有不可預測的機緣。1980年代中期,我苦心焦慮思考如何跳脫我當時所認識的左派史學的僵硬規範,於是乎提倡新史學,這是有心的追求。然而廣泛的新史學大海中,我會走上生命醫療史的研究,並且和一群年輕朋友共同奮鬥,都具有相當的偶然性。最先起源於為敝師高去尋先生八十嵩壽作祝壽論文。隨著年歲日長,我愈體驗人生世事不能強求,也不一定可以迴避,學術之路差不多亦有類似軌跡,唯有一個原則是不變的既來之,則努力把它完成,並且使它完美。我的生命醫療史研究雖未臻完美,但新領域的開拓,在茫茫天地與古今洪流中,對於有意、無意間的微妙道理,似亦有所領會。
最後我有責任交待本書的構成。我認為史學空談理論無益,重要的在於具體的實證作品。借用孔子的話,即是「吾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行事深切著明也。」自1990年我揭櫫新史學的旗幟,說了不少空話,「見之於行事」的部分則可以這本討論中國古代生命觀的文字作權衡。我之研究是從醫療入門的,和一般思想史家沿襲玄學的路子,講論「性命」的方式不同。我毋寧比較重視文化,但也不能說與思想全然無關,終究還是會觸及「觀念」,這是本書附題「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的由來。
「方法篇」,是三次專題演講的文稿,一在中央研究院科學史年會(1994),一在歷史語言研究的「醫療與中國社會研討會」(1996),一在亞洲醫學史學會創立及第一次雙年會(2003)。本書的主體部分,分「形神」、「祝禱」、「威儀」和「養生」四篇,係根據〈形體、精氣與魂魄中國傳統對「人」認識的形成〉,和〈從眉壽到長生中國古代生命觀念的轉變〉這兩篇長文重新組合。「生死篇」,以〈生死之間是聯繫還是斷裂中國人的生死觀〉為主,附加通俗之作〈第X類接觸玄通〉。最後「傳播篇」則是1993年應邀赴日本參加「中日兩國二千年來文化交流」發表的論文。
以上諸文是1990年代我的學術生活的一個面向,寫作雖非一氣喝成,意旨則前後一貫,書成之際,使用最主要的一篇論文篇名〈從眉壽到長生〉作為本書的書名,頗能涵括中國人生命觀的一些特點。是為序。

2005年3月10日

記於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室

目次

序言

方法篇――過去的另類,未來的主流?

形神篇――中國傳統對「人」的認識

祝禱篇――祖先、天神與生命的關係

威儀篇――禮制威儀到節適全身

養生篇――長生的追求與技藝

生死篇――生死之間是連續還是斷裂

傳播篇――醫療的傳播與取捨

圖片出處

索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315
再版中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