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滿額折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

舊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評

商品簡介

「無論是誰都能從阿輸吠陀中得到益處。作為偉大的元科學之一,阿輸吠陀不僅對臨床醫生、專家有用,甚至家庭主婦都能從中汲取有價值的見識。」
「阿輸吠陀是生命的科學,是有關生命的知識,或者說是建立在這種知識基礎之上的實際生活法則。」
許多人認為「中醫」是唯一存活於當今世界的傳統醫學。實際上,與中醫具有同樣悠久歷史的印度傳統醫學,也依然在為民眾的健康服務,也同樣經歷著揚棄和發展的歷程。
在各種印度的傳統醫學中,以稱之為「生命科學」的阿輸吠陀最為重要。她利用與融會了印度古代哲學、信仰等各方面的知識,指導人們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精神與肉體的健康,如何維繫健康和矯正失衡,如何認識與處理疾病。因此,我們既可從較為實用的立場,將之視為一種體系化了的醫學,也可從更寬泛的立場,說她是一種有關生命的知識體系。
本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了阿輸吠陀的歷史與主要內容。讀者藉由本書,可了解其對中國古代醫學的影響,也是饒有興味。

作者簡介

廖育群

祖籍湖北省興山縣,1953年生於北京。「文革」期間作工務農,1982年畢業於北京第二醫學院後,就職於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1996年晉升為研究員,2000年始兼任副所長。主要著作有《岐黃醫道》、《中國科學技術史˙醫學卷》(合著)等,論文多發表於《自然科學史研究》、《中華醫史雜誌》、《中國科技史料》等刊物。

自 序

我雖然是學醫出身,但畢業後卻徜徉故紙堆中近二十年。在這些年的筆墨生涯中,最初的寫作動機與目的,固然首先是出於學術探索的欲望,但也包含著來自主觀與客觀兩方面的壓力──作為一名專業的醫學史研究者,必需通過文字將研究結果公諸於世。而且誰都知道,「業績」和「成就」的背面,通常都刻著「名利」二字。

然而此次撰寫這本介紹印度傳統醫學的著作時,卻絲毫沒有感到上述那些「動機」的驅使。只是在有機會瞭解這門學問後,覺得非常有意思,所以希望讀者能夠通過我,也瞭解這些有意思的事。說得嚴肅一點,無論是接觸這門學問的機緣,還是能夠閉門研習這門學問的條件,都是來自納稅人的供養。因而作為一名研究人員或學者(如果我可以這樣自詡的話),便有責任與義務將研習所得和這些「有意思的事」回饋社會。

本書的書名和內容,雖然都是圍繞著印度的傳統醫學,但我覺得這真的不是一本介紹「醫學知識」或教人如何治病的著作。儘管印度的傳統醫學「阿輸吠陀」像中國傳統醫學一樣,至今仍然存活並服務於民眾,且正在通過現代科學手段加以研究並課授生徒,但也正像中國的傳統醫學一樣很難全面地被外國人理解與接受──印度的傳統醫學對於我們來說,主要是一種「異文化」,而不是一種實用技藝。當然,本書也不像那些出自文人墨客之手,可以在茶餘飯後以十分輕鬆的心態讀來消遣的作品,需要花些氣力去理解印度人的精神世界與思維方式。可以說:這本書就像我一樣──既非醫生,也非文人。

印度是「神」的世界,印度是神秘的世界。你可能已經通過對其神祇、宗教、文學、哲學等等的瞭解,從某些方面領略了她的神秘,但肯定還沒有深入「阿輸吠陀」的緣分。所以不妨隨我一起在這「生命之學」的美景花園中漫步一回,雖然可能會略感辛苦疲倦,但也一定會有所收穫。

 

目次

概 說 1

壹、印度與印度文化圈 1

貳、雙馬神的足跡 3

參、婆羅門與吠陀醫學 5

肆、關於佛教醫學 10

伍、印度的哲學與醫學 12

陸、印度的地理特徵與醫學 20

柒、關於阿輸吠陀 23

捌、當代的阿輸吠陀 26

玖、印度的其他傳統醫學 30



經 典 33

壹、傳說的時代 33

貳、兩大古典醫學書的形成 35

參、闍羅迦與《闍羅迦集》 37

肆、妙聞與《妙聞集》 39

伍、婆拜他與《八科精華》 40

陸、三大古典的比較 41

柒、第四部古典 43

捌、注釋的時代 44



理論學說 45

壹、醫療的種子與健康的果實 45

貳、身體的發生 50

參、「風、膽、痰」三要素說 59

肆、體組織、排泄物、力 69

伍、生理要求不可抑制 76

陸、醫療的「四柱」 78

柒、疾病的性質 80

捌、印度醫學的「脈」與「穴」 84

玖、味的理論 110

拾、對於病人的告誡 124



八 科 127

壹、一般外科學 129

貳、特殊外科學 144

參、內 科 156

肆、強精法 169



診 斷 177

壹、徵兆:使、鳥、夢 178

貳、疾病的可治與不可治 181

參、死亡的徵兆 183

肆、壽命判斷 187



藥 物 191

壹、藥物分類 192

貳、藥物的質、味、性、能、消化 208

參、藥物的特性 212

肆、淨化劑與鎮靜劑 214

伍、液體的用法 216



養生學 237

壹、人類與環境 237

貳、季節養生 243

參、食物的利弊 258

肆、飲食物 260



阿輸吠陀在中國 281

壹、萬物皆藥的故事 281

貳、「男怕穿靴,女怕戴帽」 284

參、「七活八不活」 284

肆、鼻刺絡放血法 286

伍、水蛭吸法 287

陸、藥物問題 290

柒、印度眼科知識對中國的影響 296

捌、菩提樹下的蒙藏醫學 299



結 語 305



引用與參考文獻 307

書評

阿和 (2003/10/20 00:00 發表)
現代人越來越著重於養生,而且內容十分多樣,舉凡氣功、靜坐、瑜珈、食療等等,不一而足。再加上中國文化兼容並蓄的特性,往往將這些有助於養生的項目,截長補短,融於一爐,以致於難明其源,以為中國所固有。本書介紹印度傳統醫學的各科內容,讀者可以在文字之中領略到印度醫學養生的思維與觀念,並且不難發現其與現代流行的養生學多有不謀而合之處,或許這將有助於探索養生方法的源流,明其所以,進一步了解人之所以生生不息的道理,追求美好的生活方式,享受優良的生活品質。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16
舊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