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滿額折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二版)

定  價:NT$ 220 元
優惠價:90198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2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評

商品簡介

死亡不是終結,

生命可以延續。

人生,究竟有何意義?

永恆,又該如何尋覓?

 

生死大事,人類從出生伊始,便註定了要面對死亡。為了替死妥解蔽,從而排除對死之將至的恐懼,各種哲學與宗教都紛紛提出不同的答案,「輪迴與轉生」便是其中之一。這種想法出人意料的貫通東西方,幾乎發生於同一個時代。到底它的起源為何?呈現出何種風貌?又真能解決生死問題嗎?這些在本書中都有廣泛而深入的探討。

作者簡介

作者: 石上玄一郎

日本北海道札榥市人,1930年弘前高等學校肄業,曾任大阪成蹊女子短期大學(現為大阪成蹊大學)教授,現已退休。重要著作有《惡魔之道程》、《石上玄一郎作品集》、《埃及的死者之書》、《太宰治與我》等。

譯者:吳村山

臺北市人,臺灣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兼任副教授。譯有《心臟病面面觀》、《癌症治療百科》、《老子》、《死而後生》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生死學叢書」出版說明

本叢書由傅偉勳教授於民國八十四年九月為本公司策劃,旨在譯介歐美日等國有關生死學的重要著作,以為國內研究之參考。傅教授從百餘種相關著作中,精挑二十餘種,內容涵蓋生死學各個層面,期望能提供最完整的生死學研究之參考。傅教授一生熱心學術,對推動國內的生死學研究風氣,更是不遺餘力,貢獻良多。不幸他竟於民國八十五年十月十五日遽爾謝世,未能親見本叢書之全部完成。茲值本書出版之際,謹在此表達我們對他無限的景仰與懷念。

東大圖書公司編輯部 謹啟

「生死學叢書」總序

兩年多前我根據剛患淋巴腺癌而險過生死大關的親身體驗,以及在敝校(美國費城州立)天普大學宗教學系所講授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課程的十年教學經驗,出版了《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一書,經由老友楊國樞教授等名流學者的強力推介,與臺北各大報章雜誌的大事報導,無形中成為推動我國死亡學(thanatology)或生死學(life-and-death studies)探索暨死亡教育運動的催化「經典之作」(引報章語),榮獲《聯合報》「讀書人」該年度非文學類最佳書獎,而我自己也獲得「死亡學大師」(《中國時報》),「生死學大師」(《金石堂月報》)之類的奇妙頭銜,令我受寵若驚。

拙著所引起的讀者興趣與社會關注,似乎象徵著,我國已從高度的經濟發展與物質生活的片面提高,轉進開創(超世俗的)精神文化的準備階段,而國人似乎也開始悟覺到,涉及死亡問題或生死問題的高度精神性甚至宗教性探索的重大生命意義。這未嘗不是令人感到可喜可賀的社會文化嶄新趨勢。

配合此一趨勢,由具有基督教背景的馬偕醫院以及安寧照顧基金會所帶頭的安寧照顧運動,有了較有規模的進一步發展,而具有佛教背景的慈濟醫院與國泰醫院也隨後開始鼓動臨終關懷的重視關注。我自己也前後應邀,在馬偕醫院、雙蓮教會、慈濟醫院、國泰集團籌備的臨終關懷基金會第一屆募款大會、臺大醫學院、成功大學醫學院等處,環繞著醫療體制暨醫學教育改革課題,作了多次專題主講,特別強調於此世紀之交,轉化救治(cure)本位的傳統醫療觀為關懷照顧(care)本位的新時代醫療觀的迫切性。

在高等學府方面,國樞兄與余德慧教授(《張老師月刊》總編輯)也在臺大響應我對生死學探索與死亡教育的提倡,首度合開一門生死學課程。據報紙所載,選課學生極其踴躍,居然爆滿,出乎我們意料之外,與我五年前在成大文學院講堂專講死亡問題時,十分鐘內三分之一左右的聽眾中途離席的情景相比,令我感受良深。臺大生死學開課成功的盛況,也觸發了成功大學等校開設此一課程的機緣,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與宗教(學)教育、通識教育等等,共同形成在人文社會科學課程與研究不可或缺的熱門學科。

我個人的生死學探索已跳過上述拙著較有個體死亡學(individual thanatology)偏重意味的初步階段,進入了「生死學三部曲」的思維高階段。根據我的新近著想,廣義的生死學應該包括以下三項。第一項是面對人類共同命運的死之挑戰,表現愛之關懷的(我在此刻所要強調的)「共命死亡學」(destiny-shared thanatology),探索內容極為廣泛,至少包括(涉及自殺、死刑、安樂死等等)死亡問題的法律學、倫理學探討,醫療倫理(學)、醫院體制暨醫學教育改革課題探討,(具有我國本土特色的)臨終精神醫學暨精神治療發展課題之研究,老齡化社會的福利政策及公益事業,死者遺囑的心理調節與精神安慰,「死亡美學」、「死亡文學」以及「死亡藝術」的領域開拓,(涉及腦死、植物人狀態的)「死亡」定義探討,有關死亡現象與觀念以及(有關墓葬等)死亡風俗的文化人類學、比較民俗學、比較神話學、比較宗教學、比較哲學、社會學等種種探索進路,不勝枚舉。

第二項是環繞著死後生命或死後世界奧祕探索的種種進路,至少包括神話學、宗教(學)、文學藝術、(超)心理學、科學宇宙觀、民間宗教(學)、文化人類學、比較文化學,以及哲學考察等等的進路。此類不同進路當可構成具有新世紀科際整合意味的探索理路。近二十年來愈行愈盛的歐美「新時代」(New Age)宗教運動、日本新(興)宗教運動,乃至臺灣當前的種種民間宗教活動盛況等等,都顯示著,隨著世俗界生活水準的提高改善,人類對於死後生命或死後世界(不論有否)的好奇與探索興趣有增無減,我們在下一世紀或許能夠獲致較有「突破性」的探索成果出來。

第三項是以「愛」的表現貫穿「生」與「死」的生死學探索,即從「死亡學」(狹義的生死學)轉到「生命學」,面對死的挑戰,重新肯定每一單獨實存的生命尊嚴與價值意義,而以「愛」的教育幫助每一單獨實存建立健全有益的生死觀與生死智慧。為此,現代人的生死學探索應該包括古今中外的典範人物有關生死學與生死智慧的言行研究,具有生死學深度的文學藝術作品研究,「生死美學」、「生死文學」、「生死哲學」等等的領域開拓,對於「後傳統」(post-traditional)的「宗教」本質與意義的深層探討等等。我認為,通過此類生死學的種種探索,我們應可建立適應我國本土的新世紀「心性體認本位」生死觀與生死智慧出來,有待我們大家共同探索,彼此分享。

依照上面所列三大項現代生死學的探索,這套叢書將以引介歐美日等先進國家有關死亡學或生死學的有益書籍為主,亦可收入本國學者較有份量的有關著作。本來已有兩三家出版商請我籌劃生死學叢書,但我再三考慮之後,主動向東大圖書公司董事長劉振強先生提出我的企劃。振強兄是多年來的出版界好友,深信我的叢書企劃有益於我國精神文化的創新發展,就立即很慷慨地點頭同意,對此我衷心表示敬意。

我已決定正式加入行將開辦的佛光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陣容。籌備校長龔鵬程教授屢次促我企劃,可以算是世界第一所的生死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Life-and-Death Studies)之設立。希望生死學研究所及其有關的未來學術書刊出版,與我主編的此套生死學叢書兩相配合,推動我國此岸本土以及海峽彼岸開創新世紀生死學的探索理路出來。

一九九五年九月二十四日傅偉勳序於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講座訪問期間)

目次

「生死學叢書」總序
「生死學叢書」出版說明
敘 論
生死大事/1
客體之死/6
死的否定/12
現世的擴張/16
第一章 史前時代的生死
對於死者的感情/21
食人俗/25
風葬/30
葬法所代表的含意/35
第二章 歷史時代的他界觀念
繼續之理/41
魂與魄/46
伊秀特(Ashtarte)遊下界/51
山上他界/56
第三章 太陽崇拜與轉生
太陽神與尼羅河/61
不死的觀念/66
《死者之書》/70
死者的轉生/75
第四章 戴奧尼索斯崇拜與奧爾菲斯教
古代希臘人的來世觀/81
戴奧尼索斯(Dionysos)的出現/86
悲劇的產生/89
奧爾菲斯(Orpheus)教與輪迴/93
第五章 希臘各家的輪迴觀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教團/101
肉食之罪/105
恩貝多克利(Empedocles)的輪迴觀/110
柏拉圖的「回憶說」(anamnesis)/116
第六章 印度河人的來世觀
雅利安族的故鄉/125
雅利安族的泛濫/130
歷史的弔詭/134
沒有墳場的人民/138
第七章 奧義書的輪迴觀
《黎俱吠陀》(Rg-Veda)之中雅利安的神祇觀/145
歸一思想/149
《阿闍婆吠陀》(Atharva-Veda)的形而上學/154
五火二道的輪迴說/160
第八章 佛教的無我思想
佛教興起的契機/165
五蘊說/170
自我(Atman)/175
諸法無我/180
第九章 關於佛教的輪迴思想
佛陀入滅後的教團/185
「有情」與普多嘎拉(Pudgala)/189
空觀與唯識/193
後世佛教的輪迴觀/198
第十章 輪迴思想的成因
靈魂的脫離/205
轉 生/210
業思想/214
輪迴的行蹤/218
第十一章 輪迴思想與大麻風土
大麻的幻覺/223
合成神像/228
奧西烈斯(Osiris)的祭禮/233
幻覺劑(Psychedelie)與輪迴思想/237
第十二章 輪迴思想之虛幻與真實
「自我」的考察/245
無我說與業思想的矛盾/250
輪迴與時間/255
虛幻與真實/261

參考文獻

書評

宜珍 (2008/09/24 15:12 發表)
本書一開始,是作者接到友人得了癌症的消息,到醫院去探訪友人的故事。面對癌症重症,友人用僅剩的微薄力量,認真又無奈的向他追問「人生的意義」、「我是誰」等問題。在本書的結束,則有其他友人的壞消息,作者本人也不禁困惑:「我究竟是什麼?」、「我當真存在嗎?」生死之事雖然無法避免,但是若曾經對此問題認真思索過,即將死亡的前一刻,或許有更從容的體悟。 作者為讀者提供了各大文明對死亡的看法,值得推薦的是,作者相當重視這些生死觀的歷史演變,他為讀者找出各大文明中,其文獻或傳說中生死主張的傳承與衝突,這些觀念上的衝突,若非對該文化有考古學、文學、哲學、宗教學、社會學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則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廣泛而有吸引人的論述。在一本關於「生死」的書籍中,我卻讀到這麼豐富資料,說真的,真的有物超所值的喜悅,例如他對入侵印度的亞利安人喪葬制度的考究,對原古印度地區的高度文明的介紹,改變了我原先以為「亞利安人的文明高於印度原住民」的觀念,不得不讓我對印度有了新的認識。換言之,閱讀本書我增加不少知識,也對原先建立的知識系統有了重新調整的機會,嗯,推薦!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98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