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1908)
電子書 (51)
政府出版品 (1905)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1457)
無法訂購商品 (502)
庫存狀況

有庫存 (298)
無庫存 (1661)
商品定價

$199以下 (1514)
$200~$399 (332)
$400~$599 (67)
$600~$799 (11)
$800以上 (35)
出版日期

2024年 (8)
2022~2023 (84)
2020~2021 (156)
2018~2019 (274)
2016~2017 (498)
2016年以前 (828)
裝訂方式

平裝 (1773)
精裝 (60)
軟精 (11)
盒裝 (3)
適讀年齡

學齡前 (1)
小學 (5)
作者

教育部 (229)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編輯 (94)
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編輯 (38)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編輯 (27)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25)
教育部編 (20)
無作者 (18)
教育部統計處 (16)
古國順、江俊龍、李坤錦、林賢峰、邱坤玉、范文芳、徐登志、徐貴榮、徐超聖、陳秀琪、彭欽清、楊政男、廖偉成、謝杰雄、鍾屏蘭、羅肇錦、龔萬灶 (15)
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13)
張明文-總編輯 (12)
歐亞美 (1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編撰 (10)
教育部編著 (10)
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9)
羅福慶、王麗惠、吳正英、孫溪州、黃貴潮、羅源順、林建成 (9)
華阿財、林文川、菈露依‧塔福樂安、葛隆盛、戴明雄、蕭政國、謝文德 (9)
國立空中大學健康家庭研究中心編撰 (8)
客家語分級教材編輯小組 (8)
出版社/品牌

教育部 (1399)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36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93)
教育部體育署 (40)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21)
教育部統計處 (14)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5)
教育部課綱推動專辦 (4)
教育部體育司 (4)
教育部特教小組 (3)
實踐大學推廣教育部 (2)
教育部中教司 (2)
教育部協作中心 (2)
教育部技職司 (2)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總會教育部 (1)
教育部社教司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1959筆商品,13/98頁
高教創新NO.32(109/05)
滿額折
作者:教育部  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出版日:2020/05/01 裝訂:平裝
申請入學是全世界大學招生的主流趨勢,期望在標準的入學考試以外,再盡量透過多元的方式,招收到更適合的學生。 以鄰近的韓國來說,在大學入學考試之後,還有進階的面試或實作等評量項目,也另外有推薦甄試及申請入學等升學管道。 美國則普遍在考試成績之外,還會再參採自薦與推薦信、自傳、校外活動、公益活動等參與狀況。近年來有些學校甚至開始重視學生的心理測驗、適性測驗等結果。 我國的大學考招制度,則是從過去標準化單
定價:40 元, 優惠價:1 40
庫存:1
高教創新NO.37(110/03)
滿額折
作者:教育部  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出版日:2021/03/01 裝訂:平裝
一○八課綱上路,技術型高中也必須增加專題實作及實習科目學習成果(含技能領域),對教學資源相對缺乏的偏鄉地區學校來說,不啻是一大挑戰,如何導入教學資源,協助打開偏鄉技術型高中學生之視野?教育部於是推動「促進產學連結合作育才平台精進技職教育課程計畫」。 計畫落地後,在諸多有心老師的積極推動下,果然創造不少驚人成效:包括高雄科技大學與北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在課程上協作,指導學生創造新產品,並加入高科大文創
定價:40 元, 優惠價:1 40
庫存:1
高教創新NO.46(111/09)
滿額折
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出版日:2022/09/01 裝訂:平裝
科技島是臺灣的國際優勢,但也形成了社會氛圍中「重理工、輕人文」導向,反映在學術研究上,就是社會人文領域長年來得到的資源支持,始終少於科技技術領域。 然而,歷史、政經、語言等人文與社會學科發展,才是帶動公民思惟、人文素養進步的關鍵引擎。為了扭轉不均衡的態勢,教育部決定推出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 這項行動正在帶動各種新的研究突破。本期高教創新特別針對臺灣師範大學、中山大學、成功大學、政治大學的計畫內容作深入報導、從中可以看到,即便在人文社會領域,臺灣也能站上世界舞臺,取得國際發聲權。只要有方法、有策略,集中火力投入,人文社科一樣能成為帶動臺灣升級的火車頭。 除了封面故事的深入報導,另外還有兩篇好看的人物故事。包括花費十年時間,「以內鎖雛菊鏈建構多維人造分子肌肉」成果登上國際知名期刊《Nature》的第二十五屆國家講座主持人邱勝賢教授,他分享如何從失敗中站起的過程,十分令人動容。 得到一一O年度國家產學大師獎的雲林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張傳育,長期鑽研類神經網路,並將人工智慧應用於「智能嬰兒監視器」、「AOI缺陷檢測」及「醫學影像辨識」等三大領域,是一位「全方位智慧辨識」專家。他曲折的求學歷程,也讓人印象深刻。
定價:40 元, 優惠價:1 40
庫存:3
高教創新NO.45(111/07)
滿額折
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出版日:2022/07/01 裝訂:平裝
學校原本只是一個空間,但教育理念跟好的教學內容,。賦予其意義與靈魂。 大學重研究、,輕教學的現況由來已久,儘管大家都知道大學四年對學生的重要性,但在過去的升等獎勵制度下,教師不得不把心力集中在學術研究上。為了扭轉現況,教育部開始持續推動「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不僅實際投注資源給創新的教學現場。也讓教師能將投入在教學上的能量,回饋到自身的績效表現上。 這項計畫有三個關鍵字:研究、實踐、教學。目標是鼓勵大學教師用做學術研究的精神來看待「教學」,並如同做學術研究要不斷改善實驗設計般,面對教學現場問題也要不斷思索,並改變方法來提升教學效益。 果然,在教學現場激起的火花,令人驚喜。這期高教創新。即帶大家實地走訪各校,看到來自師生的正面回饋,他們一起為新的教學模式,播下了激發各種可能性的種子。 大學從學術研究與教育出發,以終為始的目標在於能夠直接關懷社會。這次我們也收錄了屏東科大師生團隊,由關注高屏各地植物開始,為農作物消費者的健康權益把關,以及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在USR計畫之下,協助營造地域永續發展,。間接協助青年回流的故事。 抱持「責無旁貸」精神辦學的案例,不限於課堂;另一個動人故事主人翁,是雲林科技大學徐啟銘教授。他感念於祖母輩以慈悲為懷的教養,訂下立意良善的研究初衷。徐啟銘帶領團隊走向建構危機預防、公共危險物品分級判定等對於社會福祉有直接幫助的研究之路,精神令人動容。 此外,本期高教創新將分享我國招收僑生港澳等境外學生的延攬策略,也將提供來自「下世代人才培育課程革新試辦計畫」計畫總召集人-雲林科技大學方國定副校長的專家角度,了解科技大學未來的培育機制與教育創新。 場景來到海外,私立以色列瑞赫曼大學呼應在地人民對於學費的考量與創業的熱潮,開設多元學域並規劃實用導向的課程。這個前身是加速器的大學,正在順應全球化趨勢,以低價卻高品質的課程,承接以色列國家發展的需求。完整故事請見國際欄位。
定價:40 元, 優惠價:1 40
庫存:1
高教創新NO.34(109/09)
滿額折
作者:教育部  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出版日:2020/09/01 裝訂:平裝
未來的世界,最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才?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近年提出未來人才需要的能力指標,關鍵字有:跨領域、解決問題、創造思考,以及團隊合作。而我教育部在「人才培育白皮書」中則提及:全球移動力、就業力、創新力、跨域力、資訊力,以及公民力,是未來各領域人才需具備的能力。 為了讓臺灣人才具備以上具備以上幾項關鍵能力,教育部自107年起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期望引導大學教師提出創新教學,培育出各級各類的
定價:40 元, 優惠價:1 40
庫存:1
高教創新NO.44(111/05)
滿額折
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出版日:2022/05/01 裝訂:平裝
對很多人來說,住進大學宿舍,不僅是人生第一次離家,也是第一次在異地求學、生活。對大學宿舍的記憶,決定了「下課後」生活的色彩,也是成長的重要一章。 大學在與時俱進,大學宿舍自然也不能落伍。對大學宿舍的定義,早已不再只是「學生睡覺的地方」。做為校園內的重要元素,它不僅應該融入整體的校園風貌,更是拓展學生多元社交與學習的關鍵場域。 如何讓賦予大學宿舍全新的價值?其中,教育部的宿舍提升計畫是重要推手,從財務上的支持補貼與協調,到社會資源的互補運用,讓大學宿舍改頭換面的願景逐漸落地。 本期高教創新將帶讀者前進大學的宿舍現場,看看東海大學、成功大學、陽明交大、淡江大學等宿舍轉型案例;這些宿舍經由改建與重新設計,納入人文思維並擴充生活機能後,眼前落成的宿舍風貌,超乎過往的想像。
定價:40 元, 優惠價:1 40
庫存:1
高教創新NO.31(109/03)
滿額折
作者:教育部  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出版日:2020/03/01 裝訂:平裝
創新科研,未來無可限量 高等教育中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與創新力,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全球先進國家皆積極制定政策,將科研發展與人才培育列為政府施政與國家發展的重要項目。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世界各國政府無不傾力挹注學界研究資源,包括亞洲有:日本「21世紀卓越中心計畫(21世紀CEO計畫)」、韓國「韓國腦力21工程(Brain Korea 21)」及「世界一流大學計畫(WCU,World Class
定價:40 元, 優惠價:1 40
庫存:1
高教創新NO.41(110/11)
滿額折
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出版日:2021/11/01 裝訂:平裝
產學合作不是新概念。透過企業與學校間的合作,讓學生提早在求學階段與職場接軌,並更理解實務,在大學間早已行之有年。 不過,教育部自一O九學年度起推行的「產業學院計畫2.0」,是一項更創新的產學合作模式,至今已有十三所學校完成十六個產業實務人才培育專班,在指標達成上展現卓然績效。例如:龍華科技大學透過補助計畫培養具有區塊鍵與物聯網素養的資通人才;亞東科技大學以實務教學師資和企業實習,延伸培育傳統產業人才;高雄科技大學的「輪機產業實務人才培育專班」,確保走出大學殿堂的學子能快速接軌產業;屏東科技大學與明新科技大學朝「為農業注入新創作法」與「整合跨系所能量,橋接產業與學界」邁進……。凡此種種,都打破校園的疆域,開啟了教育創新的能量。 透過系列報導,我們看見產業與學界的距離正在拉近。高等教育能針對企業需求,更專注地培養所需人才,個人也能貼近地結合所學與所用,成為各項領域中需才孔亟的新血。 正在閱讀本期高教創新的你,也別錯過本期兩則人物故事:一位是將仁醫使命融入積極追求新治療方法的第二十四屆國家講座主持人--臺灣大學醫學院腫瘤醫學研究所楊志新教授;另一位則是用行動力與企圖心,顛覆不被看好的前景,證明這個世界永遠會把機會留給不放棄的人,她是帕運金牌選手,也是二O二一年總統教育獎得主,就讀修平科技大學的林亞璇。 宏觀國際,高等教育正面臨巨大的變動。Goolge推出一系列具有高實務性的線上課程與認證,以實惠的教育成本與務實的課綱內容,回應了企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這項被視為「破壞大學學位計畫」的動作,會為高等教育發展帶來什麼衝擊?大學端又該如何回應?儘管各種效應還有待觀察,但可以想見的是,一連串的變革序頁,已然展開。 在這個時代中,唯一的不變就是不斷改變。對企業如是,對校園亦如是。
定價:40 元, 優惠價:1 40
庫存:2
高教創新NO.50(112/05)
滿額折
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出版日:2023/05/01 裝訂:平裝
產、學、人之間的協奏,是增益國家經濟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 產與學透過彼此合作,加速產業界技術發展,學界量能更透過實際問題研究,發掘新的技術理論。本期我們將走進幾個國內半導體發展的重點大學,他們在既有學術架構外,額外搭建了「半導體學院」;從人才育成到技轉加速,這些大學朝不同社會需求,或與國外學術機構、企業結盟,案例值得其他領域的產學借鏡。 若說產學間的協作是「線」與「面」,學與人之間的羈絆是更基礎的「點」。沒有人才,遑論突破。本期收錄的「提升高教公共性 完善就學協助機制」,融合社會多方角色及超過七十所全臺技專校院,如同現行教育體制的增設安全網,接住經濟弱勢的學生;可期這項機制,能降低人才流失的機率。 本期的兩位人物特寫,收錄第二十六屆國家講座主持人的臺灣大學周必泰與陳榮凱教授的故事,他們的研究發展在國際間獲得認可與採納;另有臺灣海洋大學地域踏查後導入對症下藥的漁業優化科技,比比皆是點出「人才」的重要。 國際間近期也吹起一個焦慮浪潮,憂心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發展,他日會全面取代人才;或許本期刊載的高教界觀點,能帶給你不同想法:搭配適性規範,AI或許能部分取代模組化的任務,並幫助我們完成本質上的教育優化。 本期國際篇也值得一讀,矽谷與美國頂尖大學建立了密不可分的關係,從營運到商業技術的資源交流,走在世界之先,不難想像為何加速器的概念來自美國。該篇提到的「一個屋簷下」產學合作模式,非常值得教育界與創業領域讀者深思。
定價:40 元, 優惠價:1 40
庫存:4
高教創新NO.49(112/03)
滿額折
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出版日:2023/03/01 裝訂:平裝
臺灣的專科技職發展,帶動經濟的變化,經歷蕭條創造輝煌。這些奇蹟,起始於各技專校院的機械廠房、研究室研發出全新的機制、動能。 本期高教創新收錄了數位國手在國際競賽脫穎而出的故事,以及各大專院校對人才的培育計畫,例如:虎尾科技大學五專部學生善用產學合作的充沛資源,展現了高度自學動能;臺北科技大學與高雄科技大學藉由跨院科課程,讓學生在國際競賽爭取殊榮。不勝枚舉的案例,幕後推手皆來自教育部「五專產業核心技能培育計畫」;始於二O一七年、三校響應的P-TECH專班,五年來已創造近六成學生取得技術士證照的佳績,這也使得學用更加合一,臺灣藉由技術人才在國際社會創造市場新藍海的原景可期。 在技術職人優異的表現背後,也有各種不一樣的生涯故事;本期高教創新將與讀者分享第五屆國家產學大師獎得主-臺北科技大學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胡石政講座教授、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邱上嘉特聘教授的故事。從他們的歷程,可以發現專家埋首於鑽研領域時,總有高度熱情引領他們走向成功。
定價:40 元, 優惠價:1 40
庫存:3
高教創新NO.38(110/05)
滿額折
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出版日:2021/05/01 裝訂:平裝
自108課綱上路以來,學生家長們,無不急切地探索新的教育與選才模式。當然,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在大學入學端,教授們會如何審查入學資料,如何建立符合學系的取才標準? 為了讓招生更有共識基礎,避免落於個人心證,教育部近四年試辦「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計畫」,號召各校成立主責單位,設計個人申請入學的評量指標,以便讓申請入學的學生更具體了解審查條件。透過本期報導,中山大學、靜宜大學及清華大學將告訴讀者,他們是
定價:40 元, 優惠價:1 40
庫存:1
高教創新NO.51(112/07)
滿額折
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出版日:2023/07/01 裝訂:平裝
大學除了以教育使人受益,近期更多大學投身社會貢獻、助人地方社區;舉凡環境永續、農經發展,以至翻轉教育、老齡扶助,都可見大學的身影。這份使命正透過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發揮更高的效益。 這項計畫在今年進入第三期,已累積近三百個場域執行相關計畫。全臺各大學投入自身的專業領域,誕生各種地方微行動,集結為社會中不可忽視的力量。案例不勝枚舉,本期將聚焦分享臺灣科技大學、師範大學、臺東大學、南臺科技大學等十所大專院校的事蹟。 高教除了以學術貢獻幫助創新,其研究能量也能在國際間激盪新的思維,抑或是破立產業新局。這期分享的人物故事,包括融合人文色彩至臺灣經濟學研究的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王泓仁,以及研擬出全新高速網路交換技術架構與實務設計的清華大學通訊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教授張正尚,兩人生命歷程精彩、不可錯過。 學術的國際交流,打破了溝通的隔閡,而溝通的關鍵在於語言。本刊也收錄了我國推動臺美交流的臺灣優華語計畫、配合新南向政策補助補助辦理的東南亞語言課程、2023美洲教育者年會。這些教育界動態,不僅提供在臺學子語言及跨文化同理的學習平台,更有助於創造國際間人才交流的機會,在在應證臺灣與全球深度鏈結的能量。 本期的海外故事主角是日本筑波大學;學府從廢校資產發跡,一路邁向今天的頂尖級大學;它成為所在筑波市協同發展的重要交椅,更提升城市綠化、商業文化、交通食宿等層面,也是日本大學法人化的絕佳案例。筑波大學的成就有跡可循,值得讀者詳讀。
定價:40 元, 優惠價:1 40
庫存:4
高教創新NO.35(109/11)
滿額折
作者:教育部  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出版日:2020/11/01 裝訂:平裝
不斷練習再練習、磨練再磨練,只為了站上世界舞臺,在國際技能競賽中為臺灣爭光,這是許多國手的夢想。拿到獎牌那一刻,所有的汗水與淚水都化為榮耀,是他們,讓臺灣的名字被更多人看到。 只是,在登峰造極之後,迎接這群技能專才的,卻是一連串的現實考驗。包括因為投入長時間訓練,難以兼顧其他學科,無法銜接大學課業;儘管在特定領域表現傑出,但是否能直接對應到就業機會?當中也有許多變數。短暫的喜悅之餘,國手們立即要
定價:40 元, 優惠價:1 40
庫存:1
高教創新NO.43(111/03)
滿額折
作者:教育部  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出版日:2021/03/01 裝訂:平裝
想像力是人類文明起源的一大關鍵;藉由想像力,我們發揮、創造,並且成就。正因為想像力如此重要,教育部自二O一九年寒假起,動員北中南的產官學組織,共同媒合地區性科技大學與不同專業展覽機構,共同發揮發像力,推動職業試探體驗常設展,邀請大家一起來感受科技的不同面貌。 一系列的主題策展,包含由屏科大推出,透過虛擬實境呈現生動的臺灣水產養殖現況;由臺科大與科教館策展團隊,將深奧難懂的科學轉化為互動式遊戲……等五座各具特色的常設展覽。 透過這些策展,讓社會大眾看見科技與產業相輔相成的現況,並且透過親身體驗,理解當中的運作原理。幕後籌辦的師生與企業,正是將想像力顯化,並造就臺灣經濟奇蹟的隱形冠軍。從中更可凸顯技職教育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利用現場觸發青年學子的好奇心與進一步理解,甚至作為未來職涯的選項。 這五大展覽如何創造出高人氣觀展佳績?這期報導中有精彩描繪。
定價:40 元, 優惠價:1 40
庫存:1
高教創新NO.53(112/11)
滿額折
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出版日:2023/11/01 裝訂:平裝
根據人力銀行統計,臺灣上班族一生平均換七次工作轉職,中年轉換跑道,未知的變數更多。教育界也面臨著類似的情境;隨著少子女化、高教退場,教育人力需求逐減,不少教師也開始考慮轉職的可能。那麼,新的機會在哪裡等待著教師們呢?原來早有一個增能平臺應運而生。本期的高教創新介紹「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人力躍升培訓及媒合計畫」,透過深入的報導,分享了在傳播、通識、工程等領域的高中職與高教教師,從一對一諮詢起,探詢各種轉職可能,轉介媒合到求轉職過渡的補貼,藉由平臺的協助,跨界尋找新的職涯出路。
定價:40 元, 優惠價:1 40
庫存:5
青出於藍,成為讓地方發光的人:112年青年社區參與行動2.0 Changemaker計畫成果專刊
滿額折
作者: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出版社: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出版日:2024/01/05 裝訂:平裝
教育部青年署推動「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鼓勵青年關心自己的家鄉及生長的土地,以實際行動,協助社區活化與發展。為達此目標,透過系統化的培育方式,從「夢想——行動——翻轉」三階段培力青年,陪伴青年在不同階段發揮創意,將熱情轉化為實際行動,從勇敢追夢的Dreamer(夢想家)至走入社區的Actor(行動家),最後成為創造社會價值的Changemaker(翻轉家)。本書收錄112年青年社區參與行動2.0 Changemaker計畫行動團隊及學習性青聚點行動故事,透過書籍分享青年投入地方心路歷程。
定價:350 元, 優惠價:85 298
庫存:1
高教創新NO.54(113/01)
滿額折
作者:教育部  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出版日:2024/01/01 裝訂:平裝
當從學校畢業的本國籍人才逐漸減少,在產業升級之前,缺工已是各產業火燒眉毛的困境。與此同時,有許多境外生因為臺灣良好的就學環境,選擇踏入國門築夢。教育部則將目光轉向這些海外學子,推出的「重點產業領域擴大招收僑生港澳學生及外國學生實施計畫」,其策略如何實際鞏固外籍生,成為為臺灣產業出力的關鍵人才? 這期高教創新收錄了義守大學、健行科大、銘傳大學等多所大學的行動計畫;從英語教育的執行、打造跨文化多元包容的環境,到留臺規畫的協助;這些計畫旨在幫助海外學子在臺灣實現夢想。讀者也將透過「一一二學年臺灣獎學金及華語文獎學金新生說明暨歡迎會」在臺海外學子幕後的築夢故事,想像境外學子與這片島國,共創精彩未來的可能性。 另一個無形但卻對社會造成巨大壓力的議題,則是環境問題。面對環境負荷的臨界點,高等教育除了給予學生知識素養外,還可以採取其他積極行動嗎?
定價:40 元, 優惠價:1 40
庫存:5
課程協作與實踐第二輯
滿額折
作者:蔡清華 主編; 教育部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  出版社:教育部協作中心  出版日:2018/02/01 裝訂:平裝
本部102年7月成立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簡稱協作中心),乃因應課程與教學事務經緯萬端,希望借由協作機制,將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各系統與相關辦理單位,聯結在長期性的溝通平台上,進行長期的合作與對化台,突破過往科層體制分工的限制,發揮協作的力量,讓課程與教學的規劃與執行可以更整全而有效。
定價:250 元, 優惠價:9 225
庫存:1
高教創新NO.55(113/03)
滿額折
作者:教育部  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出版日:2024/03/01 裝訂:平裝
教育與學術彷彿一張網,不僅牽動學生素質的培力,更能在國家發展層面影響內政及外交、產業的人才,提升臺灣的國際競爭力。 本期高教創新從「促進國際生來臺暨留臺實施計畫」的國際級計畫出發,分享印尼、菲律賓、越南等夥伴國家設立基地的執行經驗;同時從合作學校、響應企業及受惠學生等角度,全方位探討計畫綜效。 這項計畫的最終目標是吸引更多人才來臺灣;而臺灣既有的人才也不容小覷。以技職高教為例,本期分享的嶺東科技大學社會設計團隊獲得德國紅點獎,為在地農產品注入了文創時尚的元素;朝陽科技大學的團隊則將農作物轉變為可替代的消費性商品,也有團隊策劃了老幼共享園區,因應當地高齡化和少子化的雙重壓力。 臺灣的技職人才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背後來自於滿懷理念的學生,以及支持力挺的學校,讓技職能量不斷蔓延。 學界的不斷突破,也為劇烈變動的產業帶來曙光。本期分享的人物故事,包括陽明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所終身講座教授張翼,他的團隊被譽為臺灣複合物半導體的先驅,合作夥伴包括英業達等國際大廠;還有臺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特聘教授宋裕祺,在結構工程方面的研究中,開發出應對天災的耐震科技。 放眼國際,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學術領域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憑藉多元場景應用人工智慧的課程和產官學整合的研究資源,奠定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權威學術地位。儘管歷史悠久,但他們不斷以破壞性創新的精神打破舊有框架,不斷進行變革和創新,相信讀者能在國際欄位,窺見高等教育的顛覆與創新。
定價:40 元, 優惠價:1 40
庫存:5
高教創新NO.56(113/05)
滿額折
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出版日:2024/05/01 裝訂:平裝
定價:40 元, 優惠價:1 40
庫存:5
  • 1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98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