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發現古脈:中國古典醫學與數術身體觀(簡體書)
滿額折

發現古脈:中國古典醫學與數術身體觀(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探討古典醫學中經脈學說的源起。所研究的期間是自戰國迄于西漢末,正值醫學知識體系從眾說紛紜漸趨統一的時代。傳統對經脈觀念緣起的解釋,大致是認為與針灸術有密切關系。始初先民由經驗認知刺激個別腧穴有療病的功效。九針等工具的出現使腧穴位置與主治功效得以確立,遂能依主治性能歸納成經絡體系,乃由點而線累積而成。近年新出土的脈書與醫史文物顯示這樣的解釋已面,陸修正的必要。本書即欲爬梳上古經脈學說的源流,并探討當時剛出現與脈學相關的新技術、新工具,以及新身體觀。筆者將試圖解答以下幾個問題:什么是“脈”?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何類文獻?此一概念純屬醫學范疇嗎?曾與哪些醫療技術結合?又是否可能與論脈時無所不在的數術之學割離?最后,新工具在脈學體系化的過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本書發現,脈是傳統中國醫學最關鍵的概念,但最初脈學并非醫者所獨擅。此外在周、秦之時也有燕齊、秦蜀、荊楚等三派地域之別,可謂百花齊放。種種脈學著作在多系并存的情形之下,又都透過依托、密傳以及文本疊壓的形式流傳下來。而更重要的是,脈學的大傳統隨著不同時代又各有顯著特色。筆者將上古脈學史分析為“王官”、“方者”,以及“醫經”三個時代,并以此架構闡述脈學的發展。我將脈學體系化的過程稱為數術化的程序。易言之,它從一些零散的醫學經驗躍升為體系性的學問的過程,是建立在氣、陰陽、五行以及感應等數術概念之上的。脈概念的萌發延續了兩種人體的知識,醫者由人體多處搏動之處“脈診”逐步延伸為脈循行的最初路線;此外由刮除體表膿血的“啟脈 ”技術的經驗,類推出伏行體內有脈。這就是后世所謂“經脈”概念的雛形。而將這些經驗理論化是依賴數術及天人感應,隨著規律性天文知識的成熟,王官時代的人們也相信脈在人體的流注也一定有相應的宇宙秩序。方者接受了這個新的身體觀以身按驗,在身體模擬天地運行的過程,發展出導引、行氣等新的技術。他們認為,人體的氣與天道宇宙的規律一樣,隨著時間與方位之別而有盛衰變化;這種變化的規律是可以用陰陽、五行、干支等符號表述,甚至于推算或預測。本書稱此為“數術的身體觀”。從此再進一步發展成一個周而復始、循環不息的宇宙形式,這個宇宙有固定的循環方向;循環動力的來源被認為是與某個臟器有關;同時,由觀察循環的周期與強弱可以推知整體運行是否正常。所謂脈,正是人體宇宙循環的軌道,有如天體、水道運行的路徑。也有如天官可由災異推知天體的失序,都水可由泛濫察知水道的郁滯,醫者也可以用脈象失常來診斷人體的疾病。所以脈的概念是這個新身體觀的核心,是“所以能決死生”的基準。這個身體觀成為傳統中醫學的基礎。今日對于經脈體系的認知相對于傳統中醫學已有差異,這個差異不但是因為氣、陰陽、五行、感應等個別概念的變化,更是由于整個數術宇宙論的崩潰。宇宙論概念的崩潰也致使現代人的身體經驗產生變化。我們今日溯源這個無法目驗、亦不能以現代解剖學解釋的脈,其意義在于提供另外一種了解生命或人體的范式。此外,筆者認為針灸療法與脈學有密切關系。今日討論脈的發現與產生,往往太重視針具的角色。針灸療法從刺經到刺穴的轉變,無疑與工具的進步有關。但那已是在脈學體系化較晚的下一個階段。針具的進化導致腧穴性質與位置的確定,對于脈從獨立演變至經不離穴的概念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作者簡介

李建民,1962年生于臺灣省屏東縣,20世紀80年代起就讀于臺灣大學前后十五年,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曾任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1998),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客座副教授(2002~2003),并執教于臺灣清華大學和臺北大學,現就職于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其主要學術興趣在于中國“古典醫學”的重建與反思。著有《中國古代游藝史》、《方術醫學歷史》、《生命史學——從醫療看中國歷史》以及論文50余篇。曾獲得“中央研究院”年輕研究人員著作獎(1998)、“立青中國科學史青年學者杰出論文獎”(2001)、第三屆“大象優秀科技史論文獎”(2001)。

目次

追尋中國醫學的激情——大陸版序文
禹鑿山川知脈絡——三版的話
追尋扁鹋的足跡——再版代序
謝辭
提要
第一章 導 論
一 死生之域——由扁鵲醫案引出的醫史課題
二 新出土文物與醫史研究
三 脈學多源與針灸失傳論——問題意識
第二章 周秦變革期
一 醫學三變
二 方技四支與三系
三 古脈分域
四 禁方傳統——師資、文本與驗效
五 小結
第三章 醫在天官——古典脈學的王官傳統.
一 “天有宿度,地有經水”——脈的循行
二 天官與天數——《左氏》秦和傳發微
三 《周禮》醫師一系職官
四 小結
第四章 脈與導引——生命在運動中
一 從禮容的身體到數術的身體
二 脈與養形
三 《陰陽經》與《導引圖》——脈與養生道論
四 脈與房術
五 小結
第五章 數求觀的身體
一 陰陽與脈序——“天道大數有二,謂五與六”
二 脈與臟
三 脈與病——“經脈病候”辨證
四小結
第六章 新工具
一 “九針”的形成——周秦外治工具的合流
二 脈與針具——“灸刺稽滯,開利百脈”
三 “解部”事始——脈如何被人看見?
四 小結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書目
英文提要(English Abstract)
圖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