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滿額折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新譯永嘉大師證道歌(二版)

定價
:NT$ 130 元
優惠價
79102
促銷優惠
特殊書展B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1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永嘉大師是與六祖慧能同時代的高僧,曾得到六祖的印證。所作《》共一千八百餘字,是他抒發己身證道後的心境體悟,主要宏揚了六祖慧能「禪非坐臥」、「不立文字」、「頓悟」、「」等禪法思維,並體現身心清安、簡單易行的基本修證精神。其中的精華曾被後世禪師反覆引用,對南宗禪影響甚大。透過本書清晰的注譯與講解,能幫助讀者在吟詠誦讀之餘,進一步深入體會永嘉大師的禪法精髓。

導 讀 (節錄)

 

一、生平、簡歷

(西元六六五七一三年),字明道,今浙江溫州永嘉人,俗姓戴氏。他自幼出家,「遍探三藏,精天台止觀圓妙法門。於四威儀中,常冥禪觀。」 原住溫州龍興寺,「睹其寺旁別有勝境,遂於岩下自構禪庵」 ,精進修行。後因左溪玄朗禪師的激勵,「與東陽策禪師肩隨,遊方詢道,詣韶陽能禪師而得旨」 。見到慧能時,手持錫杖,「繞祖三匝,卓然而立。」慧能問道:「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答道:「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慧能又問:「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答道:「體即無生,了本無速。」的見解得到慧能的認可。他具威儀正式參禮慧能後,立即告辭。慧能於是說:「返太速乎?」答道:「本自非動,豈有速耶?」慧能問:「誰知非動?」他答道:「仁者自分別。」慧能說:「汝得無生之意。」他問道:「無生豈有意乎?」慧能問:「無意誰當分別?」他回答說:「分別亦非意。」慧能讚歎道:「善哉!善哉!少留一宿。」後被稱為「」 。

得到慧能印證後,回溫州傳道,學者輻湊,號「」。於先天二年(西元七一三年)去世,春秋四十九。後敕諡「」,塔曰「淨光」。其弟子中,有慧操、慧特、等慈、玄寂等為當時所推崇。著有〈〉一首、《》一卷以及後被慶州刺史魏靜所輯的《禪宗》一卷。

〉共一千八百餘字,由六十三首偈頌組成,或四句或六句,每首偈頌有韻。本文在原有音韻的基礎上,重新劃分為三十三節。其依據的版本是《大正新修大藏經》卷四八所收載的〈〉。

 

二、〈〉真偽問題

一般認為,〈〉(或簡稱〈〉)為所作,儘管有後人增添的成分。但也有人否定它是所作,其懷疑的主要理由是〈〉出現西天二十八代之說和《》裏沒有收錄〈〉。按照胡適先生的看法,〈〉(初名〈禪門祕要訣〉)應成書於晚唐、五代(西元九○七九五九年)之時,通常認為〈〉的作者、與六祖慧能同時代的,「直是一位烏有先生!」 胡適主要依據是今存的〈〉含有「二十八代西天記」、「六代傳衣天下聞」等晚唐、五代才有定論的說法。有論者批評胡適先生的論據並不能充分成立,二十八代之說在時代已有,只是未普遍流行 。〈〉所述的二十八代之說,我們可以從天台一系的史料中得到證明。根據李華〈故左溪大師碑〉,其述禪宗傳承時有云「此後相承,二十九世,至梁魏間,有菩薩僧菩提達摩禪師傳楞伽法」。此處的二十九代之說,是在禪宗二十八代之說的基礎上,加上阿難另一大弟子末田地,形成台家(指)自己的二十九代傳承之說。李華因左溪門下所請而撰〈故左溪大師碑〉,故其使用的材料得自於左溪玄朗門下,左溪門下必聞之於左溪(卒於西元七五四年),而左溪自己不會編撰禪宗二十八代傳承之說,因左溪與交誼較深,故推知二十八代之說來自。所以,〈〉出現二十八代之說,是很自然的。

韓國《高麗佛籍集佚》收有之妹靜居的《注》,此注亦載有「第一迦葉首傳燈,二十八代西天記」之說(但其注解明顯有誤)。因其錯注,故推知二十八代之說是早出,還未得到普遍流行和廣泛認同。後來出現於大曆年(西元七六六七七九年)至八世紀末、九世紀初的〈鏡智禪師碑銘〉、《歷代法寶記》(胡適、柳田聖山等認為二十八代之說最早出現於此書)、《曹溪大師別傳》、《寶林傳》等典籍都提到了二十八代(或二十九代)之說,此說明慧能、永嘉時代出現的禪宗二十八代之說,已逐步廣泛地流傳開來,得到較普遍的認同。

我們也不能因為《》沒有收錄〈〉而懷疑甚至否定〈〉為所作。〈〉闡述的內容主要是禪法思想,與闡述其早期禪法思想的《》相異較大。由他姐姐收集並整理的〈〉,應是參見慧能以後晚年所作。《宗統編年》卷一○認為在神龍元年(西元七○五年)拜見慧能。從所住龍興寺(該寺原名中興,神龍三年即西元七○七年被更名為龍興)的記載來看,參訪慧能的時間「不能早於神龍三年(西元七○七年)之前。」 由此可以推斷所作〈〉的時間大致在神龍三年(西元七○七年)以後。

禪法思想比較複雜,有一個發展過程,他早年主要研習,晚年轉而趨入慧能禪宗一系,「然終得於曹溪耳」。正因如此,天台法師最早批評〈〉為「天魔外道」、「辭旨怪戾」,並「非真作」。宋代志磐在《佛祖統紀》中引草庵對的評論說:「魏靖收遺文總十篇為一集,〈答友人書〉尚附其中而不收〈〉者,何耶?抑有說焉,以證道名歌,而如來設教修證之法,不出藏、通、別、圓。今所謂道者,藏、通修證乎?別、圓修證乎?若捨此而別有修證者,得非永明所謂『不依地位,天魔外道者乎?』」 在的法師看來,與左溪玄朗同師天宮,精研,其禪法系統應屬天台旁出。南宋志磐評論說:「左溪本紀稱真覺為同門友,真覺傳中稱左溪激勵遂謁曹溪,而又言精於天台止觀之道。是知同學於天宮,無可疑者。況《》中全用止觀遮照之旨,至此當益信。是宜繫之天宮,用見師授之意。但世傳〈〉,辭旨怪戾,昔人謂非真作,豈不然乎?」 天台法師批評〈〉是偽作,主要是因為〈〉的禪法思想與天台止觀禪法系統大異其趣。《》在思想義理上,雖然以天台思想為主,事實上還雜含華嚴、三論、法相等諸宗派的思想,並非「全用止觀遮照之旨」。同時,的禪法思想,不僅有個發展過程,而且其來源也不僅僅限於曹溪一家,事實上也包含一系的禪法思想。《宋高僧傳》說「至若神秀門庭,遐徵問法,然終得於曹溪耳。」

目次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導 讀
永嘉大師全文
分段注譯(取每段前二句為標題)
一 君不見,絕學無為閑道人
二 證實相,無人法
三 無罪福,無損益
四 放四大,莫把捉
五 摩尼珠,人不識
六 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
七 無價珍,用無盡
八 從他謗,任他非
九 宗亦通,說亦通
十 遊江海,涉山川
十一 幾回生,幾回死
十二 覺即了,不施功
十三 但得本,莫愁末
十四 降龍鉢,解虎錫
十五 心鏡明,鑑無礙
十六 捨妄心,取真理
十七 大丈夫,秉慧劍
十八 雪山肥膩更無雜,純出醍醐我常納
十九 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業
二十 不可毀,不可讚
二十一 默時說,說時默
二十二 建法幢,立宗旨
二十三 真不立,妄本空
二十四 嗟末法,惡時世
二十五 栴檀林,無雜樹
二十六 圓頓教,勿人情
二十七 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
二十八 種性邪,錯知解
二十九 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
三十 師子吼,無畏說
三十一 不思議,解脫力
三十二 了了見,無一物
三十三 日可冷,月可熱
主要參考文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102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