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你可能學錯了:94招打破大腦慣性,認知心理學專家教你精準學習、輕鬆記憶
79折

你可能學錯了:94招打破大腦慣性,認知心理學專家教你精準學習、輕鬆記憶

定價
:NT$ 550 元
優惠價
79434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95折,單本省下22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美國教師、學生、家長一致推崇!出版即售出17國版權★
★《恆毅力》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絕讚好評!★

美國學習權威親授,一生受用的高效學習法
讓你用最小程度的努力,獲得最大的成果!
讀完這本書後,你會因為發現自己可以不再徒勞而大笑。

「這是一本能夠幫助任何人掌握頂尖學習策略的最佳之作。」¬¬
——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暢銷書《恆毅力》作者
¬¬
為何學習新事物如此困難?
常常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心力,最終成果卻不成正比。
忘掉你原以為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吧!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美國最強學習導師」丹尼爾‧威靈漢向 500 名教師發表演講,意識到原來學生們都在用錯誤的方法學習。經過二十年的科學研究,他總結出了這套革命性學習指南,針對14種常見的學習困境對症下藥,讓所有學習者用94招克服挫折、享受學習樂趣。

▍我們哪裡學錯了?原來大腦應該這樣學!
✽不要印下講義去上課?
✽五花八門的筆記法其實沒用?
✽用螢光筆畫重點是多餘的?
✽刪去法對答題可能沒幫助?
✽如何設定目標並確實達成?
✽如何戰勝拖延症?

▍這本最紮實的大腦精準學習法,適用於:
◎自身學習方法不見成效的學生
◎想幫助子女提高成績的家長
◎想有效向學生傳達授課內容的教師
◎想取得工作或進修成果的社會人士

學習是一趟趟旅程,而我們一生都在路途中,
這本書是地圖和裝備,將帶你抵達每個人生階段中所設定的目的地。

作者簡介

丹尼爾‧威靈漢(Daniel T. Willingham)

於1983年取得杜克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1990年取得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博士學位;目前為維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也是美國心理學會和美國心理科學協會的成員;2017年被歐巴馬總統任命為國家教育科學委員會成員。

2000年以前,他的研究主要針對大腦運作中關於學習與記憶的部分;現在他所有的研究則專注於認知心理學在幼兒園至高中階段教育的應用。

威靈漢為《美國教師聯盟》(American Educator)雜誌撰寫了「請問認知科學家」(Ask the Cognitive Scientist)專欄。他的第一本暢銷書《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Why Don’t Students Like School?)被《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譽為「勝利之作」、被《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譽為「精闢分析」,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他所著的《你什麼時候能相信專家?》(When Can You Trust the Experts?)被《自然》(Nature)期刊和《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評為推薦讀物,並入選CHOICE的2013年度優秀學術期刊榜單。

個人網站http://www.danielwillingham.com

【導讀】
一套智勝大腦的最高學習法
當你開始上幼稚園的時候,你的老師和父母並不會期待你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沒有哪個爸媽會對五歲的孩子說:「你的老師告訴我,你在學習顏色的時候並沒有做出最大的努力。老師還說,你在蓋手指畫的時候並沒有全力以赴。既然你自己不用心,我真搞不懂我幹嘛繼續幫你付幼稚園的學費!」在這個階段,創造一個讓你能學到東西的環境,是你的老師的責任。
但在你十幾歲的時候,學校的形式改變了,你開始必須為自己的學習承擔更大的責任。老師課堂時,你記筆記;在家裡,你複習課本、完成作業、為考試做準備。這種課堂形式意味著你的教師期望你知道如何:
確定事情的優先順序,計畫你的日程安排。
靠自己讀懂困難的內容。
1.避免拖延。
2.熟記內容。
3.避免分心。
4.判斷自己是否已經做足了準備。
5.在考試中展示自己所學到的。
6.處理像焦慮這類會干擾學習的情緒。

如果你沒做好這些事情,那是你的問題,不是老師的問題。簡而言之,你應該是個獨立的學習者。
然而,你的大腦並沒有附帶使用說明書。獨立學習需要各式各樣的技能,而你需要有人教你,但你八成沒遇到人任何人告訴你。諸多針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學生都是靠自己制訂如何學習、避免拖延等策略,但他們想出來的策略通常都不是很理想。這就是為什麼我寫了這本書。它是大腦的使用說明書,可以讓你充分發揮大腦的學習潛力,進而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習者。
我為何寫了這本書
我當年攻讀博士的主要動機,不是「幫助人們學習」這種利他主義的心願,而是「想成為教授」這種自私的願望,因為我相信「教授沒有老闆」(事實證明,教授其實也有老闆,不過我在這方面算是有點幸運)。我懷著「讓我們看看這會怎麼發展」的態度進入心理學的博士班,這真的是非常愚蠢的計畫。
但我很幸運。我發現自己著迷於人類的思想,尤其是人類如何學習。我滿懷熱忱地完成了博士班,並幸運地找到了一份在大學教書的工作。我的研究是關於記憶,但它相當具技術性,與日常生活無關。你可能聽過一個笑話;有個人取得了博士學位,他的母親向他的朋友們解釋:「我兒子是個博士,但不是能幫助人的那種。」我是一名學習研究員,但不是能幫助你學習的那種。
這種日子就這樣持續了大約十年。有一天,我接到一位陌生人的電話,邀請我去納什維爾市、在五百位教師面前演講。我禮貌地指出,我對教學一無所知,因為我是「沒辦法幫助人」的那種研究員。他說:「當然,這我們知道。我們只是認為教師們會覺得這很有意思。」我感到困惑但受寵若驚,於是說:「好,我答應。」
六個月後,準備寫演講稿的時候,我驚慌失措。教師們一定知道孩子是如何學習;我能說些什麼讓他們感到耳目一新?我考慮過放棄,但我知道現在已經來不及請主辦單位另外找個人取代我。我拼湊出五十分鐘的演講稿,從我給大二學生講授的認知(cognition)入門課程裡抓出一些概念。我非常確定這次演講會失敗,所以我在開始演講前的半小時拜託我的妻子不要出席(他也是教師,被我拖去納什維爾參加我這輩子第一次關於教學的演講)。
但讓我非常驚訝的是,我的演講取得了成功。在座的教師們事先並不了解我所說的內容,儘管它涵蓋了關於「學習」的入門知識。此外,他們認為我講述的內容並不抽象,而是在課堂上有實用性。
我的職業生涯因此改變了方向。我認為教師們可以從「了解科學家在人類如何思考和學習這方面有何發現」之中獲益,因此我開始撰寫文章和書籍來解釋這一切。
我也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些資訊應用到我自己的學生身上。我在認知入門課程中加入了「如何學習」的主題。學生們回饋這有幫助,但他們的成績變化不大。我一直專注於「如何牢記資訊」的有效方法,所以我猜想,一定是學習的其他方面也導致了問題。
當學生來我辦公室求助時,我開始詢問更多關於他們的學習習慣和策略等問題。我請他們在會面時拿出課本和筆記本,好讓我們討論他們是如何閱讀和做筆記。
我的發現是,我的學生們是出於很多原因而陷入困境,不僅僅是因為糟糕的記憶策略。有些人不知道如何理解複雜的章節內容,有些人習慣拖延,有些人聽不懂課堂,有些人在考試時驚慌失措……等等。
大約一年後,我覺得我已經非常擅長診斷任何一個特定學生的問題所在。但我並不擅長讓學生改變他們的學習方式,而且說真的,我覺得這很奇怪。他們來找我,是因為他們發現事情進展得不順利。為什麼不試試我的建議呢?
你為什麼必須智勝大腦
我是在無意間解開了這個謎題。有個學生問我為什麼對記憶產生興趣,我想起我在研究所上過的一門課。「我當時對記憶的『怪異性』感到非常震驚,」我對學生說:「我原本以為的很多東西都不是事實。」這句話從我嘴裡說出來的時候,我意識到,我所提供的學習建議聽在我的學生耳中可能是多麼奇怪。
例如,「想學習」對學習本身沒有直接影響。一般人會記住並沒有「嘗試去記」的東西。例如,你應該能告訴我哈利王子有沒有結婚、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做錯了什麼,或是布萊德利.庫柏(Bradley Cooper)有沒有在《阿甘正傳》(Forrest Gump)裡領銜演出。你並沒有為了記住這些東西而讀書,只是單純地接觸到這些訊息,它們卻一直留在你的腦海裡。我還是個大學生的時候,花了很多時間瘋狂地試著把新知識塞進我的腦海;被告知「學習欲」這件事並不重要,真的很奇怪。
另一項令我錯愕的發現是:「重複」(repetition)雖然通常有助於學習,但並不能保證學習的效果。例如,你知道一美元鈔票上面寫著什麼嗎?鈔票背面有一隻老鷹,牠的頭上出現了什麼?你一輩子可能閱「鈔」無數,既然重複看過鈔票那麼多次,你大概以為你一定知道鈔票長什麼樣子。
所以我開始問我的學生們:「請老實告訴我,你們有沒有嘗試過我建議的任何策略?」他們大多都說有,但只試了一次。問題不在於這些策略聽起來很怪,而在於他們在執行這些策略時感覺無效。
這我能理解,因為學習在這方面就像健身。如果你想增加做伏地挺身的次數,你是可以練習做伏地挺身,但更好的方式是練習「高難度的伏地挺身」,比如猛然把上半身撐到半空中、同時拍手的那種。由於你沒辦法做很多下,所以感覺適得其反。「這真的很蠢。我想嘗試做很多下伏地挺身,但我只能做幾下而已!」你必須記住:從長遠來看,更大的挑戰會讓你變得更強大。相較之下,如果你跪著練習伏地挺身,會感覺事情進展順利,因為你能迅速做很多下,但這顯然是一種不太有效的練習。
你在試著學習時,你的大腦會叫你做出相當於跪姿伏地挺身的心理運作。你的大腦會鼓勵你去做那些讓你感覺很輕鬆的事,而且感覺它們會帶來成功。這就是為什麼我的學生們,在任由他們自己選擇時,會選擇同樣無效的學習策略。智勝你的大腦,意味著做一些感覺更難,但從長遠來看會帶來最大好處的心理鍛鍊。
如何使用這本書
大部分的學校教育——從十二歲左右開始,一直到大學後的教育,例如醫學院或法學院——都有著相同的形式:你透過聽課和自學來學習;你透過考試來展示你的學習成果。學校教育當然不僅如此(例如,有時你必須寫論文),但這三項任務——聽課、讀書、考試——構成了學生大部分的工作。因此我在這本書中主要就是針對這三項任務。
當然,這些基本任務都有各自的「次組件」(subcomponents)。例如,為考試而讀書,這不僅是要記住東西,也需要有好的筆記可以複習,還有在你的日程表中安排學習時間……等等。
這本書的每一章,都會引導你如何在其中某個過程中取得成功。你可以根據你想提高學習的哪些方面來決定閱讀哪些章節。你不必按章節順序閱讀或閱讀所有章節。而且我並不指望你使用某一章中所有的技巧。我提供了一大堆技巧,好讓你能選擇哪些吸引你;如果它不起作用,就試試另一個。但請不要因為你覺得某個策略聽起來似乎行不通就拒絕它。請記住,許多技巧聽起來會很好笑,而且聽起來可能會讓你覺得根本沒用!請用成果來判斷某個方法是否有效,而不是它在做起來的時候是什麼感覺。而教師可能會發現這些針對學生的建議很有用,不過每一章的結尾另有一個段落,會講述教師如何在課堂上使用相同的原則。
你的記憶力是一個工具,而這本書是讓你成為獨立學習者的操作手冊。我不能保證我會讓學習完全不費力,那並不是大腦的運作方式,而如果有人告訴你可以毫不費力的學習……那麼,他們在你身邊的時候,你最好看緊你的錢包。
我能承諾的,是更高的效率。我將向你展示,如何改變你的學習方式,以便你能獨立學習,好讓你付出的努力帶來更大的影響。你將學得更快,學到的內容會記得更久。你需要做的,就是稍微了解一下你的大腦是如何運作——以及哪些東西是它的絆腳石,而你便能智勝它。
【內文試閱】
第一章 如何聽懂一堂課
技巧1:掌握課程組織

理想情況下,講者會明確說明課程組織,例如他會在一開始時告訴你:「你將學到的東西如下。主要結論是X,而以下這些是支持X的四個論點。」然後在課堂的時候,他會提到這個組織,告訴你:「好了,現在我們說完了支持結論的第一個論點。我們現在來談第二個。」他是在講課的同時向你說明內容的組織是什麼。
但如果他沒有這麼做呢?如果是這樣,你就必須盡力靠自己弄清楚。例如,在我們先前討論過的關於烹飪肉類的講座中,如果講師說:「烹飪也會讓硬肉變得更嫩。」那麼你就應該知道,這句話是解釋人類為什麼要煮肉的三大原因之一。
但你在聽課的時候,不會明白課程組織的所有細節,因為課程進行得太快。你該做的,是弄懂層次結構的前兩層。最頂層是疑問,或是當天最重要的主題。在我們的食品科學講座中,最頂層疑問是「我們為什麼要煮肉?」在歷史課上,最頂層疑問可能是今天的總統候選人是否進行所謂的「前廊競選活動」(front-porch campaigns),意思是政治家不四處跑行程,而是在離家很近的地方發表演說。
你可以透過在講課前看到的書面文件中來確定課程的組織——如果是課堂,書面文件就是教學大綱;如果是演講,書面文件就是講義——它可以讓你大略明白主題是什麼。如果你對主題沒有事先的了解,那麼一個適合的指南就是「講者的開場白」。講者幾乎一定會對即將談到的主題先說明大綱,即使只是一、兩句話。這意味著如果你遲到了一分鐘,就會錯過它。如果你因為忙著和旁邊的人聊天或是在滑手機,沒能及時把注意力集中在演講者身上,你就會錯過它。請專心聽講,並為演講一開始的大綱做好準備。
層次結構的第二層,是為了支持總結而提出的證據。正如我們在食品科學講座中看到的,所謂的「證據」就是人類為何煮肉的三大原因。在歷史課上,課堂演講的第二層內容可能是成功(和不成功)的前廊競選的例子,進行此類競選時的媒體性質、進行此類競選的候選人的特徵,然後總結這些因素與現代政治的關聯。
如果講座的目的是教你如何「做」某件事(例如抽血)次要重點就可能是這個過程的子步驟、它們為何有效,或是它們在哪些情況下有效,或描述在什麼情況該使用哪個方法。
同樣地,一個好的講師會使用口頭提示來明確地表達:「我已經說完了前廊競選的特徵的定義,所以現在我將給出一些歷史案例。」效率差的講師不會這麼做,但他們其實知道自己在轉移話題,就算他們沒想到要先跟你說一聲。因此,請尋找為組織提供線索的口頭提示,例如:

․「第二個理由是……」
․「這引發了另一個疑問。」
․「所以我們現在知道……」
․「讓我們從另一個觀點來看待這件事。」
․「總之……」
․「就是這樣。」

也請尋找非口頭提示。講師通常會在講完一個主題後稍作停頓,讓聽眾提問,以確保聽眾在學習下一個主題之前已經理解原先的主題。如果講師停下來查閱筆記,或只是停下來思索片刻,這都可能意味著他即將轉向一個新的話題;他已經說完了一個概念,正在檢查下一個是什麼。
你不應該在聆聽演講時試著將整個層次結構拼湊在一起,但你確實應該嘗試根據更廣泛的概念來解讀細節。請記住,本章的重點是如何在聆聽的同時理解新內容,而「理解」的一部分,是在正確的脈絡中解讀事物。例如,詹姆斯.門羅(James Monroe)在一八二○年當選美國總統時,他幾乎獲得了選舉人團的每一張選票,只差了一張。講者在提到這件事時,也可能會提到以下的事實:

․這證明了當時是美國的「好感時代」(era of good feeling),充滿和諧。
․這證明了聯邦黨(Federalist Party)在一八一二年的戰爭後軟弱無能。
․門羅希望政黨制度消亡。

要根據大局來解讀細節,你就必須在聆聽的過程中始終牢記大局。這很難做到,因為你正在試著專心聽課並做筆記。所以你該做的,是三不五時在腦海中查看一下大局。假設你在前一堂課中學習了「向量」這個概念,講師在現在這堂課要介紹「向量加法」的概念,你會很難在理解這個新概念的同時思考它跟課程中的其他概念有什麼關聯。因此,講師準備好改變主題時,請試著考慮以下的做法:講師問大家有沒有什麼疑問時,不要只問自己「我有聽懂他剛才說的嗎?」,而是也該問自己:「我是否理解他剛剛說的內容跟今天的整體主題之間的關聯?」如果你覺得答案並不明顯,請向講師提問。

總結:你聽到的課堂應該是按照層次來組織,而且你應該盡量在聆聽時取得內容的組織。

技巧2:上課不僅是「聆聽」

人們常常錯誤地以為聽課很容易,因為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聆聽。事實上,「課堂」在一些教育者當中名聲不好,因為它們看起來很被動,好像學生們就只是坐在那裡,但這其實並不準確。在上一節中,我們看到了「從課堂中學到東西」需要積極思考的一個重要原因:聽眾必須重建他們所聽到內容的層次結構。
課堂與一般對話還有其他一些重要的不同之處。人們在演講時會使用更多不尋常的詞彙,並且通常會比你在跟朋友交談時傳達更多難懂的想法。此外,你的朋友通常會注意到他是否被理解;他可能會停下來問你「你懂嗎?」而這就是提醒你該點頭或說「懂」來表明你真的了解了。教師則很少像這樣停下來提問。
希臘傳記作家普魯塔克(Plutarch),在大約兩千年前評論過聆聽的困難:

有些人以為只有說話者需要執行某種功能,而聆聽者不用。他們認為,講者在演講前該經過深思熟慮和準備,但他們自己卻不考慮或沒想過自己的義務,而是直接衝進去就座,彷彿是來吃晚飯一樣,享受愉快的時光,看著其他人辛勤工作。然而,即使是參加晚宴,一個有教養的客人也有一定的社交角色要履行;更別提聆聽者,因為他是演講的參與者,也是與講者共事的人。

這三十年來,我每年都教授大型的講座課程,而在過去的十五年裡,我一直在與學校和公司的成年人群體進行交流。在過程中沒有投入注意力的學生和成年人看起來都一樣,而且很容易被發現。他們通常癱坐在座位上、目光呆滯,在我開始說話時他們才慢慢集中注意力。他們並不是感到疲倦、焦慮或因個人問題而分心,而只是「被動」,因為他們把課堂當作電影或音樂會對待。
當你和其他幾百名學生在一個大演講廳裡共處,也難怪你會覺得自己是聽眾之中的一員。你會很自然地期待娛樂會主動來找你。但是,如果你在參加每堂課時,做好心理準備,付出一些精神上的努力,你的表現就會好得多。

總結:透過聽課的學習方式需要付出努力,所以請帶著這樣的期望參加每一堂課。
技巧3:講義不能代替筆記
假設講者向你提供了他的講義影本,或是附有課堂大綱或圖表的副本。你該如何使用它們?你可以透過回答另一個問題來更接近這個問題的答案:「為什麼你需要做筆記?」
研究人員問過人們這個問題,而受訪者指出了你可能想到的兩個功能:第一,光是把事情寫下來就會更難忘。第二,之後閱讀你的筆記可以喚起你的記憶。研究表明,筆記確實有這兩種功能。
現在請想想,從講師那裡獲得的講義,會如何影響這兩個功能。我們可能會猜想,那些筆記會比你自己做的筆記更完整、更準確。事實上,它們可能含有我先前解釋過的所有深層關聯,你在聆聽時很難捕捉到的關聯。所以它們對於「喚醒記憶」這項功能來說似乎有不錯的功效。但如此一來,你無法因為「寫下來」而獲得記憶力提升。畢竟把筆記寫下來的人是講師,不是你。
我們的猜測——使用講師的講義既有優點也有缺點——符合研究人員的發現。「學習者自己做筆記」與「學習者被給予講義」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優勢差異。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有些教師不提供講義,因為他們看不出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但假設你確實得到了講義、大綱或簡報。你該如何運用它們?雖然沒有一個基於研究而得出的明確答案,但我們可以根據筆記的兩個目的做出合理的推測。
你仍然會想透過自己做筆記來獲得記憶方面的好處。所以,你還是應該自己做筆記,就算你知道之後會得到講師提供的講義。如果你在課堂前得到講義,不要帶著它們進教室,心想你會在上頭添加你自己的觀察結果。這麼做你不會獲得同樣的記憶提升,而且試圖在聆聽課堂時核對講義內容可能會讓你感到困惑。PowerPoint簡報也是同樣:不要把它們印出來、在上面做筆記。
如果你在聆聽課堂前收到筆記或大綱,請先快速看過。在這方面不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你只需要辨識課堂內容的層次結構的前兩個層次:整體主題是什麼?主要論點是什麼?
提前知道這些資訊,對你的理解和做筆記會有很大的幫助。在筆記的開頭寫下主題和論點,以便參考。然後,隨著課堂的進行,你會知道你現在在整個課堂架構中的哪個位置,並且可以隨時寫下註解。
但你之後還是需要將你的筆記與教師的講義進行比對。如果你是在課堂結束後拿到講義,你顯然只能晚點再做比對,但即使你是事先得到講義,晚點再進行比對也對你更有幫助。「做筆記之後處理筆記」是非常重要的過程,因此我會用整個第四章的篇幅來說明這件事。

總結:如果演講者提供了筆記或大綱,請在課堂之前或之後使用它們來幫助你理解,但不要把它們當成你自己筆記的替代品。

技巧5:勇於發問
我在前面的小節描述過,你在聽課時可能不知道自己並沒有理解課堂內容。但其他時候,你很清楚你不明白。如果這發生在你聽課的時候,解決辦法似乎很簡單:把手舉起來,說聲「蛤?」。對許多人來說,就是這麼簡單。但有些人很不願意發問,通常因為他們(一)「不想惹人厭」、(二)「不想讓自己看起來像笨蛋」,或是(三)「害羞」。
如果你不想惹人厭——這樣很好!講師也不希望你惹人厭。而且你在「發問」這件事上戒慎恐懼,這麼做並不愚蠢,因為講師雖然常說「我歡迎任何問題!」,但這句話其實並不誠實。他們並不歡迎惹人厭的問題,而且有些問題確實惹人厭。你如果清楚自己想問的問題是否惹人厭,在發問時就不會這般再三猶豫。
為了自我炫耀而提出的問題,確實惹人厭。「威靈漢先生,你不覺得你所說的關於十九世紀歐洲的歷史,跟樹鼩的解剖構造有關嗎?順道一提,我最近一直在研究樹鼩。」不,我說的內容跟樹鼩無關,而且大家都知道你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你想發表意見。別利用我的課堂時間來炫耀你懂多少,還拿「發問」來當幌子。
雖然會讓講者離題的疑問不該惹人厭,但確實會讓一些人感到厭煩。「威靈漢先生,你不覺得你所說的關於十九世紀歐洲的歷史,可能跟與即將崩潰的貴族制度有關嗎?」不同於樹鼩,這次的提問確實跟原本的主題有關,所以發問者大概不是為了自我炫耀。但這會讓一些聆聽者翻白眼,我也能理解為什麼。他們會覺得:「你提出的主題不僅占用了課堂時間,而且如果真有那麼重要,講師就會納入課堂內容。你對課堂內容感興趣當然是好事啦(大概吧),但憑什麼把其他人都拖下水?」大多數人並不會抱持這種態度,而且他們明白在人們以學習為目標的環境中至少應該包容好奇心。但如果你非常擔心惹惱少數人,那就不要提出跟新領域有關的問題。可以等下課後再跟講師私下談談。
從不惹惱任何人的問題類型,是你最有可能問的問題:用於釐清。你錯過了一個定義,所以你要求重複它,或是你知道我說某件事背後有三個原因,但你只聽懂其中兩個。有聽懂的同學會明白每個人都可能錯過一些細節,而你「拖慢課堂速度」的程度頂多就是十秒鐘。
那麼,如果講師剛剛花了十五分鐘解釋一件很複雜的事——例如化學的八隅體規則——而你意識到你就是聽不懂。這時你能不能請講師重新解釋一遍?你可能會擔心其他人一定都聽懂了,而你如果請講師說清楚,這會害你看起來很蠢。這和「我錯過了你剛剛說什麼」的問題不一樣,因為這種需要理解。你表達的並不是「我剛剛沒聽見」,而是「我有聽見,但沒聽懂」。此外,課堂內容解釋起來很冗長,所以你擔心會浪費大家的時間,這種擔心確實合理。
但你可以藉由提問的方式緩解一些擔憂。理想的方式是,不要只說「呃,你能不能再解釋一次?」,而是先說明你有「聽懂」哪個部分。這能幫助講師著重於解釋的範圍(縮短篇幅),還能讓大家明白你並不蠢、你有聽懂其中一部分。
如果你是愛擔心的類型,這項建議或許對你有幫助,但可能不太足夠。為了深入這個問題,我請你暫時放下你的擔憂,站在老師的角度想想。
你在發問的時候,其實不只是在幫助你自己。發問能為講師提供回饋。好老師總是在掃視臉孔,判斷學生們是否看起來很困惑,但這麼做效果有限。直接回饋會更有效。
在課堂上請講師重新解釋某些事情,這麼做是否算是浪費課堂時間,不是由你決定。我是講師,我會決定這是否算是浪費時間。在做出這個定論時,我會衡量一些因素,例如我能多快地重新解釋它、除了你之外有多少人可能會感到困惑,以及我還需要說明什麼。如果我覺得不值得,我會說「我真的必須繼續講下去,所以請在下課後跟我聯繫。」不要以為是你害全班的進度變慢,這是由講師做出的決定。
最後,讓我談談因為「害羞」而不敢發問的學生。準備好提問,並承認無知,這不僅是在課堂上獲得短期收益的技巧,也是你需要掌握的技能。每個人的工作都有著與其個性或能力背道而馳的職責。例如,一個性格外向的人,可能很高興自己因為銷售工作而需要不斷與新朋友接觸,但他每星期還是有一天必須在家裡做些文書工作。如果你害羞,你偶爾還是需要把話說出來、提出問題,以確保你了解目前是什麼狀況。你能不能想像,一個海軍飛行員沒能理解任務簡報,而且心想「我不想問問題,因為這會害我看起來很蠢。我相信我飛上天之後還是會搞清楚怎麼回事?」
所以你如果不喜歡問問題,請不要把這視為你的個性的一部分,所以沒辦法改變。你該將其視為一項技能,你需要努力改善的技能。你可以盡量在上課時坐在前排,這樣就看不到其他學生,也就不會覺得那麼窘迫。為了練習,試著提出一個關於釐清定義的「簡短」疑問。如果你不願意舉手,而且你和老師私下認識,不妨告訴他你正在練習這項技能,他可能就會更理解你為何試圖開口。提問可能永遠不會讓你感覺百分之百舒服,但你越努力,它就會變得越容易。

總結:了解哪些類型的問題惹人厭,哪些不是。如果提出無害的疑問還是讓你焦慮,那就把它看成是你應該掌握的技能。

目次

好評推薦
前言:一套智勝大腦的最高學習法

第一章 如何聽懂一堂課
技巧1:掌握課程組織
技巧2:上課不僅是「聆聽」
技巧3:講義不能代替筆記
技巧4:何時該閱讀相關讀物
技巧5:勇於發問
給講師:反覆強調大綱並確保學生理解

第二章 如何在聽課時做筆記
技巧6:做好課前準備
技巧7:事先確認要理解更多,還是寫下更多
技巧8:你應該親手寫筆記
技巧9:當場檢視你的筆記
技巧10:不要使用「筆記法」
技巧11:使用縮寫速記
技巧12:課堂影音檔的作用
給講師:盡可能給學生更多時間做筆記

第三章 如何在實驗、活動和演示中學習
技巧13:集中精神,投入注意力
技巧14:釐清類比活動要教你什麼
技巧15:從活動腳本中,找出課堂目的
技巧16:思考問題、蒐集回饋、進行反思
技巧17:「有經驗」與「熟練」的區別
技巧18:請提前計畫好你要觀察什麼
技巧19:體驗過程中別忘了做筆記
技巧20:從講師的角度來看事情
給講師:講解你的授課方針

第四章 如何重新整理你的筆記
技巧21:找出筆記要素之間的關聯
技巧22:發現筆記中的漏洞
技巧23:請把做筆記當成團隊活動
技巧24:向講師提出重點問題來加強筆記
技巧25:可做可不做的事——美化你的筆記
給講師:讓學生知道筆記不是完美的

第五章 如何閱讀難讀的書
技巧26:不要邊看邊畫重點
技巧27:配合目標使用閱讀策略
技巧28:在閱讀時做筆記
技巧29:分配大量時間於閱讀
給講師:規畫適合的教材與策略

第六章 如何為考試讀書
技巧30:避免某些常用的策略
技巧31:為學習做準備,就是在學習
技巧32:準備一套學習指南
技巧33:避免使用現成的材料
技巧34:賦予答案意義,更容易記住
技巧35:使用「助憶法」,記住無意義的內容
技巧36:如何使用你的學習指南
技巧37:不要懷疑你的學習風格
技巧38:做好準備,再和學習小組會面
技巧39:臨時抱佛腳通常效果不佳
技巧40:準備應用問題,請比較範例
技巧41:應對變形問題,請列出子目標
給講師:提前教導學生如何學習

第七章 如何判斷你是否已經為考試做好準備
技巧42:你不是真正的「知道」
技巧43:重複閱讀會讓你誤以為已經懂了
技巧44:用正確的方式自我測驗
技巧45:不要用考古題來衡量你的準備程度
技巧46:你應該要有一一五%的準備
給講師:告訴學生他們需要知道什麼

第八章 如何參加一場考試
技巧47:在考試中留心一切
技巧48:學習應對考試時的焦慮
技巧49:想像你正在你讀書的地方
技巧50:如果你答不出來,可以想想課程主題
技巧51:不斷回頭嘗試作答
技巧52:謹慎處理「蹦出式知識」
技巧53:對題目困惑,請具體地提出疑問
技巧54:不要陷入過度思考
技巧55:三步驟快速組織申論題回答
給講師:不要給學生難以回答的問題

第九章 如何從過去的考試中學習
技巧56:分類你犯錯的原因
技巧57:分析你作答申論題時出了什麼問題
技巧58:看出陷阱題
技巧59:想想自己做得好的地方
技巧60:不因挫折而放棄
給講師:別低估受挫學生的苦惱

第十章 如何為你該做的事做好計畫
技巧61:獲得足夠的睡眠
技巧62:空出一個專門用來學習的時段
技巧63:善用行事曆
技巧64:制訂每天的學習清單
技巧65:設定並重新檢視你的學習目標
技巧66:設定長期目標時,考慮隱藏因素
技巧67:制訂計畫
給講師:幫助學生設定目標、檢視成就

第十一章 如何戰勝拖延症
技巧68:依靠習慣而不是意志力
技巧69:每個待辦事項都需要簡短而具體
技巧70:重新定義你的選擇
技巧71:去做就對了,它其實沒那麼糟糕
技巧72:讓他人知道你在努力做什麼
技巧73:判斷你的拖延是不是一種「自我設限」
技巧74:讓誘惑成為獎勵
技巧75:一次的中斷不代表全盤失敗
給講師:把作業分成小部分,並設定時程表

第十二章 如何保持專注
技巧76:謹慎選擇讀書地點
技巧77:改善你的讀書地點
技巧78:不要一心多用
技巧79:重新評估令你分心的事
技巧80:你是「想要」,還是「享受」社群媒體?
技巧81:嚼口香糖
技巧82:對抗慢性神遊
技巧83:吃好睡好,進行正念冥想
技巧84:安排休息時間,該休息就休息
技巧85:重整旗鼓或繼續前進
給講師:告訴學生多工處理是不可能的

第十三章 如何獲得身為學習者的自信
技巧86:重新思考成為學習者的定義
技巧87:讓自己被其他學習者包圍
技巧88:請跟自己做比較
技巧89:從其他人那裡獲得實用的學習建議吧!
給講師:賦予學生自信的方法

第十四章 如何應對焦慮
技巧90:「成功」是在你想做的事情上取得任何進步
技巧91:避免這四種常見的焦慮反應
技巧92:重新整理你的思緒
技巧93:重新解讀你的身體訊號
技巧94:用正念冥想來馴服你的狂野想法
給講師:不要想著治療學生的焦慮

結語:帶著這本書,踏上有趣的學習之旅吧!
致謝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434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