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滿額折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藝術是人性的需求?你需要藝術嗎?
◆人工智慧能取代人類創造力嗎?
◆壞作品為什麼需要存在呢?
◆想創作要先端出一套理論嗎?
◆策展不必教?你就是自己生活的策展人?
◆藝術是城市保有活力的必要毒素?

►►►一位熱愛和學生辯論的老師
藝評人耿一偉化身分隊教練,拋出45道題,邀你一同思考,鍛鍊你的心和腦。
►►►哲學小分隊邀你入團
不管你是正方反方,同意或不同意書中見解,提出你對藝術的想法,歡迎來辯。
►►►穿越表象,開出思考的路徑
穿透當代藝術生態龐雜表象,直探問題核心與創作根本,就能找到屬於自己最獨特的觀點。

本書收錄戲劇學者、策展人及教育工作者—耿一偉,2016至2023年間的45篇《今藝術》專欄文章,這些篇章記錄下這段時光裡他對當代藝術的思考及所見所聞,文中處處可見其對藝術生態的哲學性關懷,書中反覆提及的四位哲學家康德、巴迪歐、麥克魯漢與九鬼周造之哲學理論,交織出本書的思考視野。從五個面向探討藝術的本質、藝術創作、策展機制、藝術與社會的關聯,以及當代藝術的未來與危機等議題,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邀讀者一同思考一些可能尚未被留意到的藝術問題。
《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並非是一本充滿解答的書,而是讓這些不同的問題做為起點中的起點,提供讀者體察藝術與生活、城市、表演、新媒體技術及人類健康間多重關係的觀點,啟發更多靈感,並藉此找到獨立的創造性觀點。

◢◢◢ 本書特別收錄
——法國導演兼攝影師Stefan Libiot神祕迷離的黑白攝影作品
(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作品《藍色情挑》與《白色情迷》副導)

作者簡介

耿一偉

策展人、劇場工作者與作家。曾任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2012-2017年)、桃園鐵玫瑰藝術節策展人(2018-2022年)。現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與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台南藝術節策展人(2023-2024年)。曾獲第三屆倪匡科幻文學獎首獎,出版有《閱讀在靈光消逝的年代裡》、《故事創作Tips―32堂創意課》、《未來藝術革命手冊》、《羅伯威爾森:光的無限力量》等多本著作。2017年榮獲德台友誼勳章、2019年獲法國藝術與文學勳章,2023年獲頒德國歌德獎章。

自序:不要在思考中離去

2015年,我在台北藝術大學開了一門課,叫「給藝術家的哲學課」。當時的想法,是很多沒有具體答案的問題,不見得傳統的美學有討論到,但藝術家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卻很重要。這些問題包括,藝術有客觀標準嗎?策展人是藝術家嗎?藝術家該領政府補助嗎?學鋼琴的小孩真的不會變壞嗎?藝術史存在嗎?作品意義是創作者決定的嗎?藝術一定要是美的、好聽的、愉悅的嗎?創作一定要有理論支持嗎?藝術也是一種真理嗎?觀眾到底要從作品得到什麼?到底是媒材主導創作還是反過來?有跨界這一回事嗎?藝術家一定都要很波西米亞嗎?藝術與道德的關係為何?藝術與政治的關係為何?……等等。

我的目的,是希望協助藝術家們,能用自己的語言去思考,去跟這些問題搏鬥,而不是去吸收哲學家們的知識與術語,即使有時哲學家們做過的分析,對討論是有幫助的。《給藝術家的哲學課》的上課內容,在某種程度上,提供了這本書一定的養分。2016年,我在《今藝術》開始寫專欄文時,整個書寫策略就建立在之前課堂上所設定的目標---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讀者一同思考一些可能尚未被留意到的藝術問題。從專欄發表的一開始,我就設想過這些文章最後會被集結成一本書出版。於是,這些專欄文以兩月一篇的緩慢速度,慢慢醞釀,花了七年時間,終於熟成,成為各位手上這本《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本書內容既然源自專欄,很自然地,多少也會記錄下這段時光裡,我的思考、工作狀態與所見所聞。比如,〈藝術與觀者互動的距離〉提到科隆大教堂的花窗玻璃,源自我2017年受邀去科隆參加藝術節的經驗;〈打開城市的藝術可能?〉觸及了2018年的白晝之夜;〈策展做為一種雙打〉論及2020年我在北美館的策展;〈等待靈感女神召喚〉提到我2021年在台北藝術大學開的創意課;〈文化就是阿嬤〉背景是2023年我到德國威瑪領獎的旅程……等等。

在這些多樣性的背景之下,所潛伏的強烈暗流,是我對當代藝術生態的哲學性關懷。如果藝術是讓不可見變得可見,那麼對當代藝術界的思索,便是探討這些不可見變成可見的意義,以及為何這個時代還需要這種轉化力量。當我再回頭閱讀這些文章時,我發現我對於當代性的危機,以及藝術本身的危機,都充滿了思考的熱情。像是〈如何帶國中小學生玩科技藝術?〉、〈人工智慧能否取代人類創造力?〉、〈如何面對當代藝術的雙重危機?〉、〈我們真的需要沉浸式藝術?〉與〈跨領域藝術可以怎麼跨?〉等這幾篇文章,都在討論科技或AI出現對藝術的影響。

我與藝術界最大的關聯,在於我是一位策展人。策展對當代藝術產生的重大影響力,讓我不由自主地反思這個角色與概念的必要性,像〈威尼斯雙年展與當代藝術的遊戲化〉、〈起始:給展覽一個名字〉、〈當代策展論述的空間轉向〉、〈走向策展化的當代社會?〉與〈藝術創作需不需要理論支持?〉等這幾篇文章,即是在談論策展與當代藝術,甚至社會的關聯。

在這裡也要分享一下這本書的哲學背景。在書中,最常提到的四位哲學家,應該是康德、巴迪歐、麥克魯漢與九鬼周造。這四個人界定了我在這本書所展現的思考視野。過去十年來,我幾乎每年都要重讀一次康德《判斷力批判》,閱讀這本書,以及後世的相關討論(可分兩條線,分別延伸到洪席耶與漢娜‧鄂蘭),包含了對想像力與共通感等議題的關注,都成為我每篇文章背後的重要養分。不過專欄並非是學術論述的延伸戰場,在每篇文章的書寫過程中,我也很小心翼翼不要讓這些具有哲思意味的散文,變成晦澀難解的論文。但我覺有必要在此解釋,在可見的文字背後,有哪些不可見的思考脈絡在影響著。至於巴迪歐,最重要的,是他對事件的概念,讓我可以藉以挖掘藝術創作背後所具有的創造性力量。麥克魯漢雖然是媒體理論大師,不過他很多論斷與思考對我都具有相當的啟發性,特別是「藝術是未來人類環境的預警系統」這樣的看法。九鬼周造對藝術與偶然性的思考,是我年年在「給藝術家的哲學課」的課堂上,都會跟同學分享的內容,他對偶然性與東方藝術之間的關聯說明,彌補了我有時過度受西方觀念影響的危險。

一開始我在上「給藝術家的哲學課」時,並沒有使用任何教科書,我就是把學生分組,隨機指派他們對這些問題採取辯護或反對的立場,要求他們在一定時間內討論出支持的理由。我會這樣做的原因有三個,一是我相信他們即使沒有
專業的哲學訓練或術語工具,只要願意專注在問題上思考,在一個開放討論的
刺激性環境中,亦能對這些藝術現象做出一定程度的深入分析。二是有時去為自己所反對的立場辯護,可以打開自己僵化的世界觀,變得更加開闊。這本來就是藝術的功能,打開我們對世界習以為常的看法,讓新鮮的觀點與經驗得以被呼吸到。如果一個藝術家本身就是封閉的,我們如何期待他的作品能帶來這些開闊的眼光呢?最後是他們每一組提出自己的理由後,我通常會用更精確的語言來協助把問題做界定,並指出有哪些學者或著作在談論相關議題,他們日後若有興趣,可以根據這些補充資料再做延伸。我在這堂課上所在意的,是一種啟發的力量,一個火種的傳遞,而不是知識或學術的傳承。同樣地,在《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這本書中,我也是抱持同樣的精神,希望讀者能感受到某種電光火石的暴擊,在閱讀的過程中,藉由每篇文章的提問,得到一些屬於自己的啟發,然後在現實中找到獨立的創造性觀點。

2017年,我邀請一個法國團隊來台北駐地創作,在台北藝術節發表《異鄉》(Outside)這個作品。當時Stefan Libiot是創作團隊之一,他之前曾擔任奇士勞斯基《藍色情挑》與《白色情迷》這兩部電影的副導演,後來在法國安古蘭歐洲高等圖像學院(EESI)任教。在台北停留的幾個月間,他愛上了台灣,並於2019年移居南台灣,目前從事影像拍片的導演計畫。我非常喜歡Stefan拍的照片,在他的鏡頭底下,日常生活的熟悉街景,都充滿了某種魔幻的意象。我覺得這種讓熟悉變得不熟悉的效果,與這本書想傳遞的效果,有不謀而合之處。因此,本書也搭配了六張他的攝影作品。希望這些照片就像是想像力的窗戶,可以打開文字間的孔隙,讓讀者浮想聯翩,最後找到屬於自己的哲學小分隊。

目次

自序
Chapter 1 如何思考藝術
01 藝術是人性的需求嗎?
02 我們何時下藝術判斷?
03 藝術如何改變人的時間體驗?
04 藝術與愛的關聯是?
05 藝術可以去掉框架嗎?
06 藝術如何抵抗死亡、創造永恆?
07 藝術與真實的關聯是什麼?
08 偶然與藝術的想像
09 藝術做為一種禮物?
10 藝術如何點石成金?
Chapter 2 聊創作
11 藝術創作需不需要理論支持?
12 藝術是對現實無能為力的反擊?
13 為什麼我們需要壞作品?
14 等待靈感女神召喚
15 台灣美學的陰性構造
16 如何邁向成功藝術家之路?
17 政府應該補助藝術家嗎?
18 創意解決問題,你可以這樣做!
Chapter 3 來策展吧
19 起始:給展覽一個名字
20 策展做為一種雙打
21 策展人是不是藝術家?
22 少年吔天生策展人?
23 藝術與觀者互動的距離
24 觀眾如何進入欣賞藝術的狀態?
25 威尼斯雙年展與當代藝術的遊戲化
26 當代策展論述的空間轉向
Chapter 4 藝術的外緣─往外圍跨一點
27 打開城市的藝術可能?
28 將表演搬到白盒子裡,然後呢?
29 爛也沒關係?! 藝術是讓城市保有活力的必要毒素?
30 藝術可以對城市提出預警?
31 民族意識與文化藝術百花齊放的關聯?
32 當代原住民藝術中暗示著什麼危機?
33 藝術做為當代人的健康解方?
34 災難過後,藝術能做些什麼?
35 文化就是阿嬤
Chapter 5 對未來的再思索
36 報導社會現實的當代藝術?
37 跨領域藝術可以怎麼跨?
38 如何帶國中小學生玩科技藝術?
39 我們真的需要沉浸式藝術嗎?
40 人工智慧能否取代人類創造力?
41 當代藝術的後設流動化
42 審美與商業判斷力息息相關?
43 走向策展化的當代社會?
44 為何當代藝術需要文化領導力?
45 如何面對當代藝術的雙重危機?

 

書摘/試閱

01藝術是人性的需求嗎?

有個學生在課堂上問我:「藝術是人性的需求嗎?」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什麼是人性呢?每個人說法不同。但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從演化的角度去觀察,藝術的出現,是否有生理學上的依據。如果有,至少藝術是我們身體本能的一部分,其必要性即能獲得某種保障。

網路上能找到一個有中文字幕的TED演講《美感演化論》(A Darwinian Theory of Beauty),講者是美國哲學家丹尼斯・達頓(Denis Dutton),他即是從演化論來思索這個問題,認為人類開始創作藝術,甚至可以追溯到語言出現之前。達頓援用達爾文的理論,主張藝術需求背後的動力,跟性的競爭是有關的。藝術品往往展現了一種美,可以用來吸引異性。能創造藝術品的人,必須有卓越的技藝,對異性來說,這種人也有著更強的魅力。

不過要從美感過渡到複雜的各種藝術創作,還是有一段距離。神經元美學(Neuroesthetics)是近二十年的新興熱門領域。藉著當代腦神經科學研究的快速發展,科學家已能對複雜的審美經驗,透過斷層掃描等技術,觀察我們大腦在觀察藝術品時,會出現對應反應的種種狀況,並加以分析。英國神經科學家塞默・薩基(Semir Zeki)的《腦內藝術館》一書,就是從這個角度,探討對不同藝術創作的欣賞,從米開朗基羅到畢卡索的立體派畫作、甚至是萊茵哈特(Ad Reinhardt)的抽象畫,在神經科學上的理論基礎。薩基說:「這些事實再次證明,藝術家其實都是在探索頭腦的奧祕,只是他們自己並不知道罷了。」。

不論是從演化或腦神經科學的角度,基本上還是一種外部的進路。但內部呢?我們是否也能從某種內在的角度,說明藝術的必要性。康德的《判斷力批判》是內部進路的突破性名著。對康德來說,在人類的認識能力中,進行某種藝術或美的判斷,是先天結構的一部分。換言之,只要人類有理性能力,其中必然包含他對美與藝術的需求。這種說法,跟當前腦神經科學的研究結果是類似的。但康德認為,關於藝術或美的判斷,只能具有「主觀的客觀性」,也就是這個判斷在效力上是主觀的,不是一種能有對錯回答的客觀知識,但卻有普遍性的要求,會期待所有人都能同意這個判斷,即使現實上不見得如此。

主觀的客觀性也意味著,即使無法找到一個客觀標準來決定什麼是藝術,但基於普遍性的要求,人們會對藝術爭辯,捍衛自己所相信的作品,結果促進社會產生各種溝通活動。長期下來的結果,是人們有機會理解各種對立觀點,反而讓社會變得更成熟,更能容納多元。或許這也暗示了,藝術不能沒有藝術評論,評論是藝術創作要引發的目標。

或許答案就在問題當中。藝術是否為人性的需要?並非是只能有對錯回答的問題。如果「是」的話,那又何必需要維護藝術的價值,根本多此一舉。「不是」的話,藝術的存在也缺乏辯護的堅固基礎。但正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需要藝術家們不斷地去創作,去回應不同時代與社會的質疑,反而展開了藝術的豐富面與可能性。這就是我對這位學生的回答。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