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你好嗎?:18則關於自我認同與人際關係的動物童話
滿額折
你好嗎?:18則關於自我認同與人際關係的動物童話
你好嗎?:18則關於自我認同與人際關係的動物童話
你好嗎?:18則關於自我認同與人際關係的動物童話

你好嗎?:18則關於自我認同與人際關係的動物童話

定  價:NT$ 360 元
優惠價:90324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6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松鼠很傷心,

風從他身邊吹過,卻沒有捎來一封信……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不再說自己真正想說的話?

這是一本啟發孩子,也讓大人深有共鳴的小書。

 

l 榮獲多項文學成就獎的荷蘭國民作家敦.德勒根,以童話故事輕巧點出自我認同和人際關係課題,充滿想像力又富有深意!

l 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導讀、藍依勤(繪本星球212-7版主)專文推薦

 

「在敦‧德勒根的筆下,刺蝟的孤獨也變成了我們的孤獨。」──谷川俊太郎(日本詩人)

 

在這座森林裡的動物,有著許多煩惱:

松鼠希望有人想著自己、烏龜思考著什麼是快樂、

刺蝟好想收到信、夜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別擔心,你不是一個人。

 

每當我們害怕被拒絕、不敢說出想說的話;

或是內心充滿負面情緒、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這時候,只要有人願意好好回應,就能接住我們的脆弱。

 

松鼠坐在自家門前的樹枝上,心情低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他突然轉身,用盡全身的力氣對門外大喊:「喂,有人在嗎!」

 

一時間寂靜無聲。

這時,遠方傳來了一個微微顫抖的聲音,好似來自大洋的彼岸:

「喂,有人在喔!」

 

松鼠點點頭,頓時覺得不那麼沮喪了。

 

榮獲多項文學成就獎的荷蘭國民作家敦.德勒根,

以簡單卻充滿哲思的文字,時而滿溢溫柔的安慰,時而透出淡淡的孤寂,

通過動物們的煩惱,折射出內在情緒、自我認同、人際關係等重要課題,

進而思索自身對本質的追求、對孤獨的恐懼和建立關係的深切渴望。

 

面對痛苦與難過,不需要最完美的安慰話語,

只要飽含心意,簡單的一句「你好嗎?」,

也能在最深的夜裡,溫暖你我的心。

 

 

 

本書特色

1. 荷蘭文直譯,精選荷蘭國民作家敦.德勒根18篇最具想像力的經典童話故事。

2. 書中搭配韓國新銳插畫家Sora Kim繪製的溫暖療癒插圖。

3. 每篇皆以動物為主角,講述一個個簡單卻富含哲理的故事。透過這些故事,對自我認同與建立連結的普遍渴望產生共鳴之餘,也引人深思。

 

※無注音

※適讀年齡:國小中、高年級以上

作者簡介

敦.德勒根 Toon Tellegen

荷蘭著名的散文作家與詩人,榮獲多項荷蘭重要文學終身成就獎肯定。

荷蘭知名作家,1941年出生於荷蘭南部福爾訥-皮滕島。畢業於烏特勒支大學醫學系,曾遠赴肯亞行醫,回到阿姆斯特丹後繼續從事醫療工作,如今已退休。

德勒根常利用夜晚和假日寫作,1980年出版第一本詩集。1984年開始為小女兒創作故事,陸續發表了五十篇以動物為主角的作品,從此在兒童文學界占有一席之地。透過可愛動物建構的動人故事與趣味情境,深受孩童喜愛;以擬人的敍述手法,在行文與對話中傾注哲思與詩意,引起許多成人的共鳴。

德勒根的作品極為暢銷,他的一系列動物故事獲頒荷蘭小瓦特爾皮特斯兒童文學獎(Woutertje Pieterse Prijs)、金貓頭鷹獎(De Gouden Uil)、金尖筆獎(Gouden Griffel),並曾於1997年獲荷蘭青少年文學終身成就獎提奧.泰伊森獎(Theo Thijssenprijs)等多項荷蘭重要兒童文學大獎,也在世界各國獲得許多獎項。

臺灣已出版有:《刺蝟的願望》、《草蜢的幸福雜貨店》、《松鼠寫給螞蟻的信》、《松鼠的生日宴會》。

 

譯者簡介

郭騰傑

荷蘭文學基金會核可譯者,荷蘭政府認證譯者,文學愛好者。荷蘭文作品譯有小說:《無法平靜的夜晚》《被消失的貼文》,圖像小說:《梵高》,知識繪本:《北極》《水,無所不在》《飛機之書》等。

 

名人/編輯推薦

專文推薦

來讀這本書吧,就算它不一定成為你的解方,至少會在你需要的那個時刻,輕聲告訴你:「你不奇怪,也不孤單。」

──藍依勤(繪本星球212-7版主)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明白為何松鼠感到孤獨,土豚覺得絕望,夜鶯歌喉婉轉卻覺得自己還不夠完美,因為牠們就是我們內在的居民。牠們的感受就是我們的感受。

──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療癒推薦

李貞慧 閱讀推廣人

張義平(幽樹) 諮商心理師&對話式催眠創始人

蘇予昕 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暢銷作家

蘇俊濠 諮商心理師、「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臉書版主

導讀

真正的長大,是為孩子展現魔法

愛智者書窩版主、諮商心理師 鐘穎

 

有一類童書是寫給孩子,有一類童書是寫給大人心中的孩子,這本《你好嗎?》大概屬於後者。

誰不曾跟河馬與蚱蜢那樣,想過交換人生?誰不曾和松鼠一樣在夜晚驚醒,想著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或者希望自己在沮喪的時候,遙遠的大洋彼端能有一個陌生人給我們一聲溫暖的回應?

我不知道你是否曾想起孩提時候的家家酒,面對著草地上撿來的花草小石煮起一頓大餐,受邀者得大口嗯啊嗯啊地吃下。又或者踩在大石頭上,幻想地下全是岩漿,而自己和同伴踩著的,則是一艘能抵禦高溫的小船。

當敦‧德勒根描述著大象、松鼠和烏龜在冬天所做的夏日想像時,我的心裡就想到了這個,或許作者跟我一樣,我們的想像力都源於古老古老的時代,源於大自然和如今不知所蹤的兒時朋友的陪伴。

人們總以為活出了自己的未來,但其實我們活出的是人類久遠的過去。

當生命越過中年時,這種感受亦發凸顯,只消凝視大海五分鐘,凝視孩子們的奔跑笑鬧,「習慣化」的心理機制放鬆,我們就會再次回到初衷。回到那個萬物有靈的孩提時代。

那時世界還很年輕,我們的爸媽也很年輕,那時樹會說話,山會說話,我也會說話,魔法依舊生動有效。隨著我們長大,那個被金黃色陽光包圍的年代也跟著消逝,取而代之的,是一疊一疊的報告和收不完的工作郵件。

曾經,對魔法的相信使我們急於長大,急於成為一位英雄。但魔法最終欺騙了我們,長大並不美好,而是各種失望,對世界失望,對自己失望。我們開始對童話嗤之以鼻,嘲笑它們是不成熟的東西。

但我們內在的魔法火苗卻未曾熄滅,它還引領著我們往回望,使生命在長長的上坡路之後再次下行,這次召喚我們的,是隱藏在心靈深處的遺跡。原來祭壇上面沒有巫師,森林裡頭沒有先知。

即便到了這一步,我們都不算長大。

真正的長大,是重建遺跡,戴上巫師帽,為孩子展現魔法。是的,關於魔法,孩子的任務是去相信它,大人的工作是去創造它。它會點燃我們心中另一個生命,相較於我們有限的一生,心中被我們點燃的生命卻是無限的。

敦‧德勒根所做的就是這個,每個喜歡兒童文學的朋友所熱愛的就是這個。我們所做的,就是將千萬年來人類對神秘事物的相信傳遞下去,那我們曾經相信,長大後卻遺忘的事物。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明白為何松鼠感到孤獨,土豚覺得絕望,夜鶯歌喉婉轉卻覺得自己還不夠完美,因為牠們就是我們內在的居民。牠們的感受就是我們的感受。

我們希望有人記得自己,希望自己的辛苦被看見,希望被安慰,希望別人肯定自己的才華,否則我們會認為自己是個冒牌者。

而故事中還有一個常見的描述是生日,書裡充滿了各種動物的生日故事。我們會使用類似的時間地標(temporal trademark)來啟動自己的生命,將壞的事物留在過去,重新儲值自己的心理帳戶。

在這樣的日子裡,我們渴望被朋友記得,哪怕企鵝住的地方是太冷了,哪怕牠告訴大家不用特地過來幫自己慶生沒關係,但,當然有關係。所以大家一起為牠送上遙遠的祝福。

土豚烤壞了生日蛋糕,傷心地要朋友不用來了,但牠希望能收到一些鼓勵自己的東西,收到禮物後,牠想起松鼠鼓勵牠的身影,終於,土豚的絕望慢慢淡去。

友情是幫助我們在這個世間抵擋絕望的武器。不只是絕望,還有沮喪、不滿和孤單。作者用盡各種方法告訴我們這一點,而這一點也和心理學的研究相符:友誼讓我們變得幸福。

因此我們有必要回頭檢視自己的生活,像個孩子一樣,總是念叨著自己學校裡的朋友。因為朋友會在中年後越來越少,而我們對身分地位的追求也會將他們越推越遠。

那時我希望你想起這本書,想起這本為孩子寫的故事。想起我們曾經這麼仰賴自己的父母,而今我們也成為了某個人的前輩、老師、或者父母。

在安靜的夜裡,只要這些動物輾轉反側時,就會豎起耳朵聽那彷彿來自森林某處的聲音。在人的潛意識深處,就存在著這些聲音。但你得允許自己再次成為書中的小動物,那樣的可愛聰慧,那樣的美好單純。我的意思是,成為內心的孩子。

唯有如此,聽見那個聲音方屬可能。

那個聲音源於榮格心理學所稱的自性(Self),而自我(ego)與自性的關係,就如宗教典籍中,人與造物主的關係。這份關係經常面臨困難,因為我們「長大」了,不再相信有高過於我們的事物。

所以我們或者變得空虛,或者變得狂熱。我們不曉得自己的悵然若失源於何處,也不曉得他人為政治或意識形態的狂熱獻身是為了什麼。

因為這個理由,大人們或許該看看這本書,喚醒內在的孩子。

在住著動物的靜謐森林,在雀躍歡欣的生日宴會,暫時放下你的思維,你將再次以孩童的身分參與奧秘。

像故事裡頭等待他人寄信的松鼠,在心靈之母的臂彎中,安心睡去。

 

 

 

推薦序

你不是一個人喔

繪本星球212-7版主 藍依勤

 

有一回,一個久未見面的學妹恰好到我住家附近處理事情,約好忙完就碰面吃飯,雖然有重逢的喜悅,卻也在掛上電話後焦慮起聚餐時的社交負荷。就在接近約好的時間前,學妹突然傳了簡訊說行程臨時有變,要改日再約,老實說,讀完訊息的當下真的備感輕鬆,想歡呼「不必出門真好」。我並非不想赴約,想必如果如期見面也會相當愉快,但就是忍不住覺得,有那份想見面的心意就夠了。

不管是我這種矛盾的心情,還是拿捏不到準頭的人際距離,或是想替自己的存在意義和情緒狀態找到安放之地,種種試探和實驗全都收攏在敦.德勒根的筆下。有人低低吟唱我值得被愛嗎?有人在乎我嗎?有人怨懟無人思念,總是被關注的人卻設法轉移視線直至自我消融,有人集體示範逃避不可恥且有用,自我感覺良好或自我安慰也不啻為一帖良藥,有人變相討到拍拍,有人只能自己取暖。他以晶瑩清澈又犀利明快的短篇直戳內心,讀起來有種被說中的痛楚,但也油然生起「我不是唯一」的伙伴情感,總是邊讀邊小小聲嘆氣邊想拍拍書中小動物,噢,我也曾(正)那樣怯懦/傲嬌/自我防備/邊緣/搞不懂自己,我真的懂牠……

在這十八個短篇裡,特別引起我注意的是敦.德勒根頻繁使用生日和信件做為動物之間的互動舞台,有送錯禮物搞砸了別人的生日,也有因為不請自來上門慶祝的客人或是突發事件而「因禍得福」的。〈金眼斑虻的帽子〉雖然不以這兩項為脈絡,卻也特別以生日和寫信展示了技巧性的禮節和疏離:「每次只要有生日宴會他就遲到,但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到的。他坐在最陰暗的角落,總是早早離開,但絕對不會是第一個離開的。他從不大聲唱歌,從不要求發言,也從不寫信。」雖然不確定敦.德勒根選擇的偏好,但是相對於一般情境,生日是個以熱鬧歡樂為焦點的場合,同時包括了慶祝方式、禮物和蛋糕,參加派對的人,壽星本人在當天能獲得的特別待遇,還有是否有人惦記這個特別的日子,以及願不願意專程出席生日聚會等等。種種特性能製造出強烈的對比,就像用大型聚光燈投射在那份無以自處的尷尬跟糾結上。

而信件雖然內斂,不如生日那樣外放,但它具有特定收件者的性質,也具備了高度的親密感,渴望收信的人洩露了自己的被需要和寂寞,寫信的一方在白紙黑字上斬釘截鐵大書特書對人際往來的各種宣言和欲望,精細展演了表露內心與防衛自己之間的拉鋸。敦.德勒根利用這兩種溫度不同的媒介,在含蓄與張揚之間勾勒出形形色色的真心話大冒險。但他又在其中揮起文字的魔杖,點綴輕巧的微光。就像〈蟋蟀的悲傷盒子〉裡不小心當成生日禮物送出的滿滿悲傷,「雖然巨大卻很溫和」,歡喜的場面轉瞬變得困窘,但就連流淚也顯得那樣低調安靜,甚至讓弄巧成拙的蟋蟀還能慶幸帶著的不是裝有憤怒的盒子,並且未雨綢繆,立刻將打算丟棄的憤怒細細撕碎,分散風險。

敦.德勒根還安排了許多有意思的「配角」,他們都帶有些不知情的意味,在別人的小劇場裡軋上一角。因為「不知情」,所以完全以自己的角度詮釋,對他人的狀態或問題或訊息並不深究,大抵也沒那麼關心,當然也不知道(或根本沒想到)自己的話語或行動會激起什麼樣的漣漪。而事主們也各自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解讀,心思跟著搖擺。就像是有些故弄玄虛的天牛曖昧回答烏龜:「你有一點點快樂,也有一點點不快樂」後,就以趕時間為由急著離開,留下因此更鑽牛角尖的烏龜;想著有總比沒有好而簡單寫下「親愛的刺蝟,哈囉」的松鼠,絕對猜不到「親愛的」三個字修補了多大的空洞;撿到了真正的生日禮物且據為己有的天鵝,無視於蟋蟀的痛苦神情,沾沾自喜炫耀並得寸進尺幻想……敦.德勒根在這些互動中並不追求真正接上線的對話,而是在這些陰錯陽差之間,點出各式各樣的傷害和撫慰。我們都可能在無意間多補上一刀或是送上正中紅心的溫柔,反之亦然。

找不到容身之處的時候,想要逃離的時候,小心翼翼伸出手等待他人回應的時候,覺得受了傷的時候……就來讀這本書吧,就算它不一定成為你的解方,至少會在你需要的那個時刻,輕聲告訴你:「你不奇怪,也不孤單。」我們也許害怕,也許笨拙,但我們都仍努力摸索那些讓人感到安心的希望。

目次

導讀│真正的長大,是為孩子展現魔法 鐘穎

推薦序│你不是一個人喔 藍依勤

 

1 沒人想起的松鼠

2 河馬和蚱蜢

3 金眼斑虻的帽子

4 蟋蟀的悲傷盒子

5 生病的松鼠

6 刺蝟的信

7 多餘的白蟻

8 蟋蟀的願望

9 有點快樂的烏龜

10 絕望的土豚

11 想像遊戲

12 企鵝的生日

13 夜晚以後

14 被遺忘的土豚

15 自責的刺蝟

16 夜鶯的生日

17 沮喪的松鼠

18 天堂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