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滿額折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定  價:NT$ 399 元
優惠價:90359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9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這本書是講中國人的。
中國人的事最不好講。
 
一本「破譯」並「解密」中國人群象的解答之書,
從尋常之中,揭示中國文化最核心、最深層的秘密。
 
講到中國人的事,為什麼總是特別麻煩?
講了中國人那麼久,你真的了解中國人嗎?
 
人之謎,就是文化之謎。中國人之謎,當然就是中國文化之謎。
 
本書從中國歷史、詩詞、小說、人情世故、社會價值觀下手,發現一些大眾習焉而不察的習慣或習性,其實都有本有源,易中天引經據典,化繁為簡,撥清思路,一步步的帶領讀者走進一個趣味幽遠的中國人的世界。
 
在書中,特別拈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九種文化現象來進行討論:
 
▓飲食──革命不是請客,就是吃飯
中國人見面,開口第一句就是問吃飯的事。會不會吃、懂不懂吃、善不善於處理飲食問題,就關係到會不會做人、會不會做官、會不會打仗,甚至能不能得天下。
 
▓服飾──變通以趨時,不為天下先
超前有風險,落伍遭恥笑,因此中國人處理時尚問題,有條古訓叫「變通以趨時」──時代變了,服飾也要跟著變,否則就是不合時宜。而只要做足「表面工夫」,就不至於被追究。
 
▓面子──先顧全面子,再顧好裡子
面子幾乎主宰著中國人的一切。人際關係,要靠面子來處理和維繫;社會生活,也要靠面子來決定和操作。丟了面子,就是「沒臉見人」,有時會比喪失性命還要可怕,所以也才會產生「死要面子」的現象。
 
▓人情──不是不報,時機未到
人情的基本法則是「回報」。然而,中國人的所謂「人情」,是一種說不清的東西,它是情感,又不純粹是情感。人情「還,還是不還」,對於許多中國人,也都是個問題。
 
▓單位──「安身」「立命」之所
對於中國人來說,單位是極其重要的。如果兩個陌生人見面,多半會問「你是哪個單位的」。在大街上騎車闖了禍,或者到機關衙門裡去辦事,警察和門衛都會問這句話。單位,差不多可以說是中國人生存的依據。
 
▓家庭──內外有別,親疏有差
中國傳統社會是「家本位」,或者說「家為國之本」。家庭的特點,就是「公私不分,內外有別」。當家庭成為國家和社會組織的「普遍性模式」,這兩個基本原則也就確立起來了。
 
▓婚戀──盡義務,結親緣,繼血緣
在大多數中國人看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於是婚嫁一事就從「個人權利」變成了「社會義務」,也就「人人有責」,每個人都有資格來關心、來過問,來插上一腳了。
 
▓友誼──肥水不落外人田,資源共享
交朋友,要講「交情」。而中國人友誼的又一個特點,就是任何人的結交,都有一定的「圈子」。君子之交是一種圈子,小人之交也是一種圈子,雖然儒家的社會理想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但沒有一定圈子的交往,事實上並不存在。
 
▓閒話──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中國人愛說閒話。但「閒話」其實不「閒」,在現實和歷史中常被拿來當成鬥爭的武器,造就了許多「閒話陰謀家」的存在。
 
這九種文化現象,有的是中國獨有的,如人情、面子;有的雖非中國獨有,卻頗具「中國特色」,如飲食、家庭。現象雖有九種,但「九九歸一」,目的卻只有一個,即要揭示出中國文化最核心最深層的秘密。
 
易中天是一位社會學者,多年來研究中國文化,他筆下的「閒話」其實「不閒」,其實是一位資深社會觀察家的觀察筆記。

作者簡介

易中天
 
湖南長沙人,中國知名作家、學者、教育家。先後任教於武漢大學、廈門大學。易中天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研究,著有《〈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著作。2005年央視《百家講壇》「開壇論道」的學者。2006年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漢代風雲人物》、《易中天品三國》,2008年主講《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引起全民通俗歷史熱潮。
 
2013年宣布寫作36卷《易中天中華史》,榮獲第八屆作家富豪榜最佳歷史書。現居江南某鎮,潛心寫作。

名人/編輯推薦

★一致推薦
Cheap|百萬歷史YouTuber 
文成|作家、一歷百憂解主持人
矢板明夫|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
羊咩老師|高中國文老師、《上一堂人生國文課》作者
厭世哲學家|《厭世講堂》作者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依筆畫排序)

目次

引言
第一章 飲食
一 民以食為天
二 生命與血緣
三 請客吃飯之謎
四 煙、酒、茶
 
第二章 服飾
一 文明與野蠻
二 道德與禮儀
三 非凡意義
四 時尚問題
 
第三章 面子
一 命之所繫
二 面子丟失之後
三 吃得開與玩得轉
四 面具、角色、戲劇性
 
第四章 人情
一 面子與人情
二 人情法則
三 做人問題
四 良心、義氣、人情味
 
第五章 單位
一 單位之謎
二 公與平
三 窩裡鬥揭祕
四 告別單位
 
第六章 家庭
一 家為國之本
二 差異與等級
三 泛倫理
四 官本位
 
第七章 婚戀
一 無愛的婚姻
二 子女問題
三 大男大女
四 當代婚戀
 
第八章 友誼
一 真情所繫
二 交友三昧
三 任俠與清高
四 圈子
 
第九章 閒話
一 所謂閒話
二 閒話不閒
三 男人女人
四 閒話心理

書摘/試閱

引言:看不懂的中國人
 
這本書是講中國人的。
中國人的事最不好講。
 
比如腐敗。中國人喜歡腐敗嗎?當然不喜歡。提起腐敗,中國人沒有不咬牙切齒痛心疾首恨之入骨的。就連那些行賄受賄者,也未必當真喜歡腐敗。如果不受賄即可財源滾滾,他為什麼要冒丟官下獄的風險?如果不行賄就能通行無阻,他又為什麼要拿自己的錢送人?渴望腐敗的大約只有一種人――在種種權錢交易或權色交易中拉皮條的。但那是極少數。
 
多數人是不喜歡腐敗的。但他們又離不開腐敗。事實上許多中國人一旦自己有事,首先想到的便是拉關係走後門請客送禮。如果所有的官員都當真既不吃請也不收禮,恐怕不少人就會悵然若失,心裡空落落的,不知道自己的事到底辦不辦得成。所以,不反腐敗是不行的,反得太厲害怕也不行。最好是留一條尾巴,限制在吃一兩頓飯和收一兩條煙的範圍內,則皆大歡喜。
 
你說這是逼出來的?也未必。比如公款吃喝,是大家都反對,都憎惡的。但如果你請那從未參加過的人一起來吃,則他多半會欣然前往,且面有得色。可見他反對的並不是公款吃喝,而是別人有份自己沒有。因為自己沒有份,便只好連公款吃喝一齊加以反對。
 
那麼,中國人兩面派嗎?不對!他是始終如一的,也是有原則的。這個原則,就是我們以後要講到的人情、面子等等。你請他吃飯,是你的人情,也是給他面子,豈能不領情,給臉不兜著?換句話說,他吃的只是你的人情你的面子。至於用的是公款還是私款,和他又有什麼關係?當然也不妨礙他在理論上反對公款吃喝。結果,大家都反對公款吃喝,而公款吃喝卻屢禁不止,且愈演愈烈。因為沒有人會把抽象的原則和具體的事物混為一談,也沒有人會為了某個大道理犧牲面子人情。怎麼說是一回事,怎麼做又是另一回事。比方說,你那個老朋友是一貫反對公款吃喝的,但如果他到了你的轄區,你不拿公款招待他,他還不高興!因為這似乎意味著他上不了檯面,或沒有資格享受公款吃喝,是很沒有面子的。
 
顯然,不是中國人說一套做一套,也不是中國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而是為人處世的原則或法則太多,又往往互相矛盾。老祖宗留下了不少的遺訓,這些遺訓常常都是要打架的。比方說,老祖宗諄諄教導我們,一個人,應該見義勇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但同時又會告誡我們少管閒事,「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那麼,我們是管還是不管?哈!這你就不懂了。管不管,要看那事是不是閒事。如果是閒事,就不該管;不是閒事,就應該管。所以,見義勇為是對的,袖手旁觀也是對的。中國有句老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也就是說,有理沒理,不光看講不講得出道理來,還要看你是「公」還是「婆」。
 
這樣一來,研究中國人「國民性」或「民族性」的人就麻煩了。
他實在想不出該用哪一兩個詞或哪一兩句話來概括中國人,概括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比方說,中國人耿直卻又圓滑,坦誠卻又世故,多疑卻又輕信,古板卻又靈活,講實惠卻又重義氣,尚禮儀卻又少公德,主中庸卻又走極端,美節儉卻又喜排場,守古法卻又趕時髦,知足常樂卻又夢想暴發,燒香算命卻又無宗教感,愛抱團兒卻又好窩裡鬥,愛挑刺兒卻又會打圓場,不愛管閒事卻又愛說閒話,懂得只爭朝夕的道理卻又主張慢慢來,等等。結果,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有著五千年燦爛的文化,在世界歷史上最早先富起來,卻又最終弄得一窮二白,因為落後而挨打。總之,中國人是不大容易看懂的。豈但外國人看不懂,便是中國人自己,也不一定說得清。
 
其實,就連「說不清」也是不對的。如果你用「說不清」三個字來概括中國人,保准有人立馬表示反對:說不清?怎麼說不清?我就說得清。然後,他就會一五一十地說將起來,而且說得頭頭是道,說得旁邊的人直點頭。可是,點頭又怎麼樣呢?他聽張三講的時候會點頭,聽李四講的時候也會點頭,因為張三、李四講得都對。但你要以為張三、李四觀點一致,那就大錯特錯了。他們的說法很可能正好相反――張三講的是「公理」,而李四講的是「婆理」。何況在中國,點頭並不一定表示贊同(當然也不一定表示不贊同)。它可能是表示在傾聽,或者表示禮貌,甚至只不過習慣動作而已。
 
中國人的事,實在是麻煩得很。
就說吃飯。中國人是最愛請客吃飯的。南方北方,都一樣。但如何吃,吃什麼,卻不大相同。北方人請客吃飯,總是整一桌子菜,盤子疊盤子碗摞碗。那些菜,往往也都很實在,整隻的雞整隻的鴨,整隻的豬腿或羊腿,總之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南方的盤子就要小得多,菜的分量也少得多,幾乎一筷子就可以夾完,但花色品種則比較豐富,一隻雞可以做好幾種菜,一條魚也可以兩吃或三吃。於是北方人就瞧不起南方人了,認為他們小氣。南方人也看不上北方人,認為他們傻氣。最好玩的是,他們都認為對方虛偽。北方人說,弄那麼一點點菜,讓人不敢下筷子,這是請的哪門子客?虛情假意吧!南方人則說,明明吃不完,還要不停地上菜,這是讓人吃還是讓人看?虛張聲勢嘛!那麼到底誰虛偽?其實誰也不虛偽。北方人認為,既然誠心誠意請人家吃飯,就得讓人能夠放開肚皮吃,這樣才實在。南方人則認為,實實在在地待人,就用不著鋪張浪費。菜嘛,夠吃就行,弄那麼多幹什麼?如果是自己家裡人吃飯,有這麼擺譜的嗎?沒有吧?再說,弄那麼多菜,豈不把人家當成了飯桶?還是能吃多少弄多少的好。這可真是南轅北轍,猴吃麻花――滿擰。結果,他們雖然都很實在,卻又都被認為是虛偽。
你看,同樣是中國人,南方北方就大不一樣。中國人,是不是很難說得清?
 
文化與人
 
中國人和中國人不一樣,西方人和西方人也不一樣。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他把兩男一女編成一組,送到一個孤島上,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三天以後,他來到英國人的島上,只見那三個人各自孤零零地坐在那裡,誰也不理睬誰。問其故,英國人抱怨說:你忘了給我們互相介紹。他又來到西班牙人的島上,發現那兩個男人不見蹤影,那個女人則在跳舞。女人滿不在乎地告訴實驗者:他們為我而決鬥,都死掉了。實驗者又來到法國人島上,發現一男一女不見了,剩下一個男人吹著口哨在修剪樹枝。男人興高采烈地告訴他,他們一上島,就約定兩個男人輪流做那女人的情人,現在那一對男女正在樹林子裡面快活。最後,他來到俄國人的島上,只見兩個男人喝著伏特加在打牌。問那女人到什麼地方去了,俄國男人醉醺醺地回答說:你問女同志?哦,勞動婦女正在集體農莊建設社會主義。又問他們在幹什麼,這回俄國男人不再醉眼矇矓他倆瞪大眼睛一本正經地回答說:奇怪!難道你沒有看見領導們在開會嗎?
 
這當然只是一個笑話。這樣的笑話還可以再講一個。
幾個人,到咖啡館喝咖啡,發現咖啡裡有蒼蠅。第一個發現的是英國人。這個英國人一聲不響站起身來,掏出錢放在咖啡杯下,揚長而去。第二個是日本人。日本人拍案而起,把領班臭駡了一通,並揚言要教會他們如何管理企業。第三個是美國人。美國人舒舒服服地靠在椅子上,手指一勾叫來女招待,笑瞇瞇地對她說:小姐,在我們美國,蒼蠅是單獨放在碟子裡,和咖啡、伴侶、奶、糖一起送上來的,顧客自己放,想要多少就放多少。
 
那麼,如果發現咖啡裡有蒼蠅的是中國人,會怎麼樣呢?多半會大吼一聲:搞什麼名堂!去,叫你們領導來!
你看,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情,是不是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不同也是有原因的。原因就在民族性,或曰民族的文化性格。英國人講究所謂「紳士風度」,不會當場翻臉,未經介紹,陌生人之間也不會說話。此外,法國人浪漫,美國人幽默,日本人嚴厲,西班牙人強悍,他們也都有不同的表現。至於中國人,向來就是聽領導話的。出了事,首先想到的當然也是找領導。而且,為了表示自己有資格教訓對方,「叫你們領導來」這句話還必須說得氣壯山河。美國人則相反。他們認為,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解決。所以他們不會去找領導,要找也是找律師。何況,現在面對的只是一個漂亮妞,那又何必
大喊大叫?
 
這就是文化的差異了。
文化的差異隨處可見。一個中國人到一個外國人那裡去做客,人家或許也會問一句「喝點什麼」,而中國人往往會回答說「不客氣」。結果這個中國人就只好去忍受口乾舌燥,因為你已經說過了「NO」,人家是不會去強人所難,硬要讓你喝點什麼的。
 
當然,這個中國人也可能會回答說「隨便」,其結果則很可能同樣糟糕。咱們國門剛剛打開那會兒就鬧過這種笑話。一個大清帝國的官員去拜訪一位洋人。洋人問他「喝點什麼」,他說「隨便」。於是洋人便請他喝咖啡。該官員從未喝過咖啡,第一口差點吐了出來。他放低了聲音問翻譯:「這是什麼東西?」答曰:「咖啡。」官員說:「我沒有說要喝咖啡呀!」翻譯說:「你剛才說隨便。」官員憤怒地說:「啊,我說隨便,他就讓我喝苦水呀?那好,下回他要是也說隨便,我就讓他喝馬尿!」
其實,這位官員的脾氣是發得沒有道理的,也是沒有用的。第一,人家並沒有一定要你喝咖啡,是你自己說隨便。第二,人家也沒有隨便到請你喝馬尿的程度,你當然也不應該用馬尿來報復人家。第三,當真你問人家「喝點什麼」,人家也不會說「隨便」。反倒是,由於這位官員不知道文化的差異,也不懂得吸取教訓,下次去洋人那裡又說「隨便」,便當真喝了味道和馬尿差不多的東西――洋人管那玩意叫啤酒。
 
可見,不懂得文化的差異,就會惹麻煩,鬧笑話,無所措手足。比方說,看見一位老太太在上樓梯,你是應該去扶她一把呢,還是不扶呢?如果是中國人,就應該去扶一把,不扶,是不道德的。但如果對方是老外,是美國人,則不但不會領情,沒準還會生氣,因為她會認為你小看了她,把她看作了「老不中用的東西」。
 
這也不奇怪。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任何人都只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之中。甭管是中國人西方人,直頭髮鬈頭髮,藍眼睛黑眼睛,黃皮膚白皮膚,全都一樣。比如我們中國人吃飯是用筷子的。沒有筷子,就用別的東西代替。我在農場勞動時,中飯常常要送到地裡來吃。那些沒帶碗筷的,就用農作物的葉子做碗,用樹枝做筷子,沒人用手抓飯抓菜吃。但有些民族卻是用手抓的(當然飯前要洗手)。手抓羊肉手抓飯,便因此而得名。西方人在學會用刀叉之前,也是用手抓的。這不是生理的差別,是文化的差異。
 
文化的作用比遺傳的作用還大。美國的黑人和非洲的黑人在體質上並無多少差異,但美國的黑人穿西裝,打領帶,說英語,信上帝,有事找律師,和他們穿長袍,打赤腳,信鬼神,說班圖語,有事找巫師的非洲兄弟完全兩碼事。何況,班圖尼格羅人也不全信萬物有靈,也有信伊斯蘭教的。信伊斯蘭教的,和信基督教、信萬物有靈的,做起事來,常常就會兩樣,哪怕他們都是黑人。
 
顯然,人之謎,就是文化之謎。
中國人之謎,當然也就是中國文化之謎。
所以,要看懂中國人,就得先弄清中國文化。
 
文化之謎
 
然而文化卻不好把握。
文化是什麼?什麼是文化?這個問題真的好難回答。文化沒有形狀,無法描述;沒有範圍,難以界定。文化就像是空氣,我們天天都生活在它當中,一刻也離不開它,但當我們試圖伸出手去把握它時,卻又會發現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唯獨不在我們手裡。
 
實際上,一旦我們發現文化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時,事情也就變得比較好辦了。因為我們正可以從自己身邊最普通、最常見、最熟悉的種種文化現象入手,去探尋文化的秘密。
 
就說方便(文雅的說法又叫「如廁」),原本是人的動物性本能,和阿貓阿狗無異。但如何方便,在哪裡方便,卻有文化。中世紀法國宮廷是用一根粗麻繩來充當手紙的。這根粗麻繩從屋頂吊將下來,隨手便可取用。皇帝用完了皇后用,皇后用完了寵臣用,常年不換,一貫到底。這就連中國的農民都不如。中國的農民先前也不用手紙,用土疙瘩,或苞米葉,但用完即扔,並不重複使用。所以,雖然土了一點,卻也不至於傳染疾病。
 
不過,知道用粗麻繩,就算是有了文化。動物是不會用粗麻繩的,牠們也不會給自己蓋廁所,或在方便的時候避開他人。可見,文化是人類獨有的東西。動物生活在自然界,人類生活在文化中。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方式」。或者說,就是人的活法。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也就有不同的文化。比方說,中國人吃飯用筷子夾,西方人吃飯用叉子戳,這是兩種不同的文化;中國人見面鞠躬作揖,西方人見面握手擁抱,這也是兩種不同的文化。其實,見面的禮節,也不光是鞠躬作揖和握手擁抱,沒準還有吐唾沫的。東非尼格羅人中的一支,就視吐唾沫為緊要關頭的一種祝福。一個人生了病,或者一個孩子剛剛生下來,都要請法師來吐唾沫。他們相互之間見了面是不是也吐,就不知道了,但在這個世界上,見面以後相互打一拳的人肯定有。
 
文化,就是這樣五花八門。
這同樣並不奇怪。任何民族,都要生存,要發展,所以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如何生存,如何發展,不同的民族又有不同的方式,所以又有不同的文化。比方說,中國重農,西方重商,這是經濟生活方式的不同;中國講禮,西方講法,這是社會組織方式的不同;中國人用方塊文字,西方人用拼音文字,這是思維認知方式的不同,等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活法,就構成不同的文化,也形成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群,比如東方人、西方人,或中國人、日本人、印度人、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等等。
 
由此可見,文化與人,難解難分。不同的人創造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也造就不同的人。這裡面好像沒有太多的道理可講,也沒有太多的價錢可講。比如美國人,其實是不怎麼喜歡律師的。美國有個笑話講,兩個年輕人,在天堂裡一見鍾情。他們對上帝說要結婚。上帝說,好吧,我給你們找個牧師。一個月以後,這兩個年輕人又要離婚。上帝說,這就難辦了,天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有一個律師上天堂!
可惜,不管美國人多麼不喜歡律師,他們有了事,還是要去找律師,而不是找領導。討厭律師,又離不開律師,這就是美國人的活法。因為他們是生活在一個法治文化的社會裡,而這種文化又是他們自己創造的。這就叫「自己挖坑自己埋」。
 
文化,作為人的活法,豈能沒有道理?
其實,任何文化現象的產生,都不可能是任意的、偶然的、毫無道理的。文化學的任務,就是要找到並說清這些道理。
 
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或規律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方式或生活方式,總是體現著這個民族的文化性格。比方說,中國人見面鞠躬作揖,是因為中國人的性格「內向」;西方人見面握手擁抱,則是因為西方人的性格「外向」。外向,所以伸出手去握別人的手;內向,所以伸出手握自己的手。這就正如中國人吃飯用筷子夾,是向內用力;西方人吃飯用叉子戳,是向外用力。一向外,一向內,故西方文化的象徵物是十字架,中國文化的象徵物是太極圖,一個從一點出發向四面擴展,一個由兩極構成在圈內互動。
 
這就十分有趣了。一個進餐方式(筷子叉子),一個交際方式(握手作揖),表面上看風馬牛不相及,卻居然有著內在的心理聯繫。這就說明,在種種文化現象,或者說,在種種具體的文化方式之上,還存在著一個更高層次的方式,一個統率一切的總方式。如果說文化是人的一種活法,是人類生存的發展的方式,那麼,這個總方式就是「活法的活法」,「方式的方式」。所以,我們把它稱之為「文化內核」,或「文化的思想內核」。
 
文化內核,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思想核心,是這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總綱。綱舉才能目張。只有把握了文化的思想內核,我們對於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特徵、文化個性、文化機制、文化行為和文化心理,才可能有一個較為深刻和透徹的瞭解。也就是說,只有把握了中國文化的思想內核,我們才有可能看懂、看透、看清中國人。
 
中國文化之謎
 
然而,要把握中國文化的思想內核,真是談何容易!
如果說,中國人是一個謎,中國文化也是一個謎,那麼,中國文化的思想內核就是謎中之謎。文化本身是具體的、生動的、鮮活的,文化內核作為方式的方式,卻只能是一種高度抽象的哲學概括,而且這種抽象概括又必須為生動具體鮮活的文化現象所證實。從具體中得到抽象難,從抽象上升到具體更難。解謎難,解謎中之謎就更是難乎其難。
 
於是,我們想到了文化現象。
文化,無疑是由林林總總的文化現象來構成的。這些現象,有如細胞,構成了文化鮮活的生命。正如一切細胞所含的生命秘密都是「全息」的,文化現象也隱含著一個民族文化的生命資訊和遺傳密碼。因此,對它們進行「立體的掃描」和「深層的透視」,就有可能揭示和掌握它所代表的那個文化的核心機密。
 
就說請客吃飯。世界各民族都要吃飯,也都要請客,但請法和吃法卻不大一樣。有人就鬧過一個笑話。有一次,他和幾個中國人請兩個美國人吃飯。按照程式,也出於禮貌,他請大家每個人都點一道菜。客人中之一位,在美國大概上過中國餐館,多少有點經驗,便很老到地率先點了「芙蓉雞片」。另一位美國人對中國菜則一無所知,大家都點過之後,他仍很茫然。於是主人便誘導他點了一道湯,反正是要等菜齊了大家一起吃。開席了,頭一道菜便是芙蓉雞片。那個自以為內行的美國人問道:這是我點的菜嗎?得到肯定的回答後,便高興地說:Sorry!我先吃了。接著,便移過盤子,刀叉並進,大快朵頤。在哭笑不得的尷尬中,幾個中國人只好「主隨客便」,也按美國規矩各人吃各人點的菜。這下另一個美國人可就倒楣了。他不得不硬著頭皮喝下最後上來的一大碗榨菜肉絲湯。
 
認真說來,這當然只是小事一件。然而,正是在這件小事中,我們不難看出文化精神,即:中國文化的思想內核是群體意識,而西方文化的思想內核是個體意識。
所謂個體意識,簡單一點說,就是認為每個人都是單獨的個體,是具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個人。因為具有自由意志,所以,每個人的幸福要靠每個人自己去爭取,每個人的行為也要由每個人自己來負責。哪怕只是一盤菜的享用,也得自己點了自己吃;即便是在他人的誤導下點了榨菜肉絲湯,也得由自己硬著頭皮喝下去。因為具有獨立人格,所以,每個人的選擇和行為,他人都不能強加干涉,除非是危害了公眾利益。大至總統的選舉,小至職業的選擇,都如此。至於吃飯穿衣之類,就更是純屬個人行為,與他人毫不相干。別人愛吃什麼,想吃什麼,我管不著;我自己愛吃想吃的,也用不著請別人吃或讓別人吃,以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干涉了別人的意志自由,侵犯了別人的人格獨立。既然如此,自然是各點各的菜,各人點了各人吃,甚至各付各的帳。
 
所謂群體意識,也簡單一點說,就是認為每個人都是群體的一部分。群體的利益就是個人的利益,群體的價值就是個人的價值。個人的意志,必須服從於群體的共同意志;個人的人格,只能依附於群體的共同人格。即便吃飯穿衣,也不完全是個人的事。如果是眾人聚餐,就更要「顧全大局」。比方說,在點菜的時候,要儘量選擇大家都愛吃的菜,不能只顧自己的口味。因為「一人向隅」,尚且「舉座不歡」,倘若只有你一個人吃得開心,又成何體統?至於各自為政,就更沒名堂。如果各點各的,各吃各的,那又何必坐到一起來?乾脆各自回家或者吃份飯好了。聚餐,不就圖的是大家在一起,體驗群體性嗎?
 
不同的思想內核,就造就了不同的文化性格。
一般地說,以個體意識為思想內核的民族多半性格外向,以群體意識為思想內核的民族多半性格內向。因為個體已是社會的最小單位,實在已無「內」可「向」。只有向外發展,才能求得生存空間。群體卻有著自己的內部空間。以群體為單位,生存空間界定以後,要解決的就是內部問題,眼睛非向內看不可。所以,中國人性格內向而西方人性格外向,當然也就有著不同的交際方式。西方人見面,是兩個單獨個體的事情。個體的獨立人格不可入,自由意志不可犯。因此必須敞開懷抱,伸出雙手,表示願意建立關係;還必須握手擁抱,相互接觸,關係的建立才能得到確證。中國人見面鞠躬作揖,則另有一番意義。雙手抱拳,表示關係早已確定,大家都是自己人,就像左手和右手,早就抱成了團兒,不必再分彼此,如果把手伸了出去,豈非見外?至於點頭彎腰,則無非表示敬意。因為即便是「哥們」,也有大有小有兄有弟。自己的頭低一點,腰彎一點,也就抬高了對方。大家都禮貌,都謙讓,也就能「群」。
 
可見,文化現象是體現著文化內核的。為此,本書特別拈出九種文化現象來進行討論。這九種文化現象,有的是中國獨有的,如人情、面子;有的雖非中國獨有,卻頗具中國特色,如飲食、家庭。現象雖有九種,但「九九歸一」,目的卻只有一個,即要揭示出中國文化最核心最深層的秘密。
 
所以,這些現象,便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它們都是我們自己的身邊人、身邊事,是每個中國人熟視無睹、司空見慣、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的。因為最「尋常」的,也就必然是最「正常」的。文化內核既然是最具綱領性的東西,就一定能見之於最具普遍性的現象。不過,太尋常也就難免看不見。這就需要分析,需要解剖,需要追根尋源,或者說,需要「破譯」,才能「解密」。
 
這,便正是本書要做的事情。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59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