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妙峰法師傳記
滿額折
妙峰法師傳記
妙峰法師傳記
妙峰法師傳記
妙峰法師傳記
妙峰法師傳記
妙峰法師傳記
妙峰法師傳記
妙峰法師傳記
妙峰法師傳記
妙峰法師傳記
妙峰法師傳記
妙峰法師傳記
妙峰法師傳記

妙峰法師傳記

定  價:NT$ 600 元
優惠價:79474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2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妙峰法師(1928-2019 )為廣東湛江人。7歲於廣東上林寺出家,先後親近虛雲、海仁、太虛等大德。1949年抵台灣,拜入慈航大師門下,並被選為法子,繼承慈公禪門曹洞法統四十八代傳人,隨後又親近佛學泰斗印順導師,深得大師法旨。

1962年被政府選派去美弘法,是早期到美國弘法的中國比丘。隔年在紐約市創辦了中華佛教會,先後成立了法王寺、松林寺及慈航精舍。1996年春在新竹成立慈航佛學社,與科學園區附近學佛人士廣結法緣。

法師不但精於教法禪理,尤擅禪詩書法。為弘法所寫之文字,已彙集成冊付印流通者有《慈風文集》、《八大人覺經十四講》、《慈風書法詩集》、《般若 心經的思想及其哲學》、《禪地風光》(六集)、《裴休丞相送子出家故事》等。

本書為妙峰法師傳記,闡述一個有志青年,在動亂艱難的時代中勇往直前,其一生對佛教的貢獻與成就。

代序

眾生無邊,慈航永度
光泉法師

距師父妙峰長老逝世,轉眼三年。

師父被世人熟知稱道,他是去美國弘法的中國比丘,內修外弘,度無邊眾生。綜觀師父的一生,幼年出家,警敏好學,從虛雲、海仁、遂如各位法師精研佛法,又得到巨贊、慈航、印順各位法師薰陶引導。六○年代踏上美國國土,在美五十七年,創辦中華佛教會、福田文教基金會,開創紐約法王寺、松林寺,住持慈航精舍,出版《慈航月刊》。佛學著作有《八大人覺經十四講》、《修福與修慧》、《般若心經的思想及其哲學》、《六祖壇經探祕集》,又將隨緣度眾揮灑成篇的散文小品彙編為《慈風文集》,真正實現了一代又一代佛教大德普度眾生的懇切心願。

師父身在海外,仍心繫國內的佛教發展。改革開放之初,師父上書鄧小平先生,請求發還被占用的六榕寺,得到批准,促成落實將寺院還給佛教界的政策,開中國大陸宗教政策的先河。師父曾捐款復修湛江上林寺大殿,又為祖庭湛江楞嚴寺重修觀音殿,主持落成及開光典禮,撰寫楹聯,為家鄉佛教做出貢獻。一九九六年,師父在台灣新竹成立慈航佛學社,在桃園成立慈航精舍,積極在台灣地區發展慈善事業。印尼海嘯及汶川大地震等天災發生,年至耄耋的師父四方奔走籌措善款,為受苦受難的大眾誦經超度,以他人的疾苦為自己的疾苦,全然貫徹殫精竭慮、弘法利生的夙願,處處可見師父慈悲關照兩地眾生,彰顯佛教超越俗世生活的平等與包容。

師父原籍在廣東湛江,然而卻與東南佛國杭州有著不解之緣,特別是在自身教育和佛教人才培養上,杭州是他的故土。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師父在巨贊法師的安排下,到杭州武林佛學院深造,後因武林佛學院停辦而轉入上海靜安佛學院繼續求學。自美歸國後,師父回訪杭州,重到靈隱寺及佛學院,留下禪詩:「禪院昔傳梅子熟,學園今放桂花香。腦有詩書言有味,心無法喜道無光。」二○一二年十月七日,師父在美國紐約法拉盛慈航精舍向我傳授曹洞心印,交付正法眼藏。又作偈云:「光揚正法慧如泉,德化無邊遍大千;願力宏深悲憫切,佛門家業擔雙肩。」師父的衣缽傳到我們這一代人,被賦予了更多時代使命,即佛教界如何在信息交流更快、文化發展更多元、宗教社會地位更難掌握的當下自處,擔負在我們肩膀上的是師父一輩艱苦積累的過去,亦是我們如何與同輩達成共識,去承擔佛教的未來。

師父離開我們已經三年,再讀師父,是讀他樸素、堅韌、精進修業,為弘法而奉獻的一生。時常想起他坐在書桌邊寫書法的姿勢,如他的字跡,剛勁有力,自強不息,以自身為一盞燈,照亮後來人前行的道路。

弟子光泉謹以此序,紀念恩師,願師父於威音那畔處再為佛弟子開啟智慧,點亮佛教同仁前行的道路。

二月二日

九九讀書會跋

九九讀書會是紐約華文文學人口的小眾結合,一九九九年開始定期聚會,大家在王鼎鈞教授家中品茗清談,交換讀書心得和寫作經驗。讀書會並沒有正式的組織,時間久了,為了敘述方便,慢慢有了這樣一個符號。

讀書會承妙峰長老委託,撰寫這一部傳記,王鼎鈞教授策劃成立編寫小組,指導分工合作。執筆者十人,其中七人是佛門居士,大家尊敬妙峰長老八十年來內修外弘的成就,願意用文字在中國人心目中樹立他的典型。當時約定,我們只負責文字編寫,其他皆在工作範圍之外。

編寫小組名單如下:
組稿:王鼎鈞
主稿:王芳枝、李玉鳳、李思宇、明建華、吳麗瓊、張欣雲、虞文輝、褚月梅、陳淑慎、蔣欣怡
審稿:顧美翎、陳美詩、趙榮基

書稿的構成經過大概是這樣:先製作「妙峰法師傳記大事年表」,依照年表定出二十個題目。執筆人分到題目,對法師進行錄音訪問,閱讀參考資料,寫成書面文本。大家從文本中找出不足之處,執筆人再度訪問補充,有時要經過三、四次加強,才寫出「小組初稿」,這是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初稿交到王教授手中,由他指導執筆人運用資料,解釋當時的歷史背景、時局發展,當時佛教人士的互動,以增加妙峰法師的能見度。他採「因緣」觀點經營全書,不忘傳主遭遇的前因後果,旁及許多相關事件。為今天年輕的讀者和將來的讀者設想,本書各章對當時的時空背景都略作說明,以消除世代隔閡。本書對佛門人物的宗派、成就、宗教儀式和專門名詞都略作解說,以縮短僧俗距離。可以說,正文中融入了導讀的成分。

這時再由王教授通盤作結構調整和文字潤色,以求「言之有文,行之能遠」。這樣寫出「小組成稿」。

二十篇正文寫完,我們把「邊角材料」作成六個統計表。

第三階段,「成稿」交給妙峰長老。他是傳主,有關「歷史事實」的部分以他的記憶為主,他是高僧,有關佛學知識和見解以他為正。長老年高而往事紛紜,「成稿」有時要經他三改四改,修改之處,牽髮動體,仍然由王教授吸納補苴,新舊泯合,這才有「法師定稿」。

這是聞名已久的「集體創作」,現在十位執筆人第一次有了實際經驗,寫出可能是當代佛門第一部集體編寫的傳記。全傳能依照傳主的意願,在一年之內完成,充分彰顯了「集體創作」的優點。用佛門的話來說,每人寫作時都放下了「我執」,執筆人接受互相補充,互相修改,所有的執筆人又接受王教授的事先布局和事後補強,王教授並未預設立場,他完全從技術觀點幫助寫作。而最後付印的文本仍然要由妙峰法師審定,在原稿每一章上簽字再拿出來,這畢竟是他的傳記。

如果天從人願,這會是一本文學性的傳記,有敬意而無諛詞,有主觀而無成見,用平視的角度,描述一個有志青年,在動亂艱難的時代中勇往直前,行者至而為者成,足以廉頑立懦。這是一本人間化的法師傳記,沒有強調妙峰長老「只應天上有」,希望矯正世俗的某種錯覺,發現自己與出家人原是同根生,也是同路人,靈山不遠,彼岸可渡。這本傳記應該也能邀史家一顧,有些事件因妙峰法師的經歷而照明,有些訛傳在妙峰法師這位當事人的自述中訂正。依照佛門信仰,編寫這本傳記也是一樁功德。

稿成,不敢居功,但願無大過,敬請大德方家賜正。
 
九九讀書會敬識

書摘/試閱

第十三章 舊金山新地新天
一九六二年三月四日下午,妙峰法師從台北松山機場出發,登上泛美航空公司客機,首途飛往舊金山。這年法師三十八歲。
四小時後,飛機在日本東京成田機場降落。通妙法師和他的同事慧岳前來接機,通妙和妙峰是「福嚴」的同學,女眾佛學院成立,兩人又是同事。妙峰法師在東京「可能住了一晚」,第二天繼續航程,飛抵檀香山。
妙峰法師飛越太平洋,困在侷促的座位上十多小時,對眾人來說是最難度過的一天。出家人有修行,正好在這個「蒲團那麼大的地方」靜坐。
他特意等到最後一個才下機。一位海關關員趨前對他說:外面許多人等著你,不用排隊,我帶你過貴賓通道。法師把入境文件及手上提著的行李交給他,跟隨關員,空手過關。
那關員笑著問法師:「蔣介石要不要回中國?」法師回答:「我倒想回去。至於蔣介石,你還是親自去問他吧。」關員大笑,拍著法師的肩背說道:「你很聰明!」
前來接機的信徒們很熱情,人人手上拿著蘭花串成的花環,列隊歡迎。把花環掛在法師的脖子上,花環愈堆愈高,套住了鼻頭。花兒好香啊,豔陽高照,天空特別藍,海風很大,但空氣清新,一片熱帶風情。法師說,他在人群中一眼看到老朋友祖印及泉慧,他們在上海是同學。照歡迎的人群看,檀香山華人有很多人信佛,前人的耕耘可見一斑。歡迎的行列中有一位「土王」,當地原住民的酋長,一身裝束堪稱多采多姿,他配合當地的觀光事業,招徠遊人合影,法師也「隨緣」拍了一張照片。對他來說,這些經驗都很新鮮。
法師住在檀島唐人街中華佛教總會的檀華寺。佛教總會會長鄧燮榮居士領先,祖印及泉慧帶領著熱情的信眾送到寺中。到了總會,法師穿上法衣,在佛前禮拜。儀式以後,大家拍照留下歷史性的鏡頭。
資料顯示,大乘佛教傳入西方社會,以夏威夷群島的檀香山為第一站。一九五三年,四百多位以廣東人為主的佛教徒,在檀島組織了「華僑佛教總會」,首任會長陳照洪居士,他派人到香港禮請虛雲老和尚的弟子知定法師到檀香山弘法,那時夏威夷尚未成為美國的一州。除了「華僑佛教總會」,檀香山華僑還成立了第二個佛教社團,那就是接待妙峰法師過境暫住的「中華佛教總會」,一九五五年成立,會長鄧榮居士。一九五七年禮請竺摩法師出任設在同址的「檀華寺」為住持,祖印及泉慧兩位法師為副。一年後,竺摩回檳城,祖、泉二位接任。這兩個佛教團體平素很少來往。
妙峰法師到檀島第二天,在祖印及泉慧的陪同下,拜會了檀香山華人的「最高組織」中華會舘。(按網上資料,檀香山中華會舘在唐人街[42 N. King St.],建於一九三四年,獨立兩層高的水泥磚房。但不知是什麼原因,正在出售,售價美金二百二十萬元。)翌日祖印、泉慧、鄧會長陪法師遊覽夏威夷市容,看有名的夏威夷公園,在夏威夷酒店的「旋轉餐廳」吃飯,進餐中看窗外景物不住地變換。法師說,美國科學發達,民生富饒,不愧為先進國家,但願更上層樓加上佛法大行。
在檀島,法師開始了解異域的風土人情,佛教傳布和信眾分布的實際情况,也依照主人接待的項目遊覽了一些名勝古蹟,在當時拍下的許多照片之中,有兩張特別引人注意:一張題字:「在檀香山海邊遠眺台灣」,妙峰法師一人獨立在海灘上,西望神州,神情嚴肅,他的心中或有思潮起伏,如一波波澎湃的海浪。第二張題字:「在檀島海邊與祖印、泉慧遠眺大陸家鄉」。看三人飛揚的衣衫,可知海風很大。三位法師臨風遠望,懷想當年,期待將來。
檀島的觀光景點之中包括日軍偷襲珍珠港的戰爭遺跡。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二次大戰方酣,日本與美國尚在維持邦交,突然出動空軍轟炸夏威夷的美國軍事設施,美軍的飛機船艦損失嚴重,美國因此由中立改為向日本宣戰,導致四年後(一九四五年八月十日)日本的求降。沒想到二十年後,妙峰法師居然親臨戰場,憑弔美麗海港中被炸毀的船艦殘骸。現代戰爭因武器進步,殺傷毀損為古人難以想像,上次戰爭血跡未乾,已有人在大談下一次戰爭!天蒼蒼,海茫茫,真想問佛陀何日乘願再來!
法師說他在檀島可能住了一個星期。一九六二年三月九日晚上,他飛抵舊金山機場,這一天在美國佛教史上是重要的一天。他是第一位經國民政府遠派到美國本土弘法的法師。
舊金山機場很大,比松山、成田、檀香山機場都要大得多。來接機的有美洲佛教會理事長梁民惠居士、孫慕迦教授,還有呂繩安博士,他是虔誠的信徒,吃長素,《佛陀的綸音》一書的中譯者。還有梁卓堃、譚德森等人。一位秀氣的小女孩獻花。法師離開檀香山的時候,脖子上又掛滿了花環,正好把這些蘭花給了來接機的小孩和女士們。
大家簇擁法師到美洲佛教會。法師換了黃袍紅袈裟,在佛像前行大禮,匍匐在地,虔心禮拜。然後在大廳中以「佛法無邊」的橫牌為背景合照一幀,這也是一張珍貴的照片,一共三十多人,其中有三、四位外籍人士,幾個小孩。法師戴着眼鏡端坐中間,兩旁是孫慕迦及梁民惠,還有呂繩安和鄭僧一,鄭僧一後來是紐約大學教授,他和他的姐姐都是扶持佛法的善信。法師第一天就在大廳中做了他西來美國本土的第一次開示。
法師照例拜訪中華會舘,也拜會了其他宗教團體及亞裔社團,他們都對這「第一位」遠來的和尚期望很高。該認識的人都認識了,該知道的情況也陸續知道。華人本來安土重遷,一旦遠涉重洋,飄蓬無根,心理上埋伏下許多問題,他們非常需要向三樣東西尋求安慰:中餐、中文、中國宗教。美國政府深深知道,移民若與母國文化隔絕,容易生病或犯罪,所以在政策上對各族移民原來的信仰都採取扶持的態度; 單就這一點而論,他弘法大有可為。
再看美國的主流社會,六○年代正值美蘇「冷戰」高峰期。冷戰(Cold War)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出現的國際情勢,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雙方在經濟和政治立場方面產生嚴重對立的矛盾,多次發生激烈爭執,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稱為「戰爭邊緣」。由於雙方都擁有大量的核子武器,如果戰爭真正爆發,就會導致全人類的毀滅。所以雙方都避免戰爭發生,但是又互相以戰爭相恐嚇。冷戰同時是一種心理戰,美國人在這方面的承受力比較弱,出現許多社會問題。
妙峰法師在舊金山,見證了一個正在轉變中的社會。人們反對戰爭,反對權威,尊重自我。但是微小的個人,不能改變政局,因此對現世悲觀,對未來絕望,道德水準普遍低落。青年人為尋求解脫難以負荷的精神壓力,後來出現「嬉皮」文化,沉迷於抽大麻、LSD等迷幻劑,麻醉性靈,醉生夢死。多少人在美國主流文化之外尋求救濟,東方的瑜伽、禪道應運而起,寒山、拾得成為青年人的偶像。就這一點而論,妙峰法師來得正當其時,為華僑提供心靈上的防護,也使多元的美國社會增加選項。
妙峰法師住在美洲佛教會擔任該會住持將近一年。早期舊金山的華僑,經營餐舘及洗衣店,多半住在唐人街,他們信奉的並不是純正的佛教,而是神佛不分的民俗宗教。後來留學生及新移民增加,加上華僑的第二代都是知識分子、專業人士,醫生、律師、會計師等日多,簡單的原始信仰無法滿足他們,有心人陸續成立了修持的機構,在舊金山有馮善甫醫生及馮善敦醫生兄弟二人的佛禪會禮教堂、伍佩琳居士的正信佛道會、梁民惠居士的美洲佛教會。
美洲佛教會在美國李氏敦宗總公所的大廈,租下三樓一層作為佛壇,可容一百多個信徒,地址是都板街九一五號。向南走是華盛頓街,然後是企里街。向東走是乾尼街,向西走是市作頓街。對面九一八號是舊金山李氏總公所。都板街相當於紐約市的勿街,是整個唐人街的中心,九一五號是一座四層高的大廈,四樓是李氏敦宗青年組。(法師說樓上每逢週末都很吵鬧,音樂整夜不停,常常有年
輕人開派對。)二樓租給留學生辦的美洲中國圖書舘。
地下室呢,法師說大概是李氏公所的會址吧。美國李氏敦宗總公所成立逾百年,隸屬寧陽會舘,在美設有多個分會,是全美深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宗親團體。
法師說舊金山的信徒都很虔誠,皈依的人很多,有些人是向他重新皈依的。信徒的文化水平很高,尤其是住在郊區的,有教授、博士、專業人士、留學生等等。除了前面曾提到過的呂繩安、孫慕迦之外,還有英譯《易經》的趙自強教授,主理美佛會財務的陳世蕃會計師,還有張維英及周克明兩位居士。法師特別提到弟子周克明,舊金山華人文化苑院長,也是僑務委員會委員及僑領,法師得到他的關心和悉心照顧。
也有外籍信徒。法師認為,一般來說,除了基督教徒,美國人都能普遍接納佛教。基督教徒比較排斥其他宗教,牧師批評佛教徒迷信,拜的是偶像、泥菩薩,他們根本不了解佛教,隨口妄評。法師還提到在台灣的時候,法師講經,基督徒來鬧場,向受眾散發傳單,高唱詩歌。法師對此深表遺憾。
信徒的「世學」雖然水平很高,但是接受佛學還沒到聽經的程度,所以法師沒有對他們專講經義。每個星期天都有開示,題目都是看當時的需要而定,多半因應信眾日常家庭生活上碰到的疑難求法師解困,例如丈夫沉溺飲酒賭博等惡習,例如婆媳不和、孩子進入反抗期。法師把種種難題引入人生哲理,切入佛理,循循善誘,從而彌合了瀕臨破碎的家庭。
聽講的逐漸增加,形成一個大家庭,甘苦共嘗,師父等於家長,處處為眾人分擔。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無論在國內台灣或美國,地域雖然不同,又無論是廣東人、上海人、台灣人,或外籍人士,都要在這個俗世度過一生,都有同樣的煩惱,同樣需要佛法來加持,要師父來引領,幫助他們同登彼岸。
法師說,華僑有種種需要,即使是節日聚餐,或者是喜慶書聯,都是結佛緣,「善念隨緣到處栽」。法師更要以身教來帶動弟子的修持。
華僑多半是廣東人,所以用廣東話的時候多,也有用普通話或英語溝通的時候。平時都有共修會及聚餐吃齋,信徒參加活動時都帶了他們的子女同來,於是法師在客堂設中文學校,週六及週日上課。暑假期間,孩子每天都來學中文,綜合式的一班約有二、三十個學生。課文中有許多佛經裡的故事,引導孩子們認識佛教,法師和梁民惠的族姪梁卓堃居士合編了一本課本。〈釋氏英雄〉取材自《阿含經》,摩訶男自溺以救族人的故事,佛陀說「親族之蔭勝餘蔭」的故事,敘述釋迦牟尼諫阻琉璃王攻伐祖國。孩子們喜歡這些故事。中文班的成立也得到信徒們的歡迎。他們說:我們在美國不能數典忘祖,既要培養孩子們的佛法信仰,也要幫助他們傳承中國文化。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474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