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滿額折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蜀漢政權中政治派系之研究

定  價:NT$ 740 元
優惠價:95703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77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2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對蜀漢政治、權力結構的研究,過去有從荊益二州的地域觀念著手,也有就史書記載的荊楚群士、東州士與益州勢力等政治派系出發;本書試圖結合兩種方法,並重新劃定地域、政治派系的標準,再透過對蜀漢官員的量化統計研究,所得結果有著不一樣的發現。

作者簡介

黃熾霖
香港新亞研究所博士,歷任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副教授、教授,現為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曹魏時期中央政務機關之研究》、《從中央文官之地域分佈及政治派系看孫吳政權的江東化》、《從中央武官之地域分佈及政治派系看孫吳政權的江東化》、《從統計數據看孫吳地方行政官員的地域分佈及政治派系》。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02
第二節 研究範圍的界定 09
一、時間的界定 09
二、政治派系的界定 10
三、荊州與益州範圍的界定 15
第二章 蜀漢政權整體官員之地域分佈與政治派系 19
第一節 整體官員的地域分佈 21
第二節 蜀漢政治派系 27
一、荊楚群士 27
二、東州士 30
三、益州勢力 32
四、三派以外之力量 34
五、不明州籍人士 36
第三節 蜀漢整體官員政治派系分佈 37
第三章 蜀漢中央文官之地域分佈與政治派系 41
第一節 蜀漢中央文官的範疇 43
第二節 中央文官的地域分佈 45
第三節 中央文官的政治派系分佈 49
第四節 丞相府屬及尚書臺之情況 52
第五節 中央九卿以上級別官員的地域分佈與政治派系 56
第四章 蜀漢中央武官之地域分佈與政治派系 63
第一節 蜀漢中央武官的範疇 64
第二節 中央武官的地域分佈 67
第三節 中央武官的政治派系分佈 70
第四節 中央武官不同級別在地域分佈與政治派系的情況 73
第五章 蜀漢地方官員之地域分佈與政治派系 87
第一節 蜀漢地方官員的範疇 88
第二節 整體體地方官員的地域分佈 91
第三節 整體體地方官員的政治派系分佈 94
第四節 蜀漢地方官員中的文職官員 97
第五節 蜀漢地方官員中的武職官員 102
第六節 蜀漢地方領導階層的地域分佈 106
第六章 結 論 117
附 錄 121
附錄一:蜀漢官員地域資料查考表 122
附錄二:荊楚群士資料查考表 175
附錄三:東州士資料查考表 185
附錄四:益州勢力資料查考表 194
附錄五:非三派勢力資料查考表 210
附錄六:不明籍貫人士資料查考表 215
附錄七:蜀漢中央文官資料查考表 223
附錄八:諸葛亮丞相府屬資料查考表 236
附錄九:諸葛亮為錄尚書事時尚書臺官員資料查考表 240
附錄十:蜀漢中央九卿以上文官資料查考表 242
附錄十一:蜀漢中央武官資料查考表 248
附錄十二:蜀漢中央武官級別分類資料查考表 285
附錄十三:蜀漢地方官員資料查考表 313
附錄十四:蜀漢地方文職官員資料查考表 362
附錄十五:蜀漢地方武職官員資料查考表 399
附表
1. 附表1-2-1:曹魏州郡(屬北方州郡) 17
2. 附表1-2-2:蜀漢州郡(屬南方州郡) 18
3. 附表1-2-3:孫吳州郡(屬南方州郡) 18
4. 附表2-1-1:蜀漢官員地域分佈表 25
5. 附表2-2-1:荊楚群士一覽表 29
6. 附表2-2-2:東州士一覽表 32
7. 附表2-2-3:益州勢力一覽表 34
8. 附表2-2-4:非三派勢力一覽表 35
9. 附表2-2-5:不明州籍人士一覽表 36
10.附表2-3-1:蜀漢政治派系分佈表 38
11.附表3-2-1:蜀漢整體中央文官地域分佈表 48
12.附表3-3-1:中央文官政治派系分佈表 51
13.附表3-4-1:諸葛亮丞相府屬地域分佈表 55
14.附表3-4-2:諸葛亮丞相府屬政治派系分佈表 55
15.附表3-4-3:諸葛亮為錄尚書事時尚書台官員地域分佈表 56
16.附表3-4-4:諸葛亮為錄尚書事時尚書台官員政治派系分佈表 56
17.附表3-5-1:蜀漢中央九卿及以上官員地域分佈表 59
18.附表3-5-2:蜀漢中央九卿及以上官員政治派系分佈表 60
19.附表4-2-1:蜀漢全體中央武官地域分佈表 69
20.附表4-3-1:蜀漢中央武官政治派系分佈表 72
21.附表4-4-1:(第一級)大將軍地域分佈表 74
22.附表4-4-2:(第一級)大將軍政治派系分佈表 74
23.附表4-4-3:(第二級)驃騎、車騎、衛將軍等地域分佈表 75
24.附表4-4-4:(第二級)驃騎、車騎、衛將軍等政治派系佈表 76
25.附表4-4-5:(第三級)雜號大將軍地域分佈表 76
26.附表4-4-6:(第三級)雜號大將軍政治派系分佈表 77
27.附表4-4-7:(第四級)位在卿上的前後左右將軍及安漢、軍師將軍地域分佈表 78
28.附表4-4-8:(第四級)位在卿上的前後左右將軍及安漢、軍師將軍政治派系分佈表 79
29.附表4-4-9:(第五級)位在卿下、五校之上的雜號將軍地域分佈表 80
30.附表4-4-10:(第五級)位在卿下、五校之上的雜號將軍政治派系分佈表 81
31.附表4-4-11:(第六級)五校之下的雜號將軍地域分佈表 82
32.附表4-4-12:(第六級)五校之下的雜號將軍政治派系分佈表 83
33.附表4-4-13:(第七級)中央禁衛武官地域分佈表 85
34.附表4-4-14:(第七級)中央禁衛武官政治派系分佈表 86
35.附表5-2-1:蜀漢整體地方官員地域分佈表 93
36.附表5-3-1:蜀漢整體地方官員之政治派系分佈表 96
37.附表5-4-1:蜀漢地方文職官員地域分佈表 99
38.附表5-4-2:蜀漢地方文職官員之派系分佈表 101
39.附表5-5-1:蜀漢地方武職官員地域分佈表 104
40.附表5-5-2:蜀漢地方武職官員政治派系分佈表 106
41.附表5-6-1:蜀漢都督地域分佈表 108
42.附表5-6-2:蜀漢都督政治派系分佈表 109
43.附表5-6-3:蜀漢州牧刺史地域分佈表 110
44.附表5-6-4:蜀漢州牧刺史政治派系分佈表 110
45.附表5-6-5:蜀漢郡太守地域分佈表 112
46.附表5-6-6:蜀漢郡太守政治派系分佈表 113
47.附表5-6-7:蜀漢縣令⻑地域分佈表 115
48.附表5-6-8:蜀漢縣令⻑之政治派系分佈表 115

書摘/試閱

第六章 結 論
對蜀漢政治、權力結構的研究,過去有從荊益二州的地域觀念著手,也有就史書記載的荊楚群士、東州士與益州勢力等政治派系出發,正如前面第一章所說,這兩種方法都有其問題存在;本書試圖結合兩種方法,並重新劃定地域、政治派系的標準,以求更令人滿意的答案。
經過以上各章的討論,我們可以得到兩部份的結論,即地域分佈與政治派系兩方面;先就地域而言,有些結論與前人研究相同,如益州籍人士在蜀漢政權中的人數佔有優勢,當中包括全體蜀漢官員、或分類後的中央文官、以及地方官員,這些在上面各章都有詳細資料,此處不再重複。雖然益州籍人士在這些蜀漢官員的數量上佔有優勢,然而除去地方整體官員在劉備時期已超越荊州人士外,其他類別的益州官員都要到蜀漢政權的中後期才後來居上,亦即從三個時期觀察,劉備時期益州籍人士並未佔有優勢,荊州籍人士反而是多數,必需到諸葛亮及後主時期才改變這種情況。
另外,最特別的一項是前人較少提到的中央武官,我們的研究發現這一類官員情況非常特殊,首先是整體人數都以荊州籍為多數,就算分三時期觀察,只有後主時期益州人士才稍較荊州人為多;其次把中央武官分為七類級別,每一級別仍然是荊州籍人士佔多數,甚至人數上超過益州人許多;更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也把地方武力作為獨立研究對象,研究結果同樣呈現荊州人士較佔優勢;這樣的結果不免令人懷疑是蜀漢主政者的刻意安排,甚至可以說明蜀漢政權在軍事權力方面,欲以荊州為主要掌控者,益州籍人士不佔有優勢。
其實不只軍事權力作如此安排,就連中央文官中九卿級別以上的官員、與地方文官中州牧刺史等,屬於領導層級的官員都以荊州籍及外來勢力為主;若再從諸葛亮時期的丞相府屬、尚書臺官員等同屬荊州籍與外來勢力所掌握,似乎也透過了蜀漢政權在處理地域問題時的安排手段,即屬於武力與具有決策權之官員以非益州籍為主;在與益州人民關係較密切、接觸較頻繁的郡太守與縣令長兩級別,益州籍人士才能與非益州籍人士分庭抗禮、達到平衡的狀態。
其實根據上面的結論,我們還觀察到,若把非益州籍人士合稱為非益州人士,即包括荊州、徐州等益州以外各州籍人士,則他們的數量就超過益州籍人士,或至少在差距上大為縮小;這樣正好證明只以荊益二州之地域研究,對蜀漢政治結構存在著盲點與不足之處,需要超越地域的政治派系研究,或可看得更清晰,下面就是從政治派系角度出發所得到的結論。
本書把荊楚群士與東州士的界線重新確立,加上益州勢力作為研究蜀漢政治派系的對象,更根據史料把所有官員歸屬於各自派系,經過研究後我們發現,就整體蜀漢官員中,三派系仍然以益州勢力最大;然而過往的研究有認為荊楚群士與東州士有合作抗衡益州勢力的空間,本書也試著把兩派合一觀察,當我們把兩派合稱為外來勢力或非本土勢力時,並與益州本土勢力作比較,發現本土與外來勢力間就達到平衡的狀態,這情況也出現在中央文官、與地方郡太守兩部份。
尤有甚者,級別在九卿以上官員、地方領導階層之都督、剌史等都是非本土勢力大大超過本土勢力,只有最基層的縣令長益州勢力才佔得優勢;反過來,非本土勢力的東州士在中央武官中雖略遜於益州勢力,可是荊楚群士卻超過益州勢力為最大派系,更重要是兩派合一的非本土勢力遠超本土的益州勢力,這是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至此,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一個取向:從整體到不同級別官員的各種情形、從劉備到諸葛亮以及後主,都有一種平衡荊益、本土與非本土勢力的用心,希望在顧及雙方利益的前提下,共同維護蜀漢政權的發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703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