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國小說史略:魯迅經典文論再復刻,近代最重要的文學批評之一,讀中國古典小說必讀之作
滿額折

中國小說史略:魯迅經典文論再復刻,近代最重要的文學批評之一,讀中國古典小說必讀之作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79277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魯迅最經典的小說文論,歷久彌新、風華再現】
★讀中國古典小說必讀之作★

神怪、詼諧、愛情、俠義、諷刺……
探尋中國小說史兩千年

▌開啟奇幻詭麗之門:先秦神話
《漢書.藝文志》云「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然而魯迅並不同意這個說法,而認為其源於神話與傳說,如我們熟知的女媧煉石(《列子》)、盤古開天(《三五曆記》)、嫦娥奔月(《淮南子》)……

先秦神話如此唯美壯麗,為何卻不若西方的長篇累牘,而如此零星?魯迅認為,一是因為先民先「重實際而黜玄想」,二則是「孔子出,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實用為教」,怪力亂神之事由此不興,而這段話也成為了讀中國小說史離不開的重要論述。

▌光怪陸離的時代:六朝筆記小說
六朝志怪小說有多怪?魯迅替我們徵引了不少故事,如:《異苑》中曾提到南朝宋的劉邕,是一名喜歡吃瘡痂的怪人,認為其滋味與魚一樣鮮美;《續齊諧記》中記載一名「鵝籠書生」,能若無其事塞進籠子,還能從口中吐出銅盤、佳餚、美人……

這一則則篇秩短小的故事,不僅讀之趣味盎然,也能讓我們一窺這個任誕隨興、狂放不羈時代的縮影。

▌俠士、刺客、佳人:唐人傳奇
在長於志怪與志人的六朝筆記後,小說到了唐代又有所演進,與前朝皆較之更精,敘述更宛轉、文辭更華豔,但仍保留了搜奇記逸的取材習慣:

〈遊仙窟〉講述了一段仙境的奇幻豔遇;〈枕中記〉隱喻人生是一場大夢,也衍生出「黃粱一夢」的成語;〈虯髯客傳〉讀來令人豪氣干雲,〈霍小玉傳〉牽動世人情腸,而〈鶯鶯傳〉更成了後世才子佳人的名篇的標竿之作……名篇迭出、異彩紛呈,形塑出唐人傳奇的獨特風貌。

▌從此,登峰造極:明清章回小說
經過宋元話本跟擬話本的醞釀,章回體例於明清大抵成形,中國小說發展也由此臻於成熟、推向美學的巔峰。而對於距離自身時代最近的章回小說,魯迅也提出了一些極為重要的見解與有趣的素材:

◎在《西遊記》的續集中,孫行者竟然穿越時空遇見項羽、化身虞姬。
◎「雖間雜猥詞,而其他佳處自在」,《金瓶梅》究竟有什麼令人著迷的魔力?
◎《紅樓夢》後四十回的作者眾說紛紜,而除了最廣為人知的高鶚之外,其實還有袁枚說、納蘭成德說、董鄂妃說?
◎清代官場多黑暗?魯迅帶你直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值得注意的是,魯迅亦觸及了較為小眾的作品,細緻爬梳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章回小說,如世情小說《品花寶鑑》、《海上花列傳》,俠義小說《三遂平妖傳》、《三俠五義》等,讓我們得以綜觀明清小說更完整的面貌。

〔本書特色〕
本書由魯迅所著,是一部系統總結中國小說發展歷程的經典之作。書中深入分析各時期的小說作品及其特點,探討小說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以批判性的眼光評價了古代小說的缺點,並推崇和讚賞了一些優秀作品,從中發掘出小說的價值和意義。該書不僅對學術界產生了深遠影響,也為現代小說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

作者簡介

魯迅(西元1881~1936年),浙江紹興人,本名周樹人,魯迅是他的筆名。中國近代著名作家、思想家,也被認為在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中國現代文學等領域發揮極大的影響力。

魯迅幼時曾讀過私塾,二十歲(1902)時赴日留學;他曾決意習醫,但由於學習方式以及認知到當時中國的問題並非體格而在精神,是以在1906年棄醫從文。1909年歸國,曾在滿清、中華民國政府、北洋政府的各級教育單位任職(也曾參與注音符號制定)。1918年在《新青年》刊載〈狂人日記〉(首篇白話文小說),並首開風氣之先,創作雜文。他的筆鋒犀利,寫小說時不但人物刻劃鮮明入微,對中國人「國民性」、中國弊端的描寫也被視為經典。

代表作:中篇小說《阿Q正傳》、短篇小說集《故事新編》、《吶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等。此外,魯迅在學術與翻譯上也多有所成,如《地心探險記》(Voyage au centre de la Terre)、《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等。

序言

中國之小說自來無史;有之,則先見於外國人所作之中國文學史中,而後中國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書之什一,故於小說仍不詳。

此稿雖專史,亦粗略也。然而有作者,三年前,偶當講述此史,自慮不善言談,聽者或多不憭,則疏其大要,寫印以賦同人;又慮鈔者之勞也,乃復縮為文言,省其舉例以成要略,至今用之。

然而終付排印者,寫印已屢,任其事者實早勞矣,惟排字反較省,因以印也。

自編輯寫印以來,四五友人或假以書籍,或助為校勘,雅意勤勤,三年如一,嗚呼,於此謝之!

一九二三年十月七日夜,魯迅記於北京

目次

題記

序言

第一篇 史家對於小說之著錄及論述

第二篇 神話與傳說

第三篇 《漢書·藝文志》所載小說

第四篇 今所見漢人小說

第五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書(上)

第六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書(下)

第七篇 《世說新語》與其前後

第八篇 唐之傳奇文(上)

第九篇 唐之傳奇文(下)

第十篇 唐之傳奇集及雜俎

第十一篇 宋之志怪及傳奇文

第十二篇 宋之話本

第十三篇 宋元之擬話本

第十四篇 元明傳來之講史(上)

第十五篇 元明傳來之講史(下)

第十六篇 明之神魔小說(上)

第十七篇 明之神魔小說(中)

第十八篇 明之神魔小說(下)

第十九篇 明之人情小說(上)

第二十篇 明之人情小說(下)

第二十一篇 明之擬宋市人小說及後來選本

第二十二篇 清之擬晉唐小說及其支流

第二十三篇 清之諷刺小說

第二十四篇 清之人情小說

第二十五篇 清之以小說見才學者

第二十六篇 清之狹邪小說

第二十七篇 清之俠義小說及公案

第二十八篇 清末之譴責小說

後記

書摘/試閱

第二篇 神話與傳說

志怪之作,莊子謂有齊諧,列子則稱夷堅,然皆寓言,不足徵信。〈漢志〉乃云出於稗官,然稗官者,職惟採集而非創作,「街談巷語」自生於民間,固非一誰某之所獨造也,探其本根,則亦猶他民族然,在於神話與傳說。

昔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異不常,其諸現象,又出於人力所能以上,則自造眾說以解釋之:凡所解釋,今謂之神話。神話大抵以一「神格」為中樞,又推演為敘說,而於所敘說之神,之事,又從而信仰敬畏之,於是歌頌其威靈,致美於壇廟,久而愈進,文物遂繁。故神話不特為宗教之萌芽,美術所由起,且實為文章之淵源。惟神話雖生文章,而詩人則為神話之仇敵,蓋當歌頌記敘之際,每不免有所粉飾,失其本來,是以神話雖託詩歌以光大,以存留,然亦因之而改易,而銷歇也。如天地開闢之說,在中國所留遺者,已設想較高,而初民之本色不可見,即其例矣。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一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藝文類聚》一引徐整《三五曆記》)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鼇之足以立四極。其後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列子‧湯問》)

迨神話演進,則為中樞者漸近於人性,凡所敘述,今謂之傳說。傳說之所道,或為神性之人,或為古英雄,其奇才異能神勇為凡人所不及,而由於天授,或有天相者,筒狄吞燕卵而生商,劉媼得交龍而孕季,皆其例也。此外尚甚眾。

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脩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淮南子‧本經訓》)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淮南子‧覽冥訓》。高誘注曰,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

昔堯殛鯀於羽山,其神化為黃熊以入於羽淵。(《春秋左氏傳》)

瞽瞍使舜上塗廩,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瞽瞍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為匿空,旁出。(《史記‧舜本紀》)

中國之神話與傳說,今尚無集錄為專書者,僅散見於古籍,而《山海經》中特多。《山海經》今所傳本十八卷,記海內外山川神祇異物及祭祀所宜,以為禹益作者固非,而謂因《楚辭》而造者亦未是;所載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與巫術合,蓋古之巫書也,然秦漢人亦有增益。其最為世間所知,常引為故實者,有昆侖山與西王母。

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西山經〉)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同上)

昆侖之墟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海內西經〉)

西王母梯几而戴勝杖(案此字當衍),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昆侖墟北。(〈海內北經〉)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豐沮玉門,日月所入。有靈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大荒西經〉)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同上)

晉咸寧五年,汲縣民不準盜發魏襄王塚,得竹書《穆天子傳》五篇,又雜書十九篇。《穆天子傳》今存,凡六卷;前五卷記周穆王駕八駿西征之事,後一卷記盛姬卒於途次以至反葬,蓋即雜書之一篇。傳亦言見西王母,而不敘諸異相,其狀已頗近於人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77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