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增訂版)(簡體書)
滿額折

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增訂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9 元
定價
:NT$ 414 元
優惠價
87360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歷史學家李開元先生的學術代表作,初稿是其在東京大學的博士論文(原為日文)。2003年,作者同年推出中文版、日文版。中文版收入 “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第六輯。此次出版的是中文初版的增訂版。

本書的重要貢獻,緣于作者根據《史記》《漢書》中相對稀少、不成系統的文獻記載,做了大量的史料整理工作,用計量史學的方法,研究漢初劉邦集團的人數、籍貫、爵位、職官、任期等基礎信息,使得劉邦集團與漢初政治的討論有了比較扎實的根基。作者認為漢初的“軍功受益階層”在中國歷史上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在此次的增訂版中,作者充分利用近年來發現的新史料、湧現的新成果,進一步豐富完善自己的論證,使之成為定本。

作者簡介

李開元,四川成都人,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1998年獲東京大學文學博士。日本就實大學人文科學部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致力於歷史研究、歷史敘事和史學理論的結合,追求打通文史哲,科學與藝術並舉的新史學。主要研究領域為戰國秦漢史與史學理論,主要著作有《秦崩——從秦始皇到劉邦》《楚亡——從項羽到韓信》《漢興——從呂後到漢文帝》《秦謎——重新發現秦始皇》等,主要論文有《史學理論的層次模式和史學多元化》《“歷史”釋義》《解構〈史記·秦始皇本紀〉:兼論3+N的歷史學知識構成》《末代楚王史跡鉤沉:補〈史記〉昌平君列傳》等。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從秦漢帝國的起源觀照中華帝國起源,以軍功受益階層作為切入視角,反映了作者的深思與巧思。全書的研究,體現作者扎實的史學功底和理論思考的創見,是一部具有典範意義的秦漢史研究著作。

目次

增訂版序

 

序 方法論和問題意識

第一節 中華帝國問題

第二節 西嶋舊說之啟示

第三節 高層史學與研究方法之設定

第四節 中層史學與典型王朝及典型集團之選取

第五節 基層史學與原典史料之運用

第六節 統計例證法

第七節 理論工具論

第八節 理論脫離實際

第九節 理論和實際的差異提供了知識進步的空間

第十節 3+N的歷史學知識構成

 

第 1 章 漢初軍功受益階層之形成

第一節 釋“高帝五年詔”

一、“高帝五年詔”之史料來源

二、“諸侯子”之解讀

三、“高帝五年詔”之考析

第二節 秦楚漢間的爵制變動

一、秦楚漢間的軍功爵

二、關於“韓信申軍法”

第三節 漢初軍功受益階層之形成

一、西漢初年的軍功爵賞制

二、漢初軍功受益階層之形成

 

第 2 章 漢初軍功受益階層之興衰與社會階層之變動

第一節 漢代官僚的類型劃分

第二節 漢初軍功受益階層的起伏升降軌跡

第三節 漢初一百二十年間社會階層的變動軌跡

 

第 3 章 秦末漢初的王國

第一節 秦楚漢間的歷史特點

一、秦楚漢間的國際關係

二、秦楚漢間的政治類型

第二節 秦楚漢間的王國

一、陳涉之復國建王與平民王政

二、懷王之王政復興與貴族王政

三、項羽之眾建列國與軍功王政

第三節 漢初之王國

一、異姓諸侯王與軍功王政之延續

二、同姓諸侯王與新貴族王政之興起

三、呂氏封王與新貴族王政之擴大

四、文帝即位與諸侯王國之調整

五、景帝在位與諸侯王國之郡縣化

第四節 漢之王國分封起源於楚說

一、漢之王國分封與周之諸侯分封無直接關係

二、漢之異姓王國分封乃楚之王國分封的承續

三、漢之同姓王國分封乃異姓王國分封之改進

 

第 4 章 漢初軍功受益階層與西漢政權之建立

第一節 劉邦集團的發展階段性

一、群盜集團期

二、楚國郡縣期

三、漢王國期

四、漢帝國期

第二節 漢政權之法統淵源

一、張楚法統與沛縣政權

二、懷王之約與漢國王政

第三節 漢帝國皇權之起源

一、定陶即位

二、功與德——劉邦即皇帝位之理念

三、“共天下”與有限皇權

 

第 5 章 劉邦集團之地域構成

第一節 前期劉邦集團之地域構成

一、地域移動之概況

二、地域構成之統計

三、豐沛元從集團

四、碭泗楚人集團

第二節 後期劉邦集團之地域構成

一、地域移動之概況

二、地域構成之統計

三、楚人集團之連續性

四、秦人集團

五、多國合縱集團

 

第 6 章 漢初軍功受益階層與漢代政治

第一節 高帝政治與漢初軍功受益階層

一、栗原朋信說之檢討

二、盟和誓之語意

三、封爵之誓分析

四、白馬之盟及其歷史背景

第二節 呂後政治與漢初軍功受益階層

一、漢初的政府和宮廷

二、呂後宮廷之形成

三、漢初丞相之任選與漢初軍功受益階層之關係

第三節 文帝政治與漢初軍功受益階層

一、文帝即位與代國舊臣

二、列侯之國與侯國遷移

三、賈誼左遷與新舊對立

第四節 景帝政治與漢初軍功受益階層

一、法吏集團之興起

二、軍吏集團之興起

三、周亞夫之死與專制皇權之形成

結 語

第一節 軍功受益階層論

一、漢初軍功受益階層概論

二、軍功受益階層通論

第二節 漢帝國國家論

一、漢帝國之起源

二、有限皇權

三、聯合帝國

第三節 漢帝國政治論

一、馬上天下與軍功政治

二、無為而治與有限皇權

三、秦楚漢之歷史連續性

四、後戰國時代論

附 錄

高帝—武帝期間三公九卿、王國相及郡太守表

《商君書·境內篇》為秦軍法殘文說

一、關於《商君書》及《境內篇》的諸研究

二、《境內篇》為秦軍法殘文說

三、《境內篇》與漢“軍法”及上孫家寨漢簡的對照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索 引

 

後 記

 

書摘/試閱

軍功受益階層論

一、漢初軍功受益階層概論

西漢初年,一個新的統治階層,即漢初軍功受益階層出現了。漢初軍功受益階層的母體,乃是劉邦集團。劉邦集團起源於芒碭山群盜集團,即秦始皇三十七年劉邦率領沛縣之服徭役者集體逃亡所結成的集團,其人數不過數十百人,其性質乃是一個沒有政治目的的脫籍流民集團。秦二世元年九月,劉邦率領芒碭山群盜集團返回沛縣起兵反秦歸楚,轉化為楚國屬下的楚制沛縣集團,其人數約有三千人,其性質乃為楚軍楚臣之一部分,具有明確的政治統屬關係。秦二世二年後九月,劉邦集團升格為楚之碭郡集團,接受懷王之命,在明確的獨立建國之目標下展開軍事活動,其人數發展到三萬人,其性質仍為楚國屬下的政治軍事集團。

漢元年二月,劉邦集團接受項羽的分封,在蜀漢地區獨立建立漢王國,劉邦集團開始轉化為漢王國的統治階層,成為獨立的政治軍事集團。高帝五年,漢王劉邦聯合其他諸侯王國共同消滅西楚霸王項羽,即位做了皇帝,建立漢帝國,作為政治軍事集團的劉邦集團,已發展到約六十萬人以上。漢帝國宣告成立以後,開始遣散軍隊,同時,頒行了“高帝五年詔”等一系列優待軍吏卒的法令,通過到手的政權,對於帝國內的政治權力、經濟財富、社會身份,即社會總資源進行了全國性的再分配。在這個社會總資源的再分配過程中,劉邦政治軍事集團轉化成了漢帝國的統治階層,即漢初軍功受益階層。

根據筆者的估計,漢初軍功受益階層,連同其家族計算,約有三百萬人以上,約占當時人口總數的20%。在漢初所進行的社會總資源的再分配過程中,其分配的標準依照軍法的規定,首先根據軍功大小確定軍功爵的高低,再根據軍功爵之高低確定分配量之多少。就政治權力之分配而言,集團之首領劉邦功最高,又有公平主持分配的最厚之德,因而得到了最大的權力,做了皇帝。在皇帝之下,依據軍功之高低,劉邦集團的成員們分別得到了諸侯王、列侯、大臣、各級官僚、官吏之職位,掌握了漢帝國之各級政權。就社會身份的分配而言,劉邦集團之成員們根據軍功得到了二十等軍功爵中的不同爵位,這二十等爵加上其上之王和帝,再包括其下之無爵的士伍公卒、庶人以及半自由民的隱官、非自由民的奴婢,就是當時的整個社會等級身份,各種特權和待遇皆由此而定。就經濟財富之分配而言,漢初軍功受益階層根據以功勞行田宅賞賜的軍法規定,估計得到了全帝國40%以上的土地和相當部分的其他財產,控制著帝國的經濟。

漢初軍功受益階層,從高帝時期出現,經惠帝、呂後、文帝、景帝,直到武帝末年從歷史舞臺消失,大約存在了一百余年時間。在高帝、惠帝、呂後、文帝期之約五十年間,漢初軍功受益階層完全支配著漢帝國之各級政權,為其間漢帝國政治之主導和支柱。隨著時間推移,漢初軍功受益階層開始衰退,其衰退呈現一種自下而上的漸進方式,因時間之先後,由基層逐漸波及上層。大體而言,漢初軍功受益階層在文帝初期退出諸侯王國,文帝中期失去了對於縣一級政權的控制,在文帝末期失去了對郡一級政權的控制,在景帝時期失去對於漢朝中央政權的控制,無可挽回地全面沒落,被新起的法吏和軍吏集團取而代之。漢帝國政治之主導,由此而轉入皇帝的宮廷方面。

漢初軍功受益階層的前身,乃是劉邦政治軍事集團。劉邦集團是地域移動範圍相當廣大的政治軍事集團。其興起於沛縣,早期活動以泗水和碭郡為中心,然後西遷於關中蜀漢地區建國,再東進統一關東地區,由該集團轉化而來的漢初軍功受益階層,也由此而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其成員的出身籍貫結構,即其地域構成,乃是由其地域移動層累地形成的,呈現一種層累的圓錐體結構。該圓錐體結構由上而下可分為四個部分:

(一)豐沛元從集團。即秦二世元年九月,跟隨劉邦起兵於沛縣之楚制沛縣集團,他們約有三千人,幾乎皆為沛縣人,乃是整個劉邦集團之核心。

(二)碭泗楚人集團。即漢元年四月,跟隨劉邦進入漢中建立漢王國的集團。其成員以劉邦集團攻入關中以前的部隊為基礎,人數約在三萬人以內,其出身地區大體以秦之碭和泗水郡為中心,及於近鄰之陳、東海、薛、東、三川、潁川諸郡。這些地區,舊多屬於楚國,楚國復興後,也多歸屬於楚之旗號下,故筆者籠統地稱他們為楚人,他們構成了劉邦集團之中堅部分。

(三)秦人集團。即漢中建國以後加入劉邦集團之蜀漢、關中地區出身的人,也就是舊秦國出身的人所形成的地域集團。他們的人數前後或有數十萬之多,構成了建國以後的劉邦集團之主力部分。

(四)多國合縱集團。也就是由加入劉邦集團的楚秦以外的諸侯國人所形成的地域集團,他們的數量也或有數十萬之多,他們構成了劉邦集團之外圍部分。

大體而言,在漢初軍功受益階層當中,豐沛元從集團地位最高,待遇最厚,其次為碭泗楚人集團,他們長期壟斷了漢帝國政權之核心和上層部分,秦人集團多以漢帝國政權之中層為其局限,多國合縱集團之其他諸侯國人,則以在各諸侯王國任事者為多。毋庸置疑,這個圓錐體政治結構的頂點就是劉邦本人。

 

二、軍功受益階層通論

我們在序文中已經談到,西漢王朝不過是中華帝國時代眾多的循環王朝之一,是筆者在考察中華帝國問題時所選取的一個可供分析的獨立單位。已如所論,漢初軍功受益階層乃是西漢帝國之創建者,其存在狀況決定了初期漢帝國的基本形態。然而,當我們將漢帝國作為典型,放到整個中華帝國問題中來加以考察時,馬上就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軍功受益階層這樣一個獨特的社會階層,究竟是西漢王朝時期的特殊產物呢,還是貫穿整個中華帝國時代的普遍現象?也就是說,筆者根據創建西漢帝國的劉邦集團所建立的軍功受益階層的概念,是否可以推廣到中華帝國時代的二千年中,作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歷史學概念而成立?

也如我們在序文中所談到的,中華帝國始於秦始皇所建立的秦王朝,分析中華帝國起源的最適當物件當然是秦王朝了,然而,主要是由於史料的限制,我們選取了西漢王朝作為一種便宜的替代。事實上,如果我們根據殘缺的現有材料對秦王朝之建立過程作一鳥瞰式的概觀的話,就會相當清晰地看到,秦王朝同漢王朝一樣,產生於秦之軍功受益階層之手。

在本書第1章中已經詳細地討論過,漢初軍功受益階層之產生,直接系於軍功爵制,而漢之軍功爵制,乃是直接從秦之軍功爵制繼承而來的。我們知道,秦之軍功爵制,以法制的形式明確成立於商鞅變法,秦之社會,由此而成為一個完全不同於遠古以來的氏族貴族社會的新社會,秦之國家,也由此從一偏處西陲的諸侯小國一步步擴張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帝國。

對於由軍功爵制所塑造的這個新的社會,杜正勝在其《編戶齊民》中稱之為兵農合一的編戶齊民社會,杜氏之著眼點,在於制度本身,特別是戶籍制度之整理和身份制上之齊一,故有是稱。筆者之著眼點,則在主導社會的人,特別是社會集團和社會階層。事實上,經商鞅變法確立軍功爵制以後,秦國舉國轉入軍國主義的戰爭體制,在爾後不斷擴張的戰爭中,秦之軍吏卒通過軍功獲得軍功爵,通過軍功爵獲得田宅地位官職,從而取代舊的氏族貴族,穩定而牢固地發展成為一個全新的支配階層——秦之軍功受益階層,秦之國家和社會由此完全由秦之軍功受益階層支配和主導。在這種意義上,筆者將商鞅變法以後主要由軍功爵制塑造的秦的新社會,定義為軍功社會。

筆者所謂的軍功社會,至少有兩重基本含義:其一,這個社會是由軍功導向的。也就是說,這個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念乃是尊崇軍功的,政治、經濟等各種權益的分配、社會身份的確定,皆是基於軍功的。其二,這個社會的支配和主導者是軍功受益階層。也就是說,其他的社會階層和社會集團,都處於各種不同的從屬地位。秦之軍功社會,至商鞅變法以後在秦是完全地確立了,並隨著統一之進程而日漸擴大到整個中國。

中華帝國的起源,即秦統一帝國之建立及其之所以出現,乃是中國史研究的基本問題之一。筆者以為,關於這個問題的一個比較直接而且可以實證的解答方向有三:

(一)秦之軍功受益階層通過長期戰爭建立了秦帝國(人及人的集團)。

(二)以秦為代表的軍功社會取代了遠古以來的氏族貴族社會(社會)。

(三)包括軍功爵制在內的軍法和各種軍事制度,逐步演化為以秦帝國為代表的法的體系和制度(法和制度)。

也就是說,以秦為原形的中華帝國之起源,應當求之於戰爭及其所帶來的變化。中華帝國各種性質之原點,皆是由其軍事起源規定的。由於本書限於討論軍功受益階層問題,故關於社會和制度之問題及關於中華帝國軍事起源論之整體的討論,皆暫時置而不論。

已如筆者所論,秦末漢初,乃是後戰國時代,漢帝國之建立過程,在相當程度上是戰國末年歷史關係的重演,也就是秦之統一過程在相對短一些的時間的又一次重演。與此相應,漢初軍功受益階層之建立過程,就是秦之軍功受益階層之建立過程的一個縮影,漢初之社會,與商鞅變法以來的秦之社會是同一性質的,皆是軍功社會。

在中國歷史上,繼秦漢帝國時代以後的另一個持續而穩定的統一帝國時代是隋唐帝國時代,在關於整個中華帝國問題的研究中,隋唐帝國時代具有上承秦漢魏晉,下啟宋元明清之典型意義。關於隋唐帝國之建立,陳寅恪先生有卓越的分析,陳先生指出,隋唐帝國之建立,出於北魏、北周以來的關隴集團之手,關隴集團,乃是一個以關中為根據地,以在關中的關東關中胡漢軍人為核心的政治軍事集團,他們通過戰爭創建了隋唐帝國,轉化為帝國的統治集團。從北魏至唐初的政治,皆由該集團主導。陳先生之分析,在中國歷史的研究上具有開創性意義,他創造性地使用社會集團的分析方法,首次系統地展示了通過創建王朝的人組成的集團來考察王朝起源及其性質特點的方法和成果,使我們對於隋唐帝國的理解有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當然,陳先生的關隴集團的概念,更多地限定於統治集團之上層和核心部分,然而,如果將關隴集團的一般士兵及其家屬考慮進去,適當地結合府兵制和均田制來展開考察的話,以關隴集團為核心的創建了隋唐帝國的政治軍事集團就可以直接理解為北魏北周隋唐以來的軍功受益階層,他們和創建了秦漢帝國的秦漢軍功受益階層具有基本的共同性,屬於同一類型的社會階層。為了明確而普遍地表達這個社會階層的概念,筆者首先將他們通稱為軍功受益階層,然後定義如下:

(一)創建王朝政權的政治軍事集團的成員及其家族後代;

(二)王朝政權建立以後,他們轉化為新的統治階層,在政治、經濟、社會身份諸方面居於支配地位。

筆者進而以為,由對於創建西漢王朝的劉邦集團之研究中抽象出來的這個軍功受益階層的概念,不僅可以作為一種典型通用於秦漢帝國和隋唐帝國時代,而且可以推廣到整個中華帝國時代,作為中國歷史研究中,特別是中華帝國問題研究中一個普遍概念來加以使用。

我們知道,繼秦和西漢以後,中國之統一帝國是東漢帝國,東漢帝國創建於劉秀之光武集團之手。光武集團,乃是一個以南陽豪族為核心的政治軍事集團,該集團通過長期戰爭建立東漢帝國以後,也轉化為東漢帝國的統治階層。漢末三國並立,三國之魏、吳、蜀,無一不是出於各個政治軍事集團長期戰爭的結果,魏國創建於以中原世族為核心之曹魏集團,吳國創建於以江東世族為核心之孫吳集團,蜀漢創建於以寒門下士為核心的劉備集團,皆是軍功受益階層所創建的政權。西晉直接繼承曹魏,只是將宮廷皇權由曹氏轉入司馬氏,統治階層沒有發生變化。南北朝時期,東晉承繼西晉,其他各個政權,無不出於各個胡漢政治軍事集團之手,也是軍功受益階層政權。其後,南北共同歸於隋唐。

唐末有五代十國,無不是一個個短期之軍功受益階層政權。北宋創建於趙匡胤集團,該集團就是後周政治軍事集團,同魏晉交替一樣,只是將軍功受益階層政權之頂點——皇室,由柴姓換了趙氏,作為帝國創建者之軍功受益階層沒有改變。蒙古騎馬軍團創建

了元朝,以蒙古軍人為核心,形成了新的軍功受益階層。起源於紅巾軍的朱元璋集團建立了明帝國,其軍功受益階層問題,具有另一種典型性。清朝創建於八旗軍團,為以滿漢八旗為核心的政治軍事集團,他們在帝國建立以後,轉換為新的統治階層,作為軍功受益階層持續的時間之長,甚至超過漢唐。

論述至此,筆者感到有必要再次說明,筆者所提出的軍功受益階層的概念,只是筆者由創建西漢王朝的劉邦集團之研究中抽象出來的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典型概念,運用這個典型概念,有助於對於中華帝國問題之整體及其各個王朝部分之理解。毫無疑問,當我們把這樣一個概念具體運用到不同的時代和王朝時,必須考慮到時代之變遷所帶來的新的因素,如東漢之豪族、魏晉之世家大族、北朝隋唐,更至於元清之種族因素等。筆者以為,盡管可能因時代不同而有種種變形,軍功受益階層這樣一個概念,是可以作為一條首尾一致的主線貫通於中華帝國二千年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