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海權興衰兩千年 I :從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波希戰爭到以教皇之名的基度山島海戰
滿額折
海權興衰兩千年 I :從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波希戰爭到以教皇之名的基度山島海戰
海權興衰兩千年 I :從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波希戰爭到以教皇之名的基度山島海戰
海權興衰兩千年 I :從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波希戰爭到以教皇之名的基度山島海戰
海權興衰兩千年 I :從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波希戰爭到以教皇之名的基度山島海戰
海權興衰兩千年 I :從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波希戰爭到以教皇之名的基度山島海戰
海權興衰兩千年 I :從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波希戰爭到以教皇之名的基度山島海戰
海權興衰兩千年 I :從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波希戰爭到以教皇之名的基度山島海戰
海權興衰兩千年 I :從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波希戰爭到以教皇之名的基度山島海戰
海權興衰兩千年 I :從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波希戰爭到以教皇之名的基度山島海戰
海權興衰兩千年 I :從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波希戰爭到以教皇之名的基度山島海戰
海權興衰兩千年 I :從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波希戰爭到以教皇之名的基度山島海戰
海權興衰兩千年 I :從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波希戰爭到以教皇之名的基度山島海戰
海權興衰兩千年 I :從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波希戰爭到以教皇之名的基度山島海戰
海權興衰兩千年 I :從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波希戰爭到以教皇之名的基度山島海戰
海權興衰兩千年 I :從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波希戰爭到以教皇之名的基度山島海戰
海權興衰兩千年 I :從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波希戰爭到以教皇之名的基度山島海戰
海權興衰兩千年 I :從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波希戰爭到以教皇之名的基度山島海戰
海權興衰兩千年 I :從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波希戰爭到以教皇之名的基度山島海戰
海權興衰兩千年 I :從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波希戰爭到以教皇之名的基度山島海戰

海權興衰兩千年 I :從大流士與薛西斯的波希戰爭到以教皇之名的基度山島海戰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庫存:4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特色】
✓ 場景真實,生動而極具動態感的描繪,帶你重現當時戰役現場
✓ 洞察海權,透過各時代的關鍵海戰,了解海權易手、國運轉換的密不可分
✓ 考據仔細,邏輯分析與解讀,只為呈現橫跨兩千年的歷史真相

古希臘文明的海上霸主爭奪戰
希臘╳波斯╳羅馬╳迦太基
背水一戰
唯有勝利才能存活!

槳帆時代之萌芽
希臘如何扭轉希波戰爭的戰局,讓波斯帝國走向衰落?
曾經的海上帝國迦太基為何逐步走向毀滅深淵?

【內容簡介】
這才是真正的海戰史!
帶你揭露戰事背後權與利的歷史真相。

▎希臘VS波斯:薩拉米斯海戰
戰事規模為西元前最大、小蝦米力抗大鯨魚的經典海戰!

▎羅馬VS迦太基:第三次布匿戰爭
獨自困守孤城三年,海上貿易帝國迎來滅亡最後一哩路!

▎安東尼VS屋大維:亞克興海戰
面對沙場老將,屋大維是如何一步步成為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

本書精心挑選自西元前到十三世紀具歷史意義的海上戰事,透過史料深度分析戰役前後的歷史發展,完整呈現世界海權格局的演變。作者更以自身教育者身分及文學涵養,客觀且生動的再現了各國爭奪海權的抗衡,讓讀者了解歷次海戰的成因以及帶來的影響。

作者簡介

熊顯華
專職歷史作家,畢業於中國東北師範大學。長期關注研究國際局勢,善於以生動筆法將史料與典籍活躍呈現。譯有經典名著《海權論》Alfred Thayer Mahan著),並著有《海權簡史:海權與大國興衰》、《海權簡史2:海權樞紐與大國興衰》、《海權簡史3》、《走向東亞:大歷史下的國家角色與視差》。

「巨浪」歷史下的記憶與海洋文明的對決

在我打算寫這樣一部書時,我決定用不一樣的視角去闡釋海洋文明下的「巨浪對決」。這種對決不僅僅是以戰爭的形式,更多的是體現在政治經濟、制度文化、地緣海權、意識思想等方面上。
從木槳時代到風帆時代,從風帆時代到蒸汽時代……,巨浪的歷史總離不開艦船的歷史。無論是爭奪新世界的資源,還是伴隨著商業貿易的文明交融,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天平的中心點正在偏向大西洋沿岸的國家。那些走向海洋的國家,利用政治權力、航海技術、殖民領地、宗教信仰等諸多因素將資本注入到國家運轉體系中。在今天看來,雖然它們已經成為過去的歷史,但是對當下和未來的要義依然存在。譬如,現代歐洲起源的核心推動力,我們就可以在宮廷、港口、貿易航線、海上霸權中找到。歐洲的現代化既得益於數千年的文明交融,也得益於來自世界各地的原始資本積累。從這個角度講,是「大歷史」創造、推動了嶄新的世界。
在這部關於大歷史的書裡,讀者會看到一條貫穿全書的時間線,還會感受到一條暗線也存在其中,即海權在人類歷史、區域歷史、國家歷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非常喜歡「巨浪對決」這個書名,對決不僅僅是我們通常理解的戰場殺戮,更多的是指向在歷史進程中的多元化碰撞。
本書甄選了從西元前五世紀到西元二十世紀的十六場具備特殊要義的海上戰事,力圖透過不一樣的視角勾勒出海洋文明對決的歷史進程。在處理這些複雜的題材時,我並沒有刻意注重戰爭場面的描繪,相反有意識地為讀者構建一個多視角、非虛構的歷史記憶。在創作中,我更加注重人物與時勢、經濟與組織、政治與制度、文化與生活、地緣與海權、集體記憶與個體特質、原因與結果的交互影響。不過,我並非要創作一部適合詳細闡釋東西方文明特性以及演進過程的歷史著作,我更願意將這本書的受眾群體指向普通讀者。
以海洋為途徑的文明延伸方式非常獨特。譬如,薩拉米斯海戰讓雅典人走出了希臘國界。本書以希臘與羅馬的古典文明體系作為開篇,是想闡釋羅馬帝國崩潰的過程中,其文明體系並沒有被毀滅掉,在這之後的歲月裡,其以多種途徑傳播到歐洲的西部和北部。這個文明所持有的理念離不開海洋的福澤。
所以,我個人以為歐洲的歷史大都是海洋的歷史。
當然,這個文明的傳播、滲透既要感謝那些希臘與羅馬古典文明體系的傳承者、崇拜者,也要感謝這個文明體系的強大生命力。
進一步來講,從地理大發現時代到殖民擴張的時代,從十五世紀到十九世紀,西方文明多以海洋為紐帶延伸到非洲、美洲、亞洲等區域。不僅西方,東方也曾以這樣的方式將其文明延伸到世界各地。於是,這個世界終於聯繫在一起,形成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交融世界。
海洋文明間的對決在多個層面都體現了國家興衰、歷史走向等。為此,我在書中對它們進行了不同視角的探討。譬如――
雅典人是如何利用「木牆」讓薩拉米斯具備神聖要義的?走出希臘國界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薛西斯一世是以人間統治神的名義,還是借眾神之神的名義指揮著他的海上艦隊?
米列海戰裡神祕的「烏鴉」到底為何物?它如何讓海戰變成陸戰的?杜伊利烏斯紀念柱對後世有何影響?
提里盧斯-格隆事件併發症是如何成為迦太基帝國走向毀滅的重要節點的?迦太基女王真的存在嗎?她與帝國滅亡有哪些關係?以貿易為主的海上帝國是否抵擋得住以軍事力量為主的入侵?
什麼叫作奧古斯都的門檻?埃及豔后與亞克興海戰有何關係?她的死因到底是什麼?
基督山島的海上戰事,最終只是為了俘獲一群教士,還是另有隱情?西西里島如何成為眾多國家爭奪的焦點?
君士坦丁堡的前世今生是否意味著一四五三年的戰爭並未結束?流動火焰如何拯救希臘文明?
特諾奇提特蘭與一個征服者之間發生了什麼?是瘟疫侵害了這個文明,還是其他?
一五六五年的馬爾他大圍攻有多少鮮為人知的細節?它與勒班陀海戰有何關係?
僅僅是因為爭奪西班牙遺產而引發了不多時的四日海戰嗎?
特拉法加海戰與一份合約、一個陰謀相關?
為過去復仇的義大利海軍是如何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魔山》中的中心角色的?
日俄對決,日本真的贏了嗎?
日德蘭海戰是馬漢主義的巔峰,還是荒唐時代的錯誤?
中途島如何成為漂浮的地獄的?
…………
這些細節都會在書中體現。當然,這只是書中內容的一部分――這部書的價值不在於以獵奇的形式彰顯,更多的是以巨浪歷史下的記憶和海洋文明對決的內容闡釋兩千多年來的文明歷程,並對當下和未來提供一些思考的路徑。
所以,我特別喜歡若米尼的那句名言:「(這是)值得的永遠記憶。」如果說這本書還有什麼目的,就是希望越來越多的人理解海洋――在陸地上待久了的人們會越來越覺得海洋是多麼重要;在海洋上受益於其財富的人們同樣會一如既往地擁抱海洋。
需要說明的是:因水準有限,書中難免有不少謬論、錯誤,還望大家多以包容的心態去看待,歡迎指正、批評,我將不勝感激!另,為方便讀者進一步瞭解與書中相關的內容,我儘量做了應有的注釋,希望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最後,感謝出版方以及為此書做出辛勤工作的同仁們!他們的出版初衷和我一致。希望這樣一部書沒有終結,還有後續。

熊顯華

二○二○年二月九日寫於攀枝花

目次

推薦序 二十一世紀藍色文明的競逐/蘇紫雲
推薦序 海權擴張史所形塑的西洋史/施孝瑋
序言 「巨浪」歷史下的記憶與海洋文明的對決

第一章 文化角逐的產物:神聖的薩拉米斯(西元前480年)
一 水道裡的浮屍
二 薛西斯式的角逐
三 走出希臘的國界

第二章 羅馬人很榮耀:米拉海戰裡的共同記憶(西元前260年)
一 迦太基必須毀滅
二 秘密武器「烏鴉」
三 杜伊利烏斯紀念柱

第三章 迦太基廢墟:海上帝國的末路(西元前146年)
一 超級商業強國
二 提裡盧斯-格隆事件
三 殘忍毀滅

第四章 500年內無勁敵:亞克興成就奧古斯都(西元前31年)
一 奧古斯都的誘惑
二 勁敵末日
三 榮耀背後

第五章 基督山島1241:刪除的記憶(西元1241年)
一 猛烈風暴
二 新艦隊大殺四方
三 賠上全部身家

書摘/試閱

第一章 
文化角逐的產物:神聖的薩拉米斯(西元前四八○年)

一 水道裡的浮屍

1
英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喬治‧戈登‧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在他的代表作《唐璜》中這樣寫道:「天明之際,國王統計麾下戰士的數量,但到了日落時分,他們又去了哪裡?」
這或許是命定的慘烈結局――這些英勇的戰士因肺部大量積水,身體變得越來越沉重和麻木了,他們的大腦功能隨著最後一點氧氣的耗盡,絕望之情的蔓延也到此停止。
他們到底是去了天堂還是地獄?我們只能祈禱。
非常糟糕的死法!在鹹澀的海水裡許多戰士拼命地用手臂撲打著海水,他們清晰的意識逐漸變得模糊……。
此時,正值黃昏時分,夕陽的餘暉漫灑在薩拉米斯(Salamis)灣的海面上。誰承想這樣美麗的景象中竟有人類殘酷歷史上最為悲壯的一幕?
黑夜過後是白天,但對他們而言,黃昏過後是永遠的黑夜。
歷史會銘記這一天:根據相關史料推斷,這場戰鬥大約持續了八個小時,大約發生在西元前四八○年九月二十日到三十日之間,最可能的日期是九月二十八日。此刻白晝將近,在薩拉米斯島與希臘半島之間長長水道上的狹窄區域,著名的薩拉米斯海峽,許多薛西斯一世(XerxesⅠ,約西元前五一九―前四六五年)的戰士――他們當中大多數為奴僕――因不會游泳或遭殺戮而命喪大海,漂浮的屍體塞滿了水道。
這片狹窄的海域就這樣成為陰森恐怖的海上墓地,那裡有埃及人、腓尼基人、小亞細亞人、波斯人……海風像往常那樣隨性吹動,他們的屍體在海水的沖刷下湧到了薩拉米斯島和阿提卡(Attica)半島的岸上。
或許是希臘人的誇大其詞,又或許是他們因這次戰役的完勝而驕傲,薩拉米斯這個名字儼然成為當時「西方崛起」的同義詞。然而,它背後血腥的屠戮正漸漸地被世人遺忘!眾所周知,許多人更多的是在這裡欣賞海上曼妙的風景罷了。
比起之前的溫泉關(Thermopyles)戰役,斯巴達的勇士們在最後全部壯烈犧牲,作為懲罰和威懾,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Leonidas)的頭顱被波斯人插在木樁上,薩拉米斯海戰帶給後人的影響也遠遠超過了溫泉關之戰。而且,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薩拉米斯海戰中的亡魂在臨死前的恐懼已超過了「食人狂魔」戴歐尼修斯(Dionysus)帶給活祭者的戰慄。
這場大規模海戰的特殊性在於,它發生在寬度不足一.六千公尺的薩拉米斯海峽。如果以一名戰地記者的身分出現在海灘上,幾乎可以將整個戰場盡收眼底。一千六百零七艘戰艦擁擠在薩拉米斯海峽,數以萬計的波斯戰士在「頃刻間」命喪黃泉,這樣的景象恐怕是再無其二。
狂妄的薛西斯一世曾經率軍血洗雅典,如此「榮耀與輝煌」:讓所有人膽寒的「薛西斯式的憤怒」足以讓他把自己的王后也看作奴隸一樣――據說在一次酒後,薛西斯一世竟然命令王后走到那些醉漢面前赤身裸體展示自己的美麗身體,如若反對,他的憤怒就能讓眼前這個高貴的女人命喪當場。
但在希臘的薩拉米斯島,或者說埃格里奧斯山(Mount Aegaleos)山巔,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如今,報應來了――他只能空懷憤怒地看著自己的軍隊被海浪吞沒。
這就是著名卻又被人遺忘的薩拉米斯海戰。

2
西元前四八○年,決定希臘生死存亡的一年。波斯人相信,只要能征服希臘―雅典,就一定能實現波斯帝國大流士一世(DariusⅠ,西元前五二一―前四八六年)的宏圖:這是波斯土地,阿胡拉 賜給我,這是一塊吉祥的土地,有好馬,有好男人,承阿胡拉的恩典和個人品格,大流士王不怕任何敵人。
出人意料的結局是波斯人遭受了慘痛的失敗,馬拉松(Marathon)戰役的慘敗就是他們心中難以拂去的傷痛。根據古希臘作家頗為誇張的記載,這場發生在西元前四九○年的會戰,波斯人遭受了恥辱性的慘敗――波斯軍隊陣亡六千四百人,雅典僅陣亡一百九十二人。
憤怒的波斯人堅定地把這場失敗看作是一種莫大的恥辱。這一次,他們要在薩拉米斯做一個了結。
雅典人呢,他們會坐以待斃嗎?當然不會!早在雅典人與鄰近島嶼的埃伊納(Aegina)人產生糾紛時,他們就已經有了某些準備。客觀地說,在擅長航海的埃伊納人面前,雅典人感受到一種無法戰勝海洋的恐懼。這種恐懼就像中國古語裡說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樣,他們因缺乏「利器」而惶恐萬分。
於是,雅典人開始有意識地造船,造一種當時非常先進的三列槳戰艦。耐人尋味的是,埃伊納人居然無視來自鄰岸的威脅,整日忙於將山形牆雕塑搬到他們的阿法埃婭(Aphaia)神廟裡去。
為了造出更多的三列槳戰艦,雅典人採取開採銀礦和私人募捐的形式籌集資金。其中,來自勞里昂(Laurion)銀礦的收入占了絕大部分。之前,雅典人在海洋上的能力並不算強大,這一次的造艦計畫將標誌著雅典躋身於海洋強國的行列。
由於艦隊需要大量的槳手、作戰人員等,雅典在造船的同時也著手招募大量沒有不動產、靠受雇而活的「城市流浪者」。實際上,他們可稱作「自由的奴僕」。在戰爭期間,這些人就成為艦隊的主要戰士。
當時作為主力戰艦的三列槳戰艦,據說是古埃及人或腓尼基人發明的,因龍骨上架有大量木板而得名。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這種艦船被視為地中海上標準的主力戰艦。
在海戰中,三列槳戰艦可以依靠人力劃行提供動力,能完全做到不使用風帆。一般情況下,一艘三列槳戰艦需要配備一百七十人左右的槳手,他們三人為一組,每一組按照從下向上的垂直順序排列,這是為了防止不同層槳手的船槳相互碰撞而設置。每名槳手手執一根標準長度的船槳在海水裡揮動著。另外,約有三十人則擁擠在甲板上,他們當中有舵手、弓手、戰士,這些人主要負責作戰。
三列槳戰艦的設計充分利用了力學原理,造船者將戰艦的重量、速度與動力之間的比例把握得恰到好處,採用「魚鱗式疊加」的造船方法讓船龍骨的外板就像魚鱗一樣排布。船體的建造也是相當厲害,能用「平鑲」的方式一塊一塊地將船體組建起來。就算到了今天,許多地區的人們依然採用這樣的方式來造船,或者是透過榫卯結構來拼接船隻。作為「海上戰狼」的維京人駕駛的長船也是按照這樣的結構去建造的。
如此精密的造船方法讓三列槳戰艦的航速驚人,即便有兩百人或者再多一些的人在船上面,也能在幾十秒內加速到九節。速度上的優勢再搭配靈巧的機動性,使得三列槳戰艦的撒手鐧青銅質分叉撞角能在極速航行中發揮出超強的威力――這是安裝在船艏水線處的撞擊性武器,可將當時任何類型的船隻攔腰撞斷。
三列槳戰艦的作戰效果在地中海地區久經考驗。十六世紀,威尼斯的造船工人試圖仿造出三列槳戰艦,結果讓人不甚滿意。到了現代,設計者試圖透過先進的電腦技術,結合盡可能多的航海知識,依然無法完全掌握這種艦船的設計精髓。
當然,三列槳戰艦也有自身的弱點。它屬於輕型戰艦,不能在深海中遠航,會因負載沉重而產生結構上的脆弱。雖然能讓兩百人或者再多一些的人搭載於艦船上,但是船員的生命安全幾乎沒有什麼保障,唯一能保護船員的是最下層的槳手搖槳的窗口。
這個視窗距離戰艦的水線較近,只有四十公分,設計者用一個皮質的護套加以密封,僅開一個小窗戶來透氣。也就是說,一旦三列槳戰艦被敵方戰艦的撞角撞擊到側面,整個船體的傾斜幾乎是瞬間發生的事。同時,海水會從敞開的視窗無情地灌入,船和人都會被拖入海底――對於喜歡穿長袍的波斯人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因為長袍在海水的浸泡下會束縛人的逃脫行動。
如果當時負責搖槳的奴隸像十六世紀海上作戰時一樣被鐵鎖鏈鎖住,逃脫的可能性還有嗎?答案讓人絕望。古希臘的劇作家埃斯庫羅斯(Aeschylus)在其著作《波斯人》 中有這樣的描述:「那些得到波斯人愛戴的人們,他們的屍體浸泡在鹹澀的海水中+3,常因裹在長袍裡而被拖到水下,或者毫無生氣地被來回拖動。」
或許波斯人也想到過三列槳戰艦的致命弱點,只是當時的他們或者說當時的人們未必能找到破解之法。當天氣變得惡劣,行駛中的艦船就需要立刻尋找避風港,而最好的避風港是沙灘。相比較而言,從設計上克服三列槳戰艦難以逃生的弊端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而將這些精力和時間放在尋找、建設港口則是比較明智的選擇。更何況,迫在眉睫的戰事讓波斯人的復仇之火早就難以抑制了。
這場戰爭的結局讓波斯人再一次感受到屈辱。在征伐他國時,喜歡裝載大理石的波斯人每奪取一地就要立上一塊石碑作紀念。這一次,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出征前堅決如鐵的勝利感就如出發前滿心歡喜地裝載上的大理石一樣,最終竟是毫無立處的結局。
在隨後五個世紀的時間裡,雅典人憑藉他們的阿提卡三列槳戰艦始終保持著無比的榮耀。根據西元前四世紀的石刻史料記載,三列槳戰艦多以城市名、地功能變數名稱和女神的名字命名。阿提卡是一個伸入愛琴海的半島,帕爾納索斯(Parnassus)山脈將其與希臘大陸分隔開,向西連接科林斯(Corinth)地峽,雅典是它的首府。雅典人以「阿提卡」為戰艦命名,其用意不言而喻。
三列槳戰艦對雅典人來說是稀缺的。按照古代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的說法,在希波戰爭之前,只有西西里(Sicilia)島的僭主(指以發動政變或以其他暴力手段奪取政權的獨裁者)和克基拉島(Kerkyra)的居民才擁有三列槳戰艦,在雅典和埃伊納以及其他地方幾乎是不存在三列槳戰艦的。克基拉島也叫科孚(Corfu)島,意為眾山峰的城市,外形像一把鐮刀,是地中海的邊緣海愛奧尼亞(Ionian)海中的第二大島嶼,與阿爾巴尼亞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讓這個島嶼成為外族入侵的重要目標。
同時,雅典沒有一個建設良好的港口,而埃伊納島具有這樣的優勢:四面環海。埃伊納人利用他們的艦船不斷騷擾阿提卡沿海的村鎮,攻擊沿海的雅典船隻。而當時雅典人的船屬於長船型,並且只能算是一種原始而簡陋的船隻――三十名槳手或者五十名槳手的驅動力是無法與三列槳戰艦一百七十名槳手所帶來的驅動力相比的。這意味著,即便雅典人能在短時間打敗埃伊納人,獲得他們優良的港口,在一定時期裡也不會讓海軍的實力有實質性的提升。
很快,雅典執政官地米斯托克利斯(Themistocles)就開始宣揚建造這種戰艦的必要性,他敦促雅典人必須儘快建造出三列槳戰艦用於海上作戰。勞里昂銀礦的礦工在某次工作中意外發現了一條新礦脈,這位有見地的執政官顯得非常高興,因為建造海軍艦隊的軍費終於有了保障。
有了勞里昂銀礦提供充足的財富作為支撐,雅典人就能建造大量的三列槳戰艦了。都城雅典是最大的造船基地,古希臘詩人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在他的喜劇作品《鳥》中曾以一隻戴勝鳥詢問雅典旅人從何而來的方式寫道:「從哪裡來?從光榮的艦隊誕生之地來。」這足以說明雅典人熱衷於造船、組建艦隊了。
在地米斯托克利未曾告誡雅典人之前,他們是沒有足夠的危機意識的。這主要緣於雅典人在馬拉松戰役中取得了讓人驕傲的勝利。
來自波斯帝國的威脅雖然暫時解除,但並不意味著威脅不存在。具有危機意識的地米斯托克利強烈地感受到薛西斯一世的憤怒之火此刻已熊熊燃燒。馬拉松戰役不是希波戰爭的結束,而是更加嚴峻的、長期的戰爭的開端。只有大力發展海軍,獲得海上控制權,才能徹底拯救自己的國家。為了讓更多的雅典人樹立起危機意識,他採取極力鼓吹「埃伊納人威脅論」的方式,並強調要利用對埃伊納人的戰爭經驗,著力打造一支強大海軍更能讓希臘長治久安的必要性。
西元前四八七年,與埃伊納人的戰爭勝利後,作為民主派重要代表人物的地米斯托克利趁機說服了雅典公民大會支持「用勞里昂銀礦收益建造三列槳戰艦一百餘艘」的計畫。這樣,雅典的戰艦至少能到兩百艘,如果能完全實現,雅典就能躍升為當時的海上強國。另外,在波斯人再次入侵前夕,他還積極促成反波斯侵略同盟的建立,親自在科林斯多次主持召開「泛希臘會議」,討論戰或不戰的利與弊……。
這樣看來,希臘或許能躲過一劫!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