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憤怒的大日子:莫內、芙烈達、歐姬芙、巴斯奇亞……從壞情緒轉生出的藝術創作
滿額折

憤怒的大日子:莫內、芙烈達、歐姬芙、巴斯奇亞……從壞情緒轉生出的藝術創作

定  價:NT$ 480 元
優惠價:9043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8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72件撫慰人心的藝術作品,72個藝術家療癒自我的故事。

藝術創作是藝術家自我療癒的解方,你可以看見藝術如何改變他們的人生,而這些作品也會在某個時刻改變你!

「我日日都在和痛苦、焦慮和恐懼奮鬥,我發現唯一能緩解病痛的方法就是不斷創作。」──草間彌生

「總有些失去或我沒有得到的東西在折磨我。」──卡蜜兒.克勞黛爾

「我終其一生都非常害怕,但我從未讓恐懼阻止我做任何我想做的事。」──喬治亞.歐姬芙

「藝術來自於歡愉和痛苦……但大多是來自痛苦。」──愛德華.孟克

本書談及的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們在不盡如人意的日子裡,向內在探索,與恐懼共存,和焦慮為伴,甚至在身心受辱、遭遇病痛、貧乏困頓的生命歷程之中,仍未放棄創作。每一件創作,對他們而言,都像賣火柴少女的最後一盞燭光,但這些藝術家的能量並未隨燭光乍滅而逝去,而是繼續為人們點亮前路。

作者蘇西.霍奇以通透的筆觸描繪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從嶄新的觀點剖析藝術品,她讓我們在欣賞這些作品時,得以用更誠實的心態去面對自身情緒,接納新的觀點,從而嘗試與這個並不完美的世界握手言和。

作者簡介

蘇西.霍奇(Susie Hodge)

暢銷書作家、藝術史學家及藝術家。為成人及兒童讀者著有超過90本書籍,包括由Thames & Hudson出版《你為什麼看不懂現代藝術?為什麼你五歲時沒做出來?》、《我的紙上藝術大展》、《細看藝術》、《為什麼油畫裡都是裸體?》、《細看現代藝術》和《繪畫大師班》

等。

 

譯者介紹
官妍廷

輔大英語系學士、荷蘭萊登大學藝術史碩士,主修當代藝術。承紐約大學東亞系李渝老師啟蒙,研究興趣為當代藝術中的流亡離散、游牧生產以及文化轉譯。譯有《藝術創作委託指南》、《錢暴後的暗處:操作下的21世紀藝術市場》、《什麼是繪畫?我們該如何觀看、如何思索所見之物》、《大收藏家:謝爾蓋.舒金和他失落傑作的故事》、《藝術收藏家手冊:從購藏及持有藝術品的權威指南》(典藏藝術家庭)。其他譯作散見近年展覽論述、藝術家自述及評析文章。

 

目次

導論

 

消解憤怒

喬托.迪.邦多納《從聖殿趕出兌換銀錢的人》

法蘭西斯.培根《以維拉斯奎茲的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為藍本之習作》

阿特米希雅.真蒂萊希《友弟德割下敖羅斐乃的頭顱》

喬治.格羅茲《葬禮:獻給奧斯卡.帕尼薩》

皮皮洛蒂.瑞斯特《曾經就是一切》

約翰.馬丁《祂憤怒的大日子》

 

克服恐懼

凱瑟.珂勒維茨《紡織工人的遊行》

因卡.修尼巴爾《最後的晚餐(向達文西致敬)》

路易絲.布爾喬亞《細胞(眼睛和鏡子)》

薇妮芙瑞德.奈特《大洪水》

海倫.謝爾夫貝克《有紅點的自畫像》

法蘭西斯科.哥雅《農神吞噬其子》

正視焦慮

克勞德.莫內《日本橋》

芙烈達.卡蘿《戴荊棘和蜂鳥項鍊的自畫像》

傑克森.波洛克《1號,1950(薰衣草之霧)》

古斯塔夫.克林姆《加爾達湖上的馬爾切希內》

草間彌生《無限鏡廳》

卡蜜兒.克勞黛爾《沙恭達羅》(或《維爾圖努斯與波摩納》)

緩解壓力

喬治亞.歐姬芙《灰色線條以及黑色、藍色和黃色》

尚–米榭.巴斯奇亞《憤怒的人》

安德魯.魏斯《克莉斯蒂娜的世界》

艾格尼絲.馬丁《夜海》

保羅.克利《紅氣球》

胡安.米羅《丑角嘉年華》

抵擋孤單

愛德華.孟克《吶喊》

卡斯伯.大衛.弗雷德里希《霧海上的旅人》

康絲坦斯.瑪麗.夏龐蒂埃《憂傷》

費絲.林戈德《街頭故事故事被》

珍.亞歷山大《非洲探險》

安森.基佛《森林中的男人》

戰勝悲傷

馬克.羅斯科《深紅中的黑》

米開朗基羅《聖殤》

巴布羅.畢卡索《哭泣的女人》

阿爾布雷特.鮑茲《七苦聖母》

馬薩喬《逐出伊甸園》

卡拉瓦喬《聖母之死》

 

自我反思

沈周《廬山高圖》

芭芭拉.赫普沃斯《穿透的半球體 I》

文森.梵谷《星夜》

阿爾布雷希特.杜勒《憂鬱 I》

亞倫.道格拉斯《審判之日》

約翰尼斯.維梅爾《持天平的女人》

 

學習同理

亨利.泰納《天使報喜》

約翰.辛格.薩金特《毒氣之後》

卡拉.沃克《為荒廢和廢墟歡呼雀躍的殉道者》

伊莉莎白.卡特列特《佃農》

阿姆麗塔.謝吉爾《三位女孩》

瑪莉.卡薩特《配戴向日葵的女人》

 

獲得靈感

亨利.盧梭《意料之外!熱帶暴風中的老虎》

華金.索羅拉《浴馬》

揚.范艾克《根特祭壇畫》

安迪.沃荷《100罐康寶湯罐頭》

寶拉.雷戈《時間:過去與現在》

盧貝娜.希米德《為錢命名》

 

創造能量

愛德加.竇加《舞蹈課》

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洛磯山風景》

皮特.蒙德里安《百老匯爵士樂》

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

賈克–路易.大衛《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

馬克.夏卡爾《散步》

 

尋找希望

奧古斯特.羅丹《沉思者》

瓦西里.康丁斯基《色彩研究:正方形和同心圓》

奧古斯塔.薩維奇《豎琴》

佩瑞.伯瑞爾.德卡索《逃脫批評》

林布蘭《牧羊人朝拜》

威廉.透納《楚格湖》

 

擁抱幸福

朱迪思.萊斯特《歡笑的孩子與貓》

亨利.馬諦斯《生之喜悅》

妮基.桑法勒《黑色維納斯》

阿克塞利.加倫–卡勒拉《凱泰萊湖》

法蘭茲.馬克《牛、黃色、紅色、綠色》

喬治.秀拉《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

 

圖片目錄

引言出處

圖片版權

書摘/試閱

消解憤怒

那些抑制、壓抑自己情緒,或因為自己的情緒而苦惱不堪的人,會發現這些情緒仍持續發酵。最終這些情緒會氾濫成災,壓垮這些人或內化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從而影響外顯行為。藝術,或可成為釋放、緩解憤怒的其中一種方式。作為一種宣洩的經驗,創作或學習藝術可以幫助我們逃離日復一日的生活,或讓我們有能力可以應對。阿特米希雅.真蒂萊希、喬治.格羅茲和法蘭西斯.培根就是三個知名的例子,這三位藝術家以藝術創作來宣洩悒憤而聞名。他們透過創作主題和創作行為來表達那些讓他們憤懣的事物,表達了自己的感受。這些方法也讓藝術家在摸索情緒的同時,又不會傷害自己或其他人。透過藝術調和並疏通嗔怒的情緒,能量也隨之消解,藝術家或觀眾更是經歷了一場自我探索的旅程,但願在旅程中你我都能接受這些情緒。

 

喬托.迪.邦多納

「當我在帕多瓦看到喬托壁畫時,立刻感受到作品散發出來的情感。」──亨利.馬諦斯

文藝復興之父

喬托.迪.邦多納(Giotto di Bondone,約1267-1337)常被稱為「文藝復興之父」,他是第一位擺脫拜占庭、哥德式和中世紀風格的畫家,用自然主義和立體空間取代這些風格。但,儘管他在藝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後人對喬托的生平卻知之甚少,也很少有明確歸於喬托的創作。喬托在佛羅倫斯或其近郊出生,後成為義大利舉國皆知的藝術家。大約從1303年起,他在帕多瓦地斯克羅威尼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畫了名揚國際的環形壁畫。在1334年,他被任命為「大師」(Mangus Magister),佛羅倫斯建築和公共工程首席,最富盛名的建築設計作品是稱為「喬托鐘樓」的鐘塔建物。

立體性

《從聖殿趕出兌換銀錢的人》(The Expulsion of the Money Changers from the Temple,1304-6)是喬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和目前已知的作品風格相當不同。他的靈感汲取自觀察,人物看起來十分立體,用色調對比來傳達看起來很自然的臉部五官和姿勢,也讓衣物表現出生動的垂墜感。這件作品是由帕多瓦銀行家恩瑞可・斯克羅威尼委託喬托創作,為他出資起造的教堂裡的壁畫裝飾,描繪了當時廣為流傳的《聖經》故事:耶穌盛怒,緊握拳頭,幾乎要朝一個貨幣兌換商撲上去。在某些節日,猶太人習慣以動物為祭品,也會到聖殿捐錢,商人往往就守在聖殿外,時日一久,就逐漸形成伺機兌換外幣和販售動物的傳統。在這個故事中,耶穌因為在聖殿外的商人而動怒,忍不住揮拳趕走他們。

正義的憤怒

在宗教改革時期,藝術家時常以這個故事為創作題材,以象徵教會需要自我淨化和改革。在更廣泛的層面上而言,這件作品也顯示憤怒可以是一種強大的善念,以捍衛公平的服務,或為一個堅定的信念挺身而立,因為《聖經》故事出現的商人,欺騙的對象通常是困苦的窮人。而這樣的形象被賦予充滿目的性的憤怒,可以用不同形式出現。面對憤怒或是挫折這樣的強烈情緒,我們能避免讓它繼續惡化或內化成我們內心世界的一部分,取而代之將這種情緒轉化為改變個人生活或世界的動力,成為積極能量的來源。

 

法蘭西斯.培根

「我堅信藝術家需要由自身的熱情和絕望來滋養。」

培根的放逐

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是二十世紀末英國重要的具象畫家,他受到超現實主義、提香、畢卡索、哥雅、德拉克洛瓦、維拉斯奎茲等流派和藝術家啟發,亦因筆下扭曲痛苦的人物而對藝術界產生巨大影響。培根出生在都柏林的英國家庭,承襲了大哲學家、科學家的先祖——法蘭西斯.培根爵士(1561-1626)之名。

培根多次從寄宿學校中逃跑,到了十七歲時,父親發現他的同志身分,怒將他逐出家門。他輾轉在倫敦、巴黎和柏林勉強度日,1928年開始在倫敦擔任室內設計師。二戰期間,因氣喘而免於服役,自此開展了以繪畫為業的生涯。

幽靈般的頭顱

培根在1935年發現一本繪製各種口腔疾病的科普書籍,他深受這本書所吸引,培根也回憶到,「那本收錄了很多精美的口腔疾病圖版,以及對口腔的仔細觀察。」
此外,他還將幾幅迪亞哥.維拉斯奎茲(Diego Velázquez,1599-1660)繪製的《教皇諾森十世》(Pope Innocent X,1650)的複製畫像收藏在工作室中,《以維拉斯奎茲的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為藍本之習作》(Study after Velázquez’s Portrait of Pope Innocent X,1953)這幅畫就是以此為據。這件作品別稱《尖叫的教皇》(The Screaming Pope),畫中展現了內在如噩夢般的形象,彰顯人類的脆弱,以及恐懼、沮喪和憤怒的情緒。

在透明的簾幕後面,這個人像似乎坐在一張電椅上。他那鬼魅般的頭顱似乎在尖叫,神似謝爾蓋.愛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執導的蘇聯電影《波坦金戰艦》(Battleship Potemkin,1925)中,一位護士遭到士兵射殺時慘叫不已的面容,培根後來也承認這就是取材的靈感來源。

處理原始感情

培根是位多產的畫家,他曾因為性取向遭受強烈的否定,尤其是來自他的父親。在他的情人喬治.戴爾(George Dyer)於1971年自盡後,他的創作變得更為黑暗。在扭曲、讓人不安的繪畫作品中,培根探索了痛苦、恐懼和憤怒等各種負面情緒。他強烈且怪誕的風格描繪了模糊難辨的形體和痛苦不堪的人物形象,就像這件作品中的人物,似乎因為受到極大的痛苦或面對恐懼而淒厲地尖叫,如同藝術家試圖映照自己未經掩飾和令人困擾的情緒。花時間研究這類的圖像,可以讓觀者探照並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人們可能會被培根充滿活力、生機勃勃的繪畫作品所吸引,對描繪痛苦和憤怒的作品產生共鳴,透過這種方式,觀者得以從這些情緒中得到緩解。 (…more)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32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