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詩的傳統與興味(簡體書)
滿額折

詩的傳統與興味(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提起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余冠英,很多人首先會想到他選注的《詩經選》《樂府詩選》等。在經典選注中,他十分重視詩人的寫作個性及其詩歌的藝術特點,著力剖析詩作的語言結構,將普及文學經典與促進語文教育結合起來。在選注之外,他還寫了很多說詩的論文,或考論詩歌發展源流,或鑒析具體詩歌作品。

此書為余冠英平生詩歌研究、選注講讀的精粹,共三十余篇,分考鏡詩源、讀詩釋疑、注詩選摘三部分,系統體現了他在說詩、注詩與學術研究方面的經驗、識見與貢獻。


作者簡介

余冠英(1906—1995),江蘇揚州人。早年就讀於清華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留校任教。抗戰時期任西南聯大教授,主編《國文月刊》。1952年起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後任該所副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文學遺產》主編。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著有《漢魏六朝詩論叢》《詩經選》《樂府詩選》《三曹詩選》等。


劉躍進,1958年生,吉林白城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哲學部副主任、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文學評論》《中國文學年鑒》主編,兼任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會長、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著有《秦漢文學地理與文人分布》《秦漢文學編年史》《門閥士族與文學總集》《中古文學文獻學》等。


蔡丹君,1981年生,湖南株洲人。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著有《從鄉裡到都城:歷史與空間變遷視野中的十六國北朝文學》《浮世本來多聚散:唐詩中的二十一種孤獨》《見南山:田園詩史話》等。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 余冠英 講給大家的詩詞課;★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躍進、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蔡丹君 編選整理,萬字精彩導讀詮釋大師卓越成就;★回歸經典、細讀文本,品悟古典詩詞之美,了解詩的傳統與興味,在普及文學經典中接受語文教育。★裝幀大氣別致,內外封典雅,鏤空工藝,進口輕型紙,厚卻輕,書脊鎖線,可完全攤開閱讀。

總 序/葉嘉瑩

我從小喜歡讀詩、背詩,1945年大學畢業後就開始登上講臺教授古典詩詞。我所以一生以詩詞為伴,不是出於對學問的追求,而是古典詩詞生發的精神力量對我的感動和召喚,這一生命感發蓄積著古代偉大詩人的心靈、智能、品格、襟抱和修養。我一生經歷很多苦難和挫折,在外人看來,我一直保持樂觀、平靜的態度,這與我熱愛古典詩詞實在有很大關係。

詩歌價值在於滋養精神和文化。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往往是用生命譜寫詩篇、用生活實踐詩篇,他們把自己內心的感動寫了出來,千百年後的我們依然能夠體會到同樣的感動,這就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生命力。古典詩詞凝聚了中華文化的理念、志趣、氣度、神韻,是我們民族的血脈、中華兒女的精神家園。

讀詩、講詩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直覺的、感性的。比如李商隱“無題詩”到底說些什麼,你可能不懂,可是你一讀,覺得它意象很美,聲音也很美,這就是你對一首詩的直覺感受。第二個層次是知性的、理性的,即考察一首詩的歷史、背景、思想。第三個層次則完全從讀者接受角度來讀,我們對一首詩的詮釋不一定是作者原來的意思。義大利學者墨爾加利就曾經提出來一個術語“創造性背離”,即我們對一個作品的闡釋有自己的創造,這個創造很可能不同於作者原意。像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以古人寫愛情的小詞說明“成大事業大學問”的三種境界,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也就是說,當你在讀詩或詞時,不僅探討作者原意,更讀出一種真正屬於你自己的、從你內心興發出來的東西。

其實這就是中國古老的、孔子說詩的方法。孔子說詩可以“興”,是說詩可以給讀者興發感動,引起讀者更多感發和聯想——這樣的感發正是詩歌強大的生命力所在,這樣講詩詞才是真正的詩教傳承。

我一向認為,“興”是中國詩歌精華所在,使你內心涌動生生不已的活潑的生命。幾千年來,中國有這麼多偉大詩人留下這麼多詩篇,讓千古之下的我們讀過之後內心震動,從而豁然興起,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今天我們誦讀詩詞,如果只為能背會寫,無異於買櫝還珠。誦詩讀詩,重要的是體會一顆顆詩心,與古人生命情感發生碰撞,進而提升自己當下修為。我的老師顧隨先生也曾經講過“中國說‘詩教’,不是教作詩,是使做好人”。今天我們提倡中華詩教,就是要透過詩詞,用今人的生命體悟和古人交流,用詩人的生命品格滋養今人的生命質地,這個過程本身將產生強大的感發作用,使作者、講者與聽者都得到生生不已的力量。在這種以生命相融會、相感發的活動中,自有極大的樂趣。

這些年有關部門和機構推進《中國詩詞大會》、“中華經典誦讀工程”,2019年開始舉辦“迦陵杯•詩教中國”詩詞講解大賽。比賽以我的別號命名,專門面向全國中小學語文教師,鼓勵古典詩詞的讀誦與講解。去年暑期,雖然我還在病中,但仍然和決賽選手們在南開大學見面,與大家一同齊聲高誦我的小詩:“中華詩教播瀛寰,李杜高峰許再攀。喜見舊邦新氣象,要揮彩筆寫江山。”我衷心希望這個大賽能選拔出一批優秀語文教師,大家一起把古典詩詞薪火傳續下去。如聞一多先生指出的:“詩人對詩的貢獻是次要問題,重要的是使人精神有所寄托”,我們這些詩教傳薪者的使命,就在於發掘古典詩詞中的感發力量,讓中國古典詩詞成為更多人生命中的指路明燈。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責任,學人文科學的人更應該擔當起傳承民族精神命脈的責任。

此時此刻全球抗疫,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從中華詩詞中獲得慰藉和勇氣。作為一位96歲的老人,我一生經歷過很多苦難。記得2007年冬季我因肺炎住院,病愈後曾寫過一首和友人的小詩:“雪冷不妨春意到,病痊欣見好詩來。但使生機斫未盡,紅蕖還向月中開。”數千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有承傳,千百年來傳誦的古典詩詞也必將滋養一代代中華兒女的精神世界。

(本文由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靜整理,原題為《紅蕖還向月中開》,初刊於2020年3月20日《人民日報》。經葉老授意,作為本叢書總序。)


附記:

余初學詩,讀葉嘉瑩先生以興發感動解說詩詞的論著,甚為心契。後來讀顧隨、俞陛云等先生的說詩文字,讀《唐詩解》《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等明清詩解、詩說,才慢慢明白,由葉嘉瑩先生發揚光大並注入新質的說詩理路,在我國由來已久。當我自己也走上詩詞研究之路、對學界狀況有所了解後,又恍然覺得:這種真正能夠接續中華詩詞命脈的說詩理路,在當下面臨著嚴峻的傳承危機。蓋說詩和引詩不同,引詩可以斷章取義、各取所求,說詩則必須符合詩詞自身的表意規則及互文語境。詩詞表意具有含蓄性、暗示性和跳躍性,“語碼”系統更為獨特,不像散文語言那樣直白、連貫、易解,更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社會話語相去甚遠。《文心雕龍•知音》云:“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作詩是抒志摛文、將情志外化為文字的“編碼”過程,而說詩則是沿波討源、通過文字探求情志的“解碼”過程。現代學術將“研究”與“創作”斷為二事,部分學者的國學功底相對比較淺狹,且缺乏創作體驗,對詩詞這套獨特的“語碼”系統不甚了解,難以還原互文語境,故其說詩,難免隔靴搔癢、支離破碎。而一切研究,不管選題、理論、方法如何,都應該奠基於對文本的準確解讀之上,否則無異於空中樓閣。欲提高對詩詞文本的感悟力和解讀力,除了學習寫詩豐富創作體驗外,揣摩擅於說詩的名家的理路、方法,亦必不可少。

我把自己的這個“杞憂”說給葉嘉瑩先生和三聯書店的鄭勇先生,並提議編選一套“名家談詩詞”叢書,對近代以來國學功底深厚且研究與創作兼擅的名家的詩詞研究成果進行梳理、總結,得到了他們的鼎力支持。具體來說,“名家談詩詞”叢書擬分輯陸續推出,每輯十家,每家一本。每一名家,均邀請對其治學比較熟悉的門生弟子或與其研究領域相近的領軍學者進行編選:從該名家的所有說詩文字中擷取精華篇章都為一集,以普及性為主,兼顧學術性和代表性。每本卷首,由編選者撰寫一篇“導讀”,介紹該名家的生平和說詩理念、方法、特點、成就、影響等。整體而言,“名家談詩詞”叢書既由點成線,串聯起了近代以來詩詞研究的學術史,同時也擷英采華,凝聚了近代以來詩詞研究的成果精華,非但普通讀者可借此走近、了解中華詩詞的“正脈”,專家學者也能由此揣摩路數,提高感悟力和解讀力。

“名家談詩詞”叢書從動議到編選都受到葉嘉瑩先生的關心、指導。王兆鵬、劉躍進、陳水云、蔣寅四位先生欣然出任叢書編委並進行把關。葛曉音、羅時進、張伯偉、彭玉平、戴偉華、曹辛華、繆元朗等先生愉快地接受編選邀請,他們不僅在選目上精心斟酌,而且撰寫了精彩的“導讀”。這些“導讀”,既通俗扼要,亦不乏學術洞見,有些已先期在《文學遺產》《清華大學學報》等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頗受好評。叢書策劃動議與三聯•生活書店一拍即合,鄭勇、廉勇等先生為叢書的出版費心費力,他們不放過任何細節、精益求精的精神令人感動。對於以上諸位先生的支持與付出,謹致以誠摯的謝意!

好詩凝聚了人生最美好的心志和情感,讀詩可以變化氣質、涵養靈魂。中華詩教也就在這“好峰隨處改”的快意閱讀中傳承、光大,社會風氣也就在這“潤物細無聲”的陶冶煦育中好轉、凈化。希望大家喜歡這套多方殊勝因緣共同襄贊而成的“名家談詩詞”叢書,一起欣賞好詩,共同創造美好的人生和世界!

陳斐2020年8月


目次

導 讀....................................................................劉躍進 蔡丹君 1

考鏡詩源

《詩經選》前言..................................................................................................... 20

《漢魏六朝詩選》前言..................................................................................... 45

《三曹詩選》前言................................................................................................ 72

《樂府詩選》前言................................................................................................ 95

七言詩起源新論................................................................................................. 111

關於七言詩起源問題的討論...................................................................... 135

吳聲歌曲裡的男女贈答................................................................................ 147

唐詩發展的幾個問題...................................................................................... 155

《中國古代山水詩鑒賞辭典》序............................................................. 177

《古代愛情詩詞鑒賞辭典》序................................................................... 179

中國古代民歌的成就...................................................................................... 186


讀詩釋疑

關於改《詩》問題........................................................................................... 196

關於《陳風·株林》今譯的幾個問題................................................ 212

關於《詩經·伐檀》篇和樂府《孔雀東南飛》的一些問題....... 218

《詩經·鄭風·將仲子》樂府新聲........................................................ 223

樂府歌辭的拼湊和分割................................................................................ 226

四言、五言和七言........................................................................................... 236

漢魏詩裡的偏義復詞...................................................................................... 248

曹操的兩首詩...................................................................................................... 254

建安詩人代表曹植........................................................................................... 259

論蔡琰《悲憤詩》.............................................................................................. 271

說“小子無官職,衣冠仕洛陽”............................................................. 281

關於《孔雀東南飛》疑義........................................................................... 285

說鮑詩...................................................................................................................... 293

《樂府詩集》作家姓氏考異........................................................................ 294

談《西洲曲》......................................................................................................... 308

李白紀念館成立紀念...................................................................................... 314

詩論十首................................................................................................................. 315


注詩選摘

《詩經》今譯六篇.............................................................................................. 320

《詩經》今譯六首.............................................................................................. 335

漢鐃歌六曲注...................................................................................................... 351

《古詩十九首》注.............................................................................................. 357

《別詩》四首注................................................................................................... 376

《別詩》三首注................................................................................................... 381

鮑照詩十首注...................................................................................................... 384


書摘/試閱

試讀一:漢魏詩裡的偏義復詞

國語裡有一種復合詞,由並行的兩詞組成,在句中有時偏用其中一個的意義,可以稱為偏義復詞。例如:

“費了那麼多精神,到後來還要落褒貶,真不值得!”

“我的丈夫受了重傷,萬一有個好歹,叫我怎麼過!”

這裡“褒貶”偏用“貶”的意義,“好歹”偏用“歹”的意義。“褒貶”“好歹”都成為偏義復詞。這種復詞在古文裡也

並不少見。顧亭林《日知錄》卷二十七,首先舉出“得失,失也”“利害,害也”“緩急,急也”“成敗,敗也”“異同,異

也”“贏縮,縮也”“禍福,禍也”七例。俞曲園《古書疑義舉例》卷二續舉“因老而及幼”“因車而及馬”“因父而連言

母”“因昆而連言弟”“因妹而連言姊”“因伯而連言男”“因敗而連言成”七例。黎劭西先生曾著《國語中復合詞的歧義和偏義》一文,載在《女師大學術季刊》第一卷第二期,添舉“會同”“朝夕”“耳目”“日月”“禹稷”等八例。《燕京學報》第十二期有劉盼遂先生《中國文法復詞中偏義例續舉》一文,又補了“愛情”“陟降”“強弱”“朅來”“安危”“虛盈”“是非”“動靜”“上下”等十七例。在詩歌裡,因為湊字足句的關係偏義復詞也許更多些。本文單從漢魏詩歌續舉十七詞。這類復合詞的辨別往往關係詩的了解,提出來作為討論資料,似乎不為無益而還可能是饒有興趣的事情。

(一)“死生”,死也。漢樂府相和歌古辭《烏生》篇:“唶!我人民生各各有壽命,死生何須復道前後?”李因篤《漢詩音

注》說:“彈烏、射鹿、煮鵠、釣魚,總借喻年壽之有窮,世途之難測。”這是本詩的大旨。上面所引的兩句是本詩的結尾,意思是說夭壽全屬天命,死亡早遲是不足計較的。這裡因“死”而連言“生”,“生”字無義。這是所謂句中挾字法。

(二)“東西”,東也(或西也)。漢樂府相和歌《白頭吟》本辭:“蹀躞御溝上,溝水東西流。”次句費解。既是溝中的水就只能東流或西流,不能既東又西。假如“東西”不是偏義復詞,唯一可能的解釋就是一條南流或北流的水注入和它垂直的溝,水分東西兩頭。但是如參看南朝《神弦歌》裡的“蹀躞越橋上,河水東西流,上有神仙居,下有西流魚”等句,就知道這樣的說法不妥。《神弦歌》的河,只是一條河,因為已說明在一座橋下。從“西流魚”三字看來,“東西流”實在就是東流,因為“河水”和“下有”兩句是以古樂府《前緩聲歌》“東流之水必有西上之魚”一句為根據的。由此推論《白頭吟》篇的“東西流”,雖不能斷言是東流還是西流,“東西”一詞用成偏義是很可能的。

(三)“嫁娶”,嫁也。同篇:“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是說人家嫁女常常啼哭,其實嫁女是不必啼哭的,只要嫁得“一心人”,到老不分開,就是幸福了。全詩都是女子口吻,這幾句也是就女子方面說。“嫁娶”也是用偏義。

(四)“松柏”,松也。漢樂府相和歌辭《艷歌行》“南山”篇:“南山石嵬嵬,松柏何離離。”這是開端的兩句,下文說“洛陽發中梁,松樹竊自悲”“斧鋸截是松,松樹東西摧”,又說“本自南山松,今為宮殿梁”,全篇只寫松樹的事。開端雖然松柏並提,“柏”字不過是連言而及。

(五)“木石”,木也。漢樂府雜曲歌古辭《前緩聲歌》:“心非木石,荊根株數,得覆蓋天。”木與荊有根株,石不能有根株。“木石”是常常連言的,所以這裡因“木”而及“石”。

(六)“公姥”,姥也。漢樂府雜曲歌古辭《孔雀東南飛》篇“便可白公姥”,又“奉事循公姥”,又“勤心養公姥”。三句都是焦仲卿妻劉氏的話,但細觀全詩,焦仲卿的父親應已不在世,否則詩中有許多地方便說不通了。仲卿決心自殺時說“令母在後單”,從這句話可以見出他沒有父親。詩中敘劉氏囑仲卿“便可白公姥”,接著便敘仲卿依囑行事——“堂上啟阿母”,從這裡也可以見出仲卿沒有父親。劉氏口中屢次所說的“公姥”意思只指阿姥。這和俞曲園所舉《禮記·雜記》篇因父而連言母,黎劭西所舉《毛詩·將仲子》因母而連言父屬於一類。

(七)“作息”,作也。《孔雀東南飛》篇又有“晝夜勤作息”一句,舊注解“作息”兩字多不可通。聞一多先生《樂府詩箋》說:“息,生息也,作息謂操作生息之事。”雖屬可通,還嫌生強。作息自是對待的並行詞,白居易詩云“一日分五時,作息自有常”,這是“作息”通常的用法,和今語相同。這詩的“作息”用成偏義,“終日勤作息”就是終日勤於勞作,也就是上文所謂“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的意思。

(八)“父母”,母也。同篇:“我有親父母。”和上舉“公姥”例相似,這是因母而連言父。劉蘭芝沒有父親也是顯而易見的,她如有父親就不當說“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了。她的婚姻也不能“處分適兄意”,應當讓父親去做主了。

(九)“父兄”,兄也。同篇:“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蘭芝無父,說已見上。這裡“親父兄”意思只是“親兄”,“父”字是因“兄”而及。有人說同父之兄叫作親父兄,似乎缺乏根據。蕭滌非先生《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將這裡的“親父兄”和《上留田行》的“親父子”相比附。《上留田行》並非完章,那幾句詩究何所云,難有定說。“親父子”的“父”字很可能是“交”字之誤,和這裡的“親父兄”不是一類。

(十)“弟兄”,兄也。同篇:“逼迫兼弟兄。”此處“弟兄”一詞也是字復義奇。全詩不曾敘蘭芝有弟,逼迫者只是阿兄。本句“兼”字是承上句“我有親父母”來的,上句“父母”只指母,此句“弟兄”只指兄,“兼”是兼母與兄,不得因“兼”字認為蘭芝有弟。黎劭西先生說:“今國語謂‘弟’曰‘兄弟’亦連言而成凝定的偏義,若欲稱兄及弟則不得云‘兄弟’而必曰‘弟兄’,如云‘兩弟兄’,謂兄弟兩人也;云‘兩兄弟’,則其兩弟矣。”那麼,這一詞的用法古今又有小不同了。

(十一)“灑掃”,掃也。張衡《同聲歌》:“灑掃清枕席。”這詩上文“莞蒻席”“匡床”“衾幬”等詞都關涉到床榻,這句“灑掃”兩字當然直連“枕席”。枕席只可掃,不可灑,“灑”字不應有義,不過借以足句而已。

(十二)“冠帶”,冠也。曹操《薤露行》:“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上句用《史記·項羽本紀》“沐猴而冠”成語,加一“帶”字是為了湊成五言。阮籍《詠懷詩》“被褐懷珠玉”用《老子》“被褐懷玉”,加一“珠”字,“珠玉”亦成偏義復詞,引用成語,加字足句,因而構成的偏義復詞是較普通的一種。

(十三)“西北”,北也。曹植《雜詩》:“西北有織婦,綺縞何繽紛。”黃晦聞先生《曹子建詩注》說“織婦”喻織女星,並引《史記·天官書》說明織女星所在的方位是北方。本詩結句“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南”字與“北”字相應,“西”字無義。

(十四)“西北”,西也。阮籍《詠懷詩》第四:“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這兩句詩本於漢郊祀歌“天馬徠,從西極……經千裡,循東道”。“北”字無義。這一類的偏義復詞在詩歌裡亦較常見,如古樂府“日出東南隅”之偏用“東”義,曹植“光景西南馳”之偏用“西”義等,不備舉。

(十五)“存亡”,存也。阮籍《詠懷詩》第八十:“存亡有長短,慷慨將焉知。”這裡“長短”指壽命(喻國祚);詩中“三山招松喬,萬世誰與期”是說長存不可指望,“不見季秋草,摧折在今時”是說夭折卻在意中。一本“存亡”作“存日”,意義不變,但日字恐是後人不明復詞偏義之例故意改的。注家也有人將“長短”解為“長短術”,似乎未得詩意。(劉盼遂先生所舉也有“存亡,亡也”一條,據《三國志·諸葛亮傳》,可參考。)(十六)“絲竹”,絲也。偽蘇武詩:“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懷,請為遊子吟,泠泠一何悲!絲竹厲清響,慷慨有余哀。”《遊子吟》本是琴曲,所以上句說“幸有弦歌曲”。下文“絲竹厲清響”,“竹”字自是因“絲”連言而及。

(十七)“弦望”,望也。偽李陵詩:“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此例黎劭西先生曾舉過,他說:“日月,月也。日安得有弦望?”以“日月”為偏義復詞固然可通,但“望”字本取日月相望之義,(《尚書》“惟二月既望”,孔安國曰:“十五日日月相望也。”阮籍詩云:“日月正相望。”)假如這兩句詩改作“安知非日月,相望自有時”,不也可通嗎?那麼問題豈不是只在“弦”字?所以也不妨說“弦望”是偏義復詞。

以上十七條,是筆者平日讀漢魏詩偶然注意、偶然札錄的東西,相信如專意去搜尋一番,當有較多的發現。他日有暇,再來

補充。

1948 年夏

試讀二:談《西洲曲》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一作“黃”),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桕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闌幹頭。闌幹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上面這首《西洲曲》,《樂府詩集》收在雜曲歌辭裡,題為“古辭”。《玉臺新詠》作江淹詩,但宋本不載。明清人的古詩選

本或題“晉辭”,或歸之於梁武帝。這詩可能原是“街陌謠謳”,後經文人修飾,郭茂倩將它列於雜曲古辭,必有所據。郭書不曾注明這詩產生的時代,猜想可能和江淹、梁武帝同時。我們看《子夜》諸歌都不能這樣流麗,《西洲曲》自然產生在後,說它是晉辭,似乎嫌太早些。至於產生的地域,該和清商曲的西曲歌相同,從溫庭筠的《西洲曲》辭“西洲風色好,遙見武昌樓”兩句可以推見。

這首詩表面看來是幾首絕句連接而成,其實是兩句一截。因為多用“接字”或“鉤句”,產生一種特殊的節奏,因而有一種

特殊的姿致。《古詩歸》說它“聲情搖曳而紆回”,《古詩源》說它“續續相生,連跗接萼,搖曳無窮,情味愈出”,這是每個讀者都能感到的。不過有些句子意義若斷若連,詩中所云不能讓人一目了然,讀者來理解它,不免要用幾分猜度,因之解釋就有了紛歧。有人說這詩是若干短章的拼合,內容未必是完整統一的。這話我卻不敢信,因為詩的起訖都提到“西洲”,中間也一再提到“西洲”,分明首尾可以貫串,全篇必然是一個整體,且必然道著一個與西洲有關的故事。

近來《申報》《文史副刊》有遊國恩先生和葉玉華先生討論《西洲曲》的文章,他們對這詩的解釋有很大的差異。

遊先生說從開頭到“海水搖空綠”句都是一個男子的口氣,寫他正在憶著梅(可能是女子的名或姓)而想到西洲(她的住處

在江南)去的時候,恰巧他的情人寄了一枝梅花到江北(他的住處)來,因而憶及她的儀容、家門、服飾、生活和心緒。末尾四句改作女子的口氣,自道她的心事,希望“向南的風”將他的夢吹到西洲。

葉先生說全詩都是女子的口吻,她憶想的情郎居西洲,而西洲即在江北。她自己在江的南岸。她同她的情郎歡晤是在梅花季節,他離開她到西洲去了,不易會面;又到梅開的時候,她折梅請人寄交他。篇末是說她希望自己的夢云被南風吹向情郎的住處。

遊、葉兩先生所見恰恰相反,而各能自圓其說,這是很有趣的,教人想起“詩無達詁”那句老話來。

我對於這篇詩的了解和他們兩位又有許多不同的地方,現在也來妄談一番。

一、說“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遊、葉兩先生都將第一句裡的這個“下”字解作“思君不見下渝州”的“下”,因而兜了小小的圈子。葉先生把“憶”與“下”分屬男女兩方,遊先生也把“憶”和“寄”分屬男女兩方,都是不得已,都是從“下”字的解釋生出來的一點勉強。我以為這“下”字是“洞庭波兮木葉下”的“下”,就是落,它屬梅不屬人。西洲必是詩中男女共同紀念的地方,落梅時節必是他們共同紀念的時節。這兩句詩是說一個女子憶起梅落西洲那一個可紀念的時節,便折一枝梅花寄給現居江北的情人,來喚起他相同的記憶。句中省略了主詞,主詞不是“我”而是“她”,這兩句不是男子或女子自己的口氣,而是作者或歌者敘述的口氣。

也許有人要問這樣解釋時第一句豈不成了上一下四句法,會不會有害詩的音調呢?我說不會,這樣的上一下四句念成上二下三還是很自然的。這種句法在樂府古詩裡本屬常見,例如《孔雀東南飛》篇“恐此事非奇”“還必相迎取”“因求假暫歸”都是上一下四;曹操《蒿裡行》“乃心在咸陽”,蔡琰《悲憤詩》“欲共討不祥”也是上一下四,放在詩裡讀起來並不拗口。還有更適於拿來作比的句子,就是清商曲《那呵灘》的“聞歡下揚州”,它和“憶梅下西洲”句法完全相同,那也是南朝的民歌呀。

二、說“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曲》本是寫“四季相思”,這話遊先生也說了。詩中有些表明季節的句子,如“折梅寄江北”“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低頭弄蓮子”“仰首望飛鴻”和“卷簾天自高”都是一望而知的;另外還有幾句,

表季節的意思不很顯明,容易被忽略過去,像這“單衫”兩句就是。

上文說這詩是兩句一截,這一點和這兩句詩的了解便有關係。假如把開頭四句一氣念下,便不知不覺地將後兩句的意思過於緊密地連向上文,以為這是對寄梅人容貌服裝的描寫。但是著單衫的時候離寄梅的時候已經很遠,梅是冬春的花,在長江附近最遲陰歷二月就開完了,單衫卻是春夏之交的服裝。在同一句中從“杏子紅”三字也見出季節,杏兒紅熟的時候不正是春夏之交嗎?不但這一句,下句的“鴉雛色”何嘗不表明同一季節?鴉雛出世可不也正是春夏之交嗎?所以這兩句詩的作用不但是點明詩中的主角,而且表示自春徂夏的時節變遷。

三、說“日暮伯勞飛,風吹烏桕樹”。“伯勞飛”三個字也表示時節的變遷。《禮記·月令》說“仲夏鵙始鳴”,鵙就是伯勞。

這一句表明時間進入五月了。下面寫“采紅蓮”是六月,“南塘秋”是初秋,因為還有“蓮花過人頭”,“弄蓮子”便到八月,“鴻飛滿西洲”則是深秋景象了。全詩寫時間是漸進的,假如沒有“單衫”兩句和“日暮伯勞飛”這一句,“折梅”和“采蓮”

之間便隔開太遠,和采蓮以後的時序敘述就不相稱了。

“日暮伯勞飛”的意義自然不僅是表時序。《古微書》說“博勞好單棲”,博勞也就是伯勞,那麼豈不正可喻詩中主人的孤獨?“日暮”是伯勞就棲的時間,下句說到樹,樹是伯勞棲息的地方,此樹就在她的門前,由鳥及樹,由樹及門,由門及人,真是“相續相生”。這兩句很容易被讀者誤認作閑句,事實上這首詩裡並無閑句。

四、說“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上文說這詩寫四季相思,其實也寫日夜相思。“盡日闌幹頭”中“盡日”兩字結束了白晝,一卷簾便又搭上了夜晚。為什麼卷簾呢?自然因為“水晶簾外金波下”“開簾欲與嫦娥親”。天高氣清,乍一開簾分外覺得,也許正是“簾開最明夜”,纖云四卷,所以霜天如海。“海”,本來沒有海;“水”,本不是真水,所以綠成了“空綠”。(說“空綠”是杜撰嗎?民歌裡就常有此類杜撰的好詞。“海水搖空”可以連讀卻不必連讀。)

但為什麼會“搖”呢?誰曾見天搖過來?這就先要明白這兩句是倒裝,搖是簾搖,隔簾見天倒真像海水滉漾,那竹簾的綠自然也加入天海的綠,待簾一卷起,這滉漾之感也就消失了,只覺得天高了。但滉漾雖然不滉漾,像海還是像的,這海比真海還要“悠悠”,就拿它來比樓頭思婦無窮無盡的相思夢罷。這時的景是“月明如練天如水”,這時的情呢,正是“碧海青天夜夜心”啊。

五、說“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先說“夢”,這個“夢”不必泥定作夢寐的夢,白日夢也是夢,上文說“憶梅”“憶郎”,“憶”就是夢。“低頭弄蓮子”是在夢著,“仰首望飛鴻”也是在夢著,“盡日闌幹頭”更是在夢著。西洲常在憶中,也就是

常在夢中。西洲的事“我”不能忘,“君”又何嘗能忘?“我”為憶(夢)西洲而愁,“君”亦何嘗不然?那麼在憶(夢)西洲

的時候正是兩情相通的時候,這憶(夢)雖苦,苦中也有甜在,整日的憶(夢),終年的憶(夢)不也很值得嗎?然則南風是該

感謝的,常常吹送我的夢憶向西洲去的正是它呀。

篇末四句當然是女子的口氣,這四句以上卻不妨都作為第三者的敘述,(舊詩文直接、間接口氣本不細分,但從“垂手明如玉”等句看來,作為第三者的敘述畢竟妥當些。)從第三者的敘述忽然變為詩中人物說話,在樂府詩中也是常見的。

最後,對於西洲在何處——江南還是江北——這一個問題試做解答:西洲固然不是詩中女子現在居住之地,也不是男子現在居住之地,它是另一個地方。西洲離江南岸並不遠,既然兩槳可渡,鴻飛可見,能說它遠嗎?“江北”可不見得近啊!要是近,就不會有這許多夢、許多愁,也就沒有這首詩了。那麼,西洲到底在哪兒?它不在江南是一定的了,難道也不在江北?是啊,它為什麼不在江南就一定在江北呢?它何妨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江中的洲呢?

不過,這麼說,倒好像在逃避問題,又好像有意在走遊、葉兩先生的“中間路線”了。

1948 年 5 月 25 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