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軟件平台架構設計與技術管理之道(簡體書)
滿額折

軟件平台架構設計與技術管理之道(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9 元
定價
:NT$ 474 元
優惠價
8741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軟件平臺架構設計與技術管理之道》分為兩部分。第1部分包括5章50節,通過主題短文,在思想底蘊與思維認知、平臺頂層

架構與核心能力、技術管理與分析決策方面,給讀者提供豐富的工作錦囊,綜合提升讀者的技術掌

控力和布道力,精進方法論,使讀者能快速成為一個通識全貌型人才,從容自如地駕馭中大型軟件

平臺方方面面的技術工作。第2部分包括3章,提供20余幅技術方案圖和架構設計的工作示意圖,

以及常用工作臺帳示例,幫助讀者進一步精通圖形化表達方法,提升技術設計呈現能力。


《軟件平臺架構設計與技術管理之道》不僅適合工作於一線的技術總監、架構師和中高級技術人員閱讀,對致力於IT咨詢和布道

師崗位的讀者,以及擴展知識面、爭取持續提升的IT項目管理人員、質量管理人員,同樣可以從中

受益,大獲技能包,增強軟實力,早日脫穎而出。


名人/編輯推薦

以複雜平臺頂層設計為線索,作者使用接地氣的技術語言,輕鬆敘事的寫作風格,提煉近20年軟件平臺技術工作中的心得體會,整理出如此多的錦囊,執筆成書與讀者分享。書中內容引經據典,多處引用成語、諺語,大量使用比喻寫法,期望帶給讀者原生態技術語言之感受,體現軟件平臺技術工作中的情愫和品味。

本書內容十分解耦,而且語言犀利,其中不乏以博弈和批判性思維來揭示工作中問題的實質,風格迥異、見解獨到,內容處處引人入勝,讓“無形的道”躍然紙上,是一本難得一見的技術書籍,為從事“IT平臺建設與維護、軟件系統設計與開發、項目與質量管理”等工作領域的讀者們,帶來一份職業能力發展的“點金術”。

為給讀者最佳的閱讀感受,本書圖文並茂,不僅有20余幅實戰彩圖,全景展示平臺架構設計,更是繪製近70張主題簡筆漫畫,為讀者朋友們奉上精美、飄逸之風。


前言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市面上軟件架構、項目管理、IT技術類書籍層出不窮,

從軟件專業和技術視角進行闡述的居多,但對技術爛熟於胸,還是無法保證你能成為

優秀架構師或駕馭平臺的技術負責人。


在互聯網、金融、支付、電子商務、民生服務領域參與IT系統平臺建設工作多年,

我認為確有必要靜下來梳理和總結,寫這樣一本書,通過精湛的主題短文和技術設計

剖析,分享在平臺建設與維護、架構規劃與設計、技術管理與問題決策等各類工作過

程中,對“思維、認知、專業能力”的沉澱總結,以及“工作實戰經驗”的精華觀點

提煉,給讀者提供豐富實用的工作錦囊,幫助大家掌握頂層架構設計和表達方法,精

進方法論,優化團隊管理;善於審時度勢,明察秋毫,綜合提升技術工作的掌控力和

布道力;增強軟實力,快速地成為一個通識全貌型人才。


論道,可以簡言間傳遞領域智能、觸達心靈。與此同時,更希望視本書為軟件平

臺技術管理指導、架構設計與表達的全景字典,可以書中內容及觀點作為實際工作參

考,在多種場景下把控正確方向,進行有效決策,以解決實際問題,完成各項任務,

並且能夠對前瞻性的工作行動有效賦能,幫助讀者進行主動審視和積極規劃。


書中內容並非完全訴求IT技術本身,每個章節獨立成文,語言簡潔易懂、詼諧幽默,

雖系計算機類書籍,但閱讀門檻不高,能夠以醍醐灌頂的方式指導軟件平臺技術工作,

是對市面上此類書籍稀缺的有利補充。


寫作背景


書中提到的專業知識、技術術語,以及作為全書主脈的“平臺”二字,更多來自

於本人所工作過的行業領域,即平臺的構成體是定位於不同功能目標的系統群,使用

以開源技術為主的主流分布式框架和高級程序語言設計開發,服務端和多形態客戶端

相結合,通過網絡方式向(C端/B端)各類客戶提供業務應用和場景服務。可以明確

地說,此“平臺”系社會各行業應用最為廣泛且具有代表性的IT技術應用形態,主導




軟件架構理念和技術演變,並體現IT行業主流的管理與發展模式,覆蓋大多數的IT


從業者。

駕馭軟件平臺,面臨多方面的工作難度。


1.規模大,團隊大,投入大

相互關聯的龐大系統群,由架構、開發、測試、運維、質量、項目管理等多個團

隊共同參與建設、維護和管理,技術人員規模一般超過百人,各端採用多種類型的技

術棧和工具,平臺建設可能占據企業一半以上的成本支出,上遊面對多條業務線(產

品線),承載企業全部的數據資產和用戶交易,決定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商業價值。


2.參與方多,錯綜複雜

軟件行業各領域呈現專業縱深發展和分工細化的特點,平臺建設必須最大化集成


和復用外部的能力,需要聯合眾多外部角色,包括參與平臺建設的外包商、產品供應商,


以及平臺功能所依賴的三方平臺服務方、合作機構端等,不可控因素多,集成、異構


帶來很多的技術風險,跨公司溝通成本高,項目群管理難度大,整體工程的進展和質


量風險敞口指數級增大。


3.硬實力和軟實力要求都極高

平臺中,分散自治與規範統一、技術異構與通用通配、安全合規與開放易用、交


付速度導向與架構基石等矛盾對立處處存在,駕馭這樣一個錯綜、複雜、立體的“怪獸”,


除了必備專業技術技能、熟知企業業務之外,必須具備出眾的溝通力、表達力、領導力、


思維認知和場景經驗。平臺級技術架構設計規劃與工作決策,是更高階的架構能力級


別,也是更考驗“方法論”的運用和“平衡、取舍”的藝術。矛盾無處不在,駕馭軟


件平臺的精粹是駕馭矛盾。


由於技術棧的多極化、立體化發展,企業中已難覓前後端技術通吃的系統架構師,


更何況平臺要滿足服務治理、高性能和高可用、自適應性,以及開發運維一體化和自


動化等不同維度的高標準要求,還會涉及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多個領域。就


規模、關聯性和複雜程度而言,軟件平臺非一般系統級技術架構師、團隊級開發負責


人所能掌控。



前言XIII


在個人技術能力覆蓋型的管理方式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必然需要平臺頂層視角級

角色,掌控高階架構,知道每個階段的工作重點、抓手和工作價值點所在,在相關領

域技術理論之上的層面,剖析多個架構切面和主題,進行平臺級抽象表達,並能夠洞

察和平衡多方優劣,有效進行認知提煉,面向平臺的能力空間,進行最頂層架構設計

規劃和技術工作決策,有效引領系統群整體建設。


讀者物件


.建設和維護軟件平臺的技術負責人、架構師、中高級技術成員。

.致力工作於“CTO、技術總監、架構師、技術咨詢或者布道師”崗位的讀者。

.擴展知識面,爭取持續提高的產品、運營人員,以及IT項目管理(PM)、質

量管理(QA)人員。

本書導讀


本書名稱經過多次修改,最終使用“之道”二字,旨在表明,如果一個系統的技

術工作更多地聚焦於以軟件技術實力為代表的“術”的級別,駕馭平臺則更重於上升

至論“道”的層面。很少有這樣的書,也很難去寫這樣一本書。


本書是一本與常規技術書風格迥然不同的書籍,第1~5章通過50節主題短文

的表達形式,力求語言的簡潔精辟,引經據典,如故事一樣輕鬆易懂,篇幅雖不長,

但細心閱讀會發現承載的信息量很大,全是乾貨。


50節主題短文的組成方式為:第1章、第2章的23節內容,不僅點睛思維與認知,

而且揭示技術工作中的精粹要點;第3章的9節內容,通過架構主題進行平臺架構設

計的全景式指導闡述,第4章的9節內容,則對高可用、高性能、防御保障等關於核

心能力的話題,進行了體系性的關聯、剖析和指導,知識點覆蓋面廣,概念定義分析

透徹,不失為平臺架構工作小字典;第5章的9節內容,重點在打造高能力技術團隊

方面進行授道。


可能還沒有這樣一本書,剖析技術設計材料,與你探究制圖之道。本書第6章和

第7章提供20余幅技術方案圖和架構設計的工作示意圖,來源於本人工作和個人學



習過程中的手稿,經過完全的信息脫敏後提供給讀者,希望能幫助讀者學習“表達技

術觀點、要點”的方式,這對於粗顆粒度的、指導性的設計工作尤為重要,在平臺工

作中必不可少。第8章則提供兩個領域的技術評審參考項和3個臺帳模板。如果你在

工作場景中為製作技術設計圖、方案圖或者制定評審清單犯難,也可以使用這些材料

作為模板參考,用於解決實際問題。


書中大部分內容和觀點闡述,多是從認知和方法論的視角來著筆,橫跨思維、技

術和管理,希望給讀者帶來一份職業能力發展的“點金術”,即使你是非此形態的軟

件(如細分領域內的專業軟件、底層軟件或者特定應用的單體軟件)工作者,一樣會

從本書獲益。


在閱讀過程中,希望你能在簡單的文字中,識別出具備賦能價值的關鍵詞匯,並


進行思考和自我評估。例如,你是否在“風險偏好”“生死線指標”這些方面做過明


確的定義,是否熟練使用這些作為決策時的理性判斷參考維度;你在向上級匯報時,


是否存在“技術性幼稚”的問題,甚至阻礙了職業發展;“技術債務”四個字,是否


可以幫助你將很多工作任務歸入此類,為任務帶來一種有味道的屬性,增強任務的識


別性,為任務賦能;“模式病”和過度設計在你的團隊的設計工作中是否大量存在,


為此在技術評審中應該有哪些卡口;“分區治理”四個字,是否可以讓下屬團隊迅速


理解平臺層數據庫設計及應用部署設計的核心出發點;“最小化實現”是否可以幫助


團隊理解軟件工程技術角度的敏捷思想;多次使用的“高階”“要素”“主題”“切面”“問


題域”“標的物”,以及“軟技能”“全貌”“推手”“標簽”“主脈”“通識”“加


持”“套牢”“舒適區”“勝負手”“反模式”“預研”“緩釋”“補償”“水位線”“標


靶”“底線”“範式”“勾稽”“契約”“可信度加權”“兜底”“冗余”“心智模型”“風


險敞口”“粗略視圖”“進程雞窩”“富文字圖”“桎梏”“漏勺”“雪崩”“盲區”“固


化”“拓撲”“扎口”等字眼,均來自工作實踐的升華和對IT“土壤環境”的詼諧領


悟,可以在抽象和總結性工作場景中,解決詞匯貧乏問題,在工作中熟練運用這些詞匯,


可以讓你的表達和匯報上升到新的高度,布道能力更高超,宣導更加順利。


掌控這些技能需要不斷地練習與實踐,走出技能“舒適區”才能實現突破。本書

通篇內容為一行一行原汁原味的創作,剔除批量化製造的銅臭味,使用對話的口吻和

盡量接地氣兒的語言,多處引用成語、諺語,大量使用比喻寫法,期望帶給讀者原生

態技術語言之感受,體現軟件平臺技術工作中的情愫和品味。



前言XV


最後,進行兩個閱讀提示:一是對於閱讀本書的收獲,我最期望的是提供進入一

個新的境界的思考方式,本書中提供了很多經典的例子,究其本質而言,是可以在多

個章節裡面通用的,讀者在閱讀中請注意體會;二是對架構設計與技術管理的論道,

本書內容是基於我18年工作與學習積累的經驗,一定會帶有不同程度的主觀色彩,

因此讀者要有一個彈性的理解,與其過多關注內容的正確性和權威性,不如以此為點

撥,作借鑒之用,以思考和實踐自己的論點。讓你的思維進入本書談論的話題領域,

悄然間發生質變,是我的最大目的。


本書經過精心思考後所使用的詞語和表述,相信其中不乏精粹之處,映射了本書

書名“之道”二字,如同戳破窗戶紙,觸及心靈,成為你的武器庫、技能包,在IT隊

伍中脫穎而出。


由維昭

2022年5月




目次

目錄


第1部分 技術負責人的工作錦囊


第1章 良好認知,成功鑰匙 2


1.1 為技術負責人畫像 3


1.2 技術分工細化之殤 5


1.3 決策是平衡與取舍的藝術 8


1.3.1 沒有完美答案 8


1.3.2 記錄決策理由 9


1.3.3 掌握行業方法 10


1.4 會有第五代架構嗎 12


1.4.1 前四代架構的精髓 12


1.4.2 深諳架構職業特性 13


1.4.3 預測五代無意義 15


1.5 簡潔開明的領導風格 16


1.5.1 透明求真和溝通交互 16


1.5.2 領會無為而治 19


1.6 平臺思維和情緒管理 21


1.6.1 項目制vs平臺型 21


1.6.2 不要憤世嫉俗 23


1.6.3 去除地盤意識 23


1.7 提升架構設計嚴謹性 26


1.7.1 架構設計思維原則與模式 26


1.7.2 過程增強與工具運用 29


1.8 問題並非出在技術上 33


1.8.1 貴在積極對話 33


1.8.2 方法論勝負手 34


1.9 精明贏得公司匯報 36


1.9.1 關注真正的重點 37


1.9.2 亮出點看家本事 37


1.9.3 研發管理上得分 38


1.10 別指望每個人都認可架構 39


1.10.1 問題客觀存在 39


1.10.2 不合理的使用 40


1.10.3 尋找可行之路 42


1.11 一點規劃勝過多次補救 43


1.12 掌握稟賦,正確用人 46


第2章 萃取精華,駕馭主題 48


2.1 起個響亮的名稱代號 49


2.1.1 代號的價值 49


2.1.2 輕鬆的時刻 50


2.2 通用一致的專業術語 52


2.2.1 非模糊語言 52


2.2.2 廣學活用行話 53


2.3 制定全景路徑 56


2.3.1 模式形態分析 57




2.3.2 單元實現方式 58


2.3.3 繪製路線圖 59


2.4 聚焦邊界抓主脈 60


2.5 合理運用架構模式 63


2.5.1 必須學以致用 63


2.5.2 謹防過度設計 64


2.6 立起架構,遞增部署 66


2.7 打造數據堡壘 68


2.7.1 數據庫的發展歷程 68


2.7.2 數據模型不可變 69


2.7.3 數據資產重於一切 70


2.8 有無兜底方式 71


2.8.1 學會使用補償 71


2.8.2 其他兜底方式 72


2.9 運行、維護保鮮 74


2.9.1 掌握運行水位線 75


2.9.2 進行定期演練 76


2.9.3 平臺運維手冊 77


2.10 技術白皮書 80


2.11 再來幾條技術錦囊 82


2.11.1 別把快速當成敏捷 82


2.11.2 用多少時間做架構 83


2.11.3 關注模型與代碼融合 84


2.11.4 避免成為僵尸系統 85


2.11.5 向結構性失衡宣戰 85


第3章平臺視角,頂層設計 90


3.1 分層總體架構 91


3.2 交互關係設計 95


3.2.1 交互流程設計 95


3.2.2 系統邏輯關係設計 97


3.3 數據架構設計 98


3.3.1 業務視角設計 99


3.3.2 技術視角設計 100


3.4 工程技術架構 102


3.5 流量分布設計 105


3.6 應用部署設計 108


3.6.1 板塊劃分 108


3.6.2 各類網關 109


3.6.3 板塊內應用系統 110


3.6.4 中間件及公共資源 110


3.7 系統通信設計 111


3.7.1 通信網絡及服務 111


3.7.2 系統間通信技術(IPC) 112


3.7.3 端口及響應碼 116


3.8 應用安全架構 118


3.8.1 企業安全框架 118


3.8.2 應用安全三面觀 119


3.8.3 移動應用安全設計 120


3.9 日志體系設計 124


3.9.1 日志分層分類 125


3.9.2 聚合與使用 126



目錄XIX


第4章核心能力,全景覆蓋 128


4.1 高可用體系設計 129


4.1.1 範疇及相互關係 129


4.1.2 冗余機制的設計 131


4.1.3 防御降級設計 133


4.1.4 發布保障 136


4.2 應用高性能設計 139


4.2.1 前端開發領域 140


4.2.2 後端開發領域 141


4.2.3 數據與數據庫 143


4.2.4 非數據類物件 144


4.2.5 設計與選型 145


4.3 監控報警體系 147


4.4 可用率和容量衡量 150


4.4.1 服務可用率衡量 150


4.4.2 平臺容量衡量 152


4.5 並發性能衡量 155


4.5.1 QPS和TPS155


4.5.2 性能衡量方法 157


4.6 容災模式設計 160


4.7 分布式之無狀態 164


4.8 分布式之事務 167


4.9 分布式之鎖 171


第5章精進管理,磨練團隊 174


5.1 分配好團隊體力 175


5.2 立體化指標體系 178


5.3 保持張力應對變化 181


5.3.1 變化無處不在 181


5.3.2 償還技術債務 183


5.4 抓評審立基石 184


5.4.1 精進技術 184


5.4.2 帶入問題 186


5.4.3 管理抓手 187


5.5 流程及質量卡口 188


5.5.1 務必保持好陣型 188


5.5.2 質量關口前移 191


5.5.3 與開發相互融合 192


5.6 交付效能評估 194


5.6.1 選擇合適指標 195


5.6.2 做成加分項 196


5.7 堅守文檔底線 198


5.7.1 精簡是必然趨勢 198


5.7.2 兩文檔不可裁剪 199


5.7.3 對編寫水平把關 200


5.8 揪出那幾類故障 202


5.8.1 仔細認真地對待 202


5.8.2 故障的2/8定律 203


5.9 還有哪些管理妙計 205


5.9.1 經得起三問 205


5.9.2 洞察緩慢混亂 206


5.9.3 一切都不在掌控中 207


5.9.4 應變轉型與變革 207



第2部分技術圖表材料實戰解碼


第6章簡潔方案,直達問題域 210


6.1 中心間運行關係 211


6.2 對帳處理邏輯 213


6.3 系統環境遷移 215


6.4 適配新老客戶 217


6.5 參與方間關係 219


6.6 系統通信關係 221


6.7 全局路線圖 223


6.7.1 瀑布式風格 223


6.7.2 迭代式風格 224


第7章架構設計,超強表現力 226


7.1 分層架構示意圖 227


7.1.1 偏重中臺和技術棧 227


7.1.2 偏重業務系統域 228


7.2 應用安全示意圖 230


7.3 交互流程設計示意圖 232


7.3.1 經典泳道風格 232


7.3.2 立體圖風格 235


7.4 系統邏輯關係示意圖 236


7.4.1 立體圖風格 236


7.4.2 分層次風格 238


7.5 應用系統部署示意圖 239


7.6 數據架構設計示意圖 241


7.6.1 偏重數據處理關係 241


7.6.2 偏重於分區關係 242


7.7 系統功能框架示意圖 244


7.7.1 功能地圖型 244


7.7.2 功能與交互混合型 246


第8章積累復用,多走捷徑 247


8.1 技術評審檢查點 248


8.1.1 前端領域 248


8.1.2 後端領域 251


8.2 上線與運行事件臺帳 254


8.2.1 版本上線臺帳 254


8.2.2 運行事件臺帳 256


參考文獻 258

致謝 259

後記這是富有意義的嘗試 261


讓無形的道躍然紙上 261


一份追求與一絲期望 26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