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回回」民族學:四大藥方、「兩世」理念、阿拉伯書法、「合法」飲食、經堂教育, 從唐宋時期的歷史簡述到當今社會的回族文化
滿額折

「回回」民族學:四大藥方、「兩世」理念、阿拉伯書法、「合法」飲食、經堂教育, 從唐宋時期的歷史簡述到當今社會的回族文化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79277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民族性×宗教性×地域性×時代性×共融性
研究回族的生產、生活情況和思想文化、民族精神等傳承現象,
揭示其發生、發展、變化、消亡的規律及其本質和社會作用──

▪據記載,航海的回回們握有航海指南「海盜針經」?
▪元代設有廣惠司,專職「修製御用回回藥物及和劑」?
▪宰殺禽畜時必須念誦真主尊名,否則屬於「非禮妄殺」?
▪夫妻產生感情裂痕須經親屬規勸,調解無效後才可提離婚?


▎回族的先民
──唐宋時期的穆斯林「蕃客」

◎長安胡化極盛一時
回族的族源可以上溯到西元7世紀初來華的阿拉伯傳教士。來自阿拉伯、波斯及西域諸部族商人和貢使等絡繹不絕,留居中土且長期不歸,形成了唐時的京都長安「蕃客」、「胡商」雲集的盛世景象。

◎從借兵到定居,回族最早先民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叛,幾乎推翻大唐社稷,唐政府向大食等國借兵平叛,大食軍人和回紇人在收復西京長安和東都洛陽後定居中土。此時的回紇人中已有伊斯蘭教徒,這些來自西域的穆斯林「蕃客」、「胡商」在「蕃坊」周圍建立起清真寺,圍寺而居,成為回族最早的先民。

▎回回天文學
──源於阿拉伯和波斯的天文學

◎《九執曆》,回回星學之始
隨著中阿文化交流的加深,以伊斯蘭天文知識為基礎而制定的「回回曆法」也隨之傳入中國。唐代出現了《九執曆》,此為唐代來華穆斯林對中國天文歷學的最初貢獻;宋代隨著來華穆斯林「蕃客」長期留居和身分的置換,伊斯蘭天文學開始逐步影響中華天文學。

◎《應天曆》,引進阿拉伯星期制度
北宋太祖建隆二年,精通西域曆法的馬依澤「應召入中國,修天文」,參與了《應天曆》的編撰工作。宋人曾公亮《武經總要》第一次記載了黃道十二宮日期,這些可能都與馬依澤父子來華從事天文工作有關。

▎回回四大藥方
──具有民族特色的回族醫藥

•《海藥本草》回族醫學的重要基礎
唐末五代時文學家、本草學家李珣所撰著的《海藥本草》原書共6卷,至南宋末年已經亡佚,沒有刻本流傳,但其所敘述的藥物散見於《證類本草》和《本草綱目》等書中。

•《回回藥方》傳統醫學藥方總匯
該書產生於明代前期,是多種波斯、中亞、阿拉伯醫書、方劑的編輯譯注本,原書共36卷。書中載有580餘方劑,其中還有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開給亞歷山大大帝的方劑。

•《瑞竹堂經驗方》
明代中葉後原著在中國已失傳,作者為元代醫藥學家沙圖穆蘇。書中記載的懸吊水桶淋浴方式是回族自古以來獨特的衛生傳統習慣,另有治惡瘡方,在其方名上標有「天方」等字樣。

•《飲膳正要》中國首部營養學專著
成書於元代天曆三年,作者忽思慧是仁宗時的宮廷回回飲膳太醫。書中附有許多插圖,如每種食物的性狀、對身體有什麼好處、能治什麼疾病等都一一加以說明。

►婚姻乃「真主之明命」:不「結」不行!
回族認為婚姻是神聖的「天職」,是對人類生存繁衍的一項神聖的承諾,終身不婚配、奉行「獨身絕欲」者不為回族所贊同。

►完善的「生死觀」:不可說「死」!
回族穆斯林稱去世為「歸真」、「殁」、「口喚」、「無常」,或以阿拉伯語稱之為「冒提」(意謂大限已到),而忌稱「死」,對死者不稱「死人」而稱「亡人」,對亡者遺體忌稱「屍體」而稱「埋體」。

★本書特色:本書全面而簡明地介紹了回族傳統文化,在編寫中注重內容的思想性、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和時代性,力求正確地闡述和介紹回族文化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本書廣泛吸收相關學科研究的新成果,並由教學經驗豐富的回族教師分章撰寫,集體討論修改,最後由主編定稿成書。

作者簡介

敏賢麟,畢業於政治系,現從事教學和民族學、哲學研究工作,著有《蒙古游牧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的交匯》。


人類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一部人類文明的光輝歷史就是各個民族多元傳統文化發展的歷史。正是各個民族傳統文化的存在和發展,以及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交融,才使文化在各個歷史時期呈現出色彩繽紛的多樣性。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一個民族成員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同時又都保持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透過教育傳承,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繼承和發展文化,即透過選擇文化、傳承文化、創造文化實現文化與人的雙向建構和發展,民族教育也不例外。民族教育相對於普通教育而言,其特殊性應在民族性上。但是,長期以來,中國的學校教育對於少數民族的文化關注不夠,對不同區域、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性關注較少,學校教育表現出高度的統一性,主體文化成為人們的價值取向,學校教育的價值取向,也成為學生的價值取向。許多少數民族院校的教師、學生在接受主體文化薰陶的過程中,與自己民族的獨特的文化傳統日漸疏離,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傳承主體,這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十分不利。同時,對於其他民族的師生來說,他們也更少有機會接觸少數民族文化,更不可能形成對少數民族文化系統完整的認識。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在缺少關注的情況下,特別是隨著現代化的不斷深入,它的發展就只能在自生自滅的狀況下逐漸消失,而民族傳統文化是不可再生的,一旦消失,將無法復原。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包括了一個民族的生產、衣、食、住、行、婚姻、家庭、宗教、語言、文字、藝術、文學等物質與精神方面的文化因子。這些文化因子不僅是一個民族所熟悉並長期維持的生活內容,更是一個民族創造與智慧的表現,也是一個民族的象徵。民族院校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一,能夠增強與維護民族團結、振奮民族精神。因為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是這個民族所認同的民族一體化與民族精神的象徵,民族院校做好保護傳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關乎著各民族是否能夠和睦相處、增進民族團結、振奮民族精神,維護民族地區的社會長期穩定。第二,能夠極大地促進各少數民族之間文化交流。民族院校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使各民族學生之間加深彼此對不同文化、風俗、習慣以及信仰方面差異性的了解,促進各民族文化的交會與融合,也關乎著民族教育事業的成敗。第三,能夠展現一個民族的文化形象。少數民族文化是人類所擁有的共同的財富,在人類社會進程中可以看到,無數的文化因子已使人類共同受益,少數民族文化更是少數民族熟悉的生活基礎,為每一個民族提供了自己所熟悉的社會環境、生活技能,由於不同民族擁有不同的文化,一種文化往往代表了一個民族,對於一個民族來說,文化具有了形象價值。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有利於外部認識並關注這個民族,提升少數民族形象價值,增強一個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一、什麼是文化
二、文化的結構與分類
三、回族文化
四、回族文化的研究對象
五、回族文化的特點
六、回族文化的發展過程

第二章 歷史簡述
第一節 回族的來源
第二節 回族的形成

第三章 回族的宗教信仰―伊斯蘭教
第一節 伊斯蘭教的興起
第二節 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制度

第四章 中國的伊斯蘭教及其派別
第一節 早期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
第二節 中國伊斯蘭教的教派和門宦

第五章 回族的哲學思想和倫理道德
第一節 回族的哲學思想
第二節 回族倫理道德

第六章 回族的文化教育
第一節 經堂教育
第二節 「以儒詮經」及其翻譯運動
第三節 近代回族的新文化運動

第七章 回族的科學技術
第一節 回回天文學
第二節 回回醫學
第三節 先進的回回軍事技術
第四節 領先的回回航海技術
第五節 現代回族院士和科學家

第八章 回族文學與藝術
第一節 元、明、清時期的回族文學家及其成就
第二節 回族的繪畫、書法、建築與音樂藝術
第三節 現當代回族作家
第四節 回族武術

第九章 回族商業文化
第一節 古代回族商業
第二節 近代回族商業發展
第三節 新時期的回族商業

第十章 回族民俗禮儀
第一節 家庭和人生禮儀
第二節 婚姻制度
第三節 喪葬禮儀
第十一章 回族的飲食與服飾文化
第一節 豐富多彩的回族飲食
第二節 回族服飾文化
第十二章 回族愛國主義活動史
第一節 清代回族抗擊列強侵略的鬥爭
第二節 辛亥革命和護國護法鬥爭中的回族
第三節 抗日戰爭時期的回族
第十三章 回族名人
一、賽典赤·瞻思丁
二、明代開國功臣中的回族
三、鄭和七下西洋
四、清官海瑞
五、思想家李贄
六、五朝元老馬文升
七、反清起義鬥士米喇印、丁國棟、杜文秀
八、抗日名將白崇禧

參考書目

後記

書摘/試閱

回族文化的特點
從文化的內涵定義出發,我們可以把文化看作是人類生產、生活的寫照和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結晶,因此,文化必然具有普遍性的特點。而人類的活動,是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社會環境下進行的,這又使文化具有種種不同的差異性。對回族文化的共性和各種差異性進行研究、概括,可以看到,回族文化具有如下五個顯著特徵:
(一)民族性
人類與動物的顯著區別就在於人類的社會性,因此人類的活動總是帶有社會團體性質,以實現社會團體的利益為活動的目的和方向。當不同的社會團體分化、整合為民族的時候,反映這種以團體利益為活動方向的社會文化,便自然地帶有民族文化的特徵。
回族在長期的發展歷史中形成了一種為全民族所恪守的共同的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心理狀態、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識,這些是民族文化的突出表現。這些要素,有的雖與伊斯蘭教有一定連繫,但又不完全等同於伊斯蘭教教規,也有別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其他民族。如回族愛清潔、講衛生的習俗,內聚力強,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傳統,回族善於經商的傳統,都已成為回族的主要特點。回族的人生禮儀、飲食習俗、婚姻習俗、節日習俗等等,都富有典型的民族特色。
(二)宗教性
回族基本上是一個全民信教的民族,伊斯蘭教對回族的形成和發展起了決定性的紐帶作用。回族文化是以伊斯蘭價值觀為統攝的,兼容中華傳統文化形成的一種全新的複合性文化體系。伊斯蘭文化是回族文化的核心精神。伴隨著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而傳承下來的回族文化,具有鮮明的伊斯蘭教特色。如伊斯蘭教規定的念、禮、齋、課、朝「五功」,始終成為回族宗教功修禮儀的核心。回族喪葬習俗至今仍按伊斯蘭教規執行。如回族實行土葬、忌火葬,主張速葬、薄葬。回族禁忌中的禁食豬肉、自死物、血液,禁飲酒等習俗,也源於伊斯蘭教。回族人生禮儀中的道安問好(說色蘭)、割禮習俗等等,都是伊斯蘭文化在回族民俗中的具體表現。
(三)地域性
人類的活動必須借助一定的空間才能進行,因此,文化也就很自然地具有地域的特性。文化的地域性與文化的民族性是緊密連繫的,因為一般民族都是帶有區域性的社會共同體,民族文化在某種程度、某種角度上,也反映出區域文化的特點與內容。回族發展中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而在中國各地由於受一定地域的生產條件、生活環境的制約,其文化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方色彩。就回族飲食習俗來講,形成了不同的風味名菜。如北京回族的涮羊肉、陜西回族的羊肉泡饃、蘭州回族的牛肉拉麵、寧夏回族的粉湯餃子、雲南回族的清蒸沙鍋雞,河北、東北等地回族的羊肉小吃等等。在居住習俗、稱謂習俗、服飾習俗等方面,同樣具有地方性特徵。特別是服飾習俗,東西部和南北方有明顯的差異。如西北中年婦女一般戴青色蓋頭,老年婦女戴白色蓋頭,而福建青年婦女戴白色蓋頭,老年婦女戴青色蓋頭。
(四)注重現實,追求「兩世」
伊斯蘭文化所高揚的人本主義精神和現實主義理念,成為回族文化中重要的人生哲理。《可蘭經》中有許多鼓勵人們重視現實生活的表述:「誰想獲得今世的報酬,我給誰今世的報酬;誰想獲得後世的報酬,我給誰後世的報酬。我將報酬感謝的人。」(3:145)《聖訓》中說:「你們中最優秀的,不是為了後世而放棄今世,也不是為了今世而放棄後世,而是兩世並重。」要求人們恰當處理好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的關係,既不能因忙於勞作而忽略了精神修練的追求,也不能因為沉湎於宗教功修而忽略了勞動和工作,失去發展的機會。伊斯蘭文化追求「兩世幸福」的理念,對引導和鼓勵回族群眾珍視今世,誠實勞動,勤奮工作,創造幸福的現實生活;同時注重宗教功修、提倡精神修養,追求後世的安寧,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五)時代性
任何人類活動,都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進行的,因此,文化是一定社會、一定時代的產物,是一個歷史範疇。每一代人都生活於一個特定的文化環境下,他們很自然地從上一代那裡繼承傳統文化,並根據新的時代需要對其進行利用和改造,使其適應新的時代要求,因此,文化又同時具有傳承性和變異性。回族文化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每個階段的文化都留下了鮮明的時代烙印,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回族婚姻習俗中曾有的一夫多妻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有其特殊的社會背景,穆斯林帝國早期戰爭頻仍,大量的成年男子在戰場上犧牲,政教領袖鼓勵有條件的男子多娶妻子,以解決失去丈夫的婦女的生活出路問題。此種變通做法後來成為部分穆斯林男子娶妻納妾的「成例」加以效仿,流弊傳於中國回族。再如,過去回族姻親關係以中表親、姨表親為貴,「姑舅親,打斷骨頭連著筋」,認為親上加親、牢不可破。現在回族群眾普遍接受了近親婚配不科學的理念,不再提倡親上加親。在姓氏習俗中,這種歷史發展的軌跡也較明顯。回族先民在元代以前來華時,只有名而無姓,後來取姓,但仍保留回回經名,如馬穆薩、李主麻、王阿里等,再後來直接取漢姓漢名。此外,有些習俗在歷史發展中經過改造、凝練,最後形成回族的民俗文化,世代傳遞。如回族的武術、花兒、宴席曲、彈口弦等民俗,雖然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區域性習俗,但由於它在一定層面上反映了回族人民的心理情感和生活方式,得到了繼承、傳播和發揚光大。
(六)共融性
文化從本質上講是對自然的人化,勞動創造了人,人在勞動中創造了文化。人類的活動是在社會中進行的,所以文化是人類共同創造的社會性產物,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的經驗累積和知識匯聚、交流的結晶,它為人類社會成員共同接受、共同享有。回族與漢民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世代雜居,其文化中有不少要素是由多種文化類型互化與整合的結果,表現出了多層次、多形式的共融性特徵。最為明顯的是回族文化中既有阿拉伯、波斯伊斯蘭文化的基因,又有中華傳統文化及其他少數民族文化的要素融入。從回族的哲學思想看,明清時期的回族學者將「認主獨一」的教義與儒家程朱理學中的「太極說」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方面承認太極學說中關於萬物統一於五行,五行統一於陰陽,陰陽統一於太極,太極本無極的說法;另一方面,又提出在無極和太極之先,還有一個「造化之原主」,這就是「真一」(即真主),認為真主才是造化天、地、人、物的本體和世界萬事萬物的總根源。這樣既堅持了伊斯蘭教關於「一切非主,唯有真主」的基本信仰,又吸收了儒家學說,形成了有別於其他伊斯蘭教國家的「認主獨一」的教義。從回族的工藝美術看,這種共融性特點非常明顯和突出。如回族的清真寺建築,既有伊斯蘭圓柱拱頂式建築,但更多的則是中伊合璧式或純中國宮殿式建築。在圖案上,阿拉伯幾何圖形與中國花卉圖案相交織。整個建築的布局、造型以及內部裝飾既有伊斯蘭風格,又融進中華傳統文化和諧對稱的理念。回族飲食文化中的共融性特點也很突出,如回族傳統食品油香,原為古波斯待客食品。回族的羊肉泡饃,其饃源於阿拉伯地區的托托饃。西北回族中的粉湯餃子,做法源於漢族的食品。回族的服飾文化、語言文字,更是伊斯蘭文化和中華傳統文化融合的結果。現在回族除了留鬍子、戴白帽、搭蓋頭、穿青坎肩等習俗外,隨著時代的變化,已與漢族著裝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回族的語言除了口頭上還保留一些常用的阿拉伯語、波斯語宗教術語和詞彙外,基本上都使用漢語言文字。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77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