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比較方法:超越定性與定量之爭(簡體書)
滿額折

比較方法:超越定性與定量之爭(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5 元
定  價:NT$ 390 元
優惠價:87339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以布爾代數和集合論思想為基礎來進行中小數量的跨案例比較研究,從而處理多個原因與統一結果之間的邏輯關係。作為一種案例導向型的研究路徑,定性比較分析法(QCA)旨在融合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優勢,以互補開發出一種“合成策略”,本書首次將QCA引入社會科學領域。自本書出版以來被引用超過4000次,是社會科學領域被引次數多的方法論著作之一,同時QCA被應用在超過750項已出版的研究成果之中。

作者簡介

查爾斯 C. 拉金(Charles C. Ragin),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社會學校長講席教授。拉金教授的研究範圍涵蓋定性比較分析、社會研究、管理科學、模糊集分析等,其中重要的一個貢獻是使用定性比較分析法進行因果複雜性的分析,以突破定性與定量研究的傳統劃分,並且開發了應用於定性比較分析(QCA)和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fsQCA)的軟件包。

拉金還曾因在社會學方法論方面的杰出學術貢獻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社會科學理事會頒發的斯坦因·羅坎獎、政策研究組織頒發的唐納德·坎貝爾方法論創新者獎以及美國社會學協會頒發的保羅·拉扎斯菲爾德獎。


劉旻然,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博士,榮譽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外交政策與國內政治的互動、國際關係建構主義、歷史制度主義理論。

名人/編輯推薦

這部出色的原創作品將受到許多不同思想流派的讚賞而成為一個認識論的裡程碑,這些流派一直在努力解決拉金提出和回答的方法論問題。

——丹尼爾·希羅,華盛頓大學

拉金對日益增長的比較社會學和歷史社會學的方法文獻作出了具有說服力和高度啟發性的貢獻。所有人都將從這本書中有所收獲,能夠將加強比較研究中理論和證據之間的對話,進一步促進定量和定性方法富有成效的共生關係。

——西達·斯考切波,哈佛大學

自從本書首次出版以來,已經過去了25年。此次再版的契機也讓我有機會對這部書及其影響進行反思。本書確立了案例導向比較研究的邏輯,並圍繞其原理闡述了其分析路徑。這種新的分析路徑被稱為定性比較分析(QCA),它所包含的一系列的策略和技術,在社會研究中跨越並超越了定性和定量研究之間的鴻溝。

本書和 QCA 是從我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面臨的方法論問題發展而來的。我被訓練為一名定量社會科學家,卻不斷地被其局限性所困擾。在我研究生早期,巴林頓·摩爾(Barrington Moore)的《專制與民主的社會起源》(Social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1966)。這本書對我研究方法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因為其對有限的案例提供了極深入的比較分析,著重著墨於與特定、大規模歷史轉變相關的前提條件組合上。這本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的論證反對以自變量為核心的表達方式及它們的凈效應。這是一部與主流定量研究不一致的有重大社會科學價值的極具影響力的著作。

我面臨的方法論挑戰是去規範一種方法,是讓研究者能系統的整合案例內和跨案例分析,就像Moore 所做的那樣。一個重要的關注點是忠實於定性論證的本質,其聚焦於事情是如何發生的。解決“如何做”(“how question”)這個問題應該是任何試圖使用比較案例方法的起始點。在《專制與民主的社會起源》一書中,摩爾通過關注與不同政治結果相關的前提條件的不同組合,回答了“如何做” 這個問題。

第二個對我結合定性和定量方法起到影響的因素是我和我的一個導師 Daniel Chirot 合作完成的關於 1907 年羅馬尼亞農民起義的研究項目(Chirot and Ragin 1975)。在這個項目裡,我們關注的是使用定量證據研究與農民起義爆發相關的條件組合。基於對革命研究的宏觀社會學傳統,論文確定了兩個它檢驗過的、使用羅馬尼亞農民起義歷史數據的模型。關鍵模型建立在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Eric Hobsbawm,1959)、查爾斯·蒂利(Charles Tilly,1967)和摩爾(Moore,1966)的研究之上,強調了農業傳統主義的存在和資本主義市場力量的入侵之間的緊張關係。在這篇論文中,我遵循了約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 )提出的關於化學因果關係的概念(Mill [1843] 1967),認為為了產生質變,因果條件通常必須結合在一起,我通過交互作用的統計分析對這個論點進行了操作。該文表明,這個模型確實解釋了羅馬尼亞起義重要條件,也確實解釋了在農業領域,反抗強度的空間變化是農業傳統主義和在農業中的市場力量滲透的交互作用。

確定了交互作用作為重要的解釋策略,我開啟了長達五年的系統性地研究交互作用的旅程。出於種種原因,在建模過程中對於交互作用的更多關注也製造了更多的挫敗感。交互作用檢驗的結果就是由組成變量的度量標準及其相關性來決定的。交互項及其組合部分之間大量的共線性是一個反復出現的問題。當考慮高階交互項時,共線性被顯著地放大,研究者通常對於報告哪一種交互作用有他們自己的選擇。我的結論是,從事交互作用研究,特別是三向和高階項,是極度精細的工作。不過,這也是我想要進一步探索的領域之一,目的是評估可能存在四、五、六種條件的混合所產生的質變。多年來,我一直努力使交互模型、尤其是具有高階交互作用的模型更加穩健。我後得出結論,這不是一條富有成效的研究道路,我必須開發其他替代技術。

這種疑慮和與其相關問題促成了對新路徑的探索。我的目標本質上是將案例導向研究中某些常見的操作(通常是隱性的)正式化。為了將不同條件組合如何產生質變正式化,我轉向了我青年時期讀過的有關布爾代數、集合論和線路轉換的書。大約在同一時間,我從印第安納大學搬到了西北大學,那裡對定性導向研究更為開放。在這樣的環境中,我有了嘗試新的分析方法的可能,我在西北大學研討課上講了我的有關新興的方法論想法的節課。

我對這種交替分析基礎的探索在 QCA 的發展中達到,並於 1987 年出版了《比較方法》一書,它的不是作為一個方法論革新的終極產物而產生的,而是作為正在進行中的項目的步,以便隨時與更為廣泛的讀者交流。這項研究提出的方法有四個主要部分。

,它強調了比較研究以案例研究作為基礎的本質,要求將每個案例作為一個複雜實體(一個整體)來對待,並在分析過程中保持其完整性。在理解每個案例的不同部分時,應該聯繫這個部分與整體的其他部分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其組織理念是將案例的各個部分構成一個連貫的整體,並且應該在案例背景中對變量的影響進行評估,而不是與之分離。為了實現這個想法,案例相當於條件的組態。這個分析法的本質就是將因果相關條件的組態與結果聯繫起來。

其次,這是一種比較方法,因為它使研究者能夠通過匯集相似的案例並將它們作為組態進行比較,從而對可比案例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進行研究。真值表這個分析手段使得這個方法具有可行性,它將數據顯示在因果條件的邏輯上可能的矩陣組態中。通過將案例一起帶入真值表中,研究者可以評估哪些案例顯示了相同的因果條件組態,哪些案例存在一個或多個因果相關條件差異。

第三點,以迭代方式建立解釋模型,從而促進理論與證據間的互動。發展解釋模型的關鍵機制是矛盾的存在。當相同的條件組態同時與結果的存在和不存在相關時,矛盾就發生了。矛盾是通過將數據矩陣轉化為真值表體現出來的。如果真值表顯示了矛盾,就應該主要通過找出遺漏的因果條件來解決它。因此,解釋模型的發展與解決矛盾密切相關。這個過程是包含和排除與理論和經驗相關的條件的不斷反復,直到沒有或只有少數矛盾,這是發展解釋模型的關鍵所在。

第四點,作為結果,QCA 可以評估多個並發的因果關係。這意味著:(1)常見的是,一個多條件的組合產生了一個結果;(2)幾種不同的條件組合可能產生相同的結果;(3)一個給定的條件在不同的環境下可能對結果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QCA 將因果關係應用於特定背景概念下。這種更為複雜的因果關係也意味著,因果條件在不同的環境下可能會有相反的影響。結果是當研究員使用 QCA 時,不應“指定適用於數據的單一因果模型“(使用統計方法的標準操作),而應“確定可比案例中的不同因果模型的數量和特徵”(Ragin,1987:167)。

本書中呈現的 QCA 版本是為使用二分法(明確集)的條件和結果而開發的。在本書出版不久後,我開始著手開發模糊集分析,以作為對明確集分析的補充。這種需求促成了2000 年《社會科學中的模糊集合》(Fuzzy-Set Social Science) 的出版,以及在 2008 年《重新設計社會科學研究:模糊集及其超越》(Redesigning Social Inquiry: Fuzzy Sets and Beyond)的出版。事實上,模糊集方法的發展和對於模糊集關係進行分析的新軟件(fsQCA)的發展是早於許多使用明確集相關局限性上的爭論。在 QCA 中加入模糊集分析,為該方法擴展到案例導向的宏觀比較研究奠定了基礎。

目次

中文版推薦序
前言和概述
致謝
2014年版前言
1.比較社會科學的獨特性
1.1比較社會科學的邊界和目標
1.2關於分析單位的注意事項
1.3方法論的結果
1.4 著手於比較方法
1.5 比較研究方法的邏輯
1.6 比較社會科學中定性與定量研究的分裂
1.7 展望未來
2.異質性和因果複雜性
2.1興趣、簡單性和複雜性
2.2因果複雜性
2.3因果複雜性分析
2.4目前對實驗設計的替代方案
3.以案例為導向的比較方法
3.1穆勒求同法
3.2穆勒簡介求異法
3.3以案例為導向的研究中的多重並發因果關係
3.4以案例為導向方法的實踐
3.5案例研究的局限性
3.6以案例為導向研究策略的總結
4. 以變量為導向的方法
4.1以案例為導向的比較研究的目標
4.2以變量為導向研究中的理論檢驗要素
4.3定量技術在跨國數據中的應用
4.4跨國研究中的統計控制原則
4.5統計控制Vs.實驗控制
4.6對統計控制批評的響應
4.7結論:在以變量為導向的研究中觀點與證據的互動
5. 對比組合比較策略和綜合比較策略
5.1組合比較策略和綜合比較策略的價值
5.2三個組合策略
5.3組合策略與目標及方法之間的關係
5.4綜合策略的要素
6. 定性比較方法的布爾路徑:基本概念
6.1布爾代數的基本特徵
6.2總結
7.將布爾代數用作定性比較的延展
7.1有限多樣性的問題
7.2關於矛盾的問題
7.3對理論論點的評估
7.4將布爾方法作為一種中間道路
7.5使用布爾算法的注意事項
8.定性比較研究中布爾方法的應用
8.1在國家構建中的應用:對羅坎(1970)的重新分析
8.2比較研究對次國家單位的應用
8.3經驗類型學在組織上的應用
8.4本章的局限性
9.社會研究中思想與證據的對話
9.1以變量為導向和以案例為導向研究中的觀點與證據
9.2定性比較研究中的觀點與證據
9.3將布爾分析作為一種糾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3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