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沉睡的帝國套書(共四冊)
滿額折

沉睡的帝國套書(共四冊)

定價
:NT$ 1680 元
優惠價
90151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66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4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封面文案】真心相待的佳人太少
情愛遊戲的背後是無盡的爭寵,
愛情,對那時的妃嬪來說,不過是一切虛幻的奢望罷了!
忠臣難當
大義實現的那天變得渺茫,上位者將官場平衡置於百姓之上,許多人為官卻不能貫徹理想,無能為力。
結黨營私無社稷
是為大義,還是實為私利?
在派系對立鬥爭下,心中還能懷有百姓嗎?

想迎來的盛世太遠
天下紛亂,即使君王想勵精圖治,
仍離心中的藍圖差了一大截,
廟堂跟社稷往往是兩個世界,
許多人不過是活在自己的幻想裡罷了。

【內容簡介】從家族、君臣、派系到新舊勢力之間的糾葛,
解密帝國的崛起、興盛、衰敗乃至滅亡之路。

古代的政權轉移、優勝劣汰是怎麼開始的?
古代忠臣、奸臣與當權者的三方角力是如何形成的?
各個派系如何形成?黨爭又從何而起?
曾經的盛世王朝,在外敵侵略下怎麼會落得一敗塗地?
世人都知道,沉睡的,從來就不只是帝國。
一個個鬥爭故事,就在這裡告一段落……。

武則天宣揚迷信,賦予佛教徒特權,增加人民負擔,興大獄株連無辜,放縱男寵胡作非為。但她基本上保持了盛唐局面,社會相對安定且生產有所發展,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功大於過,可稱得上是一位英王。
――〈武則天稱帝〉

司馬氏標榜禮教,嵇康則公開打出「非湯武而薄周孔」的旗幟,在思想界裡公開與統治者對抗,造成廣泛的影響,同時也是對司馬氏虛偽禮教的一個很有力的揭露,司馬昭當然惱火。
──〈《廣陵散》於今絕矣:嵇康之死〉

明朝滅亡了,由明末興起的黨社運動不但沒有隨之消亡,反倒更趨蓬勃發展,並一直影響到近現代。正如有人挖苦道:「鬧垮了明朝還不夠,到了大清還接著鬧。」
――〈東林黨議〉

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失敗了,但它對中國近代史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的影響是巨大的。它使中國看到世界,它使無數的中國人接受了西學,從而極大地縮短了中國走向世界的進程。
――〈洋務新風〉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主編:魏鑒勛
編著:王若、張晶、張志坤、張國慶、喻大華、蔣瑋、蔣重躍、楊英杰、趙東艷(依姓氏筆劃排列)
《沉睡的帝國》由多位歷史研究學者共同編篡完成。

劉邦鏟除異姓諸王
功高震王,對他猶如惡夢;兔死狗烹,對他不啻良方。
劉邦平定天下以後,為了穩定局勢,確保自己的統治,便大封功臣,以一些財產、部分權力來安撫那些跟隨自己出生入死打天下的人們。曾幾何時,「功高震主」猶如惡夢一般纏繞著他,令他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當年,自己那些手下為自己爭天下,大效犬馬之勞,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如今,倖存者被自己封為王爵,坐鎮一方。有誰能保證這些與自己一樣的「無賴」們不會對自己搗蛋,又有誰能料定這些殺人不眨眼的「魔王」在自己死後不起來爭奪皇帝的寶座?
「怎麼辦?自己應該怎麼辦?」深深地困擾著當上西漢皇帝的劉邦。終於,他從「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古訓中受到了大大的啟示。
劉邦把他的「三尺劍」指向了他親封的那些手足般的異姓諸王。
首當其衝的是功勞最大的齊王韓信。
韓信是個奇才。劉邦之所以能統一天下,大半是韓信的功勞。韓信為劉邦制定了建功立業的大計,平定三秦,擒魏王豹,奪取代國,征服趙國,吞併燕國、齊國,最後垓下一戰滅了楚國。劉邦對韓信則是解衣衣之,推食食之,言聽計從,情過兄弟。兩人之間裂痕的產生,是在漢高祖四年(西元前二○三年),韓信率軍滅掉齊國之後。韓信俘虜了齊王田廣以後,派人給遠在滎陽,正與楚軍苦戰的劉邦送去一封信。韓信在信中說,齊國一向詭詐多變,是個有名的反復無常的國家。如今雖然已被攻下,但局勢不容樂觀。其南部邊界與楚國為鄰,請求批准自己為代理齊王,坐鎮這裡,否則難以安定齊國。從當時的全局看,韓信的這個主張沒有錯誤,如果說有點問題,就是韓信要求權位之心太急了一點,儘管如此,韓信也還是留有餘地的,他只要求當個代理齊王。
劉邦接到這封信時,正與張良、陳平研究如何突破楚軍的包圍,軍情很急,心情更急。劉邦一見韓信要當代理齊王,不由得把桌子一拍,怒沖沖地罵道:「老子被圍困在這裡,日夜盼望你小子來解圍,你小子卻要當什麼代理齊王!」
張良、陳平不約而同地踢了踢劉邦的腳尖,示意他不要再當著送信人的面說什麼了。劉邦立即止住了話頭,瞅了二人一眼。張良、陳平湊到劉邦的耳邊說:「目前我們陷入包圍,情況很不利,難道還有法子約束韓信嗎?不如送個順水人情,讓他當齊王,使他全心全意守住齊國,否則,他要叛亂的。」
劉邦一聽,不由得打了個冷顫。他急忙開口罵說:「他娘的,大丈夫平定諸侯就該當個正經的王,當什麼代理王!」
說罷,當場命令張良負責去鑄齊王大印,然後親給韓信送去。隔年二月,張良趕到齊國,代表劉邦把齊王大印授與韓信,任命他為齊王,並命他調動軍隊去攻打楚軍。
這時,楚霸王項羽為了拉攏韓信,派武涉到齊國遊說。武涉見到韓信便說:「天下被暴秦折磨已經很久了,所以人們紛紛揭竿而起,聯合反秦。推翻秦朝以後,本該按功勞分封諸侯,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可是,萬萬沒料到劉邦又挑起戰爭,打出函谷關,還要消滅楚國,他是不吞併天下絕不會罷休的。劉邦是個無賴小人,項王本有許多機會可以輕而易舉地殺了他,每次他都花言巧語,甚至起誓發願,項王可憐他,給他一條活路。可是,他一脫離危險,立刻變卦,背信棄義地攻擊項王。將軍您與他交情很深,為了他,您出生入死,依我看,將來有一天,將軍您也要落在他的手中,沒有好下場。當前,他之所以不動您,是因為有項王在,他要依靠您攻打項王。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將軍您的作用是有決定性的,您偏向誰,誰就獲勝。我敢斷言,一旦項王失敗,劉邦獲勝,他馬上就會向您開刀。將軍您與項王是老相識了,為什麼此時不站出來與楚國聯合呢?這樣一來,天下就形成三分之勢,齊、楚、漢各自稱王又有什麼不好呢?如果將軍失去這個機會,仍像從前那樣站在劉邦一方,與楚國作對,我實在不敢首肯哪!以將軍的遠見卓識,肯定也不會如此吧?」
韓信聽罷,微笑著說:「從前我曾侍候過項王,在他部下當過執戟郎,人微言輕,進言不聽,獻計不納,所以我才離開項王投奔漢王。漢王授我上將軍大印,統率全軍,把自己身上穿的衣服脫下來給我披上,把自己吃的食物推到我面前叫我吃,對我是言聽計從,所以我才有今天。漢王對我如此有恩,我怎能背叛他呢!我至死也不會對漢王有貳心,請您代我向項王表示歉意。」
武涉說不動韓信,只好灰心地走了。
武涉去後,謀士蒯徹以給韓信相面為由,勸說韓信獨立。蒯徹對韓信說:「看大王的臉,不過是個諸侯相貌,而且註定要遭到許多危險;看大王的背啊,那可是大貴之相,無法形容。」
韓信認真地問:「先生,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蒯徹認真地答:「當初天下英雄起兵反秦時,想的只是如何才能推翻秦朝。現在楚漢相爭,為時已久,天下百姓遭殃,生靈塗炭,屍骨遍地。楚霸王曾威震天下於一時,現在困在京縣和索邑之間,再也無力前進一步;漢王率數十萬大軍據守鞏縣和洛陽之間,一天數戰卻毫無戰功,連受挫折,無力自救。綜上所述,智者、勇者都已經陷入困境。百姓無以為生,怨聲載道。據我的看法,如果不是聖賢出世,天下是沒辦法了。當前,楚霸王和漢王兩個人的命運就懸在大王您一人手中。您為漢出力,漢就獲勝;您為楚出力,楚就獲勝。大王如果聽我的話,莫如讓楚漢兩家都存在,大王與他們三分天下。一旦出現鼎立局面,誰也不敢先動手。那時,憑大王的賢才聖德,文韜武略,以齊國之大,戰士之多,聯合燕國和趙國,占領楚漢的中間地帶,扼住薄弱環節,箝制他們的後方,順天應人呼籲楚漢停戰,天下各國誰能不聽從,誰敢違抗大王命令?然後,將大國領土分割,增加新的封國,眾諸侯得到封賞,哪個不感激大王?大王坐鎮齊國,控制膠河、泗水流域,交好各諸侯,則天下國君便都爭先恐後來齊國朝拜了。大王切記天意不可違,機會不可失啊!違背天意受懲,失卻機會遭殃呀!」
韓信說:「先生差矣。漢王待我恩重如山,我怎麼能貪富貴而忘道義呢!」
蒯徹接著說:「大王一定記得,當年常山王張耳和成安君陳餘曾是布衣之交、換命的朋友,可是,後來常山王還不是殺了成安君?此二人的交情乃是最深厚的,為什麼最終反目成仇了呢?原因就在於欲望多而人心難測呀!現在,大王與漢王的交情肯定不會比當年張耳與陳餘的交情深,而大王與漢王之間將要出現的矛盾肯定比張耳、陳餘的矛盾大。因此大王認為漢王將來不會加害自己,肯定是錯的。從前,文種拯救越國,使勾踐成為霸主,功成之後,文種還不是被殺了。狡兔死,走狗烹啊,古今一理!大王與漢王之間,交情不如張耳、陳餘,忠誠不如文種對勾踐。歷史上的教訓可要借鑑啊!常言說功高震主,大功不封。現在,大王的處境就是如此,危險不請就要自到了。望大王三思。」
韓信對蒯徹說:「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請暫時回去,容我仔細考慮。」
蒯徹起身告辭走了。
幾天以後,蒯徹又來見韓信。一進門,蒯徹就說:「聽取正確的意見,是成功的預兆;周密的計畫,是成功的關鍵。聽取錯誤的意見,而計畫失誤,想長治久安就太少了。做事果斷才算明智,猶豫遲疑難以成功。在小事上用盡心計,就會忽略天下大事。憑智慧知道事情該怎樣做,但決定之後又不實行,這是失敗的根源。成功很難,失敗卻很容易啊!時機得來不易,失去就不會再來呀!」
說罷,盯著韓信。韓信仍然猶豫不決,總以為自己功勞大,漢王不會虧待自己,下不了決心背叛漢王。蒯徹見狀,急忙告辭,連家也沒回就出逃了。
漢高祖五年(西元前二○二年)十月,劉邦率大軍追擊項羽至固陵(今河南淮陽縣),事前與齊王韓信和魏國丞相彭越約定,二人率軍前來會戰,可是到時卻不見二人前來。結果楚軍還擊,大敗劉邦。劉邦只得深溝高壘堅壁自衛。焦急萬分的劉邦向張良求計。張良建議劉邦增加韓信的封地,晉封彭越為王,明確封地,二人肯定領兵前來解圍。劉邦立即下令把淮陽以東直到海濱的大片土地劃歸韓信,把淮陽以北至東阿縣的土地劃給彭越並封他為梁王。
韓信、彭越聞訊後,立即提兵前來參加會戰,兩個月之後,在垓下消滅了項羽。
劉邦消滅項羽之後,感到必須解決功臣宿將尾大不掉的問題了。對韓信、彭越這樣的人,如果再遷就,後果就不堪設想了。因為韓信的影響最大,所以他選準了韓信下手。十二月,漢王在消滅項羽凱旋路過定陶(今山東定陶縣)時,突然進入韓信的大營,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奪了韓信的兵權。不久,又下令把韓信改封為楚王,把他從山東遷到淮北,以下邳為楚國的都城。韓信被調離齊國心情自然不舒暢,但是,對劉邦的忠誠還沒有改變。
漢高祖六年(西元前二○一年)十月,有人向劉邦上書告發楚王韓信謀反。劉邦立即召集眾將研究對策。眾將異口同聲地說:「立即出兵把韓信那小子宰了!」
劉邦又問陳平,陳平卻反問劉邦:「別人揭發韓信謀反,韓信知不知道?」
劉邦說:「他不知道。」
陳平又問:「陛下的兵力與韓信的兵力誰強誰弱?」
劉邦沉吟一會兒,說:「咱們的兵力恐怕抵不過。」
陳平還問:「陛下的領兵將領中,能力有超過韓信的嗎?」
劉邦說:「沒有。」
這時,陳平掃了大家一眼,才慢條斯理地說:「既然我們的兵不如韓信的兵,我們的將也不如韓信的將,如果現在去攻打韓信,這只能加速韓信造反。我深為陛下不安。」
劉邦急不可耐地問:「那你到底認為該怎麼辦呢?」
陳平說:「依臣愚見,陛下可學古代天子巡狩的樣子,宣布去雲夢澤巡視,在陳郡(今河南淮陽)會見各國王侯。陳郡在楚國北部邊界,韓信肯定應召前來,他以為陛下外出巡遊,不會存什麼戒心。陛下可趁他前來朝拜之時,用一名衛兵就可以把他活捉了。」
劉邦採納了陳平的建議,派使臣四處宣布自己出遊雲夢澤,在陳郡會見各地諸侯。使臣剛離京,劉邦也緊跟著動身了。
韓信得知劉邦出遊並會見諸侯的消息後,心裡也開始琢磨,懷疑劉邦可能對自己又要採取行動了,自己不知如何是好。他的謀士建議殺死項羽的降將鍾離昧,再去拜見劉邦,劉邦一定很高興,就可以免去一場是非了。韓信於是把鍾離昧叫來,問他對劉邦此行有何對策。鍾離昧已感到韓信要出賣自己了。於是,就對韓信說:「朝廷所以不出兵來攻打,是因為我在大王您這裡。我今天死了,明天大王也就垮了。」說罷,拔出佩刀抹了脖子。
第二天,韓信前往陳郡會見劉邦。劉邦一見韓信,立即命令武士把他綁上,拴在自己座車的後邊。韓信這時才感到自己又幹了一件蠢事,他仰天長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現在,天下已經平定,該我韓信掉腦袋了!」
劉邦扭過頭來向韓信喝道:「有人告你謀反!」
說罷,命令啟駕返回洛陽。回到洛陽後,劉邦沒有殺韓信,將他降為淮陰侯,軟禁在京。
被降了級的韓信心裡明白,這是劉邦猜疑畏懼自己所致。一想到現在自己與遠比自己低下的周勃、灌嬰等人為伍,心裡就悶悶不樂。因此,只在家中待坐,從不外出,就連朝拜皇帝的例行公事,他也不參與。
漢高祖十年(西元前一九七年),陽夏侯陳豨被劉邦封為丞相,離京去趙國、代國邊境。出發前,陳豨來向韓信告別。韓信拉著他的手,單獨與他在庭院中密談。韓信說:「你能和我談談心嗎?」
陳豨說:「任何時候我都聽從將軍的命令。」
韓信說:「你這次離京,責大任重,要監控趙國、代國的軍隊。燕趙之地是精兵屯聚之處,你又是陛下的寵臣,這可是如虎添翼呀!你可曾想過,一旦有人指控你造反,第一次,陛下絕不相信,可是第二次再告,陛下就要懷疑在心了,等第三次再告,陛下一定要親自帶兵去討伐你了。如果發生這種事,你也別慌,我在京裡起兵策應你,天下的大局也就定了!」
陳豨一向崇拜韓信,如今經他這麼一分析,真有不寒而慄之感。於是,陳豨連忙說:「多虧明公點撥,我一定按您的吩咐辦。」
陳豨離京不久,果然有人上報劉邦說他要謀反,依據是他門下多養豪傑之士。劉邦聞報後就派人北上去調查,結果查出陳豨的門客有許多違法事件,且與陳豨有關涉。對此,陳豨很害怕。
投降匈奴的韓王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派部下來遊說陳豨,想乘機把陳豨拉過去。
不久,劉邦徵召陳豨返京。陳豨擔心有去無回,便謊稱有病,不能進京。在九月份,他便在韓王使者的策動下叛變了,自稱代王。
劉邦親率大軍討伐陳豨,很快便抵達邯鄲。命令趙國丞相周昌在當地選拔將領,有四個應徵者被選中。當這四位壯士來拜見劉邦時,一進門就挨了劉邦一頓臭罵:「就憑你們這幾個小子還想當將軍嗎?」
這四個人被羞辱得無地自容,只有不斷地叩頭。結果更出乎他們的意料,劉邦罵完之後,就封他們為將,而且每人還賞封邑一千戶。對此,劉邦的侍從們也很不理解,劉邦笑著指點侍從的官員:「陳豨的勢力很大,趙國、代國被他占了許多地方。現在,我雖然緊急徵調各地的軍隊,可是哪個封國也沒派兵來!我現在只得依靠趙國的人力物力了。重賞這四個小子,趙國的百姓就會踴躍出征,為我所用了!」
同時,劉邦還用重金拉攏、分化陳豨的部將,使之多數都叛離了陳豨,投向了劉邦。
半年以後,陳豨就垮了。
當劉邦離京討伐陳豨時,韓信以為時機已到,他裝病沒有跟劉邦上前線,積極策劃政變。他準備假傳聖旨赦免監獄中的犯人,解放京內的奴婢,依靠這些人襲擊皇宮及各衙門,殺死呂后和太子。準備就緒後就派人給陳豨送信,只等回信一到便開始行動。
正在這關鍵時刻,韓信的一個門客因得罪了韓信,被關起來並要處死。這個門客的弟弟為了搭救哥哥,便把韓信的政變計畫全盤報告給呂后,呂后就與丞相蕭何商議如何除掉韓信。計議已定,便由蕭何出面去找韓信,說:「皇上已把陳豨處死了,報捷的使者剛到京城,呂后要接見群臣,以示慶賀。你雖然有病,也應勉強進宮打個照面,表表態度才好呀!」
韓信上了蕭何的當,毫無戒備便進宮去見呂后。萬萬沒料到,一見呂后的面,就被綁上了。呂后下令立即將他殺死。臨死前,韓信嘆了一口氣,說:「我真後悔沒聽蒯徹的話,今天竟被一個女人算計了,這難道是天意嗎?」
韓信死後,呂后又下令剿滅了他的三族。
劉邦鎮壓了陳豨叛亂,返回洛陽,聽說韓信被處死,心情很矛盾,既高興又憐惜。他問呂后:「韓信臨死時留下了什麼話沒有?」
呂后說:「他說後悔沒聽蒯徹的話。」
劉邦把手一拍,說:「對啦,還有那個能言善辯的蒯徹!」說罷,立刻下令通緝蒯徹。
蒯徹離開韓信後,變裝流亡,靠相面算卦掩護。儘管如此,還是很快被捉住,押送到京城。劉邦親自提審他:「我問你,是你教韓信造反的嗎?」
蒯徹不慌不忙地答道:「是的,我給他獻過計,可惜這小子不聽,才送了命。如果當年聽我的話,陛下又怎能殺死他呢!」
劉邦一聽,氣得七竅生煙,連連拍著桌子喊道:「來呀,把這個王八蛋給我烹了!」
蒯徹也高聲喊道:「烹死我冤枉!」
劉邦瞪大了眼睛說:「不是你教唆他造反的嘛,你還有什麼冤枉?真他娘的!」
蒯徹慢條斯理地說:「亡秦無道,中原逐鹿,身手快的占先。古時盜蹠的狗對著堯也汪汪叫,不是堯不仁,而是盜蹠的狗忠實於主人。當年,我只知道韓信的才能,卻不知道陛下的才能,何況,天下英雄豪傑特別多,也都像陛下那樣爭天下,只不過能力有限才沒爭成,難道今天都要把他們烹死嗎?」
劉邦聽了這段話,沉吟一會兒,忽然噗哧一笑,對武士們說:「饒了這小子吧!」
劉邦在除掉了韓信以後,又接連除掉了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和燕王盧綰。
彭越在秦末為生活所迫為盜,劉邦起義後,他參加了義軍。因為屢立戰功,甚得劉邦的倚重。彭越當了梁王之後,劉邦對他也很不放心。當劉邦征伐陳豨向各王國調兵時,彭越與其他諸王一樣,沒有出兵。後來,勉強派出一些軍隊前去,自己卻稱病沒有率軍前往。劉邦對此很生氣,從邯鄲派使臣責備彭越。彭越很害怕,連連向使臣請罪,並表示立即去面見劉邦。但是,他的部下卻反對他去邯鄲,勸他道:「大王開始不率軍前去,而受了責備之後又要隻身前去,一到邯鄲肯定要被逮捕,不如乘此機會也起兵造反。」
當時,彭越並未採納部下的建議。但是,也沒有去面見劉邦。
劉邦鎮壓陳豨,回到了京城長安,一直想找機會懲治彭越。恰巧,彭越手下的一個官員犯了法,為逃避彭越的懲處,就跑到長安向朝廷檢舉彭越曾與部將密謀造反。
劉邦在洛陽聞報後,表面上未動聲色,暗中派人去梁國,乘彭越不備,突然逮捕了他。然後,將彭越押在洛陽。這時,才命大臣調查彭越造反的問題。結果,彭越以謀反罪被判死刑。但是,劉邦卻將他赦免了。彭越被削去王爵,流放蜀地。
彭越在被押送到四川的途中,於陜西華縣碰上了由長安去洛陽的呂后。彭越見到呂后,痛哭流涕,表白自己確實沒有反心,哀求呂后把他送往故鄉昌邑為民,不去四川。呂后聽罷,滿口答應,並命令彭越跟隨自己一同去洛陽。彭越懷著希望跟呂后向洛陽前進。
呂后一到洛陽,便迫不及待地對劉邦說:「彭越是天下有名的壯士,陛下今天把他流放到四川,這不是留下個後患嘛!依我看,不如找個藉口把他殺了。因此,我把他帶回洛陽來了。」
劉邦聽後不住點頭稱是。於是,呂后就指使彭越的一個門客告發彭越又要謀反。彭越立即被送審,很快被斬首,家人也都被殺。他的頭還被掛在洛陽城頭示眾。劉邦還發布詔令:「誰敢為彭越收屍,與他同罪。」
不久,彭越被捕前派往齊國公出的大夫欒布回來了。他匆忙趕到洛陽,跪在懸掛彭越人頭的城樓下,大聲報告自己出使齊國的情形,報告完後,又痛哭流涕地祭奠彭越。欒布的這一舉動,轟動了洛陽城。他被逮捕,劉邦親自審訊他。劉邦一見欒布,就破口大罵,下令把他扔到滾油鍋裡烹了。當武士們把欒布拖到掀開的油鍋前時,欒布回過頭掙扎著說:「我要說一句話,然後再死。」
劉邦說:「你還有什麼話講?」
欒布平靜地說:「陛下可記得,當年被項羽困在彭城時,在滎陽、成皋間吃了敗仗,項羽他為什麼不能西進?就是因為彭越在梁地打擊項羽部隊,支持了漢軍的緣故。當時,彭越如倒向項羽,漢軍就必敗無疑;如果支持漢軍,項羽就必滅亡。再說,垓下會戰時,彭越如不參加,項羽也就不會一敗塗地。陛下平定天下,彭越被封為梁王,他也想世世代代地傳下去呀!萬萬沒想到,陛下一次徵調,他因病不能率軍前往,就被認為是謀反。究其實,他根本就沒有一點造反的跡象!陛下苛求,以小過斬大將,還滅了他的三族。我真擔心所有的功臣都會因此而寒心,人人自危呀!現在,梁王已經屈死了,我還活著幹什麼?我說完了,請陛下把我烹了吧!」
說罷,欒布扭過身去,朝油鍋大步走去。
「慢!」劉邦大喊了一聲。人們立刻靜了下來,只聽得鍋中的油在嘟嘟地響。「欒布,真有你的。朕免你一死,封你為都尉!今後好好效忠朝廷。」劉邦一字一板地大聲說。
欒布與在場的群臣都跪下來高呼萬歲。
韓信、彭越之死,嚴重地刺激了淮南王黥布。黥布,本姓英,在秦末因犯法被處以黥刑,在驪山服苦役。他率領犯人暴動,淪為江湖盜賊。後來,參加了農民起義軍,在項梁部下為將。項梁死後,他又在項羽部下。黥布擅長以少勝多,屢戰屢勝。後來,他因不滿項羽而投降了劉邦。漢高祖四年(西元前二○三年)黥布因戰功卓著被封為淮南王。呂后殺死韓信,黥布內心就感到恐懼了。不久,彭越又被劉邦處死,黥布感到下個就要輪到自己被殺,終日惴惴不安。七月間,劉邦把彭越的屍體剁成肉醬送給各地諸侯,意在警戒他們。黥布正在打獵時,朝廷的使臣把彭越的肉醬送到了。黥布見狀,汗如雨下。當即就決心造反。他暗中調兵譴將,偵察鄰近郡縣的動態,只等部署好軍隊就公開扯旗造反。
正在這千鈞一髮之時,黥布家中發生了一件「醜聞」,打亂了他整個計畫。黥布有一個漂亮的姬妾,很得他的寵愛,因病常到一位名醫家中就診。而黥布的下屬中大夫賁赫正好住在這位醫生的對面。賁赫想巴結黥布的寵妾,以便她在黥布面前提拔自己,企圖以此達到升官的目的。賁赫既存此心,便留意寵妾的行蹤。一天,看到寵妾又來醫生家時,賁赫便帶著厚禮去見寵妾。寵妾收下了禮物,賁赫還陪她吃了一頓飯。寵妾認為賁赫這個人很熱情,很忠厚,便答應替他疏通關係。
一次,寵妾趁黥布高興的時候,便說:「中大夫賁赫這個人不錯,是個忠厚長者,有機會該提拔重用。」
黥布感到很奇怪,就追問了一句:「你怎麼認識賁赫?」
寵妾就把在醫生家見到賁赫的情況一五一十都對黥布講了。黥布一聽,大犯疑惑,認為自己的寵妾與賁赫肯定有了姦情。於是把寵妾臭罵了一頓,還要逮捕賁赫。賁赫聞訊後,連夜逃奔京城長安。一到長安,就向朝廷揭發黥布的造反陰謀,並建言朝廷先發制人,立即殺黥布。
劉邦看過賁赫的奏章後,就和丞相蕭何研究對策。蕭何說:「黥布不可能造反,這大概是仇人誣陷他。最好先把賁赫囚禁起來,然後派官員到淮南去調查核實。」
劉邦採納了蕭何的辦法,把賁赫關押起來。正在考慮派誰去淮南調查時,從淮南送來了黥布造反的報告。
原來,黥布發現賁赫逃跑後,感到問題嚴重,立刻把賁赫的家屬全殺了,當即出兵造反。劉邦接到黥布造反的報告後,立即釋放了賁赫,並升他為將軍。
同時,劉邦還召集諸將研究征討黥布的方略。眾將異口同聲地要求立即出兵,殺死黥布。但是,卻沒有什麼具體安排。汝陰侯滕公對劉邦說:「陛下,臣有一個門客叫薛公,是從前楚國的令尹,他很有頭腦,不妨叫他來談談。」
劉邦把薛公召來,向他問計。薛公說:「黥布造反是必然的。」
劉邦表示不解。薛公解釋道:「黥布、韓信、彭越是三位一體的人物,論功勞、論地位都是一樣的。他見韓、彭二人被殺,就懷疑自己也好不了。因此之故,他造反是必然的。」
劉邦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講下去。薛公說:「黥布造反後,有三種選擇。如果他採用上策,崤山以東可就全歸他了;如果他採用中策,朝廷與他的勝負還不能確定;如果他採用下策,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劉邦被弄糊塗了,連聲問:「什麼是上策?什麼是中策?什麼是下策?快快講來!」
薛公不疾不徐地說:「所謂上策,黥布應向東攻占吳國,向西攻占楚國,向北吞併齊國,奪取山東,然後再發布文告命令燕國、趙國不要輕舉妄動,固守邊境,保證互不侵犯。這樣一來,崤山以東的廣大地方就不再屬於朝廷了。」
劉邦急忙插話:「中策又如何呢?」
薛公說:「黥布的中策,是東攻吳,西攻楚,向北攻占韓國、魏國,奪取敖倉的存糧,封鎖成皋的交通。這樣一來,朝廷能否獲勝在兩可之間。」
劉邦又追問:「那下策呢?」
薛公說:「黥布的下策,是向東攻吳,向西攻占下蔡,然後,把重要物資運到越地去,而他自己則在長沙。這樣,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劉邦問:「據你看,黥布將會選擇哪種呢?」
薛公斬釘截鐵地說:「臣以為,黥布肯定選擇下策!」
劉邦問:「黥布為什麼不採用上策、中策,非要下策呢?你給老子說說!」
薛公竭力忍住笑,答道:「黥布是個苦役犯出身,突然間變成了王爺,他目光短淺,一心為己而不顧及百姓,也不為子孫後代著想,所以他一定採用下策!」
劉邦把手一拍,說:「有理,說的好!」說罷就封薛公為千戶侯。
之後,劉邦決定出兵征伐黥布,因自己的身體不好,準備叫太子劉盈掛帥出征。於是,封太子劉盈為淮南王,取代了黥布的爵位。
太子的幾個門客出於維護太子的利益,就一起去找太子的舅舅、呂后的弟弟建成侯呂釋之,他們異口同聲地說:「皇上命太子領兵出征,打勝了,太子也無法升官;萬一失敗了,可就遭殃了。請您見見皇后,把我等的意見轉報,為了太子著想,可別讓皇帝派他掛帥出征啊!」
呂釋之立即去見呂后,按太子的賓客教他的話說:「黥布,眾人皆知是天下有名的猛將,皇上命太子出征,這不是像用羊趕狼一樣嘛!再說,出征諸將都是與皇帝一起打天下的人,哪一個也不是安分的人,他們自恃是開國功臣,有誰會服從太子的調遣呢!叫太子出征,後果實在不堪設想啊!只有皇后出面去求皇上,才能改變皇上的決定,太子是國本,怎麼能冒險去呢?皇上雖說身體欠安,但是,可以躺在車上指揮。只有皇上去,諸將才能聽命令呀!」
呂后聽罷,感到很有道理,連夜向劉邦哭訴,要他關心兒子,為了老婆、孩子,必須親征。劉邦被呂后糾纏得無法可想,只得答應了。劉邦把劉盈喊來罵道:「我就知道你小子當不了重任,把你娘又抬了出來,得了,拼上我這把老骨頭,你老子替你去打黥布!」
黥布起兵後,對手下眾將說:「皇上歲數大了,身體又不好,打仗也打膩了,他肯定不能親自出馬。他不來,咱就不用怕。朝中諸將除了韓信和彭越,沒有抵得過我的。如今,韓信和彭越早變成了屈死鬼兒,你們就放心大膽地跟著老子幹吧!」
眾將一聽,個個磨拳擦掌,歡呼雀躍。果然不出薛公之所料,黥布採用了下策,出兵打跑了荊王劉賈,吞併了荊國,然後渡過淮河打敗了楚國,一路西進。
漢高祖十二年(西元前一九五年)十月,劉邦統率的大軍與黥布的叛軍在蘄縣(今安徽宿縣東南)碰上。黥布的軍隊兵精將勇,劉邦避其鋒芒堅守庸城暫不交兵。劉邦在樓頭上瞭望敵軍,只見叛軍在黥布的指揮下,布下的陣勢與當年項羽的陣法非常相似。突然,城下一陣鼓聲過後,黥布騎著高頭大馬,在眾將的簇擁下,衝出陣來。劉邦在城頭上,指著黥布,遙相問道:「你小子為什麼要造反?老子哪點對不住人?」
黥布哈哈大笑,高聲說道:「我想當皇帝!」
劉邦聽罷,破口大罵:「你這個驪山的苦刑犯,也不看看你的德行,就憑你還能當皇帝!」罵罷,下令兵士放箭。飛蝗般的箭齊向黥布射去。黥布退後了一段,劉邦便指揮軍隊衝出城去,與黥布的軍隊開始混戰。
兩軍廝殺,喊聲震天,煙塵蔽日,刀光劍影纏身,人仰馬翻,血流遍地。最後,黥布的軍隊不支,逃過了淮河。黥布指揮部隊幾次反撲,都被劉邦打退。黥布率領親兵百餘名逃往長江以南。劉邦派兵隨後緊追不捨。黥布逃奔越地,企圖向番君吳芮求援。在路過番陽(今江西鄱陽縣)時,被吳芮的兒子吳臣派人殺死。與此同時,在北方,陳豨的殘部也被肅清。陳豨的一個副將被俘後供稱燕王盧綰與陳豨有勾結,曾派人參與陳豨叛亂。
劉邦在平定了黥布之後,派人徵召燕王盧綰。盧綰沒敢應召前來,謊稱有病拒絕進京。劉邦派辟陽侯審食其和御史大夫趙堯去燕國迎接燕王並順便調查。結果,查清了燕王盧綰從前上報朝廷處死的部下張勝,沒有被處死,而恰恰是這個張勝,充當了燕王與陳豨的聯絡員。
盧綰得知審食其、趙堯的調查結果後,嚇得躲藏起來。他對親信說:「外姓人現在封王的,只剩下我和長沙王兩個了。韓信、彭越接連被殺,都是呂后的主張。現在皇上患病,呂后專權,她是不會放過我的!」不久,劉邦派樊噲領兵攻打盧綰。盧綰藏身不住,投降了匈奴。
至此,異姓諸王全被清洗掉了。空出的王位,劉邦派自己的子侄出任。他滿心以為,除掉了異姓諸王,全由劉氏子孫當王,肯定會效忠朝廷,成為自己及未來繼自己當皇帝的兒孫們忠誠又得力的屏障,劉氏王朝便可無憂了。他萬萬沒有料到,他親口封的同姓諸王在他死後,便挺身而出,與他的子孫爭奪皇帝寶座。而他的子孫倒是在一些異姓大臣們的維護下保住了皇位。
歷史給劉邦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可是又給劉邦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目次

《沉睡的帝國:皇權的篡奪與后妃、外戚、宦官間的寵鬥》目錄
劉邦鏟除異姓諸王
功高震王,對他猶如惡夢;兔死狗烹,對他不啻良方。
 劉濞倡亂
以血緣關係來維護統治,不過是一廂情願。
 漢武帝殺太子
父子相殘,夫妻恩絕,濫殺無辜,固然是迷信所致,但終極原因還是為了那頂皇冠。
 上官父子與霍氏母子
為了篡位當皇帝,連身家性命都豁出去了。
 王莽篡漢
王莽是個高級雙面人,他靠耍兩面派手法,騙取了信任和擁戴;但是他篡漢成功,卻主要不是靠兩面派手法奏效的。他的活動證明了開歷史倒車的人無出路。
 司馬昭之心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本是魏國傀儡皇帝曹髦被篡弒前的哀鳴,後來卻成為野心家棄陰謀耍陽謀的絕妙寫照。
 劉裕取代東晉
他挽救東晉於前,取代東晉於後,是是非非,猶待評說……。
 蕭道成坐收漁利
說他搶來的天下,莫如說他撿宋的天下。
 高氏篡東魏,宇文氏篡西魏
這不過是篡位大潮中的兩個浪頭。
 篡位繫興亡
隋朝的兩個皇帝都是靠篡位上臺的,隋朝的垮臺也是由於篡位。
 血濺玄武門
李世民不顧親情,踏著哥哥及弟弟的鮮血登上了皇位,卻看重黎民百姓,創造了歷史奇跡。
 武則天稱帝
她從兒子手中奪過皇冠,在中國歷史上首開婦女當皇帝的紀錄。
 遼世宗之死
他在內亂中崛起,又在內亂中倒下。
 趙匡胤黃袍加身
他黃袍加身便當了皇帝,看似未費吹灰之力,實則絞盡了腦汁。
 海陵王刺殺金熙宗
他倆是兄弟,又都是革新派,為了爭皇位,卻不講親情,不論道義,同室操戈,相煎更急!
 元朝的皇帝們
他們特別善於內鬨,致使皇帝猶如走馬燈。
 建文帝當了和尚
為了爭皇冠,叔侄刀兵相向,多少人頭落地。
 康熙皇帝廢太子
在帝王之家,多子多孫也多禍害。
 酒池肉林,妹喜亡夏
是寵位上的尤物,也是亡國之君的幫兇!
 妲己之惑,鹿台焚身
靠媚色得寵,「助紂為虐」,成周武王刀下之鬼,實屬該然!
 美人一笑,傾國傾城
亂舉烽火狼煙,縱可博美人一笑,也能葬送江山社稷!
 驪姬施計,弄權亂國
害人必害己。投水自盡與引頸自刎,殊途而同歸。
 指鹿為馬,趙高專權
故意顛倒黑白、「指鹿為馬」者,下場必然是可悲的!
 呂雉爭寵,同類相殘
致寵敵成「人彘」,其害人手段之殘酷毒狠,實令人髮指!
 漢宮飛燕,啄殺皇孫
以色侍君,猶纏樹之青藤,樹死藤必枯!
 竇后臨朝,外戚專權
作為一個女人,她才貌雙全;但為了爭寵,卻狠如毒蠍。
 南風賈后,淫亂兇殘
貌雖醜卻淫蕩成癖,性嫉妒且伴生凶悍,十足的「母老虎」。
 「蓮」染泥汙,蕩淫宮闈
淫行無度,白白玷汙了「蓮」的聖潔。
 韋后效顰,陳屍示眾
太極殿上的刀光血影,徹底粉碎了她的「女皇」夢。
 三千寵愛,馬嵬葬身
風流天子的寵物,也難免玉殞香消,化作馬嵬坡前的一抔黃土。
 「黑鳳」凶悍,氣煞壽皇
一個窩囊皇帝,遇上了一隻凶悍的「黑鳳鳥」,活該倒霉!
 萬氏專斷,天子痴情
徐娘雖半老,皇帝卻愛得死去活來,萬氏真幸運!
 「八虎」居首,劉瑾亂政
得寵閹宦亂政,他是一個十足的「典範」。
 寵至極頂,臣不忠賢
有「萬歲爺」的寵信,跋扈朝綱的閹宦才敢自封「九千歲」!
 柔佞奸相,和珅貪財
恃寵而斂財暴富,依佞而專權擅政,不可能長久,曇花一現而已。
 梳頭太監,得寵終生
梳一次時髦的髮型,便獲寵終生,真是「馬屁」拍到了「點」子上。
《沉睡的帝國:忠奸的對決與當權者的白色恐怖》目錄
魂兮歸來
千古奇悲—忠君體國有罪。萬代傳頌—「罪徒」的哀怨乃民族之魂。
大漢之旄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大隋巨奸
對權勢、財富的卑劣貪欲,使他扭曲了靈魂,由開國元勳變成了禍國奸梟。
烽火長安
奸梟禍國,繁榮強盛的大唐王朝陡然跌落。
北國宮變
耶律乙辛略施計謀,致使遼道宗殺妻廢子,所作所為,自古罕見。
天日昭昭
彪炳千古的勳業,悲劇性的結局,岳飛成了中國忠臣的典型。
浩氣丹心
古人曾評價文天祥:名相烈士,合為一傳;三千年間,人不兩見。
元初奸佞
由默默無聞的家奴,到權傾朝野的巨奸,阿合馬是中國奸臣史上的獨特人物。
熱血千秋
于謙的境遇說明:忠臣、奸臣、昏君三者構成了一個永遠解不開的結。
青天海瑞
百折不撓、畢生搏擊的楷模。
遼東忠魂
他忠貞報國,卻慘遭千刀萬剮,留下了不盡的思索……。
大明孤忠
冰心鐵骨的史可法灑盡一腔熱血;大明王朝的忠奸舞台至此落幕。
千秋功業
左宗棠歷盡艱辛,踏遍坎坷,拾得金甌一片,造就千秋功業。
「種豆」的收穫:楊惲被腰斬
他並非詩人,卻惹下了中國第一樁詩禍!
「《廣陵散》於今絕矣」:嵇康之死
至於嵇康,一看他的《絕交書》,就知道他的態度很驕傲的。—魯迅
史碑之悲
北朝一代名臣,在滿頭尿液的屈辱中被砍頭,這是為什麼?
「平生文字為吾累」:烏台詩案
文字構築了他博大精深的世界,也成了他命運的災星!
《車蓋亭》詩:蔡確的厄運
詩文箋注,並非僅是學者的專利,也成了「文倀」製造他人罪狀的法寶!
詩人皇后:生命在詩禍中凋謝
縊殺一代契丹女傑的素練,竟然是用文字獄的毒藤編織而成。
「罪己」與殺人
一面下「罪己詔」,一面殺人,絕妙的諷刺!
文字獄,權奸的武器
賣國和弄文字獄,是秦檜的兩項「特長」!
朱元璋的「文字學」
明太祖朱元璋竟然成了「文字學家」,但他的「文字學」,卻是殺人的把戲!
波瀾迭起的萬曆文禍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文禍起於國本之爭。
一代思想家的慘遇
「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的叛逆者,用自己的生命,點燃了啟蒙之火!
鮮血飛濺的《明史輯略》案
觸忤了統治者的忌諱,換來的是血肉橫飛!
血染《南山集》
為了修史的念頭,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飄零的大樹:年大將軍得禍於文字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雍正的「出奇料理」
活著的「現行犯」寬免,死了的思想犯戮屍,出奇料理,奇而又奇!
「獨抒己見」的後患
皇上讓你「獨抒己見」,你就敢「獨抒己見」嗎?
「堅磨生」的血光之災
如此荒謬的「賞析」,何往而不「悖逆」!
瘋子逃不脫文字獄的屠刀
有的是魯莽,有的是發瘋……而命運大概很悲慘,不是凌遲,滅族,便是立刻殺頭!──魯迅《隔膜》
《沉睡的帝國:權臣的上位鬥爭與朋黨派系之患》目錄
囤積奇貨,只為竊國
小盜竊珠,大盜竊國。戰國末年呂不韋,以千金之資,預購秦之相國,引出千古奇談。
趙高篡權,禍災秦朝
弄權術者最終被權術所殺,無論你有多大的智慧與貢獻,只要受到權術誘惑,最終都是在劫難逃,秦時的趙高、李斯均未逃脫。
亦奸亦雄,千古評說
亂世宰相曹操有雄才大略,亦不乏小人之計,挾天子以令諸侯,逐鹿中原,三分天下,漢室不再復。
太監宰相,欺君壓臣監
太監本是大內奴才、皇家走狗,然而事有例外,唐朝太監李輔國卻是狗仗人勢,權傾朝野,欺君壓臣。
虎父犬子,殘害朝臣
父為英雄兒未必都是好漢,唐朝著名丞相盧懷慎清廉方正,其孫盧杞卻是一個慣使奸計殘害朝臣的小人。
生死之爭,不擇手段
位卑人輕,願與輔國重臣一爭。攀結宦官,幾度攪起政治大波。唐穆宗宰相李訓,誤失「甘露之謀」,未達目的,終喪宦官之手。
宦海沉浮,千秋功罪
大起大落,宦海多艱。宋朝宰相趙普,三次入相罷相。國運初開,權爭激烈。
除弊變法,權力交爭
在封建社會中一種經濟和政權模式的形成,體現了造成這種模式階層的權力,一旦改變這種模式,便會削弱該階層的利益。因此,宋代圍繞王安石變法所展開的鬥爭,也是一次權力之爭。
結黨營私,六賊之首
見風使舵,導君淫奢,攀附結黨,陷臣誤國。宋朝奸相蔡京,名列六賊之首,可見其奸之大。
無賴宰相,禍亂朝廷
不知是歷史的幽默,還是對封建政治的嘲弄,極其相似地將兩個無賴推上相位。唐有楊國忠,宋有賈似道。他們都是靠裙帶入相,並用同樣的技巧表演著歷史醜劇。
亂世賢相,壯志難酬
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傑,一腔熱血未灑疆場,卻在奸佞小人的暗箭中倒下。元末賢相脫脫,一代英傑,可惜壯志未酬,便在奸臣的陰謀下喪生。
據奸逞惡,父子橫行
聰明如果用在正道,可以造福一方;如果用自己的才能去造孽,其禍也烈。奸相嚴嵩,也算是飽讀詩書,但他把才智用在爭權於朝,爭利於市的權爭中,結果權裂財損,如惡夢一場。
權爭於朝,盛年致仕
爭權反為權誤歷史無數次給人教訓。但權力的誘惑,往往使人心存僥倖。晚明宰相高拱,才高氣傲,欲與眾臣一較高下,結果兩次遭貶,盛年致仕。空懷滿腹經綸,只有望權興嘆。
各懷心事,虎狼相爭
為了共同的目的,他們勾結在一起。為了各自的欲望,他們又互相廝殺。明朝奸相溫體仁、周延儒為獨攬大權而進行的虎狼之爭,空留後人唾棄。
惑主陷臣,國破家亡
明末宰相馬士英,文不能定國,武不能安邦,採用卑劣手段惑主陷臣得到宰輔。如同一塊朽木錯置棟樑之位,最終使明末弘光政權的大廈傾覆。
三桓之亂
宗法時代多怪事,逼死親哥,再和侄兒結朋黨。
齊國黨禍
堂堂霸主餓死宮中,屍體生蛆無人收;赫赫權臣一朝傾覆,逃至天涯有人誅。
趙氏專權
「千古忠臣」竟是黨亂元兇,趙氏復興卻靠孤兒一線單傳。
「重人」爭權
朝廷上拔劍相迎不能取勝,反而要請市井屠夫做刺客以求得逞。
田文養士
雞鳴狗盜之徒、狡兔三窟之計,豈能保主人家道昌盛?
趙勝成名
為攏絡黨羽,不惜砍掉美人頭;邯鄲圍困,終能毀家紓難成美名。
無忌興廢
為救姐姐竟買通王妃竊虎符,身佩將印卻難免家國同滅亡。
黃歇亂楚
獻愛妾借巢孵卵,弄巧成拙一朝傾覆。
文景之亂
老宦官錯點鴛鴦譜,竇猗房三朝四黨爭。
漢清流鉤黨
名士聯翩標榜清流,有幾人不是為了爭個當官的門階?
牛李黨爭
一個要急流勇退,卻難以明哲保身;一個自比松柏,反倒攀附藤蘿。
東林黨議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都可鬧一番,鬧垮了大明鬧大清。
《沉睡的帝國:藩鎮割據之亂與新政舊制衝擊的悲歌》目錄
商君雄秦
在封建制戰勝奴隸制的浪潮中,商鞅以改革者的姿態在這一大潮中推波助瀾,並使秦國一躍而起。然而他本人最後卻遭受了極為悲慘的車裂之刑。
以夏變夷
魏晉南北朝,中原再一次地分崩離析,而鮮卑拓跋氏因有孝文帝的漢化改革而顯得那樣光豔奪目。改革促進了自身民族的發展,更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加速了統一的到來。
曇花一現
范仲淹等人的慶曆新政可謂切中時弊,但北宋的守舊勢力太強大了,以至於新政僅存一年有餘便夭折了。
安石拯危
北宋政權到神宗執政時,已是病入膏肓,雖然有王安石拯危救難,但仍未能阻止其向垂死的邊緣滑去。
晉用楚材
「楚材晉用」是春秋戰國時代人才流動的普遍現象。十三世紀初葉,中國又出現了一位「晉用楚材」,那就是生於金卻為蒙古所用的契丹後裔耶律楚材。
人亡政息
明朝末年,張居正使瀕臨滅亡的封建政權重現一片生機,但後期卻剛愎自用,喜好阿諛奉承,厭聽逆耳之言,於是晚節不保,很快便身敗名裂、人亡政息。
洋務新風
當封建中國的大門被強行打開的時候,沉睡的中國人被驚醒,於是乎,刮起了一股洋務新風。
戊戌喋血
國恥使愛國的志士奮起,於是改革封建政體的維新運動應運而生。但是,變法何其艱難,戊戌英雄的血流成了河……。
韓趙魏三家分晉
春秋戰國之交,攫取軍權的新興勢力成為軍閥的雛形;他們相互廝殺與搏鬥,打開了歷史上軍閥混戰的先河。
平群雄劉秀稱帝
王莽改制,天下大亂,地方豪傑並起;劉秀起兵,東征西討,建立東漢王朝。
官渡之戰,袁曹爭霸
東漢末年,桓靈失政,豪強勢力重崛起;袁曹爭霸,混戰官渡,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赤壁鏖兵,天下三分
滾滾長江,是軍事上的天然屏障,曹操虎視眈眈,想一口吞下江南,孫權聯合劉備,以弱勝強,數十萬曹軍葬身魚腹。
侯景亂梁,武帝斃命
侯景興兵作亂老百姓慘遭荼毒苦;建康城內喋血,梁武帝被囚成餓殍。
安史之亂,玄宗幸蜀
安史作亂,玄宗奔逃,貴妃命喪黃泉下;中原大地,滿目瘡痍,羸民魂飛九重天。
藩鎮連兵,兵連禍結
唐朝衰弱,藩鎮林立,亂鬨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山河破碎,兵燹頻仍,血淋淋,此禍剛平又生災。
朱溫削藩,藩削唐亡
義軍蜂起,無賴變為英雄;翻雲覆雨,叛徒竟成功臣;東征西討,軍閥殘酷施虐;圖窮匕見,後梁取代殘唐。
陳友諒自稱草頭王
元末亂世,英雄競出,陳友諒自稱草頭王;野心膨脹,攻伐不已,折戟沉沙空自忙。
吳三桂挑起三藩亂
愛紅顏,衝冠一怒賣江山;洩私憤,南征北戰為鷹犬;蓄異志,割據西南成一統;擅稱帝,刀光血影亂江南。
袁世凱專權竊國
多謀多變,鑽營投機,得為擁兵大員;小恩小惠,蓄積黨羽,遂成北洋之父;大奸大惡,野心畢露,終成為竊國大盜。
段祺瑞黷武窮兵
號稱北洋之虎,實為老袁走卒;欲爭中國領袖,大肆興兵動武;對外投降賣國,不惜棄宗背祖;雙手沾滿鮮血,卻要唸佛吃素。
吳佩孚逐鹿中原
初時秀才造反,後成北洋巨頭;號稱革命將軍,原為殺人兇手;數度逐鹿中原,鹿為他人所有;晚年節操可嘉,未作東酋之儔。
張作霖入關問鼎
遭逢亂世,起於山林草莽;稱雄東北,自建獨立武裝;染指北洋,數度入關爭霸;結日援己,終為日寇所亡。

書摘/試閱

趙高篡權,禍災秦朝
弄權術者最終被權術所殺,無論你有多大的智慧與貢獻,只要受到權術誘惑,最終都是在劫難逃,秦時的趙高、李斯均未逃脫。
趙高(西元前?至西元前二○七年)是秦始皇的中車府令,專門掌管皇帝出行車輿之事。其父受秦宮刑,母親是官奴婢,兄弟幾個都生於隱宮。雖然他出身低賤,但卻十分精明,善於阿諛取寵,並對獄法律令有很深的研究,很得秦始皇賞識。秦始皇還讓自己最寵愛的第十八子胡亥,跟趙高學習獄訟律法,並常常在外出巡幸中,把皇帝的玉璽交給他保管。然而趙高並不滿足於只作一個侍奉皇帝的中車府令,秦始皇的寵信更使他野心勃勃,幻想當丞相居萬人之上,甚至要過把皇帝癮號令天下。
秦始皇三十七年(西元前二一○年)中歷十月,他第五次外出巡游,隨行的有丞相李斯、十八子胡亥及中車府令趙高等。
一行人向東南進發,從雲夢乘船沿江而下,經游九嶷、丹陽、浙江、會稽,又順梅到瑯邪、成山、芝罘等地。一路游山玩水,祭拜先王,刻石記功,轉眼間已達九個月。旅途勞頓,使秦始皇精疲力竭,漸漸生起病來,行至平原津便一病不起,急忙往回返。行至沙丘平臺(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大平臺),秦始皇自知不行了,便讓李斯和趙高起草詔書給在陜西榆林監,蒙恬軍的長子扶蘇:「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始皇讓趙高趕快蓋印加封,火速送達。然而信還未交給使者,秦始皇便病死沙丘平臺,信、璽都在趙高手中。
丞相李斯覺得皇帝死在外地,尚未封立太子,怕發生變亂,因此祕不發喪。於是把秦始皇的屍體放在原來乘坐的轀輬車中,每天照樣派人送飯送藥,又讓內侍坐在車中答覆群臣奏事。
車隊照常緩緩西行,仿佛什麼也沒有發生。但是中車府令趙高卻心中狂動,他覺得這是實現自己政治野心的極好機會,必須抓住,於是一個偽造遺詔、政變竊權的陰謀便產生了。
趙高晉見胡亥,試探地說:「始皇帝去世,沒有留下詔書封別的公子為王,而只單獨賜書給大公子扶蘇,他的意思很清楚。等大公子扶蘇到,辦完喪事就會登基做皇帝,而你卻無尺寸之地,怎麼辦呢?」
胡亥聽了,無可奈何地說:「那也沒有辦法,我聽說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皇去世,沒封其他兒子,那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趙高聽了胡亥的話後,便拿出老師教導學生的口氣說:「我看不是這樣,現在天下的生死存亡大權就操在您、我和丞相手中,希望您能認真考慮考慮。況且做皇帝讓別人向自己稱臣,和自己當臣子;統治別人和受別人統治,那可真是天大的差別呀!」
其實胡亥很聽趙高的話,心裡早就動心了,但他也知道此事關係重大,弄不好便會有殺身之禍。十分擔心地說:「廢兄立弟,是不義;不遵從父詔畏死,是不孝;才能淺薄,借助別人的力量取得成功,是無能;三者逆德,天下不服,不僅自身難保,就是國家也不會安寧。」
趙高見胡亥信心不足,便歷數歷史上的一些例子來說服他:「我聽說商湯、周武王殺死其國王,天下稱義,不為不忠;衛君殺死其父親,而衛國卻記載其有德,孔子記述了這件事,不為不孝。大行不小謹,有盛德絕不辭讓。鄉村里曲各有特點,文武百官功績不同。因此,顧小而忘大,後必有害。狐疑猶豫,後必有悔。斷而敢行,鬼神都會回避。如果我的想法能成功,希望您能順從。」
胡亥終於被說服,下定決心要隨趙高幹一場,但又怕李斯不同意。趙高心裡也明白:「不與丞相謀,恐事不能成。」下一步就是如何說服李斯了。
李斯原本是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縣)的一介布衣。年輕時曾做過管理鄉文書的小吏,每天侍奉長官,唯恐有失。有一次,他看到一種現象:廁所中的老鼠偷吃糞便,總是受到人和狗的驚嚇,一旦人來狗咬,立刻倉皇逃竄;可是糧倉中的老鼠則不同,牠們吃著上等的粟米,住的是寬敞的庫房,沒有人、犬的驚嚇。他藉此感悟到:「人的賢達與不肖就像老鼠一樣,只不過是所處的環境和地位不同。」於是他決心脫離貧賤的布衣處境,去做一番事業。追求功名富貴的強烈欲望,使李斯將雄心和野心攪在一起。
他辭去了小吏的職位,到千里之外從學於名士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完成學業之後,他通過對天下形勢的分析,認為只有秦國在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具備了統一中國的條件。在向老師辭行時,他說的一番話,反映了他為自己能做上「糧倉中老鼠」的欲望和人生目標:「我聽人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現在七國鬥爭激烈,正是游說之士大顯身手的時刻。出身貧賤不要緊。但是如果安貧樂道,毫無改變生活處境以取榮華富貴的願望,那只是徒有一張好臉孔的禽獸而已。卑賤與貧困是可悲的。處士橫議而又說自己羞於富貴,如此『無為』,只是人們掩飾自己無能的表現,這是不合人之常情的。我將西行游說秦王以取榮華富貴。」在這樣坦率的人生宣言中,李斯邁開了爭功求利的人生之路。
李斯到了秦國後,便投到權勢顯赫的文信侯呂不韋門下為舍人,又被推薦到秦王蠃政身邊當侍從官。他不放過任何一個進言的機會,正如他向秦王所說的那樣:「要成大事便要不失時機,一發現諸侯中有空子可鑽,就要毫不留情地去做。從秦孝公以來,秦國的富強超過關東六國,已經有了六世。現在憑秦的富強,大王的賢能,滅諸侯、成帝業,統一天下,好比掃凈灶上的灰塵那樣方便。這是萬世難逢的良機。」秦王十分讚賞,提他做了長史。李斯竭盡全力輔佐秦王兼併六國,自己也升任丞相,達到了人臣之至尊。
趙高對李斯十分了解,他見到李斯後先問道:「皇上駕崩,賜長子書信讓他經辦喪事,並立他為繼承人,信還沒發出去,皇帝就去世了,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所賜長子的信和符璽都在胡亥那裡,立誰為太子只看您與我怎麼說了,這事您打算怎麼辦?」
李斯不知趙高心裡打什麼主意,當即反駁說:「怎麼說這種亡國之言!這不是人臣所該說的。」
趙高緊逼一步問道:「您自料能力與蒙恬比誰高?功勞與蒙恬比誰高?謀遠而不失與蒙恬比誰高?您與蒙恬比誰更得人心?您與蒙恬比誰同長子的交情更深、更得他的信任?」
蒙氏一家世為秦將,掌管重兵,功高蓋世,李斯只好承認:「這五條皆不如蒙恬。」
趙高於是利用李斯為保功名富貴的心理,直接指陳利弊:「我本來是內宮的廝役,幸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沒見哪一位被罷免的丞相功臣有封為二世的輔佐之臣,全是被誅殺身亡。皇帝這二十幾個兒子,您都了解,長子剛毅勇武,偏愛故人,即位後一定讓蒙恬為丞相,這樣一來,您就不可能拿著王侯的印綬回家享福了。」接著趙高又吹噓胡亥說:「我接受皇上的命令,教胡亥學習,我教他學習法令諸事好多年了,從未看到他有過失。胡亥慈祥仁愛,敦厚篤實,輕視財物,看重士人,聰明但不善言辭,對士人都非常敬重有禮,秦國的那些公子沒有能比上他的。所以他可以繼承皇位。你最好計劃一下,確定他為太子。」
趙高向李斯陳示利害,並將兩兄弟的性情作了詳細的比較。但這似乎並未打動李斯。的確,這是犯上作亂的奸行,李斯對此事並不了解底細,弄不好要殺身滅族的。於是他厲聲說:「您趁早回去管好自己分內的事。我李斯遵照皇帝遺囑,自己的命運聽從上天安排,還有什麼拿不定主意的嗎?」
趙高並不退讓,略帶威脅地說:「你自以為現在的處境很安穩,但也可能是很危險的。如果你參與我的計劃,你可能覺得很危險,說不定卻平安無事。一個人要是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怎能算是聰明人呢?」
李斯聽完了趙高的話,憂心忡忡地說:「我本來是上蔡閭巷的一個布衣,僥幸被皇上提拔為丞相,封為通侯,子孫都封了尊位,賜給厚祿。皇帝是把國家的存亡安危囑托給我,我怎麼能辜負他的恩義呢?忠臣不因怕死而存僥幸於萬一的心理,孝子也不宜過於勤勞而使自己的生命遭受危險,做臣子的只要各守本分的職責就夠了。你不要再說了,再說可要陷我於罪了。」李斯的內心矛盾極了,他幾乎是在哀求趙高,不要讓自己捲入這生死未卜的政治旋渦之中。
趙高聽後早已探出了李斯的心理,於是擺出一副老師的派頭教訓說:「我聽說聰明人處世,凡事靈活多變,不會固執不通。他能夠抓住局勢變化的關鍵,順應潮流;看到事物發展的苗頭,就能知道它原本的方向;看到事物發展的動向,就能知道它的最後結果。現在天下的權威和命運都掌握在胡亥手中,我有辦法揣摩出胡亥的意思來。而且現在扶蘇在外,胡亥在內,始皇為上,扶蘇為下,如果從內部控制外部,由上邊控制下邊,自較方便。一旦錯過機會,上下內外的形勢變化,再想反對扶蘇,就不免變成亂臣賊子了。所以秋天天寒霜降,草木自然零落凋謝;春天天暖冰消,萬物自然生長,這是必然的結果,客觀的形勢,是足以決定人的行為和取捨呀!你怎麼現在還不明白這種道理呢?」
李斯博學多才,對歷史上發生的事十分清楚,他知道這件事的結果是什麼。他不好過分談論個人身家性命的問題,於是只冠冕堂皇地大談對國家的危害如何如何。
趙高看透了李斯的心思,知道他不過是想保住自己的功名利祿,便利誘說:「在上位的和在下位的如果同心協力,就可以保有長久的富貴;宮裡的人和宮外的百官大臣如果互相應和,事情就會成功。你要是聽我的計策,就可以長期享有侯爵,還可以傳給子孫萬代。而且你也可以像王子喬和赤松子兩位仙人那樣長壽,像孔子和墨子兩位聖賢那般聰明智慧。現在你卻捨棄這個好機會不肯聽從,那麼連你的子孫都不免遭殃,我很替你擔心害怕。一個善於自處的人是能因禍而得福的,你打算怎樣處置呢?」
李斯一生為名求利,為子孫著想,趙高的一番話引起了他的沉思。他知道趙高現在的地位,如果不從他,自己一生的富貴可能前功盡棄,甚至會有滅族之災。左思右想不禁老淚縱橫,仰望蒼天,長嘆道:「唉!我偏偏不幸生長在亂世裡,既然不能自殺來報答皇帝,要向哪去寄托我的生命呢?」最終同意了趙高的陰謀,使趙高順利完成了陰謀奪權的第一步。
在趙高精心策劃下,以及胡亥、李斯的參與配合下,一場宮廷政變爆發了。
政變的首要任務是除掉公子扶蘇,因為始皇臨終前只賜詔書給他,要他辦理喪事,他是長子,是當然的皇位繼承者。要殺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怎麼辦呢?李斯和趙高便偽造了一份皇帝遺詔送給扶蘇,企圖利用死去的秦始皇來殺掉他。
偽造的遺詔中寫道:「我巡行天下,祈禱祭祀各地名山的神明,以便降福延長壽命。現在扶蘇和將軍蒙恬帶領幾十萬大軍,駐紮在邊疆,已有十多年了,不能向前伸展國家領土,士兵的傷亡損失又很嚴重,沒有一點功勞,卻屢次上疏直言誹謗我的所作所為。只因不能解除監軍的職務,以便回朝來做太子,就整天怨恨不平。扶蘇作為人子,實在太不懂得孝順,現在賜劍給你,讓你自殺。將軍蒙恬跟隨扶蘇在外面,卻不能改正扶蘇的錯誤,顯然是有意如此,那你也應該知道扶蘇心裡的打算。做人臣的卻不知道忠於國家,現在也賜你自殺,把軍隊交給副將王離。」假詔書很快就送到了上郡扶蘇的手中。
當扶蘇接過偽詔書後,禁不住失聲痛哭,他的確想不到父親會無緣無故地置自己於死地。但是封建的倫理道德要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況且扶蘇是一位仁厚的人,自知蒙冤也不肯違抗父命,於是走入內宅,準備揮劍自殺。大將蒙恬覺得事情有些不對頭,忙勸扶蘇說:「陛下如今在外面,還沒有立太子,派我率領三十萬大軍駐守邊疆,讓公子來監督,這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呀,如今只因來了一個使者,您就想自殺,您怎麼知道這不是奸計呢?我請求您重新去請示一下,等請示之後再死也不遲。」然而扶蘇是一個仁弱的人,他覺得既然父親命令自己自殺,還有什麼請示的必要呢?便揮劍自刎。蒙恬是位剛毅之人,不肯不明不白地死去,被使者派人囚禁在陽周縣。
趙高等人知道扶蘇已死,大喜過望,隨即來到咸陽辦理喪事,立胡亥為太子,即位二世皇帝。胡亥任命趙高為郎中令,成為皇帝近臣,操縱著朝中大權。
然而趙高並未就此罷休,因為他十分清楚,他想真正掌握權力,必須除掉秦始皇的其他兒子,否則他的陰謀敗露時也就是他的死期。於是他又在策劃新的陰謀。
有一次秦二世問趙高,一個君主怎樣做才能既保江山,又能盡情享樂?趙高覺得實施第二個陰謀的機會來,於是挑唆說:「臣不敢回避斧鉞罪誅,且讓臣說給陛下聽聽,但願陛下能夠考慮,說到沙丘篡位的密謀,諸位公子以及朝中大臣都在懷疑。現在陛下剛剛即位,他們這班人心中總是不服氣,只怕他們要造反了。臣可真是心驚膽寒,就怕沒有好下場,陛下又哪裡能盡情享受這種快樂呢?」
秦二世讓趙高這麼一說,心裡不免慌張,忙問:「那該怎麼辦呢?」
趙高見二世面有懼色,覺得掃除自己弄權障礙的時機來了,便陰狠地說:「嚴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誅,至收族,滅大臣而遠骨肉;貧者富之,賤者貴之。盡除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親信者近之。此則陰德歸陛下,害除而奸謀塞,群臣莫不被潤澤,蒙厚德,陛下則高枕肆志寵樂矣。」
秦二世非常相信趙高的話,讓趙高全權處理此事。
於是趙高操起屠刀,大開殺戒,凡是他覺得不順眼的,都堅決除掉。
趙高第一個想除掉的人是蒙毅,當年趙高受寵時,犯下大罪,秦始皇一時震怒,命上卿蒙毅審訊他,結果被依法判處死刑。然而始皇卻慈心大發,覺得趙高對自己忠心耿耿,又有辦事能力,不忍心殺他,下令免其罪,並官復原職。從此趙高便懷恨在心,總想進行報復。現在機會來了,於是對二世說:「臣聞先帝欲舉賢立太子久矣,而毅諫曰『不可』。若知賢而不立,則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見,不若誅之。」昏庸的二世言聽計從,馬上派人囚禁了蒙毅,並下詔給蒙毅:「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難之,今丞相以卿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賜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圖之。」儘管蒙毅申辯沒有此事,但御史根本不理,將其殺死。
接著趙高又把屠刀揮向十二個公子,其殘暴令人目不忍睹。殺死十二個公子後,還陳屍市面讓眾人看。令人髮指的是,他對十個公主也不肯放過,手段極為殘忍,將她們斷裂肢體而死,也陳屍市面上。把她們的財物抄沒充公,被牽連的人很多。
趙高對大臣及公子、公主的屠殺,使上下一片驚恐。公子高準備逃走,但又怕被滅族,於是上疏說:「先帝健在的時候,每逢臣入宮,先帝就賜給吃的,出宮的時候,也賜臣坐他的車子。先帝內府裡的衣物,臣能得到賞賜,先帝宮中馬房裡珍貴的馬匹,臣也能得到賞賜。臣應該跟隨先帝一同死去,可是當時卻沒能做到。做人子沒盡到孝順,做人臣沒做到忠誠。不忠不孝之人,聲名已經敗壞,是沒有立足在世上的必要了。臣請求准許隨先帝一同死去,但願能安葬在驪山腳下。請陛下可憐臣,讓臣僥幸實現這個願望吧。」
公子高原本想喚起二世的兄弟之情,引發他的惻隱之心。然而愚蠢的二世卻早已泯滅人性,他高興地對趙高說:「他是不是原想叛亂,只因大勢已去才這樣說的。」趙高可不管二世是否有兄弟感情,只要對自己有威脅的人去一個少一個,忙請二世下詔賜死。
二世在趙高的唆使下,對大臣的誅殺越來越兇,群臣們惶惶不可終日,人人都自覺生命不保。
秦二世不理朝政,日日荒淫。他覺得殺了大批宗室人員和大臣,自己便可以盡情玩樂了,便下令修建阿房宮供自己使用。一時間賦斂加劇,守邊城,服勞役,連續的徵調逼迫,使全國傾動。人們怨聲載道,不久便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
此時的趙高,並未看重陳勝、吳廣起義的後果,全部心思都用在如何弄權上。因為公子、公主及大臣們該殺的都殺了,現在是該除掉李斯的時候了。
一天,趙高對李斯說:「關東群盜多,今上急益發徭,治阿房宮,聚無用之物。臣欲諫,為位賤,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諫?」
李斯在奸謀上的確稍遜趙高。因為趙高為報私仇陷害了太多人,怕大臣們入朝奏事時在二世面前揭露他,於是編了一套瞎話騙二世說:「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聲聞,群臣莫得見其面,故號曰『朕』。且陛下富於春秋,未必盡通諸事,今坐朝廷,遣舉有不當者,則見短於大臣,非所以示神明於天下也。且陛下深拱禁中,與臣及侍中習法事者待事,事來有以揆之。如此則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稱聖主也。」因此二世聽了他的話,從此深居宮中,不再視朝和召見大臣,一切由趙高處理。當時能見到二世的唯趙高等少數人,李斯也很難見到他。
李斯並不知趙高的奸計,認真地說:「我早就想對他說了,可是現在皇上不坐在朝中和召見大臣,住在深宮裡,我有很多話,沒法傳給他,想見面又無機會。」
趙高見李斯中計,當即表示可以想辦法在二世閒暇時幫他見到二世。
一次,趙高看到二世正與嬪妃歡宴淫樂,忙派人去告訴李斯說二世正有時間,馬上可去上奏。一連三次,李斯都是在二世與嬪妃歡狎的時候去上奏,二世不明究竟,不禁勃然大怒說:「我平時閑暇的時候丞相不來,我正在閒居獨處時,丞相卻偏偏來請示事情,是瞧不起我呢,還是存心出我的醜?」
趙高見二人都中了自己的奸計,便添鹽加醋地說:「當時沙丘的密謀,丞相曾經參與,現在陛下已經立為皇帝,可是丞相的地位卻沒有提高,顯然他的心裡想割地封王呀,而且陛下不問臣,臣不敢說,丞相的長子李由擔任三川郡守,楚地盜寇陳勝等都是丞相鄰縣的居民,所以丞相縱容他們造反。那些盜寇公開橫行,經過三川郡,李由只是守城,卻不肯出擊。我聽說李由同那些盜寇有公文往來,還沒有調查清楚,所以不敢向陛下報告。而且丞相在外頭的聲威權勢,還超過陛下呢!」
秦二世不辨真偽,對趙高的謊言深信不疑,當即命令趙高派人去調查李由與農民起義軍串通的事。
李斯得知這事後,驚恐萬分,急忙去宮中覲見二世,想把事情說清楚。可是二世正在甘泉宮觀看角力表演,沒能得見。於是上疏訴說趙高的罪行。李斯畢竟是有經驗的政治家,他通過趙高的所作所為,早已知道其企圖篡位的野心。信中說:「現在有個大臣在您身邊,無論好事壞事,他都獨斷專行,同您的權力沒有兩樣,這就非常危險了……趙高私人的財富,像當年的田常在齊國那樣多,趙高使用田常和子罕倆人的叛逆方式,因而篡奪了陛下的威信。趙高的志向就像韓輔佐韓王安一樣,想要滅亡國家。陛下要是不早做打算,臣怕他遲早會叛亂。」
秦二世早已被趙高弄昏了頭,他壓根就沒有對趙高有一絲懷疑,甚至怕李斯藉機把趙高殺了,偷偷把趙高叫來,把李斯上疏的內容告訴了他。
李斯的洞察嚇得趙高一身冷汗,心想如果不趕快殺掉李斯,自己就會被李斯所殺。於是假裝替二世擔心的樣子說:「現在丞相所顧慮的只有我趙高了,等我一死,丞相就要弒君篡位了。」二世聽了,還真以為趙高是在為自己著想,決定由趙高去逮捕李斯。
李斯被戴上刑具關進監獄,他透過大牆上邊的小窗口仰望蒼天,不覺悲憤交加,哀聲嘆道:「唉!可悲呀!無道的君王,怎能為他出謀獻策呢?從前夏桀殺了關龍逢,商紂殺了王子比干,吳王夫差殺了伍子胥,這三個臣子不是都對國家赤膽忠心嗎?可是最後卻都逃不脫被殺的命運。這是因為他們看錯了對象,盡忠於無道君主啊!如今我的聰明智慧不如他們三位,可是二世皇帝的昏庸荒淫,卻又遠過桀紂和夫差,我因盡忠於二世而被殺,也是應該的……不久的將來,我必定會親眼看到盜寇攻打咸陽城,朝廷轉眼變成廢墟。」
然而,趙高是不會讓李斯活太久的,他根本沒有機會看到他所預想的一切。
趙高緊鑼密鼓地辦著李斯一案,李斯此時可以說是他最大的敵人,除掉他不僅可以得到垂涎已久的相位,而且也為篡位鋪平了道路。趙高幾乎逮捕了李斯的所有親族和賓客,同時對李斯進行嚴刑拷打。李斯忍受不了皮肉之苦,只好承認自己有罪。但其內心卻在幻想二世會翻然醒悟,將他赦免。還給二世上疏,敘寫了自己為秦國立下的汗馬功勞,企圖以此打動二世。
趙高知道李斯並未死心,但自己又不能擅自殺他,對此案二世一定會派人復審。趙高於是想了個詭計,命他的親信十幾人,假扮成御史等官員,輪流審訊李斯,如果他改口供,為自己申辯,便遭到趙高手下的嚴刑拷打。皇帝終於派人來覆核李斯一案,對證口供,李斯以為和從前一樣,一說真話就挨打,不敢再改口供,承認了自己有罪。覆核李斯案的官員不知其中究竟,便按李斯的口供回覆二世。秦二世還真嚇出了一身冷汗,今天終於按照趙高的意圖將李斯挖了出來,高興地說:「要不是趙君細察,我差點上了丞相的當。」忙下令將李斯腰斬。
西元前二○八年七月的一天,咸陽市籠罩在血雨腥風之中。李斯與其兒子一同被押往刑場,他艱難地行走著,望著眼前熟悉的街市,想到自己將要命喪黃泉,不禁悲從心起。對兒子說:「我想同你再牽著黃狗到上蔡東門外去獵兔子,但那再也不可能了。」父子倆抱頭痛哭。這位幫助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起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的勛臣,被權力所惑,受奸人利用,結果被腰斬於咸陽城下,其父母、兄弟、妻子三族之眾,全被誅殺。
李斯死後,趙高便被任命為中丞相,他終於靠玩弄權術,實現了自己政治野心的第一步。
趙高完全掌握了朝中的大小權力,尤其害死李斯之後,大臣們無不人人自危,趙高更是無所忌憚,為所欲為。有一次他想檢驗一下自己的權威,便讓人帶來一隻鹿到朝中,對二世說:「臣下將這匹獨特的馬獻給陛下。」秦二世仔細地看著眼前的鹿,以為趙高一時搞錯了,說:「趙丞相弄錯了吧,這分明是隻鹿,怎麼說成是馬呢?」他又求證於左右朝臣,說:「眾臣們說說,這不是一隻鹿嗎?」侍立在兩側的大臣們明知這動物確實是一隻鹿,但憑趙高此時的威勢,誰敢說馬?便異口同聲說:「陛下,這的確是一匹獨特的馬。」二世更加驚異,還真以為是自己看走了眼。於是便召來太卜,命將這事算上一卦。那位皇家算命先生煞有介事地說:「陛下春秋郊祀,奉宗廟鬼神,齋戒不明,故至於此,可依盛德而明齋戒。」聽了太卜的分析之後,二世信以為真,於是便進入上林做齋戒。可是二世每天在上林中不是持齋祭祖,而是到處巡行打獵。有個行人誤入其中,竟被二世射死。趙高此時正圖謀推翻二世,藉機奪其權,便命他的女婿咸陽令閻樂上奏,說不知什麼人被殺後移入上林。接著趙高便直接勸諫二世:「天子無故戕殺不幸人,此上帝之禁也,鬼神不享,天且降殃,當遠避宮以禳之。」趙高的目的是以避居深宮消災為藉口,讓二世不再過問朝中事,大臣們也不敢向其匯報,自己便可以找機會除掉他。二世為了消災,便聽了趙高的話,出居望夷宮。
一天趙高到望夷宮,詐稱「山東群盜兵大至」。二世聽了嚇得魂飛魄散。問趙高怎麼辦才好,趙高便逼使二世自殺。二世哭著說:「我不當皇帝不行嗎?」趙高陰沉地說:「不行,天下的人都背叛了你,你不死他們是不會甘心的。」二世沒辦法,只好引頸自刎了。
秦二世自殺後,趙高自己掌管起皇帝的璽印,想取而代之,但百官不從,他只好立二世的哥哥子嬰即位。子嬰也是一位很有心計的人,他早已看出趙高的野心,知道如果自己不及早動手,必死於趙高之手。於是便與宦官韓談及其子密謀誅殺了趙高,又夷滅其三族。
歷史無情地告訴人們:弄權術者必死於權術。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51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