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精簡本】
93折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精簡本】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精簡本】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精簡本】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精簡本】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精簡本】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精簡本】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精簡本】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精簡本】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精簡本】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精簡本】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精簡本】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精簡本】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精簡本】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精簡本】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精簡本】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精簡本】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精簡本】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精簡本】

定價
:NT$ 450 元
優惠價
93419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95折,單本省下21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大學社會學課程的首選教材!

本書扣緊台灣社會現象的發展,除了介紹基本的社會學概念與觀點外,也將本土研究的內涵和發現共同融入教材,提供兼具抽象概念和實質經驗現象的學習內容。
第五版仍維持第四版20章的安排,但其中9章換了作者,內容也和舊版截然不同。這些由新作者重新撰寫的9章包括:二、文化;七、族群關係;九、教育;十、宗教;十一、醫療;十二、經濟與工作;十三、權力與政治體系;十六、都市發展、空間與文化;十九、全球化與社會變遷。另外11章原作者做了大幅度的修訂,以呼應當今台灣社會的變化和挑戰,並且納入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因此,本版書相較於2014年的第四版,猶如台灣社會和全球局勢過去七年以來的巨大變化,呈現嶄新的面貌。
本書內容深入淺出,貼近台灣社會的經驗,對通識課程或是學分數較少的社會學課程而言,是相當適宜的一分教材,亦可作為108課綱高中公民與社會的補充教材,或者社會領域的探究與實作觀察論證之基礎。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陳志柔
美國杜克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專長為經濟社會學、社會資源與社會網絡、社會主義國家轉型和當代中國社會變遷。最近研究興趣為中國社會集體抗議和全球中國效應的比較研究。

林國明
美國耶魯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專長為政治社會學、教育社會學、歷史社會學與制度論。最近研究興趣為審議民主與公民參與,以及大學入學制度變遷對高中教學實作的影響。

五版序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一書自1999 年第一版問世以來,已成為國內許多大學社會學課程的教材。本書扣緊台灣社會現象的發展,除了介紹社會學概念和觀點,並將台灣經驗的內容和意涵融入教材,提供讀者融合理論概念和生活經驗的學習成果。

過去二十年來,台灣社會變遷快速,尤其社會和政治經濟互動密切,息息相關,同時受到全球局勢及兩岸關係的影響。為求教科書內容與時俱進,讓知識概念能扣緊生活經驗及世界局勢,編者陸續修訂本書內容,第二版(2003)、第三版(2009)、第四版(2014)相繼出版。

現今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第五版精簡本(2022)。第五版維持第四版20 章的安排,沿用原章名稱,但其中9 章換了作者,內容也和舊版截然不同。這些新撰寫的9 章包括:二、文化(葉欣怡);七、族群關係(王甫昌);九、教育(陳婉琪);十、宗教(黃克先);十一、醫療(曾凡慈);十二、經濟與工作(潘美玲);十三、權力與政治體系(林國明);十六、都市發展、空間與文化(王佳煌);十九、全球化與社會變遷(陳志柔)。另外11 章,原作者做了大幅度的修訂,以呼應當今台灣社會和世界局勢的最新變化。因此,本版書相較於第四版,猶如台灣社會和全球局勢過去七年以來的巨大變化,呈現嶄新的面貌。

本精簡本適合一學期的課程使用,包括通識課或是學分數較少的社會學課程。本書有20 章,涵蓋各個重要的社會議題,教師們可以選擇自己認為重要和必要的章節授課。本書各章提供了「問題與討論」或「課堂活動」,目的是促進教學成效及學習興趣,對教學和學生學習會有相當助益。

本書可以作為108 課綱高中公民與社會的補充教材,也能作為社會領域的探究與實作,以及其他選修課程的自修或上課教材。高中生的探究與實作,強調與學生生活及社區文化連結,希望學生能自主學習,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本書貼近台灣社會的經驗,能提供學生觀察的視野和思考的論證。

本書第五版的問世,首先要感謝前幾版的編者和作者,尤其是瞿海源教授、王振寰教授,他們是本書前幾版的主編;本書第五版是站在他們奠立的基礎上繼續前進。我們感謝這次參與作者們的合作與耐心,以及謝麗玲、包硯彤對文稿的潤飾和編輯。感謝巨流圖書持續支持本書出版。最後,也要感謝讀者和學界對本書的支持和批評,讓我們有機會不斷改進和修訂。這些批評和意見,將成為台灣社會學界進步的原動力。

陳志柔、林國明
2022 年5 月

目次

作者簡介
五版序

第一篇 社會學的基本原理:個人與社會
第1 章 社會學是什麼? │王振寰
第2 章 文化 │葉欣怡
第3 章 團體與組織 │熊瑞梅
第4 章 偏差與犯罪 │周愫嫻

第二篇 社會差異與不平等
第5 章 階級與階層 │蘇國賢
第6 章 性/別 │陳美華
第7 章 族群關係 │王甫昌

第三篇 社會制度
第8 章 家庭 │喻維欣
第9 章 教育 │陳婉琪
第10 章 宗教 │黃克先
第11 章 醫療 │曾凡慈
第12 章 經濟與工作 │潘美玲
第13 章 權力與政治體系 │林國明

第四篇 社會變遷
第14 章 社會運動 │何明修
第15 章 人口 │王德睦
第16 章 都市發展、空間與文化 │王佳煌
第17 章 消費社會與消費文化 │李玉瑛
第18 章 資訊與社會 │翟本瑞
第19 章 全球化與社會變遷 │陳志柔
第20 章 科技與社會 │吳嘉苓

書摘/試閱

第1章 社會學是什麼?

社會學的第一課:社會不是所有個體的加總而已。
社會學是一門研究我們日常生活模式的科學,探討那些影響日常生活巨大卻又視為當然的事物或事務,挖掘隱藏在社會生活之下,卻經常視而不見的過程、類型和因果關係。社會中有很多現象,看起來是個人原因,但細究起來很多起源自社會因素。例如,不同世代出生的人面對的社會情境相當不同。1950 和60 年代出生的台灣人,經歷了台灣急速的工業化過程,有很多創業機會、愛拚就會贏,「黑手變頭家」是常見的社會現象。相對的,1980 年代後出生的人,由於台灣工業化逐漸成熟,創業機會變少,且大量廠商遷移大陸,造成失業率升高。年輕人在低薪高房價的社會中,成為新貧族,只能追求小確幸。個人的很多機遇或是生活規範,雖然看起來自然而然,卻是社會所造成的。

壹 社會學想像──個人的必然也是社會的

社會學是研究人類生活如何被集體性地組織和建構起來的科學,運用科學的方法與理論研究社會生活中各式各樣的現象。社會學家對於行為的研究,不只是了解動機,更會問為什麼某些類型的人會比其他類型的人較傾向某種行為,其社會原因為何?對即使看起來是個人取向的行為,都嘗試將行為與整個社會脈絡連結起來。然而,社會學家並不是忽略個人的重要性,而是認為個人是社會的產物,其行為深受社會脈絡的影響。
社會學家要研究的就是個人與社會脈絡之間的關係,也就是美國社會學家C. Wright Mills(1959)所說的「社會學的想像」(sociological imagination),指將生活周遭經驗與社會生活世界的深層結構關聯起來的思考方式。換言之,我們的經驗不只是個人的現象,同時也與整體社會結構和形態有密切關聯。例如,失業經常不是個人沒有能力,而是與整體社會經濟結構有關,具有相同技術和資歷的人,在經濟景氣時易找到工作,不景氣時則困難重重;龍年出生的小孩,由於當年嬰兒出生率上揚,使學校出現教室和師資不足的問題,但是在次年或其他年分出生的小孩,則沒有類似的問題。

貳 個人與社會

社會學有兩個基本假設:一個是人的行為和思想受到社會的影響,另一個則是社會與制度是人所創造,因此也可被人為地改變。
人的行為和思想受到社會的影響:人是社會的產物,從出生受到父母的照顧,就出現了社會關係,個人的行為和思考方式都受到來自父母和社會的影響。對行為適當與否的要求稱為規範(norm),在社會不同場合中有不同的規範;在日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規範存在,而社會也透過不同的方式來訓練每個人遵循這些規範。
價值觀(value)則是社會成員對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什麼是可以追求或不可以追求的共同道德觀念。從小到大的教化過程中,父母或長輩會透過各種方式強化社會既有的價值觀,追求目標要用正當而不是不正當的手段。
每個社會人都是透過這些外在於個人的社會規範和價值觀的模塑,在日常生活中與其他人互動交流,而社會也透過各種方式,包括賞罰或強制(例如法律)來強化這些行為規範或價值觀念。
社會學家認為,社會與制度是人所創造,因此也可被人為地改變。個人雖是社會的產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的模塑,但是並不會被社會完全操弄。每個個人仍有自主的思想、意識和創造力,個人或集體經常有意識地製造事件,對事務發言、詮釋,或改變某些限制。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3 419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