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往事偶記
滿額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往事偶記

定  價:NT$ 400 元
優惠價:9036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0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著名經濟學家陳岱孫先生與二十世紀同齡,出生於清末簪纓世家,弱冠之年考入清華,二十六歲成為哈佛博士,二十八歲任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抗戰中成為建設西南聯大的重要參與者……他的一生可以看做那個時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縮影。

這本回憶隨筆集中,陳岱孫滿懷溫情地回顧了求學、治學與從教的人生軌跡,追憶與梅貽琦、葉企孫、金岳霖、周培源等同道友人的交往軼事,對西南聯大在戰火中顛沛流離艱難建校的歷程着墨尤多。從他的娓娓敘事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一代學人的性格與風采,感受到聯大師生對敬業、求知的追求,以及對國家民族的命運所具有的強烈責任感。

作者簡介

陳岱孫(1900-1997)
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被譽為「中國經濟學一代宗師」。1920年赴美留學,1926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主修財政學。先後任職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擔任經濟學系系主任等職。教書育人七十年,春風化雨,桃李滿天下。其代表著作《從古典經濟學派到馬克思:若干主要學說發展論略》,自1981年出版以來一再重印。

目次

往事偶記(代序)/001

私塾內外—童年學習生活片斷/019
我和英華學校—對「專讀生」制度的回憶/027
鄉聲/032
我的青年時代—從求學到從教/036
三四十年代清華大學校務領導體制和前校長梅貽琦/062
綏北道上/077
笳吹弦誦情彌切/089
抗戰中的西南聯合大學/093
西南聯大校舍的滄桑/098
西南聯合大學的蒙自分校/108
日軍鐵蹄下的清華園/113
給清華大學校史組的信/119
福建省閩侯縣螺洲鄉太傅陳公生平敘略/122
回憶梅貽琦先生/141
回憶葉企孫先生/149
回憶金岳霖先生/156
憶念周培源先生/163
回憶張奚若先生/173
回憶劉仙洲先生/176
後園種菜憶沈同先生/179
懷念許滌新同志/182
我和商務印書館/185

附錄:梁思成、林徽因致陳岱孫的六封書信/188
編後記 劉昀/206

書摘/試閱

我於1900年10月生於福建閩侯的一個所謂「書香門第」的家庭,實際上就是一個中落的舊官僚家庭。我的祖父,曾考得進士,供職翰林院。散館之後回了家,就聘於福州鱉峰書院任山長之職終其身。在這個封建式的家庭中,他是一個嚴厲的統治者。
我在家裡是長孫,父祖輩都以「克紹家風」為期待。清末「廢科舉,立學校」斷絕了「正途出身」的道路。但我的幼少年教育仍然延續着傳統的模式,從六歲至十五歲都在私塾讀線裝書。甚麼經、史、詩、文都以不同的分量、不求甚解的要求,填進了腦子裡。
在私塾的最後四年我經歷了一個胡亂偷看書的階段,老師管束很寬,而我對於塾裡的「正經書」的學習感到乏味。恰在這時候,我發現了一個裝滿書箱的藏書閣樓。從此,我就在應付「正經書」學習要求之餘,鑽進這個閣樓選擇一些似乎可以看懂的書,甚麼歷史傳記、筆記、小說、詩歌、詞曲等等,亂七八糟的無所不看。因為是偷看,所以總是躲躲閃閃,匆匆忙忙地看了一本又一本。這樣的亂看當然沒有甚麼益處,但也增加了一些生活的知識。
推翻清皇朝的革命發生於1911年,在此前好幾年清皇朝早已頒佈了「廢科舉,立學校」的命令。外邊的世道變了。我的祖父於1912年冬去世了。但當我祖父在世的時候,外界的新風吹不進我的封建家庭,孩子們的教育還是一仍舊貫。「洋學堂」式的各級學校已相當普遍,私塾已到了末日,我們成為末代私塾的末代學生。祖父去世後,我們的父輩不能不認真考慮下一代的學習問題了。1913年,讀書的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在我十三歲的那一年,我除了還在私塾讀書外,又請附近小學一位老師教英文、算學。經過兩年這樣補習,我終於在1915年秋季考入附近頗為有名的鶴齡英華中學的三年級。當時中學實行的是六年一貫制,所以中學三年級也就是初三年級。
我於1915年秋入中學時已十五歲,自己覺得耽誤太久了,年紀太大了;按部就班地再念四年中學才畢業,太晚了。恰好這個中學當時為我們這些「半路出家」的「老」學生開了一個方便之門。鶴齡中學是一個教會辦的學校,每一年級的課程都分為兩部—中文部和外文部,中文部教的是國文、經書、中國史地等等;外文部則包括英文、外國史地、數、理、化、生各科。各班有的上午上中文課,下午上外文課;有的上午上外文課,下午上中文課。對每年級的正規生,要求兩部課程都要學習。但中文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可以在入學考試時,申請參加中文特別考試,報名入「專讀班」。申請參加特別考試的學生,除和應考正規學生一樣要參加規定的各門入學考試外,還要參加三場中文考試,寫三篇文章—經義、史論和時事對策。考試及格被錄取後,「專讀生」可以免修各年級的全部中文部課程,專讀外文部課程,這樣就可以大大縮短上學的年限。唯一作難的是,如果這三場中文考試不及格,即使其他規定的各門考試都及格了,考生不但不能錄取為「專讀生」,也不能退一步請求入正規班,我和一些自認為年齡太大的學生一樣,只好「背城借一」硬着頭皮去應這特別考試。幸而被錄取了。在這個中學,我以兩年半的時間讀完了最後四年的外文部課程,於1918年年初畢業。年限是縮短了,但這樣連蹦帶跳的學習卻帶來了不小的損失。對其他課程,問題不算太大,但數學卻遭了殃。例如代數和幾何同時念已經夠麻煩的了,上半部代數和下半部代數,上半部幾何和下半部幾何同時念更是搞得糊裡糊塗,雖然不知道當時如何也都混得及格,但基礎打得不扎實,從此對於數學產生了畏怯的心理,也就斷絕了後來曾一度有意學習理工科的道路。
1918年中學畢業後,在家準備了幾個月,夏初到上海應清華學堂的插班考試,獲取入高等科的三年級。清華當時的學制是八年,分中等、高等兩科,每科四年。高等科的一二年級約等於高中的二三年級,而高等科的三四年級則等於大學的一二年級。
清華在上海的考場設在四川路的青年會附中內。為了便於應考,我住在當時所謂英法租界交界馬路的三洋涇橋段一個小客店內,客店東邊不遠就是黃浦灘,緊張的三四天考試過去後,一天下午我去黃浦灘走走。沿江是一片綠化帶,細草如茵,間以疏落有致的樹木。我正待步入公園時,忽然看到放在草地前沿的一塊白地黑字的牌子,上面寫着「華人與狗不許入內」幾個大字,對於這橫逆和凌辱,我當時是毫無思想準備的,因為關於這類牌子的存在我是不知道的,我陡然地止步了,瞪着這牌子,只覺得似乎全身的血都湧向頭部。在這牌子前站多久才透過氣來,我不知道。最後,我掉頭走回客店,嗒然若喪,第二天乘船回家。我們民族遭到這樣凌辱創傷,對一個青年來說,是個刺心刻骨的打擊。我們後來經常批判那個年代出現的所謂各種「救國論」,但是只有身歷了這樣心靈上創傷的人才會理解「救國論」,有其產生的背景。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60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