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我心裡的光:基督徒默禱的練習指引
滿額折

我心裡的光:基督徒默禱的練習指引

定  價:NT$ 320 元
優惠價:9028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要介紹的祈禱方式,是基督教會古老的傳統,在東正教會保留得最為長久,就是在心裡念短誦。本書作者文之光神父承續了由若望‧邁恩神父重振的基督徒默禱方式,在世界各地推廣這個祈禱方式,在亞洲的印度、新加坡、泰國、香港、菲律賓、澳洲、紐西蘭以及歐洲的英國、義大利、愛爾蘭、法國、德國…等地都已成立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實踐並推廣這個祈禱方式。
◎默禱不是什麼都不說,而是默念很短的一句話、甚至一個詞而已。這是最簡單的祈禱方式。
◎很多人反對默禱,是認為這太簡單了,只要反覆默念「一個字」。
◎ 開始默禱時,還會有個大哉問:「要做多久呢?」 你常會自問:「我還要繼續嗎?值得嗎?」各種類似的問題層出不窮,「我是做這種默禱的人嗎?」、「這適合我嗎?」或是「為何我沒有感覺進步?」你的好友可能會告訴你:「你知道嗎?你現在比半年或一年前更容易相處。」然而,你絲毫沒有「感覺到」有什麼特別的改善,因而自忖:「為什麼我無法感受到?」
◎上一個問題的大白話是問:「多久能見效?」答案有一部分在此:默禱的方法幫助我們轉化與重生,每次靜坐祈禱時,我們就改變了,我們跟以前不一樣了。每次默禱時,我們「重生」,猶如新約中所描述的轉化經驗,也就是脫去舊我換成新我。因此,福音處理人心最深層的需求,無論我們的宗教信仰或是神修的成熟度為何,我們都有改變的需求,因為除非我們改變,否則無法成長;除非成長,我們無法真的活得有意義或喜樂。成長的意義是走向不認識的地方,因而必須捨棄舊我。
當我們念短誦時,我們「不能」想到自己,如果冒出來這些關於自己的雜念,不要試圖壓制,就讓這些意念扶起來再沉下去。在默禱中,我們既不思考自我,也不想到聖化,我們於是會遠離自我。因此重要的是,在旅程中的每一階段,特別是在開始時,能瞭解「練習」默禱比「理論」還重要。如果你企圖發展一套周全的默禱理論,那會花你一輩子的時間,你永遠不會定下來操練。
默禱練習開始時輕而易舉,可是很吃耐力:每天要默禱兩次。大部分的人在旅途中要加快腳步追上,因此在這條旅程上極需要獻出時間與忠信。默禱的時間內,必須決然地單純,專心致力於短誦的純樸。靜坐、身體挺直、放鬆,但要懷著虔敬與警覺的心,找個舒服的坐姿,但是也不可太舒適。之後,輕輕閉上眼睛,臉部放輕鬆,開始念短誦。
我們建議你念「Maranatha」,這是阿拉美文,意思是「主,請來」。在你心靈的深處默念,專心念。在整個默禱時間,以純樸與忠信的心念短誦。默禱需費時修煉,不需進階的訓練,只要每天默禱兩次,靜坐念短誦,好好操練,你就能邁向靜默之徑。

作者簡介

文之光神父Laurence Freeman OSB
天主教本篤會奧利維頓院(Monte Oliveto Maggiore)隱修士,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總神師,常年於全球各地帶領默禱講座、避靜、宗教對話活動。
曾於牛津大學新學院(New College)修讀英國文學,後於加拿大蒙特婁大學(Universite de Montreal)及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修讀神學。1979年發終身願,1980年晉鐸。在度修道生活前,他曾從事聯合國、銀行及新聞界的工作。入修道院後,成為若望.邁恩神父的弟子,並助其在倫敦成立第一個基督徒默禱中心。1982年若望.邁恩神父去世後,繼續其教導默禱的工作。1991年,於倫敦建立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
2013年他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喬治城大學麥克唐納商學院(McDonough School of Business)推出「默禱與領導學」的企管碩士MBA課程,成為最受歡迎的選修課。同一年,在愛爾蘭皇家內科醫學院開一門課叫做「健康與默禱:由中心療癒」,後來擴展成一系列課程。

【譯者簡介】
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The World Community for Christian Meditation,WCCM)是聯結在基督徒默禱操練之中的大公、博納、普世性的靈性家園。
團體受本篤會會士若望.邁恩神父(John Main OSB)的願景啟發,默禱作為一種恢複基督徒生命和全社會默觀幅度的方法。團體分享默禱的智慧和操練的廣泛成果,「服務於人類的團結」和搭建信仰與文化間理解的橋梁。
團體的國際中心位於法國普瓦捷(Poitiers)附近,歷史悠久的美麗谷隱修院(Bonnevaux),致力於以日常默禱操練貢獻全球各地的和平與對話。
歡迎訪問團體網站www.wccm.org。


【校者簡介】
肖筱Augustine Xiao Obl.S.B.
在俗本篤會士,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中國聯絡員。
芝加哥羅耀拉大學靈修學(靈修指導)碩士在讀,倫敦聖瑪麗大學神學碩士,獲宗座拉特朗大學福傳課程證書。
出版長篇小說《逐出伊甸的輪回》和《幻想交響曲》,靈修日記《小小的春天•泰澤記》,譯有《若望•邁恩傳》,詩作收入《厄法達――當代漢語天主教詩選》。

默禱是極令人興奮與讚歎的奧祕,當我們談及或思考默禱時,很容易連想到理論。然而,若是我們高談闊論默禱,不超越言辭與想法,會有畫地自限的危險,只是在鏡中看到反射,我們著迷於鏡中物,而沒有意識到鏡子會扭曲它的反射,因而我們沒有轉身看到真相。
若望.邁恩大師的教導,能啟發我們轉身看清真相,因而能實踐真相,每天早晚確實花時間默禱,以看清真相。我們把所學到的,設法與人分享並活出來,那是非常實際性的,不是推理或詳述理論,而是關切信仰的經驗。首先,當我們開始默想時,著重於經驗。第二步,當我們學習默禱時,要親身經驗。只有到了第三步,那才跟我們進入的經驗與想要達到的目標有關。因為教導與經驗之間有密切關係,教導具影響力,能引領我們反思並親身體驗,這就是我們所稱的「生活的傳統」。
當我們開始默禱時,都會進入這生活的傳統。這傳統淵源已久,當我們融入這傳統時,它深刻塑造了我們成為怎樣的人。那傳統、那教導就是純樸。默禱時必須靜默與靜止,不僅是身體方面(雖然這是必要的),而是內心的沉靜與靜定。在此氛圍中,傳統賦予我們與自己共融的知識,指引我們找到自己,外在的靜止反映出內在的靜定。默禱時盡可能靜坐不動,不可經過數周或數月之後,對這靜坐的紀律漫不經心。雖然聽起來很初淺,但這是第一步驟,且重要無比。之後,開始念短誦,什麼事也不做,不擔心什麼事,沒有什麼雄心大志,也不計畫或分析。只要念短誦,它會引領你進入更深度的靜默,在其中你會發現可以成為自己想要達成的人,更奧妙的是讓天主在你之內做天主。
你可能會浮現各樣的思想、想法、圖像,就讓它們飄浮而去,若有高超的真知灼見,也讓它去吧!假使有一些芝麻小事或分心的事出現,也讓它離去。無論你有什麼思想或圖像,只要回來繼續念短誦。重複具有淨化的功能,短誦會淨化心靈、意識,引領你具赤子之心,這是進入天國的必備條件。短誦是「道路」,很多人在開始默禱時,內心沒有喜樂、平安、滿足,其經驗跟最後抵達的境界截然不同。我們聽過如何把內心喜樂的泉源生活出來的教導,因而著手找尋內心平安的領域,然而遇到的卻是不安的渴望與不滿。我們極度不滿足,因為我們受到鼓勵與訓練,常生活在未來,計畫未來,或是生活在過去,一再懊悔或分析過去。煩躁不安讓我們錯失找到滿足與圓滿生命的唯一機會。唯一的機會就是當下,錯失當下,即喪失一切。
生活在過去或未來,終究會使我們不滿足,因為我們過度關切所缺乏的,渴望之心佔據整個心,無視於已經獲得的。我們必須改變態度,背向鏡子,不再不滿足,再說,即使我們得到渴望的東西,仍不會心滿意足。即使心想事成,未必讓我們感到滿足,因為貪婪之心,使得我們達到目前的所需之後,總還是會想要獲得別的。不滿之心態是受自我主義之操控,不是愛。唯有肯定與接受我們所獲得的,才能找到平安。我們已經獲得極大的恩寵,可是卻沒有留意,視而不見。那恩寵不是健康、財富、美貌或才能,而是我們的存在,只是做自己,這是最初與最基本的恩賜。如果我們沒有認出這恩寵,也就沒有接受它,那麼即使它出現在我們生命中,我們也不會擁有它。接受那恩賜是使生命滿溢、心滿意足的必要起點。
默禱就是接受那恩寵,默禱關切的不是做什麼,而是成為什麼。經過長時間的操練後,才會明瞭這看法,甚至還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心領神會。關切成為什麼,而不是做什麼,這是一件困難的事,即使默禱一段時間之後,我們仍然會關切我到底在做什麼,開始默禱時,要認清這點。然而,持續做下去,我們的認知會淨化。當我們學習如何成為自己,如何接受存有的恩寵時,我們會找到真正的滿足感。我們會捨棄渴望、不安,以及熱情所激發出來的圖像。最終,默禱徹底淨化「做」,假以時日,當我們對「成為自己」有新的領悟時,我們會接受存有的恩賜,那時我們生活的方式、生活的品質、對人際關係的寬宏,都將得到轉化。
這些都是心靈成長的過程,不會立即有所體驗。因此,當我們開始默禱時,不要尋求這經驗,不要自己創造或激發這樣的經驗,也不要期盼或佔有它,這點很重要。這是成長的過程,猶如一杯水逐漸沉澱一樣,開始時,汙濁的水混濁不清,但是如果你不動那杯子,讓汙濁沉澱,水自然會靜止變得清澈。當你透視這水時,純淨的水美麗無比,你領悟到純真的意義。當水混濁時,水會反射;但當水純淨時,瑩潔而透明。
首先我們要學習沉澱、靜定,我們有時混濁不清,太過於自我反思。我們必須讓自己的意識變得明淨清澈,這是默禱的簡化過程,在存有的核心靜定、靜心。並不是思考靜止不動,或是自言自語:「如果我能靜定或更有靈性,那多好啊!」而是真正的靜定,時候到了,那靜定的和諧氣息,會牽動我們的所作所為。在靜定中,我們的精神能清澈明朗,純淨與透明。在我們內的聖神會放射出光芒,如同陽光穿透水一樣,這就是所謂的純淨心靈,清澈的意識能讓我們看到天主,正如耶穌所說的:「心靈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會看到天主。」
丹麥哲學家齊克果(Kierkegaard)給心靈純淨的定義是:只渴望一件事。我們都渴望太多的事,若能限制只有一個渴望,渴望逐漸地也會淨化。默禱也會使我們淨化,因為默禱時,我們只渴望念短誦,其他的事都置之不理。忠實地、簡單地、充滿愛意地念短誦,會帶領我們進入靜定,因而能在我們內與四周看到光亮。因而能看清一切,因為我們是在光明中看到,這光正是洞察力的媒介。聖詠的作者讚美天主說:「在你的光明中,我們看到光明。」
當人體驗到清靜明澈時,會欣喜不已。看到光明是喜樂的真諦,那是對生命感到滿足的唯一安全基礎,聖神的平安會在生活的各層面洋溢出寧靜與和諧。但是,我們必要學會靜定,更深度的寂靜。每天要默禱兩次,完全純樸、忠實地念短誦。
我們會找到《聖若望福音》中所描述的光明:
「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聖言在起初就與天主同在。萬有是借著衪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沒有一樣不是由衪而造成的。在衪內有生命,這生命是人的光。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絕不能勝過衪。」(《若望福音》1:1-5)

推薦序Foreword

我具猶太人血統,容我評論這本指導默禱的書,或許,我最好稱之為引導讀者認識自己的書。
文之光神父(Laurence Freeman)在引言中,提及一位天主教修女到非洲遊牧民族,「教會與政府試圖與這民族融合或傳福音,但族民都堅決拒絕。」這位法籍修女前往非洲只是為了服務,不是代表教會或政府,但是懷著一線希望在服務族民的身體健康需求時,族民會感受到修女的信仰所散發出來的無私的愛,最終族民會受感化而願意分享。
我想這本書猶如那位修女的精神,引導各宗教信仰的人,甚至那些自稱不屬於任何宗派的人,都能在一切創造之中共融、延續、彼此依附,並且明瞭與明認那至高無上不可知的神。
讀者會明瞭為何我相信服務不需要以何名義,同樣具有決心與無私之心,只需委順與實現那被激發的覺知,無論是直覺、情緒、智力方面,都會使我們與任何活生生的、呼吸的、悸動的生命融合。
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良心犯基金(Prisoners of Conscience Fund)、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紅十字會,以及對饑餓的衣索比亞(或譯埃塞俄比亞)人、對墨西哥或南非受害者的無私的慈悲之心,還有無名戒酒會(Alcoholics Anonymous)、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等,其他千千萬萬的慈善工作,他們未必是以耶穌之名行善工,但是耶穌確實是良善與智慧活生生的記號,超越了宗教的真實性,能透露隱藏的意涵。
在法國大革命之前,我們這些生活在歐洲的人,絕大部分是基督徒,人民只可尊崇基督信仰的觀點,不准有任何奇想,一切粉飾太平。然而,若是責怪教會規範世人的行為,那就錯了。因為任何信念都會發生罪且積重難返,無論是真或假、偏見或迷信,罪掌管人類的任何層面。我認為當我們涉及愛、平安、默禱的領域,或是救贖、寬恕、報償的可能性時,任何獨特的管道或教義都不實際。
人類與「我們內心的精神與真理之路」的偉大奧祕之間,好像註定需要中間人、仲介。沒有人比耶穌更勝任這個角色,他是猶太人、真理的無辜者,在耶路撒冷死於自己人的手中。(當我正在寫這篇序言時,有幾百萬的無辜者,為了全人類的罪,或是因著全人類的罪而喪生?)悲哀的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正是世人愚蠢殘酷的貼切反映。
耶穌是寬恕的活工具,佛祖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和無限奧祕融合的高深智慧。他們彼此接近對方,在他們的神貧誓願中、在真正的智慧中、棄絕與慈悲中,彼此相逢與交會。文之光神父的話語並不僅是針對那些忠貞的基督徒,而且也為那些一心追求真理與美的人,同時還為那些彼此相愛的人,以及那些瞭解形體與精神方面之愛的人。有時,那形體與精神的愛融合為一。有時,那愛是非基督徒或一夫多妻制,有時是一神論與一夫一妻制,無論如何,他們與我們都同樣感受到物質面與永恆面,好似一艘奇特的船同時航向兩個旅程,我們渴望在這無止盡的河流上與所愛的人分享。
文之光神父對於純樸、真實與默禱的論述極佳。我們常說「破除惡習」,但是依我個人的經驗,那會令人誤導且不恰當。執迷於衝動與暴力是「人類」的怪異特質,「意志的力量」、「決心」、「暴力」、「報復」等辭句常誤導人。我並非貶抑勇氣這特質,但是,克服困境猶如持恆與耐心於純樸、神貧、清明、寧靜之徑,在那臨界點,好似駕駛手排車的「空檔」,那是變換汽車排量的通道。盡全力與決心達成是衡量成功的因素,沒有肌力與意志力就一事無成。不屈不撓、堅定、無所不敵是當代文化的標誌,我們以為一切都要達到極致,其實我們喪失了對精微弱小的理解能力。只有每天一再回歸到原點,在默禱中享受剎那的平衡,我們才能探索存在於「零到一」之間的微細空間。當我們回歸到那靜默與虛空的境界時,我們會找到力量的根源與方法。力量不是由壓力累積而成,壓力只會伴隨著擔心、焦慮、挫折,而且日積月累;若是你從零點開始建構,力量就會形成,威力是發生於零與一之間,若以最小的直徑衡量那間距,可以隱約感受到零與一之間仍有無數的等級,差距極大。
若是你從零點開始建構,你會發現一千個、一萬個微細差距,你總會回到原點的零。默禱是操練,這「遞減」的操練,不斷使你熟悉於隱密的虛空與顯然的真空,之後自然而然會使得你的生命、存在、整個的生命、整個宇宙、太陽與愛的力量以及原子的重要性都豐富滿盈。
我很感激文之光神父領悟到不嘗試、不抗爭的無為的角色,而是在我們內心,並在我們之間接受那蒙祝福、耐心、治癒的雙手,其中滿溢恩寵、希望與喜樂,拒絕那隨惡習而來的毒性與毒素,它使得我們整個人不平衡、恐懼、健康不良、挫折、不耐煩、不滿意、理想破滅、貪心,以及有時候稱之為「罪」的一切事物。
「分享天主的奧祕」,即使不明瞭這奧祕,但是愉悅地與這偉大的「不可知」共融,這就是默禱所領悟的真理,歷久彌新。我們要懷著謙遜之心,從存有的核心深處抽離出來,在日常生活中不受「什麼都懂」的攻擊,因為凡事自有其奧祕。各卓越的宗教都會在祈禱、詩詞與哲學中闡述默禱的經驗。
音樂也是一種默禱的形式,雖然我不念短誦,但是在腦海中縈繞著一段樂譜,其經驗並不像默禱,因為默禱時,沒有思想或心靈的啟發,但是音樂確實能使人脫離現世,而進入那位優秀作曲家的思緒內。如果那位作曲家是很有遠見的人,當然也就會分享到他的經驗。這是學習的過程,是一種專注、釋放與逃避的經驗。那也涵蓋了默禱的部分特質,雖然並非純然是默禱,卻讓我片刻體驗深度感受、狂喜、神祕的喜悅感,深深地感動,甚至幾乎令我喜極而泣。然而,要達到這經驗,人必須謙卑地研究那個人的情感、心智與內心;那個人可能是貝多芬、巴托克(Bartok)、巴赫,也可能是詩人,如莎士比亞或荷爾德林(Holderlin) ,或是科學家愛因斯坦或達爾文。
個人的生命、幸福或悲慘的經驗,會幫助我們更深入地與這位作曲家的感受與心智相共鳴,若是自己沒有這樣的經驗,就無法完全瞭解他在表達什麼。不過我也發現,因為我小時候彈奏過某位作曲家的曲子,即使是童稚年齡,這樣的經驗不必用語言或文字表達,它就會自然湧現。可能在母胎中就已經感受到生命的無限、悲劇、喜樂、掙扎與夢想。這些都是生命的元素,而在往後流露出來、行動出來、生活出來,但是它們確實存在每個生命細胞中,也在胎兒中。
我提出長篇大論對默禱的看法,因為這本書不排斥那些懷著直覺或無法明言的需求、感受與渴望的人。默禱不只藉由耶穌或菩薩或其他的名號。默禱可以就是在。在。沒有名號。

耶胡迪.梅紐因爵士(Sir Yehudi Menuhin)
一九八五年十月於倫敦

作者簡介:
耶胡迪.梅紐因(Yehudi Menuhin,一九一六~~一九九三),世界著名美國猶太裔小提琴家,曾任英國皇家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在其對極具浪漫樂風的曲子的處理獲得廣為讚譽後,他經歷了生理上及藝術上的多重困境,源自於他在二戰期間的過勞工作(編按,他在戰時為鼓舞盟軍士氣,巡迴全球演奏五百多場)。這時他開始尋求靜心冥想的幫助,並且繼續操練,這些努力幫助他克服了許多困難。一九九三年他被英國皇室授予終身貴族榮銜。

目次

第一部 我心裡的光

推薦序Foreword 耶胡迪.梅紐因Yehudi Menuhin
作者引言Introduction
1 聖言之光The Light of the Word
2 徹底轉化Total Transformation
3 多久見效?How Long?
4 思想與感受Thought and Feeling
5 轉化Trans-Formation
6 犁地The Plough
7 選擇生命Choosing Life
8 聖化與其他Holiness and Others
9 放下Letting Go
10 神聖的時間Time is Sacred
11 愛,能聖化Love that Divinizes
12 和諧合一Harmonious Unity
13 與他人相遇Meeting the Other
14 放下需求Leaving Needs Behind
15 富裕的貧窮Rich Poverty
16 看見天主Seeing God
17 認知與經驗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18 本我的光明The Light of the Self
19 幸福Happiness
20 崇敬Reverence
21 力量與愛Power and Love
22 學習接受Learning to Receive
23 深度Depth
24 想像Imagination
25 傳統Tradition

第二部 純樸之路A Simple Way

1 以天主為中心God at the Centre
2 從心裡發出的祈禱Prayer of the Heart
3 專心Attention
4 靜默Silence
5 我在Being Present
6 窄路The Narrow Path
7 短誦The Word
8 自律The Discipline
9 放下自我Leaving Self Behind
10 基督的博愛The Universal Love of Christ
11 練習The Practice
12 純樸的力量The Power of Simplicity
13 現在就開始默禱Meditate Now

如何默禱How to Meditate
附錄
1 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
2美麗谷隱修院──和平中心

書摘/試閱

書摘
開始默禱時,難免質疑:「要做多久呢?」這問題油然而生,因此我們必須面對它,且知道如何處理它,因為踏上內心朝聖之旅時,難免會有點膽怯。開始默禱時,就像啟程朝聖之路,你想要離開現在的處境到別處,因此開始時熱情洋溢。可是走到半途,當你開始感到疲倦,之後,在旅程某階段你落後了或是遭逢顛沛流離,你可能灰心喪志。然後你就會說:「我還要繼續嗎?值得嗎?」各種類似的問題層出不窮,「我是做這種默禱的人嗎?」「這適合我嗎?」或是「為何我沒有感覺進步?」你的好友可能會告訴你:「你知道嗎?你現在比半年或一年前更容易相處。」然而,你絲毫沒有「感覺到」有什麼特別的改善,因而自忖:「為什麼我無法感受到?」
當這類的問題出現時,正是旅程中成長的良機,並不是要轉換,如轉機、換火車、換巴士。我們必須面對這問題,但不要耗時太多,切記這「是」旅程,我們必須繼續向前行。自我分析只會造成停止、下車,旅程中斷,錯失原定的轉機。再說,這樣的感受或問題,不會繼續不斷,那只是掠過的情緒,當我們愈來愈清楚明瞭時,將會知道那只是自我的情緒。雖然我們一心要遠離自我,但它會像陰影一般留在我們身上,偶爾會出現。當我們改變方向時,那陰影會出現在我們眼前,感覺好像在「陰影之中」,使得我們想放棄。如果我們學會超越它,它們會逐漸減弱,即便它們偶爾又出現,但是其力量愈來愈弱。當太陽高照時,那陰影的黑暗就會減弱。
既然「要為時多久」這問題那麼重要,為何那麼令人膽怯?部分的原因是那問題含糊不清。這問題到底有什麼意義?「什麼」要多久?默禱會發生什麼?目標是什麼?目的是什麼?默禱引領我們深度地與實體相遇,因而生命更加穩定平安、內心自由、發自內心的愉悅。我們感受到生活中開展出新境界,通常那來源出其不意,可能在尚未開拓的人際關係中,在不經意的時刻就發生了。這神修的新境界,對我們的人際關係與工作發揮影響力,也影響我們對每天的決定與挑戰所作的響應。那股和諧的力量在我們的內心釋放,並且在生活中散發出光芒。此時還不是我們默禱的基本目標,也不是我們之前所提出的「那樣的經驗何時會發生?」這些千真萬切的境界是,這些內在相互共存的力量,都是整合的力量與實體的標記與記號。那是住在我們心中的天主聖神實體力量,它也在我們心靈深處,那是創造萬物的聖神,也是我們生命的最終目標與意義。「那要多久?多久那會發生?」當我們明瞭所談論的或試圖要表達的「那」,就是住在我們心中的聖神,那麼,我們會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處理這問題。因為,屆時我們會瞭解,「那」聖神是原始與終結,阿耳法與敖默加(譯注:希臘字母表之首尾兩字母「Α」和「Ω」;教會以此兩字母來代表天主,因祂是一切世物的起始與終結)。那是我們默禱的起始與結束,整個默禱之旅是從我們開始默禱,一直到我們生命的最後一天,那聖神開啟與完成我們的存有。當我們明瞭那就是答覆時,就會瞭解「那要花多少時間」的問題,因為那是「無止境的」,因為聖神是永恆的,聖神包容一切時間。當我們發問「那何時會發生」時,它「已經」發生了,我們已經將聖神吸入心中。
問題的癥結是:我們懷著真誠純樸之心,追隨全然誠樸的默禱之徑到底要多久呢?那完全要看我們自己,事實上是我們自己決定要花多久的時間。我們要費時多久才能下定決心,願意達到聖神之誠樸與真理的純真。根本的問題是下決心,一切都建構在此基礎之上。要多久我們才能徹底下定決心?通常要花很長的時間(超過所需要的時間),因為我們一直忘了要純樸、要下決心。若我們念短誦,就會記得要簡樸、要日益定下志向。念短誦能使我們深根在基督的純樸與決志之中,並得到滋養,念短誦是純樸的最基本狀態。一旦開始思考自己,自問「要多久我才能達到?」就變得複雜。任何跟「我」有關的問題,自動就變得複雜。但是在念短誦時,我們不發問也不想到自己,至少我們決心不要想到自己。因此純樸的第一步就是念短誦,我們很容易忘記基本的純樸,所以我們必須彼此提醒在這旅程中一直保持純樸。
默禱需要花時間,意思是要在肩負重任的忙碌生活中犧牲自己的時間。但是,純樸之精神要求我們每天上午與晚上奉獻半個小時的寶貴時間,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與時間作默禱,最好是在清晨與傍晚。盡可能選擇同樣的地方,那樣會幫助你建立生活的節奏與規律,你就不用每天好像上演犧牲奉獻的戲劇,你會習慣性地去做。但是,若你無法找到固定的時間與地點,那麼就預留二個時段,在那時間內盡力靜默、靜定。花幾分鐘的時間找到一個舒適的坐姿,讓你在整個默想的時間內舒適地靜坐。背部保持挺直,然後靜靜地在內心念短誦。建議你念「Maranatha」,每個音節有同樣的韻律節奏,從默禱的開始到結束,只要不停念,還有比這更簡單的事嗎?
我們首先發現到要簡單還真不易!但是那挑戰卻令人興奮。靜坐、念短誦,很難,沒錯!但是有可能做到,因為那很簡單。
當我們問:「要多久?」真正的問題是:「要多久才能悟道?」我們會問:「我做得到嗎?」「這適合我嗎?」「我不是很忙嗎?」或是「這太藝術性了?」「太豐盈?」「太想像了?」或是我們問:「是否我太不堪當?是否我太自負了?我太自私了?……我太自我意識?這些問題我都有。因此,我不能默禱。」事實上,我們只想問:「我是否太過世俗因而不能悟道?」答案是:開始默禱時,我們需要信德。我們很快就會學到,做默禱要門徒一樣,而不是企業家。我們是聖神的門徒,不是聖神的剝削者,門徒深入師傅的明悟中,因為悟道只有一個。聖神居住在我們心中,我們是耶穌的門徒,相信祂的明悟在我們的心中發光,散發覺悟良知的光芒。而且我們知道那光在每個人的心中照耀,「因為」我們具有人性。
唯一的問題是:「要多久我們才能睜開眼睛看到耶穌的光明,向祂敞開我們心胸的眼睛,接受祂的意念?」甚至當我們閉上雙眼時,還可以知道是否有光環繞著我們。同樣地,無論那光多麼昏暗不清,到那時刻,每個人都會知道自己悟道了!因為耶穌的自我知識在我們心中悟道了,是聖神的自我知識(self-knowledge)在我們之內。捨棄自我,進入耶穌內,就會變得純樸。學習念短誦,目的是不再專注自己。我們要順其自然地捨棄自己,因為這是內心純樸與心神柔順之路,要不斷溫和地念短誦,輕柔地念,短誦不是武器,而是和諧之音。溫和地念,你就學會用愛念短誦,和諧共鳴就是愛萬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